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应激概述.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23
提高个体应对能力方法论述
2024/1/25
认知重构
01
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个体改变对应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从
而减少负面情绪和压力。
情绪调节
02
教授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以缓
解紧张和焦虑。
问题解决技能
03
培养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采
取行动,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健康习惯
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不吸 烟、限制饮酒、避免过度使用 药物等,以减少对应激反应的
负面影响。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2024/1/25
5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
应激源
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内 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应激源(如疾 病、感染等)、心理性应激源(如工作 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和社会性应激 源(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VS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
不同性质的应激源可引起不同的应激反应 。一般来说,生理性应激源主要引起生理 反应,心理性应激源主要引起心理反应, 而社会性应激源则可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双 重反应。同时,个体的应对方式、社会支 持和个性特点等因素也会影响应激反应的 性质和程度。
25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实践
均衡饮食
推广均衡的饮食习惯,包括摄 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以
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2024/1/25
规律运动
鼓励个体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以缓解 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 康。
充足睡眠
强调充足睡眠的重要性,提供 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以帮助个体恢复体力和精力。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健康与幸福》单元第二章“身体健康”中的第四节“心理应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心理应激的概念、类型、成因和应对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心理应激的定义: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遇到生活事件或压力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2. 心理应激的类型:根据应激源的性质,心理应激可分为生物性应激、心理性应激和社会性应激。
3. 心理应激的成因:心理应激的成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个体素质因素和心理因素。
4. 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包括心理调适、寻求支持、改变应对策略和培养抗压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心理应激。
2. 培养学生分析心理应激成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心理应激的概念、类型、成因和应对方法。
难点:心理应激的成因分析,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应激的存在。
2. 知识讲解:讲解心理应激的概念、类型、成因和应对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几个典型的心理应激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心理应激概念:个体在遇到生活事件或压力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类型:1. 生物性应激2. 心理性应激3. 社会性应激成因:1. 外部环境因素2. 个体素质因素3. 心理因素应对方法:1. 心理调适2. 寻求支持3. 改变应对策略4. 培养抗压能力七、作业设计答案:生物性应激、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
2. 请列举三个你认为可能导致心理应激的成因。
答案:外部环境因素(如考试压力)、个体素质因素(如性格特点)、心理因素(如自信心不足)。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护理心理学》第四章
1.4 应对
(2)否定 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
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 当作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 似,但“否定”不是有目的地忘却,而是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1.2 应激的过程
(3)
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并非功能自主的独立体,而是与中枢神经 系统进行双向性调节。
一般认为,短暂、不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轻微应激对 免疫应答呈抑制趋向;中等强度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高强度应激则显 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但长期较强烈应激可损害下丘脑,导致皮质激素 分泌过多、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 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 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降低 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
1.2 应激的过程
