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家..

合集下载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名家

本帖最后由清风12 于2011-10-26 13:54 编辑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有多种译作,多为与其兄鲁迅合译之作。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译著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920年8月),《马克思底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1920),日本岛村抱月著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苏俄十年间文学理论研究》(日本岗泽秀虎著)等。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胡洪,字适之,汉族,安徽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中国现代哲学家、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郭沫若译著有:《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

赏析中国著名翻译家及其代表作

赏析中国著名翻译家及其代表作

赏析中国著名翻译家及其代表作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他们的翻译经典

杨宪益(1915—)、戴乃迭(1915—1999)夫妇是中国翻译史上久负盛名的翻译家,他们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其毕生精力,夫妻合作、珠联璧合,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介绍到了西方,也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学作品介绍给了中国读者。他们翻译的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少有人能企及。他们不仅翻译了《红楼梦》,还将《鲁迅文集》、《史记选》等上百部中国文学作品译成了英文。作为主要译者和世纪主编,杨宪益、戴乃迭共同支撑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五十年,自1951年创刊以来,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惟一窗口。

杨宪益主张,在翻译的同时要力争传达出作者的本意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保留或者显现原文的风格。这一问题值得所有翻译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红楼梦》的翻译,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是一部最接近原著的英文全译本。在这部翻译巨著中,集中体现了杨氏翻译法的妙处和高深的造诣。

一、译文同义习语的套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和相通性为同义习语的套用提供了客观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语言中概括某种生活现象的成语和词组与另一种语言中类似的习语和词组在表达技巧上和语法组合上都有惊人的相似,给人以无独有偶、天作之合的感觉。英汉文化和语言中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经典名句和习语。它们在内容上、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通性。这时用习语译习语当然是最理想的策略,这样可以

达到从语义到文体上的最自然贴切。如: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英汉互译国内著名翻译家

主要作品:
梁启超一生译介的西方书籍,有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马 克思主义著作和文学作品(主要是政治小说)。他流亡 日本后,对传播欧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术流 派等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抉破罗网,造 出新思想。” 梁启超是提倡翻译西洋文学的第一人。对于政治小说, 1898年,梁启超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首先大力提 倡翻译西洋政治小说,提高翻译小说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呼唤我国 文学翻译高潮到来的先声。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把兴西学、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道。梁启超“翻译强国” 的目的性极为明确,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 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2).译书“当首立三义”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深人地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目 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故今日而言译书, 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译之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梁启超指出:西人之强,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 科学技术。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 西对照表,以为参照;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之例,仍 可沿用。 3)养能译之材 这是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华文和西文, 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才是好译本。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 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 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 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 意删减或增补。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二、甲午战争后
1.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
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 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 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主将,他在中国 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功绩卓著,有 口皆碑,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 (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2)“五种不翻”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这是关于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梁启超指出:当时中国官局所译之 书兵学较多,他们以为西人之强, 尽在于兵。实则不然,西人之强, 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科学技术。 而今还有很多重要的书急需翻译。 他列举并评论了有关学校教材、法 律书、政书、经济学书、工艺书、 农书、矿学书、史书、哲学书等, 对我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以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 和文坛上的声望,大声疾呼翻 译的重要意义,倡导翻译,这 种有力的号召与推动,在当时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梁启超 特别重视政治小说的译介和作 用,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政治 小说的人。
(1).译书的目的性
梁启超是爱国的翻译评论家、翻译 史家和文学翻译家。他把兴西学、 译西书作为维新变法的“强国”之 道。
梁启超“翻译强国”的目的性极为 明确,一以贯之。他不仅一而再、 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 弱国变成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 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梁启超这种翻Biblioteka Baidu爱国、翻译强 国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现 实意义,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翻译工作者,对树立中国文 学翻译思想的优良传统奠定了 基础。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时期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慧远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民国时期翻译家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之首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五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现代:“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当代:新中国成立后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Translation on Buddhism Scripture

•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真谛(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49《摄大乘论》

•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transla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几何原本》

•李之藻(1565-1630):“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杨廷筠(1557—1627)与徐、李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

三、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Opium war~ May4th Movement

