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与暴力美学

合集下载

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壮美200811711 路远【摘要】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悲剧。

本文通过剧作对崇高人性的刻画,对戏剧冲突的表现,来分析《赵氏孤儿》悲壮审美意蕴的表达。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崇高悲壮中国戏曲史上流传着许多千古绝唱,笔者窃以为《西厢记》是香艳的,《牡丹亭》是腾挪的,而最具有强烈震撼力、令人声泪俱下的,实属纪均祥之《赵氏孤儿》。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赫然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赵氏孤儿”之本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的《史记·赵氏世家》2。

自元代纪均祥将其改编为杂剧,从此妇孺皆知。

随着戏曲的发展,成为京剧的经典曲目,在秦腔、豫剧、越剧剧坛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凭借悲壮雄浑的艺术价值,《赵氏孤儿》成为传入欧洲的第一部中国戏剧,并被著名法国文豪伏尔泰进行改编,成为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的一部作品。

一.崇高人性的讴歌《赵氏孤儿》感人至深之处,就是展开了一幅“舍生取义”的救难救孤图,塑造了“八义士”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韩厥是救孤过程中的第一位义士。

屠岸贾手下当差的他有着大是大非之明,程婴提着藏有孤儿的药箱出门,面对献出孤儿而后荣华富贵的诱惑,正义充盈了他的心灵——“我韩厥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怎么肯做这样的勾当”,他毅然放走程婴,引颈自刎,作出了舍生取义的壮举。

一句“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久久回荡。

公孙杵臼是剧中舍生取义的又一光辉形象。

当程婴告诉他赵氏孤儿危在旦夕后,他毅然和程婴争相赴死,义重如山。

屠岸贾杀气腾腾前来搜孤,他惨遭毒打,泰然自若,痛斥奸贼的残暴罪行后慨然赴义。

此外还有灵辄、提弥明,他们的戏份并不重,却浓缩了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义举,渲染和升华着“义”的主题。

真正可称得上感天动地的,则是悲剧的主人公程婴。

他经历了数起血雨腥风,参与了救孤、扶孤、复仇的全部过程,惨遭晚年丧子的厄运,忍辱负重哺育了婴儿的成长,并成功指引了孤儿的报仇。

从电影版《赵氏孤儿》的剧本改编看传统戏剧的现代表达

从电影版《赵氏孤儿》的剧本改编看传统戏剧的现代表达
奸 臣屠岸 贾 。“ 岸贾 者 , 有 宠 于灵 公 , 至 于 景 屠 始 及
两个话剧版本 的《 氏孤儿》 而传统戏 曲舞 台上 , 赵 ,
李 树建 的豫 剧 《 婴 救 孤 》 王 晓 鹰 的 越 剧 《 氏孤 程 、 赵 儿 》 都 以 各 自的 书 写 对 这 部 被 王 国维 先 生 奉 为 等 “ 即列 于世 界大 悲剧 中 , 无 愧 色 ” 中国古 典 戏 曲 亦 的 进行 了诠 释和 改 编 。纵 观始 末 , 这条 历 史 复 述 之 路 的开启 , 直都 伴 随着这 样两 道风 景线 : 一 其一 是对 历
值体系已经树立 , 快意恩仇 的故事型式也 已成形。
元代 有 纪君祥 的杂剧 《 氏孤 儿 大报 仇 》 无 名 氏 的 赵 、
传奇《 氏孤儿记》 据《 赵 ( 全元戏 曲》 目说 明, 剧 此剧 即是古本《 八义记》 , ) 明传奇又有 《 八义记》 明人 (
徐元创作 ) 。无一例外 , 这些剧 目在复仇 的故事架 构之上倾注了太多忠奸善恶的价值评判和家国信义
的意识形 态 宣扬 , 至 于 复仇 本 身 被 处 理成 一 个 符 以
也”3P7。在此种价值体系搭建起来的舞台上 , [(2 ]1) 正
反方 两方 ( 作为 道德 两级 ) 的角 色 相继 登 场 , 又在 腥
风血雨中消逝而去 , 暴力美学足 以映衬他们生命 的 悲壮 , 但历史 中他们是失语的一群人 , 因为他们 只是
陈凯歌电影版《 氏孤儿》 赵 的上映, 把这个惯常
热 门 的复 仇 主 题 又 一 次 推 到 了风 口浪 尖 上 。早 在
20 0 3年 , 京人 艺和 中国 国家 话 剧 院就 同时 推 出 了 北
体之血肉和个体之维度。据《 左传》 记载 , 氏家族 赵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摘要】从《赵氏孤儿》所体现的美学特色看,相较于西方悲剧,中国悲剧所独有的民族特点体现出的美学价值表现为三点:一、浓厚的道德因素,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二、中国悲剧凸显出较强的集体英雄主义和总体精神,悲剧人物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三、“大团圆”结局注重矛盾的和解。

【关键词】道德伦理观念;“集体”英雄主义;“大团圆”结局元代戏剧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是我国元代四大悲剧之一。

作品讲述的孤儿复仇故事产生了强烈的悲剧力量,其中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忠义烈士形象,传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义重孝的思想美德。

