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1. 引言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时预防和处理设备事故(故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和明确设备事故(故障)管理的相关流程和责任,并提供了相关措施和指南。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实验室设备等。

3. 术语定义•设备事故(故障):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损坏、停机等异常情况。

•设备管理员:指被指定为设备管理工作负责人的员工。

•设备维护人员:指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和日常巡检工作的员工。

•设备调试人员:指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操作培训的员工。

4.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流程4.1 事故(故障)报告任何员工在发现设备事故(故障)时,应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

设备管理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安排相应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4.2 事故(故障)排查与分析一旦接到事故(故障)报告,设备管理员应迅速组织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排查和分析。

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原因、维修方案和所需材料等。

4.3 事故(故障)处理在排查和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备管理员应制定相应的事故(故障)处理方案,并指派专人进行维修和处理。

这包括维修工作的时间安排、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所需设备和材料的采购等。

4.4 事故(故障)记录和分析设备管理员应及时记录和整理设备事故(故障)的详情,包括事故(故障)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处理方案和处理结果等。

并定期进行事故(故障)统计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的共性和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5 事故(故障)预防措施设备管理员应结合事故(故障)的记录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操作培训、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等。

5. 设备事故(故障)的责任与义务5.1 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推动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的落实,并负责审核和批准相关的维修方案和预算。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5篇)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5篇)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组长:副组长:成员:1、建立项目经理部(厂、站)安全、质量事故小组,成员由主管领导、机械技术、机械领工员、施工技术主管、调度员、安质检员及机械班长组成。

2、各种机械不论发生什么交通事故还是机损事故,任何人不得隐瞒不报,事故发生后必须查明原因,分析事故经过,并将处理结果发到各部门和工班,作为班组考核的一项指标。

3、对违犯安全制度、违章作业所造成的机械事故,视情节和机损情况予以一次罚款,严重违章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事故发生后,直接责任者应写出事故经过和检查,交队事故处理组,以便分析处理。

5、一般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厂、站)负责处理。

事故发生后五日内将事故处理结果及《机械事故报告单》报公司机械物资部。

6、重大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厂、站)当日报公司机械物资部。

机械物资部派人员参加事故调查,并负责处理,提出处理意见,并在事故发生后____日内将《机械事故报告单》和处理结果报集团公司机械物资部。

7、特大事故由项目经理部(厂、站)当日报公司机械物资部,公司机械物资部当日报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物资部,由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物资部组织处理。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2)是企业或组织为应对机械设备出现事故而制定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这些规定和流程旨在有效地处理机械事故,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并最大程度减小事故对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机械事故处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意识和预防措施:制度应强调员工对机械设备安全的重视和意识,包括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此外,还应规定定期检查设备的责任和程序,以及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要求。

2. 事故报告和记录:制度应明确规定员工在发生机械事故后的报告和记录程序,包括及时向上级主管汇报、填写相关事故报告和记录表格等。

重要的是在事故调查中充分收集证据和信息,以确定事故原因和责任。

3. 事故调查和分析:机械事故处理制度应明确调查机械事故的责任部门和程序,并规定调查人员的资格要求和调查方法。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公司)范围内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设备事故的定义:指因设备本身的原因或操作不当、维修不到位、管理不善等导致的设备发生事故,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等。

第二章设备事故管理机构第四条本单位应设立设备事故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设备事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备事故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并完善设备事故管理制度;2. 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3. 负责设备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4. 组织设备事故的预防培训活动;5. 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设备事故的检查和评估工作;6. 提出设备事故的改进建议,完善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三章设备事故的分类和等级第六条设备事故按照事故影响程度和事故原因的分类,分为四类: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第七条设备事故的等级划分如下:1. 一般事故:影响范围较小,设备故障对生产工作的影响可控;2. 较大事故:影响范围较大,设备故障对生产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但能够恢复正常生产;3. 重大事故:影响范围较大,设备故障对生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停产进行维修和恢复工作;4. 特别重大事故:影响范围极大,设备故障对生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无法立即恢复工作,需要进行重大维修或更换设备。

