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社会学案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社会学案例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社会学案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和解释教

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揭示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通过

一个教育社会学的案例来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期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案例:高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概述

高考制度,全名是“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国教育

系统中最重要的选拔机制之一。它通过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

被高等院校录取,被认为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铁饭碗”。高考制度的推

行和影响是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二、高考制度的社会作用

1. 社会阶层流动性:高考制度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身份的流动方式。

在高考制度实施之前,社会阶层的继承主要依靠家族背景和社会关系。而高考制度通过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使得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

才能进入高等院校,使社会阶层流动更具公正性和机会均等性。

2. 教育资源投入:为了应对高考竞争,各级政府和学校纷纷投入大

量资源用于学生的高中教育。这种投入使得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

3. 社会压力:由于高考制度对个体命运的重要性,社会上形成了严

重的考试焦虑和举家期盼。这种社会压力对学生和家长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也带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公平问题。

三、高考制度的社会争议

1. 教育公平问题:尽管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阶层流动

的问题,但依然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均,导

致一些学生在考试中的机会不公平。

2. 教育焦虑与心理健康问题:高考制度导致了严重的考试焦虑问题,一些学生在准备和参加考试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心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

第十三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

详细描述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 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 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对人们的经济地 位和社会地位产生直接影响。政治因素包括政治制度、 权力结构等,对阶层流动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价值观念等,对人们的文化 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相互影响
社会政策对分层与流动的影响
CHAPTER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 分析
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VS
详细描述
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主要 涉及了中国的社会分层现象、社会流动情 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不 同时期和地区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案例, 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结构变化和阶层 动态。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主要涉及了西方的 社会分层现象、社会流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可以深入了解西方社 会的阶层动态和结构变化。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西方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特点
社会流 动
社会流动的定义与类型
定义 类型

第十讲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讲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就存在 着阶级和阶级差别,就有不平等现象,由于人们在 社会中所占有的资源、权力、机会等各不相同,从 二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或位臵。这就构成了社会的 等级结构、即社会分层。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有 人存在的地方就会存在着分层,人们就会分层三六 九等。对于一个社会来讲,为什么会存在分层呢?


具体而言


(1)身体健康
一个人的 阶级地位越低,他就越有可能活不到预期寿命。这个道理适合 所有的年龄段。穷人家的孩子在一岁之前夭折的可能性更大;在以前的 社会,每年死亡的穷人比富人多75%-90%。两个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和 医疗条件的不同。
社会阶层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下层阶级的人更有可能抽烟,摄入过量的脂肪、酗酒、吸毒、不大锻炼 身体、有不安全的性行为,这些行为都不会增进人们的健康。


9、在纽约州费雪凯尔,在GAP的配货中心里,非工会商品搬 运工的起薪是每小时10美圆。
10、在曼哈顿中城区的GAP店面中,入门级的工资约为每小 时6美圆 11、运动衫可以用48美圆购得。但汗水却不包含在里面。


二、社会分层

1、定义: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 是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 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来源:分层(stratificatio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 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后来这一概念被社会 学家所借用,用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教案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一、引言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社会中个体之间的地位差异以及如何在不同阶层之间移动。本教案将通过介绍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和类型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

二、社会阶层的概念和特征

1. 社会阶层的定义

社会阶层指的是社会中具有不同地位、经济、文化和权力资源的群体。这些群体根据其地位、财富、教育和职业等因素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2. 社会阶层的特征

(1)地位差异:社会阶层的存在意味着人们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身份。

(2)资源分配:社会阶层决定了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同阶层的人们享有不同程度的经济、文化和权力资源。

(3)社会互动:社会阶层不仅仅是个体的地位差异,还涉及到不

同阶层群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和交往。

三、社会流动的概念和类型

1. 社会流动的定义

社会流动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社会阶层中的变动和迁移。它反映了

个体或群体在经济、教育和职业等方面的地位发生变化。

2. 社会流动的类型

(1)婚姻流动:个体通过婚姻选择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2)教育流动:通过教育的获得,个体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3)职业流动:个体通过职业选择和职业晋升等方式改变自己的

社会地位。

(4)地域流动:个体通过迁徙到经济发达地区或其他地方来改变

自己的社会地位。

四、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因素:经济地位是决定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富和收入水平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流动的可能性。

2. 文化因素: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等文化因素对个体的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问题逐渐引发广泛关注。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结构