•严复(最著名)信、达、雅

•梁启超“通学、通文”

•马建忠“善译”

•林则徐

•林纾:"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因此,音译为“般若”显示出 对佛经的尊重敬 仰,而意译为 “智慧”则显得轻浅世俗。实 在要译的时候,“般若”往往 被译为“大智慧”、“妙智 慧”、“真智妙慧”之类。
此外,“释迦牟尼”、“阿耨 [nòu]菩提”、“菩提萨埵[duǒ]” 分别被意译为“觉悟者”、 “能仁”;“正遍知”;“道 有情”、“大道心众生”,但 音译和意译之间体现出 尊卑之 别。
(2).译书“当首立三义”
梁启超对翻译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系统而深人地 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 目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 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 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 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 译之才。
1)择当译之本
----翻译文体之问题,则直译、意译之得失,实为 焦点。(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的“翻译文体之
讨论”一节)
3)养能译之材
这是关于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 梁启超认为:
凡译书者,于华文、西文及其所 译书中所言专门之学,三者具通, 斯为上才;通二者次之;仅通一 则不能以才称矣。
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 须精通华文和西文,并懂得与 所译之书有关的专门学问。只 有这样,所译出的书,才是好 译本。因此,欲求译才,必自 设翻译学堂始;强调对翻译人 才的培养。
梁启超“翻译强国”的目的性极为 明确,一以贯之。他不仅一而再、 再而三加以强调,而且以俄、日由 弱国变成强国的成功范例来论证翻 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翻译家:梁宗岱人物简介

翻译家:梁宗岱人物简介
梁宗岱在国际翻译界的影响
• 梁宗岱的翻译作品在国际翻译界受到好评 • 为中国翻译家在国际翻译界赢得了尊重
03
梁宗岱的文学研究与批评
梁宗岱的文学思想与观点
梁宗岱的文学思想
• 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自由精神 • 倡导文学的美学价值
梁宗岱的文学观点
• 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都有一定的研究 • 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梁宗岱对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批评
梁宗岱对现代文学的研究
• 对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都有所涉猎 • 对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
梁宗岱对现代文学的批评
• 强调现代文学应该具有民族特色 • 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梁宗岱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梁宗岱的文学地位
• 被誉为“五四”以来的重要文学批评家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2
梁宗岱的翻译成就与影响
梁宗岱的翻译作品与风格
梁宗岱的翻译作品
• 翻译了《波德莱尔诗选》、《局外人》、《鼠疫》等法国文学作品 • 翻译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浮士德》等英德文学作品
梁宗岱的翻译风格
• 注重原文的忠实再现 • 强调翻译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 善于把握原作的意境和氛围
梁宗岱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 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 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 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 200部。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 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 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 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 意删减或增补。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 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 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 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 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 和。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
译事过程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 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 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 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 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 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著名翻译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众多优秀翻译家的国家。他们通过翻译,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将世界的先进文化引入中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著名的翻译家。

许渊冲,中国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之一,擅长翻译英美文学作品。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忠实于原著,力求将作者的思想、风格、语言精确地传达给读者。他翻译的《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高度赞誉。

施蛰存,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学者,擅长翻译俄国文学作品。他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作品成功地引入中国,通过翻译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杨宪益,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他翻译的《雾都孤儿》、《哈士奇儿》、《挪威的森林》等作品广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之一。

魏德昭,中国著名的英文翻译家和作家,以翻译英语犯罪小说而闻名。他主要翻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包括《东方

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经典作品。他的翻译作品精确传达了原著的悬疑和惊悚感,使读者深入体验到英国侦探小说的魅力。

莫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他擅长翻译日本文学作品,包括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作品。他以其精湛的翻译技巧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成功地将日本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中国读者。

这些著名翻译家通过翻译,架起了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桥梁。他们将外国文学艺术作品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全球。他们的翻译作品不仅是对原著的忠实再现,更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推动力量。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动了文学翻译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翻译家简介1季羡林

中国翻译家简介1季羡林

中国翻译家简介 1 季羡林中国翻译家简介(1)--季羡林

From: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

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

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从师吴宓、叶公超学

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

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

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同学中还有胡乔木。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曾翻译德

