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学案鲁科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1章 机械振动 第2节 振动的描述 月相素材 鲁科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第1章 机械振动 第2节 振动的描述 月相素材 鲁科版选修3-4

月相月相,天文学术语。

(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一、月相识别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

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一)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二)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二、月相种类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一)满月以前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新月时,天气好时还可以出现新月抱旧月的景象,即出现景星。

娥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90度;渐盈凸月(农历初九——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二)满月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三)满月以后渐亏凸月(农历十六——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教案
课题:机械振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振动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和表达方式;
3. 能够分析和解释机械振动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机械振动的概念和分类;
2. 机械振动的基本特征;
3. 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
4. 振动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5. 机械振动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重点:
1.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振动的表达方式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 振动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2. 机械振动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入机械振动的概念,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振动现象,引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机械振动的分类和特征;
2. 讲解振动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介绍振动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方法。

三、例题解析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振动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振动信号的频谱分布和特点。

四、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机械振动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机械振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掌握振动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解释机械振动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课件鲁科选修34鲁科高二选修34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课件鲁科选修34鲁科高二选修34物理课件
12/8/2021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四个振幅;在半个周 期内的路程一定为两个振幅;在14个周期内的路程可能等于一 个振幅,可能大于一个振幅,还可能小于一个振幅.只有当振 动物体的初始位置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时,14个周期内的 路程才等于一个振幅.
12/8/2021
12/8/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多选)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在第 5 秒末,振子的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B.在第 5 秒末,振子的位移最大且沿+x 方向 C.在第 5 秒末,振子的加速度最大且沿-x 方向 D.在 0 到 5 秒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8 cm
12/8/2021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 由题图可知第 5 秒末时,振子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 此时有负方向的最大加速度,速度为零,故 B、C 正确,A 错 误;在 0 到 5 s 内,振子先从平衡位置到正的最大位移,再经 平衡位置到负的最大位移,最后从负的最大位移经平衡位置到 正的最大位移整个过程路程为 10 cm,故 D 错误. [答案] BC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如图所示,弹簧振子在 BC 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BO=OC= 5 cm,若振子从 B 到 C 的运动时间是 1 s,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子从 B 经 O 到 C 完成一次全振动 B.振动周期是 1 s,振幅是 10 cm C.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 20 cm D.从 B 开始经过 3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 30 cm
12/8/2021
第八页,共三十二页。
对振动的理解 1.全振动的判断方法 (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第一次同时与初 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振幅的 4 倍. (5)相位特征:增加 2π.

高中物理教案机械振动

高中物理教案机械振动

高中物理教案机械振动
课程目标:
1. 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 掌握机械振动的分类和特点;
3. 能够分析和解释机械振动的原因和规律;
4. 能够运用机械振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机械振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机械振动的分类和特点;
3. 机械振动的原因和规律;
4. 机械振动的应用和实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机械振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振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机械振动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2. 讲解机械振动的分类和特点。

三、探究原因和规律(20分钟)
1. 分析引起机械振动的原因;
2. 介绍机械振动的规律和特点。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振动问题。

五、实验演示(20分钟)
展示一些机械振动的实验,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振动的过程和特点。

六、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机械振动在工程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作业: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机械振动相关竞赛或实践活动,加深对机械振动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提升。

评估方式: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1.2振动的描述教案鲁科版选修3_

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1.2振动的描述教案鲁科版选修3_

第二节振动的描述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明白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3)明白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4)掌握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正确理解振幅、相位、初相的概念。

二、进程与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教学难点: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

教学方式:实验观察、教学、讨论,运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教具:弹簧振子,音叉。

(一)新课引入上节课讲了简谐运动的现象和受力情形。

咱们明白振子在回答力作用下,总以某一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此刻咱们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

将振子拉到平衡位置 O 的右边,放手后,振子在 O 点的双侧做往复运动。

振子的运动是不是具有周期性?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咱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

