精校王柏青《太极秘术》
太极拳秘境1
太极拳秘境1合集视频 102:52 太极拳秘境(1-4集)太极拳秘境《第一集》及解说词分集视频太极拳秘境:第一集百花齐放-太极拳流派六式太极拳代表人物连绵的太行山脉,是中国东部重要的自然界限。
这里也是中华武术重要的发源地,很多拳种就诞生在这些并不起眼的小山村中。
几百年来,尚武之风盛行沿袭至今。
陈家沟坐落在太行山东麓,河南焦作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因陈氏人丁繁衍,加之村中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而得名。
因一位奇人而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个人并不姓陈,他的名字叫杨露禅。
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成一种精妙的技击术,随后把它带到了北京,在擂台上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
人们被他这种高深莫测的击打方式所吸引。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生,观其武艺后大嘉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有太极浑圆一体也。
——翁同龢。
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秘境(一)百花齐放---太极拳流沠。
数百年来,无数人习练太极拳,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成为全世界传播最为广泛的中国武术拳种。
在太极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诞生了不同流派,他们自成一家,各有所长,当今六大流派流传最广,他们的代表人物是: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缩小运动中的误差,建立以丹田为核心,一动全动,节节贯穿,一气贯通的运动体系。
崔仲三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连贯主要是指动作之间的感觉,动作的外形,內心的感觉,通过内心而发的动作。
这种连贯起来,所以给人感觉才是一种美。
翟维传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功夫就是时间,沒有一定时间是练不上功夫的,整劲是来源于松柔,发力是在一瞬间产生的。
李秉慈吳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实际上不顶撞是什么呢?简单一句话,不承受对方力量,是把对方力量消化掉。
孙永田孙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我们武术都讲究快打慢,慢打迟。
放松就是最快,最快就是放松。
和有禄和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耍拳三个原则,一个耍的是轻灵圆活,一个耍的是自然从容,一个耍的是柔中求刚。
陈式杨式太极拳特点论术那么这六式太极拳,是如何行成?他们各自又有什么特奌呢?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庭以至祖传之拳术,研究了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拳经和多种内家拳术,结合医学的经络理论,和孺家道家共同的太极阴阳学说,创造了陈式太极拳和双人推手的练法。
精校王柏青《太极秘术》
王柏青《太极秘术》小荷:1.据戚建海《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2003年台湾逸文武学书馆出版)点校。
2.太极拳+内丹术=延年益寿+功夫精绝目录:(1)刘风梧《序言》(2)王柏青《原序》(3)张三峰《太极拳势》(4)王宗岳《太极拳论》(5)蒋发《太极拳功》(6)蒋发《太极拳诀》(7)蒋发《太极拳论》(8)邢喜怀《太极拳道》(9)邢喜怀《太极拳说》(10)张楚臣《太极拳秘传》(11)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12)王柏青《太极丹功要术》一、刘凤梧序余幼失怙[1],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摺[2],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
初经药商,后习医道。
咸丰十一年[3],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
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
老扶脉摇首而去。
病者知无生,讬祖善后,祖诺。
其感,探怀示祖簿册,嘱录而殉葬。
祖怜而草缮,复置其怀。
其奄然溘逝。
先祖俛[4]乡人善葬焉。
此於录后言之一二。
因系祖手泽,且理玄奥,故誊而录存。
是序。
民国六年[5]仲春月汜水刘风梧拜识二、王柏青留示(《太极秘术》原序)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
先师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玄奥有)不可言传之妙。
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者不传)之。
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
”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
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
更加珍贵,虽万金而不售。
斯道气常存者也。
噫!孰鉴道之求真难于此乎!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6]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小荷太极:●拳自道家出,信焉。
体用完全合乎道法。
●德才兼备,不汲汲乎功利者,方可得之。
摘录太极拳论及注解
摘录太极拳论及注解太极拳论王宗岳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是为论。
注解:《太极拳论》以太极两仪立说;解释"十三势"以八卦、五行立说;《阴符枪谱》以阴符立说。
阴指暗,符指合,故阴符意为"静处为阴动则符",正如阴符枪法的原则"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王宗岳少年时读过经史,也读过《内经》、《道德经》及兵法等书,兼通击刺之术(击剑、刺枪),枪法最精。
《太极拳论》实际上是概括性很强的总结推手经验的论文,它所依据的理论是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阴阳学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此作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就使太极拳在广泛流传中不致练成刚拳、硬拳,也不致练成柔拳、软拳,而是大家公认的有柔有刚、刚柔相济。
这应该说是《太极拳论》的主要贡献。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易系辞》)。
《太极拳谱》校记
《太极拳谱》校记本文作者逸川在太极拳的修练过程中,从开始,我就对太极拳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习拳之道,理义先明。
从普遍认知的太极拳,是一种老年人―养生运动‖,对太极拳一无所知,开始对太极拳有种探求。
想探求的是,影响2亿人的太极拳,到底源本的面目是什么?那么,从理上探求,可以探究其源、其流传,前人所说的拳学真义。
拳谱在武学中,是传承的代表,由于门第的观念,更因其武技,拳谱的流传,只是在师徒间择人而传承。
一 .现存的重要拳谱明清两代禁民间习武,清末社会动乱,到民国年间国术盛行,武学人士为了振兴国家,纷纷广为授徒,武术进入一个辉煌时代,拳谱多是从清末民初公布出来的。
在现存的拳谱中,我没有找到清末以前的拳谱。
1.廉让堂太极拳谱--武式太极拳二代传人李亦畲手抄拳谱《廉让堂太极拳谱》1935年刊行廉让堂太极拳谱,1935年在山西太原公开刊行,武式太极拳的拳谱传承,据武禹襄之甥李亦畲手抄本《老三本太极拳谱》刊刻。
武禹襄学拳、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陈清平学拳于赵堡镇六代祖师张彦,陈清平发展拳架为:腾挪,领落,代理。
廉让堂本太极拳谱,是武禹襄将得自于陈清平的拳谱,经武禹襄、李亦畲两代传承,对陈清平所传拳谱有所增益。
如李亦畲所作《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是李亦畲习拳的总结,讲理深刻。
李亦畲《老三本太极拳谱》自藏本此谱的流传,由李亦畲手抄,―此卷余手订三本。
启轩第一本(注:李亦畲之弟),友人郝和一本(注:郝和珍,后授太极拳于孙禄堂),此本系余自藏。
‖故李氏手抄本,又称《老三本太极拳谱》、《李氏太极拳谱》。
逸川校对的《太极拳谱》,在第四卷《王宗岳太极拳论》,依据李亦畲手抄《老三本太极拳谱》,传给郝和珍的本校对。
2.乾隆抄本太极拳谱--传自于陈长兴的太极拳谱《乾隆抄本太极拳谱》,姜榕樵1928年刊于《太极拳讲义》拳谱首次刊刻于姜榕樵、姚馥春合编1928年出版的《太极拳讲义》。
据该书姚馥春序及拳谱前叙,拳谱得自于汤士林,汤士林学拳于形意名家许占鳌,许占鳌得拳谱于广平陈姓。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
太极拳与道家内丹术揭秘感悟篇中国的太极拳是由张三丰祖师所传我是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大陆文革期间,我跟随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名家李雅轩老师学拳多年。