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

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名家
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快。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翁, 独钓寒江雪。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归化为辅。
“诗不可译”说
但丁认为诗歌是不能被翻译的。他说,要把诗歌翻译出来, 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必然失去原著的和谐和完美。 意大利一位 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诗是没有办法被翻译的。
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 思考: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呢?
作,因为"此书的译文是绝妙的"。
翻译理论"优化论" 许渊冲说过:"理论来自实践,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提出’创中国学派文学翻译理论’的哲学基础。" 他正是在继承前人学说的基础上,集毕生翻译之经验加以发展,提出了 自成一派的翻译理论"优化论",用"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加 以概括,并且在《翻译的艺术》(1984)、《文学翻译谈》(1998)、 《文学与翻译》(2003)等著作中,对形似与神似,求真与求美,翻译 与创作,"翻译腔"和"四字成语",中西文化的差异,两种文化的竞赛等问 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论: "三美论"(意美、 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 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 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 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 到神似的境界。"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 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欢;最高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名家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20/4/27
21
早期比翼赴幽冥, 不料中途失健翎。 结发糟糠贫贱惯, 陷身囹圄死生轻。 青春做伴多成鬼, 白首同归我负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从来银汉隔双星。
2020/4/27
22
许渊冲(1921~)
翻译家
北京大学教授
2020/4/27
23
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 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
2020/4/27
6
玄奘
玄奘(公元600—664年) 曾赴天竺求经,历经17载, 回国后译经、论75部, 凡1335卷。其笔法谨严, 世称“新译”。
2020/4/27
7
2.徐光启、严复和林纾
唐代以后,由于我国对外交流不甚频繁,翻译事业也 日渐衰微。到了明朝万历年至清朝的“新学”时期,我国 又出现了一股翻译介绍西方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学著作 的热潮,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徐光启、严复和林纾 (林琴南)等。
会科学出版社,1979。
2020/4/27
15
杨绛(1911年--) 《吉尔•布拉斯》[法]勒萨日,1958,人民文学出版 社。 《小癞子》,[西]佚名,1978,上海译文出版社。 《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1979,人民文学出版 社。 《斐多》[古希腊] 柏拉图,2000,辽宁人民出版社。

最新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最新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林纾,字琴南。1852年生。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韩迪原在《近代翻译史话》说:“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因读林译小说,才接触到西洋文学”。韩迪原对林琴南还有一个很中肯的评语,她说:“因为那时国人对整个西洋文明毫无认识,必得用东方已有的事物,去‘附会’西方的观念,像林译所用的方式,才能达到早期沟通东西文化的任务。”林琴南“还打破旧中国小说的章回体,使中国的文学形成向前迈一大步。”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

严复翻译家的功勋

严复,作为中国现代翻译家的代表之一,为中外文化交流与翻译事

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颗明星,无论是在

翻译实践上还是在翻译理论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文将从他的

生平、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严复作为翻译家的功勋。

一、生平

严复,字代庵,号称一悟道人,生于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

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享年五十六岁。严复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中西文化,擅长多种语言,如中文、英文、法文等,为翻译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翻译实践

严复热爱翻译事业,对翻译充满了激情和热忱。他致力于将中外文

化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翻译将外国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中国,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严复将翻译视为一种艺术,并

且将其发扬光大。

在翻译实践方面,严复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莎士比亚

的戏剧作品、拜伦的诗歌等。他从源语语境和目标语语境两个方面进

行深入研究,力求准确地传达原作的风采和韵味。严复在翻译实践中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的表达,尽可能还原作品的原汁原味。

此外,严复还创立了翻译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人才。他注重培养

学员的外语水平和翻译技巧,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使学生们在翻译

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翻译水平。严复对学员们的培养和指导使

得中国翻译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翻译理论

严复不仅在翻译实践上有卓越的成就,在翻译理论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信”、“达”、“雅”三大翻译原则,对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

影响。

“信”是指要忠实地传达原作的意思和思想,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中国翻译大家介绍

