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CT在脑出血中应用的前景-赵性泉
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探究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出血病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西门子双排CT对患者进行常规颅脑CT轴位平扫,并回顾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治疗,观察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位置、出血量以及病死率。
结果:80例患者中,基底核出血患者31例,脑丘出血患者28例,脑干出血11例,小脑出血10例,根据患者脑部出血位置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其中病死为9例,病死率为11.25%。
患者采用西门子双排CT检查时,患者脑部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出血表现有差异(P<0.05)。
患者的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基底核出血例数最多,且出血量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在脑出血诊断中能够精准的对脑出血患者脑部出血位置进行定位,对脑出血诊断效果切实有效,值得推广。
标签:西门子双排CT;脑出血;诊断;临床应用【中圖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48-01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疾病,并以中老年发病为主。
脑出血是由患者脑部血管破裂引起的,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出血,发病快,恶化速度快,而且后遗症严重,会影响患者日后正常的生活,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为了尽快的确诊患者的脑出血,采用CT对患者的脑部进行检查,获得患者的出血位置。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出血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西门子双排CT对患者进行常规颅脑CT轴位平扫,并回顾分析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治疗,观察的脑出血患者的脑出血位置、出血量以及病死率,评价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3年4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出血病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性35例,年龄处于25~79岁之间,平均(50.1±1.2)岁。
5赵性泉 重症脑血管病的全面管理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13:83–92
组建NICU,缩短住院时间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13:83–92
组建NICU,降低费用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13:83–92
常用神经监测工具
优点 缺点 GCS 简单,快速, 床边,无花 费,可由护 士评价 ICP 目标: ICP<20 常用,易懂, 侵袭,EVD堵塞; 全面 压力 mmHg EVD 可 以 用 脑 室 置 管 困 难 ; 于诊断和治 2%的并发症 疗 PbtO2 局部 脑 组 织 血 目 标 : 容易置入, 数 据 受 出 血 或 PbtO2>15-20 有 助 于 CPP 其 他 监 护 设 备 氧分压 mmHg 管理 干扰 类型 监测项目 参数 全面 清 醒 、 觉 3-15 分 , 分 值 醒 和 意 识 越低越差 水平
作用,因此可以安全地使用高PEEP进行治疗
NPE与心力衰竭、ARDS和ALI的区别
肺动脉楔压往往不高
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正常
发作突然,常于神经系统损伤后立即发作 常仅累及一侧肺
持续时间短暂
通常对PEEP非常敏感
NPE的治疗
气管插管
PEEP
提高FiO2 利尿剂
常用神经监测工具
监测项目 参数 优点 缺点 SjVO2 脑 静 脉 血 目 标 : 50- 有助于鉴别 反复校准;误 氧饱和度 80% 缺血和“去 差 50% ; 需 要 饱和作用” 有经验的护士 瞳孔计 全面? 瞳 孔 动 力 瞳 孔 差 别 <1 颅内压变化 躁动患者使用 mm;收缩速 的定量信息, 学 困难;未经验 度<0.6 mm/s 无创 证 微透析 局部 细胞外液 脑组织代谢 花费高;费时 情况 的生化环 费力;未经验 境 证 类型 全面
脑卒中临床路径试点现状与效果评价
t r a n s i e n t i s c h e mi c a t t a c k ( T I A ) a n d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p a t i e n t s i n h o s p i t li a z e d w i t h n a t i o n a l h e a l t h a n d f a mi l y p l a n -
c l i n i c a l p a t h w a y , t h e a v e r a g e h o s p i t li a z a t i o n d a y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f r o m( 1 3 . 1 9 + 4 . 7 3 )d a y s r e d u c e d t o( 9 . 9 3  ̄ 4 . 3 1 )d a y s ( P < 0 . 0 1 ) ; T h e a v e r a g e h o s p i t a l i z a t i o n c o s t s r f o m( 1 0 5 8 4 . 5 2  ̄ 5 1 6 1 . 0 6 ) y u a n r e d u c e d t o( 9 2 0 0 . 2 5  ̄ 4 6 2 4 . 4 5 )y u a n ( P < O . O 5 ) ;
s t r o k e i n c i d e n c e wi t h i n 9 0 d a y s wa s 1 2 . 4 4 % a n d 1 7 . 3 3 % i n t r a d i t i o n l a ro g u p nd a c l i n i c a l p a t h w a y ro g u p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脑出血血肿扩大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出血部位 : 出血部位对血肿是否继续扩大有很大影响。 靠近外囊部的出血不易扩大,而丘脑出血有 较高的活动性出血发生率,尹延河等报道为 42.4%,Brott等报道为50%。 原因可能是丘脑临近脑室系统,脑室支撑力 弱,血肿易于破入脑室或局部有更大的顺应 性,相对增大了局部压力梯度而更难于止血 有关。
凝血功能障碍:酗酒和慢性肝病的人往往有较高的脑 出血发病率且较易表现为出血后的继续出血。 Fujii等研究发现,在有肝功能异常的124例患者中, 23%有血肿扩大,严重肝损害者的血肿扩大率 (30%)约为肝功能正常者(11%)的3倍。同时他们 还发现酒精消耗量与之有密切关系。结合此前对 饮酒者与非饮酒者的出血性卒中发病率的研究和 Niizuma等对脑出血患者饮酒史、肝功能、血小板 计数与血肿体积关系的研究,认为过量饮酒、肝 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性 脑出血的发生及血肿扩大中起一定作用。
