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第一篇: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评析2013年高考落下了帷幕,总看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色:注重实用,贴近现实;凸显人文,关注审美;体现综合,不断创新。
语文是一门最具现实性的科目,每年的高考题几乎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各地考题都能紧密联系现实,且又尽量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新课标理念,在难易度的把握上总体来看比较准确,很少有偏题怪题难题。
同时,各地试卷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新课标全国卷一是平实稳健。
不浮华,不虚美,有亲和力,有厚重感,让考生心里感到踏实,迅速便可进入考试状态。
二是成熟严谨。
它结束了新课标卷命题的尝试和摸索的幼稚期,趋向于完美与科学,考生参加高考不靠运气和偶然,而靠实力与必然,靠能力与素养。
材料的选用,设题的角度,设问的语气,也不再笨拙、隔膜或生硬,给考生智慧的享用与科学的启迪。
在选料上,考题兼顾经典与时尚的统一,本土与外来的统一,语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适合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解读,有效表达。
在选考内容的权衡上,更趋于对等地位。
适当降低小说阅读的难度,对于改变当下一边倒几乎都选实用类阅读的现状,起到了很好的导引作用。
浙江卷浙江卷稳中有变,但变化之中透露的新鲜信息。
语言运用板块跟去年卷子相比有三题更新,分别是第5题词语排序、第6题寓意概括、第7题诗句仿写。
这不是简单的考点轮换,对考生来说,第5题可能从未“模拟”,第7题即便大量的模拟也于事无补,该题仿写示例由青天、芭蕉叶、露珠等意象构成一个有诗意的整体,这为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表现力丰富的考生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仿得好就是一首诗。
现代文阅读两道大题从选文取向到设题方法与去年的卷子十分相仿,也非一成不变。
第10小题、第15小题,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查的力度加大,区分度会更佳。
写作考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模式,且努力突出三个“贴近”——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作文立意
1.经验+技术+勇气=成功 可说勇气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也可说缺乏勇气的弊端,负面影响,并非说 “勇气”的都是正确的,必须和经验技术联系起 来 2.以“放下顾虑“为核心 正面:排除干扰、专心致志 反面:顾虑重重 患得患失 不敢下手 结论:专注每一步 做好每一个细节 例子:庖丁解牛 3.面对挑战、机遇,要坚持不懈 勇于尝试 4.团队意识:老的和年轻的结合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 • • • 1.古文翻译 2.名句默写 3.实用类文本阅读 4.作文
一、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 望也。(“班列”、“推心”、“莫”各一分; 句意两分) • 班列:朝廷、朝廷中、朝廷官员、朝堂之上的官 员、朝廷上的大臣们、大臣、大臣们等含有朝中 官员意思的均给分;群臣、众臣、百官、官吏、 官员、文武百官不给分;必须突出朝廷。 • 推心:突出“诚心诚意”,全心、一心、推心置 腹、真心真意均可;放心、交心、安心、衷心不 得分。 • 莫:没有人、没有谁,可以;没有、不能、不行等 不得分,否定代词必须译出来。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 (1)足蒸暑土气,____背灼炎天光__,____力尽不知热 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廊腰缦回___________,檐 牙高啄;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勾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文言文翻译评分标准
(2)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
蹙不答。(“未尝”、“时事”、“辄” 各一分;句意两分) • 未尝:不曾、未曾之意,译为:没有…… 过、从来没有、从未、从不、就不,均可; 不再、不常、不想,不得分。 • 时事:当时的政事、当时的大事、当时的 要事、时政、时局、当时的政治,均可;当 时的事情,不得分。 • 辄:“就”之意,往往,常常,都是、都, 得分;只是、也是,不得分。文言文翻译备 考建议:
2013年洛阳高三一练语文主观题答案和评卷说明
2013年洛阳高三一练语文主观题答案及评卷说明一、古诗文及语用题评卷说明7题:文言文翻译•(1)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
拒却之。
•译:钱宁暗地与朱宸濠勾结,想与费宏交好,赠送彩帛以及其它珍玩给他。
费宏拒绝接受。
(采分点:“党”、“交欢”、“拒却”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党:勾结、结党、串通……(翻译成名词“党羽”“奸党”不得分)•交欢:交好、结交、笼络、拉拢、搞好关系、结交讨好•拒却:拒绝接受、推辞掉、拒绝并退还•评判句意分时,要重点关注“阴”字和补充“拒却之”前的主语(费宏)。
•(2)自是眷遇益厚。
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
•译:从此眷顾日深恩遇愈厚。
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了无逸殿,皇帝和他们游览了殿堂,谈笑自然,过了一会儿才出去。