(二)新课教学实验演示: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可知振子总在必然范围内运动。

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在必然的数值范围内,这就是咱们要学的第一个概念——振幅。

一、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咱们要注意,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不是最大位移。

这就意味着,振幅是一个数值,指的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2、振动的周期和频率(1)振动的周期T: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刻。

振动的频率f:单位时刻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2)周期的单位为秒(s)、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3)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者的关系为:T=1/f 或 f=1/T 若周期T=,即完成一次全振动需要,那么1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就是1/=5s-1。

也就是说,1s钟振动5次,即频率为5Hz。

3、简谐运动的周期或频率与振幅无关实验演示:敲一下音叉,声音逐渐减弱,即振幅逐渐减小,但音调不发生转变,即频率不变。

机械振动教案

机械振动教案

机械振动教案教案标题:机械振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振动的分类和特性。

3. 理解机械振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振动相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或实验来引起学生对机械振动的兴趣,例如一个摆钟或弹簧振子的演示。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振动?振动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形式?概念讲解:3. 介绍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质点振动和刚体振动的区别。

4. 解释机械振动的分类,如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阻尼振动,并讲解每种振动的特性和应用。

实例分析:5. 提供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机械振动案例,如桥梁振动、发动机振动等,并让学生分析振动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6.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机械振动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解决:7. 提供一些机械振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8.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或计算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总结:9. 总结机械振动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10. 鼓励学生思考机械振动的未来发展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教案评估:11. 设计一份简单的机械振动测验,包括选择题和应用题,以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 机械振动实验器材(如弹簧振子、摆钟等)- 实际应用案例资料- 机械振动相关的教科书或参考书籍教学延伸: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机械振动研究,如振动控制、振动传感器等领域的学习和实践。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参数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案内容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教案步骤和时间分配,确保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精品]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3

[精品]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3

第2节振动的描述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描述了振动的范围和强弱,用A表示。

2.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

3.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余弦)曲线,直观的反映了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表示出振幅和周期。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A sin ωt,其中A代表振幅,ω是圆频率。

对应学生用书P41.振幅(A)(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幅度大小或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到第一次回到这一状态的过程。

3.周期(T)和频率(f)(1)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经历的时间。

(2)频率(f):振动物体在1 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3)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物体在自由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振动无关。

(4)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物体振动越快。

(5)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用公式表示)。

[跟随名师·解疑难]1.全振动的五个特征(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5)相位特征:增加2π(相位马上学到)。

2.简谐运动中振幅和几个常见量的关系(1)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关系: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能量越大。

(2)振幅与位移的关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某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可能相等,但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3)振幅与路程的关系: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

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 ①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 ②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③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14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④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14周期内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3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3

第2节振动的描述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描述了振动的范围和强弱,用A表示。

2.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

3.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余弦)曲线,直观的反映了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表示出振幅和周期。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A sin ωt,其中A代表振幅,ω是圆频率。

对应学生用书P41.振幅(A)(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幅度大小或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到第一次回到这一状态的过程。

3.周期(T)和频率(f)(1)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经历的时间。

(2)频率(f):振动物体在1 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3)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物体在自由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振动无关。

(4)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物体振动越快。

(5)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用公式表示)。

[跟随名师·解疑难]1.全振动的五个特征(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位移(x)、加速度(a)、速度(v)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5)相位特征:增加2π(相位马上学到)。

2.简谐运动中振幅和几个常见量的关系(1)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关系: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能量越大。

(2)振幅与位移的关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某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可能相等,但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3)振幅与路程的关系: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

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 ①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 ②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③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14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④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14周期内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