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脑出血(ICH)后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较多, 国内众多机构研究报道不一,一般认为血肿 扩大与下列因素相关: 血压增高的程度 凝血功能 出血部位 血肿形态 IOFC
ICH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 : 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发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然而其对活动性出血的发生有无影响仍无 定论。Fjuii等发现,随着血压的升高,血肿扩 大的比例亦逐渐升高,当收缩压 200~250mmHg时,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7%, 而收缩压>250 mmHg时,发生率增至36%。 但他们同时指出,将入院时间不同的患者分组 时,血肿扩大与未扩大患者的收缩压并无差异。 Kazui等发现血肿扩大组收缩压≥200mmHg人 数明显高于非扩大组。
血肿扩大与神经症状加重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
早期诊断并及时对该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据研究显示,通过CT检查的方式,能直观观察到患者脑出血的位置,以及测量出血量的多少等,能够作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和早期判晰脑出血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积极应用CT来对患者进行检查,以便科学准确的判断出患者的病情,为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
本文就着重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一、CT检查脑出血分析CT检查属于一种较为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CT主要包括平扫技术、增强技术、造影技术等。
在运用CT检查时是通过x线束,来对人体某部位厚度层面实时扫描,而后由探测器对x线束予以接收,转化为可见光,再由光电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数字转换器,亦或者模拟转换器等,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最后将其输入至计算机中进行图像后处理。
CT检查技术所具备的优势特征是非常多的,如密度分辨率非常高,能够直接对x线检查难以显示的病变状况予以显示,同时在检查阶段也是非常便利与方便的,其安全程度也非常高,这种方式也很容易受到患者的认可与接受,另外,随诊也是非常方便。
特别是对急诊病人来说,CT检查方便快捷,对患者的抢救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再者,CT检查也能够在短期内进行重复检查,能对患者病情演变加以密切观察[1]。
脑出血主要指的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产生破裂情况而导致的出血,其病症原因,通常和脑血管病变有着密切关系,即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血脂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患者若突然发力,或者情绪波动较大,也会诱发该种疾病,脑出血早期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对于幸存者来说其中也有多数人出现程度不一的认知与运动等方面的障碍。
以脑出血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说,该疾病易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且其中男性患者较多,在冬春季节易发生这类疾病,一般在患者情绪波动大以及活动大的时候,诱发该疾病。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27例
脑 出血是 由于脑血管 的出血直接进入脑实质 导 致的 ,其为神经内科 的急症之一 ,而急性多灶性 脑出 血 (acute mu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是 脑 出血的特殊类型 ,是指各种原 因引起的脑实质 内同时 或几乎同时(48 h内)发生 2个或 2个 以上部位的脑 出血…(若 cT表现脑 内同一解剖部位的两个 出血灶 且部分相连不归人本组病例)。该类病例 占整个脑出 血 的 1.5% 5.9%,且 临床表现 多样 ,病情危重 ,病死 率高 ,致残率高[2]。目前关于本病的报道少 ,均为小样 本报道 ,且局限于单纯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多灶性脑 出血 ,对其他病 因的病例未见相应 的报道 ,对本病 的 治疗研究亦显不足。对 AMCH的病 因、影像学 、症候 学特点以及治疗进行系统研究 ,必将提高临床医生对 其诊治水平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程度。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资 料 我 院 自 1999年 8月 至 2004年 7 月 ,共收治住 院 AMCH患者 27例 ,其 中 ,男 19例 ,女 8例 ,年龄 43—78岁 ,平均 (60.5±8.9)岁 ,全部病例均
实用 医学杂 志 2007年第 23卷第 3期
维普资讯
急 性 多灶 性 脑 出血 27例
曲 辉 赵性泉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 急性 多灶性 脑 出血 (acute mutifocal cerebral hemorrhage,AMCH)病例 的 系统分析 ,探 讨 其病 因、临床 特点及治疗 。方法 :对 27例 AMCH 患者的病 因、cT影像 、发病特 点、临床症状及治 疗等 临床 资料进行 总结 .分析本 病的病 因组成 、病灶分布特点 。结果 :1例 患者 为弥漫性全脑 多发 脑 出血病灶 ,余 26例 出血 灶 57个。 出血病灶 为基底 节 区 29个 。丘脑 1O个 ,其他 分布 于脑 叶 、小脑 、外囊 、脑干 。病 因以高血压动脉 硬化性 AMCH最 多。其他病 因包括脑淀粉样血 管病 、抗凝治疗 、血液病 。意识 障碍 21例 ,双侧肢体瘫痪 22例 。结论 :AMCH的发病 机 制 多样 ,高血 压动脉硬化可能是本病 最常见 的病 因。常见 出血部位是基底 节区 ,其 次是 丘脑。临床表现 以意识障 碍及 双2 O O 4
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对脑出血诊断中CT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CT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30例为基底节区脑出血,17例为丘脑出血,5例小脑出血,另有3例为脑干出血,患者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的CT检查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