李师1976年仙逝后,因受西安叔父戚宾习练赵堡太极拳的影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叔父的引荐下,我又拜在西安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师任志义老师的门下,习练赵堡大架太极拳并研修至今。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皆尊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为祖师。
所谓武当丹士,即是隐居在武当山道观修炼内丹的道士。
三丰祖师著有《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一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再版(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张三丰内功炼丹秘诀》一书)。
书中载有:“太极长生诀、重阳祖师十论、运用周身筋脉诀、打坐浅训、打坐歌、积气开关说、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太极拳歌、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行功十要、行功大忌、行功十八伤”等。
该书告诉人们,凡欲修炼内丹的人,必须性命双修才能符合修丹悟道的规律和原则。
从宏观而论,所谓性功(即静功),是以炼神修心为主;所谓命功(即动功),是以修炼太极拳为主。
此是修丹悟道的不二法门。
又据赵堡太极拳第九代明师,河南沁阳义庄人杜元化1935年著《太极拳正宗·溯始》中可知,河南温县赵堡镇流传的赵堡太极拳,是以明代张三丰祖师传云游道人,又经云游道人数传至山西太谷县王林桢(即王宗岳),王于明万历年间将其术传给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
蒋跟随王林桢学拳七年后回归故里。
故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宗师。
其后二传邢喜怀,三传张楚臣,四传陈敬柏、王柏青,五传张宗禹,六传张彦,七传陈清平,八传和兆元,九传和庆喜,十传郑伯英,十一传任志义(以上均系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我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二代传人。
再据赵堡太极拳第四代宗师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1729年)所编著的《太极秘术·序》一书开宗明义便说:“余从师于温州(即河南温县)张楚臣。
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妙),(有)不可言传之妙。
王宗岳家谱( 颜紫元)
小王庄从第一世王润夫到王名仁已是二十二世(与尊村的姬龙峰祖师至今二十二世同),看来小王庄的始祖王润夫也是明初人。其六世祖是王泽、王耀;其七世祖是王公素(王泽之子)、王公忆(王耀长子)、王公悦(王耀次子)。王公素旁注:有妻任氏、邓氏、段氏,公忆旁注:有九子,而王公悦旁注:无后,也无妻妾的记载;而其八世祖为王应臣;九世祖王大刚;其十五世王定远、十六世王天玉、十七世祖王明师都是京城的太学生。
而陈长兴则将“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传给了专心致志学艺的河北永年人杨露禅。
由于陈有本家势大、名声大,于是陈氏弟子纷纷向其学“十三势新架”,以至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在陈家沟失传。到了1931年唐豪在陈家沟考证时,发现那里的拳“有:十三势、炮捶、长拳,三套家数。长拳已失传;十三势又分作:头、二、三、四、五套拳,只有头套流传下来,余失传;炮捶因其刚而不柔,村人有学有不学者
‘辨拳论’另一个重要之处,说明此艺是‘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前明’者,即明朝也。熟知张三丰事迹的,都知道张三丰艺成后云游天下,河南、陕西、四川、贵州、江苏、云南、湖北及古之辽东都留有张三丰圣道的足迹,在云南有关张三丰的事迹特别多,因此,其传人“父女从云南到山西”完全可以理解。
‘辨拳论’也说明陈鑫原先是承认赵堡前有邢西怀、张宗禹,后有陈清平、牛发虎等太极大师的……”
河南博爱千载寺的博公及董秉乾将“十三势软手”及“十三势论”传给了唐村的贡生李春茂及其子李仲、李信、姑表兄弟陈奏庭。蒋发回温县后将“十三势软手”及“十三势论”传给了赵堡镇的邢喜怀。李际遇事败后,陈奏庭又从蒋发再学“十三势软手”(此时,陈奏庭与姑表兄弟李仲、李信已创了‘太极养生功’及写了‘太极养生功谱’,大概发现所创的‘太极养生功’远不如‘十三势软手’,故李信回千载寺‘再拳’,重新深造,而陈奏庭则随蒋发再深造‘十三势软手’)。
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前贤生卒年探析_赵堡太极拳近年来,随着赵堡太极拳系第四代传人王柏青所著的《太极秘术》残本的发现(《太极秘术》残本见郑瑞、谭大江编著的《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使我们有可能大略地推算出王柏青的生年,并以此为基准推导出自其往上两代师、祖的大致生年。
这个证据链条对于拨开太极拳源流之谜团,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笔者以王柏青为基点,依据大量的书刊资料,梳理出一个赵堡太极拳系前贤的生卒年表(见附表)。
表中所列出的各太极拳传人的生卒年,可以确定(含公认)的用圆括号()标示。
暂时不能确定而推导的生卒年用方括号[]标示。
附表张三丰(1247-?)年?代数传王宗岳[1540―1620]年1、蒋发(1574―1654)年2、邢喜怀[1594―1674]年3、张楚臣[1623―1703]年4、王柏青[1653―1733]年陈敬柏(1707―1791)年5、张仲禹[1673―1753]6、张彦(1723―1807)年7、陈清平(1795―1868)年8、和兆元(1810―1890)年9、武禹襄(1812―1880)年本表中蒋发、陈敬柏、张彦、陈清平的生卒年在拳史或地方志书中有确切记载。
既然陈王廷(约1600~1680年)的生卒年人们用推论方式确定而后基本被公认,那么王宗岳、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张仲禹的生卒年也是可以以合乎情理的方式假设和推导出来的。
推理的理由和方式如下:王宗岳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长34岁而定的。
因口碑资料(传说)中说蒋发去山西王宗岳家学拳时,王因年纪大,不耐多言,便让女儿教蒋发,故此赵堡太极拳中留有女性动作。
邢喜怀的生年是假设他比蒋发年轻20岁而定。
理由是蒋发学成回乡后又过了数年才相中一个青年人,这样师徒间年龄上的差距应在20岁以内。
张楚臣的生年是假设他比邢喜怀年轻29岁而定的。
另外,王柏青说自己从学于张楚臣,师徒间相差25~30岁是有可能的。
王柏青的生年根据《太极秘术》残本原序文及落款而推定。
武学秘籍合辑本目录
武学秘籍合辑本目录一、内功心法1. 《易筋经》2. 《九阳真经》3. 《九阴真经》4. 《太极拳经》5. 《北冥神功》6. 《六脉神剑》7. 《七伤拳》8.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9. 《九阳神功》10. 《九阴真经》11. 《九阳真经》12. 《九阳真经》13. 《九阳真经》14. 《九阳真经》15. 《九阳真经》16. 《九阳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阳真经》19. 《九阳真经》20. 《九阳真经》二、外功绝技2. 《九阴白骨爪》3. 《六脉神剑》4. 《独孤九剑》5. 《空灵神剑》6. 《葵花宝典》7. 《太极拳》8. 《八卦掌》9. 《八卦掌》10. 《八卦掌》11. 《八卦掌》12. 《八卦掌》13. 《八卦掌》14. 《八卦掌》15. 《八卦掌》16. 《八卦掌》17. 《八卦掌》18. 《八卦掌》19. 《八卦掌》20. 《八卦掌》三、轻功身法1. 《凌波微步》2. 《神行百变》3. 《梯云纵》5. 《灵犀一指》6. 《凌波微步》7. 《神行百变》8. 《梯云纵》9. 《飞燕掠波》10. 《灵犀一指》11. 《凌波微步》12. 《神行百变》13. 《梯云纵》14. 《飞燕掠波》15. 《灵犀一指》16. 《凌波微步》17. 《神行百变》18. 《梯云纵》19. 《飞燕掠波》20. 《灵犀一指》四、暗器毒术1. 《毒砂掌》2. 《化骨绵掌》3. 《金蚕丝》4. 《生死符》5. 《五毒神掌》6. 《毒砂掌》8. 《金蚕丝》9. 《生死符》10. 《五毒神掌》11. 《毒砂掌》12. 《化骨绵掌》13. 《金蚕丝》14. 《生死符》15. 《五毒神掌》16. 《毒砂掌》17. 《化骨绵掌》18. 《金蚕丝》19. 《生死符》20. 《五毒神掌》五、辅助技巧1. 《九阳真经》2. 《九阴真经》3. 《九阳真经》4. 《九阴真经》5. 《九阳真经》6. 《九阴真经》7. 《九阳真经》8. 《九阴真经》9. 《九阳真经》11. 《九阳真经》12. 《九阴真经》13. 《九阳真经》14. 《九阴真经》15. 《九阳真经》16. 《九阴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阴真经》19. 《九阳真经》20. 《九阴真经》六、武学理论1. 《武学纲要》2. 《武学正宗》3. 《武学秘要》4. 《武学精要》5. 《武学真谛》6. 《武学纲要》7. 《武学正宗》8. 《武学秘要》9. 《武学精要》10. 《武学真谛》11. 《武学纲要》12. 《武学正宗》13. 《武学秘要》14. 《武学精要》15. 《武学真谛》16. 《武学纲要》17. 《武学正宗》18. 《武学秘要》19. 《武学精要》20. 《武学真谛》七、历史传说1. 