(采分点“偕”、“周览”、“移时”各1分,句子大意2分)•偕:一起、一同、共同……•周览:游览、遍观、遍游、四处观赏、四处游览•移时:过了一会、过了些时候、过了很久……•评判句意分时,“眷遇”作为另一处关键词,“召入”要翻译出被动的意味,“与”前后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8题:诗歌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冻”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第一问要注意规范作答,首先,概括景物所呈现的整体特征。
然后,从意象入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有概括、有描摹,总分结合,其中概括景象特征1分,描述具体景物2分。
•第二问属于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题,句中的“冻”字是客观景物特征和诗人主观感受交互作用的体现,“冻”字让人既可以想见云的阴沉滞重,又能体会诗人心情的黯然忧伤。
学生作答只要能体现景物和心情两个方面,进行恰当合理的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派凄寒苍茫的深秋江景,日色晦暗、阴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
天空有日,却说云“冻”,以景写情,造语新奇,既写出了云的阴沉、滞重,也写出了诗人离家远行时心情的抑郁黯淡。
•评分细则:共6分,分析景象3分,赏析“冻”字3分•运用的手法答“夸张”“移情于物”“一语双关”“景中含情”等均可。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评卷题组长第1题平均分在3.8左右,与历次考试差别不大,但是,好坏的差别增大,得满分和得零分的比例增大。
各校应加强易错字、易错点的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加强听写和默写是得分的关键。
第一句:士贰其行。
本句得分率最低,主要错误点在“贰”,把“二”横写在“弋”之上,有许多人写成“戈”。
第二句:臣生当陨首。
主要错误点在“陨”写成“殒”,漏了“臣”。
第三局: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错误点在漏写了“夫”,或把“夫”写成“弗”;第二个错误点在“知”和“之”。
第四句:座中泣下谁更多。
本句得分率较高,主要错误点在“座”写成“坐”,还有的把“泣下”写成“涕下”。
第五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要错误点在漏写了“而”“之”,还有个别同学把“与”写成“于”。
第六句:衣冠简朴古风存。
本句得分率最高,主要错误点在于把“简朴”写成“质朴”“俭朴”,也有个人同学把“古风存”写成“古风纯”“古风醇”。
个别学生把“衣冠”写成“衣官”“衣裳”。
第5题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3分)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各1分。
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学生对“三子”的翻译比较准确,对“于”这个介词的翻译很多漏译或译为“……中”,这样翻译不全的情况不给分,译成“在……中”“从……中”给1分。
本句是比较复杂的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寡人于三子之计用谁?”即“于三子之计”为状语后置,应置于动词“用”前,而疑问代词“谁”应置于动词“用”后,此为宾语前置,很多学生这两个倒装的句式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因此翻译时便无法字字落实。
有的同学,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脱离,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也只能得0分。
示例:①(3分)对于这三个人的计策,我该使用谁的呢?我应该从这三个人中选用谁的计谋呢?我在这三个人出的计谋里该选用哪一个好呢?②(2分)三个人中,我要用谁计谋呢?我该采用三个人中的谁的计谋呢?我应该用他们三人谁的方法?我该用这三个大夫里面谁出的计谋好呢?③(1分)寡人用你们三位谁的计谋呢?您要用三个臣子中谁的计谋呢?④(0分)我该让谁去实施这个“三子之计”?寡人你要用三子之计吗?是谁用了他们三个人的计划?我和谁会用三子的策略。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3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2013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目的试题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充分体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的原则,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卷在内容、设题等方面以稳、以延续性为主,又不乏出新之处。
一、守正出新。
今年的试题与往年试题保持内容、形式、难度、区分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考试内容,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不超纲,难易适中。
在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第一题考查常用字的读音、常用字字形、常用词(包括成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和辨析病句。
本题内容与往年基本一致,但是今年这一题选材语文特征典型,相关句子内容活泼健康,趣味横生,除了考试功能外,有很好的可读性。
