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号和小括号的由来

合集下载

部分数学符号的来历

部分数学符号的来历

部分数学符号的来历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
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
大于号和小于号“>”“<”,1631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用.
括号“()”,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
平方根号“”,1220年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为平方根号.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个字母“r”变来,上面的短线是括线,相当于括号.
本文摘自《人教网学·趣味数学》。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一、等号,不等号为了表示等量关系,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说来话长,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或aequaliter这种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lleto(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顺便提一下,“≠”是表示“不相等”关系的符号,叫做不等号.“≠”和“=”的意义相反,在数学里也是经常用到的,例如a+1≠a+5.二、大于号,小于号现实世界中的同类量,如长度与长度,时间与时间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表示,不等关系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1629年,法国数学家日腊尔,在他的《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的符号“ff”表示“大于”,用符号“§”表示“小于”.例如,A大于B记作:“AffB”,A小于B记作“A§B”.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5>3,-2<0,a>b,m<n.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例如,1631年,数学家奥乌列德曾采用“”代表“大于”;用“”代表“小于”.1634年,法国数学家厄里贡在他写的《数学教程》里,引用了很不简便的符号,表示不等关系,例如:a>b用符号“a3|2b”表示;b<a用符号“b2|3a”表示.因为这些不等号书写起来十分繁琐,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哈里奥特创用的“>有的数学著作里也用符号“”表示“远大于”,其含义是表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要大得多”;用符号“”表示“远小于”,其含义是表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要小得多”.例如,a b,c d.灵活地运用>、<、、这些符号,可使某些问题的推理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三、大于或等于号,小于或等于号人们在表达不等量关系时,常把等式作为不等式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许多场合下,要用到一个数(或量)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或量)的情况,可以把“>”,“=”这两个符号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小于”.同样,把符号“≤”读作“小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大于”.例如,某天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12℃.换句话说,这一天的气温不低于-5℃,不高于12℃.如果用t代表某天的气温,上面的关系可表示为:-5℃≤t≤12℃.表面看来,两个符号≥和>好像差不多,其实是有区别的.那么,怎样理解符号“≥”的含义呢?有人认为,如果一个函数f(x)≥a,就断言f(x)的最小值一定等于a.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例如设f(x)=x2+1,因为x2和1都是非负的,所以它们之和也是非负的,即x2+1≥0.但不能说x2+1的最小值是0.其实,f(x)=x2+1的最小值是1.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呢?主要是对“≥”这个符号的含义认识不清.“≥”的意思是“>”或者“=”,即两者必居其一,不要求同时满足.比如给出了两个函数f(x),D(x),它们的定义域相同,如果知道不论对定义域中的那个值x,f(x0)或者大于D(x0)或者等于D(x0),而绝不会小于D(x0),根据这种判断,自然可.上面所举以写出f(x)≥D(x).但这里并没有说,一定有使f(x)=D(x)的一个点x的例子f(x)=x2+1≥0,正是属于这样情况.a≥b表示a>b或者a=b,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不要求同时存在.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有人把形如a>b,b<a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严格的不等式,把形如a ≥b,b≤a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不严格的不等式.现代数学中又用符号“≦”表示“不小于”,用“≧”表示“不大于”.有了这些符号,在表示不等量关系时,就非常得心应手了.。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