《金庸武侠世界》2. 《古龙武侠世界》3. 《黄易武侠世界》4. 《金庸武侠世界》5. 《古龙武侠世界》6. 《黄易武侠世界》7. 《金庸武侠世界》8. 《古龙武侠世界》9. 《黄易武侠世界》10. 《金庸武侠世界》11. 《古龙武侠世界》12. 《黄易武侠世界》13. 《金庸武侠世界》14. 《古龙武侠世界》15. 《黄易武侠世界》16. 《金庸武侠世界》17. 《古龙武侠世界》18. 《黄易武侠世界》19. 《金庸武侠世界》20. 《古龙武侠世界》八、武学故事1. 《笑傲江湖》2. 《天龙八部》3. 《神雕侠侣》4. 《射雕英雄传》5. 《倚天屠龙记》6. 《笑傲江湖》7. 《天龙八部》8. 《神雕侠侣》9. 《射雕英雄传》10. 《倚天屠龙记》11. 《笑傲江湖》12. 《天龙八部》13. 《神雕侠侣》14. 《射雕英雄传》15. 《倚天屠龙记》16. 《笑傲江湖》17. 《天龙八部》18. 《神雕侠侣》19. 《射雕英雄传》20. 《倚天屠龙记》九、武学人物1. 《令狐冲》2. 《郭靖》3. 《杨过》4. 《张无忌》5. 《乔峰》6. 《令狐冲》7. 《郭靖》8. 《杨过》9. 《张无忌》10. 《乔峰》11. 《令狐冲》12. 《郭靖》13. 《杨过》14. 《张无忌》15. 《乔峰》16. 《令狐冲》17. 《郭靖》18. 《杨过》19. 《张无忌》20. 《乔峰》十、武学兵器1. 《倚天剑》2. 《屠龙刀》3. 《金蛇剑》4. 《打狗棒》5. 《金轮法王》6. 《倚天剑》7. 《屠龙刀》8. 《金蛇剑》9. 《打狗棒》10. 《金轮法王》11. 《倚天剑》12. 《屠龙刀》13. 《金蛇剑》14. 《打狗棒》15. 《金轮法王》16. 《倚天剑》17. 《屠龙刀》18. 《金蛇剑》19. 《打狗棒》20. 《金轮法王》武学秘籍合辑本目录一、内功心法1. 《太乙真经》2. 《先天功》3. 《紫霞神功》4. 《洗髓经》5. 《神照经》6. 《易筋经》7. 《九阳真经》8. 《九阴真经》9. 《太极拳经》10. 《北冥神功》11. 《六脉神剑》12. 《七伤拳》13.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14. 《九阳神功》15. 《九阴真经》16. 《九阳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阳真经》19. 《九阳真经》20. 《九阳真经》二、外功绝技1. 《降龙十八掌》2. 《九阴白骨爪》3. 《六脉神剑》4. 《独孤九剑》5. 《空灵神剑》6. 《葵花宝典》7. 《太极拳》8. 《八卦掌》9. 《八卦掌》10. 《八卦掌》11. 《八卦掌》12. 《八卦掌》13. 《八卦掌》14. 《八卦掌》15. 《八卦掌》16. 《八卦掌》17. 《八卦掌》18. 《八卦掌》19. 《八卦掌》20. 《八卦掌》三、轻功身法1. 《凌波微步》2. 《神行百变》3. 《梯云纵》4. 《飞燕掠波》5. 《灵犀一指》6. 《凌波微步》7. 《神行百变》8. 《梯云纵》10. 《灵犀一指》11. 《凌波微步》12. 《神行百变》13. 《梯云纵》14. 《飞燕掠波》15. 《灵犀一指》16. 《凌波微步》17. 《神行百变》18. 《梯云纵》19. 《飞燕掠波》20. 《灵犀一指》四、暗器毒术1. 《毒砂掌》2. 《化骨绵掌》3. 《金蚕丝》4. 《生死符》5. 《五毒神掌》6. 《毒砂掌》7. 《化骨绵掌》8. 《金蚕丝》9. 《生死符》10. 《五毒神掌》11. 《毒砂掌》13. 《金蚕丝》14. 《生死符》15. 《五毒神掌》16. 《毒砂掌》17. 《化骨绵掌》18. 《金蚕丝》19. 《生死符》20. 《五毒神掌》五、辅助技巧1. 《九阳真经》2. 《九阴真经》3. 《九阳真经》4. 《九阴真经》5. 《九阳真经》6. 《九阴真经》7. 《九阳真经》8. 《九阴真经》9. 《九阳真经》10. 《九阴真经》11. 《九阳真经》12. 《九阴真经》13. 《九阳真经》14. 《九阴真经》16. 《九阴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阴真经》19. 《九阳真经》20. 《九阴真经》六、武学理论1. 《武学纲要》2. 《武学正宗》3. 《武学秘要》4. 《武学精要》5. 《武学真谛》6. 《武学纲要》7. 《武学正宗》8. 《武学秘要》9. 《武学精要》10. 《武学真谛》11. 《武学纲要》12. 《武学正宗》13. 《武学秘要》14. 《武学精要》15. 《武学真谛》16. 《武学纲要》17. 《武学正宗》18. 《武学秘要》19. 《武学精要》20. 《武学真谛》七、历史传说1. 《金庸武侠世界》2. 《古龙武侠世界》3. 《黄易武侠世界》4. 《金庸武侠世界》5. 《古龙武侠世界》6. 《黄易武侠世界》7. 《金庸武侠世界》8. 《古龙武侠世界》9. 《黄易武侠世界》10. 《金庸武侠世界》11. 《古龙武侠世界》12. 《黄易武侠世界》13. 《金庸武侠世界》14. 《古龙武侠世界》15. 《黄易武侠世界》16. 《金庸武侠世界》17. 《古龙武侠世界》18. 《黄易武侠世界》19. 《金庸武侠世界》20. 《古龙武侠世界》八、武学故事1. 《笑傲江湖》2. 《天龙八部》3. 《神雕侠侣》4. 《射雕英雄传》5. 《倚天屠龙记》6. 《笑傲江湖》7. 《天龙八部》8. 《神雕侠侣》9. 《射雕英雄传》10. 《倚天屠龙记》11. 《笑傲江湖》12. 《天龙八部》13. 《神雕侠侣》14. 《射雕英雄传》15. 《倚天屠龙记》16. 《笑傲江湖》17. 《天龙八部》18. 《神雕侠侣》19. 《射雕英雄传》20. 《倚天屠龙记》九、武学人物1. 《令狐冲》2. 《郭靖》4. 《张无忌》5. 《乔峰》6. 《令狐冲》7. 《郭靖》8. 《杨过》9. 《张无忌》10. 《乔峰》11. 《令狐冲》12. 《郭靖》13. 《杨过》14. 《张无忌》15. 《乔峰》16. 《令狐冲》17. 《郭靖》18. 《杨过》19. 《张无忌》20. 《乔峰》十、武学兵器1. 《倚天剑》2. 《屠龙刀》3. 《金蛇剑》4. 《打狗棒》5. 《金轮法王》7. 《屠龙刀》8. 《金蛇剑》9. 《打狗棒》10. 《金轮法王》11. 《倚天剑》12. 《屠龙刀》13. 《金蛇剑》14. 《打狗棒》15. 《金轮法王》16. 《倚天剑》17. 《屠龙刀》18. 《金蛇剑》19. 《打狗棒》20. 《金轮法王》武学秘籍合辑本目录一、内功心法1. 《易筋经》2. 《九阳真经》3. 《九阴真经》4. 《太极拳经》5. 《北冥神功》6. 《六脉神剑》7. 《七伤拳》8. 《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9. 《九阳神功》10. 《九阴真经》11. 《九阳真经》12. 《九阳真经》13. 《九阳真经》14. 《九阳真经》15. 《九阳真经》16. 《九阳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阳真经》19. 《九阳真经》20. 《九阳真经》二、外功绝技1. 《降龙十八掌》2. 《九阴白骨爪》3. 《六脉神剑》4. 《独孤九剑》5. 《空灵神剑》6. 《葵花宝典》7. 《太极拳》8. 《八卦掌》9. 《八卦掌》10. 《八卦掌》11. 《八卦掌》12. 《八卦掌》13. 《八卦掌》14. 《八卦掌》15. 《八卦掌》16. 《八卦掌》17. 《八卦掌》18. 《八卦掌》19. 《八卦掌》20. 《八卦掌》三、轻功身法1. 《凌波微步》2. 《神行百变》3. 《梯云纵》4. 《飞燕掠波》5. 《灵犀一指》6. 《凌波微步》7. 《神行百变》8. 《梯云纵》9. 《飞燕掠波》10. 《灵犀一指》11. 《凌波微步》12. 《神行百变》13. 《梯云纵》15. 《灵犀一指》16. 《凌波微步》17. 《神行百变》18. 《梯云纵》19. 《飞燕掠波》20. 《灵犀一指》四、暗器毒术1. 《毒砂掌》2. 《化骨绵掌》3. 《金蚕丝》4. 《生死符》5. 《五毒神掌》6. 《毒砂掌》7. 《化骨绵掌》8. 《金蚕丝》9. 《生死符》10. 《五毒神掌》11. 《毒砂掌》12. 《化骨绵掌》13. 《金蚕丝》14. 《生死符》15. 《五毒神掌》16. 《毒砂掌》18. 《金蚕丝》19. 《生死符》20. 《五毒神掌》五、辅助技巧1. 《九阳真经》2. 《九阴真经》3. 《九阳真经》4. 《九阴真经》5. 《九阳真经》6. 《九阴真经》7. 《九阳真经》8. 《九阴真经》9. 《九阳真经》10. 《九阴真经》11. 《九阳真经》12. 《九阴真经》13. 《九阳真经》14. 《九阴真经》15. 《九阳真经》16. 《九阴真经》17. 《九阳真经》18. 《九阴真经》19. 《九阳真经》六、武学理论1. 《武学纲要》2. 《武学正宗》3. 《武学秘要》4. 《武学精要》5. 《武学真谛》6. 《武学纲要》7. 《武学正宗》8. 《武学秘要》9. 《武学精要》10. 《武学真谛》11. 《武学纲要》12. 《武学正宗》13. 《武学秘要》14. 《武学精要》15. 《武学真谛》16. 《武学纲要》17. 《武学正宗》18. 《武学秘要》19. 《武学精要》20. 《武学真谛》七、历史传说1. 《金庸武侠世界》2. 《古龙武侠世界》3. 《黄易武侠世界》4. 《金庸武侠世界》5. 《古龙武侠世界》6. 《黄易武侠世界》7. 《金庸武侠世界》8. 《古龙武侠世界》9. 《黄易武侠世界》10. 《金庸武侠世界》11. 《古龙武侠世界》12. 《黄易武侠世界》13. 《金庸武侠世界》14. 《古龙武侠世界》15. 《黄易武侠世界》16. 《金庸武侠世界》17. 《古龙武侠世界》18. 《黄易武侠世界》19. 《金庸武侠世界》20. 《古龙武侠世界》八、武学故事1. 《笑傲江湖》2. 《天龙八部》3. 《神雕侠侣》4. 《射雕英雄传》5. 《倚天屠龙记》6. 《笑傲江湖》7. 《天龙八部》8. 《神雕侠侣》9. 《射雕英雄传》10. 《倚天屠龙记》11. 《笑傲江湖》12. 《天龙八部》13. 《神雕侠侣》14. 《射雕英雄传》15. 《倚天屠龙记》16. 《笑傲江湖》17. 《天龙八部》18. 《神雕侠侣》19. 《射雕英雄传》20. 《倚天屠龙记》九、武学人物1. 《令狐冲》2. 《郭靖》3. 《杨过》4. 《张无忌》5. 《乔峰》6. 《令狐冲》7. 《郭靖》8. 《杨过》9. 《张无忌》10. 《乔峰》11. 《令狐冲》12. 《郭靖》13. 《杨过》14. 《张无忌》15. 《乔峰》16. 《令狐冲》17. 《郭靖》18. 《杨过》19. 《张无忌》20. 《乔峰》十、武学兵器1. 《倚天剑》2. 《屠龙刀》3. 《金蛇剑》4. 《打狗棒》5. 《金轮法王》6. 《倚天剑》7. 《屠龙刀》8. 《金蛇剑》9. 《打狗棒》10. 《金轮法王》11. 《倚天剑》12. 《屠龙刀》13. 《金蛇剑》14. 《打狗棒》15. 《金轮法王》16. 《倚天剑》17. 《屠龙刀》18. 《金蛇剑》19. 《打狗棒》20. 《金轮法王》。