这部“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优秀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对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和舍生取义的道德精神的震撼,它更体现出中国悲剧独特的忠义思想和“大团圆”模式的民族特色。

一作品中道德因素浓厚,悲剧人物重情重义,舍生取义的高尚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的体现。

这与西方悲剧中的“过失说”形成强烈的对比。

西方,亚里斯多德很早就提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好人犯了错”。

[1](p36)悲剧主人公是好人但并非完人。

他和我们普通人相似,性格中有不足也会犯错,悲剧的成因就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

[2](p63)在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之踵,一个微不足道的缺陷,却造成其英雄悲剧。

《赵氏孤儿》讲述晋灵公时,武将屠岸贾为谋取正卿职位,蓄意对正卿赵盾进行陷害,将赵盾全家三百余口满门抄斩。

草泽医生程婴在危难关头将赵盾刚出世的孙子赵氏孤儿救出虎口,却舍弃己子;将军韩厥,退职中大夫公孙杵臼为伸张正义,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使赵氏孤儿逃离屠岸贾的缉杀。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擒杀了屠岸贾,为冤亲报了血海深仇。

《赵氏孤儿》表现出一种舍生取义的高尚品质。

将军韩厥,本为屠岸贾的部将,看不惯屠岸贾残害忠良,但又摄于屠岸贾的强大势力。

在发现程婴将孤儿藏入医药箱时,说了一句:“我若把这孤儿献将出去,可不是一身富贵?但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怎肯做这般勾当!”。

都升堂了,何以不能入室?——评陈凯歌《赵氏孤儿》的人文与美学短板

都升堂了,何以不能入室?——评陈凯歌《赵氏孤儿》的人文与美学短板
《 赵氏孤儿 》 改成话剧 。 这具有人文及美学价值? 这
是复仇类题材创作 的基本 问题 。 它十分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美学
物关 系设置 和纪君祥 大致相 同 ,有意淡 化 了孤 儿复仇 的主
题 , 出 了人在 政治斗争 和命运漩 涡 当中无奈 的挣 扎 、 突 反抗
线光 , 闪就 暗了。 一
赵氏孤儿 这个 故事第一 次被记 载据说是在《 左传》 后来 。 《 史记 》 , 里 司马迁为这个故事增加 了传奇性 , 小说化了 , 把它
添加 了屠岸贾 这一 导致赵 氏家族灭 门的重要人物 , 增加 了托 孤、 孤、 救 抚孤 、 复仇 的故事 情节 , 强调 的是 中国史 家所喜 欢
陈凯 歌片中 , 郎中程婴本来是打算把赵家 的孩子交给庄 姬 临终托付 的公孙杵 臼, 就没他 什么事 了 , 结果他女 人把赵 家 的孩子交给 了官兵 , 这样 留在家 的 自己的孩子反而就成 了 “ 赵氏孤儿 ” 嫌疑人 , 屠岸贾 当着程婴夫妇 的面生生地把孩子 摔 死……程婴 也不是 没有仇恨 , 的复仇计 划是 , 他 当赵 孤有 能力 杀死屠 岸贾 的时候 , 把他带 到屠岸贾 面前 , 再告 知赵孤
人性 的实 际表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 准。
《 氏孤J) 赵 L上映 次 日, 笔者就上 电影 院支持该 片去 了, 可是 期待 中的美学 与人文 突破只闪了一下就没 了, 只能为陈凯 歌 不能突破作为中国导演 的悲剧性存在状况 而连 呼“ 奈何 ” 全 !
片最光彩 的是庄姬 临终 托孤交待程婴 :等孩子长大 了 , “ 不要 告诉他 父母是谁 , 不要告诉 他仇人 是谁 , 也 就让他 过普通 百 姓的 日子 。” 然而这 闪耀着人文精神 的光彩在片 中最终 只是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赵氏孤儿》是中国古代戏曲经典之一,由元代戏剧家郑光祖创作。

该剧以晋代赵玄朗被杀和其子郭璞报仇为主要情节,充满了血缘关系的纠纷和复仇的主题。

在现代视角下回望这一剧目,我们可以看到复仇主题在人类社会中的普世性和其对人性的影响。

复仇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的行为,它源于悲剧和不公正。

在《赵氏孤儿》中,赵玄朗被董家杀害,他的妻子及儿子被逐出家门,从而引发了郭璞的复仇之旅。

这一不幸的遭遇激发了郭璞内心的愤怒和复仇的欲望,他决心要为父母报仇。

复仇在《赵氏孤儿》中被描绘成一种必然的选择,背负着家族的血亲关系和责任感,郭璞不得不通过复仇来为父母讨回公道。

这种情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不公正的共鸣。

然而,《赵氏孤儿》中的复仇也暴露了人性中的贪婪、破坏和无休止的循环。

郭璞通过复仇追逐着自己内心的阴暗欲望,他变得冷酷无情,甚至不惜伤害他人。

他的复仇行动引发了一系列的血腥冲突,使得整个家族陷入了伤痛的深渊。

复仇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整个家族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这种贪婪和破坏性的循环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例如黑暗的犯罪行为和血腥的报复事件。