以CT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有5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9.1%。
结论:通过对脑出血患者应用CT,可对其展开定位及定性诊断,为临床首选的诊断脑出血的方法。
标签:脑出血;CT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急性脑血管病中,脑出血是最为严重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以及后遗症概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经调查研究发现,超过80%的脑出血患者存在高血压史,并且该病发展快,在数小时,甚至是数分钟内便可发生恶化,进而引发意识障碍及偏瘫等症状[1]。
由此可知,对于脑出血患者,临床应尽可能早地展开治疗,而为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2]。
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5例脑出血患者为例,对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探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21~78岁,平均62.5岁。
12例有冠心病史,20例有糖尿病史,45例则存在高血压病史。
此外,患者临床表现具体为:18例存在意识障碍,22例尿失禁,33例存在恶心呕吐症状,36例存在头痛症状。
1.2方法应用飞利浦型号为MX8000的双排螺旋CT设备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设置层距与层厚为10mm,将眶耳线作为基线,朝着患者的头顶展开连续性扫描,并以其血肿量为依据,科学合理地选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方法。
其中,按照田氏血肿计算公式,来将患者的血肿体积计算出来,公式为:出血量=π/6×血肿宽径×血肿长径×血肿层数。
赵性泉:中国卒中培训中心的园丁
赵性泉:中国卒中培训中心的园丁北京天坛医院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与科研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7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的召开,使国内外学者共同探讨了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促进了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对我国脑血管疾病研究及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作为中国卒中培训中心的主要负责部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已成为国内卒中培训的代表基地。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卒中培训中心单元培训部主任赵性泉教授,了解到了我国卒中治疗与教学培训方面的一些具体情况。
从医:责任心比热情更重要在一间被一书柜、办公桌、电脑占据了一半空间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赵性泉教授,此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准备下一期卒中培训的讲课教案。
对于这位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的教授,记者充满了好奇,在与他的交谈中,一种印象渐渐清晰起来:一名优秀的神经内科医生,一位默默奉献的辛勤园丁。
1989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的赵性泉成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
在最初工作的三年里,他住在医院的宿舍里,可以说是“以院为家”,刻苦钻研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
十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神经内科的医学专家,谈到多年的从医生涯带给他的感受,他强调了一点:责任心最重要。
他说,医生这一职业其实是很辛苦的,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要求医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所以,一名责任心强的医生会更加辛苦。
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心,才能让病人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更因为这份责任心,许多危重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200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赵性泉正在办公室里整理讲课资料,并准备乘坐当晚七点的火车去河北邯郸应邀做一次讲学。
这时,一位医生急急推门进来,原来,科内急诊收入一名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病人,病人严重眩晕,间歇性四肢运动障碍。
赵性泉教授立即放下手中的资料,与科内医生一同去看病人。
病人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基底动脉严重狭窄,脑干梗塞”,这种情况随时有生命危险。
多模式ct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应用
422019 年第 6 卷第 104 期2019 Vol.6 No.104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多模式CT 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诊断中的应用赵 丰,丁长青,王文生(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诊断中多模式CT 检查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放射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接受rt-PA 治疗20例,其中发生出血性转化(HT ) 10例;未接受rt-PA 治疗32例,其中发生HT12例。
依据CT 或MRI 复查图像HT 发生情况分为出血组(n =22)和未出血组(n =30)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多模式CT 检查,包括CT 平扫、CT 血管成像(CTA ),然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接受、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中出血和未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及PH 、HI 型HT 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出血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0.05),ASPECT 评分显著低于未出血组(P <0.05),复查时间显著早于未出血组(P <0.05)。