高二《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案

高二《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案

高二《物理》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振动的描述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动的含义.2.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3.会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找出物体振动的周期和振幅,并能分析有关问题.4.理解简谐运动公式,能从中获取振幅、周期(频率)等相关信息. 【学习过程】要点一、振动特征的描述 1.振幅(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用A 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幅度大小或振动 . 2.周期和频率(1)全振动(如上图所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由B 点经过O 点到达C 点,再由C 点经过O 点返回B 点,我们说物体完成了一次 ,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2)周期①定义:完成一次 经历的时间.用T 表示. ②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 . (3)频率①定义:振动物体在1s 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 表示. ②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快慢. ③单位:Hz(4)周期和频率的关系:f =1T 或T =1f(5)固有周期(频率)物体在自由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或频率),叫做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振动 . 思考: 振幅就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吗?为什么?要点二、简谐运动的位移图像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它的振动图象(x--t 图象),即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是一条正弦曲线.这一图线直观地表示了做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 1.形状:正(余)弦曲线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获取信息(1)简谐运动的振幅A 和周期T ,再根据f =1T求出频率.(2)任意时刻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图所示,质点在t 1、t 2时刻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3)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如图中a 点,下一时刻离平衡位置更远,故a 此刻质点向x 轴正方向振动.(4)任意时刻质点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及大小比较:看下一时刻质点的位置,判断是远离还是靠近平衡位置,若远离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大;若靠近平衡位置,则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位移越来越小,如图中b ,从正位移向着平衡位置运动,则速度为负且增大,加速度、位移正在减小,c 从负位移远离平衡位置运动,则速度为负且减小,加速度、位移正在增大.注意:振动图象描述的是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非质点运动的轨迹.比如弹簧振子沿一直线做往复运动,其轨迹为往复运动的线段,而它的振动图象却是正弦(或余弦)曲线.要点三、简谐运动的公式表达 1.物体位移x 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x =A sin2πTt 或x =A sin ωt其中x 代表振动物体的位移,t 代表时间,ω代表简谐运动的圆频率.2.圆频率ω与周期之间的关系:T =2πω【典型例题】[例1] 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 、C 间距为12cm ,O 是平衡位置,振子从C 点第一次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0.5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s B .该弹簧振子的频率为2Hz C .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12cmD .振子从O 点出发第一次回到O 点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针对训练1] 弹簧振子在AOB 之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测得A 、B 之间的距离为8 cm ,完成30次全振动所用时间为60 s ,则( ) A .振子的振动周期是2 s ,振幅是8 cm B .振子的振动频率是2 HzC .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16 cmD .从振子通过O 点时开始计时,3 s 内通过的路程为36 cm[例2]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B .在10s 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20cmC .第4s 末质点的速度是零D .在t =1s 和t =3s 两时刻,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针对训练2] (多选)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P →Q ,位移在增大B .由P →Q ,速度在增大C .由M →N ,位移先减小后增大D .由M →N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例3](多选)物体A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是x A =3sin ⎝⎛⎭⎪⎫100t +π2m ,物体B 做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是x B =5sin ⎝⎛⎭⎪⎫100t +π6m .比较A 、B 的运动( )A .振幅是矢量,A 的振幅是6m ,B 的振幅是10m B .