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制种玉米管理制度

制种玉米管理制度

制种玉米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种植玉米的管理水平,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种植玉米的农户和种植基地。

第三条种植玉米应遵循科学种植、合理施肥、适时浇水、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原则。

第四条玉米的种植应遵循“绿色、安全、高效”的原则,促进玉米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第五条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提供种苗、肥料、农药等农资保障,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第六条建立玉米生产档案,记录种植过程、生长情况及产量情况,以便后期总结经验。

第七条对于不遵守本制度的农户或种植基地,应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罚。

第二章种植准备第八条选择合适的土地种植,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为宜。

第九条进行土壤检测,选择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壤,并进行必要的改良。

第十条选择优质的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后再种植,确保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势。

第十一条进行适时的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配比肥料,保证玉米的养分需求。

第十二条及时准备好种植用具和农药农业,做好防护工作。

第三章种植管理第十三条按照适当的时间和深度进行播种,保证种植均匀和密度适中。

第十四条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湿,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第十五条及时除草,保持玉米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充足。

第十六条及时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调整肥料用量和施肥时间。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玉米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第十八条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农户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第四章收获和管理第十九条根据玉米的成熟情况,确定适当的收获时间,并采取适当的收获方式。

第二十条对收获的玉米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玉米的品质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对收获后的土壤进行保护和修复,准备下一季的种植工作。

第二十二条收获后做好玉米的保存和储存,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监督与评估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种植玉米的管理和指导。

第二十四条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检查种植玉米的效果和管理水平。

第二十五条对表现优秀的农户和种植基地,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一、玉米的分布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

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

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万公顷,总产为44925.5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

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

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

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

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

1996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

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万吨。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玉米种植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玉米种植区的玉米种植管理活动。

第三条玉米种植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环保、节本、高效的原则,确保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玉米种植管理应加强品种选育、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等环节的管理,提高玉米整体生产水平。

第二章品种选育与推广第五条品种选育应注重品种的适应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特性,筛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

第六条加强新品种的推广工作,积极引进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品种的更新速度。

第七条加强对玉米品种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播种与施肥第八条播种前应进行土地整理,提高土地的耕作性能,确保播种质量。

第九条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确保播种深度和密度适宜,避免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第十条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需肥规律,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

第四章灌溉与排水第十一条根据玉米生长需水规律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分浪费。

第十二条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防止水分过多导致田间积水,影响玉米生长。

第五章病虫害防治第十三条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第十四条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第十五条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安全。

第六章收获与储存第十六条掌握适宜的收获时间,确保玉米成熟度,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第十七条加强玉米收获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提高收获效率和损失率。

第十八条合理储存玉米,防止霉烂、虫蛀等现象发生,确保玉米质量。

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十九条加强对玉米种植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建立健全玉米种植管理档案,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玉米生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玉米种植管理制度

玉米种植管理制度

玉米种植管理制度一、前期准备阶段1. 地力评估:在选择种植玉米的土地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地力评估,了解土壤的性质、养分含量、PH值等,以便合理施肥。

2. 土地整理: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杂草清除、翻耕和平整,保证土壤松软透气。

3. 种子选用:选择耐逆、高产、高抗病性的玉米种子,确保良种繁育。

二、播种阶段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避免遭受霜害或夏季高温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2. 播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确定适当的密度,一般每亩播种量为20-25kg。

3. 播种深度:玉米种子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避免深埋或过浅,影响发芽生长。

三、生长管理阶段1. 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生长需求,科学选择氮、磷、钾等肥料,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2. 灌溉:确保及时浇水,避免干旱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同时要注意避免水浸对玉米根系的危害。

3. 病虫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影响产量和质量。

4. 杂草防治:对田间杂草定期除草,避免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影响玉米生长发育。

5. 支蘖控制和穗部保护: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对玉米进行支蘖控制,保持主茎畅通,同时注意穗部保护,避免玉米插秧倒伏。

