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
九年级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专题练习
![九年级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专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ea3e427f90f76c660371a4f.png)
九年级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专题练习1、如图,BD为△ABC外接圆⊙O的直径,且∠BAE=∠C.(1)求证:AE与⊙O相切于点A;(2)若AE∥BC,BC=2,AC=2,求AD的长.2、如图,在△ABC中,BA=BC,以AB为直径作半圆⊙O,交AC于点D.连结DB,过点D作DE⊥BC,垂足为点E.(1)求证:DE为⊙O的切线;(2)求证:DB2=AB·BE.3、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相切于点D,OB与⊙O相交于点E.(1)求证:AC是⊙O的切线;(2)若BD=,BE=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4、如图,在Rt△ABC中,点O在斜边AB上,以O为圆心,OB为半径作圆,分别与BC,AB相交于点D,E,连结AD.已知∠CAD=∠B.(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BC=8,tanB=,求⊙O的半径.5、如图,△ABC 中,以BC 为直径的圆交AB 于点D ,∠ACD =∠ABC .(1)求证:CA 是圆的切线;(2)若点E 是BC 上一点,已知BE =6,tan ∠ABC =32,tan ∠AEC =35,求圆的直径.6、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E 在⊙O 上,C 为弧BE 的中点,过点C 作直线CD ⊥AE 于D ,连接AC ,BC 。
(1)试判断直线C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D=2,AC=6,求AB 的长。
7、如图,AB是⊙O的直径,AF是⊙O切线,CD是垂直于AB的弦,垂足为E,过点C作DA的平行线与AF相交于点F,CD=,BE=2.求证:(1)四边形F ADC是菱形;(2)FC是⊙O的切线.8、如图,A,P,B,C是半径为8的⊙O上的四点,且满足∠BAC=∠APC=60°,(1)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2)求圆心O到BC的距离OD.9、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O在AB 上,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恰好经过点D,分别交AC,AB于点E,F.(1)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BD=23,BF=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10、如图,在Rt△ABC中,∠ABC=900,点M是AC的中点,以AB为直径作⊙O分别交AC、BM于点D、E(1)求证:MD=ME(2)填空:①若AB=6,当AD=2DM时,DE= ;②连接OD,OE,当∠A的度数为时,四边形ODME是菱形。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462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e.png)
初三数学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B.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C. 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πD. 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π倍答案:D2. 圆的面积公式为()。
A. S = πrB. S = πr²C. S = πdD. S = πd²答案:B3. 圆的周长公式为()。
A. C = 2πrB. C = 2πdC. C = πrD. C = πd答案:A4. 圆心角为60°的扇形面积是()。
A. πr²/6B. πr²/3C. πr²/2D. πr²答案:A5. 一个圆的半径为3cm,其面积为()。
A. 9π cm²B. 18π cm²C. 27π cm²D. 36π cm²答案:C6. 圆的直径增加1倍,其面积增加()。
A. 1倍B. 2倍C. 4倍D. 8倍答案:C7. 圆的半径增加1倍,其周长增加()。
A. 1倍B. 2倍C. 3倍D. 4倍答案:B8. 一个圆的周长为12.56cm,其直径为()。
A. 2cmB. 4cmC. 6cmD. 8cm答案:B9. 圆的半径为4cm,其直径为()。
A. 2cmB. 4cmC. 8cmD. 16cm答案:C10. 圆的半径为2cm,其周长为()。
A. 4π cmB. 8π cmC. 12π cmD. 16π cm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圆的周长公式为______。
答案:C = 2πr2. 圆的面积公式为______。
答案:S = πr²3.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______倍。
答案:24.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______倍。
答案:π5. 圆的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______。
答案:π6. 圆心角为90°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______。
答案:1/47. 圆心角为180°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______。
初三数学圆专项练习题
![初三数学圆专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7a853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2.png)
初三数学圆专项练习题(一)1. (共10分)已知: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为圆外一点,AC 交O 于点D,且2,,BC CD CA ED BD ==BE 交AC 于F 。
(1)求证:BC 为O 切线。
(2)判断△BCF 的形状并证明。
(3)已知BC=15,CD=9,求tan ADE ∠的值。