接受溶栓治疗组患者中出血和未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NIHSS 评分、ASPECT 评分、检查时间、复查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
未接受溶栓治疗患者中出血和未出血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查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出血患者的NIHSS 评分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P <0.05),ASPECT 评分显著低于未出血患者(P <0.05),复查时间显著短于未出血患者 (P <0.05)。
PH 、HI 型HT 患者的性别、年龄、检查时间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PH 型HT 患者的NIHSS 评分显著高于HI 型患者(P <0.05),ASPECT 评分显著低于HI 型患者(P <0.05),复查时间显著短于HI 型患者(P <0.05)。
一站式多模式ct指导脑出血超急性期危险分层及治疗课件
CTA
继发性ICH的识别: 血管畸形、动脉瘤、 肿瘤 etc
识别造影剂外渗 (点样征)
一站式多模式ct指导脑出血超急性
6
期危险分层及治疗
多模式CT的应用
1year 在院-90d
长期(1year)不良结局 短期(院内及90d)不良结局
24h-72h
血肿扩大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到院
超早期血肿扩大速度+造影剂外渗
一站式多模式ct指导脑出血超急性
34
D. Rodriguez-Luna, Montaner et al. Spain. Neuro期lo危gy险2分01层1 及治疗
血肿扩大的早期识别
➢CTA造影剂外渗为血肿扩大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肿扩大标准
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子
Goldstein et al.
≥33%
2 0 1 3分
22
病例4:Spot sign score=4
点样征
实际值
得分
数量 最大直径 最大密度值 总分
一站式多模式ct指导脑出血超急性 Delgado Almandoz et al. Massachusetts Boston期. S危tr险ok分e.2层0及09治疗
4 10mm 225HU
28
期危险分层及治疗
血肿扩大的早期识别
传统的不良结局预测因子
❖ 年龄 ❖ 血肿体积 ❖ 出血破入脑室 ❖ 幕下出血 ❖ 意识障碍(低GCS评分)
超急性期血肿扩大
不良结局
一站式多模式ct指导脑出血超急性
29
期危险分层及治疗
血肿扩大的早期识别
(hematoma expansion/growth, HE/HG) :复查血肿体
多模式影像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中的应用
影像学评估-DTI
在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中心区与边缘区,DCavg、 FA等值存在明显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心区与边缘弥散受限的程度不同,细胞细微结构的破坏不同,即缺血的程度明显不同,在边缘区存在半暗带病程发展到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晚期中心区与边缘区DCavg、 FA等值无明显差异,提示病灶边缘区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可能存在的半暗带组织已逐渐发展为与中心区一样不可逆缺血坏死组织。因此,通过DTI也有助于确定缺血半暗带及治疗时间窗
第7页/共30页
影像学评估-SWI
机制:SWI 指采用一种长回波时间、完全流动补偿、高分辨率和 3D 梯度回波技术,利用不同物质之间磁敏感差异性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effect,BOLDE)形成的影像。 脑组织处于低灌注时,脱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比例变化会根据氧摄取率(oxygen extraction fraction,OEF)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在 SWI 上表现为责任血管供血区域内出现明显增多和扩张的血管(prominent vein,PV),这是 SWI 识别缺血半暗带的标志。(PV 的形成机制:低灌注时,组织 OEF 代偿性升高,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与氧和血红蛋白比例升高,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性增加,使很多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现的微小血管得以显现。根据低灌注区域组织细胞氧代谢状态来评估缺血半暗带更加科学)
第1页/共30页
影像学评估-DWI-PWI不匹配
DWI所显示异常区域明显小于PWI上rCBV、rCBF图像上信号减低区,即DWI<PWI。多为较大血管及其分支的阻塞。 ——提示DWI显示的异常减低区可能代表梗死核心和一小部分半暗带,而PWI所显示的范围可能代表了梗死核心区和半暗带(积极治疗可能最终减少梗死的区域,其中部分患者即使发病时间超过6h,溶栓治疗仍有效果)PWI≈DWI,见于大面积的梗死灶,且缺乏侧支循环。 ——提示病灶在发病早期已全属梗死核心,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几乎不存在半暗带(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缺血组织已发展到不能维持能量的阶段,即使积极治疗,最终梗死区难以缩小。这种情况不宜溶栓治疗,否则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CT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CT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作者:尚占江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脑出血患者影像学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4年1月-2018年4月,将我院收治的56例脑出血患者选做研究对象,为其实施CT影像学检查,总结并且统计患者实际获取的检查结果。
结果:经由实施CT影像学检查,证实本组56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4例患者的脑出血病变發生在基底节区部位,有8例患者的脑出血病变发生在丘脑部位,有6例患者的脑出血病变发生在小脑部位,有8例患者的脑出血病变发生在脑干部位。
结论:为脑出血患者运用CT影像学检查方法展开诊断,能够获取较好结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CT;脑出血;影像学诊断;应用价值;观察分析【中图分类号】R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2-03--02从神经内科病理学理论角度展开阐释,脑出血通常指的是因人体脑实质组织内部血管组织破裂,继而在血液进入脑室组织结构后而引致发生的出血性疾病类型。
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民众基础性日常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日渐深入,脑出血疾病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1]。