周期是标量,A 、B 周期相等,都为100sC .A 振动的频率f A 等于B 振动的频率f BD .A 的相位始终超前B 的相位π3[针对训练3] (多选)一弹簧振子A 的位移y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y =0.1sin2.5πt m ,位移y 的单位为m ,时间t 的单位为s.则( ) A .弹簧振子的振幅为0.2m B .弹簧振子的周期为1.25sC .在t =0.2s 时,振子的运动速度为零D .若另一弹簧振子B 的位移y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式为y =0.2sin ⎝⎛⎭⎪⎫2.5πt +π4m ,则振动A 滞后B π4【探究提高】1.如图所示,弹簧振子以O 为平衡位置在B 、C 间做简谐运动,则( ) A .从B →O →C 为一次全振动 B .从O →B →O →C 为一次全振动 C .从C →O →B →O →C 为一次全振动 D .从D →C →O →B →O 为一次全振动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10sin ⎝ ⎛⎭⎪⎫π4t cm ,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5 cmB .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 sC .在t =4 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D .在t =4 s 时质点的位移最大3.周期为2s 的简谐运动,在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60cm ,则在此时间内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次数和振子的振幅分别为( )A.15次,2cm B.30次,1cmC.15次,1cm D.60次,2cm4.弹簧振子在AB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AB间距离是20cm,A到B运动时间是2s,如图所示,则( )A.从O→B→O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B.振动周期为2s,振幅是10cmC.从B开始经过6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60cmD.从O开始经过3s,振子处在平衡位置5.(多选)如图所示是一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周期是2×10-2sB.第2个10-2s内物体的位移是-10cmC.物体的振动频率为25HzD.物体的振幅是10cm6.(多选)如图所示是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x-t图).由图对该振动系统推断正确的是(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B.在t3和t4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C.在t4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D.在t1和t6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7.(多选)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质点振动的频率是4HzB.质点振动的振幅是2cmC.t=3s时,质点的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D.t=3s时,质点的振幅为零8.(多选)如图表示某质点简谐运动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t2时刻的速度相同B .从t 1到t 2这段时间内,速度与位移同向C .从t 2到t 3这段时间内,速度变大,位移变小D .t 1、t 3时刻的速度相同9.一个弹簧振子在A 、B 间做简谐运动,O 为平衡位置,如图所示,以某一时刻作计时起点(t 为0),经14周期,振子具有正方向最大的加速度,那么在下图所示的几个振动图象中,正确反映振子振动情况(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是( )10.(多选)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 =A sin π4t ,则质点( )A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位移相同B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相同C .第3s 末与第5s 末的位移方向相同D .第3s 末与第5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11.(多选)有两个振动,其表达式分别是:x 1=3sin ⎝ ⎛⎭⎪⎫100πt +π3 cm ,x 2=6sin ⎝⎛⎭⎪⎫100πt +π4 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振幅相同B .它们的周期相同C .它们的相位差恒定D .它们的振动步调一致12.弹簧振子以O 点为平衡位置,在B 、C 两点间做简谐运动,在t =0时刻,振子从O 、B 间的P 点以速度v 向B 点运动;在t =0.2s 时,振子速度第一次变为-v ;在t =0.5s时,振子速度第二次变为-v .(1)求弹簧振子振动周期T;(2)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cm,求振子在4.0s内通过的路程;(3)若B、C之间的距离为25cm.从平衡位置计时,写出弹簧振子的位移表达式,并画出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甲13.如图所示是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分别为多少;(2)振子在5 s内通过的路程;(3)根据振动图象写出该简谐运动的表达式.14.A、B两人先后观察同一弹簧振子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的情况.(1)A开始观察时,振子正好在平衡位置并向下运动,试在图甲中画出A观察到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已知经过1 s后,振子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振子振幅为5 cm(设平衡位置上方为正方向,时间轴上每格代表0.5 s).(2)B在A观察3.5 s后,开始观察并记录时间,试在图乙中画出B观察到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鲁科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鲁科版高中物理优秀教案主题:简谐振动教学目标:1. 理解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3. 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和能量变化规律。