(第1题)2.(10分)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任一点(不与A ,B 重合),AB ⊥CD 于E ,BF 为⊙O 的切线,OF ∥AC ,连结AF ,FC ,AF 与CD 交于点G ,与⊙O 交于点H ,连结CH .(1)求证:FC 是⊙O 的切线;(2)求证:EG=GC (3)若cos ∠AOC=,⊙O 的半径为r ,求AF 的长.(第2题)3.(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BAD的平分线交⊙O 于点C,过点C作CE⊥AD于点E,过点E作EH⊥AB于点H,交AC于点G,交⊙O于点F、M,连接BC.(1)求证:EC是⊙O的切线;(2)若AG=GC,试判断AG与GH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O的半径为4,求FM的长.(第3题)4.如图,在△ABC中,∠C=90°,∠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E,过点E作BE 的垂线交AB于点F,⊙O是△BEF的外接圆.(1)求证:AC是⊙O的切线;(2)过点E作EH⊥AB,垂足为H,求证:CD=HF;(3)若CD=1,EH=3,求BF及AF长.(第4题)5.(10分)如图, AB、CD为⊙O的直径,弦AE⊙CD,连接BE交CD于点F,过点E作直线EP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P,使⊙PED=⊙C.(1)求证:PE是O的切线;(2)求证:ED平分⊙BEP;(3)若⊙O的半径为5,CF=2EF,求PD的长(第5题)6.(10分)如图,在⊙O中,直径CD垂直于不过圆心O的弦AB,垂足为点N,连接AC,点E在A B上,且AE=CE(1)求证:AC2=AE•AB;(2)过点B作⊙O的切线交EC的延长线于点P,试判断PB与PE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3)设⊙O半径为4,点N为OC中点,点Q在⊙O上,求线段PQ的最小值.(第6题)7.(10分)已知,如图1中,AB为⊙O的直径,弦CD垂直平分OA,垂足为E点,点F为弧CB的中点,过点F的直线交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G和M,∠MGA=30°,.(1)求证:直线GM与⊙O相切;(2)若点H为弧BD上一点,弦FH交直径AB于点L,且,求AL ︰LF的值;(3)如图2,点Q为线段BG上一动点(不与B、G重合),连接DQ交⊙O于N,连CN交AB于P,则OP·OQ的值会变化吗?若不变,请求出值;若要变化,请说明理由.(第7题)8.(10分)如图9,在Rt△ABC中,∠ABC=90°,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BC及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E,F.⊙O是△BEF的外接圆,∠EBF的平分线交EF于点G,交⊙O于点H,连接BD,FH.(1)试判断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AB=BE=2时,求⊙O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求线段HB与HG的积.(第8题)9.(10分)如图1,在⊙O中,弦AB与弦CD相交于点G,OA⊥CD于点E,延长CD,过点B作BF交CD的延长线于点F,使FB=FG.(1)判断FB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连接BD,AC,若BD=BG,求证:AC∥BF;(3)在(2)的条件下,若tan∠F=,GD=3,求⊙O的半径及BF的长.(第9题)10.(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F为⊙O上一点,且FB=FD.(1)如图1,点F在弧AC上时,求证:⊙BDC=⊙DFB;(2)如图2,点F在弧BC上时,过点F作FH⊙CD分别交AB、BD于点G、H,求证:BD=2FG;(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D、AF,DH:HG=3:5,OG=5,求⊙ADF 的面积.(第10题)。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50f23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75.png)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O的周长为9π,当PO= 时,点P在⊙O上.【答案】4.5【解析】根据圆上点,圆内点和圆外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点P的位置.解:∵⊙O的周长为9π,∴⊙O的半径为4.5,∵圆上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当PO=4.5时,P点在圆上.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把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进行大小比较,得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CB的外接圆与y轴交于A(0,),∠OCB=60°,∠COB=45°,则OC= .【答案】1+【解析】连接AB,由圆周角定理知AB必过圆心M,Rt△ABO中,易知∠BAO=∠OCB=60°,已知了OA=,即可求得OB的长;过B作BD⊥OC,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OD、BD、CD的长,进而由OC=OD+CD求出OC的长.解:连接AB,则AB为⊙M的直径.Rt△ABO中,∠BAO=∠OCB=60°,∴OB=OA=×=.过B作BD⊥OC于D.Rt△OBD中,∠COB=45°,则OD=BD=OB=.Rt△BCD中,∠OCB=60°,则CD=BD=1.∴OC=CD+OD=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正确的构建出与已知和所求相关的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ABC中,∠C=90°,AC=5,BC=8,以C为圆心,r为半径作圆,使点A在圆内,点B在圆外,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为.【答案】5<r<8【解析】当点A在圆内时点A到点C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点B在圆外时点B到圆心的距离应该大于圆的半径,据此可以得到半径的取值范围.解:当点A在圆内时点A到点C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r>5;点B在圆外时点B到圆心的距离应该大于圆的半径,即:r<8;故答案为:5<r<8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半径的大小与位置关系的关系.4.在△ABC中,∠ACB=90°.AC=2cm,BC=4cm,CM是斜边中线,以C为圆心以cm长为半径画圆,则A、B、M三点在圆的外是,在圆上的是.【答案】点B,点M【解析】先求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CM的长;再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出点三点与⊙C的位置关系.解:∵∠ACB=90°,AC=2cm,BC=4cm,∴AB==2,∵CM是中线,∴CM=AB=,∵2<<4∴在圆外的是点B,在圆上的是点M.