从发病引致诱因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和脑动脉硬化症状,并且通常都是在情绪激动条件下发病的。
从临床症状表现特征角度分析,脑出血疾病具备起病迅疾,且临床病情恶化速度较快等特点,患者通常会在初始发病后的较短时间之内出现意识障碍症状和偏瘫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多种后遗症,因此做好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开展针对性治疗救治,规避患者出现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对于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具备重要意义[2]。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了CT影像学检查,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8年4月,将我院收治的56例脑出血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15例,年龄介于40-81岁,平均(56.3±5.2)岁。
CT(多模式)对评估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492017.09基础研究CT(多模式)对评估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李玉和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医院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810800【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T(多模式)对评估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方法:针对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入院之后的3天之内对其实施多模式的CT 检查,主要包括CT 血管成像、CT 平扫以及CT 灌注。
结果:所有患者在经过多模式CT 检查之后发现有23例患者的病灶侧血管狭窄或者闭塞,有11例患者的侧支循环不良,12例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3例患者为阴性,15例患者属于腔隙性脑梗死。
结论:多模式CT 对评估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以及其开放的情况可以有详细的了解,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对于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模式CT;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应用价值缺血性卒中也被称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1]。
而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脑血管发生闭塞或者狭窄。
本文对我院的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多模式CT 检查分析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接受诊断和治疗的4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选取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有20岁,年龄最大的有82岁,平均年龄为(51.43±12.34)岁;其中有13例患者为口角歪斜,16例患者的症状为肢体无力、麻木,8例患者出现了理解困难的症状,还有3例患者出现了呕吐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
同时将患有严重脏器管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弱以及针对碘过敏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3天进行CT 扫描检查,扫描仪器选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 机对所有患者首先实施全脑CT 平扫,将电压设置为120kv ,电流设置为420mA ,然后将层厚与层距均设置为5mm ,之后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扫描。
多模式CT在脑出血中应用的前景
P值 0.3053 0.32
13(17.81) 0(0) 13(18.06) 1(1.37) 10(13.7) 7(9.59)
10(13.7) 2(2.74) 0
33(45.21) 7(9.72) 38(52.78) 8(11.02) 19(26.03) 10(13.7)
23(31.51) 8(10.96) 0
5.6(2.8-10.8) 2.1(1.3-3.0) 5.3(2.2-10.9) 5.3(2.25-9.1) 5.6(1.5-10.9) 5.15(2.4-6.2)
展望
3
概述
ICH 30天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基线血肿体积 (>30 ml) 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 幕下出血 脑室内出血 年龄 血肿体积扩大是不良预后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Hemphill JC, et al, Stroke 2001;32(4):891-7. *Davis et al. Neurology. 2006;66:11751181
7
预测血肿扩大
38%的ICH病人早期出血持续
扩大
Brott et. at Stroke 1997: 28:1
• 早期血肿扩大是ICH病人
致死致残重要和独立的危 险因素
Davis et. at Neurology 2006;66:1175-1181
预测血肿扩大
前瞻性研究 72.9%患者发生血 肿扩大 血肿体积每增加 10% 病死率增加5% 致残率增加18%
展望
21
CT灌注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NCCT CTP
CTA
1987年,Axel开创功能性CT灌注 的先河。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的CT 灌注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参数来 判断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
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和研究进展
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和研究进展
赵性泉;王拥军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5(8)4
【摘要】脑出血的影像学诊断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参考资料。
颅脑CT扫描和MRI 技术对于脑出血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328-329)