第四章设备事故的预防措施第八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事故预防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管理措施,以下几方面内容作为预防措施的主要内容:1. 设备的选购:(1)选择合适的设备,满足工艺要求;(2)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和相关资质;(3)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合格。

2. 设备的安装调试:(1)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试;(2)设备运行前,需进行必要的安全保护和检查工作;(3)设备的运行参数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4篇)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4篇)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机械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事故。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的范例:1. 组织机构和责任- 设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工作;- 设立安全监管部门和技术支持团队,负责机械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监测;- 指定一名专职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执行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

2. 事故预防- 制定机械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定期开展机械设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问题。

3. 事故处理流程- 事故发生后,迅速报告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监管部门;- 组织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援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封控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发生;-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制定事故处理报告,总结事故原因和处理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4. 事故处置-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紧急停机、设备维修、停产整改等;- 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惩罚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定期检查和评估事故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事故处理的有效性。

以上仅为一个范例,具体的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完善。

同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2)是指为保障安全生产和减少事故发生,确保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的一套相关规定和措施。

机械设备事故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预防措施:明确机械设备使用前的预防性检查、设备保养和维护等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2. 事故应急响应:确定处理机械设备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包括事故报告、人员疏散、设备停机、事故现场处置等,以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5篇)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5篇)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1.为有效地做好特种设备事故的处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2.特种设备事故按设备损坏程度分为爆炸事故,严重损坏事故和一般损坏事故。

3.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迅速向安全质量管理部和上级主管领导报告。

如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的,由安全质量管理部按《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向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等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并在事故现场采取加拦绳,张贴"严禁入内","严禁破坏事故现场"标志,设人监督等措施,保护好事故现场。

5.属于一般损坏事故发生后,由项目部领导、安质部、物资设备部门以及事故有关人员联合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前设备状况,事故伤亡、设备损坏及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原因和性质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建议。

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填写事故调查报告书。

6.属于严重损坏事故、爆炸事故,应按《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处理。

7.对造成员工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事故的责任人,按责任的大小,根据《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以及项目部《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的规定处理。

8.对造成员工重大伤亡事故或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构成犯罪的责任人,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特种设备事故档案资料,由安全质量管理部负责保存。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特种设备是指具有特殊危险性的设备,如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报告和调查: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组需要全面收集事故现场的证据,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事故处理方案。

2. 事故责任追究:特种设备事故责任追究是指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法律或行政处罚。

对于违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未经批准擅自改装维修、不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等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照、刑事责任等处罚。

特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篇)

特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篇)

特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安全是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为了增强每个管理者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此处罚管理规定。

第一条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二条坚持安全生产三个理念坚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上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坚持硬件完善胜于软件约束,为职工创造不出安全事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坚持诊断预防胜于通报处罚,重日常监督检查、轻事后处理。

第三条坚持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追究不放过。

第四条坚持落实五步安全工作法我是否持有此项工作所要求的许可证或得到批准?我是否具备了从事此项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我是否对此项工作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安全?我是否检查过我的活动不会危及或影响其他人员的安全?我是否使用了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第五条凡出现安全事故都以本处罚管理制度进行考核第二章考核细则第一条各项目公司要制定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及落实方案,凡没有制定和落实的纳入项目经理月度绩效考核,扣____分;第二条各部门出现安全事故要及时(____小时内)把信息传递给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按安全事故有关处罚条例对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进行通报处罚;对于隐瞒不报而经调查属实的加倍处罚相关负责人;第三条凡是有“三违”现象的,对责任人每次处罚____元,责任人的班长连带____元,车间主任连带____元,项目经理连带____元(“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没有造成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在生产工作期间,凡人员受伤,治疗金额较小,没有住院,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各项目公司可以自行拿出处理意见,对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第五条在生产工作期间,凡人员因受伤,治疗金额较大,需住院治疗的,按以下标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通报处罚:1、治疗金额在____元以下的,责任部门主管处罚____元,责任部门经理处罚____元;2、治疗金额在____元之间的,责任部门主管处罚____元,责任部门经理处罚____元;3、治疗金额在____元之间的,责任部门主管处罚____元,责任部门经理处罚____元;4、治疗金额在____元之间的,责任部门主管处罚____元,责任部门经理处罚____元;5、治疗金额在____元之间的,责任部门主管处罚____元,责任部门经理处罚____元;6、治疗金额在____元以上的,扣除责任部门主管、责任部门经理当月考核工资;7、情况严重者,视情况给予降职或免职处理;第六条事故治疗费用要经管理中心及总经理审批后方可到财务报销,管理中心根据治疗金额的多少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通报考核处罚;第七条安全事故出现后,责任单位要及时拿出整改方案,凡整改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的,直接对项目经理进行通报批评和考核;第八条其他相关规定1、公司内严禁聚众闹事,辱骂诬陷他人,严禁威胁、打击报复管理人员,违者一律予以辞退,并给予当事人扣除当月全部工资处罚,性质恶劣者交司法部门处理。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6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6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6篇】【导语】设备事故管理制度怎么写受欢迎?本为整理了16篇优秀的事故设备管理制度范文,为便于您查看,点击下面《目录》可以快速到达对应范文。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设备事故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篇】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设备事故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它直接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设备事故会造成停产、减少产量、损坏财产、人身伤亡,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防范,对于已经发生的设备事故要做好分析总结,吸取教训。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设备事故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过程的管理。

