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合集下载

行程问题知识点六年级

行程问题知识点六年级

行程问题知识点六年级行程问题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时间、速度、路程等方面的计算。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行程问题的六个重要知识点,帮助六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行程问题。

1. 平均速度的计算在行程问题中,平均速度是一个基本概念。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

假设小明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骑行了3个小时,那么他骑行的总路程为20公里/小时×3小时=60公里。

2. 距离的计算行程问题中,要求计算两地的距离时,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得出。

例如,小红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那么她行程的总距离为30公里/小时×4小时=120公里。

3. 时间的计算有时候,我们已知速度和距离,需要计算所需的时间。

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应用时间=距离÷速度的公式。

比如小李自行车骑行了80公里,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那么他骑行所需的时间为80公里÷10公里/小时=8小时。

4. 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常见类型。

这类问题考察的是两个物体相遇时所需的时间。

解决追及问题时,需要根据已知的速度和相对距离计算所需的时间。

例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小明的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小红的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若两人相遇用了3小时,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为(20公里/小时-15公里/小时)×3小时=15公里。

5. 方向与相遇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行程问题涉及到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而我们需要计算的是两物体相遇所需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两个物体的速度和相对距离。

例如,小李和小王同时从两个相距60公里的地点出发,小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东行驶,小王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行驶,他们相遇所需的时间为(20公里/小时+15公里/小时)×t小时=60公里,解方程可得t=2小时。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总结汇总版(题型全,知识点详细)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分类总结汇总版(题型全,知识点详细)

目录目录 (1)行程专题(1)——简单相遇追及问题 (3)行程专题(2)——多人相遇追及问题 (6)行程专题(3)——多次相遇追及问题 (8)模块一:由简单行程问题拓展出的多次相遇问题 (8)模块二:运用比例关系解多次相遇问题 (8)模块三: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9)行程专题(4)——变速变道问题 (10)模块一:变速问题 (10)模块二:变道问题 (10)模块三:走停问题 (11)行程专题(5)——火车过桥问题 (12)模块一:火车过桥(隧道、树)问题 (12)模块二:火车与人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12)模块三:火车与火车的相遇与追及 (13)行程专题(6)——流水行船问题 (14)模块一、基本的流水行船问题 (14)模块二、相遇与追及问题 (15)行程专题(7)——发车问题 (17)行程专题(8)——环形跑道问题 (19)模块一、一般环形跑道问题 (19)模块二、环形跑道——变道问题 (19)模块三、环形跑道——变速问题 (20)模块四、时钟问题 (20)行程专题(9)——比例解行程题综合 (22)模块一:比例初步——利用简单倍比关系进行解题 (22)模块二: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 (22)模块三: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23)模块四、比例综合题 (23)行程专题强化(1) (24)行程专题强化(2) (26)行程专题强化(3) (27)目录行程专题强化(4) (28)行程专题强化(5) (29)行程专题强化(6) (30)行程专题强化(7) (31)行程专题强化(8) (32)行程专题强化(9) (33)行程专题强化答案(1) (34)行程专题强化答案(2) (36)行程专题强化答案(3) (38)行程专题强化答案(4) (40)行程专题强化答案(5) (42)行程专题强化答案(6) (44)行程专题强化答案(7) (46)行程专题强化答案(8) (48)行程专题强化答案(9) (50)行程专题(1)——简单相遇追及问题行程问题的基本公式:关于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s = v×t时间=路程÷速度可简记为:t = s÷v速度=路程÷时间可简记为:v = s÷t相同时间内,路程比=速度比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全部路程÷全部时间全部时间=全部路程÷平均速度全部路程=平均速度×全部时间相遇:甲乙从AB两地同时出发,两人在途中相遇,实际上是甲和乙一起行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总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例题1】(23中2012)一列慢车和一列快车分别从A、B两站相对开出,快车和慢车速度的比是5:4,慢车先从A站开出27千米,快车才从B站开出。

二元一次方程组行程问题类型全知识点加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行程问题类型全知识点加练习

一、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1、相遇问题: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两者原相距路程2、追及问题:快者所走路程-慢者所走路程=两者原相距路程例1、某站有甲乙两辆汽车,若甲车先出发1小时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后5小时追上甲车;若甲车先开出30千米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4小时后乙车所走的路程比甲车所走的路程多10千米。