四、收获阶段1. 收获时间: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天气条件和干湿度等确定最佳收获时间,避免收获时期的损失。

2. 收获方式:可选择机械收割或人工收割,保证收割效率和玉米颗粒完整度。

3. 收获后处理:收获后对玉米进行干燥、筛选和包装,确保玉米质量和保存。

以上就是一套完整的玉米种植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助力。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病虫害情况,灵活调整管理措施,确保玉米顺利生长和丰收。

Hope this helps. Let me know if you need any further assistance.。

玉米基地管理制度

玉米基地管理制度

玉米基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玉米基地的管理,保证玉米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玉米基地是指专门用于种植和管理玉米的农田或农场。

第三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种植玉米的农田和农场。

第四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原则是依法合规,科学规范,安全高效。

第五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玉米生产档案,真实完整记录玉米生产的所有过程,包括种植、施肥、喷药、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第六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业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擅自违法种植转基因玉米,不得违规使用农药和化肥。

第七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完善的水土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防止土壤流失和水污染。

第八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基地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和安全意识,确保工作安全。

第二章玉米种植管理第九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并按照规定的播种时间和密度进行种植。

第十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采用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措施,确保玉米生长的需要。

第十一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第十二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检查玉米生长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第十三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做好玉米的采收工作,确保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第三章玉米基地的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五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基地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七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保证基地周边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确保基地安全。

第四章玉米基地的质量管理第十八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玉米质量检测工作。

第十九条玉米基地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玉米质量追溯制度,确保玉米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玉米种植区划

玉米种植区划

玉米种植区划
玉米种植区划通常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种植技术要求划分的。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方式划分:
1. 地理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将玉米种植区划分为北方、南方、中部等不同地区。

- 北方玉米种植区:包括东北地区和北方平原,这些地区气候条件较为寒冷,适合种植早熟品种的玉米。

- 南方玉米种植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条件较为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晚熟品种的玉米。

2. 海拔划分: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将玉米种植区划分为高海拔区、中海拔区和低海拔区等。

- 高海拔玉米种植区:通常指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气温较低,日照时间短,适合种植早熟品种的玉米。

- 中海拔玉米种植区:通常指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这些地区气温适中,日照时间较长,适合种植中熟品种的玉米。

- 低海拔玉米种植区:通常指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这些地区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适合种植晚熟品种的玉米。

3. 气候划分: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将玉米种植区划分为寒温带、温带和热带等。

- 寒温带玉米种植区:通常指纬度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冬季严寒,夏季气
温较高,适合种植早熟品种的玉米。

- 温带玉米种植区:通常指纬度介于寒温带和热带之间的地区,气温适中,适合种植中熟品种的玉米。

- 热带玉米种植区:通常指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适合种植晚熟品种的玉米。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玉米种植区划,具体的划分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最新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最新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田管理,规范玉米种植工作,提高产量和品质,本制度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用于玉米的种植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玉米的种植活动中均应遵守本制度规定。

第三条玉米种植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管理、人文关怀、绿色种植、安全生产”的原则,努力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田块选择第四条选择玉米种植的田块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土地肥沃,排水良好,适合玉米生长的环境;(二)离其他农作物种植区域较远,避免病虫害传播;(三)土壤PH值适宜,无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超标。

第五条在选择田块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避免遭受极端气候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第六条在确定田块后,应对土地进行充分的清理和准备工作,保证土地的肥沃度和透气性。

第三章种子选择和预处理第七条选用抗病虫玉米种子,并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来源,避免带入病虫害。

第八条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萌发速度。

第九条种子预处理的方法包括浸种、打磨、播前浸种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第四章植株管理第十条在种植过程中要做好植株管理工作,包括及时除草、喷洒农药、施肥等,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第十一条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做到有害物质残留量在国家标准以下。

第十二条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应及时处理病虫害,确保植株的健康。

第五章收获和储存第十三条在玉米成熟后,应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获,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第十四条收获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植株,避免破坏玉米的外观和口感。

