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年分省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合集下载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

33经济研究【作者简介】陈明艺(1971—),女,副教授,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动评析陈明艺 胡美龄(上海理工大学)【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一、二、三”的传统模式调整成“三、一、二”的发展型模式,最终优化成更合理的“三、二、一”的现代化模式,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其变动过程也暴露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尚未完全释放,第二产业就业增长乏力的问题。

【关键词】 就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一、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考察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国家的繁荣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自动化程度偏低,一直以来农村留存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随着经济改革深入、高新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推进,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变动趋势,探寻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点,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一)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逐渐成为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工资差的存在使劳动力趋向于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或产业,我国的就业结构因而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图1显示了1978~2016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动情况,图2显示了同期就业比重的变动情况。

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8—1991):传统的“一、二、三”模式1978年后,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呈现上升态势。

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且总数远超第二、三产业,但其所占比重却在持续降低。

1991年前改革力度较大,城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加之我国逐渐将发展重心向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幅下降,降幅高达10.8%。

2020-2021学年上海地理等级考分类汇编--人口

2020-2021学年上海地理等级考分类汇编--人口

2020-2021学年上海地理等级考分类汇编--人口一.选择题(共36小题)1.(2021•金山区一模)如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2.(2021•奉贤区一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启普查登记。

通过人口普查登记,可以全面摸清全国及各地区的()①人口容量②人口结构③人口数量④人口分布⑤人口素质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⑤3.(2021•嘉定区一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开启。

人口普查可以掌握人口数量、分布、年龄结构等,这将有利于国家()①控制资源开发②有效配置资源③完善人口政策④发展国际贸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21•长宁区一模)人口普查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如表是上海人口基本情况,与2016年相比较,2018年()年份常住人口(约万人)总人口户籍人口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016241914500.5‰201824231462﹣1.9‰A.总人口增长率等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B.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增长了约﹣0.83%C.户籍人口增长率等于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5.(2021•闵行区一模)下列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A.恒河平原B.东欧平原C.四川盆地D.刚果盆地6.(2019•奉贤区二模)下列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呈负相关的是()A.科技水平的提高B.自然环境的改善C.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大D.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7.(2020•上海模拟)“十三五”规划,我国九百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这种人口迁移方式属于()A.劳务迁移B.难民迁移C.智力迁移D.生态移民8.(2020•静安区二模)一般来说,影响人口容量最重要的因素是()A.科学技术水平B.自然资源与环境C.对外开放程度D.人均资源消费水平9.(2020•浦东新区二模)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比值。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及优化策略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及优化策略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及优化策略杨丽华谭珉威【摘要】产业-就业结构的过度偏离,会造成就业的不稳定,从而不利于新发展格局下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的实现,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速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1997—2020年中国产业-就业结构的偏离进行了测度,发现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负,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且第二产业偏离度(均值为0.69)比第三产业(均值为0.28)更大。

尤其是2015年以来,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剪刀差呈现扩大趋势,说明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比第三产业更低、且呈现下降态势。

以美国与德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为鉴,应提升产业升级与要素禀赋结构的匹配度,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中国产业发展的就业创造效应、抑制就业破坏效应。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效应【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378(2022)12-0003-08一、问题的提出(一)现实背景在打造高质量经济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全新阶段,效率和公平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平衡的双重目标。

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经济的比例,是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解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1]。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伴随着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叠加市场分割与要素资源错配等因素,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趋势。

从分配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技术进步整体上仍偏向资本[2],长期以来中国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了“低工资水平—低水平产业结构”的现象。

如图1所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基本保持在11.0%~16.3%的较低水平,且呈U型变化趋势,即在1986年至2007年期间劳动报酬占比呈持续下滑态势,从1986年的16.2%一直下降到2007年10.9%的历史低点;伴随着新《工资法》的实行,这一比重自2008年探底回升,2015年达到16.3%的峰值。

全国分省就业人数统计 最终版

全国分省就业人数统计 最终版

就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万人)1978年40152283181979年41024286341980年42361291221981年43725297771982年45295308591983年46436311511984年48197308681985年49873311301986年51282312541987年52783316631988年54334322491989年55329332251990年64749389141991年65491390981992年66152386991993年66808376801994年67455366281995年68065355301996年68950348201997年69820348401998年70637351771999年71394357682000年7208536042.52001年7279736398.52002年73280366402003年7373636204.42004年7426434829.82005年7464733441.92006年7497831940.62007年75321307312008年7556429923.32009年7582828890.52010年7610527930.52011年76420265942012年76704257732013年76977就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1978-2012);各省统计年鉴(分省1978-2012)网址:/kns55/Dig/dig.aspx 注:全国就业人员1990年及以后的数据根据劳动力调查、人口普查推算,2001年及以后数据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重新修订。