4. 能够应用简谐振动的理论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和能量变化规律。

难点:运动方程和能量变化规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鲁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

2. 教学实验装置:简谐振动实验装置。

3. 备课资料:简谐振动相关的教学PPT、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介绍弹簧振子实验或钟摆实验引出简谐振动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学习(30分钟)1. 简谐振动的定义和特点。

2. 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移角等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3. 推导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

4. 探究简谐振动的能量变化规律。

三、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通过简谐振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简谐振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过程。

四、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提供一些简谐振动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简谐振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简谐振动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简谐振动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验操作,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振动的描述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描述了振动的范围和强弱,用A表示。

2.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

3.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余弦)曲线,直观的反映了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表示出振幅和周期。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x=A sin ωt,其中A代表振幅,ω是圆频率。

对应学生用书P41.振幅(A)(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幅度大小或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标量。

2.全振动物体从某一初始状态开始到第一次回到这一状态的过程。

3.周期(T)和频率(f)(1)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经历的时间。

(2)频率(f):振动物体在1 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3)固有周期(或固有频率):物体在自由状态下的振动周期(或频率),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是否振动无关。

(4)物理意义: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表示物体振动越快。

(5)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用公式表示)。

[跟随名师·解疑难]1.全振动的五个特征(1)振动特征: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

(2)物理量特征:位移(x )、加速度(a )、速度(v )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3)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4)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5)相位特征:增加2π(相位马上学到)。

2.简谐运动中振幅和几个常见量的关系(1)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关系: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能量越大。

(2)振幅与位移的关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某一时刻位移的大小可能相等,但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3)振幅与路程的关系: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

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①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的振幅;②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的振幅;③若从特殊位置开始计时,如平衡位置、最大位移处,14周期内的路程等于振幅; ④若从一般位置开始计时,14周期内路程与振幅之间没有确定关系,路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振幅。

[特别提醒] 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不一定完成一次全振动,必须是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位置。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如图1­2­1所示,弹簧振子在B 、C 间振动,O 为平衡位置,BO =OC =5 cm ,若振子从B 到C 的运动时间是1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A .振子从B 经O 到C 完成一次全振动B .振动周期是1 s ,振幅是10 cmC .经过两次全振动,振子通过的路程是20 cmD .从B 开始经过3 s ,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解析:选D 振子从B →O →C 仅完成了半次全振动,所以周期T =2×1 s=2 s ,振幅A =BO =5 cm ,选项A 、B 错误;振子在一次全振动中通过的路程为4A =20 cm ,所以两次全振动中通过的路程为40 cm,3 s 的时间为1.5T ,所以振子通过的路程为30 cm ,故C 错误,D正确。

1.坐标系的建立以横轴表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t,纵轴表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运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

2.图像的特点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如图1­2­2所示。

图1­2­23.图像意义表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跟随名师·解疑难]由x­t图像可识别哪些物理量?(1)由图像可以直接读取振幅A和周期T,可以求出频率f。

图1­2­3(2)比较质点任意时刻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图1­2­3中,t1时刻质点的位移比t2时刻质点的位移大,t1时刻位移方向为正,t2时刻位移方向为负。

(3)比较质点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回复力)大小和方向。

由于加速度(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所以图1­2­3中t1时刻质点的加速度(回复力)比t2时刻质点的加速度(回复力)大,t1时刻加速度方向为负,t2时刻加速度(回复力)方向为正。

(4)比较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x­t图像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绝对值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为速度的方向,所以图1­2­3中t1时刻质点的速度比t2时刻质点的速度小,t1时刻速度方向为负,t2时刻速度方向也为负。

(5)判断任意时间内质点的位移、加速度(回复力)、速度的变化情况。

图1­2­3中t1~t2时间内位移减小时,则靠近平衡位置,加速度(回复力)减小,速度增加;位移增加时,则远离平衡位置,加速度(回复力)增加,速度减小。

[特别提醒](1)简谐运动的图像不是振动质点的轨迹。

做简谐运动质点的轨迹是质点(如弹簧振子)往复运动的那一段线段。

(2)位移图像是以x 轴上纵坐标的数值表示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以t 轴上横坐标的数值表示各个时刻,这样在x ­t 坐标系内,可以找到各个时刻对应质点位移坐标的点,即位移随时间分布的情况——振动图像。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如图1­2­4所示为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1­2­4A .质点振动周期是8 sB .振幅是±2 cmC .4 s 末质点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零D .10 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零解析:选A 由题图可知,T =8 s ,A =2 cm ,A 正确,B 错误;4 s 末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沿-x 方向,加速度为零,C 错误;10 s 末同2 s 末,质点正处在正方最大位移处,其速度为零,加速度方向为负,D 错误。

1.简谐运动的公式x =A sin_ωt =A sin2πT t 。

2.说明 (1)x 表示振动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 表示振动时间。

(2)A 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T 表示简谐运动的周期。

(3)ω叫做简谐运动的角速度,或称为简谐运动的圆频率,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2πT =2πf 。