中相对固定的社会群体,通常以经济地位、教育背景、职业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社会阶层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发展。而社会流动则是指个体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发生的变动。本文将分析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探究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阶层对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具有不同的

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消费习惯。比如,高收入的人更可能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而低收入的人则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此外,社会阶层也对个体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资源的获取具有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往往会受到不同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社会阶层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其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的积累。

然而,社会流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社会流动,即个体在不同

社会阶层间的变动,为个体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努力和晋升,个体可以从低阶层向高阶层迈进,从而实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社会流动不仅有助于个体实现社会上升的愿望,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社会流动的缓慢或受限制的情况则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和不满情绪。

然而,社会流动并非一帆风顺。现实中,社会流动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社

会背景、人际关系、机遇等。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流动过程中所能触及到的资源和机会。人际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社会流动。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促进其社会流动。而机遇则是个体能否实现流动的重要因素。有时候,一个机遇的把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增加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二节

社会成员的性格千差万别,社会生活也是丰富多样的。社会成员的差异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从静态角度分析社会存在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社会结构;从动态角度来看,社会不同层次和类型之间是不断变动的,形成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不平等

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这艘巨轮大约在三个小时内才完全沉没,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够。人们后来非常重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很多人遇难,但是泰坦尼克号的乘客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最后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下来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社会学家研究发现,轮船的头等舱主要是有钱住着,二等舱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三等舱以及更低等舱主要是由去美国的贫穷移民乘坐。如果泰坦尼可号上乘客生还率按照性别和社会等级计算比较的话,三等舱中的乘客只有26%生还,二等舱中乘客生还率是44%,头等舱是60%,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这个事例说明社会是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的。

一、社会分化

社会为什么要分层?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理解社会差异存在和形成的原因。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不外乎两类:一是自然差异,如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二是社会差异,如地位、声望和财富等,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更主要地表现为社会方面的差异。形成社会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它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社会功能的某一社会结构的要素逐渐发展为承担单一社会功能的多个社会结构要素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社会功能的外衣;其二是社会结构的分化,逐渐趋向某一社会结构承担单一的社会功能。

大学社会学教学案例:分析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大学社会学教学案例:分析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大学社会学教学案例:分析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引言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机制的学科。在大学社会学课程中,通过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并掌握分析社会的方法和工具。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大学社会学课程中教授这一内容。案例背景

•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是社会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理解社会结构的组成和作用,并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本案例将聚焦于城市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案例一:城市化与社会结构

H2 案例描述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为什么城市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通过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社会结构的组成和作用。

H3 案例问题

•城市化对社会结构有哪些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团结有什么影响?

H3 案例讨论

•城市化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城市中的社会层次变得更加复杂。

•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导致了人们之间更加紧密的社会关系。

•城市化使得社会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团结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H2 案例总结

通过本案例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对城市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将了解到城市化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并能够对城市化对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团结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案例二:全球化与社会变迁

H2 案例描述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全球化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社会?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

社会分层与流动课程思政案例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

案例名称:社会分层与流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一、案例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层与流动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和原因,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二、案例内容

1. 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和原因

介绍当前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教育、职业、城乡差距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意义

阐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必然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探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如加强教育公平、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三、思政元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爱国主义精神

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二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二讲

二、关于阶级形成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阶级形成有两个阶段,即“自在阶
级”和“自为阶级”。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 中说:“经济条件首先把大批的居民变成工人。 资本的统治为这批人创造了同等的地位和共同的 利害关系。所以,这批人对资本来说已经形成一 个阶级,但还不是自为的阶级。在斗争中,这批 人逐渐团结起来,形成一个自为的阶级,他们所 维护的利益变成阶级的利益。”所以,马克思的 观点是,阶级的形成有两个阶段,有了共同的经 济地位和利害关系只是第一个阶段,有了真实的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和政治组织才是第二个阶段。
二、共同体与社会分层
韦伯频繁使用“共同体”的概念。什么
是共同体呢?韦伯认为:“参与者主观感 受到的共同属于某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 的社会关系,就应当成为共同体。他们只 有在这种感觉之上,不仅仅在他们个人和 环境之间,而且以某种方式在他们个人之 间,在双方的互动行为互动中互为取向, 他们之间才出现社会关系。”所以,共同 体是一种社会关系,其成员有着互为取向 的行为作为基础,而外在表现为成员的互 相认同。
第一节 马克思的分层理论
一、关于阶级与社会分层起源的思想
“所谓阶级现象,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 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就是说当生产力有 一定发展而又未高度发展,当社会的总产 品还不能充分满足全体成员需要,当社会 的剩余产品还只能满足少数人的较高需求 时,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经常随着时间和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被称为社会流动,是任何现代社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社会流动是指人们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转移。