因此,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设备各项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事故发生之后,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3.设备事故的级别划分企业所发生的设备事故,按其损坏程度对生产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修理费用多少可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即特大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和小设备事故。

其划分标准如下:3.1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特大设备事故:3.1.1 设备修复费达到20万元及以上。

3.1.2 减产损失费达到50万元及以上。

3.1.3 凡因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3.2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设备事故:3.2.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15万元及以上。

3.2.2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以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在3万元及以上。

3.2.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16小时以上。

3.2.4 动能设备发生事故,使动能供应突然中断,不论中断时间长短,只要造成主要生产车间系统生产中断或生产设备损坏严重,或达到上述三个条件中任何一条。

3.2.5 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因事故造成设备本身不能正常继续维护使用。

3.2.6 凡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中毒、重伤。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物业设备的故障和运行事故是物业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障物业设备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设备故障管理制度1. 保养维护制度为了确保物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建立健全的保养维护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设备保养的周期、保养的内容、保养的方式和保养的责任人等要素。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的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故障记录制度当设备发生故障时,需要建立故障记录制度。

每次设备故障发生后,应记录故障的具体情况、故障原因、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等。

这样可以对设备故障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日后设备故障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3. 故障报修制度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需要建立故障报修制度。

任何人员发现设备故障都应及时向物业管理部门报修,物业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

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的通讯渠道,确保故障报修的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二、运行事故管理制度1. 安全操作规程为了防止运行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每位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维修及保养时,必须按照规程和程序执行,严禁违章作业和擅自修改设备设置。

规定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预防措施,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

2. 应急预案制度针对可能发生的运行事故,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的类型、应急处置措施、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科学的处理事故。

3. 事故调查制度任何事故发生后,需要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

调查应明确事故的原因、责任人、救援过程和救援效果等。

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三、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为了确保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和检查机制。

管理人员应对制度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落实。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事故管理,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所有设备事故的管理,包括设备的故障、事故、维修和保养等工作。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事故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套完整的设备事故管理机制。

第四条企业应加强设备事故的预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事故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第六条企业应加强设备事故的统计分析和信息管理工作,及时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为改进设备管理和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提供依据。

第二章设备事故的界定和分类第七条设备事故是指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维护不当、材料缺陷等原因,导致设备非正常停机、性能下降、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第八条设备事故分为以下几类:(一)一般事故:设备故障或损坏,影响生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设备故障或损坏,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三)特大事故:指因设备事故导致人员死亡三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三章设备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第九条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当事人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设备运行,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第十条上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第十一条设备事故调查应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应充分调查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损失情况,并查明事故责任。

第十二条设备事故调查组应由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包括设备管理、生产、安全、技术等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