太极秘辛——精选推荐
附:自光绪初李得武备真传,从先师兄王兰亭学太极十三式工夫一载有余,仅学会六十四式拳架,又给拳谱。
‘本,即今之第一卷也。
为初学之人所应读者,其篇数虽属无多,而言简义深,代为讲解之时即向余言:我弟不可因此书篇数无多便轻视而妄传也。
你未见班侯杨二弟所传者皆系掐头去尾断简残篇也,前无原序后无宗派谱系,尔以后留心体察之,若遇本门之人看其拳谱,凡少头无尾者皆出班侯门下,不问可知,及彼时弟便知愚兄所传者孰真孰伪矣。
后又授我八式五步八法并单练、双练、单行、双行、单操、.双操、单杀、双杀各层工夫。
余发愤立志习学,又有二年之久。
兰亭云:弟台如是苦心实属可嘉,将来必无敌手矣。
后每于操演八式练习手法之时必故意让之,其时亦未留心焉。
后每见必言:我弟近日工夫强我数倍矣。
余豁然省悟,师兄在我身上多心矣,恐余欺师犯戒故作此言以愚之也。
看我明大义知轻重否?若不知大道为贵,师门兄长为尊,则将半途而摒弃之矣。
余因向师兄请示云:如看出弟有不恭敬不受教处或有过犯,叩邀明为指示,俾弟知过痛改。
倘看出弟非道中之人,亦祈明白示知,弟请从此辞,愿学金人缄口,不敢再谈技勇矣,不然或疑弟年少不知尊师重道之大体,恐学成艺业,将来作出欺师坏道、负兄灭伦、行同禽兽之事。
如果因此中道弃之不传岂非冤枉哉,弟实所弗甘也。
弟虽碌碌庸才,布衣下士,然亦系旧家子弟,幼年亦曾读过诗书,受师尊教导并父母教训也,尚明大义实非鹗獍者流,弟自从我兄学艺以来,时刻未忘师兄教诲之深恩,大道之至重也,相处三年之久何未鉴我心,不料今竟以下流目之,败类待知而摒弃之,岂非天命乎,余将何怨也,惟有付之一笑而已也。
兰亭闻我之言愤然色变,惨然泪下而言日:是何言欤,是何言欤,从此我知弟矣,兄之过矣,我弟万不可因此而生退缩之心,疏远之情也。
此乃本门规矩,择人而传之之意也。
由来圣圣相承师师相授皆如是也,必须屡试无讹,而后传之,方无妄传、轻传、滥传之咎矣。
岂未闻汉代张子房先生圯桥三进履之故事耶,郑重择人之明征也。
太极拳秘诀
见手分左右,避手吸进身,
上下用反劲,手脚要同心。
劲到吸闪空,撞崩化欺冲,
手到随身变,用时间如电。
黏手软绵随,气在眼前追。
来时机伶进,拳打要进身。
见势顺他劲,变步拧腰身,
手眼身法步,欺到方为真。
默对向天空,虚灵须定意。
洪炉大冶金,陶熔物不计。
神机由内变,调息呼吸气。
守静如处女,动似迅雷至,
力松意宜紧,本是涵养气。
螺旋滚无形,毛发力加戟,
筋骨遒即放,浑噩一惊时。
支点增强力,遍体弹簧似,
百骸若机轮,旋转有劲力。
五字要言
拳理极精细,勿以当儿戏。
欲学拳术者,先将基础立。
拳中基本功,有长即是师。
研究其理性,技击是其次。
万莫学死方,动作要有理,
不学招法手,与死方无异。
比如当大夫,尽学成方剂,
药方开出来,等候病来治。
得病合我方,未闻有此理,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占,进步栽捶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动静分虚实,阴阳水火济,
精神宜内敛,练神得还虚。
头打脚随走,站他中央地,
任有万能手,总也难逃避。
路线踏中心,松紧不滑滞,
旋转要稳准,钩错互相宜。
力纯智和愚,审慎对方力,
随屈忽就伸,相互虚实移。
运动如弓满,着敌似电急,
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
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作者:张修睦赵超赵增福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作者:张修睦赵超赵增福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由一云游道人传予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蒋发传至赵堡镇,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入民间。
蒋发受师命“不得其人不传”,因此,赵堡太极拳的传授主要是秘传,是师付选徒弟,其秘传部分主要是道家修炼之秘,即“苟非其人,道不虚传” 。
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无不是道家。
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
所以,许多赵堡太极大师,也都是髙道之人。
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
邢喜怀论“一”邢喜怀(~1595-1667)为赵堡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他师从蒋发,蒋发传师曰:“太极行功法,……凝神欲,神入气穴,使阴阳相感,浑然一炁”。
邢喜怀在太极拳演练和道家修炼中,对“浑然一炁”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他在其《太极拳说》中写道:“夫太极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焉。
生机于一,是名太极。
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分而为阴阳。
……妙者…一‟也,其窍者…中‟也。
……根出于一,而化则无穷,太极拳之所寓焉” 。
邢喜怀以极其简练的…一‟字和…中‟字,道出了道家修行之秘和太极拳高层功夫的修炼之秘。
“一” 者,混元一气,也即太极之一气;“中” 者,脐内与命门之间正丹田之窍,其中存有先天之气。
由此“中” 窍天人合发,而达天地人“混元一气”,此为道家静修的主要方法,由静修得养先天一气。
有此…根出于一‟,才能化则无穷。
因此,太极拳的修炼应当“法演先天,道肇生化” ,“根出于一,而化则无穷” 才是太极拳的真正含意。
邢喜怀还简明的定义了先天和后天,“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分而为阴阳。
”练习太极拳也应由“分而为阴阳”的后天功夫,逐渐练成“太极一气”的高层功夫。
演练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和七层功夫” ,也是逐渐由后天返先天的过程。
武当赵堡太极拳经典理论《太极秘术》
武当赵堡太极拳经典理论《太极秘术》《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一、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著述之始末。
按:承蒙武当山《武当》杂志编辑谭大江先生不吝赐教,将其珍藏之未传世之秘籍,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邢喜怀先师《太极拳道》、《太极拳说》;第三代传人张楚臣先师《太极拳秘传》;以及第四代传人之一王柏青先师《太极丹功义诠》,《太极丹功要术》以及王柏青在清雍正六年冬月所《自述》,赠予本人,实感荣幸,感谢大江仁兄深情厚谊。
同时感谢刘枫梧先生及先祖刘恒山前贤能为本门派保存并贡献此秘籍,实属人品可贵,值本门派诸门人众弟子,感恩带德,永铭垂青,祝愿刘恒山前贤永远福荫后世,家门昌盛,万古留名。
上述秘籍,均为得道真言,乃为太极拳界之至宝,现附录于此,供同道切磋学习,以便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注:文中标点符合为笔者所加,原文没有。
括号()内的字因看不清楚,为笔者据意揣磨而补之,不当之处望读者见谅。
二、王柏青留示(题目为笔者加)余从师温州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之妙微)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之难成者,方不足(传)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
余秘之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恭)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
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更加珍贵,虽万金而不售,斯道气常存者也。
噫,孰鉴道之难于此乎。
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
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
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
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三、刘风梧序(题目为笔者加)余幼失怙,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折,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初经药商,后习医道。
咸丰十一年,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
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老扶脉摇首而去。
太极拳索源
太极拳索源张三丰是太极拳的缔造者戚建海前言太极拳是武当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
她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家、道教太极炼丹术理论滋养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明清时代的古太极拳理论经典,是太极拳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圭臬和灵魂。