观众通过《赵氏孤儿》可以深刻地思考复仇行为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是否值得以牺牲更多的生命和幸福来推动这个循环。

另一方面,《赵氏孤儿》中的复仇也带给了观众对勇气和正义的反思。

尽管复仇是一种阴暗的行为,但它也需要勇气和正义感。

郭璞虽然为了复仇走上了暴力的道路,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正义的追求。

他试图通过复仇来为父母讨回公道,为家族带来尊严和荣誉。

他的勇敢和正义感让他在观众中得到了尊重和共鸣。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不能完全赞同复仇这种行为,但我们仍然需要勇气和正义感来对抗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

观众可以从《赵氏孤儿》中获得对于勇气和正义的启示,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追求正义和公平。

总的来说,以现代视角回望《赵氏孤儿》的复仇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复仇在人类社会中的普世性和其对人性的影响。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

中法古典悲剧中暴力美学的比较研究——以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为例唐果【摘要】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

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

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 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关键词】古典悲剧 《赵氏孤儿》 《中国孤儿》 暴力 美学 戏剧张力 表现方式[Résumé] L'effet dramatique est un facteur important dans l'étude de la tragédie classique.Il rend les textes à la scène, parce que tout texte de théâtre construit en effet, dans son écrituremême, la présence virtuelle du spectateur. Ce présent travail étudie les scènes violentes dansdeux pièces : une pièce chinoise nommée l'Orphelin de la maison de Tchao, écrite au 13èmesiècle par Jijun Xiang et une pièce française nommée l'Orphelin de la Chine écrite audix-huitième siècle par Voltaire. A travers nos études comparatives, nous essayons de montrerles différentes esthétiques de la violence dans ces tragédies française et chinoise, c'est-à-dire, laconjoncture dramaturgique, la manière de la manifestation de la violence et l'état d'esprit duspectateur.. All Rights Reserved.早在十三世纪的中国,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创造了中国悲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

《赵氏孤儿》经典化研究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自其问世以来,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赵氏孤儿》的经典化现象进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引言1. 研究背景和意义2. 研究对象和方法二、《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1. 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 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三、《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1.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2. 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四、《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1. 作品的文学特点和风格2. 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五、《赵氏孤儿》的艺术价值1. 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2. 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赵氏孤儿》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1. 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2. 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承七、《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原因1. 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戏剧中的地位2. 作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八、《赵氏孤儿》的经典化影响1. 经典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经典化对文化传承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九、结论1.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研究结论2. 作品的未来发展和研究方向1. 引言在引言部分,可以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该研究的重要性和需要。

另外,需要清晰阐明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后续的研究部分做铺垫。

2. 《赵氏孤儿》的文化背景在这一部分,可以探讨明清社会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对《赵氏孤儿》的影响,例如经济状况的影响等。

同时,可以分析传统文学对《赵氏孤儿》的影响,揭示作品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 《赵氏孤儿》的创作背景这一部分需要着重探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分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意图,揭示作品的初衷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4. 《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在这一部分,需要对作品的文学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和探讨,探讨作品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揭示其在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独特性。

5. 《赵氏孤儿》的艺术价值这一部分应从艺术特点和价值出发,研究作品在艺术方面的独特性,分析作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

越剧《赵氏孤儿》复仇思想小论郑国和《赵氏孤儿》是个在中国广为人知的故事,历代曾被无数次搬上戏剧舞台。

今年6月上海越剧院推出了越剧《赵氏孤儿》。

这是继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于2003年分别上演这出戏后《赵氏孤儿》舞台的又一大盛事。

越剧《赵氏孤儿》在上海大剧院演出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随即在全国巡回演出并传出将要赴香港、法国公演的消息。

以笔者之见,越剧《赵氏孤儿》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其剧种所固有的特殊优势以及演员的精湛演技外,要归功于剧本的两大特色:一是其新颖的手法,比如剧中多处穿插了类似电影画面的背景来展示舞台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一是其意外的结局——一场通篇唱复仇的戏到了结尾处却又从根本上对复仇提出了质疑。

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与后者有直接的关系,即越剧《赵氏孤儿》的复仇思想。

1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史书的记载。

比如《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晋国国君灵公无道,与忠臣赵盾有矛盾,君臣之间的矛盾最终激化为君臣间的相互格杀。

后来在《国语-晋语-襄公》、《公羊传-宣公》等书中都有相似的记述。

不过明确体现复仇思想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始见于《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2在《史记》里君臣矛盾变成了忠臣赵盾和奸臣屠岸贾之间的矛盾。

由于屠岸贾的陷害,赵氏家族遭到杀戮。

赵家门人公孙杵臼、程婴借他人之子冒充赵孤,使真赵孤得以长大成人,报仇雪恨。

1本文的涉及范围限于自己能够找到的剧本。

除了这些剧本外,《赵氏孤儿》还有几个重要的改写本,如法国文豪伏尔泰的改编本《中国孤儿》(1755年上演)和田沁鑫自编自导、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的《赵氏孤儿》(2003年上演)。

这些版本只好等以后有机会再讨论了。

2参见郑国和《从戏剧<赵氏孤儿>看复仇观念的转变》,《上海戏剧》2005年###期。

元代的纪君祥(生卒年不祥)最早将这个复仇故事写成剧本。

他以《左传》和《史记》为主要素材,创作出了王国维曾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3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4。