【作者】赵性泉;王拥军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4
【相关文献】
1.脑出血的影像学特点和研究进展 [J], 赵性泉;王拥军
2.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CT影像学特点研究进展 [J], 党慧;钟镝;李国忠
3.分析对比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 [J], 苏强;辛志成;蒋超超;章元;胡夷
4.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J], 吕亚洲;耿巧玲;杨红
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CT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J], 崔荣周;牟科杰;蒋勇;薛军;陈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CT 影像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4-02T15:50:47.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期作者:赵世春[导读] 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效果。
赵世春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北寿街社区服务中心放射科吉林省辽源市136200摘要:目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诊断,观察该种诊断方法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实验组,并且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对照两组诊断情况。
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PS指标、BV指标、BF指标对照中,实验组分别是0.63±0.13(ml/100g)、0.64±0.14(ml/100g)、24.18±3.29(100g.min),对照组分别是15.74±2.13(ml/100g)、2.78±0.75(ml/100g)、62.68±7.48(100g.min),(t=10.971,p=0.000),结果有差异。
(2)本组选取的36例患者采用CT诊断后,诊断正确为35例,诊断正确率为97.22%。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使用CT诊断,并且诊断正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CT;脑出血;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病症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发病急,病情重,如果不采用有效方法治疗,随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威胁其生命安全。
目前,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有多种,并且效果优良。
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了能够使用治疗方法,需要对病情诊断,以便根据诊断结果采用针对性方法治疗,以此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诊断临床上可以使用的诊断方法有多种,而且不同的诊断方法会获得不同诊断结果。
为了提高患者诊断质量,需要临床上的诊断人员不断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方法,并且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最佳诊断方案,以此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断质量。
多模式CT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多模式CT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的应用的
开题报告
标题:多模式CT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的应用
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复杂临床情况。
多模式CT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成像技术,可以对急性卒中患者进行全面评价。
本文旨在探讨多模式CT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的应用。
介绍:出血性转换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严重并发症。
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诊断。
多模式CT是一种可靠的成像技术,可以对脑血管病变和脑出血进行全面评估。
因此,它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多模式C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中的应用。
我们将检索相关文献,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结果:多模式CT可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脑出血的大小、密度和位置等。
此外,多模式CT还可以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这对于预测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多模式CT是一种可靠的成像技术,可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出血性转换进行全面评价。
在临床实践中,多模式CT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医生们做出治疗决策并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
脑出血急性期影像及治疗进展
赵性泉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
【年(卷),期】2013(8)3
【摘要】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1-ebral hemorrhage,ICH)是全世界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亚洲人群脑出血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20%~30%,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甚至为其2倍之高比0。
这种差异可能与基因、环境以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不同有关。
【总页数】6页(P165-170)
【作者】赵性泉
【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进展 [J], 马叶萍;孙新芳