故答案为:点B,点M.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点P在⊙O上;②点P在⊙O内;③点P在⊙O外,及勾股定理的运用.5.一点到圆周上点的最大距离为18,最短距离为2,则这个圆的半径为.【答案】10或8【解析】分点在圆内和圆外两种情况,当点在圆内时,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和等于直径,然后求出半径;当点在圆外时,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的差等于直径,然后求出半径.解:当点在圆内时,圆的直径为18+2=20,所以半径为10.当点在圆外时,圆的直径为18﹣2=16,所以半径为8.故答案是:10或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点到圆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求出圆的直径,然后得到圆的半径.6.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5,这两个圆的周长之比是,面积比是.【答案】2:5;4:25【解析】利用所有的圆都相似得到直径比为2:5的两圆的相似比为2:5,据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其周长之比和面积之比.解:∵直径比是2:5的两个圆相似,∴相似比为2:5,∵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两圆的周长之比为2:5,面积的比等于4:25,故答案为2:5;4:25.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判定两圆相似并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得到面积之比和周长之比.7.一副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板(∠DAC=45°,∠BAC=30°),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在平面内拼成一个四边形.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吗?请说明理由.【答案】A、B、C、D能在同一个圆上【解析】取AC的中点O,连接OB,OD,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得出OB=OD=AC=OA=OC,根据对圆的认识得出答案.解:A、B、C、D能在同一个圆上,理由是:取AC的中点O,连接OB,OD,∵∠B=∠D=90°,∴OD=AC=OA=OC,BO=AC=OA=OC,∴OA=OB=OC=OD,∴A、B、C、D在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上,即A、B、C、D能在同一个圆上.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和对圆的认识的应用,注意: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8.如何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说一说你的方法.作图说明:已知点AB=4cm,到点A的距离小于2cm,到点B的距离小于3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答案】【解析】根据圆的定义解答即可.解:在操场上用一根很长的绳子,固定一头,拉紧后另一头旋转一周即可得到一个很大的圆.阴影部分就是到点A的距离小于2cm,到点B的距离小于3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关键是了解圆的定义.9.如图,△ABC和△ABD都为直角三角形,且∠C=∠D=90゜.求证: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答案】见解析【解析】取弦AB的中点O,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证得OA=OB=OC=OD后即可求证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证明:取弦AB的中点O,连接OC,OD,∵△ABC和△ABD都为直角三角形,且∠C=∠D=90゜∴DO,CO分别为Rt△ABD和Rt△BCD斜边上的中线,∴OA=OB=OC=OD.∴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求证几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就是证明这几个点到一个点的距离相等.1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任意延长CA到P,再延长AB到Q,使AP=BQ,求证:△ABC的外心O与点A、P、Q四点共圆.【答案】见解析【解析】先作△ABC的外接圆⊙O,并作OE⊥AB于E,OF⊥AC于F,连接OP、OQ、OB、OA,证出BE=AF,OE=OF,再证Rt△OPF≌Rt△OQE,得到∠P=∠Q即可得到答案.证明:作△ABC的外接圆⊙O,并作OE⊥AB于E,OF⊥AC于F,连接OP、OQ、OB、OA,∵O是△ABC的外心,∴OE=OF,OB=OA,由勾股定理得:BE2=OB2﹣OE2,AF2=OA2﹣OF2,∴BE=AF,∵AP=BQ,∴PF=QE,∵OE⊥AB,OF⊥AC∴∠OFP=∠OEQ=90°,∴Rt△OPF≌Rt△OQE,∴∠P=∠Q,∴O、A、P、Q四点共圆.即:△ABC的外心O与点A、P、Q四点共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四点共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确定圆的条件等知识点,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P=∠Q是解此题的关键.11.(2009•武汉模拟)如图,已知△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1,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sin∠BAC的值等于线段()A.BC的长B.DE的长C.AD的长D.AE的长【答案】B【解析】本题需将∠BAC构建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过B作⊙O的直径,交⊙O于点F,由圆周角定理,知∠F=∠A;在Rt△BCF中,易求得sin∠F==,而DE是△ABC的中位线,即DE=,由此得解.解:过B作⊙O的直径BF,交⊙O于F,连接FC,则∠BCF=90°,Rt△BCF中,sin∠F==,∵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即DE=,∴sin∠A=sin∠F==DE.