全国、分省国内就业人数数据库:年度数据(万人)全全时间时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69454890444.1366.72109.39965.2652.872145177470.5380.542141.5981.177075532484.2394.792182.81002.6698.480035945511.7413.22264.231031.9731.283466090535.2420.522346.571062.4762.486796606552435.532489.261080.2798.895907739556.2447.292533.571116.7827.8103848359566.5455.982555.431154.1856.6112168811572.7466.92626.411189.5875.4117269395580.2470.932725.751223891121529933584.1465.152808.331257.1909.71197610129593.9469.792857.921281.7910.31385611979627.1470.072955.471304924.61401512378634479.673040.31332.2962.91435513098649.3485.73106.281363.89761496514163627.8503.13171.371383.61008.21531215515664.35133210.371403.81033.41565516880665.3515.33252.011424.51029.41620317927660.25123300.161441.210391654718432655.8513.333324.231439.41050.31660018860622.2508.13367.181398.31050.31642119205618.6508.143322.31402.21056.716219.119823.4619.3486.893385.711392.41061.616233.720164.8628.9488.343409.161399.5106715681.920958.1679.2492.6134351403.31086.11592721604.6703.3510.93470.231469.51005.216709.422724.8854.1527.783516.711474.61026.11776623439.2878542.523568.971500.21041.118894.524142.9919.7562.923609.991561.21051.22018624404942.7613.933664.971595.71081.520553.425087.2980.9647.323725.661614.11103.321080.225857.3998.3677.133792.491630.61142.521842.126332.31031.6728.73865.141685.91184.722544272821069.7763.163962.421738.891249.323241276901107.3803.144085.741790.171304.9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万人)河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全国全国北京市北京市天津市天津市1254.1645.381006.9698.322777.721794.961873.4924.411330.9671.291032.7712.592762.341829.91920.6953.721441.7715.31080.7730.772821.031856.422002.1963.721505.1754.521117.5750.222910.581954.5320781001.751571.6849.621133.1764.032993.032021.742160.21027.961638.6847.51196.2768.93056.532141.162234.11056.721680.7867.251248.4769.793158.812248.912311.41101.821769.1930.21289.6775.533262.972318.562420.61152.091799.2987.951324.2782.993350.022386.422495.91188.931835.41032.751333.3788.123429.692444.732563.31237.741858.61106.221358.6792.133502.652502.732665.91281.071874.81142.191395784.963519.832522.862723.91301.811897.31169.411436.2787.724225.022554.462807.61348.381938.31194.691481.9798.134272.972579.362877.11436.51957.81235.021483.4806.914315.122600.382985.81489.612006.11237.671500.2787.254339.812615.893156.51531.422009.31250.241515.2786.044362.762640.513119.51553.572027.81270.771543.1794.194385.172621.473206.91567.092031.81257.141557.8851.214386.972625.063257.71594.371967.11237.731647.6847.254388.792619.663322.11613.411958.81130.851700836.214389.922612.543379.31621.871994.411201654.2812.094390.712625.173398.61630.852*******.021600.8828.354418.142726.093450.71660.192069.31167.411592.6792.264436.452796.6534631677.792025.31186.61603.1829.724472.842858.563500.51711.322018.91202.51614854.614499.972918.743544.91756.712097.312221681.1978.314537.072991.953605.21814.032120.31238.91748.9969.244578.753100.763669.71868.52128.11250.51784.11005.244628.953172.3837411949.582180.71266.11827.61024.334677.883405.0138182015.332198.21281.41852.41053.244700.963486.526739162079.782277.11297.318771064.424726.543591.983987.999962168.862317.51311.619321090.764754.683636.024*******.592364.91337.781977.81104.334758.233674.114120.92459.992423.81355.92027.81115.54759.533691.244206.82568.93安徽省安徽省福建省福建省上海市上海市江苏省江苏省浙江省浙江省辽宁省辽宁省吉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黑龙江省1254.3297028071910.42280.052275.951455.8221.481307301628731946.172328.122304.951492.9226.231356.3311829291986.92399.952367.781550231.451409.8319230392045.132449.462423.791604.9242.461434327031462107.762541.052521.381667.7247.061498.2379532892144.662594.372569.71713.2253.091537.33