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一、等号,不等号为了表示等‎量关系,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说来话长,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或a‎e qual‎i ter这‎种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 llet‎o(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顺便提一下‎,“≠”是表示“不相等”关系的符号‎,叫做不等号‎.“≠”和“=”的意义相反‎,在数学里也‎是经常用到‎的,例如a+1≠a +5.二、大于号,小于号现实世界中‎的同类量,如长度与长‎度,时间与时间‎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我们知道,相等关系可‎以用“=”表示,不等关系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为了寻求一‎套表示“大于”或“小于”的符号,数学家们绞‎尽了脑汁.1629年‎,法国数学家‎日腊尔,在他的《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的符‎号“ff”表示“大于”,用符号“§”表示“小于”.例如,A大于B记‎作:“AffB”,A小于B记‎作“A§B”.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首先创用符‎号“>”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这就是现在‎通用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5>3,-2<0,a>b,m<n.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创‎造了一些表‎示大小关系‎的符号.例如,1631年‎,数学家奥乌‎列德曾采用‎“”代表“大于”;用“”代表“小于”.1634年‎,法国数学家‎厄里贡在他‎写的《数学教程》里,引用了很不‎简便的符号‎,表示不等关‎系,例如:a>b用符号“a3|2b”表示;b<a用符号“b2|3a”表示.因为这些不‎等号书写起‎来十分繁琐‎,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哈里奥‎特创用的“>有的数学著‎作里也用符‎号“”表示“远大于”,其含义是表‎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要大‎得多”;用符号“”表示“远小于”,其含义是表‎示“一个量比另‎一个量要小‎得多”.例如,a b,c d.灵活地运用‎>、<、、这些符号,可使某些问‎题的推理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三、大于或等于‎号,小于或等于‎号人们在表达‎不等量关系‎时,常把等式作‎为不等式的‎特殊情况来‎处理.在许多场合‎下,要用到一个‎数(或量)大于或等于‎另一个数(或量)的情况,可以把“>”,“=”这两个符号‎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符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小于”.同样,把符号“≤”读作“小于或等于‎”,有时也称为‎“不大于”.例如,某天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1‎2℃.换句话说,这一天的气‎温不低于-5℃,不高于12‎℃.如果用t代‎表某天的气‎温,上面的关系‎可表示为:-5℃≤t≤12℃.表面看来,两个符号≥和>好像差不多‎,其实是有区‎别的.那么,怎样理解符‎号“≥”的含义呢?有人认为,如果一个函‎数f(x)≥a,就断言f(x)的最小值一‎定等于a.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例如设f(x)=x2+1,因为x2和‎1都是非负‎的,所以它们之‎和也是非负‎的,即x2+1≥0.但不能说x‎2+1的最小值‎是0.其实,f(x)=x2+1的最小值‎是1.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呢?主要是对“≥”这个符号的‎含义认识不“≥”的意思是“>”或者“=”,即两者必居‎其一,不要求同时‎满足.比‎清.如给出了‎两个函数f‎(x),D(x),它们的定义‎域相同,如果知道不‎论对定义域‎中的那个值‎x0,f(x0)或者大于D‎(x0)或者等于D‎(x0),而绝不会小‎于D(x0),根据这种判‎断,自然可以写‎出f(x)≥D(x).但这里并没‎有说,一定有使f‎(x)=D(x)的一个点x‎0.上面所举的‎例子f(x)=x2+1≥0,正是属于这‎样情况.a≥b表示a>b或者a=b,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不要求同‎时存在.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有人把形如‎a>b,b<a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严‎格的不等式‎,把形如a≥b,b≤a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不‎严格的不等‎式.现代数学中‎又用符号“≦”表示“不小于”,用“≧”表示“不大于”.有了这些符‎号,在表示不等‎量关系时,就非常得心‎应手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括号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括号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小括号认识
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认识小括号。

小括号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符号,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运算的顺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括号是怎么来的。

小括号是由两个圆点组成的,它们被用来包围一个数学表达式或一个数字,表示这个表达式或数字应该在其他数字或操作之前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算式:2 + 3 ×4。

在没有小括号的情况下,我们会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法。

但是,如果我们在这个算式中加上小括号,比如(2 + 3) ×4,那么我们就会先进行加法运算,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小括号不仅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还可以让我们的算式更加清晰易懂。

比如,当我们看到算式(2 + 3) ×4时,我们可以立刻明白要先计算2加3的和,然后再将这个和乘以4。

在数学学习中,小括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安排运算的顺序,还可以让我们的算式更加清晰易懂。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使用小括号,并在做数学题时准确地使用它们。

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

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

认识数学符号:等于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学符号无处不在,它们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符号包括等于号、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这些符号在数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认识数学符号是每个学习数学的人必备的知识。

一、等于号等于号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符号之一,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符号之一。

它的作用是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关系。

例如,1+2=3,2×2=4,a+b=c,等于号在这些式子中都起着表示相等的作用。

等于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557年,当时法国数学家罗伯特·雷昂纳德首次使用了等号。

当时,等号的形状很像两根相互平行的线条,它的本意是表示“这个数量等于那个数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于号的形状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看到的等于号形状为“=”,这个符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加号加号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符号之一,它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加。

例如,3+5=8,a+b=c,其中“+”就是加号。

加号最初的形状很像字母“t”,它表示的是两个物体靠在一起的状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形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号也经常被用于表示某些事物的加法关系,例如“酒精+饮料=鸡尾酒”。