除上述因素外,心理防御机制在评价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 过程是潜意识的,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 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 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 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1.2 应激的过程
(三)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
1.2 应激的过程
2
适应不良
持续的高强度应激会使人适应不良,造成个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引起心理和生理上 的病理性改变,或加重已有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成为个体身体不适、精神痛苦的 根源。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心理应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目录•应激概述•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心理生理交互作用•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总结与展望01应激概述应激定义及分类应激定义应激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或重大变化的环境时,通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来应对的过程。
应激分类根据应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根据应激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应激源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源等。
应激反应指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等。
关系应激源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外部条件,而个体的内部因素(如遗传、性格、经验等)则会影响对应激源的感知和评价,从而决定应激反应的性质和程度。
医学心理学中对应激研究意义揭示应激与身心健康关系医学心理学研究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心理健康了解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指导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对应激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心理反应03愤怒应激源导致的挫折或攻击性行为可能引发愤怒情绪,表现为情绪激动、易怒或暴躁。
01焦虑面对应激源时,人们常常会感到不安、担忧和紧张,表现为焦虑情绪。
02恐惧当应激源具有威胁性时,人们会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应激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记忆力减退应激可能导致大脑海马体等区域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记忆力。
思维僵化应激使人们难以灵活思考,容易陷入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
逃避与回避面对应激源,人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或回避,以避免进一步的压力和不适。
攻击与侵犯当应激源被视为威胁时,人们可能会采取攻击或侵犯行为来保护自己。
护理心理学第三章
第三节 应激反应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3.3 应激的行为反应 3.4 应激的综合反应 3.5 应激反应的评定 3.6 心理应激与健康
3.1 应激的生理反应
1、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3、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3.2 应激的心理反应
2、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及人群特征
国外的患病率为10~60%,国内门诊 与住院调查的结果约为1/3。
人群特征 ①性别特征 ②年龄特征
③社会环境特征
④人格特征
4.2 心身疾病的范围
1、内科心身疾病 2、外科心身疾病 3、妇科心身疾病 4、儿科心身疾病 5、眼科心身疾病 6、口腔科心身疾病 7、耳鼻喉科心身疾病 8、皮肤科心身疾病 9、其他
2、社会支持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机制的假说
1)独立作用假说 也称为主效应模型(the main-effect model)。该 理论认为,无论生活事件存在与否,个体是否处 在压力状态下,社会支持始终具有一种潜在的维 护身心健康的作用。由于此结论源自研究的统计 结果,即统计结果仅发现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反 应症状的主效应,而未出现社会支持与不良生活 事件之间的交互作用,故称作主效应模型。
1.3 应激源
1、应激源的概念 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 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内部和外 部 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 性分: 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 文化性 3)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控制 性和不可控制性
第二节
3)Lazarus和Folkman根据应对的指向性 将应对分为两类 A、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是通过获取如何 行动的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努力。 B、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是调节自己由外 界的伤害、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努力。
【护理心理学】5第五章 心理应激
(三)根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类
1.控制性应激源
指个体可对其进行控制(如预防、减弱、消除等)的应激源。 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此类应激源有很多,例如因某种疏忽造成工 作失误,与朋友发生争吵,与领导关系紧张等。
2.不可控制性应激源
指个体不能对其进行控制的应激源。此类应激源难以预防, 而且一旦出现,普通个体大多无法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例如,亲人死亡、交通拥挤、利益分配不公等。
