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复习思考题
1.何为中药的四气、五味,有何临床意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药性是由气和味共同组成的,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2.何为中药的七情,试举例说明。

七情喂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1单行,单用一味药物即可发挥治疗作用。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

○2相须,两种性能相同的药物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

○3相使,两种药性能功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作用。

如黄芪配茯苓,黄连配木香。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

○6相恶,两种药物配伍,一种药物能破坏或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如人参恶莱菔子。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能发生毒副作用。

如贝母反乌头。

3.试述清热药的分类,每类药的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代表药物石膏、知母、栀子。


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代表药物黄芩、黄连、黄柏。

清热凉血药:主治热入营血证,代表药物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证,代表药物金银花、连翘。

清虚热药: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代表药物青蒿。

4.试述大黄的功效,临床应用及使用注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临床应用:○1积滞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诸证○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使用注意:如非实证,不宜妄用;脾胃虚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5.止血药分为哪几类,其各自适应证如何,举出一两味代表药物。

凉血止血药:主治血热妄行出血,代表药物小蓟、大蓟。

收敛止血药:主治出血不止,代表药物白及、仙鹤草。

化瘀止血药:主治出血而兼有瘀阻者,代表药物三七、蒲黄。

温经止血药:主治虚寒性出血,代表药物艾叶、灶心土。

6.试述活血化瘀药代表药物川芎、丹参的性味、功效及应用。

川穹—性味: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1血瘀气滞痛证○2头痛,风湿痹痛。

丹参—性味:苦,微寒。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应用:○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证○3疮痈肿毒○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7.试述补益药的分类,每类药的适应证及代表药物。

补气药:气虚证-人参、黄芪。

补阳药:阳虚证-鹿茸、杜仲。

补血药:血虚证-熟地、阿胶。

补阴药:阴虚证-沙参、麦冬。

8.功用比较:麻黄和桂枝,石膏和知母,大黄和芒硝,苍术和白术,肉桂和桂枝,人参和黄芪,生地和熟地,川贝和浙贝,黄连、黄芩和黄柏,附子和干姜,当归和川芎。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1、试述平胃散组成、功用、主治和方解。

组成:苍术(15g)厚朴(9g)陈皮(9g)甘草(6g)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苍术-燥湿运脾(君)厚朴-燥湿行气(臣)陈皮-行气和胃(佐)炙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和中(使)配伍要点为祛湿与行气相兼,方中厚朴与苍术相伍,燥湿以健脾,行气以化湿,湿化气行则脾得运化。

2、小柴胡汤、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小柴胡汤--组成:柴胡(24g)黄芩(9g) 人参(9g)炙甘草(6g)
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
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
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

经水
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柴胡-透达半表之邪(君)黄芩-清泄半里之热(臣)半夏、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佐)人参、大枣-益气和中(佐)炙甘
草-调和诸药,助参、枣扶正(使)配伍要点:○1方中柴胡透
达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泄,两者相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对药。

○2方中用人参、大枣益气健
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
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

包含着预防治疗学思想。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g人参12g白术12g 当归9g 柴胡
3g升麻3g 陈皮3g 甘草6g。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治:○1脾胃气虚证。

食少体倦,少气懒言,面色苍白,大便稀
溏,脉大而虚软。

○2气虚下陷证。

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
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黄芪----
补气升阳(君)人参、白术、炙草----补气健脾(臣)当归----
补血和营(佐)陈皮----理气和胃(佐)升麻、柴胡----升阳举
陷(使)炙草----调和诸药(使)配伍要点:○1配伍当归:血为
气之母,补血可以养气。

○2配伍陈皮:使补而不滞。

○3少用升
麻、柴胡:升提中阳。

3、试述六味地黄丸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组成:熟地12g山茱萸12g 山药12g 泽泻9g 丹皮9g 茯苓9g。

主治:肾阴虚证。

症见腰酸腿软,眩晕,耳鸣,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

舌红少苔,脉细数。

功用:滋阴补肾。

方解:三补---熟地黄---甘温滋补、滋肾填髓(君)、山萸肉---酸温收敛、养肝涩精(臣)、干山药---甘平滋润、补脾固肾(臣);三泻---泽泻---甘寒渗利、宣泻肾浊(佐)、牡丹皮---
辛苦凉血、清泄肝火(佐)、茯苓---甘淡平淡利、渗利脾湿(佐)配伍要点:补泻兼施,补中寓泻,以补为主,以泻为辅。

各药合用,使其补而不留邪,泻而不伤正。

【肾肝脾】
4、试述逍遥散组成,主治,功用和方解。

组成: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 (各9g)炙甘草(4.5g)
生姜、薄荷。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口眩,
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脉弦而虚者。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解:柴胡-疏肝
解郁(君)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臣)白术、茯苓-健脾益
气(佐)生姜、薄荷-辛散助疏肝解郁(佐)炙甘草-健脾益
气(佐)调和诸药(使)配伍要点:○1疏中兼养:方中以柴胡
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

臣以养血和血柔肝的白芍、当归。

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
血充则肝柔,形成疏中兼养的特点。

○2治肝顾脾: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
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5、四物汤为补血的基本方,方中为何配伍辛温活血的川芎?
川穹为血中气药,与熟地、白芍这两个阴柔补血之品相配,动
静相宜,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6、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的意义?
○1恐一时滋阴补血固里不及,阳气外亡,故重用黄芪补气而专
固肌表○2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
资化源,使气旺血生。

7、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的意义?
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

8、写出方剂的君药及功效:桂枝汤、银翘散、大承气汤、白虎汤、
四君子汤、四物汤、小建中汤、平胃散、补阳还五汤、清营汤、二陈汤、四逆汤、五苓散、理中汤、独活寄生汤、玉屏风散、生脉饮。

9、试比较四君子汤及理中汤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特点。

10、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中均用柴胡,其意义有何不同?
11、试比较六味地黄丸及肾气丸;麻黄汤和桂枝汤;桂枝汤和小建中
汤的组成、主治、功效及配伍特点。

(12分)
12、逍遥散中配伍茯苓、白术和当归、白芍的含义?
13、方剂学中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的含义?
14、越鞠丸方中为什么不配伍治痰郁专药?
15、肾气丸中为什么配伍大量地黄而少用附子、桂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