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

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赵氏孤儿这部电影

死亡也是一种美星期5下午没课,坐在寝室里,泡了一杯绿茶,靠在椅背上看着前些日子下载的现在网络已经禁止下载的《赵氏孤儿》,我很庆幸。

室友都去图书馆了。

寝室很安静很安静。

喜欢这种环境。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一手拿着笔,边看边记那些人名,以备一会写文章的时候能写出名字,以及一些场景很美,音效很好,电影中很美的地方与细节——“屠岸贾,程婴,程勃,赵朔,庄姬,墙壁裂纹,屠岸贾抱着婴儿平静之中突然一声砰,将婴儿摔死……",这些电影中的元素,让我们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音效的震撼,情节的猜疑,回声的动感,都使我们产生了快感,形式引入产生快感即是美,这是形式美老师在课上讲的。

但是丢掉这些纸,看完《赵氏孤儿》留在我脑海里的图像就只有庄姬为救赵氏孤儿自杀之后,画面定格在白沙地里,死的姿态是唯美的,死的环境是雪白的,死的动作是优雅的。

我本来是不怎么喜欢范冰冰的,但是在这一刻我觉得她真的很美。

雪白的肌肤,柔顺的衣服,飘在,躺在纯白的环境里。

她的死是美的,美的不光是形式,还有她死的内涵是为了另一个生命的存活,留下赵家最后一条血脉。

看到这我并没有太伤心,而是心中有一点激动。

她让我感受到死亡是可以美丽的。

看看影片中人性的美,我们不能判断电影里面的人好与坏,这个判定结果通常是显得很幼稚的。

屠岸贾在忍气吞声之后,运用嫁祸将赵氏一族灭掉,随后又与程勃成长,转念救程勃,最后被程勃杀死。

人的好坏做判断没有意义,但从人性中我看到了屠岸贾的美——野欲,残暴,父爱,智慧,定力,各种人性集于一体,正是有多种的人性让人感受到丰富,感受到变化,感受到暴力与父爱,野欲与定力这种变化让人感觉到心情起伏,正是有了变化,才让人感觉到满足,美。

这就让我想到了悲剧的魅力,悲剧存在的价值在于他让你感受到了痛苦,或者死亡,让你更加珍惜美好,顺心的事物。

比如当屠岸贾找婴儿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地希望他找不到,结果发现了婴儿,将婴儿摔死,这就形成了悲剧,而悲剧在电影中的运用和对人们心里上的作用我觉得是非常新颖的。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一)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我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

之前对电影《赵氏孤儿》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尽管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绑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恶忠奸实在是很妖魔化,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接受了这种一根筋的表述,但如果真要以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其中创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却很可能成为一个人道陷阱。

好在陈凯歌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前半段的血雨腥风中他一直在为人物动机铺垫能被现在的观众所接受的理由。

屠岸贾虽非善类,但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和目中无人。

老来得子的天伦渴望让程婴这个人物有了血肉,其最终的选择也增加了很多的被动性和偶然性,一个在乱世中被裹挟到风口浪尖上的老好人,他并非是要为了保全忠义而选择了家破人亡,而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拨弄下被迫去面对了他本不想接受的一个结果,而这样的纠结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后来他到底是要让程勃为赵氏满门报仇,还是为他的妻儿报仇呢?这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归根结底,《赵氏孤儿》是将一个讲述忠义的故事转化为一个诠释仇恨的故事,从而让影片在当今现实语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得以提高。

葛优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充分发挥他喜剧之外表演天赋的角色,在程婴这个从委曲求全到忍辱负重、被大时代所碾压而“宁弯不折”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活着》中的福贵所代表的民族韧性。

但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故事在前奏部分就早早地进入了高潮,灭门、易子等精彩的戏码全部发生在前半段,陈凯歌在把握这部分情节时还是很有水准的,除了上文所说对人物动机的刻画十分精到以外,叙事节奏和场面营造上都可圈可点。

用屠岸贾和手下的密谋串联起交代前史背景的闪回,然后迅速进入弑君嫁祸的情节,叙事效率极高。

本片的动作戏并不多,但赵盾的义仆舍命救主的场面还是拍得有声有色,用血肉之躯代替车轮的情节可谓是神来之笔,令人动容。

浅论_赵氏孤儿_的美学价值

浅论_赵氏孤儿_的美学价值



4
春 秋 晋 灵 公 时 代 赵 盾 与 屠 岸 贾文 武 不 和 屠 岸 贾 遂
, ,
。 。
,
,
起 杀 赵 之 心 几 次 密 谋 先 是派 刺 客 暗杀 后 又 训 练 恶 犬 0名 唤神 奖 3 谋 害 赵 盾 均 未 能得 手
, , ,
于 是 便 假 传 灵 公 诏 命 将 赵 盾 一 家三 百 余 口 全 部 杀 光 赵 盾 的 儿 子 赵 朔 为灵 公 附 马 公 主正
,