3 衰竭期: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 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 获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四)心理学的应激观
医学心理学领域中应激的概念包括3层含义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3、应激是一种觉察到的威胁 综合上述三层含义,可以将心理应激定义为:
心理应激是个体在觉察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
二、应激源的类型
(一)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类 1.内部应激源:指产生于有机体内部的各种需求或 刺激。 2.外部应激源:指产生于体外的各种需求或刺激。
(二)按应激源的内容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指直接作用于躯体的刺激因素。 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 如高温或低温、辐射、电击、 噪音、损伤、病原微生物、疾病等。
LCU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变化事件
23、子女离家 24、姻亲纠纷 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 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 27、入学或毕业 28、生活条件改变 29、个人习惯改变 30、与上级矛盾 31、工作时间或条件的改变 32、迁居 33、转学 34、娱乐的变化 35、宗教活动的变化 36、社会活动的变化 37、少量负债 38、睡眠习惯改变 39、家庭成员改变 40、饮食习惯改变 41、休假 42、圣诞节 43、微小违法行为
医学心理学 第五章 心理应激
退行(退化):当个体遭遇严重挫折时,有时会放弃习惯化 的成熟应对策略而采用早期幼稚的不成熟的方式应对环境。
无意识的心理应对(心理防御机制)
合理化(文饰作用):个体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自己所追求 的目标时,往往会以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来原谅自己而 摆脱痛苦。“知足常乐”、“比上不足,不下有余”、“酸 葡萄、甜柠檬”心理
应激源研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 LCU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积极 消极
意义
应激的积极意义
积极影响:表现在适度的心理应激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条件。 个体从小到大经历的各种心理应激,可以看作是一种环境 因素。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高个体在以后生活中的 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愤怒(anger):与挫折、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常由于 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 分泌增加,多伴有攻击性行为。
心理应激反应
——之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针对自我的行为反应与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积极的行为反应与消极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
依赖;敌对与攻击;物质滥用)
总的说来,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否真正对我们有威 胁,只要个体“认为”它有威胁,才会引起心理 应激反应。如果感到威胁,个体会在不知不觉中 动用心理防御机制和生理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发生机制
无利害关系
适应
问初
次 可改变
有效
问题关注应对
题 评 有利 评
无效
Hale Waihona Puke 害关系情绪反应(不适应)
心理应激详解
二、应激的意义
(二)消极意义
1、强烈而突然的应激造成有机体唤醒不足,使 心身功能和社会活动迅速出现障碍或崩溃。 2、持久的慢性应激使人长期紧张,个体的心理 和生理抵抗力均会耗竭,导致疾病。 3、多次未转向良好适应的应激,破坏适应力, 造成原来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 甚至遇到新的轻微的应激时出现退缩反应和过度 反应,或对强烈的刺激出现“无反应”。
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如生理学、社会学等。
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 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 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关于应激,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拥挤、迁 居等)。
2.应激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对刺激或应激情境所作的应答反应) 3.应激是刺激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 应对) 4.应激是机体对内在和外在环境变化的应对过程。
刺激与反应
一台电热器向被试体表持续吹拂一股热风,局部立 即有微血管扩张,皮肤潮红出汗的反应。
①在寒冬作试验:符合机体需要,可引起愉快情绪的心理反应; ②在酷暑作试验:不符合机体需要,可引起厌恶的情绪反应; ③实验时告诉被试热风中有强烈杀伤作用的X射线,可引起强烈
的惊恐情绪反应。
应激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例:武松打虎
警觉期
抵抗期
衰竭期
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
上述三个阶段并不一定都依次出现
多数应激只引起第一、第二期的变化, 只有少数严重的应激反应才进入第三期。
护理心理学6心理应激
– 情绪方面; – 人际关系方面; – 突发情况方面。
三、应激反应
• (一)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受应激源的刺激,
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的应激源发生 相应的应激反应,也称狩猎式反应。包括 个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变化。
三、应激反应
• 1.应激的心理反应 个体对应激的心理反应存在积极和消极
六、应对机制
• (二)应对影响健康的途径 • 通过影响个体体验的应激反应的频率、强
度及特征而影响健康; • 通过习得并保持参与应对功能的生理机能; • 通过改变部分不良的应对行为; • 个体对急性病的威胁或慢性病的需求所作
出的应对常成为影响疾病进程的重要因素。
七、课堂讨论
•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飞机失事事件各 方应激反应。
• 马来西亚政府、失事航空公司、遇难者、 遇难者家属、机长及相关人员、保险公司、 中国政府及国民……
本小节已结束放映!