三、减号减号是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之一,它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减。

例如,6-3=3,a-b=c,其中“-”就是减号。

减号的形状最初很像字母“t”,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了一条直线和一条斜杠组成的形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减号也经常被用于表示某些事物的减法关系,例如“餐费-20元=还剩80元”。

四、乘号乘号是数学中的运算符号之一,它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乘。

例如,3×4=12,a×b=c,其中“×”就是乘号。

乘号的形状最初很像字母“X”,意为“交叉”的状态,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形状。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乘号也经常被用于表示某些事物的乘法关系,例如“身高1.75米×体重75公斤=体质指数”。

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数学符号的由来

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数学符号的由来

那些让你又爱又恨的数学符号的由来小数点的由来由来:在很久以前,人们写小数的时候,就将小数部分降一格写,略小于整数部分。

例如写63.35,就写成6335。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一条竖线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例如257.36表示成257|36。

17世纪,英国数学家耐普尔采用一个逗号“,”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点,例如17.2记作是17,2。

这样写容易和文字叙述中的逗号相混淆,但是当时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

在17世纪后期,印度数学家研究分数时,首先使用小圆点“·”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直到这个时候,小数点才算是真正诞生了。

等于号的由来由来:为了表示等量关系,用“=”表示“相等”,这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符号了。

说来话长,在15、16世纪的数学书中,还用单词代表两个量的相等关系。

例如在当时一些公式里,常常写着aequaliter这个单词,其含义是“相等”的意思。

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其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说:“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aequalite (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地比较了许多的图形和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

”于是,列科尔德有创见性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

用“=”替换了单词表示相等是数学上的一个进步。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列科尔德发明的等号,并没有马上为大家所采用。

历史上也有人用其它符号表示过相等。

例如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一书中,曾用“∞”表示过“相等”。

直到17世纪,德国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下大力倡导使用“=”,由于他在数学界颇负盛名,等号渐渐被世人所公认。

加号和减号的由来由来:“+” 和“-”并不是随着加减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

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和减法符号。

《小括号》

《小括号》
《小括号》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小括号的历史与起源 • 小括号在数学中的应用 • 小括号在语言学中的使用 • 小括号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意义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小括号的历史与起源
小括号的定义
总结词
符号定义。小括号是一种用于数学、逻辑和文本中的符号,通常包括左括号 “(”和右括号“)”两个部分。
执行。
代码可读性
适当使用小括号可以提高代码的 可读性,使代码逻辑更加清晰。 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小括号可
能导致代码难以阅读和理解。
性能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括号的使用 不会对程序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但在某些性能关键的场景中,过 多的小括号可能导致编译器生成
稍微低效的代码。
与其他符号的协同作用
01 02
与括号的协同
小括号通常与大括号(`{}`)和方括号(`[]`)等配合使用,用于表示代 码块、数组和对象等数据结构。这些符号的协同使用可以清晰地表示程 序的结构和层次。
与运算符的协同
小括号与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协同工作,用于明确 运算优先级和逻辑判断顺序。
03
与标点符号的协同
在编程中,小括号还常与其他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等协
条件判断
在条件语句中,小括号用于分组条件,确保逻辑判断的优先级正确。例如,在C语言中, 可以使用小括号来改变逻辑运算的优先级:`if ((a > b) && (c < d)) { ... }`。
对计算机代码运行的影响
代码执行顺序
通过小括号可以改变代码的执行 顺序,确保运算、函数调用和条 件判断等按照程序员预期的顺序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小括号

括号的由来和用途数学

括号的由来和用途数学

括号的由来和用途数学括号在数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改变和调整数学表达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括号的用途包括表示顺序、分组和函数的定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括号在数学中的由来和各种用途。

括号在数学中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的数学家们开始使用括号来表示数学表达式中的分组关系,以便更清晰地表达计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括号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数学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数学领域。

首先,括号用于表示顺序。

在数学运算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顺序,从而影响表达式的结果。

比如,在算术运算中,我们知道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所以在一个表达式中,括号可以用来强调某些运算应该先进行。