,
,

,


,
和 赵家 并 没 有 主 奴 关 系 经 过 这 种 艺 术 加工 就更 突 出 表
,



,
现 了 他 救 孤 并 非 出 于 个 人 恩 怨 而是 出于 正义 感 出 于 对 忠 良的 同 情 和 对权 奸 的 愤 恨 从 而 写 出 了 一 个 有 血 有 肉 仗 义 勇 为 而 又 顽 强 不 屈 的 英雄性 格 主 题 思 想 得 到 了进 一 步 的升 华
怀 胎 有 孕 赵 朔 被屠 岸 贾用三 般朝 典 0弓 弦 毒 酒 短 刀 3 踢 死后 公 主 被 囚 进冷 宫 生 了 一子



,
,
,
取 名 赵 氏 孤 儿 对 于 这样 一 个 婴 儿 屠 岸 贾也 不 肯 放 过 定要 斩草 除根 屠 岸 贾 倒 行 逆 施 杀
,

,


害 忠 良的 暴 行 激 发 了 许多仁 人 义 士 的正 义 感 他 们舍 生 忘 死 前 仆 后 继 立 志要 拯 救 忠 良 这

,
来 长 演 不 衰 一 直 受 到 我 国 人 民 的 喜 爱 给 人 以 情 感 上 的 激励 和 艺 术 上 美 的享 受 不 仅 如

电影《赵氏孤儿》与元杂剧悲剧思想

电影《赵氏孤儿》与元杂剧悲剧思想

一、概述
2010年12月4日公映的电影《赵氏孤儿》是由陈凯歌 执导,葛优、王学圻、黄晓明、范冰冰,海清、鲍圈安等 国内一线明星主演的电影;故事讲述的是2 500年前的春秋 时期,随着战功赫赫的赵氏家族的权利和威氇不断壮大, 将军屠岸贾一直受到赵氏的排挤,于是借助赵朔胜仗庆功 之日,设计以弑君之罪,一日内便杀死了赵氏族长赵盾和 长子赵朔等赵氏家族300余人。而赵朔妻子、庄姬此时生 下儿子。为了保住赵氏惟一的香火,她自杀以换让韩厥放 程婴带赵武走。当韩厥受屠岸贾之命冲进庄姬府逮捕怀孕 的庄姬时,程婴正在府E,在庄姬得知变故后要求程婴让 自己把孩子生下来,当韩厥冲进来时,庄姬把婴儿藏在了 程婴的药箱当中,并指挥程婴把婴儿带出去。屠岸贾赶来 时,找不到婴儿,一怒之下挥剑砍在了韩厥的脸上。并下 令封锁城门全力搜捕赵氏孤儿赵武。程婴把孩子带回家后 交给妻子照顾,自己去找赵氏的老友大夫公孙柞臼求助, 商量之下利用其贵族身份把赵武带出城去,当他们赶到程 婴家,发现妻子在屠岸贾搜查之时为保自己家孩子把赵武 交给了屠岸贾,而生性多疑的屠岸贾不信其手中的婴儿是 赵武,正相反,在他眼里程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赵武,把 他一把摔死,反倒把真正的赵武放了。而程婴因献“赵氏 孤儿”被收为门客。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把赵武养大, 认屠岸贡作干爹习武、读书,并找机会复仇。韩厥刺杀屠 岸贾,屠岸贾重伤,赵武以死要挟程婴灵药治疗屠岸贾。 赵武、屠岸贾在程罂面前确认厂所有真相,屠岸贾杀了程 婴,赵武借机一剑刺死了屠岸贾。该影片改编自被誉为中 国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的古典戏剧《赵氏孤儿》。
中国古典戏曲四大悲剧——《桃花扇》《窦娥冤》《牡丹 亭》《西厢re}与/C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
秋》《梧桐雨》《赵氏孤JL}。 于困维也将《窦娥冤》和《赵氏孤儿》视为中国古典 悲剧的典范,因为其着眼于“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日j,而 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窦娥冤》取材下 元代社会现实,不仅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 公对现实的否定与不妥协的性格。《赵氏孤儿》这部历史剧 则一方面揭示了奸臣凶狠残忍的罪恶行径,另一方面也塑 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而品格高尚的悲剧人物群像。歌颂了 主人公舍生冒死、慷慨赴义的精神。两部悲剧表现ff;“历 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町实现”之间的矛盾。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悲剧多表现为“伤感”,中国古典悲 剧丰人公身』:呈现的是一・种命运藩篱下的人的悲剧。巾困 古典悲剧艺术的冲突,主要是忠良与奸佞的斗争,人物自 身特别是自身善与恶的冲突在中国悲剧艺术里是不多见甚 或是没有的。中国占典悲剧在表现悲剧冲突时,常常将偶 然性与必然性结合在一起,强i|吉|命运的强大和人的无能为

第五代美学自杀式终结-赵氏孤儿

第五代美学自杀式终结-赵氏孤儿

编辑| 删除《赵氏孤儿》:第五代美学的自杀式终结堂吉诃德发布于:2010-12-12 21:426 .5赵氏孤儿(2010)影评(3402)收藏(715)陈凯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好导演之一,尽管此前有过失利,但人们仍有理由对他保持高位期待。