第十五条收获后,玉米应尽快进行干燥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第六章安全生产第十六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事故。

第十七条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具,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十八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措施。

第七章监督检查第十九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玉米种植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大全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大全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升玉米种植管理水平,保障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玉米种植基地管理部门和农民玉米种植户。

第三条:玉米种植管理应遵循“科学种植、标准管理、绿色生产、环保节能”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玉米种植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第二章:土地选址与准备第五条:玉米种植基地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进行种植。

第六条:玉米种植基地应进行合理的土地整理和肥力调查,确保土地适宜作物生长。

第七条:玉米种植基地应根据土地特点做好相应的土壤改良和施肥工作。

第八条:玉米种植基地应及时清理地表垃圾,保持田间整洁。

第三章:品种选择与种植密度第九条: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第十条:根据种植密度的要求,合理安排种植行距和株距。

第十一条:玉米种植基地应定期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种植密度。

第四章:土壤养分管理第十二条:玉米种植基地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科学合理施肥。

第十三条:合理施用有机肥、矿质肥、生物肥等多种肥料,保证作物养分供应均衡。

第十四条:严禁过量施肥或连续施用同一种肥料,避免土壤养分积累过多。

第五章:灌溉和排水管理第十五条: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水量和灌溉频次。

第十六条:保持玉米种植基地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防止水涝。

第十七条:排水设施应畅通,并定期清理排水沟和渠道,确保排水通畅。

第六章:病虫害防治管理第十八条:定期巡查农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九条:采取轮作、间作、套种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第二十条:严格执行农药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施用或误施。

第七章:收获和储存管理第二十一条:根据玉米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收获时间,确保玉米成熟度和品质。

第二十二条:收获时选择干燥天气,避免收获过湿,影响玉米储存质量。

第二十三条:储存玉米时应注意通风、遮光、干燥等措施,防止发霉变质。

家庭玉米种植管理制度范本

家庭玉米种植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家庭玉米种植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障家庭农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家庭农场玉米种植全过程,包括种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销售环节。

第三条家庭农场应遵循国家有关农业法规和政策,确保玉米种植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二章种植前准备第四条土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地。

第五条土地整治:根据土地条件,进行深翻、平整、施肥等土地整治工作。

第六条种子选择:选择优良品种,符合国家种子质量标准。

第七条种子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浸泡等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第三章播种第八条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特性,确定最佳播种时间。

第九条播种密度:根据土地肥力和玉米品种,合理确定播种密度。

第十条播种方式: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确保播种均匀。

第四章田间管理第十一条适时浇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适时浇水。

第十二条除草:定期进行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

第十三条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玉米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第十四条施肥: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合理施肥。

第五章收获第十五条收获时间: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和市场行情,确定最佳收获时间。

第十六条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确保玉米品质。

第十七条收获后处理:对收获的玉米进行晾晒、脱粒等处理,提高储存品质。

第六章销售管理第十八条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走势,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第十九条销售渠道: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确保玉米销售顺畅。

第二十条销售合同: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七章奖惩制度第二十一条对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家庭农场,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经济损失的家庭农场,给予处罚。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家庭农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家庭玉米种植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障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北方地区玉米常规种植制度

北方地区玉米常规种植制度

北方地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

1.玉米单作这种种植方式约占玉米总面积的40形,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地区以及内蒙、陕、甘、晋、冀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主要是玉米一熟,在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代表性的轮作制度为:春小麦—一一玉米—一谷子;在盐碱地和干旱地采取玉米一——大豆——玉米(高梁)——谷子,或玉米——高梁——谷子。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很多地区形成了玉米连作制。

吉林北部和黑龙江南部发展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它可以争取农时,多利用40一50天的积温,有条件更换熟期更长一些的玉米杂交种,增加玉米产量。