求两车的速度。

例2、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3、环形跑道问题:环形跑道追及、相遇问题等同于直线追及、相遇问题。

(1)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相当于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跑道一圈长(2)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相当于追及问题):快者的路程-慢者的路程=跑道一圈长例1、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跑,如果同时同地相向出发,每隔2.5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每隔10分钟相遇一次,假定两人速度不变,且甲快乙慢,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4、航行、飞行问题:(1)顺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2)逆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例1、已知A、B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240千米,一艘船航行于A、B 两码头之间,顺流航行需4小时;逆流航行需6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

【练一练】1、甲、乙两人相距36千米,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小时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2、甲乙两人练习赛跑如果甲让乙先跑10m,甲跑5s就能追上乙,如果乙先跑2s,那么甲跑4s就能追上乙,求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3、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5、某部队执行任务,以8千米/时的速度前进,通讯员在队尾接到命令后把命令传给排头,然后立即返回排尾,通讯员来回的速度均为12千米/小时,共用14.4分钟,求队伍的长是多少?6、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 /小时,顺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一、基本知识点:1、基本公式:距离=速度×时间2、相遇追及问题: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追及时间3、环形运动问题: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相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同向运动的两人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4、流水行船问题:顺流路程=顺流速度×顺流时间=(船速+水速)×顺流时间逆流路程=逆流速度×逆流时间=(船速-水速)×逆流时间5、电梯运动问题:能看到的电梯级数=(人速+电梯速度)×沿电梯运动方向运动所需时间能看到的电梯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电梯运动方向运动所需时间6、钟面问题(此类问题很多可以转化为追及问题)(1)假设时钟一圈是12格,则时针每小时转1格,分针每小时转12格。

(2)钟面上每两格之间为30°,时针与分针成某个角度一般都有对称的两种情况。

(3)时针与分针一昼夜重合22次,垂直44次,成180°也是22次。

二、例题和解题思路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B地64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驶,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A地48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两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解析:先画示意图:可以看到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了3个AB全程。

当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AB全程时,乙车走了64千米,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一共走了3个64千米,再由上图可知:乙车一共走过的路程减去一个48千米后,正好等于一个AB全程。

①AB间的距离是 64×3-48=192-48=144(千米).②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144—48-64=32(千米).2、甲、乙二人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在行走过程中,甲的车发生故障,修车用了1小时.在出发4小时后,甲、乙二人相遇,又已知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且相遇时甲的车已修好,那么,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解析:甲的速度为乙的2倍,因此,乙走4小时的路,甲只要2小时就可以了,因此,甲走100千米所需的时间为(4—1+4÷2)=5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的速度.甲的速度为:100÷(4-1+4÷2)=10O÷5=20(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20÷2=10(千米/小时).3、在一条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张明每小时行4公里,李强每小时行5公里.8点整,张李二人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经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那么张、李二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解析无论相向还是反向,张李二人每分钟都共走4000÷60+5000÷60=150(米).如果两人一直相向而行,那么从出发经过600÷150=4(分钟)两人相遇.画图可知:在16分钟(=1+3+5+7)之内两人不会相遇.在这16分钟之内,他们相向走了6分钟(=1+5),反向走了10分钟(=3+7),此时两人相距600+[150×(3+7-1-5)]=1200米,因此,再相向行走,经过1200÷150=8(分钟)就可以相遇.所以是600+150×(3+7-1-5)=1200(米)1200÷(4000÷60+5000÷60)=8(分钟)1+3+5+7+8=24(分钟)两人相遇时是8点24分.4、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40米,走80米后姐姐去追他。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一、基本知识点1、常见题型:一般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火车过桥问题。

2、行程问题特点: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基本数量关系:速度x 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x 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路程)路程和(相遇路程)速度差x 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击路程)路程差(追击路程)二、学法提示二、学法提示1.火车过桥: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车长过桥时间=路程÷车速路程÷车速过桥过程可以通过动手演示来帮助理解。

2.水流问题:水流问题: 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x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3.3.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击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速度差4.相遇问题: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画线段图,画线段图,标出已知和未知。