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圆周角定理等知识点.1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②任意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③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A.4个B.3个C.2个D.1个【答案】C【解析】在同一直线上三点不能作圆,即可判定①;一个圆可以作无数个圆,判断②即可;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该点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即可判断③④.解: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可以作一个圆,∴①错误;任意一个圆一定有内接三角形,并且有多个内接三角形,∴②错误;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正确;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确定圆的条件和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说理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13.已知点P到⊙O的最长距离是3,最短距离是2,则⊙O的半径是()A.2.5B.0.5C.2.5或0.5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圆内;②点P在圆外,进行计算即可.解:①点P在圆内;如图,∵AP=2,BP=3,∴AB=5,∴OA=2.5;②点P在圆外;如图,∵AP=3,BP=2,∴AB=1,∴OA=0.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是解此题的关键.14.已知⊙O的圆心在坐标原点,半径为5,点P的坐标为(﹣2,﹣4),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内B.点P在⊙O外C.点P在⊙O上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OP的长,再与半径比较确定点A的位置.解:OP==2<5,所以点P在⊙O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知道O,P的坐标,求出OP的长,与圆的半径进行比较,确定点P的位置.15.⊙O的半径R=5cm,点P与圆心O的距离OP=3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外B.点P在⊙O上C.点P在⊙O内D.不确定【答案】C【解析】已知圆的半径是r,点到圆心的距离是d,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当r=d时,点在圆上,当r>d时,点在圆内,当r<d时,点在圆外,根据进行判断即可.解:∵⊙O的半径R=5cm,点P与圆心O的距离OP=3cm,5>3,∴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P在圆内,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注意:当圆的半径是r,点到圆心的距离是d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当r=d时,点在圆上,②当r>d时,点在圆内,③当r<d时,点在圆外.16.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那么它的外接圆的直径是()A.B.4C.2D.【答案】D【解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2,再根据其外接圆直径就是斜边的长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该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是2.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外接圆圆心.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是以斜边中点为圆心,斜边长是圆的直径.17.已知⊙O的半径为4cm,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cm时,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A.A在⊙O内B.A在⊙O上C.A在⊙O外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知道OP的长,点A是OP的中点,得到OA的长与半径的关系,求出点A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因为OP=6cm,A是线段OP的中点,所以OA=3cm,小于圆的半径,因此点A在圆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OP的长和点A是OP的中点,得到OA=3cm,与圆的半径相等,可以确定点A的位置.18.已知点A的坐标为A(3,4),⊙A的半径为5,则原点O与⊙A的位置关系是()A.点O在⊙A内B.点O在⊙A上C.点O在⊙A外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本题可先由勾股定理等性质算出点与圆心的距离d,再根据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即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内;来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点A的坐标为A(3,4),∴OA==5,∴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则知点在圆上.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坐标与图形性质,能够根据勾股定理求得点到圆心的距离,根据数量关系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9.①直径是弦;②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以上四种叙述正确的有()个.A.1B.2C.3D.4【答案】C【解析】根据直径、弦的定义即可判断①,根据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一定可以作圆即可判断②,根据三角形外接圆的定义即可判断③;根据等弧的定义即可判断④.解:直径是弦,①正确;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②错误;三角形的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③正确;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圆的有关概念,确定圆的条件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题目比较典型,但是比较容易出错.20.已知AB为⊙O的直径P为⊙O上任意一点,则点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A.在⊙O内B.在⊙O外C.在⊙O上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从而得到圆上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都在圆上求解.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点P关于AB的对称点P′与⊙O的位置为:在⊙O上,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利用了圆的对称性求解.。