563.733462203.092672.862637.491776.4259.171584.83561.135202238.12728.712731.111830.5268.41622.6365135982297.52808.872811.921895.8275.651668.4376637822349.382904.12910.991961280.751723388739162407.382998.642994.722012291.951760.43940.339432432.823091.373041.272046.3298.351816.54043.240863040.43158.423118.12108.5304.621874.54219.342163082.73222.433259.22170.8318.131870.44302.643323118.63278.833367.212217322.491903.74379.344003157.63345.613433.912275333.332007.74382.144483196.93400.293493.152336335.562100.55207.445093232.53467.313551.22383334.492107.25227.946383275.53514.163641.32417333.32120.6525648203311.23560.293701.92454341.642094.35287.650003328.23603.173783.872499326.720895314.752053358.13601.393796.322514.9326.772060.95441.855723384.93577.583989.322566334.552054.85475.355173414.53607.964058.632578338.392130.65527552234433644.524134.372589349.892168.25620.6553634763694.784395.932601360.342213.985728.1558735073747.14681.892631.78371.12276.75840.75662.435373801.485022.972703379.32321.159605718.735643842.175177.022760382.42369.66081.45772.735843883.415341.527694002404.56187.65835.4536073910.065471.722799408.42445.26294.2594936223935.215688.622848424.562498.86401.9604236453982.735870.482903439.652532.66485.6619836724005.035960.742936459.2225566554.3628836874019.315965.952768483.9海南省海南省湖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北省江西省江西省3087.021053.671313.493.0910********.713143.61060.621342.798.231105713150.313259.71109.631404.2101.141158796157.623347.611152.951479.8100.481202842165.553467.511207.061543.6102.551250870171.173564.591234.181583.2102.011285993.8174.313643.111285.321620.3104.6213371047177.351432.033743.11335.171672.3105.7213751081.4182.71469.133885.81383.171731.4107.3714091098.9189.21507.333967.41435.851777.5107.7714491139.7193.71512.494090.081501.321826.9107.2414941178.8197.831540.034179.571570.841880.7107.5615291214200.831569.344265.21651.751922.7107.8815761292.4241.251620.674425.11701.471989.5109.7316401302.4245.211662.584521.21739.032032.5110.9216721305.9249.241658.954556.81779.012071.5112.3517081417.8253.331729.554587.91828.32108.7114.3417201438.81257.491709.264619.11812.22149115.0917481483.32261.711719.434627.21783.22186.2117.717761521.46266.011715.44641.21796.72223.5120.4717921530.32270.381710.974651.41844.432240.6120.2217881539.8274.811699.064654.31832.52244123.9118081489279.321661.164658.41866.282295.4124.1818131476.45283.911616.084664.82068.012322.5126.3317851488.93285.661551.774667.62106.142341.3130.218741500.59287.721499.994683.521452353.3132.8119121510.85289.81471.34469121862401.4137.3219411520.46290.421456.347021944.292461.3143.619761391.36291.041454.7747151953.242517.6148.219861401.36294.191468.874731.11872.642573.8158.1520131414.76298.561492.4347401867.22638.4163.520391446.3430115134756.621841.922684.8169.0720601488.63303.261539.954772.531770.92765.9173.3920741499.56307.651585.164785.471792.82857.24185.5520591500.26309.181633.144798.31825.822881.9202.0620611491.59310.89陕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甘肃省青海省青海省贵州省贵州省云南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市重庆市四川省四川省135.64491.251978年139.52497.271979年146.52506.351980年149.7523.91981年155.61534.581982年162.61545.751983年169.77558.751984年177.39565.811985年183.07574.681986年190.86584.911987年197.41593.711988年203.52599.551989年211.17617.71990年219.2638.491991年225.85646.941992年229.38655.981993年232.68657.541994年240.66761995年245.366841996年256.8715.41997年254.84680.921998年272.3694.341999年275.5672.52000年279685.382001年282.4701.492002年291.4721.272003年298.1744.492004年299.6791.622005年308.1811.752006年309.5830.422007年303.9847.582008年328.5866.152009年326894.652010年339.6953.342011年344.51010.442012年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间时间。