第十三条设备事故调查组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并及时向企业领导报告。

第四章设备事故的处理和整改第十四条企业应根据设备事故调查组的处理意见,对事故进行处理,包括对事故责任的追究、设备的维修和改造、安全措施的落实等。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事故故障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生产运转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设备的事故和故障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等。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条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应遵循“事故防范、事故应急、事故处理”的原则,及时处置设备事故故障,降低损失。

第二章设备事故故障的分类和等级第五条设备事故故障分为三类:一般事故、严重事故、特别严重事故。

第六条一般事故:对生产或设备运转造成轻微影响,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措施恢复正常。

第七条严重事故:对生产或设备运转造成较大影响,需要通过专业人员的处理来恢复正常。

第八条特别严重事故:对生产或设备运转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引发人员伤亡或较大财产损失,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来处理。

第九条设备事故故障等级应根据其影响程度和后果来确定,由设备事故故障管理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来判定。

第三章设备事故故障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第十条设备事故故障的预防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加强设备检修、维护和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十一条针对设备事故故障的潜在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第十二条设备事故故障的应急处理包括事故快速报警、设备停机、制定紧急处理措施、调度专业人员进行处理等。

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事故故障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理程序,避免事故扩大。

第四章设备事故故障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第十四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应对设备事故故障的处理结果负责。

第十五条设备事故故障管理机构负责设备事故故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及时处置设备事故故障。

第十六条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七条设备检修维护人员应认真执行维护计划,做好设备的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3篇)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3篇)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管理物业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处理流程,确保物业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制度。

一、制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的目的1. 提高物业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减少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发生;2. 规范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3. 加强设备管理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二、主要内容1. 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申报和报告:详细说明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申报和报告流程,包括责任人、时间要求和报告方式等。

2. 故障和事故分级:根据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危害程度,划分为安全、一般和重大级别,并明确每个级别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3. 处理流程和责任人: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处理流程包括报备、组织维修、跟踪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步骤。

4. 设备维修和维护管理:规定设备维修和维护的周期和方式,包括定期巡检、维护保养和设备更换等。

5. 培训和知识普及:对物业管理人员和住户进行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大家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执行和监督1. 物业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相关工作,确保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及时处理和记录。

2. 物业管理部门需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理。

3. 住户和业主也需遵守制度,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并配合物业管理人员的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制定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物业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设备故障和运行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物业设备故障、运行事故管理制度(2)一、设备故障处理1)物业如发生重大设备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切断电源,保护事故现场,工程部人员或使用部门应立即通知工程部、物业部及项目经理。

工程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必须迅速赶赴现场,分析检查故障的原因,采取果断应急措施。

2)项目经理、工程经理、保安部经理查看后,根据现场情况决定立刻修复或关闭有关设备进行抢修。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设备事故和故障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降低事故和故障带来的风险,并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度的目标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障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事故和故障对生产安全的风险,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停工和生产中断时间,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制度的内容1.设备事故、故障管理责任体系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管理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责任的落实和执行。

包括设备管理部门、生产部门和维修部门等的职责和责任。

2.设备事故、故障预防机制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的预防机制,包括设备维护、保养和巡检等方面的工作。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并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故障和隐患。

3.设备事故、故障应急管理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的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流程。

对于常见的设备故障和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故障和事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和解决。

4.设备事故、故障的记录和分析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的记录和分析制度,对每一起设备事故和故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事故和故障的原因、后果和处理情况等。

通过对事故和故障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设备事故、故障的培训和教育建立设备事故、故障的培训和教育机制,对涉及设备操作和维修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包括设备操作规程、维修技术要求和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三、制度的实施1.制度的推广和宣传通过内部培训、会议和宣传等形式,向员工宣传和推广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加强对制度的宣贯工作,使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制度的要求。

2.制度的执行和监督设立设备事故、故障管理制度执行和监督的机构或岗位,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一、引言设备故障与事故是企业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们对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连续性、效率和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员工的安全,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

本文旨在介绍企业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和具体实施步骤,以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制度目标:明确制度的目标是什么,即通过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生产和经营的连续性。