标出已知和未知。

标出已知和未知。

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题的突破口。

四、练习题四、练习题(一)火车过桥(一)火车过桥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20米,全车要通过一座长45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长时间?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的大桥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620米的隧道要35秒,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3.一列车长140米的火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用30秒,求大桥的长度。

桥的长度。

4.一人在铁路便道上行走,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她身旁通过的时间为7秒,已知客车长105米。

每小时行72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5.在有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出,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求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要多长时间。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

行程问题九大题型一、相遇问题1. 基本概念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

2. 公式相遇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 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3. 例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经过4小时两人相遇。

求A、B两地的距离。

解:根据公式相遇路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为\(5 + 3=8\)(千米/小时),相遇时间是4小时,所以相遇路程(即A、B两地距离)为\(8×4 = 32\)千米。

二、追及问题1. 基本概念两个物体同向运动,慢者在前,快者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者追上慢者。

2. 公式追及路程=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速度差= 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3. 例题甲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先走1小时后,乙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去追甲。

问乙多长时间能追上甲?解:甲先走1小时的路程就是追及路程,为\(6×1 = 6\)千米,速度差为\(8 - 6 = 2\)千米/小时。

根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6÷2 = 3\)小时。

三、环形跑道问题1. 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基本概念:在环形跑道上,两人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快者每追上慢者一次,就比慢者多跑一圈。

公式:追及路程= 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追及时间= 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速度差。

例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的速度是每秒6米,乙的速度是每秒4米。

如果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追上乙?解:追及路程为400米,速度差为\(6 - 4 = 2\)米/秒,根据追及时间= 追及路程÷速度差,可得追及时间为\(400÷2 = 200\)秒。

二元一次方程组行程问题类型全知识点加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行程问题类型全知识点加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行程问题类型全知识点加练习Tomorrow Will Be Better, February 3, 2021一、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1、相遇问题:两者所走的路程之和=两者原相距路程2、追及问题:快者所走路程-慢者所走路程=两者原相距路程例1、某站有甲乙两辆汽车,若甲车先出发1小时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后5小时追上甲车;若甲车先开出30千米后,乙车出发,则乙车出发4小时后乙车所走的路程比甲车所走的路程多10千米;求两车的速度;例2、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3、环形跑道问题:环形跑道追及、相遇问题等同于直线追及、相遇问题;(1)同时同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相当于相遇问题:甲的路程+乙的路程=跑道一圈长(2)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第一次相遇相当于追及问题:快者的路程-慢者的路程=跑道一圈长例1、甲、乙两人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跑,如果同时同地相向出发,每隔2.5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每隔10分钟相遇一次,假定两人速度不变,且甲快乙慢,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航行、飞行问题:(1)顺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2)逆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例1、已知A、B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240千米,一艘船航行于A、B两码头之间,顺流航行需4小时;逆流航行需6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练一练1、甲、乙两人相距36千米,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2.5小时后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2、甲乙两人练习赛跑如果甲让乙先跑10m,甲跑5s就能追上乙,如果乙先跑2s,那么甲跑4s就能追上乙,求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3、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如果同向跑,每隔133分钟相遇一次,,如果反向跑,则每隔40秒相遇一次,已知甲比乙跑的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1小时20分相遇. 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1小时后调转车头原速返回,在汽车再次出发半小时后追上了拖拉机. 这时,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5、某部队执行任务,以8千米/时的速度前进,通讯员在队尾接到命令后把命令传给排头,然后立即返回排尾,通讯员来回的速度均为12千米/小时,共用14.4分钟,求队伍的长是多少6、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 /小时 ,顺风飞行需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距离;7、一列客车长200 m,一列货车长280 m,在平行的轨道上相向行驶,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经过16秒,已知客车与货车的速度之比是3∶2,问两车每秒各行驶多少米8、已知某一铁路桥长1000米,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1分钟,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秒钟,求火车的长度和火车的速度;9、王平要从甲村走到乙村.如果他每小时走4千米,那么走到预定时间, 离乙村还有0.5千米;如果他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比预定时间少用半小时就可到达乙村.求预定时间是多少小时,甲村到乙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0、袁峰家离学校1880米,其中一段为上坡路,其余为下坡路,他跑步去学校共用时16分钟,,已知他上坡的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下坡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那么,袁峰上坡、下坡各用了多长时间;11、从少先队夏令营到学校,先下山再走平路,一少先队员骑自行车以12km/h的速度下山,以9km/h的速度通过平路,到学校共用了55分钟,回来时,通过平路的速度不变,但以6km/h的速度上山,回到营地又花去了1小时10分,问夏令营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公里12、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平路和一段下坡路.假设他始终保持平路每分钟走60米,下坡路每分钟走80米 ,上坡路每分钟走40米,从家里到学校需10分钟,从学校到家里需15分钟.请问小华家离学校多远13、为了参加2011年威海国际铁人三项游泳、自行车、长跑系列赛业余组的比赛,李明针对自行车和长跑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某次训练中,李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600米,跑步的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00米,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共5千米,用时15分钟.求自行车路段和长跑路段的长度.。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