例如,表达式(2+3)*4表示先计算括号中的加法,再乘以4,结果为20;而2+3*4表示先计算乘法,再进行加法,结果为14。

括号的使用可以避免歧义,确保运算顺序的准确理解。

其次,括号用于表示分组。

当在一个数学表达式中存在多个运算或逻辑操作时,括号可以将其中的数字或运算符分组,以便更清晰地表示它们的关系。

例如,在多项式中,括号可以把每个项分成独立的组。

在复杂的算式中,括号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并解决问题。

括号还用于函数的定义。

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将一个或多个变量映射到一个新的输出值的映射关系。

函数的定义通常使用括号来表示变量的取值范围和映射规则。

例如,f(x) = 2x表示函数f将输入的值x乘以2作为输出结果。

括号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函数的输入变量,哪些是函数的输出结果。

此外,括号还经常用于集合、向量和矩阵中。

在集合中,括号用于表示一组元素,例如A = {1,2,3}表示集合A包含元素1、2和3。

在向量和矩阵中,括号用于表示元素的排列和组合关系。

例如,(1,2)表示一个二维向量,(1,2,3)表示一个三维向量。

总结起来,括号在数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改变和调整数学表达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括号的使用可以使数学表达式更加清晰易懂,减少歧义,确保正确的运算结果。

括号的历史:请介绍括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括号的历史:请介绍括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括号的历史:请介绍括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括号的历史:请介绍括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括号,又被称为圆括号、方括号或角括号,是一种标点符号,用于在文本中插入附加或解释性的信息。

起源括号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

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使用一种称为“小型曲线形状的标点符号”来标记额外的信息或注释。

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括号的形式和使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下面是括号的发展历程:1. 圆括号(()):最早出现的是小型的弧线形状括号,但现代括号的形式和使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圆括号主要用于插入附加信息或在句子中提供额外的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清晰度。

圆括号(()):最早出现的是小型的弧线形状括号,但现代括号的形式和使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圆括号主要用于插入附加信息或在句子中提供额外的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清晰度。

2. 方括号([]):方括号最初用于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标记。

随后,方括号开始在其他领域中使用,如文学评论和编者按。

方括号通常用于引用其他作品中的内容、提供解释或注解。

方括号([]):方括号最初用于数学和科学领域的标记。

随后,方括号开始在其他领域中使用,如文学评论和编者按。

方括号通常用于引用其他作品中的内容、提供解释或注解。

3. 角括号(<>):角括号在书面语言中并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有其用途。

例如,在计算机编程中,角括号用于表示代码中的占位符或泛型数据类型。

角括号(<>):角括号在书面语言中并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有其用途。

例如,在计算机编程中,角括号用于表示代码中的占位符或泛型数据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括号形式,如法语中的「」(guillemets)和俄语中的… “(引号)。

结论括号作为一种标点符号,在文字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括号的形式和使用方式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来插入额外的信息、注释和解释。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对您了解括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所帮助。

数学中的符号

数学中的符号

数学中的符号由于研究的需要,人类创造了大量的数学符号,来代替和表示某些数学概念和规律,简化了数学研究工作,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在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符号有以下六种:一、数量符号如3/4,圆周率;a,x等。

二、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比号(:)等。

三、关系符号如“=”是“等号”,读作“等于”;“”或“=”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是“不等号”。

读作“不等于”;“>”是“大于符号”,读作“大于”;“<”是“小干符号”,读作“小于”;“∥”是“平行符号”,读作“平行于”;“”是“垂直符号”,读作“垂直于”等。

四、结合符号如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 }。

五、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绝对值符号(||)。

六、简写符号如三角形(△),圆(⊙),幂()等。

这些符号的产生,一是来源于象形,实际上是缩小的图形。

如平行符号“∥”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垂直符号“”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三角形符号“△”是一个缩小了的三角形;符号“⊙”表示一个圆,中间的一点表示圆心,以免与数0及英文字母O混淆。

二是来源于会意,即由图形就可以看出某种特殊的意义。

如用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列在一起,表示等号;加一条斜线“”,表示不等号;用符号“>”表示大于(左侧大,右边小),“<”表示小于(左侧小,右边大),意思不难理解;用括号“()”、“[ ]”、“{}”把若干个量结合在一起,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是来源于文字的缩写。

如我们以后将要学到的平方根号“”中的“”,是从拉丁字母Radix(根值)的第一个字母r演变而来。

相似符号“∽”是把拉丁字母S横过来写,而S是Sindlar(相似)的第一个字母。

还有大量的符号是人们经过规定沿用下来的。

当然这些符号并不是一开始就都是这种形状,而是有一个演变过程的,这里就不多讲了。

数学符号的产生,为数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提高了计算效率。

古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数学符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只有用语言文字叙述,几乎象做一篇短文,难怪有人把它称为“文章数学”。