2. 责任和权限:明确责任和权限,即明确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员以及员工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每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具备相应的权限,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3. 事故预防:建立一套完善的事故预防机制,包括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检查和设备培训等各项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提前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4. 故障和事故处理:建立一套完善的故障和事故处理机制,包括故障排查和故障修复、事故调查和事故报告等各项措施,以快速、有效地处理设备故障和事故,减少停工和损失。

5. 审核和改进: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核和改进机制,包括定期对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进行审核,以及根据故障和事故的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三、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1. 制定制度:企业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制度的制定应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 制度目标和指导原则;- 责任和权限的明确规定;- 事故预防措施的要求;- 故障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要求;- 审核和改进的规定。

2. 建立设备档案: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安装调试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档案的建立应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并定期更新和维护。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设备事故的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平安和工作环境的平安,制定本制度。

其次条在本制度中,设备事故是指在生产、作业、修理、使用、运输、保管等过程中,由设备本身缺陷或不合理人为操作等缘由导致的担忧全大事,包括设备故障、设备损坏、设备漏洞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全部设备的事故管理,包括设备设施部门、生产部门、修理部门等。

第四条设备事故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平安第一,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综合治理”。

第五条设备事故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同时依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应急预案。

其次章设备事故管理机构第六条本单位设备事故管理机构由设备平安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本单位设备事故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七条设备平安管理人员职责包括:第1页/共4页(一)制定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方法;(二)负责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三)组织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四)组织设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力量;(五)组织设备平安学问的培训和宣扬。

第三章设备事故的预防与把握第八条设备事故的预防与把握应包括以下方面:(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二)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三)建立设备风险评估制度,准时发觉和排解设备的平安隐患;(四)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五)建立设备事故的报告和统计制度,准时了解设备事故的状况。

第九条设备平安管理人员应组织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应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导书,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第十一条设备风险评估制度应依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把握措施。

第十二条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三条设备事故的报告和统计制度应建立健全,准时把握设备事故的状况,为改进措施的提出供应依据。

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5篇)

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5篇)

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发生事故与故障,不仅损坏了设备,造成停产或减产,而且往往招致人身事故,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为了加强我矿的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要以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为手段,及早发现设备故障征兆,实行预防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事故停机台时,提高设备可开动率和利用率,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的目标。

第二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正确处理生产与设备的关系,把预防设备事故做为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教育职工认真执行设备的基本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

定期或专题分析设备事故动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力措施,严防事故重演。

第三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全部设备事故与故障实行管理,不论设备事故是何种原因引起的,也不论设备事故与故障大小,都必须纳入管理范围。

第四条我矿要对设备事故与故障实行全员管理,不仅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管,而且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管。

全体职工都必须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第五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对设备事故与故障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组织事故抢修;现场调查处理;主持事故分析;制定和监督执行防范事故与故障的措施;提出事故处理的结论意见,对事故与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

第六条职工对设备安全的权力和义务。

(一)遵守劳动纪律,学习、执行并监督执行设备的基本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

(二)积极参加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活动,提出预防设备事故与故障的合理化建议。

(三)有责任劝阻或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和不合理使用设备。

(四)有权拒绝接受任何人的违章指挥,对危害设备安全的错误作法,有权提出批评或上告。

(五)设备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遇到违章作业、威胁设备安全时,有权命令当事人立即停车,并同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第二章设备事故与故障的分类第七条设备事故与故障的定义和范围。

(一)凡生产和辅助生产设备(包括:机械、动力、运输设备,动力及矿浆传、输管线,铁路线路、电务设备等)不论何种原因造成损坏,丧失其规定性能的状态,致使生产或动力供应突然中断,或使自身留下隐患者,均构成设备事故与故障。

设备事故与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与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事故与维护和修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的人身安全,规范设备事故处理和维护和修理管理,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各类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和事故处理。

第三条设备事故与维护和修理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订立认真的管理细则。

第二章设备事故管理第四条设备事故的定义: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情况,包含但不限于设备停机、设备故障、设备损坏等。

第五条设备事故的分类1.A级事故:指设备完全无法使用,对生产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