2.玉米、大豆间作这种种植方式约占本区玉米总面积的40莎左右,其中以东北地区的吉林为最多,约占50—60gz>;黑龙江、辽宁也有一定的面积。

玉米、大豆间作能充分利用两种作物生态、生理上的差异,进行合理搭配,提高对光能、温度以及肥水的利用率,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3.春小麦套种玉米这种种植方式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分布在辽南、陕北、晋北以及辽宁、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温、水、肥等条件。

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春小麦套种玉米还会有所发展。

北方地区地势平坦,人少地多,耕作比较粗放,但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七十年代以来玉米发展较快,相应地减少了一部分糜黍、谷子、高梁和大豆的栽培面积。

特别是在东北的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以粮豆为主的商品粮基地,玉米生产占有重要地位。

本区北部无霜期短,玉米易受冷害;西部的内蒙和长城沿线等地气候干旱冷凉,土壤瘠薄,玉米不够稳产,这些地区的玉米面积可适当压缩,扩大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具有重要意义。

松嫩平原是大豆主产区,可发展适于机械作业的大比例玉米、大豆间作,以增加大豆产量,做到粮、豆双丰收;其他地区可发展玉米、大豆小比例间作,以增加经济效益;南部地区可发展一部分春小麦、玉米套种,以提高粮食产量。

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

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

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1.选用良种选择审定区域包括我县的、生产潜力大的、适应性广的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例如:郑单系列、鲁单系列、蠡玉16、中科四号、济单七号、伟科702、隆平206和苏玉20等。

2.科学播种“夏播无早,越早越好”,我县播种期以6月15日前播种为宜。

“七分种,三分管”,苗全、苗齐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苗匀、苗壮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播种时应做到种子大小、播种深度、土壤墒情和行株距四个一致,覆土均匀,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时,种子与肥料一起施入土壤中,种肥之间要有5厘米以上的土壤间隔层,播种后如墒情不足,应立即浇水,同时开好三沟,避免或减轻玉米芽涝和苗期渍涝的发生,从而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合理密植一般晚熟品种、大穗型品种应适当稀植,反之则适当密植,地力差,肥力差应稀植,反之则密植。

紧凑耐密植中穗型品种密度每亩4000-4500株,紧凑耐密植大穗型品种密度每亩3500-4000株,条件好的高产田,密度取上限,一般田块采用下限。

4.平衡施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千克,45%(15-15-15)复合肥40千克左右(或施用适量的长效缓释肥),硫酸锌1千克。

5.及时间定苗夏玉米一般3-4叶间苗,5-6叶定苗。

间定苗应在晴天下午进行,并掌握“去弱留壮,间密存稀,留匀留壮”的原则。

对于缺穴断垄的地方,可带土补栽或在相邻穴留双株,从而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6.及时防治病虫草害a.粗缩病防治:播种时,可用吡虫啉类种衣剂拌种预防;或在玉米1-3叶期亩用50%吡蚜酮10克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连喷2-3次.b.地老虎防治:玉米刚出苗时,于傍晚,每亩施用菊酯类农药4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防治。

c.草害防治:于玉米3-5叶期,每亩施用55%硝磺草酮-莠去津80毫升或24%烟嘧磺隆-莠去津100毫升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

玉米种植管理规章制度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统一玉米种植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以提高种植的质量和效益。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的种植管理对于保障粮食供应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遵守该制度,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录1.种子选用2.土地准备3.施肥4.田间管理5.病虫害防治6.收获与贮存7.经济效益评估1. 种子选用1.1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

1.2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1.3 严禁使用转基因种子。

1.4 检查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和品质标准。

2. 土地准备2.1 选择土层良好的土地,排除积水和重金属污染的区域。

2.2 开垦土地前,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和肥力评估。

2.3 在播种前,进行耕地整地和杂草清理。

2.4 土地休闲期间,进行翻耕和施肥。

3. 施肥3.1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肥计划。

3.2 使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混合施肥方法,以提高土壤肥力。

3.3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引起的污染和浪费。

3.4 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及时调整施肥计划。

4. 田间管理4.1 根据播种时间和品种特点,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和行距。

4.2 做好农田排水和灌溉工作,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4.3 定期检查和修剪玉米植株,调整植株密度和排列方式。