中国翻译大家介绍

介绍: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原清华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为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学术兼职: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北京外国语学院顾问兼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作:王佐良先生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英语文体学论文集》和《风格和风格的背后》等,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中外文学之间》,《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照澜集》。王佐良先生是诗人,讲诗、评诗、译诗得心应手。他的不少著述是讲诗的:《英国诗史》、《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苏格兰诗选》、《英诗的境界》、《英国诗选》、《英国诗文选译集》、《读穆旦的诗》,《英国文学名篇选注》、《论学习》等。

生平经历;上中学时,他已在报刊上发表诗作多首。在西南联大写的两首诗被闻一多先生选入他的《现代诗钞》。上世纪40年代是他写诗的旺盛时期,写了《春天,想起了莎士比亚》、《异体十四行诗八首》、《去国行,1947》、《伦敦夜景》、《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节》等诗作。当然,他最广为流传的篇作是翻译培根随笔集其中的《论学习》等,该译作的语言精炼优美传神,被广大读者视为是最权威的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严复的翻译理论除“信、达、雅”外,在 译者的修养,翻译态度和翻译选题等方面 也有论述。 严复十分重视翻译质量,宁少而精,勿多 而滥。他的翻译态度始终是译界的模锴, 他的译文一直闪耀着光辉的文采。 此外,严复力主译者“兼通中西文字”且 具备专门知识。


2.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
四个阶段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 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 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 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 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 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鲁迅的翻译理论
1.直译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直译”实际上是“正译”,其对立面是 “歪译”、“胡译”,而不是“意译”。 译作要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尽量做到通 顺易懂。就是在翻译时要使译文“既保持 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一特别指 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 等”。鲁迅的“直译”所表明的是一种文 化态度,所呼吁和寻求的是西方文化的原 质传递。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百度文库
第三阶段(1927年以后)
这是鲁迅翻译和研究外国文学最辉煌的时 期。这时他已从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 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为了中国革 命的需要,在这一时期他翻译的文学作品 和文艺著作都是“战斗的作品”。 1935年完成了他一生翻译工作中最后一部 译作——俄国古典作家果戈理的名著《死 魂灵》。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 (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2)“五种不翻”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译事过程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 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 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 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 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 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国师、著名
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 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 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 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 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史上的里程碑。
梁启超这种翻译爱国、翻译强国的思想, 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影响了一 代又一代翻译工作者,对树立中国文学翻 译思想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2).译书“当首立三义”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梁启超对翻译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1897年,他在《论译书》中系统而深人地 阐述了他的翻译主张。该文论述了翻译的 目的性,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 弊病的论述,进而提出: 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 译之本;二曰,定公译之例;三曰,养能 译之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在近代译学理论史上,直译意译一 直是翻译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涉及 这个问题论旨如此全面的,当推梁 启超。 梁启超在《翻译文学与佛典》、 《佛典之翻译》中,首次总结了古 代佛经翻译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直 译和意译的交替。
----翻译文体之问题,则直译、意译之得失,实 为焦点。(梁启超,《翻译文学与佛典》的“翻译文
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3个历史时期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时期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Q:你所知道的翻译(理论) 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笔名“饮 冰”、“曼殊主人”等,广东新会人。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童年时期就显示出众的才智,11岁中秀才, 补博士弟子员,从此进人广州著名的学海堂 学习,16岁中举人。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梁启超对翻译文学 的倡导、实践和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他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活动是和他的维新、改良、 爱国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倡导翻译, 提倡翻译文学,实践翻译文学,看作是他维新、 改良、爱国活动的一个方面。 梁启超以其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文坛上的声 望,大声疾呼翻译的重要意义,倡导翻译,这 种有力的号召与推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 说的译介和作用,他是中国第一位翻译政治小 说的人。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他翻译每一部作品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都体现着他的一贯的翻译思想。他所 以特别重视翻译被压迫、被损害的弱 小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文学,因为这 些作品富于挣扎、反抗、怒吼的精神。 “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必 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 生。”“转移性情,改造社会。”这 是鲁迅从事整个文学活动,包括文学 翻译活动的宗旨。
“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 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 《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 《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被称为“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 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 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 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 200部。 林纾采用的基本翻译策略是归化意译。 由于依靠朋友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口述,林 纾的翻译是“耳受手追”式的进行“意 译”,而且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和考 虑到当时读者的水平,他会对原文进行任 意删减或增补。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 理,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 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 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信达雅三原则是对译文质量的全面要求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二、甲午战争后 1.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 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 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位主将,他在中国 思想史、文化史、翻译史上功绩卓著,有 口皆碑,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 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玄奘,(600-664),原名陈袆,长安大慈恩
寺和尚, 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高僧, 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 法谨严,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 称“新译”。 他提倡忠于原本、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 至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 且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 译之经为新译。
“严译八大名著”: 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斯密《原富》 斯宾塞《群学肄言》 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 甄克斯《社会通诠》 孟德斯鸠《法意》 约翰·穆勒《名学》 耶方斯《名学浅说》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严复不仅是一位翻译家,也是一位翻译理论家。 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的信、达、雅三条翻译标 准,对于我国近代、现代以至于当代的翻译活 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一是鲁迅所说的“ 直译” , 并不仅仅针对 “ 意译” 而言, 其含义有别于传统狭义的直 译。鲁迅的直译针对“歪译” 而言。后人曾 指出, 鲁迅的直译实际上指的是“正译” , 涵概了意译在内。 鲁迅主张直译, 但同时并不反对意译, 反对的 是偏颇的所谓“ 顺译” 等错误作法; 二是鲁迅曾将自己的直译说成“ 硬译”, 但 鲁迅并非真正主张硬译, 是在未得更佳译法时 的偶而为之的姑且做法。
(1).译书的目的性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梁启超是爱国的翻译评论家、翻译史家和 文学翻译家。他把兴西学、译西书作为维 新变法的“强国”之道。 梁启超“翻译强国”的目的性极为明确, 一以贯之。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加以强 调,而且以俄、日由弱国变成强国的成功 范例来论证翻译对于强国的重要性。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 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 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 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 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 和。