数学符号知识

数学符号知识

加号和减号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且载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

古埃及的阿默斯纸草书就载有加号(Sign for Addition)及减号( Sign for Subtraction):向右走的两条腿“”是加号,而向左走的两条腿“”是减号。

后者于莫斯科纸草书中则表示“平方”。

古希腊的丢番图以两数并列表示相加,偶然亦以一斜线“∕”及曲线“”分别作加号和减号使用。

古印度人一般不用加号,只有在公元三世纪的巴赫沙里(Bakhshali)残简中以“yu”作加及“+”作减。

中国古代因注重以工具计算,一般运算全在算筹或算盘上进行,只记录其结果,因此并无采用甚么数学符号,记录时用文字表达运算。

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两数并列作加而以一特别符号“”作减号。

s法国人许凯(1484)、意大利人帕乔利(1494)及十六世纪大多数学家都以拉丁词语plus(加)与minus (减)之首字母分别作加号(或p)和减号(或m)。

十五世纪后廿年之德国人是最早使用现代的加号“+”与减号“-”。

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图书馆所保存之手稿卷c.80(1486)中便正式使用了“+”、“-”号。

而最先于印刷的书内使用加号“+”与减号“-”的是捷克人维德曼(1489)。

从十五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意大利人仍以及作加减号。

到了1608年,德国人克拉维乌斯于罗马出版的《代数》一书内采用了“+”“-”号,意大利人才开始采用这两符号,但到卡瓦列里时代已很纯熟。

此外,英国首个使用这两符号(1557)的是雷科德,而荷兰则于1637年由胡克引入这两符号,同时亦传入其它欧洲大陆国家,后渐流行于全世界。

乘号乘法(Multiplication)亦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且出现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

中国古人及古希腊的丢番图都不用乘号(Signs of multiplication),但后者则以两数并列表示相乘(与加法相同)。

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把数排成表示;排成表示x x施蒂费尔于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内以大写字母M及D分别表示乘和除。

数学符号的由来

数学符号的由来

数学符号的由来(一)关系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由英国数学家郝瑞奥特首先使用的,距今已有300多年。

等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雷科德最早开始使用的。

他说:“再没有任何记号比等长的两条线表示相等更为恰当。

”<、>、=真正为大家公认并普遍使用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

(二)结合符号:()、[]、{}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

中括号[]和大括号{}是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的,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

这些符号到18世纪才得到普遍使用。

(三)数量符号:x、y、zX几乎成了未知数的代名词,传说在古代埃及,在讨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时,其中一人就随手抓起地上一把小石子※表示未知数,如:300+※=800,※=800-300=500。

1585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用大写元音字母AEIO等表示未知数,辅音字母BGD等表示已知数。

到了17世纪,数学家笛卡尔对韦达的字母作了改进,他用字母表中最前面的字母表示已知数,最后面的三个字母xyz表示未知数。

从此,xyz就被广泛使用了。

数学符号是人们在研究数学的过程中发明的。

采用数学符号不仅为了省事、简化,更重要的是,符号是正确地表述概念,说明方法和建立定理必不可少的。

法国数学家韦达是第一个将符号引入数学的人。

韦达的代数著作《分析术新论》是一部最早的符号代数著作。

现在的数学符号体系主要采用的是笛卡儿使用的符号。

那么,你想知道数学符号的由来吗?请看:运算符号:+、-、×、÷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纪,才得以广泛使用。

“+”号,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的字头p。

在法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和)的词“et”。

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写et也嫌慢了,为了加快速度,把两个字母连平着写,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号也同样,使用英文monus(减)的字头m,也是为了便于速写,逐渐变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号和小括号的由来
在前面,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几种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知识以后,可能又会有些勤学好问的小读者要发问了:小括号又是怎么发明的呢?小括号是谁发明的呢?
在没有发明这些符号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才行.在1557年的时候,英国人列可尔德认为:两条平行线是最最相像的两件东西了,可以用这两条平行线来表示相等的意思.过了大约100年的时间,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才提出倡议把“=”作为等号,表示“等于”的意思.大约在400多年以前,大数学家魏芝德的数学运算中,又首次出现了()、[]、和{}.
要是没有这些数学家和聪明人的发明创造,可能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着非常麻烦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运算符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