4.4 注意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工作。

5. 病虫害防治5.1 对田间病虫害定期进行监测和防治。

5.2 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药剂,注意使用安全和环保的产品。

5.3 采取全程防治措施,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5.4 定期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6. 收获与贮存6.1 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机,注意气候和天气条件。

6.2 使用适当的收获工具,避免对植株的损伤。

6.3 收获后,及时处理和贮存玉米,避免霉变和质量下降。

6.4 在储存过程中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保证粮食贮存的安全性。

7. 经济效益评估7.1 对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和管理技术1、种植时间:春玉米一般在1月25日至2月10日播种,夏玉米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

2、选地以及整地:可选排灌方便且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随后将土壤深耕耙平并施入基肥。

3、处理种子:先晒种3-4小时,并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冷却后再浸泡6-8小时,随后用清水冲洗。

一、种植时间1、春玉米一般在1月25日至2月10日播种,夏玉米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秋玉米一般在8月25日至9月10日播种,冬玉米一般在10月20日至翌年1月10日播种。

2、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土地的使用情况等因素来决定,比如若为饲用玉米一般可选春玉米和秋玉米。

二、选地以及整地1、玉米适合种植在排灌方便、便于管理、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中,土壤的PH值一般在6.5-7之间。

2、选好地块后需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耕作层的深度在30cm以上。

随后施入基肥,可按双行植行距120-140cm开沟放线,并亩施腐熟农家肥的1000公斤、豆饼50公斤以及过磷酸钙50公斤作为基肥,条施在沟内。

3、为了方便排灌,一般还需结合整地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并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选种以及处理1、选种需要选择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且符合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比如掖单4号、苏玉1号等品种。

2、种子处理先晒种3-4小时,随后用温度为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待冷却后再浸泡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

四、播种1、可采用直播栽培的方式播种,一般需起畦种植,畦宽120-140cm(包沟),畦高约20cm。

2、随后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为50-60cm的浅沟,接着把种子播种在沟中,边播边盖土,土的厚度一般为1寸,然后将土踏实。

五、施肥1、施肥一般以增施氮肥为主,并配合施用磷钾肥。

2、苗期的需肥量一般占总肥量的10%左右,拔节期至开花期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生长后期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

玉米栽培操作规范

玉米栽培操作规范

玉米栽培操作规范甜玉米培操作规范1、产地环境:1.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2场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

2、栽培技术2.1、育苗技术(1)播种期:因种籽皱褶干瘪,幼苗顶土能力弱,直播成苗率难以一播全苗,应采用先育苗然后移栽。

拱棚育苗一般在3月中旬,用种量每亩1公斤以上。

(2)大田直播:春播3月28~4月 5日;秋播6月底至 8月初。

2.2、播前准备(1)苗床选址:应当选在背风、向阳和便于管理,距离大田近的地方。

(2)苗床规格:一般宽1.2~1.5米。

一亩大田需苗床20~25平方米。

施入适量的腐熟粗肥和钙镁磷肥。

(3)播种技术:种籽先经浸种催芽。

方格育苗:先打成6×6平方厘米的方格,在每个交叉点上播1粒,播深2~3厘米;如果是撒播的话,微粒一定要均匀,然后覆盖1厘米厚细土。

(4)苗床管理:苗床一般播时一次性浇足底水,苗出后基本上不再浇水。

从播种出苗到2叶期,可封由益膜,以加快出苗和幼苗生长;从2叶到3时展开期;可视温度适当放风降温,并于移栽前5~6天打开拱棚两端通风,至移栽前2~3天开膜炼苗。

2.3、施足基肥,整地作畦(1)施足基肥:一般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埋施于预留空间的中部。