2.B级事故:指设备部分功能受限,对生产工作产生肯定影响的事故。

3.C级事故:指设备故障细小,对生产工作影响较小的事故。

第六条设备事故处理流程1.发现事故:任何员工在发现设备事故后应立刻上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并填写设备事故报告表。

2.初步评估:所在部门负责人收到报告后,立刻进行初步评估,推断事故级别,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

3.处理措施:事故处理小组依据事故级别订立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风险掌控:事故处理小组还需评估事故对员工和生产工作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掌控。

5.事故报告:事故处理小组需在事故处理完成后,将事故处理情况、原因及措施进行认真记录,并进行事故报告。

第七条设备事故报告1.设备事故报告应包含事故发生时间、地方、事故经过、原因分析、应对措施及处理结果等内容。

2.事故报告应及时提交企业领导,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第八条设备事故处理责任追究1.对于因未依照规定及时上报设备事故或处理欠妥导致事故扩大的责任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2.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未依照制度要求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导致设备事故的责任人,将追究其管理责任。

第三章设备维护和修理管理第九条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定义:指设备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保养时进行的修复、检查和维护等活动。

第十条设备维护和修理流程1.维护和修理报修:任何员工在发现设备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应立刻上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并填写设备维护和修理报修单。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3篇)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是指一套对设备事故进行管理和处理的规定和流程。

其目的是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设备事故对生产和经济造成的损失。

1. 目标和原则:- 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和可靠;- 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和蔓延;- 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设备问题;- 掌握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依法、公正、公平处理设备事故;2. 责任和权限:- 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拥有设备事故处理的权力;- 运行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及时报告和处理设备异常情况;-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处理设备问题;- 相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协助设备事故的处理和调查;3. 设备事故预防:-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和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隐患;- 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建立设备事故统计和分析机制,总结设备事故的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次发生;4. 设备事故处理:- 当发生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及时报告设备事故的情况,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进行设备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进行设备的修复和恢复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根据设备事故的性质和后果,进行责任追究和损失赔偿;-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和检查,确认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方可重新投入使用;5. 监督和评估:- 建立设备事故的上报和记录机制,及时了解设备事故的情况;- 定期对设备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对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设备事故的区分与处理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机动设备事故的处理。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4篇)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4篇)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特种设备运营过程中安全与稳定,有效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文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的内容:1. 法律依据: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法及相关法规,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责任分工:明确特种设备事故的责任分工,包括事故处理组织机构、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3. 事故报告与调查:明确特种设备事故的报告要求和流程,要求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员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同时还应开展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应急预案:制定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预案流程、应急救援设备等。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和评估,并不断完善。

5. 整改与防范:对特种设备事故后的整改措施和防范措施进行规定,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同时,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事故。

6. 监督与检查:明确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要求,包括定期组织事故处理工作的检查与评估,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是特种设备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2)是指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处理的一系列工作规范和流程。

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和检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事故的预防、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环节。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工作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预防措施: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2.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疏散、急救等,并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

3.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024年设备事故管理制度(2篇)

2024年设备事故管理制度(2篇)

2024年设备事故管理制度____年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健全设备事故管理制度,提高设备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并妥善处理设备事故,保证人员安全与设备的正常运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定义】1. 设备事故:指在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损坏、故障、爆炸、泄漏等意外事件。

2. 责任部门:指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的设备事故处理的相关部门。

3. 设备保护人员:指负责设备保护的操作人员。

4. 监督检查部门:指负责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部门。

第四条【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责任明确,管理有序。

3. 及时处理,彻底消除隐患。

4. 应急措施,科学有效。

5. 依法处置,信息共享。

第二章设备事故预防第五条【安全教育培训】1. 人员教育培训:所有设备保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培训,了解设备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2. 安全培训计划:每年制定设备事故预防的培训计划,包括定期开展设备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等内容。

第六条【设备运行与检查】1. 设备操作规范:建立设备操作规范,明确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向设备保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 定期检查:按照设备运行情况和相关标准,制定设备定期检查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3. 设备维护管理: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定期保养、维修记录等。

第三章设备事故应急处理第七条【应急预案】1. 编制应急预案:责任部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事故情况,编制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和处置措施。