一般论述类、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三篇现代文阅读材料,从选材内容、文体基本保持往年的思路。
古文、古代诗歌也是如此。
同时试卷中也有出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是考查方式。
例如第2题考查常用字的使用,出新之处是将错字放在句子中,一方面符合错字使用的常见情形,一方面对考生形成了一定的迷惑。
如“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胜地”对同音词“圣地”的误用,必须依赖具体语言环境才能鉴别,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6题填写关联词语,这是比较新的考法,用以检测考生的逻辑能力;第18题给“创造”下定义,这也是一种新考法,它介于归纳概括信息与表达之间,可以考查考生阅读、提炼、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
其二是选材。
整个试卷中现代文的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与古文、古诗的选材对试卷风格影响很大。
论述类选择的是关于中国艺术境界的论述,全文以中国画为据,文字秀美,论证过程清晰。
文学类选取的是余华的《活着》,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
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试卷及详解
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船坞.wū煊.xuān赫曲.qū笔喁.喁yú私语B.开涮.shuàn 弱冠.guàn谂.rěn知一哄.hōng而散C.氛.围fān 接种.zhòng名媛.yuàn 一语成谶.chènD.尽.jǐn管鸭肫.zhūn臀.tún围雪泥鸿爪.z huǎ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此联表明了曾国藩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只有做圣贤一条路可走,否则便坠落为禽兽!B.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结果累及手腕韧带,进而蔓延到前臂、肘部甚至肩部,这被称为电脑综合征。
C.在众人皆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被权欲遮避时,能以真实的笔触为困顿和迷惘的人群提供心灵抚慰或灵魂庇护的作品,便是最好的创新。
D.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伴随着他,他成绩蜚然,声名显赫,但从没把自己当成苦情励志的偶像,认为自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问江南晴为何物?直叫人哭哭啼啼。
”连绵阴雨笼罩着江南的三月,不见了晴日,反而..淅沥得让人断魂。
B.他走进旷野,被黄昏裹挟而去,他的背影越来越单薄..,仿佛一枚枯黄下坠的松针,就算落了地,也不会有半点声息。
C.很多同学在这次以“劳动为光荣”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谈起劳动的意义不以为意。
在最后总结时,班主任的一番话犹如晨钟暮鼓....,使许多同学对劳动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D.把女性送上太空在冷战时期的宇宙探索中被赋予了政治色彩,兼具社会与技术的双重宣传效应。
当历史和政治的尘埃落定....,这些女性必然回到地球,重新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2013学年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doc
2013学年下期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与评价此次考试试题分七个部分:语言文字辨析及运用,文言阅读及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背诵默写,大小现代文阅读,写作。
试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约占77.3%。
从考查层次上看分为四个方面: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其中识记约占5.3%,理解与应用约占84.6%,欣赏评价约占9.3%,试题突出了对语言运用和写作能力的考查,从卷面来看,难度适中,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
在重视语文积累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后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试题有如下特点:1、依据“三维”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把握语文学习特点,注重考查语文积累、整体感知和理解运用,突出学以致用。
3、作文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成绩情况:(1)选择题部分基础知识即选择题的4个小题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语音、成语、辨析病句到语意连贯,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可,但与我们的期望还有差距。
(2)名篇名句和诗歌鉴赏:对名篇名句掌握不太好,古诗文默写共5分,大多能得到2-3分。
主要是错别字多。
诗歌鉴赏问题较多,显示出考生对表达技巧这一基本的知识掌握不牢,甚至不明白表达技巧都包括哪些内容,很多回答似是而非,另外也不知如何表达,不知一些专业术语,这与我们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是还没有进行系统复习有关。
(3)现代文阅读中,科技文阅读丢分严重。