(2)整地作畦:畦宽连沟1.5米,畦呈龟背型,畦向最好南北朝向。

2.4、应用除草剂:移栽前本田可用草甘磷或乙草胺;苗期可用拉索和2,4-D进行除草。

2.5、及时移栽(1)移栽时间:适宜移栽的苗龄为三叶一心左右。

玉米二片叶朝向同行向。

移栽时土壤水分要充足,否则会影响缓苗。

(2)起苗和运苗:在移栽前一天下午,苗床浇透水。

起苗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

运苗时摆放不宜过挤,少震动,防散落。

(3)栽培密度:每畦种3行,株距30厘米,亩植4000株左右。

(4)移栽技术:每畦开 3行沟,沟内施尿素 5~10公斤,50~70公斤钙镁磷肥,氯化钾10~15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上面盖土3~5厘米。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

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玉米种植区分布与区划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的分布极广。

东自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及西藏高原,南自北纬18℃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地区都有栽培。

但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

在这一地带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12个省(区),其播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0%以上。

在这个斜长形地带以外,新疆内陆灌溉区和东南沿海江苏、浙江等省的丘陵壮山区玉米分布也比较集中。

我国产区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等,全国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玉米区:1.北方春玉米区本区大部分位于北纬40o以北,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省,内蒙古、宁夏全区,河北、陕西两省的北部,山西省大部分和甘肃省的一部分地区。

这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之一,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27%。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

无霜期短,冬季温度低,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全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以上,且降水量的60%集中在夏季,可以满足玉米抽雄灌浆期对水分的要求,但春季蒸发量大,容易形成春旱。

本区由于玉米生育期间雨水充沛,温度适宜,日光充足,就构成了玉米高产的自然因素。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基本上为春播一年一熟制,以玉米单种、玉米大豆间混作为主要栽培方式,但南部地区有向一年两熟制发展的趋势。

2.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本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包括河南、山东全省,河北省的中南部,陕西省中部、山西省南部,江苏、安徽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约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40%。

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

除个别高山地区外,每年4-10月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5℃以上。

全年降水量500-600mm。

日照多数地区在2000小时以上。

本区由于温度较高,无霜期较长,日照、降水量均较充足等,适于玉米栽培。

本区玉米栽培制度,主要有两种栽培方式。

一是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在山东、河南、河北省南部和陕西省中部地区多采用之;二是两年三熟制(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在北京、保定附近,由于气温较低,冬小麦播种期早,多采用之。

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1)

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1)

附件3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依据我国玉米种植区划和各种植区域的气候类型、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特性及生产实际等因素,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如下。

一、普通玉米、青贮玉米(一)北方极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该区包括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坝上及接坝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海拔1200米以上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甘肃省兰州市、定西市、临夏州和张掖市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

(二)北方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该区包括黑龙江省中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三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 10 -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包头市部分地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的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接坝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2000米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1000-1200米丘陵山区,甘肃省定西市、临夏州、酒泉市海拔1800-2000米地区。

(三)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类型区该区包括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早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早熟地区,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

(四)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类型区该区包括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熟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盆地区和中部及东南部丘陵区。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玉米分春玉米和秋玉米,春玉米四月下旬五月上旬播种,八月下旬可收获;秋玉米最迟不能迟于7月中旬播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

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

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用良种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

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号”、“中单321”等品种。

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号”等专用品种。

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

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3、播种规格玉米的产量来源于对光能和地力的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叶面积系数越大,光能利用率越高,产量也越高,因此,合理密植才能高产。

种植密度须从品种、播期、土壤肥力、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考虑。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包括忻定盆地,晋中地区、吕梁地区、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地区的东西丘陵地区。