例如,一个人从一个低收入的工人家庭出生,但他可能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政治家。

社会流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垂直社会流动和水平社会流动。

垂直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沿着社会阶层向上或向下移动。例如,一个人可能从一个低社会地位的工人家庭出生,但是在成年后通

过受教育和认真工作,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政治家。

相反,水平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在同一社会层次内的转移。例如,一个人可能从一个困难的学校毕业,但是成年后从一个低级

职位跳转到高级职位,制造了组织和财务成果,但并没有改变他

或她的社会地位。

但是,社会流动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人们提高自己的社会

地位是具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别是在某些社会和文化条件下,社会流动是受到很多限制的。

首先是教育水平对社会流动的影响。社会统计数据表明,教育

水平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前置条件。因此,教育地位高的个人更

可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并从中受益。

其次,收入差距也对社会流动产生了影响。许多社会经济学家

和社会学家认为,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流动就越困难。更多的财

富会去支持富人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他人的竞争力。

最后,性别和种族歧视也对社会流动产生了影响。无论受教育

程度、财富或社会地位如何,女性和少数族裔在获得职业机会方

面仍面临不公平待遇。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教案: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

一、引言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本次教案将聚焦于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这一重要主题,通过介绍相关理论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流动性。

二、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

1. 定义:社会阶层是以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资源分配为基础进行划分的社会层级。

2.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依据个体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来划分社会阶层,主要包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

3. 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将社会阶层划分为经济阶层、政治阶层和社会地位阶层三个维度。

三、社会阶层的特征与影响

1. 特征:

- 社会地位:不同社会阶层的个体在社会地位上存在明显差异。

- 资源分配:社会阶层决定了个体能够获得的经济、教育、健康等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 价值观念:不同社会阶层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化上有所区别。

2. 影响:

- 社会流动性:社会阶层对个体的发展和流动起到重要作用,也影响一个社会的整体流动性。

- 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导致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 社会团结:社会阶层构成了社会的多样性,但也可能导致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四、社会流动的类型与机制

1. 垂直流动:指个体在社会阶层中的上升或下降。可以通过教育、

工作机会、家庭背景等因素实现。

2. 横向流动:指个体在同一社会阶层内的移动,可能由于职业转换、地域迁移、婚姻等原因发生。

3. 精英流动:指个体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通常涉及权力和

特权的转移。

4. 社会流动机制:包括个人努力、教育机会、社会变迁和制度因素等。

高中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高中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高中社会学教案: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 引言

1.1 概述

本篇文章旨在介绍高中社会学教案的主题,即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我们将探讨这两个重要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社会差距和变动。

1.2 文章结构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我们将对社会分层进行定义和背景介绍;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的分层理论以及常见的分层类型;然后,我们将转向研究社会流动的概念、因素和类型;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实例分析与讨论;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论据,并提供一些对教学实施的启示。此外,还将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1.3 目的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什么是社会分层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同时,读者还可以掌握有关不同社会流动类型和影响因素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读者将能够理解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实例分析深入思考这种关系的复杂性。本文还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关社会学教学的启示,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将这些概念和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中。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撰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2. 社会分层

2.1 定义与背景

社会分层是指将一个社会或人群按照某种标准分类并分成不同的层次或阶级的过程。在社会中,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往往是不平等的,因此通过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平等问题。

社会分层背后存在着各种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包括经济、文化、教育、职业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结构。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四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四讲