财政预决算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全世界2017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财政预决算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全世界2017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构成统计

英国 澳大利亚 新 资西 料兰 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1.1
1.1
18.5
2.6
2.6
19.4
6.5
6.6
20.2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8》

业人员构成统计
产业
2017
26.6 21.1 17.7 27.0 23.8 21.7 32.4 17.3 25.6 20.7 24.8 9.7 27.4 19.0 16.6 23.7 17.7 16.3 25.7 22.6 25.1 25.5 11.6 23.4 19.6 25.8 18.9 23.3 20.8 23.3 37.9 20.4 27.3 26.3 16.5 31.3 26.9 19.5 26.8 25.3
第三产业 2016
54.9 38.0 81.4 45.5 32.8 46.5 50.1 81.6 70.9 61.3 70.2 28.5 61.1 50.6 32.4 34.1 55.6 83.6 47.0 44.0 33.4 48.9 51.9 71.1 78.5 61.4 79.5 75.8 68.9 66.9 59.0 76.8 71.3 70.0 81.3 58.0 66.3 76.2 53.7 60.0
2017
17.5 39.1 0.5 26.7 42.7 31.2 17.1 1.1 3.5 18.0 4.9 61.3 11.0 30.4 49.9 42.0 26.0 0.1 26.7 32.8 40.9 24.8 36.5 5.6 2.0 13.1 1.7 0.5 10.3 10.2 2.9 2.9 1.3 3.9 2.2 10.6 6.7 4.1 19.4 14.9
80.5
18.4
80.4

2023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

2023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word

2023年高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题党的十八大屡次提到产业构造一词,试述产业构造的调整的含义、变化趋势、如何调整?【参考答案】产业构造调整包括产业构造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

产业构造合理化,是指各产业之间相互协调,有较强的产业构造转换力气和良好的适应性,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带来最正确效益的产业构造,具体表现为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的过程。

产业构造高级化,又称为产业构造升级。

是指产业构造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化过程。

产业构造的高级化一般遵循产业构造演化规律,由低级到高级演进。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构造,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进展,还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产业构造合理性的主要标志是:能合理利用资源;各产业部门协调:能供给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效劳:能供给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时机;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获得最正确经济效益等。

依据以上概念进展思考全国各个地区(东中西三局部)各个行业的产业构造调整的途径产业构造,也称国民经济的部门构造。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社会生产的产业构造或部门构造是在一般分工和特别分工的根底上产生和进展起来的。

变化趋势: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直至70年月,在一些兴盛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头减弱。

其次,其次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月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

但进入60年月以后,美、英等兴盛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60年月以后,兴盛国家的第三产业进展更为快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始终是国民经济进发展的主导部门。

中国三产比重

中国三产比重

中国经济具有内敛趋势根据有关统计,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为10:38:52。

以中国的三大产业之比例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三大产业的平均比例加以比较,从2003年的存量结构来看,在全部GDP,中国三大产业(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15:52:33。

其次,从2004年的流量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就不难发现,中国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大比重过大,而第三产业比重过小。

从2003年的存量数据来看,中国劳动者在一、二、三次产业就业的比例为49.1:21.6:29.3。

进入2004年以来,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以及因为中央政府取消农业税及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的政策的推行,在第二产业就业的人数有下降的趋势,而在第一产业就业的人数则有上升的趋势。

假如我们把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出比例与就业比例加以对比,那么我们还可以发现,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是不利于农民和乡村居民的,这意味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没有解决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固有的二元结构问题,反而正在使得这个问题变得进一步恶化,而这将会对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的趋势,这是因为发生在第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虽然达到40.7%,但是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多都在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高的也超过50%,所以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个政策是毫无疑问的。

经济观察报/何谦北京报道一产业中的劳动力过剩必将会造成农业劳动报酬的递减趋势,而发生在第二产业中的资本过度投入则会引起该产业中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依赖于外需,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容易遭受外部的冲击。

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

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

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袁霓【摘要】就业结构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劳动力资源投入方向的总体状况,在国民经济全局运行和就业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是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由此从经济水平、投资结构、技术水平、对外贸易等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文章最后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迁移【作者】袁霓【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1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总量得到极大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却相对不高,2011年初部分地区的“招工难”凸显就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与供大于求的总体矛盾并行。

另一方面,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结构,而劳动者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劳动力的配置是否有效率,也会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

本文从就业结构的定义入手,着重分析中国就业结构的现状,分析得出产业就业结构失衡与城乡就业结构失衡是中国就业结构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由此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一、就业结构的概念与分类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2024年辽中县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统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辽中县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统考试题及答案