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1)择当译之本 这是关于翻译题材和内容的选择。 梁启超指出:当时中国官局所译之书兵学较多, 他们以为西人之强,尽在于兵。实则不然,西人 之强,不在于兵,而在于文化、科学技术。而今 还有很多重要的书急需翻译。他列举并评论了有 关学校教材、法律书、政书、经济学书、工艺书、 农书、矿学书、史书、哲学书等,对我国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2)定公译之例 一是音译要统一,外文以英语为准,中文以京语 (即国语或官语)为准,而制一中西对照表,以为 参照。 二是对译之名,虽间有声读之误,而依约定俗成 之例,仍可沿用。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鲁迅的翻译可分为三个阶段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第一阶段(1903-1919) 日本留学期间,是鲁迅翻译生涯的第一站,与周 作人合译《红星佚史》等是他翻译的开端。 这一时期他的翻译思想是“呼号”,是“战斗”, 他的心,是站在弱者和不幸者一边,站在反抗者 一边。 第二阶段(1919-1927) 这是鲁迅在思想上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向共产主 义思想转变的时期,因而在翻译思想上也处于一 个“上下而求索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形势 的需要和思想武装的需要。他翻译了不少文艺理 论作品。如:《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苦闷 的象征》和《出了象牙之塔》,苏联托洛茨基的 《文学与革命》等。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 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 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严复的其他翻译理论建树
三、“五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898年改为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鲁 迅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几乎用大半生的精力 从事翻译介绍和研究外国文学,借外国的火, 来照明中国的黑夜,他是光明的引路人;鲁迅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是 中国译论的奠基人,也是傲然屹立于世界译坛 的一面光辉旗帜。
体之讨论”一节)
3)养能译之材
国内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这是关于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梁启 超认为: 凡译书者,于华文、西文及其所译书 中所言专门之学,三者具通,斯为上 才;通二者次之;仅通一则不能以才 称矣。 他强调,作为优秀翻译家,必须精通 华文和西文,并懂得与所译之书有关 的专门学问。只有这样,所译出的书, 才是好译本。因此,欲求译才,必自 设翻译学堂始; 强调对翻译人才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