第二节 帕金的社会分层理论
弗兰克·帕金( Frank Parkin)是新韦伯 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他的贡献主要是在 理论方面,比如他十分清晰地阐述了韦伯 主义的社会屏蔽理论。帕金的著作颇丰, 如《中产阶级激进主义》(Middle Class Radicalism)、《阶级、不平等与政治秩序: 社会分层与共产党社会》、《马克思主义 与阶级理论:一个资产阶级的批判》等。
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
知识分子中,吉登斯已经是大名鼎鼎。他 在一般公众中声名鹊起可能与他参政有关, 作为前英国首先布莱尔的顾问,他帮助工 党调整战略。吉登斯的主要著作有:《社 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第三条道路》 等。吉登斯在社会分层方面的著作,是他 在1937年发表的《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 (The Class Structure of the Advanced Societies)。
他认为,“结构化”有两种,一种是 “阶级关系的间接结构化”,一种是“阶 级关系的直接结构化”。
什么是“阶级关系的间接结构化”?吉 登斯用它来表示阶级形成中的一些中介因 素的作用,由于这些中介因素的作用而导 致可以从市场中分辨出来的阶级群体的形 成。在“阶级关系间接结构化”的过程中, 社会流动是主要的社会机制。
所谓“阶级关系的直接结构化”是指直 接决定和形塑阶级结构的过程。直接结构 化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生产企 业内部的劳动分工;二是企业内部的权威、 权力关系;三是吉登斯称作“分配群体”。