行程问题六年级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关注时间、速度和距离等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思维能力来求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行程问题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内容。

一、行程问题基础概念行程问题是指在已知速度和时间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得出距离的一类数学问题。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两个基本的公式:距离=速度 ×时间和时间=距离 ÷速度。

这两个公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同学们需要牢记并理解其运算规律。

二、已知距离和速度求时间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已知距离和速度,需要求出达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的应用: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一共需要经过15公里的路程,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2公里。

那么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多少小时呢?解:根据计算方法一,时间 = 距离 ÷速度时间 = 15公里 ÷ 12公里/小时时间 = 1.25小时因此,小明骑车去学校需要花费1.25小时。

2. 计算方法二:时间 = 距离 ÷速度 × 60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速度单位是“千米/分钟”的情况,需要将速度单位转换成“千米/小时”。

三、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距离当我们已知时间和速度,需要求出行程的距离时,可以运用以下的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到公园,骑行的时间是1.5小时,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

那么小华骑车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呢?解:根据计算方法,距离 = 速度 ×时间距离 = 10千米/小时 × 1.5小时距离 = 15千米所以,小华骑车的距离是15千米。

四、速度的换算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七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项难点和重点。

在七年级,行程问题主要是围绕着“速度、时间、距离”这三个方面展开。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介绍七年级行程问题的知识点。

一、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通常用“v”表示。

速度的单位有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等。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

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这也是七年级行程问题计算的基本公式。

二、距离的概念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长度,通常用“s”表示。

距离的单位和速度的单位相同,同样有米(m)、千米(km)等。

距离的计算公式为:距离=速度×时间,即s=v×t。

三、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长度,通常用“t”表示。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钟(min)、小时(h)等。

时间的计算公式为:时间=距离÷速度,即t=s÷v。

四、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在行程问题中,如果速度不变,则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的瞬时速度。

五、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1.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距离根据公式s=v×t,可以得到距离。

例如,某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它行驶的距离。

解题步骤:s=60×2=120(km),所以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0km。

2.已知距离和时间,求速度根据公式v=s÷t,可以得到速度。

例如,某辆汽车行驶了150km,耗时2.5小时,求它的速度。

解题步骤:v=150÷2.5=60(km/h),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0km/h。

3.已知速度和距离,求时间根据公式t=s÷v,可以得到时间。

例如,某辆汽车行驶了180km,速度为70km/h,求它行驶的时间。

解题步骤:t=180÷70≈2.57(h),所以汽车行驶的时间为2.57小时。

行程问题知识点

行程问题知识点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一)平均速度问题平均速度问题公式:(二)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特征(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1.追及问题的特征(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四)多次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中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本文将对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并总结解题技巧。

1. 单程问题单程问题是指求解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的问题。

解决单程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

解题技巧:- 确定出发地和目的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数学公式或方法计算最短路径或最快时间;- 注意考虑各种限制条件,如速度、距离等。

2. 往返问题往返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在两个地点之间来回行程的问题。

解决往返问题需要考虑来回行程的距离、时间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往返的两个地点;- 分别计算去程和回程的距离或时间;- 综合考虑两次行程的条件,计算总距离或总时间。

3. 多次行程问题多次行程问题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物体从多个地点之间进行多次行程的问题。