玉米播种面积约45万hm2,主要种植中晚熟玉米品种,是山西省玉米主要产区之一。

本区又分为六个亚区。

•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西黄土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东太行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上党盆地及太岳丘陵中晚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太岳中条丘陵春播晚熟及夏播特早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晋中盆地春播晚熟及夏播特早熟玉米亚区(亚区范围)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一、生态条件海拔高度790—860m,年平均气温8.0—9.0,≥10℃积温2600—2867℃,无霜冻期145—155d,≥10℃积温3106.0—3269.6℃(80%保证率),安全生育期144—152d,7月平均气温22.9—23.3℃,能满足中熟玉米品种对热量的要求。

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日照时数1391.1—1433.0h,年太阳辐射能130—140千卡/cm2,本亚区春旱,玉米生育前期降水量38.4—39.0mm,中、后期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并与玉米需水规律相吻合,全生育期降水量337.2—400mm,玉米多分布于水浇地(表3)。

表3: 忻定盆地丘陵中熟玉米亚区主要气候条件二、土壤类型与种植制度该亚区土壤主要为石灰性褐土和草甸土,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0.7%—1.0%,全氮0.055%,全磷0.08%,全钾1.96%,速效磷3.8mg/kg,速效钾162mg/kg。

土壤除比较缺磷外,基本能满足玉米高产对养分的需求。

本区为冬、春小麦的交错区,也是春播中晚熟玉米的北界,种植制度为不稳定两年三熟制。

近年来,若干种以玉米为主栽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逐步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三、主要品种水地: 晋单33号(忻黄单70号)、晋单36号(协单969号)、太单30、农大3138号及农大108号等。

中国玉米区划

中国玉米区划

中国玉米区划玉米是我国的面积第三、产量第二大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饲料粮和部分地区的主要口粮,目前已发展成为粮、经、饲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我国地域辽阔,平原、山地、丘陵都种植玉米,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形成我国多种种植制度和栽培特点:①玉米集中地分布在从东北斜向西南的狭长玉米带,大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12个省(区);②我国是四季玉米之乡,从北向南一年四季都种植玉米,以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面积最大,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③我国有2/3的玉米分布在丘陵旱地上,依靠比较集中的自然降雨,又称为“雨养玉米”。

蓄住天上雨,保住土中墒,是玉米增产的关键。

科研机关研究出旱作玉米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以及土安田、丰产坑等许多精耕细作玉米抗旱栽培方式;④间套复种是我国玉米栽培的重要特点,是玉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约化,可以实现一地多熟,一季多收,季季增产和全年增产的目的,特别是在西南玉米区,间套复种玉米占玉米总面积的90%以上。

根据我国玉米的分布地区和种植制度的特点,结合各产区的农业自然资源状况,以及玉米在谷类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和发展前景,把我国玉米划分为6个产区。

现简述如下:Ⅰ.北方春播玉米区本区自北纬40°的渤海岸起,经山海关,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山,直至陕西的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分,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

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0%左右。

本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气温低,夏季平均温度在20 ℃以上;≥10℃的积温2500-4100℃,≥10℃的积温2000-3600℃,无霜期130-170天。

全年降雨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

东北大平原地势平用,土壤肥沃,以黑土、淤土、棕色土为主。

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对玉米生长发育很有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划分以及种植制度核心提示: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2013年2月21日讯? 玉米种植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技术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

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历史的延续性; 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原则,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一.北方春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该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

1995年玉米播种面积约893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的%,总产量占全国的%(吴景锋)。

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

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

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平均达到每公顷6吨左右。

最高产量达到每公顷15吨。

2.种植制度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

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1)玉米清种。

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

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

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

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

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

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套种玉米。

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

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

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

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

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

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

4.生产条件分析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资源较丰富。

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玉米增产潜力很大,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

本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流通不畅,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气温低,籽粒脱水缓慢,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特别是肥料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

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产量的策略。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1)更换新品种。

迫切需要选育或引进早熟、高产、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作业的新杂交种。

需要籽粒灌浆后期脱水快和品质优良,抗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和耐玉米螟的优良新品种。