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第六章 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
列宁的阶级定义指出了在生产体系中的不同利 益集团(阶级)的三大差别:第一是占有或不 占有生产资料的差别;第二是在社会劳动组织 中作用的差别;第三是经济分配上的差别。
wk.baidu.com
阶层是指由经济地位或社会特征相似的人所构 成的社会群体。
有两种阶层现象:第一种指的是阶级内部的阶 层现象,即认为阶层是阶级内部的分层现象, 同一阶级内部是划分为不同阶层的。(例如: 将农民分为富农、中农、贫农,“中农”分为 “上中农”和“下中农”。)第二种指的是阶 级外部的分层现象,即认为阶层跨越阶级,不 同阶级中那些具有相似特征的社会群体成员形 成了跨阶级的阶层。(比如,知识分子)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理 论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 段阶层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级、阶层 理论。
首先,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阶层的认识。我国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 生产发展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坚定性、 彻底性等品格。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在 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与工人阶级形成了巩固的同盟。随着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事业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大批农民加入了工人阶级的队伍,我国工人阶级
由于阶级阶层理论涉及社会主要矛盾、国家主 要任务的判断,在阶级阶层理论上出现重大失 误,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极为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9
4.階級:源自於馬克思,以生產工具的有無劃分為資產 階級與無產階級。近來更進一步將工作正式的層級位置 、工作是否有決策能力、工作是否擁有自主性,列為階 級區分的標準。其中,包括被稱為新中產階級的經理與 監督,以及具專業技術的半自主性受雇者,和稱為舊中 產階級的小雇主及小資本階級。(謝雨生、黃毅志, 1999 :176-178) 。
2020/8/9
• 殖民主義的遺產/新殖民主義
• 世界體系理論:資本主義的競爭本質,使 得先進地區對落後地區有科技、資源和人 力上的優勢,而落後地區只能以低廉的人 力和自然資源與先進國家來往,但無法發 展成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而成為核心國 經濟附庸
• 跨國企業的角色
2020/8/9
• 功能論:爲農耕社會帶來工作、工業與技 術,促進當地快速發展;而跨國企業的高 科技和管理技術結合開發中國家的廉價勞 力,造就完美(降低成本利潤增加)的全 球企業。國與國之間互賴程度的加深,可 以抑制紛爭(Schaefer,2005)。
2020/8/9
社會階層
• 社會階層化:社會中的成員被劃分成高低不同層級。一 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特定位置往往反映了個人擁有社會 資源和機會的多寡。階層化造成的不平等,可能代代傳 承下去。
• 社會學家關注 1.社會階層化的因果 2. 社會流動:社會階層發生改變的現象,其流量大小常 被視為社會開放程度的指標。
• 社會階層體系的類型:奴隸制、種姓制、莊園/封建制、 開放性階級制。
2020/8/9
社會階層產生的原因
• 衝突論:
1.社會階層是人們為了爭奪稀有資源而引發鬥爭的結果。階層之所 以持續下去,是因為既得利益者保護其利益和剝削所無者(the have nots)。社會階層被認為是不公平,且不必要。 2.馬克思認為在工業資本主義,主要的階級區分是擁有生產工具的 「資本家」和出賣勞力、被剝削的工人。在這之前基於宗教、政治 、及經濟等舊式的多元層級,已被基於私有財產權的資產vs.無產階 級所取代。 3.儘管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製造財富的幅度大幅提昇,而勞工儘 管是製造財富的來源,但無法以勞力致富,相較之下,資本家因擁 有生產工具,而較容易達成財富的累積。換句話說,長期來看,擁 有生產工具才能解釋財富,而不是才幹、勤奮不懈、或個人的優點 。
2020/8/9
社會階層的層面
• 社會階層的面向:區分社會階層的指標,如財富、社會
聲望(貴賤)、權力、性別、族群等。
1.財富和所得:關於財富(包括土地、企業股權、房子等可變賣的 資產)所有的資訊,取得不易。多數研究以家庭所得(如薪資所得 、投資所得、移轉性收入)來表現社會的貧富差距。2006年台灣所 得最高的前20%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高達182.7萬元,最低的 20%則為30.4萬元,兩者相距6.01倍,比1980年的4.17倍、1991年 的5倍、2000年的5.54倍要高。 2.台灣所得差距自1980年開始持續上Biblioteka Baidu。討論原因。
2020/8/9
• 對功能論觀點的批評:
1.社會位置的功能之重要性不易判斷(特別是在一個分工複雜的社 會,以互賴的觀點來看,每個個體都有其貢獻)。 2.社會位置的不可替代性,往往不是功能的不可替代,而是社會存 在限制性的因素,有能者無法接受訓練、無法進入重要的社會位置 (比如教育機會有限,或者有些位置是繼承的)。 3.再者,過度強調社會位置的物質報酬(人們就業並非只為了物質 報酬,可能是因為該工作提供給人們自我實現感等等)。
2020/8/9
• 減小不平等性
1.課稅:以累進稅的方式,即賺得越多,稅率越高,來 限制財富不平等現象的惡化。遺產稅是「限制私有財產 過度集中,調整財富不均之手段、對不勞而獲之財產量 能課徵,以符社會公平原則」(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 2.移轉性支出:以現金給付的福利金,用以提高窮人、 失業者、老人和盲人等的收入。 3.政府津貼:以實物支付的方式進行,比如說由政府支 持的公共服務,如高等教育、高速公路、飛機場等。
個社會階層地位的現象。 1.垂直流動和水平流動 2.代內和代間流動:個人的社會階層在前後不同時期的 轉變(代內流動);一個家庭成員的社會階層與父母代 社會階層的差異(代間流動)。後者的流量反映個人社 會階層受他出身背景的影響程度,換言之,它反映一個 社會的開放程度。 3.結構性流動:社會因職業的數目和種類的變遷,而誘 導出的社會階層的變動。
2020/8/9
• 1950-1980 1.土地改革:傳統的地主階級沒落、促成 有產的小農階級。 2.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 1980中後期 1.全球化的衝擊、經濟結構的改變、稅制 問題等
2020/8/9 2.M型社會?中產階級的消失?
2.社會聲望:因擁有社會認為值得欽佩的特質而給予的 尊敬。比如職業聲望,或傳統印度社會的強調的精神特 質(聖潔vs.污穢)。近來社會學界也發展出「文化資本 」 的概念,以個人或家庭的生活風格、品味或知識能力 來區分不同的社會階層(生活風格所形成的階級界限, 比物質的界限更難突破)。 3.權力:一些人或團體對他人的行動施行控制和影響的 能力,而不管他人是否願意合作。權力是很難度量的, 許多形式的權力是非常隱蔽的,故關於權力分配的問題 爭議很多。
2020/8/9
世界體系的階層化
• 全球的貧富差距:根據聯合國2006年發布的報告,全球 財富大量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收入水準高的亞太國家, 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人擁有全球近90%的財富。北美人口 佔全世界6%,擁有全球34%的財富。
2020/8/9
• 國際貨幣基金2000年的調查發現,核心國 家與邊陲國家的區別相當顯著且穩定。所 調查的42個國家中,除了日本和中國外, 在過去100年少有變化。
2020/8/9
• 衝突論(Schaefer,2005) :
1.跨國企業對工業國家及開發國家中的勞 工都有負面的影響。
2.國外投資通常會擴大開發中國家內部的 經濟不平等。
3.跨國企業投資的經濟項目對於開發中國 家的農業及其他方面的經濟成長造成衝擊 ,加深其依賴程度。
2020/8/9
社會流動
• 社會流動:指人們從一個社會階層地位轉移到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