解决多次行程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地点之间的顺序、距离以及其他相关条件。

解题技巧:- 确定多次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条件,以最优的方式确定行程的顺序;- 分别计算每次行程的距离或时间,然后求和得出总距离或总时间。

4. 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一组元素中,通过排列或组合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元素的问题。

解决排列组合问题需要根据给定条件,运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解题技巧:- 确定元素的个数和要选择的个数;- 根据给定的条件,使用组合数公式计算排列或组合的种类数;- 注意考虑元素的顺序或是否允许重复选择。

5. 时间约束问题时间约束问题是指在行程中,需要考虑到时间限制的问题。

解决时间约束问题需要根据给定的行程和时间限制,综合考虑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巧:- 确定行程的起点和终点;- 根据给定的时间限制,计算在限定时间内可到达的最远距离;- 注意考虑行程的速度和其他约束条件。

以上是中学奥数中常见的“行程问题”类型及解题技巧的总结。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各类行程问题。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它涉及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行程问题的基本知识点:1. 基本概念- 速度: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

- 时间:完成某段距离所需的时间长度。

- 距离: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实际距离。

2. 基本公式- 距离 = 速度× 时间- 速度 = 距离÷ 时间- 时间 = 距离÷ 速度3. 行程问题类型-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求它们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 追及问题: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求追上的时间或地点。

- 往返问题:一个物体从一点出发,到达另一点后再返回原点,求往返的时间或距离。

4. 解题步骤- 确定问题类型:首先要明确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还是往返问题。

- 列出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给出的速度、时间或距离等信息。

- 选择公式: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类型,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

- 计算求解: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5. 解题技巧- 画图辅助:对于复杂的行程问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问题和寻找解题思路。

- 单位统一:在解题过程中,确保所有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单位都是统一的。

- 检查答案:计算完成后,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例如时间不能为负数,速度不能超过实际情况等。

6. 例题分析- 例题1:小明和小华分别从家和学校出发,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小华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

如果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他们相遇的时间。

- 解题过程:首先,计算两人的相对速度,即5公里/小时 + 4公里/小时 = 9公里/小时。

假设他们之间的距离是D公里,根据公式时间 = 距离÷ 速度,我们可以得到时间= D ÷ 9。

7. 结语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基础问题,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行程问题7大经典题型归纳总结拓展

行程问题7大经典题型归纳总结拓展

行程问题7大经典题型归纳总结拓展引言行程问题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研究物体在不同速度、时间、距离条件下的运动情况。

本文将对行程问题中的7大经典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拓展分析。

题型一:相遇问题定义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公式设A、B两点相距( d ),甲从A点出发,速度为( v_a );乙从B点出发,速度为( v_b )。

若甲乙相遇于C点,则相遇时间为( t ),有:[ t = \frac{d}{v_a + v_b} ]拓展可以拓展到多物体相遇问题,考虑物体间的速度差和相对运动。

题型二:追及问题定义追及问题是指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两者以不同速度运动,最终追上的问题。

公式设甲从A点出发,速度为( v_a );乙从B点出发,速度为( v_b ),甲追上乙所需时间为( t ),则:[ t = \frac{d}{v_a - v_b} ]拓展考虑追及过程中的加速、减速情况,以及追及的临界条件。

题型三:往返问题定义往返问题是指物体在两点间来回运动,可能涉及速度变化的问题。

公式设A、B两点相距( d ),物体速度为( v ),往返一次所需时间为( t ),则:[ t = \frac{2d}{v} ]拓展考虑物体在往返过程中速度的变化,以及往返次数与时间的关系。

题型四:流水行船问题定义流水行船问题是指船只在有水流的河流中航行,需要考虑船速与水流速度的问题。

公式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v_s ),水流速度为( v_r ),船顺流而下的速度为( v_{up} ),逆流而上的速度为( v_{down} ),则:[ v_{up} = v_s + v_r ][ v_{down} = v_s - v_r ]拓展考虑船只在不同水流速度下的航行策略,以及如何最优化航行时间。

题型五:环形跑道问题定义环形跑道问题是指物体在环形跑道上运动,可能涉及速度和圈数的问题。

必备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

必备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

必备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在历年小升初数学测试中,行程问题是很多孩子失分的地方,很多同学对行程问题都模糊不清甚至放弃,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之行程问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综合行程知识点: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经典例题:1.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现在羊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