(2)增加投入。

该地区1996年平均每亩施用化肥仅14公斤,而黑龙江省为公斤,比西藏还少,居全国倒数第三位,内蒙古自治区施肥量最少,每亩只有7公斤。

该地区化肥投入量距亩产千斤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相差悬殊,如不增加肥料投入,长期连作玉米将会严重破坏地力,使农业系统丧失可持续性。

如能做到因地平衡施肥,产量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3)扩大地膜覆盖面积。

黑龙江省玉米地膜覆盖面积已经达到300万亩,目前正在试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有力措施之一。

山西、内蒙和辽宁、吉林部分地区也适宜发展玉米地膜覆盖技术。

(4)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扩大流通渠道,同时还要增加烘干机械和仓储加工设施。

在品种含水量高的情况下,要装备烘干机械,加快玉米收获后籽粒脱水速度,妥善解决粮食安全储藏、运输和流通问题,提高质量等级,扩大出口能力。

还要重视产后加工业的发展,多条途径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稳定生产。

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分区范围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河北的大部,山西中南部、陕西关中和江苏省徐淮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玉米集中产区,玉米播种面积约747万公顷,占全国玉米面积%,总产量占全国%(吴景锋,)。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

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

本区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过分集中,夏季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常有风、雹、盐碱、病虫等自然灾害发生,对生产不利。

2.种植制度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

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

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夏播早熟玉米全生育期80-100天,所需有效积温1900-2300℃;中熟种生育期100-110天,有效积温2300-2700℃;晚熟品种生育期110-130天,需要有效积温2700-2900℃。

如果不能满足这些热量要求,则玉米生长不良,后期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灌浆,不能正常成熟,而且降低质量等级。

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热量资源分布有限,小麦收获后复播玉米,至适时播种下一季冬小麦为止,从北向南只有90-110天的生长期。

如果扣除农耗,积温就更少了。

为了确保小麦和玉米高产稳产,复播玉米只在机械化水平较高,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复播玉米的产量潜力和质量等级。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四种套种形式。

第一种,平播套种。

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分布较多,包括山东南部,河北石家庄以南和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

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

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由于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因此产量明显提高,而且田间玉米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光热资源和土地利用较合理,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小麦和玉米双获高产。

缺点是收麦和套种玉米完全要手工操作,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保全苗也很困难。

第二种,窄带套种。

麦田做成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

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同两茬复种相比,小麦占地减少,但玉米可换成晚熟品种,因而总体产量较高。

这种套种方式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郊区无霜期较短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较高产量。

第三种,中带套种。

也叫小畦大背套种法。

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

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这种方式能够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包括麦收、中耕、施肥等。

麦收后的宽行间可套种豆类或绿肥等。

第四种,宽带套种。

畦宽约3米,机播14-16行小麦,麦收前25-35天在预留田埂上套种2行中熟玉米品种。

麦收后在宽行间套种玉米、豆类、薯类或绿肥等作物。

(3)玉米豆类间作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

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

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生长季节受前后两茬冬小麦约束,因此需要中早熟品种。

这一地区种植制度复杂,玉米病毒病特别严重,还发生很严重的大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属叶斑病,因此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

种植的骨干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13、丹玉13、烟单14、掖单19、掖单12号、中单2号、郑单14和农大60等。

4.生产条件分析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这两类作物争地矛盾较明显。

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也存在争地问题。

因而间作套种就成为本区玉米生产的明显特征。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玉米面积占50%以上。

黄淮海平原各地之间玉米产量差异悬殊,平均产量每公顷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

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

本地区发展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5.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措施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玉米重点产区之一,但缺少适应本区生产特点的新杂交种,迫切需要选育和推广适合复种或套种栽培的高产新品种。

目前推广使用的杂交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商品玉米品质很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

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杂交种。

本区化肥投入较多,据1996年统计,平均施肥量每公顷约480公斤,但由于复种指数较高,真正用于玉米生产的肥料可能不到一半,距离每公顷吨产量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相差很远,应继续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