学生不知道把题枝放到原文中对照来得出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中语言表达能力有欠缺;筛选信息较正确,但概括能力欠缺。
对文中重要的句子不知道怎样具体去理解和阐发;对文章的宏观把握不够,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思维低幼化,体现在思考问题上的平面化,只看到事物的表层现象,看不到实质;不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这与教学中没有具体落实可以操作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有关,令学生长期以来无所适从,望现代文阅读而却步,甚至离开语境瞎编乱造。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标准答案以及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试题答案及精析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养殖业与日剧增便笺.(jiān)独辟蹊.(xī)径B.醉醺醺席不暇暖泥淖.(nào)向隅.(yú)而泣C.滥摊子自由竞争卷帙.(dié)运筹帷幄.(wò)D.颤巍巍信笔涂鸭蠹.(dù)虫湮.(yīn)没无闻1. BA选项养殖业,与日俱增;C选项烂摊子,卷帙(zhì);D选项信笔涂鸦,湮(yān)没无闻。
第一题字音字形依旧简单,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A选项字音都对,字形均错,这打破了以往高考字音错一、字形错一的规律,说明字音字形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已经不再限制在“字音和字形”二题合一,而是在转变为字“音形”题,表面看起来难度提升了,其实是降低了难度。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 AB选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一句,删去“对于”;C选项“原因,主要在于……所致”,删去“所致”;D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加“力度”。
病句题着重考查句式成分,我们抛开所谓的六种病句模式,会发现今年的错误选项全部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句子中的词语达到修改目的。
高2013级语文二诊试题分析
高2013级语文“二诊”试题分析姜恒权(一)客观题部分本次诊断性考试题仍然是主城5区联合考试,试题难度适中,单选题的第1、2、10三个小题得分率偏低。
具体得分率如下。
(二)主观题部分【7题】存在的问题(1)踩点答题的意识较弱。
分值为5分的题,必须分点条分缕析,而不能笼统回答,不少凭印象答题。
(2)不注意提炼文中的“理论依据”。
考生着意到了题目开头的“结合现实生活”,于是提笔就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没有注意到评判的标准应该来自于文本中的理论。
(3)审题不够准确。
文中语句明确限定在“学术名利场”,考生所举例范围太宽泛。
【11题,文言翻译】该题难度较大,得分普遍偏低,反映了文言翻译能力的缺损和冲刺强化的紧迫性。
(1)学生没读懂原文,连原文究竟写的什么事情也不甚了了,对“马伶”李伶“的职业是什么也没搞清楚,导致在文章大意的理解上都出了问题。
(2)直译意识和能力欠缺,不能敏感翻译句子中“去”“易”“奏”“著”“为”等词的赋分点,也不能很好地翻译。
(3)顺通语句的能力弱,翻译的句子很多不通顺,甚至表意不清离题万里。
(4)对文言句式的把握能力欠缺,特别是省略句不能补充主语造成了不少的“无头”句子。
【错例】(1)马伶已经跑走,但兴化部又不肯轻易放过他,于是全部人都不演奏,华林部独自演奏。
(1)马伶已经逝世,但兴化部不肯轻易放弃演奏,于是全部都放弃自己的乐器,不再演奏,因此华林部就全国闻名。
(2)李伶当了相国,严格要求自己,他的儿子又安跟从他学习他的技艺后来居上。
(2)李伶的演奏水平和严相国一样,你又怎么能学习他并且超越他【12题,断句】满分者不足一半,得1分这居多。
得1分者多在“生之者甚少/向靡之者甚多”处得分。
存在的问题:(1)对文言句式特定了解不够。
如,宾语前置的“莫之或止”“莫之拯救”无法辨识。
(2)对虚词的运用也敢漠视,不少考生在“莫之”“生之”“靡之”后面断开。
(3)对文言句子结构没有基本的把握,即不会划句子成分,在“残贼公行”处判错的特别多。
2013年 江苏省 高考语文 试卷及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3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13.(4分)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
4.(5分)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作品人数年龄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二、文言文阅读(19分)5.(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4年复习建议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评析及2014年复习建议一、2013年全国课标卷总体评价2013年全国课标卷,试卷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2012年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命题,总体看来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教学实际;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
1.稳中有新,体现课改理念。