太极拳是哲理性极强的哲拳。
是柔弱胜刚强,以柔克刚的神拳,又是教人习练养生之道的道术。
中国古代道家和道教性命双修理论,贯穿在太极拳修炼的全过程,她是中国和世界人民追求技击和健康长寿的最佳选项之一。
然而遗憾的是,有关太极拳的源与流,由于种种原因,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武术界管理层的个别人,不做深入考察,排斥异已,仅以唐豪等人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史料为依据,武断地做出了错误结论,他们认为:“明代张三丰不会太极拳,张三丰只是武当山炼丹的道士,太极拳的创造与他无关。
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才是中国太极拳的创始人。
”近年来,随着新史料和古拳谱的面世,张三丰创造太极拳的依据更加充分、清晰,但武术管理层却对此视而不见。
他们明知1997年中国武术研究院合著《中国武术史》有关太极拳创始人结论有错,为了确保其名利和地位,不敢正视现实,不愿修正错误,甚至发展到动用行政“资源”和“工具”,变本加厉地大树特树:“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
陈家沟不但荣获“中国太极拳发源地”的“金字招牌”,还又被戴上“中国武术发源地”的“桂冠”。
这与两千年前秦二世时代,赵高的“指鹿为马”,何其相似!曹雪芹《红楼梦》里“假做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讽刺真假颠倒的千古绝唱,竟在此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鉴于此,为了不负三丰祖师创造太极拳的恩泽,本文不得不重温赵堡太极拳源流史,不得不出示赵堡部分古拳谱,也不得不重温台湾《道藏精华》里有关张三丰著的太极拳论等依据,为三丰祖师的丰功伟绩正名。
一、杜元化对源流史的考证与论述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杜元化(字育万),1931年至1934年在河南省国术馆任教期间,著有《太极拳正宗》一书,于1935年在开封出版。
《太极拳授秘歌》
《太极拳授秘歌》《太极拳授秘歌》古代太极拳的秘诀·《授秘歌》是由唐人李道子传留下来的,其文字非常简练,但内涵却很丰富。
修杨式太极拳老六路,应以此歌诀的要义来揣摩太极道、太极术(内功)、主极拳架融为一体的真谛。
如此,方能以道驭拳,以功化身,以身修真,从而实现《秘授歌》所提出的八种功夫境界。
《秘授歌》原文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謦。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简析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老拳谱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所以,修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两,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 (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
“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这种境界如何达到?没有其他的途径,就是贯穿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太极功(内功修法)、太极松腰法、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之中;其日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骨被意气滋润,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
此为“无形无象”。
有的人形容,演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时候,身体只剩下“一道气圈”和一条“身中垂直线”。
更进一步去体验,甚至连“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也不存在了,因为已“全身透空”,周身内外浑然一体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相的内外之气,沁润于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
这个时候,“三道气圈”和“身中垂直线”的区别没有了,神意一动,则举手投足之间都有虚空之象,意之所动的周围区域,形成了一团圆圆的大皮囊,这个皮囊如果要形容它,就是一团充满透明空气样的混元气。
这团混元气不在身体内,不在身体外。
在哪儿?在神意的周围,在空空荡荡的虚空中,这时无论神意怎么动,身体内外都会首尾呼应、相互接应,就如充满了水的皮囊,无处不在.相互支持。
这就是“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目录
《太极拳密门功法汇宗》目录上册目录前言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蓝石 37一个朋友,一个伟大的师傅 Matteo Boschetti博士 41 传承是生命赋予最高的价值陈正伟 44现代人练习太极拳的意义 47传承篇一、简要杨氏太极拳史 59二、杨露禅 64三、王兰亭66四、杨健侯68五、李瑞东70六、张彬儒72七、杨汝霖74八、胡莱仪79九、王教福 82十、孙成章 91十一、真水无香——记石崇英教授 93明理篇一、大道至简——太极拳妙而不玄 105二、传统太极拳的成才期为什麽那麽漫长 109三、传统杨家太极拳入门练功的程式 113四、一层功夫一层境界 116五、以「执著」破「执著」 118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0七、德有多高,艺有多高 123八、敬畏之心127九、「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129十、太极拳所讲的「气」132十一、解「消息全凭后腿蹬」138十二、论太极拳的劲与力 139十三、论发力 141(一)发力的源动力 141(二)发力的顺序143十四、太极拳发力的核心 145十五、「鬆」字解 149十六、论「明劲」、「暗劲」、「化劲」 153 十七、练功夫就是「守规矩」 155十八、杨家太极拳祕传功夫拧裹之劲 159十九、「拧裹之劲」在腰腿上的作用 161二十、论中轴 165明理篇二十一、论太极拳慢练与快练 170二十二、浅谈太极拳的「意」 172二十三、谈「用意不用力」 174二十四、「活」字解 176二十五、论「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177二十六、从「刻刻留心揣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谈生活化练功179二十七、「动中求静」和「静中寓动」 181二十八、谈「不断劲」 183二十九、论「手不可妄动」 185三十、太极拳「裹裆」解 186三十一、肩胯相合 189三十二、传统太极拳腰胯走劲示意图 191三十三、论「两股前节有力」 195三十四、「专主一方」和「支撑八面」197三十五、谈「五指抓地」 199三十六、太极拳的弧形走劲 200三十七、论练功时功架的高低 202三十八、浅谈「掤劲」204三十九、论「掤劲不丢」 206四十、太极拳推手与技击的关系 208四十一、传统太极拳的打与放 214四十二、论「截劲之法」 216四十三、论「挨著何处何处化」 220四十四、「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解 222四十五、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已动」 224四十六、「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解 226四十七、谈跪膝 227四十八、论力量性练习229四十九、浅谈器械 231五十、论负重237五十一、释「四两拨千斤」 239五十二、释「刻刻留心在腰间」 240五十三、论「气沉丹田」 241五十四、太极拳技击中的「快」244五十五、太极拳为什麽不练抗击打功夫 246 五十六、顺步劲在传统武术中的作用 248 五十七、传统太极拳的肘法和膝法 250五十八、影响技击的七大要素 251五十九、太极拳练功的一大法宝「定」 255 六十、论太极拳所讲的「空」 257六十一、欲正其拳,先正其心 259六十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261 六十三、论「轻出重收」 263基本功篇一、练功须知 266二、太极拳基本功简述 267三、传统太极拳基本功的特点 269四、基本功没落的原因 273五、定桩的作用和具体练功方法 276(一)、定桩简述276(二)、定桩的作用 276(三)、马步桩具体练法 280(四)、简述塌腰敛臀和含胸 284 (五)、三七桩具体练法284六、活桩简述 286七、活桩的作用 287八、练习活桩的前提条件和练功程式 293九、活桩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5 (一)、揉球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5(二)、进退劲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299(三)、晃腰的具体练法和要点 303十、太极步简述 314十一、太极步的作用 316十二、太极步及单操具体练法 319(一)、练习太极步的条件319(二)、太极步练功的具体操作法 (以左脚在前开始) 320(三)、太极步的手型变化 326(四)、杨氏太极步的单操 326十三、太极拳技击功夫的重要功法——跟步 333跟步练习的目的和意义 333(一)半步跟步的具体练法 