正因此,当《赵氏孤儿》以漏洞百出、满目疮痍的面貌出现时,人们也就格外不能容忍。

《赵氏孤儿》结构的失调几成定论,前半部分屠氏害赵、程婴救孤也还算场面宏伟、跌宕起伏,可惜陈凯歌只拍了半部好戏,一个小时以后,无论是剧情还是场面,影片的艺术水准都陡转直下,二老逗一儿这种松弛又无聊的家庭室内剧情节硬生生撑了影片大半个小时,如此虎头蛇尾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与导演声名和观众期待大大不符的另一点是影片竟然没有营造出起码的环境真实。

例如除了三个主人公以外,偌大的屠岸氏相国府里既无家丁、也无侍女、更无家人,甚至即便是在程婴父子来寻仇的时候,也恍若进入真空,只有他们三个人拿着刀剑游戏一般地比比划划。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赵府的庄姬居所,无论是程婴号脉之时还是兵临门外之际,偌大的赵府一样空空荡荡,不见侍女,不见家人。

城内如此,野外同样这样,程勃带兵打仗的场面,靠着几十号人马在树林里左冲右突便想敷衍,屠岸贾隔了几十米就能相安无事地坐山观虎斗,这些有违战场真实的处理实在是儿戏的可以。

如果说,环境真实的不达标可以推脱给资金不足,那么影片在逻辑上的漏洞就难以原谅了。

例如赵朔作为一个刚刚带兵打了胜仗回来的统帅,在突遭袭击的情况下,竟然无兵相助。

至于屠岸贾究竟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除掉赵家,剧情虽有铺垫,但是力度显然不够,何况还要拉上晋王一起陪葬。

剧情的逻辑之外,人物性格逻辑的不统一更严重。

屠岸贾在前半场是个心狠手辣的奸佞之辈,不仅惨无人道地杀了赵家三百余口,为了搜罗赵氏孤儿,竟然还要把全城的一百多个婴儿全部杀死。

到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却突然变得心慈手软了,即便在知道赵孤真实身份,甚至对方挥剑相向时,也一再犹豫,这于常人或可信,于屠岸贾则有悖常情。

浅论《赵氏孤儿》的美学价值

浅论《赵氏孤儿》的美学价值

作者: 刘保忠
作者机构: 延安大学中文系,陕西延安716000
出版物刊名: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18-21页
主题词: 正义 人民 首先 正确认识 支持 灭亡 中华民族 《赵氏孤儿》 历史悲剧 美学价值
摘要:《赵氏孤儿》这部著名的历史悲剧的美学意义,首先表现在程婴等义士身上体现的为支持正义而舍生忘死的义烈精神。

这不仅是传统道德中舍生取义最高伦理原则的体现,而且更是中华民族舍己救人民族精神的体现。

其次表现在作者对生活本质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作品艺术地揭示了这样的真理:凡是反动的势力,不管表面上多么强大、凶残,终将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正义的力量则相反,因为能得到人们的支持,所以永远是不可能战胜的。

赵氏孤儿新历史主义的利剑

赵氏孤儿新历史主义的利剑

《赵氏孤儿》:新历史主义的利剑铸剑篇:优质商业片的典范陈凯歌的作品一向以制作精良著称,本次也不例外,《赵氏孤儿》无论是从人物的服装造型还是到布景道具,都能看出作者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从影片的技术层面上来看,本片的镜头语言在国产电影中尤为出众。

相对于国内那些只止步于“镜头叙事”的知名导演的水准而言,陈凯歌对于镜头语言的刻画力与表现力方面的才华与技巧都要高出前者好几个档次,无论是在场面调度还是转场的处理上都展现出了其独具匠心的设计。

导演对于全片节奏的准确控制,保证了全片行云流水、浑然一体的绝佳效果。

相对于此前头重脚轻的《梅兰芳》而言,本片着实能为导演挣回颜面。

有些评论指责本片“半部好戏”,对于故事中段与结尾颇为不满,我以为其原因有二,一是把本片当做了有板有眼的“历史正剧”来期待,二则是没有深入地体会到人物内心的纠结,事实上后半部电影是由主要人物的内心冲突来推动的,而并非一目了然的情节上的戏剧冲突!大约十年前,陈凯歌的《刺秦》推出,片中人物那慷慨激扬得有些痴狂的“话剧腔”让当时绝大多数观众以为是精神病人的表演,究其原因,作者把演员演的程度开发到“峰值”,结果人物处理太“放”了,普通老百姓就不买账了。

在本片中,陈凯歌明显是吸取了“教训”学乖了,这次他剑走偏锋独辟蹊径——让演员去“表演化”,让“演”的痕迹降低到“零”,让“故事”成为第一主角来抓人眼球,让人物成为推动故事的“车轮”,好看、耐看但绝不“喧宾夺主”。

于是乎,在《赵氏孤儿》中,“商业元素”由故事和场面来完成,而人物的表演则成为“退居二线”的“文艺追求”。

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普通观众,又对得起文艺中青年。

本片的在电影技术层面十足值得称道,比如构图既兼顾审美与表现人物内心风貌,比如配乐方面的“点到为止”与“情感升华”——大战中的雷鸣般的大鼓,悲情时的女声吟唱等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片的镜头语言值得导演系的同学做详细的分析,更值得发烧友进行热烈的讨论。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