2013年全国课标卷依据“考试大纲”命题,对必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四大块内容和选考部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进行了考查,所考查的知识点、能力层级与考试大纲完全一致。
就课标卷本身而言,连续几年格局不变,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基本一致,体现了新课标卷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全卷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突出强调语文能力和素养,与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并且要具体落实的目标一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试卷在保持承继稳定的前提下,不着痕迹地追求着创新。
比如第16小题,该题是试卷的一大亮点:一是背景材料的新颖性,突破了以往图文等背景材料的定势,借鉴了文综史料分析题的形式;二是材料与命题组合的创新性,表现在提供的材料与后文三处补写句子语意的内在了解上。
既考查了考生对语段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考点具有综合性。
2.试题平和,难度略有下降。
3. 关注现实,洋溢时代气息。
2013年全国课标卷体现了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语言材料紧扣时代的脉搏,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这就提醒考生要关心现实,紧跟时代步伐,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做一个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整理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
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一、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第二题分析(一)试卷及得分情况分析第二题是古代诗文阅读,包括7、8、9、10四个小题,共27分,题型与去年相比基本相同。
7题为文言文翻译,两个句子,每句5分,共10分;8、9题为古代诗歌阅读,8题5分,9题6分,10题为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本大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古诗文词句、篇章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检验考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题量、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
第7、8、9题平均分为12.04分(含零)/12.13分(不含零),10题名篇名句默写平均分为3.93分(含零)/4.43分(不含零)。
从考生总的得分情况看,第二大题的平均分为15.97分(含零)/16.56分(不含零),整体得分情况比去年要低。
(二)答题情况及原因分析1、第7题考生在文言文翻译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文言词语用法掌握得不够牢固,根据上下文义理解词义的能力还不强,如“莫”字在试题中是一个否定性的不定代词,准确的解释是“没有谁”“没有人”“无人”,很多考生解释成“不”一类的否定副词;“未尝”的“尝”是一个副词,准确的解释是“曾经”,很多考生答成“经常”和“尝试”。
“辄”是一个连词,准确解释是“就”“便”,很多考生解释成了“只”“只是”。
“莫敢望也”的“望”能准确答出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考生平时的古文基础不牢固,多义词积累不够,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多义词意义的能力。
其次,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没能通读全文,只是断章取义,导致对文句理解有误。
2、第8、9题在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大部分考生能够把握作品主要思想内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1)一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分析出作者诗句所表达出的准确念义,如“酒徒一一取封侯,独自作江边渔父” 作者本是表达对当时不公正的用人制度和自己大志难酬的无奈和牢骚,很多考生理解成了作者向往田园生活,想过归隐生活,意思完全答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评卷题组长第1题平均分在3.8左右,与历次考试差别不大,但是,好坏的差别增大,得满分和得零分的比例增大。
各校应加强易错字、易错点的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加强听写和默写是得分的关键。
第一句:士贰其行。
本句得分率最低,主要错误点在“贰”,把“二”横写在“弋”之上,有许多人写成“戈”。
第二句:臣生当陨首。
主要错误点在“陨”写成“殒”,漏了“臣”。
第三局: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错误点在漏写了“夫”,或把“夫”写成“弗”;第二个错误点在“知”和“之”。
第四句:座中泣下谁更多。
本句得分率较高,主要错误点在“座”写成“坐”,还有的把“泣下”写成“涕下”。
第五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要错误点在漏写了“而”“之”,还有个别同学把“与”写成“于”。
第六句:衣冠简朴古风存。
本句得分率最高,主要错误点在于把“简朴”写成“质朴”“俭朴”,也有个人同学把“古风存”写成“古风纯”“古风醇”。