337(二)太极跟步练习 342一、连续进步的太极跟步单操 343二、垫步跟步练习方法和要点 355三、太极跟步之退步跟步 356四、跟步上太极刀的单操练习 361下册目录前言 34单操篇一、实用步法上的单操 39(一)进退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 40(二)弧形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 45(三)三角步的练法和技击含义三角步的具体练法二、三角步的组合练法 63三、传统太极拳的腿法 64四、太极拳腿法的单操练习 66推手篇一、太极拳推手简介 74二、练习推手的前提条件 76三、练习推手的作用 78四、练习推手的几个阶段 83五、推手、技击发放的三个时机 87六、推手时的三个圈 88七、练习传统杨氏太极拳推手时常见的毛病 89八、传统太极拳推手图解 91(一)定步单推手92(二)黏剑93(三)四正双推手95(四)散推手(定步)98(五)散推中内劲走向说明100(六)进退步上的散推手 101(七)太极步上的散推手(连进连退) 101九、半推手半散手的自由接手——搭手发放 102十、练习自由接手的前提条件 104十一、自由接手示范 105套路篇一、传统杨家活步 108 式太极长拳简介 111二、活步 108 式太极长拳的特点 112三、练习活步 108 式太极长拳的注意事项 115四、关于初学者在套路中研究技击的问题117五、活步 108 式太极长拳的常见步型、手型 119六、杨氏太极拳 108 式活步大架拳谱 126七、杨氏太极拳 108 式活步大架套路图解 129拳论篇太极拳经典拳论、歌诀选 198一、太极拳经 199二、太极拳论 200三、太极十三势歌诀 201四、太极拳十三势行功心解202五、打手歌204六、阴符枪总诀205七、《杨家太极拳老谱》选摘206八、身法八要210九、十三势说略 211十、四字祕诀 212十一、太极拳解213十二、十三势行功歌解215十三、五字诀216十四、敷字诀解218十五、撒放密诀219十六、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220十七、《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222十八、《程氏太极拳所传拳论》选摘 224十九、《杨班侯传太极拳九诀》选 225其他武术流派的经典拳论、文章一、越女论剑——选自《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229二、周身祕诀十二项——选自《拳经拳法备要》 231三、论劲法——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3四、论劲力之别——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5五、交手要诀——选自《少林拳谱杂俎》 236六、演拳之法——选自《少林拳谱精要》 238七、出手总诀——选自《拳经》 240八、空练二十则——选自《拳经》242九、论初学入手法——选自《苌氏武技书》 244十、初学条目——选自《苌氏武技书》 246十一、八卦掌三十六歌诀 249十二、八卦掌四十八法歌诀 253十三、八卦掌总诀 258十四、形意拳歌诀选 259十五、论拳术内外家之别 261十六、《拳意述真》选摘 264十七、其他流派之速度的使用——选自《五轮书》宫本武藏著267十八、大学——选自《兵法家传书》柳生宗矩著 269十九、平常心——选自《兵法家传书》柳生宗矩著 271后记 273。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陈式太极拳精选.pdf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陈式太极拳图说.pdf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古拳谱第一辑之一《太极拳讲义》·姚馥春姜容樵.pdf关于太极拳内功运用的研究(王宇.赵曼华).pdf郭福厚《太极拳秘诀评解》(1).pdf郭福厚《太极拳秘诀评解》.pdf国术太极拳(吴图南).pdf华东师大版《太极拳术》·陈微明.pdf简易太极拳架势及讲义[黄性贤][1].pdf.pdf内功解秘:杨式大极拳老六路-李和生.pdf内家拳功法揭秘(左致强).pdf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__(修订版)(顾留声编着).pdf 人民体育版《陈式太极拳十三式》·陈正雷.pdf人民体育版《陈微明太极拳遗着汇编》·陈微明着.pdf人民体育版《和式太极拳十三式》·和有禄.pdf人民体育版《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pdf人民体育版《吴式太极拳十三式》·李秉慈.pdf人民体育版《武式太极拳十三式》·乔松茂.pdf人民体育版《杨式太极拳十三式》·杨振铎着.pdf人民体育版《赵堡太极拳十三式》·王海洲.pdf人民卫生版《太极内功》第二版·李经梧·张天戈.pdf人民卫生版《太极内功》第三版·李经梧·张天戈.pdf三世七太极拳.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翟维传.pdf 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老架》·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拳解与论述》·翟维传.pdf 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十三连环剑》翟维传.pdf 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术》·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推手》·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小架》·翟维传.pdf山西科技版《武式太极拳桩功》·翟维传.pdf上海科教版《吴式太极拳基础》·李仁柳.pdf绍堂先生传李派太极十三丹—杜子宇.pdf世传陈式太极拳-陈小旺.pdf世界图书出版《武当赵堡太极拳大全》·原宝山.pdf 世界图书出版《中国八卦太极拳》·赵增福.pdf世界图书出版《中国陈氏太极》·陈正雷.pdf世界图书出版《中国武氏太极》·冀长宏.pdf世界图书出版《中国杨氏太极》·杨振铎.pdf世界图书出版《中国赵堡太极》·赵增福.pdf世界图书出版《中国赵堡太极推手》·赵增福.pdf 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余功保.pdf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孙剑云着).pdf孙禄堂《太极拳学》第一版.pdf孙式太极剑-孙绿堂[1].pdf.pdf孙式太极拳诠真.pdf孙式太极拳诠真[1].pdf.pdf太极长拳108式揭秘.pdf太极长拳108式揭秘[1].pdf.pdf太极打手捶法[1].pdf.pdf太极法说(吴鑑泉).pdf太极功[1].pdf.pdf太极功法.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刀》·李立群.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剑》·李立群.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快拳》·李立群.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枪》·李立群.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拳慢架》·李立群.pdf太极瑰宝丛书《吴式太极推手汇编》·李立群.pdf 太极混元内功_1.pdf太极混元内功_2.pdf太极混元内功_3.pdf太极混元内功_4.pdf太极剑法精解——附李雅轩43式太极拳[1].pdf.pdf 太极解密十三篇[1].pdf.pdf太极内功(李经梧.张天戈).pdf太极内功.pdf太极内功心法.pdf太极拳_经典拳术论文集.pdf太极拳常识-周稔丰.pdf太极拳的经典拳术论文集.pdf太极拳攻防术图解.pdf太极拳技击实践(李万斌罗名花编着).pdf太极拳讲义(姜容樵).pdf太极拳讲义(吴公藻).pdf太极拳经.PDF太极拳理传真(张义敬).pdf太极拳秘诀评解.pdf太极拳内功理法-魏树人.pdf太极拳内功修炼法.pdf太极拳内劲-吴宗周.pdf太极拳谱笺.太极拳发微.太极拳新论(徐震).pdf 太极拳浅说(徐致一).pdf太极拳全书.pdf太极拳拳谱.pdf太极拳入门(冯志强).pdf太极拳散手秘诀谱.doc太极拳使用法(董虎岭).pdf太极拳使用法(董虎岭).pdf太极拳释义-董英杰.pdf太极拳体用全诀(王志远).pdf太极拳研究(唐豪,顾留馨).pdf太极拳要义.pdf太极拳之研究(太极泰斗吴图南讲授·马有清编着).pdf 太极拳走架推手问答.pdf太极推手二十六式(张卓星).pdf太极推手技击传真冯志强传授.pdf太极推手秘传(安在峰).pdf太极推手真传(李亭全).pdf太极推手真传(李亭全着).pdf太极之光:太极拳心法密钥.pdf天津古籍版《太极长拳108式揭秘》·熊征.pdf图解泰拳实战技法.pdf图解张绍堂先生传李派太极十三丹—杜子宇.pdf王培生·吴式太极拳诠真(王培生着).pdf王宗岳太极拳经(唐豪).pdf吴式太极拳及其防身应用.pdf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编着.pdf吴式太极拳拳械述真.pdf五十年代版太极拳丛书之二·《太极拳》·孙禄堂原着·孙剑云整理.pdf五十年代版太极拳丛书之三·《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1).pdf五十年代版太极拳丛书之三·《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pdf五十年代版太极拳丛书之四·《吴鉴泉式太极拳》·徐致一.pdf 五十年代版太极拳丛书之一·《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1.pdf 