2.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进展 [J], 高欣欣;俞晓飞
3.脑出血急性期中医治疗进展 [J], 牟方波;李桂芳
4.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进展 [J], 宋建建;袁光;王志兴;牛德营;翟乃池
5.脑出血急性期的综合治疗进展 [J], 冯泽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CT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比较影像学研究及预后评估的开题报告
多模式CT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比较影像学研究及预后评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
目前,多模式CT已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准确诊断卒中类型、判断病变范围、评估梗死程度、预测治疗反应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模式CT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比较影像学研究及预后评估的可行性和优势。
二、研究内容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多模式CT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比较影像学研究及预后评估的可行性和优势,希望通过对多模式CT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水平和预后质量。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将采用多模式CT指导治疗,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两组均将接受脑卒中后3天和3个月的影像学评估,并进行预后评估。
3. 研究内容(1)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女不限,年龄在45岁以上,在发病后48小时内接受影像学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将接受多模式CT影像学诊断后,按照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采用非对称旋转序列(DWI/ASL)、融合CT/MR、数字几何模型和顶点模型技术进行治疗方案设计和轻微手术操作诊断。
对照组患者将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采用CR(常规X线)、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和治疗方案设计。
(3) 预后评估本研究将采用CGI评估量表和NIHSS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在脑卒中后3天和3个月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研究意义。
一方面本研究将探讨多模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的作用和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水平和治愈率。
CT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研究
CT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影像学诊断中运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检查,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的105例患者中:①出血部位。
71例为基底节出血,占67.62%,19例为丘脑出血,占18.10%,12例为小脑出血,占11.43%,3例为脑干出血,占2.86%;与其他部位出血患者相比,脑干出血的死亡率较高,比较有差异(P<0.05);②出血量。
22例出血量>60ml,占20.95%,47例出血量为30-60ml,占44.76%,36例出血量<30ml,占34.29%;并且出血量为30-60ml和出血量<30ml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出血量>60ml患者(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脑出血患者CT检查能够明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出血量;出血位置;脑出血;CT检查脑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气候变化、饮食习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以及情绪激动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
临床上在治疗脑出血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查方法,准确判断脑出血的位置和出血量,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对CT检查运用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发病时间(3.44±1.25)h,年龄(52.08±6.35)岁,40例为女性,65例为男性,其中25例合并冠心病,60例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即选择西门子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仪,常规设置参数,其中矩阵为256×256,层距为10mm,层厚为10mm,电流为100mA,电压为120kV,扫描基线为眶耳线,检查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头顶进行连续性扫描,对病灶部位、血肿大小、形状、出血量、是否二次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以及中线移位情况等进行观察,并且向工作站传输图像,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负责阅片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CTA
NCCT
Mutimodal CT
CTP
多模式CT包括: a.平扫CT b.CTA c.CT灌注
5
目录
概述 预测血肿扩大(CTA点样征) 预测脑疝风险(NCCT增容比) 血脑屏障完整性(CTP毛细血管通透性)
展望
6
预测血肿扩大
发病24小时易发生内血肿扩大,严重影响预后
Brott et al 1997;Qureshi et al 2005;
mRS ≧2 n=54(71.23) 15(12-15) 39(53.42) 11(15.07) 2(2.74) 11(7-14)
P值 0.3592 0.23
<0.05
0-4 5-14
≥15 入院血压(mmHg) 收缩压 舒张压
14(19.18) 45(61.64) 14(19.18)
8(10.96) 11(15.07) 2(2.74)
5.6(2.8-10.8) 2.1(1.3-3.0) 5.3(2.2-10.9) 5.3(2.25-9.1) 5.6(1.5-10.9) 5.15(2.4-6.2)
Rhonda S. Crit Care Med 2003; 31[Suppl.]:S502–S511.
23
测量方法