个别学生把“衣冠”写成“衣官”“衣裳”。
第5题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
(3分)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各1分。
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学生对“三子”的翻译比较准确,对“于”这个介词的翻译很多漏译或译为“……中”,这样翻译不全的情况不给分,译成“在……中”“从……中”给1分。
本句是比较复杂的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寡人于三子之计用谁?”即“于三子之计”为状语后置,应置于动词“用”前,而疑问代词“谁”应置于动词“用”后,此为宾语前置,很多学生这两个倒装的句式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因此翻译时便无法字字落实。
有的同学,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脱离,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也只能得0分。
示例:①(3分)对于这三个人的计策,我该使用谁的呢?我应该从这三个人中选用谁的计谋呢?我在这三个人出的计谋里该选用哪一个好呢?②(2分)三个人中,我要用谁计谋呢?我该采用三个人中的谁的计谋呢?我应该用他们三人谁的方法?我该用这三个大夫里面谁出的计谋好呢?③(1分)寡人用你们三位谁的计谋呢?您要用三个臣子中谁的计谋呢?④(0分)我该让谁去实施这个“三子之计”?寡人你要用三子之计吗?是谁用了他们三个人的计划?我和谁会用三子的策略。
我能否用三大夫的计谋。
(0分)(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
(3分)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是不仁道的。
(“隘”阻挡、阻拦、阻挠;“出”使……出;判断句。
各1分。
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大部分同学对“……,……。
”的这一判断句式掌握较好,基本都能翻译出来,但对于通假字“隘”同“碍”不能理解,有的翻译成人名或“隘口”,对于“弗出”的翻译不能字字翻译,意译为“归国”,句意上有所欠缺,“出”译为“归国”“离开”“出来”的都给分,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毫不相关的,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也只能得0分。
综述:第一,文言文翻译不论是采点给分,还是综合给分,都要求学生能做到“信”和“达”,因为只有准确、通顺,文句的意思才不会出现偏差。
第二,本次阅卷中仍然发现不少有语病的情况,若是严重影响文意的表达或与原句的意思偏差较大的,酌扣1分。
示例:①(3分)你阻拦太子不让他从齐国回楚国,是不仁义的。
阻碍楚国太子不让他离开齐国,这是不仁义的。
你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回国的行为是不仁道的。
②(2分)你把楚国太子扣留在你们齐国不让他外出,这是不仁义的。
你限制楚国太子,不让他离开楚国,是没有道德的。
齐关押楚国太子,不让他出齐国,是不符合仁的行为。
阻止不让楚太子出齐国,是不仁义的。
③(1分)阻碍楚国太子不要出兵,这是不仁义的。
监禁楚太子不让他出来,不仁道的做法。
威胁楚太子不出,是不仁的。
④(0分)那么倘若楚太子派兵出战,是为不仁。
您父亲去世的时候太子您没有回去看望,是不仁。
您隘州的楚国太子说话不算话,不仁。
你威胁太子交出五百里地,这样的做法是不仁的。
楚太子不出来,这是不仁的。
复习建议: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的。
所以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十分必要。
七种文言句式(⑴判断句⑵被动句⑶省略句⑷主谓倒装句⑸宾语前置句⑹定语后置句⑺状语后置句)都必须让学生了然于胸。
还应强调翻译时一定要有句式意识。
这次没有考查固定句式,但复习时对固定句式也应适当关注。
第6.题(1)本题参考答案,分三部分,登高所见的秋景、秋景的概括和诗人心情,各占一分,鉴于所选文本难度较大,具体评分细则如下:登高所见的秋景,能够写到山、落木、江水、夜月具体形象得1分;秋景的格调有辽远壮阔意得1分;诗人的心情有喜悦的、轻松的、明快的给1分。
措辞接近参考答案字迹清晰者酌情给分,字迹不清者不给分。
例1:“颔联描写的是一幅千山落木、水天辽阔、明月滢亮之景。
有一种萧然的感觉。
寄托了一份闲适、淡雅、静默之情。
”登高所见的秋景漏写了“江水”,对秋景的格调判断失误,相应的诗人情绪也错了,所以得1分。
例2:“作者讲情融与景中,通过写‘落木’、‘千山’、‘天’、‘澄江’、‘月’的广阔、阔达,写出了字迹远离官场走出尘嚣,现在自己就象‘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畅快、高兴。
”登高所见之景完整,概括用到了关键词“广阔”,抒情准确的写到“畅快、高兴”,卷面清晰,给3分。
例3:“颔联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落木、千山、天’由小及大,写出了诗人的愁绪;‘澄江、月’写出了诗人的惆怅,本联构建了一幅千山明月图,给人予深远的视觉感。
”本答案开头答非所问。
登高所见的秋景概括漏了江、月,对诗人的情绪解读得其一(惆怅)不得其二(投身自然的喜悦),给2分。
例4:“景是千山里生长的树木,天远远的。
而在澄江之上的那道月影半暗半明,体现了作者想要远离喧嚣的归隐之情。
”所见之景,完整且能照顾到诗意;情感的把握准确到位,维缺对景物的概括。
得2分。
(2)本题参考答案,分两部分,作者的志趣和结合注释的阐述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另一点加一分,鉴于所选文本难度较大,第一点有提到“归隐”得分,第二点有提到对官场的态度、追求逍遥自在得分。
措辞接近参考答案字迹清晰者酌情给分,字迹不清者不给分。
例1:“尾联描写的是归船弄长笛之景,再加上一句‘此心吾与白鸥盟’着实体现出了诗人内心澄澈明静,只与无心机之人做伴的思想节操。