武当气功太极拳.pdf武当赵堡丹功太极拳(上).pdf武当赵堡丹功太极拳(下).pdf武当赵堡丹功太极拳(中).pdf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武氏太极拳-郝少如[1].pdf.pdf武氏太极拳全书.pdf武氏太极拳图解及太极论·诀.pdf武式太极拳(郝少如).pdf武式太极拳阐秘.pdf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武学丛书第一辑之三《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徐震.pdf 武学丛书第一辑之四《太极拳考信录》·徐震.pdf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再版本.pdf杨健忠-太极拳学.pdf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铨(李琏).pdf杨氏太极刀枪精解+陈龙骧+李敏弟著[1].pdf.pdf杨氏太极拳法精解.pdf杨氏太极拳真传-赵斌[1].pdf.pdf杨式太极拳(傅钟文).pdf杨式太极拳:发劲、运气、练势.pdf杨式太极拳1963年版.pdf杨式太极拳1963年版[1].pdf.pdf杨式太极拳法精解-陈龙骧李敏弟.pdf杨式太极拳架详解.pdf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王志远编着).pdf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pdf杨式太极拳诠释——理论篇(王志远).pdf杨式太极拳诠释——练习篇(王志远).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魏树人).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二-行拳心法.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四-内功修炼法.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系列之一-内功理法.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三-拆架拆手.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四——内功修炼法(魏树人).pdf 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五-内功劲法.pdf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之一——内功理法(魏树人).pdf 杨式太极拳述真(修定本).pdf杨式太极拳述真之二——行拳心法(魏树人).pdf杨式太极拳述真之三——拆架拆手(魏树人).pdf杨式太极拳述真之五——内功劲法(魏树人).pdf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pdf杨式太极述真_汪永泉讲述_魏树人_齐一整理.pdf杨禹廷太极拳动作解说.pdf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李秉慈).pdf杨禹廷太极拳系列秘要集锦.pdf原始太极拳(安声远授+骆巨方大演练)[1].pdf.pdf怎样练习太极拳(顾留馨着).pdf赵堡太极拳诠真(王海洲).pdf赵堡太极拳十三式(王海洲).pdf正宗吴式太极拳[1].pdf.pdf郑子太极自修新法.pdf中国陈氏太极-陈正雷.pdf中国拳术与气功丛书《太极保健秘旨》·王友虞.pdf 中国拳术与气功丛书《吴式太极剑》·王培生.pdf 中国武学丛书《太极五星捶》·马金龙.pdf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1].pdf.pdf中华书局版《太极拳术》·陈微明.pdf。
太极必读书单推荐[精美打印版本]
王荣泽
2017-08-23人民体育出版社
原道
曹树人、倪侠杰
2017-02-23人民体育出版社
原道
曹树人、倪狭杰
2017-02-23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内功养生心法
庄金聪 著
2013-10-01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式太极真功
孙以昭
2010-10-01人民体育出版社
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拳谱
王培昌
2016-07-21人民体育出版社
姚式太极长拳
张劲芳著
2022-04-01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8式综合太极拳
张山
2022-04-15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中老年人零基础学陈氏太极拳大字图解视频学习版
高崇
2022-04-01人民邮电出版社
陈氏太极拳习拳要点全解
刘勇
2021-07-01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日】雨宫龙太、桥逸郎
2016-11-08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行功心解详解
苏峰珍
2016-04-13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技击研究太极拳典藏
李万斌
2016-01-01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的奥秘
余功保 编著
2014-10-01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典藏妙谛传心太极拳经秘谱汇宗
何欣委 编著
2014-02-01人民体育出版社
吴图南太极拳精粹
于志钧
2018-09-02当代中国出版社
借力太极拳劲力图解
戴君强
2020-09-08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洪式太极拳下卷
洪均生著
2018-09-01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式太极拳技击与哲理
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过渡篇设局本变引简略目录
原定2015年2月15日出炉的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过渡篇《设局本变引》,由于规划的内容有所扩充,加上日常工作繁忙而有所延迟。
期间不少读者的不断关注与支持,盼书急切,现提供本书的简略目录,以窥概貌。
由于作品未成,因此目录尚不完善,尤以后两章为甚,目前进度已加紧,但慢火才成老汤,核心急而不得。
书中一言一语,反复推敲,滴滴皆心血,成之不易,望能给到有缘人一点方向。
感谢已预订本书的读者,书成之后除获得本书电子版外,还有一份辅导,感谢支持!——紫欽天2015.4.30设局本变引简略目录语录鸣谢!设局本变引修习提示(1)太极博弈原理能力分级(2)修习提示开篇首语太极博弈原理之百态杂谈○时常○局与引动○经得了考验,对得起继承者○人去,情断○人情世故○多积累一些常识判断胜过读些风花雪月的文章○大陆愿意让我们知道的太少了○人生如梦,不过如此○实相○介意跟离婚的男女相亲吗?○足够的苦○有可能安排时间了解一下医学○阴阳的运用在组合○行善没有善终,行恶却能活百年?○新闻很娱乐○内心很灰暗,经常想到负面的事情——非常正常第一章设局——本变引总论世情录1.万象为局2.全局系统★放权、背水一战、木桶理论(短板原理)、长板原理之弊还原基本法○推荐几部电视与电影○真相,迷局,谁是局,谁是棋子○秒杀,团购○幸福的背后3.虚实转换3.1真假混杂3.2层次停留○停留在同一层面的言论○迷倒众生的概念——“道”○相法悟成4.天下人事演化○天下演化模型○竞争,同质化○我们的残酷现实状况○社会阶层,贫穷容易使人残忍○慎谈政治——病情,烂鱼先烂头,变局○你的不幸会显得更加不幸第二章本局2.1本局基本法○万象演化体系○节点样例集合○节点串联○他山之石: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咖啡店一个月营业额增加600%多○资源整合2.2节点串联关键思路方式2.3圈定○“假大空”的运用○擦边回应○以德治国○相亲会○相信○王阳明心学的圈定○天下无魔,人人皆魔;天下无佛,人人皆佛○镜像法——谦虚○婚姻中的信任○阶层圈定——罗马斗兽场○联欢会上的尴尬2.3形局构建局的形式2.3.1基本类型流水局二难选择局替化局○如何创造恒对的哲理名言○微商是月入上万循环局○关于道的辩论,圈定,参照,演化演化局○联盟2.3.2无尽形局世事无尽形局,以形制形,借力打力而已○低价拍卖模式○使用5千元买房子2.3.3设与破2.4本局设定综合案例之流转商业模式设局(1)流转的构建(2)替化(3)引动2.5设局图谱第三章引局3.1引局基本法○连结样例集合○连结——药引○老婆的签名○生死替换○木人与夜中敲门声○外甥脑瘫有益的布局建议○泰国情降法○变象明者易辨,蒙者易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柏青《太极秘术》小荷:1.据戚建海《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2003年台湾逸文武学书馆出版)点校。
2.太极拳+内丹术=延年益寿+功夫精绝目录:(1)刘风梧《序言》(2)王柏青《原序》(3)张三峰《太极拳势》(4)王宗岳《太极拳论》(5)蒋发《太极拳功》(6)蒋发《太极拳诀》(7)蒋发《太极拳论》(8)邢喜怀《太极拳道》(9)邢喜怀《太极拳说》(10)张楚臣《太极拳秘传》(11)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12)王柏青《太极丹功要术》一、刘凤梧序余幼失怙[1],习祖遗之医略,於《景岳全书》卷九《杂证十三卷·•瘟疫》处,得先祖手录太极秘术方胜数摺[2],字草潦乱,幸尚可辩识,故复录之存义,然实未睹其术焉。