2. 备案和联络:应急预案应备案并及时通知与设备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确保应急响应链条顺畅。

第八条【应急演练】1. 定期演练:根据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2. 演练记录和总结:对演练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甚至发生人身伤亡,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巨大损失。

为加强梁场设备事故管理,使事故的汇报、调查、分析、定级、定性及考核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故障)管理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采用日常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积极推行点检定修制,开展设备状态监测,对设备技术状态进行动态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条设备事故(故障)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部是设备事故(故障)的归口管理部门。

对违章作业和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及由此造成的设备事故(故障),设备管理部门有权制止和处理,并提出考核意见。

第四条对设备事故(故障)要实行全面管理。

1、设备事故(故障)不论大小及何种原因,都必须纳入管理范围。

2、要管事故的全过程。

包括组织事故(故障)抢修,主持事故(故障)分析,制定防止事故(故障)的措施并监督执行;提出处理意见;事故(故障)的统计分析上报。

3、对设备事故(故障)要认真执行“三不放过”的规定。

包括从事故(故障)隐患着手,定期检查隐患及整改情况,对隐患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进行事故的统计上报。

第五条当发生事故,分析既有操作原因又有设备原因时,按主次责任定性并归口相应处室具体管理。

第六条当生产、设备、质量等事故相关联时,由生产处组织、项目领导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 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考核。

第二章生产设备事故及生产设备故障第七条生产设备事故、故障的定义及分级1、生产设备事故:凡正式投产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使生产突然中断者,或由于本企业设备原因直接造成能源供应中断而使生产突然中断者,称为生产设备事故。

其分级为:(1)重大事故:①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局部停止运行24小时(含24小时)以上或公司范围内停产2小时(含2小时)以上的事故。

②损失费(直接损失费+减产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在100万元及以上的。

(2)一级事故:①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局部停止运行12小时(含12小时)以上,24小时(不含24小时)以下或公司范围内停产1小时以上(含1小时),2小时(不含2小时)以下的事故。

②损失费(直接损失费+减产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在50万元(含50万元)—100万元之间的。

(3)二级事故:①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局部停止运行8小时(含8小时)以上,12小时(不含12小时)以下或公司范围内停产30分钟(含30分钟)以上,1小时(不含1小时)以下的事故。

②损失费(直接损失费+减产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在25万元(含25万元)—50万元之间的。

(4)三级事故:①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局部停止运行3小时(含3小时)以上,8小时(不含8小时)以下的事故。

②(2)损失费(直接损失费+减产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在10万元(含10万元)—25万元之间的。

(5)四级事故:①因设备原因造成项目局部停止运行1小时(含1小时)以上,3小时(不含3小时)以下的事故。

②损失费(直接损失费+减产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在5万元(含10万元)—10万元之间的。

③一天内同一单位重复发生两次四级生产事故就构成了三级生产事故。

(6)五级事故造成停产时间及损失在四级事故以下的统为五级事故2、生产设备故障: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零件、构件损坏,或虽未损坏,但设备动作不正常,控制失灵需停产检查、调整,造成设备停机,但未构成设备事故者,称为设备故障;停机在2小时(不含2小时)以下且影响面较小(不属于生产设备事故范围的)的,均为生产设备故障。

第八条生产设备事故的统计1、事故次数的统计: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中断,一般按中断一次计算事故一次;如果设备发生事故,修复后开机尚未达到正常生产时,该设备又发生事故,认为是前一次事故的继续,只计事故一次,事故时间和事故损失费则要累计计算。

2、事故时间的统计:一般按事故停机到设备具有恢复生产条件之间的时间计算,事故设备修复具有恢复生产条件时,应报生产处和设备处;统计事故时间以生产调度记录为准。

3、事故损失费:设备事故损失费包括事故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⑴设备事故修复费为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发生的材料、备件、人工及管理费用,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应为更换与该设备同规格、装备水平相当的现行价格。

⑵减产损失费为设备事故影响减少的产量带来的经济损失。

⑶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事故修复费+单位产品利润X小时计划产量X事故时间(小时)。