”第一句答非所问,第二句受注释影响没有能够立足全诗思考诗歌主题,错误的理解了诗歌,加上改卷字迹不清,所以不给分。
例2:“尾联写出了作者离开官场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在船上吹着长笛,又有知己做伴写出了生活的安谧、恬淡、远离喧嚣的悠闲与美好。
较为准确的写出了诗歌归隐江湖的心态,措辞“安谧”有生造之嫌,给2分。
例3:“尾联写出了作者万里行船归家,独自吹长笛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只愿与‘白鸥’结盟的思想感情,哪怕行舟千里,也不愿与没有心机的人为伴。
本答案,踩准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得2分,但“哪怕行舟千里,也不愿与没有心机的人为伴”严重误答,扣1分,总得分:1分。
例4:“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疲惫之感,对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深感厌恶。
作者字迹的想要保持原本的心灵而宁愿乘船弄笛,从此只有白鸥做伴。
”作者对生活的期盼、对现实的厌恶,都能够准确地提到,小处虽不够准确,给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1题答案:①现实主义(或:针砭时弊);②乐观主义。
(2分,各1分)阅卷情况:本题答案明确,要求考生概括回答,答案必须出现这两个词语。
学生大部分能答得出,但语言表述很不简洁,有的是大段大段地摘录原文,采用大包抄的方式包围答案,连蒙带猜,这种方法不可取。
答题示例:(1)指的是以乐观主义态度去批判当时社会,针砭时弊。
(2分)(2)一是轻松诙谐的语言,拈花微笑的态度对腐朽落后进行鞭挞和批评。
二是乐观主义,勇于承受,善于反思,保持高度理性,传达深层快乐。
(1分)(3)外在幽默、轻松、诙谐,实则抨击社会生活中的腐朽落后现象,使人认识生活,勇于承受,善于反思,相信人的力量。
(0分)第12题请简要概括末尾一段的行文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把握文章的思路”,能力层级属于C级。
行文思路指的是文章思想的路径、脉络,它具体表现为文章的结构。
分析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脉络,就是在梳理行文思路。
答题时,应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表述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连贯,主体内容的概括要力求全面、清晰、层次清楚。
答案:先承接上文;然后从正面举例论证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接着从反面分析当前喜剧的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的办法。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阅卷情况:有很多同学不清楚“行文思路”指的是什么,分若干小点作答,表面上看起来条理清晰,实则是因不明要求而乱答一气,或因理解错误,对最后一段的结构特点、表达技巧作用进行分析;有的同学只是对该段的大意进行概括,甚至还有同学把这当作探究题对末尾一段内容进行分析、评论。
错误类型多样,导致本题得分率偏低,抽样(150份)均分仅为2.12分。
答题示例:(1)先是总起一句说明喜剧的深刻作用,然后举例说明中国喜剧名作中表达出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最后针对当下对喜剧作品的使命任务与要求,将喜剧这一主题进行深化、升华,行文思路清晰、流畅。
(3分)(2)①先总起一句提出喜剧不应仅仅是逗笑、夸张再现提出本段主旨;②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以陈白尘先生之例说明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③联系现实,点出当下一些偏离了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现象;④提出说明要如何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
(3分,意思都概括正确,但采用分点表述,扣1分)(3)先说喜剧不应该只存在于外在形式,更应该着眼于深刻的现实主义,《升官图》就利用角色言行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喜剧精神才是现在更应该回归的,最后指出坚持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才能赢得观众认可,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2分)(4)喜剧不仅是滑稽逗笑,讽刺或对社会现象简单夸张的表现,是对现实深刻的思考。
强调喜剧的精神所在。
提出要保持喜剧对现实的敏锐,不比较个人作品优秀,而是坚持本真,努力进步,才能赢得认可,经受考验。
(1分)(5)首先要有对现实中的现象那种敏锐的见解、洞察,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有认识分析能力,才能保持比较高超的机智理智,才能真正回归喜剧要传给观众的一些心理上、精神上的意思。
赢得认可,受住考验。
(1分)(6)最后一段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揭露了如何保持戏剧的现实主义精神,通过例子更让人明确了如何去做,也更清楚地表明作者的意途,并且再次点明本文的中心,强化作者的观点与中心。
(1分)(7)现在大部分的喜剧所呈现的形式和以前相比没有办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喜剧不应仅仅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对社会表象简单夸张,而是要保持对现实社会的敏锐,对复杂现象的认识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