问:羊再跑多远,马可以追上它?解:根据“马跑4步的距离羊跑7步”,可以设马每步长为7x米,则羊每步长为4x米。

根据“羊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可知同一时间马跑3*7x米=21x米,则羊跑5*4x=20米。

可以得出马与羊的速度比是21x:20x=21:20根据“现在羊已跑出30米”,可以知道羊与马相差的路程是30米,他们相差的份数是21-20=1,现在求马的21份是多少路程,就是30÷(21-20)×21=630米2.甲乙辆车同时从a b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再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已知,甲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乙车行完全程要10小时,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720千米。

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小升初

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小升初

行程问题知识点总结小升初一、行程的概念行程是一个物体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的路程,是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移动过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行程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每天都需要走路去学校或者去购物,这些都是行程。

二、行程的求解1. 行程的公式行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公式为:行程 = 速度 × 时间其中,行程的单位通常为米(m)或千米(km),速度的单位通常为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时间的单位通常为秒(s)或小时(h)。

2. 行程的求解要求解行程,就需要已知速度或时间中的一个参数,再通过行程的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公式求解行程;如果已知速度和行程,就可以用公式求解时间。

三、行程问题的应用1. 同向行程问题同向行程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朝同一个方向移动,问它们何时能相遇。

这种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行程和速度来求解。

2. 相向行程问题相向行程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两个不同的地点出发,朝着对方的方向移动,问它们何时能相遇。

这类问题也需要通过分析两个物体的行程和速度来求解。

四、行程问题的解题步骤1. 分析题目首先要看清楚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包括物体的速度、行程和时间等,从而确定需要求解的问题类型。

2. 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方程,通常是利用行程的公式进行建立。

3. 求解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解行程问题,可以使用代入法、消元法等进行求解。

4. 检查答案最后还要检查所得的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是否合理。

五、行程问题的注意事项1. 单位换算在求解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比如将小时换算为秒,将千米换算为米等。

2. 约束条件在建立方程时,要注意约束条件,比如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不能为负数,行程不能为零等。

3. 问题拓展学习了基本的行程问题解法后,还可以拓展一些复杂的应用问题,比如通过行程问题求解相遇时间等。

六、行程问题的综合练习为了更好地掌握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做一些综合练习,包括同向行程问题、相向行程问题、相遇时间问题等,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点:行程问题公式:1.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可以大概分为简单问题、相遇问题、时钟问题等。

2.常用公式:1)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2)速度和×时间=路程和;3)速度差×时间=路程差。

3.常用比例关系:1)速度相同,时间比等于路程比;2)时间相同,速度比等于路程比;3)路程相同,速度比等于时间的反比。

4.行程问题中的公式: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车长+桥长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路程差=车身长的和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差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速度和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例题:例1:已知某铁路桥长1000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80秒,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

分析:本题关键在求得火车行驶120秒和80秒所对应的距离。

解答:设火车长为L米,则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行驶的距离为(1000+L)米,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行驶距离为(1000-L)米,设火车行进速度为u米/秒,则:由此知200×u=2000,从而u=10,L=200,即火车长为200米,速度为10米/秒。

评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一定要对应才能计算,另外,注意速度、时间、路程的单位也要对应。

例2:甲、乙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1/5,乙用的时间比甲多了1/8,问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分析:速度比可以通过路程比和时间比直接求得。

解答:设甲走了S米,用时T秒,则乙走了S÷(1-1/5)=5/4 S(米),用时为:T×(1+1/8)=9/8 T(秒),甲的速度为:S/T,乙速度为:5/4 S÷ 9/8 T=10S/9T,甲乙速度比为S/T :10S/9T=9:10评注:甲、乙路程比4/5,时间比8/9,速度比可直接用:4/5 ÷ 8/9=9/10,即9:10。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知识点小学六年级的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时间、距离、速度等有关。

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1. 行程的定义行程是指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在行程问题中,我们通常用距离和时间来表示行程。

行程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未知的,我们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未知的行程。

2. 速度的定义与计算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

计算速度的公式为:速度 = 距离 ÷时间。

在行程问题中,当我们已知行程和时间,可以通过速度计算出距离;当我们已知距离和速度,可以通过速度计算出时间。

3. 平均速度的概念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行程中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距离 ÷总时间。