应对机制是指人在成功适应、解决问题和接 受考验时采用的所有方法,是个体对抗应激的一 种手段。具有两方面功能:一是改变现存的人-环 境关系;二是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的控制。 (一)应对相伴随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行为变化:通过预测、反馈及控制三种机制实现; 生理变化: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可以反映应对的成 效。
第四章
第一节 心理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 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的最直接表现是 精神紧张。
第一节 心理应激
• 一、心理应激的含义 • 二、应激源 • 三、应激反应 • 四、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 五、应激对个体的影响 • 六、应对机制
一、心理应激的含义
• 1936年,Selye(塞莱氏)提出了“应激” 的概念。四、心理应激源自中介机制• (二)生理中介因素
护理心理学_娄凤兰_第四章心理应激
1、“应激”源于物理学术语,在工程学和建筑学上指“负荷”。
2、20世纪30、4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Cannon(1932)最先将其应用于社会领域。
3、1936年,Selye首次使用“stress”这个术语,并系统提出了应激的概念,因此被公认为“应激之父”。
4、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强调认知因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给应激概念注入了新的内涵。
1、Selye的应激反应理论(生理模型)应激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抵抗期和衰竭期,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syndrome,GAS)2、应激的刺激理论该理论模型认为,应激是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
3、应激的心理模式此模型强调个体认知评价和应对策略在适应应激情境中的重要性。
应激源输入:中介机制、应激反应、适应结果1、应激是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
2、应激是由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3、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1、应激源概念:应激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般认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stressor)。
2、应激源分类:(1)根据应激源的来源分为:内部应激源:指产生于有机体内部的各种需求或刺激。
外部应激源:指产生于有机体外部的各种需求或刺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3)根据个体的控制感水平分为控制性的应激源不可控制性的应激源(4)根据事件对个体的意义积极应激源消极应激源等3、生活事件(life events)(1)生活事件(应激源)与健康的关系(2)生活事件的评定生活事件评定的初级阶段,人们只注重那些较重大的生活事件,因而只统计某一段时期内较大事件发生的次数。
美Holmes和Rahe编制了著名的“社会重新适应量表”(SRRS) ,成为科学、客观评定生活事件的开端。
《医学心理学课件》心理应激ppt课件
患者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通过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结合应激源评估和临床表现, 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等,最 终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03
心理应激干预策略与方法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应激中应用
认知重构
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对应激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建立 积极、合理的思维模式。
心理应激与健康关系
01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02
适度应激对健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03
过度应激则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
04
常见的由心理应激引起的身心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
02
心理应激评估与诊断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模拟产生逼真的三维环境,使个体沉浸其中并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为心理应激的 干预提供了新的手段。
政策法规对心理应激工作影响分析
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心理应激工作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包括加强心理应激宣传教育、提高心 理应激干预能力等。
行业标准与规范
制定和完善心理应激相关的行业标准与规范,有助于提高 心理应激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
02
指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如高温、噪音等
。
心理性应激源
03
指各种心理冲突和挫折,如失恋、失业等。
心理应激源分类
社会性应激源
指各种社会变革和生活事件,如战争、社会 动荡等。
文化性应激源
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而产生的 应激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指 调剂自己由外界伤害、 威胁引起的不良情绪的
努力
主动沟通 获得和解
与男友分手
向别人倾诉 转移注意力 放松
应对方式的选择策略
当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找到解决问题 的方案时,建议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 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采取以情绪 为中心的应对
适用对象:
适用于测查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 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作烟连然量续观等记察。录;。也可以在人为的情
事境件下记进录行法,:如对实某验一室个、观游戏
察阶室段,的叫目做标控行制为观发察生。的频
率进行记录
二、访谈技术
(一)访谈的概念 访谈技术是护士与病人所进
行的有目的的会晤。
访谈的内容和过 程不拘泥于固定 的问题格式或顺 序,容易掌握病 人的真实的心理 体验。
二、主要功能
1、筛查心理护理对象 2、提供心理护理实施依据 3、评估实施效果
三、 临床心理评估常用方法
1.行为观察法 2.会谈法 3.心理测验法
一、行为观察法
(一)行为观察法的概念
通过对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进行观 察而进行心理评估的一种方法。
观察什么?
仪表 身体状况 言语举止 个性特征 认知及态度 应对方式
高分特征
E 内向外向
人格外向
N 神经质 焦虑、担忧、对 刺激有强烈的情 绪反应
P 精神质 孤独、不关心他 人,难以适应外 部环境
L 掩饰性 掩饰性强,测试 结果可信度差
低分特征 人格内向
情绪反应缓慢且 轻微
能与人相处,能 较好地适应环境
测试结果可信度 高
(二)临床评定量表
1、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非结构式访谈(自由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式访谈
访谈者按事 先拟好的访 问大纲,然 后将被访者 的回答,填 到事先制好 的表格中。
访谈 的形式
将要问的有关问题交 给被访者,但无一定 的问题顺序
谈什么?
一般资料 如职业和文化程度 面临的问题和可能原因 家庭情况和经济来源 以往健康情况及就医经历 个人嗜好 工作情况和生活事件 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怎么观察?