[跟随名师·解疑难]简谐运动位移表达式的推导与理解(1)如图1­2­5所示,设质点P 以原点O 为圆心,以简谐运动的振幅A 为半径,在圆周上以角速度ω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1­2­5当t =0时,它的投影在O 点,在任一时刻t ,质点到了P ′点,它的投影a 的位移为x =A sin ωt 。

(2)如果t =0时质点P 的投影不在O 点,表达式相应的要写成x =A sin(ωt +φ),其中ωt +φ表示相位,描述质点的振动步调,相位每增加2π,意味着质点又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3)t =0时的相位,即φ叫做初相位,描述t =0时振动质点的状态。

而x =A sin ωt 就是初相位等于0的简谐运动,即从振动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具有正向速度时开始计时。

(4)相位差:即某一时刻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之差,Δφ=(ω2t +φ2)-(ω1t +φ1),如果ω1=ω2,则Δφ=φ2-φ1。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一个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 =5sin(5πt ) cm ,由此可知,该物体的振幅为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t =0时刻它的位移是________,运动方向为________。

解析:由x =5sin(5πt )cm 可知振幅A =5 cm ,圆频率ω=5π rad/s ,所以周期T =2πω=0.4 s ;当t =0时,位移x =0,其运动方向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答案:5 cm 0.4 s 0 正方向对应学生用书P61.如图1­2­6所示是某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振幅、周期各是多大?图1­2­6(2)在1.5 s 和2.5 s 两个时刻,质点向哪个方向运动?(3)质点在第2 s 末的位移是多少?在前4 s 内的路程是多少?(4)写出这个简谐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思路点拨] 在分析此类问题时,要理解好图像与振动物体的实际振动过程的对应。

解析:由题图上的信息,结合质点的振动过程可以得出:(1)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x =10 cm ,所以振幅A =10 cm ;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为4 s ,则周期T =4 s 。

(2)在1.5 s 以后的时间质点位移减少,因此是向平衡位置运动,在2.5 s 以后的时间位移增大,因此是背离平衡位置运动。

(3)质点在2 s 时在平衡位置,因此位移为零。

质点在前4 s 内完成一个周期性运动,其路程10 cm×4=40 cm 。

(4)因为A =10 cm ,T =4 s ,ω=2πT =π2,φ0=0,所以简谐运动的表达式x =10sin π2t cm 。

答案:(1)10 cm 4 s(2)负方向 负方向(3)0 40 cm(4)x =10 sin π2t cm[探规寻律]根据物体简谐运动的实际运动情况,画出振动图像时要注意三点:起点、振幅和周期。

简谐运动的周期性,体现在振动图像上是曲线的重复性;其中起点(即初相)很重要,不仅要注意起点的位移,还要注意到该时刻振子的振动方向。

[跟踪演练]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1­2­7所示,由图可知( )图1­2­7A.质点振动频率是4 HzB.t=2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C.质点的振幅为4 cmD.t=3 s时,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最大解析:选B 由图可知质点的振幅为2 cm,质点振动的周期是4 s,频率是0.25 Hz,A、C错误;t=2 s时,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最大,质点的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B正确;t=3 s时,质点的位移为零,所受的回复力为零,合外力不能确定,D错误。

2.一弹簧振子的振幅是2 cm,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频率是5 Hz,振子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多少?解析: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4个振幅,所以一次全振动的路程为s=4A=4×2 cm =8 cm如果频率为5 Hz,则振子1 s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n=5所以振子1 s内通过的路程s总=n·4A=5×4×2 cm=40 cm答案:8 cm 40 cm[探规寻律]求振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路程的依据是:(1)振动物体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4倍振幅,则在n个周期内路程必为n·4A;(2)振动物体在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一定为2倍振幅;(3)振动物体在T/4内的路程可能等于一个振幅,可能小于一个振幅,还可能大于一个振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