先祖刘(恒)山,道光八年人。
初经药商,后习医道。
咸丰十一年[3],路遇困病危者,施救罔效。
祖怀善念,奔波镇里,挽一老医者复临乃处。
老扶脉摇首而去。
病者知无生,讬祖善后,祖诺。
其感,探怀示祖簿册,嘱录而殉葬。
祖怜而草缮,复置其怀。
其奄然溘逝。
先祖俛[4]乡人善葬焉。
此於录后言之一二。
因系祖手泽,且理玄奥,故誊而录存。
是序。
民国六年[5]仲春月汜水刘风梧拜识二、王柏青留示(《太极秘术》原序)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
先师曾曰:“是术得之於道门,精微(玄奥有)不可言传之妙。
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者不传)之。
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
”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添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洲。
然修之不易,犹如深海寻珠,循宝光而不舍,历艰辛而不颓,始得而获。
更加珍贵,虽万金而不售。
斯道气常存者也。
噫!孰鉴道之求真难于此乎!而身不其验、动不明其用、辄言得道、津津善辩而惑人辈,犹为可悲耳!诈伪横溢四海,真言不屑而闻,故大道当隐,俟时渐复,此亦道之至理所含也。
雍正六年[6]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小荷太极:●拳自道家出,信焉。
体用完全合乎道法。
●德才兼备,不汲汲乎功利者,方可得之。
●太极拳最终走向丹道。
丹道之法可以有效促进太极拳。
太极拳+丹道=如虎添翼。
●然“斯道旁门甚多。
”不可不慎!人生如有幸得遇明师,不可不惜!三、张三丰《太极拳势》太极拳者,如长江大海之水,滔滔不绝也。
太极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
此八卦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定为中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手运八卦,脚踩五行,合而言之,曰十三势也。
此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小荷太极:●注意此篇与一般版本不同。
●踩:原字为(足比)。
●末句与前文意不合,疑为后人所加。
四、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灵顶劲,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小荷太极:底版为普通流传版本,修改部分为本文不同处。
五、蒋发《太极拳功》师傅曰:太极行功法,在调阴阳、合神气、止心于脐下。
乃曰:凝神敛神入气穴,使阴阳交感,浑然一炁。
夫太极拳者,静而始动,动而至静,动静相因,连而不断;神形互依,意气相聚,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分明,用意不用力,乃拳功之要,学者不二法门也。
小荷:1.止心于脐下,凝神入气穴,调阴阳(神气)使之和合也。
2.神形相依,意气相聚,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六、蒋发《太极拳诀》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
七、蒋发《太极拳行功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要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八、邢喜怀《太极拳道》先师曰:“习拳[7]习道,理义须明[8]。
功不间断[9],其艺乃精。
”夫拳之道者,阴阳之化生,动静之机变也。
知气养[10]而增命,善竞扑而全身,此为习拳之妙理。
气何以养?寅时吐纳,神守天根,意沉海底,心静息寂[11],神意互恋,升降吞液,腹中如轮,旋转循规,是以知水火之和气,为两肾所出,此人身性命之本,须刻刻留意为是。
扑何以善?手脚四肢皆听命於心神。
动静虚实,随意气而定取。
上动下合,左转右旋,前移后趋,惟心神之所向,意气之所使也。
腰为真机,而贯串肢节,势无所阻,是内意者用耳。
九、邢喜怀《太极拳说》夫太极者,法演先天,道肇生化焉。
化生於一,是名太极。
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天者,分而为阴阳。
凡万物莫不由此。
阳主动,而阴主静。
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阳生。
有生有死,造化之流行不息。
有升有降,气运之消长无端。
体象有常者可知,变化无穷者莫测。
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
太极之理,无乎不在。
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成。
阴阳之气,修身之基。
上阳神而下阴海,合之者,而元气生。
左阳肾而右阴肾,合之者,而元精产。
背外阳而怀内阴,皆合者,而元神定。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本乎阳者亲上,本乎阴者亲下。
是则手以阳论,脚以阴名,相合者而身自灵。
虚实分而阴阳判,动静为而阴阳变。
纵者横之,刚者柔之,来者去之,开者阖之,无非阴阳之妙理焉。
然阴阳和合,斯理孰持?胜负两途,斯验孰主?一判阴阳两极分,聚合阴阳逢在中。
是以其妙者一也,其窍者中也。
夫太极拳者,性命双修之学也。
性者天,上潜於顶,顶乃性之根。
命者海,下潜於脐,脐乃命之蒂。
故知双修之道在天根海蒂之合也。
真意为其中,使而有所验。
动之始则阳生,静之始则柔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极则刚生。
阴阳刚柔,太极拳法,四肢义通。
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刚柔之中,复有刚柔。
故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极拳手之八法备焉。
曰:“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一以中分而阴阳出,阴阳复而四时成,中为生化之始,合时成用,五气行焉。
东有应木之苍龙,西有属金之白虎,北陆玄龟得水性而潜地,南方赤鸟得火气而飞升,中土孕化以生成而明德。
五行生克,太极拳脚之五步出焉。
曰:“进、退、顾、盼、定”。
夫太极拳者,呼吸二五之中气,手运八法之灵技,脚踩五行之妙方。
上下内外与意合,节节贯串於一身。
因而万千之变无乎不应。
此所以根出於一,而化则无穷,太极拳之所寓焉。
俾使学者默识心通,故为说之而已哉。
十、张楚臣《太极拳秘传》太极拳,功有济世之法,技有运身之术,示外者足矣。
而修行之秘,须宝而重之,不得轻授。
傥传匪人,则遗祸为害,宁不惕哉!诀曰:沉气於腹,以意定之,不得妄提。
聚而鼓荡,状若璇玑。
意活而运,气如轮转。
其要不离腹中,此所以“刻刻留意”者耳。
神领全身,以手为先,脚随手动,身随脚转。
意与神通,气随意走。
筋脉自随气行,此所以“举动”、“用意”者耳。
夫太极拳者,内气之鼓荡运动,须与外形之势同。
凡举动,神意互恋,神领手诀,而意令气运,由手而肘而肩,由脚而膝而腰,自可达以众归一之道,此既上下内外合,为太极之妙术也。
手有八法而一神虚领,气有百环皆随意而定。
神主阳而行外势也,形也;意主阴而守内精也,气也。
手为阳而动於上,脚为阴而移於下。
妙在俱合,灵在俱松。
势未动而意已动,神意俱在形之先。
势不可执,以神意为机变,无须以成架为局焉。
十一、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七言116句)1.道自虚无生有为,便从太极中规循。
天地分判阴阳义,人法自然意合神。
2.道心玄秘守天根,内丹培育成在坤。
精气合练延年药,浑身天人俱忘春。
3.悟得天心道基尊,生生妙境育灵根。
抛却名利海天阔,圜中日月随心神。
4.两只慧剑定中土,一团和气冲玄门。
苍海无浪缘龙蜇,青天恬谧赤子心。
5.精气神喻三祖孙,气为先祖万物根。
精乃气子生神意,积气生精自全神。
6.出玄入牝呼吸循,念念归底海容深。
俟至地火喷涌时,百脉俱活修全真。
7.三花妙合统在神,五气聚分权由心。
修得瑞土孕内丹,日月真息火候存。
8.三魂息安昼夜分,两弦期活朔望临。
但使方寸宅勤守,黄芽白雪何须寻。
9.汞借水银喻人心,铅如钢铁比人身。
婴儿姹女亦如是,黄婆撮合土意真。
10.坎离分合水火轮,注生定死本命根。
上下左右皆非是,中腰阴阳两肾门。
11.子午上星下会阴,戊己神阙并命门。
庚申金气土得藏,坤火巽风意息存。
12.乾中阳失翻成离,坎得中实转易坤。
化阴抽阳还健体,潜藏飞跃总由心。
13.寅时面南守天根,舒形缓息渐寂隐。
恬澹念沉入深海,无物腹虚静无尘。
14.大道无声缓缓运,一缕绵绵下归引。
渐细渐长谷底满,收聚散气团仙真。
15.日追月坠晓星临,三光先后开天门。
深山寂幽溶溶夜,恰是道基初生根。
16.贪龙欲腾行沛霖,怒虎出洞将噬人。
天符一道玉音降,虎归龙伏修清心。
17.阴阳媾合龙虎吟,意痴神醉恋魂魄。
心肾交合水火济,田蒸海温好浴身。
18.紫气炎焰冲玄门,肌爽窍开乐人伦。
甘露琼浆天池满,饵津润脏涤身心。
19.潜龙无用筑基因,见龙在田产灵根。
飞龙在天运武火,亢龙有悔形退阴。
20.祖气复入闭出门,腹胎意转运法轮。
能令十息缓缓吐,三十息上可调神。
21.精生灵根气护神,神定身中息自沉。
内息气运精神固,此真之外更无真。
22.神行气行元海运,一轮始终胎息匀。
善养生者在守息,物欲善者勤养根。
23.太极一气延年药,气命神性双修门。
天地合育续命芝,但知求我不求人。
24.肢松心沉入脐轮,太极未分是真阴。
一阳动处天意现,神令手运移昆仑。
25.挽起光圜转乾坤,气滚意池腹中寻。
龙翔九天云伴起,虎啸幽谷风摧林。
26.借势循向在心神,贴从璇玑妙进身。
顺力浑然跌不觉,勿用气力返伤根。
27.腹虚若海载万均,能运沉浮善曲伸。
神形意气能一处,移山倒海翻乾坤。
28.阴摧阳转阳摧阴,可知玄奥在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