其中,总距离指的是整个行程的总路程,总时间指的是整个行程所需的时间。

4. 汽车、火车等多物体同时行驶的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解决多个物体同时行驶的问题。

比如,一辆汽车和一辆火车同时从A地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在B地相遇。

我们需要计算汽车和火车的速度以及行驶的距离。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物体为基准,计算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基准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5. 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指在行程当中,一个物体从后面追赶另一个物体的问题。

比如,小明从家里出发追赶小红,我们需要计算小明和小红相遇时的距离和时间。

在解决追及问题时,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物体为基准,计算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基准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6. 时间延长或减少的问题在行程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计算行程的时间延长或减少对速度的影响。

比如,小明每天骑自行车去上学需要20分钟,现在他只能用10分钟,我们需要计算他的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速度和时间的乘积等于行程,通过设立方程求解。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行程问题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

行程问题知识点及应用题

行程问题知识点1、在行车、行船、行走时,按照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相依关系,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行程应用题。

也叫行程问题。

2、行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距离=速度×时间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3、按运动方向,行程问题可以分成三类:(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3)背向运动问题(相离问题)应用题1、相向运动问题(1)相向运动问题(相遇问题),是指地点不同、方向相对所形成的一种行程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由于相向运动而相遇。

(2)解答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和。

基本公式有: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例1、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经过3.6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两城市相距138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13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乙在行进中因修车候车耽误1小时,然后继续行进,与甲相遇。

求从出发到相遇经过几小时?2、同向运动问题(追及问题)(1)两个运动物体同向而行,一快一慢,慢在前快在后,经过一定时间快的追上慢的,称为追及。

解答追及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之差。

(2)基本公式有: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例1、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

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例2、一个通讯员骑摩托车追赶前面部队乘的汽车。

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

通讯员出发后2小时追上汽车。

通讯员出发的时候和部队乘的汽车相距多少千米?注意:要求距离差,需要知道速度差和追及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量关系:行程问题重要知识点及题型详解
行程问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的常考题型之一,涉及最多的是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在复习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几种题型和解题方法。

一、行程问题知识要点
(一)行程问题中的三量
行程问题研究的是物体运动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上述三个公式可称为行程问题的核心公式,大部分的行程问题都可通过找出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中的两个已知量后利用核心公式求解。

(二)行程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时间相等,路程比=速度比;
速度相等,路程比=时间比;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二、行程问题的主要题型
(一)平均速度问题
平均速度问题公式:
(二)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特征
(1)两人(物体)从不同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
(2)在一定时间内,两人(物体)相遇。

与基本的行程问题相比,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过程较为复杂。

一般借助线段图来理清出发时间、出发地点等基本量,进而利用行程问题核心公式解题。

2.相遇问题公式
公式中的相遇路程指同时出发的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

如果不是同时运动,要转化为标准的同时出发、相向运动的问题来套用相遇问题公式。

(三)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
(1)两个运动物体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做同向运动。

后面的比前面的速度快。

(2)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与相遇问题类似,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通过线段图来理清追及问题的运动关系。

2.追及问题公式
在追及问题中,我们把开始追及时两者的距离称为追及路程,大速度减小速度称为速度差。

由此得出追及问题的公式:
(四)多次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复杂形式是多次相遇问题,多次相遇问题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分为直线多次相遇和环形多次相遇两类。

多次相遇问题重要结论:
1.从两地同时出发的直线多次相遇问题中,第n次相遇时,路程和等于第一次相遇时路程和的(2n-1)倍;每个人走的路程等于他第一次相遇时所走路程的(2n-1)倍。

2.从同一点出发,反向行驶的环形路线问题中,初次相遇所走的路程和为一圈。

如果最初从同一点出发,那么第n次相遇时,每个人所走的总路程等于第一次相遇时他所走路程的n倍。

(五)流水问题
流水问题是指船在水中行驶的问题,它比普通的行程问题多了一个元素——水速。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其中,顺(逆)水速度:指船顺(逆)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指船本身的速度,即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速: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一个变向思维,流水问题也便转化为普通行程问题。

由前面两个基本公式,可推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