PS值可以通过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所获得 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利用数学模型 计算得出,并通过三维重建得到直观的PS图。
患者例数(n) n=77 相对增容比 0.9793(0.9613-0.9892) 中线移位 n=36 0.9839(0.9613-0.9998) 无中线移位 n=41 0.9753(0.9605-0.9820) <0.05 P值
相对增容比与出院预后:
所有患者 n=77 相对增容比 mRS 0-1 n=23(28.77) mRS ≧2 n=54(71.23) 0.7101 P值
PS:评价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研究结果
2009/11-2010/10共入组合格病例77例。
平均年龄为53岁,男性患者占63.1%。
在院期间2(2.6%)名患者死亡。
出院时23(28.77%)名患者预后良好,54(71.23%)
名患者预后不良。
29
基线特征与出院结局
所有患者 n=77 53.0±10.8 12(16.44) 58(79.45) 3(4.11) mRS 0-1 n=23(28.77) 51.9±10.0 5(6.85) 16(21.92) 0(0) mRS ≧2 n=54(71.23) 54.6±10.5 7(9.59) 42(57.53) 3(4.11) P值 0.3053 0.32
0.2207 0.1666
<0.05 <0.01 0.6736
<0.05
<0.01
相对增容比
0.9793(0.96130.9892)
0.9801(0.97210.9829
0.9772(0.95680.9941
0.7101
32
毛细血管通透性
患者例数 n 63 43 20 PS(患侧) 边缘区 8(3.8-12.8) 7.8(2.8-12.6) 9.8(5.2-13.6) 外层区 5.4(2.2-10.8) 5.6(2.4-10.8) 4.3(0.95-10.75) P值 <0.05 <0.05 0.1715
7
预测血肿扩大
38%的ICH病人早期出血持续
扩大
Brott et. at Stroke 1997: 28:1
• 早期血肿扩大是ICH病人
致死致残重要和独立的危 险因素
Davis et. at Neurology 2006;66:1175-1181
预测血肿扩大
前瞻性研究 72.9%患者发生血 肿扩大 血肿体积每增加 10% 病死率增加5% 致残率增加18%
13(17.81) 0(0) 13(18.06) 1(1.37) 10(13.7) 7(9.59)
10(13.7) 2(2.74) 0
33(45.21) 7(9.72) 38(52.78) 8(11.02) 19(26.03) 10(13.7)
23(31.51) 8(10.96) 0
0.9007 0.07 0.28 0.63 0.38 0.25
168(150-183) 90(86-110)
6(8.22) 34(46.58) 12(16.44)
164(155-179) 99(90-110)
<0.05
163(155-180) 97(89-110)
0.9708 0.3592
31
影像学特征与出院结局
所有患者 n=77
出血部位 脑叶 深部 出血体积(首次CT) <=30cm3 >30cm3 水肿体积(首次CT) 水肿+血肿体积(首次CT) 出血破入脑室 * 3天)* 出血体积(10± 3 <=30cm >30cm3 3天)* 水肿体积(10± 3天)* 血肿体积+水肿体积(10± 12(16.44) 61(83.56) 13.11(7.01-21.19) 64(87.67) 9(12.33)
年龄(岁) 18-45 46-75 ≥76 性别(男),n 46(63.01) (%) 既往史,n(%) 7(9.72) 糖尿病 51(70.83) 高血压 9(12.41) 卒中病史 29(39.73) 吸烟 17(23.29) 饮酒 既往用药史,n(%) 33(45.21) 降压药物 抗血小板聚集 10(13.7) 药物 0 抗凝药物
展望
3
概述
ICH 30天死亡率的预测指标 基线血肿体积 (>30 ml) Glasgow Coma Scale评分(≤8) 幕下出血 脑室内出血 年龄 血肿体积扩大是不良预后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Hemphill JC, et al, Stroke 2001;32(4):891-7. *Davis et al. Neurology. 2006;66:11751181
7(9.59) 3.15(0-11.62) 19(26.76) 1(1.41) 11.20(4.72-26.31) 21.60(5.75-34.34)
6.94(4.09-11.71) 21.86(11.90-32.50)
6(8.22) 11.45(3.72-20.50) 47(66.2) 4(5.63) 21.95(10.66-37.21) 37.64(18.84-58.03)
转到神经外科
血压监测并完善至 CRF 表、到院 24 小时内治疗信息及其他临床 信息采集
发病后24H
转到神经外科
CT、NIHSS、GCS
发病后10±3天
转到神经外科
MRI、TCD、NIHSS、GCS
出院时
治疗信息/NIHSS/mRS/出院带药
血肿体积的测量
血肿体积测量(专用软件)
相对增容比
相对增容比与中线移位:
mRS 0-1 n=23(28.77)
4(5.48) 17(23.29) 11.07(44.78-15.77) 19(26.03) 2(2.74)
mRS ≧2 n=54(71.23)
8(10/96) 44(60.27) 13.39(7.26-21.27) 45(61.64) 7(9.59)
P值
0.7023 0.1704 0.6432
S.M. Davis, NEUROLOGY 2006;66:1175–1181
9
预测血肿扩大
NCCT CTA
CTP
点样征(spot sign): 在CTA的原始图像上表 现为血肿内的1-2mm的 增强点(图B )。 外渗(extravasation): 定义为在增强后的CT 上表现为点样征的扩大 (图C )
研 究 人 群
1.经证实继发性脑内出 血;
2.计划在发病24小时内 行外科手术者;
3.入院时深昏迷;
入 组 标 准 排 除 标 准 4.重大疾病; 5.肾功能损害、甲状腺 疾病、造影剂过敏
信息采集流程
CH患者就诊于急诊 ICH
入选/排除标准、知情同意、患者基 本 信 息 、 既 往 史 、 NIHSS 、 发 病 前 mRS 、 GCS 、 mCT ( CT 平 扫 /CTP/CTA/CTV )、 TCD 、常规化验、 留取血标本
所有患者 性别 男 * 女 既往史 糖尿病 是 * 否 高血压 是 * 否 高脂血症 是 * 否 吸烟 是 * 否 出血部位 脑叶 深部 *
57 5 22 40 51 10
8(4.4-12.6) 6.4(2.1-10.2) 10.5(5.1-13.2) 7.3(2.7-11.25) 8.5(4.4-13.2) 8.95(3.7-12.60)
0.79 0.51
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特征与出院结局
所有患者 n=77 入院GCS 13-15 9-12 3-8 入院NIHSS * 15(13-15) 58(79.45) 12(16.44) 3(4.11) 11(5-13)
mRS 0-1 n=23(28.77) 15(14-15) 19(26.03) 1(1.37) 1(1.37) 5(3-11)
St. Lawrence and Lee, JCBFM 18:1378-85; Lee QJNM 41:171-187,2003.
24
PS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评价脑出血急性期血脑屏障完整性
评价对于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
研究对象
前瞻性队列研究
1.原发性幕上脑出血; 2.年龄18~80岁; 3.发病≤72小时; 4.发病10±3天可以复 查影像学检查; 5.获得知情同意
展望
21
CT灌注在脑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