2024年辽中县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统考试题及答案第1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分)某市统计局在工作中发现该市某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存在故意少报问题,遂向该单位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

该单位对查询书不予理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被查询的有关问题。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题。

对上述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主体可以是()。

A.该单位B.该单位负责统计的人员C.该单位的法人代表D.该单位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第2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分)某地级市的交通管理局为了治理本市交通拥堵,需要对本市的汽车销售情况、人们出行情况进行调查。

请根据上述资料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该项统计调查属于()。

A.国家统计调查项目B.地方统计调查项目C.部门统计调查项目D.民间统计调查项目第3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分)某市统计局在工作中发现该市某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额存在故意少报问题,遂向该单位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

该单位对查询书不予理睬,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被查询的有关问题。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行为属于()的统计违法行为。

A.迟报统计资料B.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C.拒绝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D.伪造统计资料第4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分)根据以下资料计算: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为51321.7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32.4%,财政支出为49781.35亿元,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23.2%,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11.9%。

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为38760.2亿元,财政支出为40422.7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11923.5亿元。

2007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为()。

A.550亿元B.1540.43亿元C.-1662.53亿元D.-1540.43亿元第5题:不定项选择题(本题1分)某省统计局在一次常规的工作检查中发现,该省某县的统计数据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经查,该县统计局按照工作程序搜集、汇总、核算出统计数据后,报告给该县领导人员。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珠三角九市区域经济数据(分地级)

珠三角九市区域经济数据(分地级)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EPS整理。
增加值(亿元) 中山市 396.50 539.40 637.90 753.37 850.63 904.42 1,074.10 1,223.25 1,353.64 1,463.70 江门市 425.10 425.40 514.60 615.66 737.49 777.45 872.21 997.27 960.82 1,013.00 肇庆市 195.50 113.40 149.40 201.60 262.81 319.67 456.67 587.30 669.31 791.10 广州市 1,627.10 1,844.00 2,221.00 2,592.48 2,956.57 3,117.34 3,644.96 4,140.59 4,264.16 4,754.90 深圳市 1,913.00 2,483.50 2,886.60 3,230.07 3,618.32 3,593.05 4,233.23 4,995.10 5,355.85 5,889.10 珠海市 261.40 315.50 388.00 465.19 509.38 506.76 619.39 714.29 720.25 775.60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由EPS整理。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广州市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15.50 130.20 145.10 149.87 167.72 172.28 188.56 204.54 213.76 228.90 深圳市 14.20 9.70 7.00 6.94 6.66 6.69 6.47 6.55 6.30 5.20 珠海市 18.60 19.30 21.10 25.97 29.08 28.82 32.36 36.55 39.02 43.10 佛山市 82.30 75.80 75.70 82.18 95.18 95.77 105.40 118.86 130.53 139.10 惠州市 83.00 75.10 78.10 78.24 90.66 90.29 102.38 116.51 124.56 136.70 东莞市 27.70 19.60 11.80 11.90 12.30 14.79 16.57 17.88 18.76 20.10 中山市 30.50 30.80 31.90 38.02 44.33 45.26 50.74 58.45 62.17 66.90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题目: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我国国生产总值在20年间得到迅速增长。

文章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关键字:产业经济结构一、经济理论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就我国而言,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

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2O世纪9O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XIANDAIYINGXIAO 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李雨青(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本文从消费、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等多方面出发,并结合中国“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现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阻碍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该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老龄化对东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强于中西部。

基于此,本文从地域、供给、有效需求的角度,提出了老龄化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OI:10.19932/ki.22-1256/F.2021.04.050_、弓I言20世纪以来,我国凭借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优势,实现了 经济的腾飞。

在计划生育政策和医疗条件的影响下,传统人 _口优势逐步消失。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破两亿,老龄人口具 '有城乡、地域的不均衡增长的特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显示,截至2017年末我国老年抚养比已达15.9%,老年人已经 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老龄化趋势势不可挡,我国未 来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现象尤为突出,老龄化势必会 对服务业带来冲击,但现阶段研究老龄化的文章主要集中在 产业结构、经济总量上,鲜少有文章聚焦服务业,且大部分是 从理论的角度通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阐述(陈卫民、施美 程,2014),实证类的文章主要是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劳动生 产率等指标人手,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章寥寥无几。

考虑 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建立在效率的提高之上,本文尝 试通过实证探讨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否会对服务业全要素生 产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机制分析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劳动力供给、消费、人力资本 等角度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养 老保障压力以及老龄化现状,也会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显著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