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
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材料答案一.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要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一)生活即教育。
包括以下含义: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
他认为应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三)学做合一。
它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二、联系近期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评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1、裴斯泰洛齐简介。
2、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实践。
3、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
4、启示。
三、简述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及其特点。
答: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
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洛克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
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
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
其次,多运动,多睡眠。
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
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
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学、年代学、伦理学、历史、法律和簿记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3.“教学做合一”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⑵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环保小知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现实价值
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现实价值(一)一,主要内容:(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对此,陶行知有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1]( 在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即指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同。
其次,生活对教育的决定性,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
当生活有了变化,教育也要随之改变,当生活向前发展时,教育也应随之不断发展。
再次,教育对生活的能动性。
虽然生活对教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教育对生活同样具有能动作用,教育可以改变生活,因为教育而发生变化。
(二)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
陶行知认为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牧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教育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形成了社会为学校,学校与生活混然为一体的崭新概念。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学说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原则的实施。
其主要涵义是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
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
这里的“做”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三种特性,由行动而产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过程。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现实价值: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具有的借鉴作用。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故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
生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其实质,“社会即学校”是其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其实施的方法。
这虽然有忽视系统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但从根本上讲,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可以在一些小故事中学习体会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2、陶行知喂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
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
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
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
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
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
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其“生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和体统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这三个方面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是“生活及教育”。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这段文字阐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第一,生活是教育展开的最鲜活的舞台,而教育也必须通过生活体现出其促进个体发展的价值。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2]“生活”二字的意义在陶行知的眼里,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生活”含义不同,生活是广泛存在的,包括工作、劳动、休憩、社会交往以及个体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活”涵盖了人类一切实践活动。
生活的范围有多广阔,教育的领域就有多丰富。
在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契机,整个人类社会活动都应该纳入教育的范畴之中。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
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生活中充满了变化和机会,“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
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3]什么是生活,由此可见,生活是教育生发的土壤和源泉,“担水劈柴皆有道,举手投足即教育”个体在生活中求得生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鼓励其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培
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认为只有具备独立自主的 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
务社会。
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陶行知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教育, 认为这是培养现代公民所必需 的。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鼓励其 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共 事务。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民主与科学 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推动社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04
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乡村教育改革
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是改造中国农村的重要手段。他主张通过乡村教 育改革,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下乡”的理念,倡导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 ,通过创办乡村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动乡村教育的普及
05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重视生活实践的教育价值
陶行知认为生活实践是教育的核心,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启示我们应重视生活实践的教 育价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做三者相互 关联,不可分割。这启示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03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教育与生活相融合
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应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最终回归生活。
他主张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从而获得真正 的知识和技能。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相互影响,通过生活实践来丰富教育内容,同时让 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就是为改造社会,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2009-06-25 14:05:24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2)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
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x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基本理念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是一种以真实人生经验为基础的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必须接受真实生活实践中的教育和培养,以达到终身发展的目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以“实际”为核心,主张把生活实践作为教育的基础,以实践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教育应从生活中学习,不断探索实践的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自我实现为目标的教育原则,以真实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活动,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的具体内容
1、注重学习者发展的全面性,强调生活教育的实践基础,培养学习者的“实际化”能力。
2、重视学习者的自觉发展,强调学习者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学习者自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强调认识事实,把实践和反思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的内涵,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4、强调生活教育的有效性和循序渐进性,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活教育,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思考,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增强
学习者的能力。
5、把生活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以真实教育经验为基础,推动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发展期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
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是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
试想,如果“过的是少爷的生活,虽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
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的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着革命的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仍然
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他强调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生活为本”。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
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情感。
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因此,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陶行知还强调了教育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学生的情感素养对于其整个
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他主张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使他们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当今社会,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情感素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1897-1946)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和散文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以生为本、以教为辅”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并倡导了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为本,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孩子的生活为出发点。
他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其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教为辅,这意味着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他强调教育者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以教为辅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启示,即要重视教育者的素质和角色定位,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沟通,致力于营造和谐、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更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整个生活的过程中。
他主张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也主张通过生活体验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
这种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提醒我们在当代教育中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与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价值体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
对此陶行知有过很多论述,其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陶行知认为是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也就随时随地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兴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是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本身,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简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简要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其主要内容有:
(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社会即学校”:传统学校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社会即学校”就是为了冲破这堵“高墙”,从而把学校伸展到整个社会,在这所“伟大的学校”里,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三个主要观点: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
“社会即学校”,就是充分利用社会的活环境,努力进行教育。
它与“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是相联系的。
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
无疑,学校与社会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应该注意“社会即学校”不是“学校消亡论”,也有别于“学校社会化”。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学论。
陶行知早就反对注入式的“教授法”。
主张“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
1陶行知认为,如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则一可使教育与生活劳动和社会生活相结合,达到学用一致的目的,二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继承了“五四”民主与科学的传统,反对封建传统教育与洋化教育,提倡为大众服务的教育。
它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生活力”、创造力”的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遵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利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
2、阐述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心得体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丰富,底蕴深刻,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行知先生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是摧残人才。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各种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作为中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认真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要活学活用,要乐学,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在陶先生看来,教师要注重以人教人,用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感化和教育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9-06-25 14:05:24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
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
(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
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2)教学生吃别人。
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
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
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
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
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
(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
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
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
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
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2]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陶行知所说的“生活”是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二)社会即学校[3]
陶行知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
大自然里去。
”他还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4]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
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
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5] “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6]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
他曾对当时中国教师的教学方法作过调查研究,认为有相当多的教师“只会教授,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来读他,记他,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
也就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的现象。
陶行知反对以“教”
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