《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首先,作为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赵氏孤儿》以较为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复仇故事。

该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心布置的复仇情节,展现了复仇者与复仇对象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赵盾作为复仇者之一,由于义勇之举被吕洞宾协助,最终实现了家族复仇的目标。

剧中细腻地描写了赵盾内心的痛苦和迷茫,以及复仇过程中对于正义与邪恶的认知,表现出现代人对于复仇主题的理解与思考。

其次,《赵氏孤儿》在现代视角下对复仇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剧中,复仇被视为一种正义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

然而,作品同时也对复仇进行了思考和质疑。

剧中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行为,表现了复仇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揭示了复仇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恶果。

这种对复仇主题的深入思考与现代社会关注和呼吁和谐、理性解决矛盾的观念相契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此外,在现代视角下,《赵氏孤儿》的复仇主题还可以被解读为人性的探索与反省。

复仇行为往往是出于被伤害者内心的痛苦和愤怒,这种无法摆脱的情感驱使复仇者对加害者进行报复。

然而,剧中的人物也多次提醒观众,复仇并不能解除痛苦,除了带来更多的痛苦之外,还可能使得自己沦为加害者一样的恶人。

复仇者往往在完成复仇后才发现,复仇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种对复仇者内心变化和反思的描写,使得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有助于人们思考复仇的意义以及对于痛苦的正确处理方式。

最后,《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复仇主题,不仅从情节、人物形象、对话等方面进行了现实主义的表达,而且通过剧中的反思和思考,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复仇行为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作为观众,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陷入复仇的恶性循环中,以和谐与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和矛盾,从而使个人和社会都能够获得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总之,从多个角度来看,《赵氏孤儿》以现代视角回望了“复仇”这一主题,通过精心布置的情节和角色塑造,以及对复仇行为的深入探索和反思,展现了复仇主题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色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色

从《赵氏孤儿》看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特色作者:郝二涛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33期摘要:《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

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关键词:《赵氏孤儿》中国古典悲剧西方古典悲剧美学特色《赵氏孤儿》作为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中国古典悲剧中,与关汉卿之《窦娥冤》可算是“其最具有悲剧性质者”。

[1]毫无疑问,《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就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2]P68当今学术界,仅就我所能收集到的研究资料看,2006年6月以前的20年时间里,对《赵氏孤儿》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少,且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历史与艺术,主题思想,元明刊本比较”[3]中,系统研究的很少,只是就悲剧审美的某一方面的研究。

以《赵氏孤儿》为例,在与西方古典悲剧的比较中可窥探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的不同之处。

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在严酷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悲剧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是对社会进步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赵氏孤儿》正是通过以程婴为代表的新生力量与以屠岸贾为代表的旧力量之间的冲突与抗争,借以在严峻的实践斗争中显示以程婴为代表的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与伟大人格,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这一进步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虽然“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是崇高,也并非所有的崇高都是悲剧”,[4]但“西方古典悲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哈姆莱特》等则既是悲剧中的崇高,又是崇高中的悲剧”。

[4]如果“艺术中的崇高可以分为历尽千辛万苦最终遭到失败的悲剧与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正剧”[4]的话,与西方古典悲剧相比,《赵氏孤儿》属于后者,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悲剧人物:强烈的悲剧性悲剧人物,指“在全剧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而非悲剧中的其他人物”。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国戏曲欣赏论文院系:管理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年级:2008级姓名:高鹏学号:20080770512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

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

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

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

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

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

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

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

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

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学 院 学 报
J u a o h n z i n v ri o r l f a g h ie s y n C U t
J n. 2 0 u ,06
Vo . 3. 1 2 No. 3
第 2卷 3
第3 期
《 氏孤 儿 》 赵 与暴 力 美学
路 云 亭
( 东师 范 大学 中文 系 , 海 华 上