⑷一台设备发生事故影响几台(成几个机组)设备停产时,其减产损失费用应为被涉及设备减产损失的总和。

第九条四级事故由项目部组织分析会,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参加,并在处理事故完成后48小时拿出分析报告故完成后24小时拿出分析报告;五级事故由项目部组织分析会,相关归口管理部门参加,并在处理事;一级、二级、三级事故处理完恢复生产后, 72小时内,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召开分析会,拿出分析报告;重大事故由公司组织分析。

第十条设备事故的抢修1、设备发生故障、事故,生产方应及时反馈到相关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并分析原因,敲定处理方案,同时全力完成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2、凡发生重大设备事故要立即上报生产处和设备处,生产处总调度室负责通知项目领导,由项目部统一组织抢修;3、发生设备事故,如生产方检修部门有困难时,设备部负责协调。

4、对由于抢修不利,造成生产损失重大或使事故进一步扩大者,将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对在设备事故抢修中,违反或不执行上级指令而影响抢修工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将视影响程度,予以追究处理。

5、对于预防事故或抢修事故有贡献者,给予表扬或奖励。

6、事故直接责任者不低于单位负责人的考核,至将考核工资扣完为止。

7、对一个月内重复发生一级和二级事故的, 单位主管领导降职使用并考核3000元。

8、对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考核单位2000元至5000元,考核单位领导500-1000元。

⑴对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虚报的。

⑵对故意拖延时间,不负责任,不积极抢修而造成事故扩大的。

⑶对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甚至嫁祸于人的。

9、不按规定向公司提交事故报告,每发生一次,考核事故单位500元10、值班调度长对在事故抢救、抢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可建议给予奖励。

11、事故单位及责任人在抢救、抢修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也可以写出报告,供处理讨论时参考。

12、因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的制定不明确、不确切而造成事故时,应追究方案、规程的起草、审核、批准人的责任,酌情给予处分。

13、发生四级设备事故自行组织处理;附属单位影响主线生产四级设备事故超出设备处制定运转率时由项目组织分析处理;第三章生产设备事故分析第十一条不同级别的生产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分析的要求1、发生事故后于次日(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包括自行召开)。

2、重大、一级和二级事故由项目主管主持,召集相关部门分析。

3、三级和四级事故可由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分析。

4、事故分析要查清事故原因、责任者,制定出防范措施,必须做到“三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明、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受教育、得不到处罚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5、事故处理完毕后48小时之内,事故单位要按《设备事故简报》所列内容详细填写及时上报,其中事故名称、地点、时间、事故责任者姓名、工种、年龄、性别、事故经过、原因、损失和伤亡情况(伤亡人数、姓名、年龄、性别、工种、受伤部位)采取措施均要写清楚。

第四章事故的登记、统计与资料存档第十二条对生产设备事故的登记、统计与资料存档的要求1、生产厂综合室建立事故登记统计台帐。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按台帐栏目要求,进行登记,并向领导及相关部门反馈信息。

2、设备事故报告由设备处负责存档备查。

3、事故次数:以生产中断次数为准,生产中断一次,应算一次事故。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制度的附件有第十四条本制度需贯彻到项目部全体员工。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设备部。

原生产事故管理办法废止。

当生产、设备、技术体系发生较大变化或变更时,本制度要及时修订。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原相关的生产设备事故管理考核办法、设备故障和设备事故管理考核办法、事故划分及考核规定同时废止。

本制度解释权归设备处。

设备事故简报事故名称:事故时间:月日时分至月日时分事故概况:事故损失(物料损失量或直接经济损失费):事故分析:考核意见:制表主管领导填报日期年月日设备事故月报表制表 主管领导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序 号事 故 名 称责 任 单 位发生时间 损 失 处 理 结 果(自 至 )停运时间(小时) 经济损失(万元)一 重大事故 1、 2、二 一级事故 1、2、三 二级事故 1、 2、四 三级事故 1、2、五 四级及以下事故1、 2、设备事故登记台帐事故名称事故类别事故级别发生班次班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发生地点责任单位责任者姓名年龄性别岗位(工种)事故经过及原因事故损失及伤亡情况对相关人员的处理情况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