1.确定目标行为 观察的目标行为
2.确定观察者 3.确定观察时间 4.确定观察地点
确录认目是密由标与切谁行评相来为观。估联察观的系和察目 的记者的 行 可首以为先是特选护征理择人。一员个、具家体 属时,间也段可以进由行被观观察察记
5、确定记录方法 者标血叙可行活录持观行压述以,环。续察为、性在如境其时记,尿记完实或录如糖次间录全际诊自自、:确。自工疗己我每在然作环定的监日观的、境观目控吸察环学,察现境习叫场下、做进生自
悲观、观点不一致、不愿讨论
发抖、双手反复搓动不安
焦虑、愤怒
脚敲打地板
无耐心、焦虑
耳语
难以泄露的秘密
沉默不语
手心出汗、呼吸浅、瞳孔扩大、脸 色苍白、脸红、皮疹
不愿意、全神贯注 害怕、正性觉醒(兴奋、感兴趣)、 负性情绪(焦虑、窘迫)、药物中 毒
(二)提问
开放式会谈: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的方法。 如:你是怎么样看待你这次生病的?
三 应激反应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 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 为方面的变化。
1、认知反应
认知反应
警觉性增高 注意高度集中 观察更加细致 记忆效果更佳
注意范围狭窄 注意难以集中
记忆减退 思维混乱
2、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恐惧:面对危险而感到害怕,试图逃避 抑郁:因无法应对困境或严重后果而产
作用:患者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情感、问题得 不到渲泄。
三、心理测验
(一)概念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
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 量化的价值。
二、临床常用量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量表 名称
生无助和无望感 愤怒:由于目标受阻、自尊心受到打击
而引起
3、行为反应
两种类型:
❖ 不适应性反应
❖ 适应性反应
1.语言问题增加 2.兴趣减退 3.物质滥用 4.退化、回避 5.攻击
1. 改变自我
2.改变应激源
四、应激的心理模型
❖ 也指应激的心理反应模式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应
生 活 事
认知评价
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1.解决问题
2.学习社会技能 3.寻求信息
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
1.认知重组
药物镇静
2.消除紧张
体育锻炼
放松
3.积极转移
4.自我暴露和宣泄
掌握:
应激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 理解: 应激的心理模型 应激的应对方式
第五章 临床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 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入) 客观描述。
怎么谈?
(一)倾听 耐心、专注、诚恳地倾听是
访谈取得成效的关键。
“倾听病人的诉说,他将告诉你问题的存
在”
——希波克拉底
非言语行为
可能表明的意义
直接的目光接触
人际交往的准备就绪或关注
注视或固定在某人或物上
全神贯注、刻板或焦虑
双唇紧闭
应激、决心、愤怒、敌意
左右摇头
不同意、不允许、无信心
坐在椅子上无精打采或离开
帮助, 有效缓解应激
人格特征
1)人格因素影响个体暴露于应激源的 程度
2)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反应
五 应激的应对方式
应对的概念
应对(coping)是指个体对付困难、 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境的过程。
与男朋友发生 意见分歧
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指通过 改变自己的行为或采取行动 以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
应对方式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件 社会支持 人格
健康 疾病
应激心理反应模式 国内姜乾金有关心理应激示意
认知评价
指个体对遇到的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 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是应激作用过程的重要中介因素。
社会支持
❖ 指个体可利用的具有减轻应激作用的 外部资源。
工作
家 庭
朋友 团队
组织 机构
可以帮助你 宣泄不良情绪 获得情感支持 和各种形式的
你为什么不喜欢做这方面的检查? 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害怕输液? 特点:句中含有“什么”、“怎么”、“为什么” 等句子 作用:寻找事件发生经过、原因,弄清来龙去脉。 患者多处于主动地位
封闭式会谈:让患者按照所提问题做类似“是” 或“否”的回答
如:你失眠吗?你头疼吗?你最近心情好吗?
特点:此问法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暗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