2 06 ) 0 0 2
要 : 赵 氏孤 儿 》 生 于春 秋 时代 , 先秦 时代 的暴 力现 象 , 马 迁 的 《 《 诞 是 司 史记 》 它进 行 了全 方 位 的 改 进 , 对 灌输 了强 烈
暴 是 人 类 的 一种 非 理 性 行 为 可 以 说 , 类 社 会 的进 争 。最初 的文字不仅见于 《 J 人 春秋》 《 , 公羊传》 《 梁传》 《 、谷 、 左 化过 程 ,便 是 一 种 暴 力 活 动 施 展 的 过 程 ,人 类 对大 自然 的施 传 》也都有 阐述 。其 中与后 世戏剧关 系最紧密 的当是 《 左 暴 , 起 了环 境 保 护 主 义者 的反 对 人 类 对 动物 的无 限度 屠 传》 引 。 杀 , 起 了 动物 保护 主 义者 的抗 议 人类 对人 类 自身 的 施 暴 , 激
推于也只鼓 吹暴力 的原则 ,并不渲染暴力的技术 ,也从 不传 的学者认为 : 孑 子所做 《 “L 春秋》 是一种历史 的记载 , , 而且成
授 暴 力 的细 节 ,更 不演 示暴 力 的场 景 对 暴 力 行 为 产 生 暖 昧 为 政 治 、 德 的 ‘ 鉴 ’有 着 政 治 、 德 教 科 书 的强 烈 意 味 。 道 明 , 道 情 感 的大 多是 文 学 家 和 艺 术 家 : 因 为文 学 家 和 艺术 家 视野 为 《 正 春秋》 作传 , 其意义 自然不 限于对历史的解说 , 而是包含 的适 时介 入 ,才使 得人 类 的 暴 力行 为 上升 为 一 种 可 供读 者 和 有对于理想政 治制度 的憧憬和 向往 的浓厚之情。 “’《 二 左传》
秦对 《 氏孤儿》 赵 礼仪 法规的关注 , 代表 了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在启 蒙时代的对理性的高度 渴望和尊 崇。《 赵氏孤 儿》 所体现 的暴力美学, 暗合 了西方 悲剧观念基本传统 , 引发 了《 氏孤儿》 中西方传播 学上的一 系列成功。《 赵 在 赵氏孤 儿》 含有侠义观念
的 动作 美学 , 感性 化 强 烈 的 审 美对 象 , 是 解 除 现 代 人精 神 困惑 的 另 类 方 法 。观 赏这 样 的 剧 作 , 是 也 可获 得 类似 欣 赏 当代 竞技 体 育的 美 学效 应 《 氏孤 儿 》 赵 内中 融合 的武 侠 观 念 、 亡情 结 、 死 杀婴 现 象 、 罪 理 念 , 是 该 剧 最 具 魅 力 的 关 学 亮 点 。 原 都 关键 词 :赵 氏孤 儿》 暴 力 美 学 ; 《 ; 杀婴 ; 客之 美 侠 中 图 分 类 号 : 0 . J 6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04 20 )3 0 9 8 17 —2 1(06 0 —0 2 —0

社会群体的危害。值 得注 意的是 , 左传 ・ 《 宣公 二年》的这则
故事 , 已经 蕴 涵 了突 出 的 戏 剧 性 。

经 学 中 的原 始 暴 力经 典
依 照 文 学 或 艺 术 题 材 来 划 分 , 君 祥 的 《 氏孤 儿 》 于 纪 赵 属 f 剧 , 本 誊 Ⅲ r《 秋 》 其 j存 、
依照孟子的说法 , 春秋》 《 的作者为孑 子 。孑 子做 《 L L 春秋》
导致 了人道 主义观念的产生 人们在古代先贤的典籍 以及 口 的动力 之一便是 因为那个时 代出现 了太多不符合 礼仪 的事
常 的人 文遗 留 、民 间记 忆 巾 ,依 然 叮 以找 到这 种理 性 主 义 的 情和现象。孑 子作《 L 春秋》 先是为 了建设一种道 德的规范 , , 以
的 悲剧观念 , 体现 了司马迁独特 的美学创造 。元朝纪君祥引进 了民间观 念, 与了对 《 氏孤儿》 参 赵 悲剧故事的个体化消解 , 在
戏剧 结 构 的 严 整 性 和 美 学 的 纵深 度 上 朝 前 飞 跃 了一 步 .徐 元 的 传 奇《 义 记 》 八 则取 得 了表 演 性 与 舞 台性 的 超 越 性进 展 。伏 尔
观 众 品 味 的审 美 对 象 。
延续了孑子 的这个思想 , L 依旧将建设国家伦理 当作要事。《 左
诚 然 , 力 对 社 会 足 有 危 害 的 , 它 作 为一 种 审 美 对 象 , 传 ・ 暴 但 宣公二年》 所记载的赵盾和晋灵 公故事 , 旨在说 明 , 也 不 却 仃 不 町替 代 的 美 学 价 值 :元 杂 剧 中就 有 这 样 一 类 剧 本 , 臣和不君的人都 是违反礼 法的。所 以, 左传》 《 作者借太史公 以 划 暴 力现 象 , 染 暴力 场 血 见 长 ,从 而 赢 得 了 极 高 的声 蓖 狐 之 口 , “ 灵 公 不 君 ” “ 盾 弑 其君 ” 借 以说 明暴 力 对 0 说 晋 、赵 , 誉, 这 不 妨 举 出 纪 君 祥 的《 氏孤 儿 》 一 分 析 赵 作
思维 痕 迹 中 国 的孑 子 、 子 、 子 、 L 盂 罨 老子 、 子 , 反 对 暴 力 , 挽救世 道人心 , 鹿 都 拯救礼乐崩 坏之后 出现 的野蛮化 、 原罪化 、 禽 即 使 是 兵家 的孙 子 , 也追 求 的是 ” 战 而 屈人 之 兵 ” 不 的非 暴 兽化 、 J 非人化的社会。孟子还说 :孑 子成《 “L 春秋》 而乱臣贼子 , 的 暴 力 只有 法 家 的 极 端 主 义 分 子 韩 非子 歌颂 过 暴 力 , 韩 惧 。 (孟子 ・ 但 ”《 滕文公 下》 现代 人也大都认 同了这种观念。 )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