初三数学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d5c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9.png)
初三数学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1.正确答案为C。
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半径。
2.正确答案为A。
AB>2CD。
3.图中能用字母表示的直角共有4个。
4.正确答案为B。
CD-AB=4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与CD的距离为14cm。
5.正确答案为120°。
圆周角等于弧所对圆心角的两倍,2×60°=120°。
6.正确答案为130°。
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两倍,2×100°=200°,而∠ACB为圆周角减去弧所对圆心角,200°-70°=130°。
7.正确答案为B。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S AOB=(1/2)×20×20×sin120°=503cm2.8.正确答案为D。
由于OA=AB,所以∠OAB=∠OBA=30°,而∠BCO=90°-∠OAB=60°,所以∠BOC=2∠BCO=120°。
又因为∠XXX∠OCA=30°,所以∠AOC=120°,所以∠BOD=60°-∠OAB=30°,∠XXX∠OED=∠XXX°。
9.正确答案为A。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20√3,所以R2=(d/2)2+202=400,r2=(d/2)2+102=100,所以R=20,r=10,两圆内切。
10.正确答案为225°。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个扇形,圆心角为360°-2arctan(5/3),约为225°。
11.若一条弦把圆分成1:3两部分,则劣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120^\circ$。
12.在圆 $\odot O$ 中,若直径 $AB=10$ cm,弦$CD=6$ cm,则圆心 $O$ 到弦 $CD$ 的距离为 $2\sqrt{19}$ cm。
13.在圆 $\odot O$ 中,弦 $AB$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其所在圆周的一半。
初三有关圆的解答题及答案
![初三有关圆的解答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78fad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3.png)
初三有关圆的解答题及答案初三数学教学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经常考察的一道题型。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初三有关圆的解答题及其答案。
一、相切问题问题:两个圆相切,半径分别为$r_1$和$r_2$,求它们的公切线的长度$L$。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r_1 + r_2)^2 = L^2 + (r_1 - r_2)^2$化简得:$L = 2\sqrt{r_1r_2}$答案:$L = 2\sqrt{r_1r_2}$二、切线问题问题:已知一个圆心坐标$(a, b)$,与一直线$y=k$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解析:由于圆与直线相切,所以该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直线$y=k$与圆的距离为$|b-k|$,因此圆的方程为:$(x-a)^2 + (y-b)^2 = (b-k)^2$答案:$(x-a)^2 + (y-b)^2 = (b-k)^2$三、垂直问题问题:已知直线$y=k$和圆$(x-a)^2+(y-b)^2=r^2$相交于点$P(x_0,y_0)$,求直线$OP$的斜率,其中$O(a,b)$为圆心。
解析:首先,求点$P$的坐标。
因为$P$是圆和直线的交点,所以可以列出以下方程组:$\begin{cases} y=k \\ (x-a)^2 + (y-b)^2 = r^2 \end{cases}$将$y=k$代入第二个方程,可得:$(x-a)^2 + (k-b)^2 = r^2$将$(x,y)$代入,得到:$(x_0-a)^2 + (k-b)^2 = r^2$整理可得:$x_0 = a\pm \sqrt{r^2-(k-b)^2}$由于直线$OP$与$x$轴垂直,所以直线$OP$的斜率为$-\frac{1}{\frac{y_0-b}{x_0-a}}$。
代入$x_0$和$y_0$,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frac{1}{\frac{y_0-b}{x_0-a}}$四、分割问题问题:一个圆$O$被圆弧$AB$和直径$CD$所分割,分别为弧$AB$和弧$BCD$。
初三数学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975ab964bcf84b8d57b8d.png)
圆精选练习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题3分,共24 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B. 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C.圆的切线垂直于圆的半径D. 每个三角形都有一个内切圆2.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AB = 2CD ,则AB与CD的关系是()(A)AB > 2CD (B)AB = 2CD (C)AB V 2CD (D)AB = CD3. 如图(1),已知PA切O O于B,OP交AB于C,则图中能用字母表示的直角共有()个A.3B.4C.5D.6⑵4. 已知O O的半径为10cm,弦AB// CD,AB=12cm,CD=16cr则AB和CD的距离为()A.2cmB.14cmC.2cm 或14cmD.10cm 或20cm5. 在半径为6cm的圆中,长为2 - cm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A.30 °B.100C.120°D.130 °6. 如图(2),已知圆心角/ AOB勺度数为100° ,则圆周角/ ACB的度数是()A.80 °B.100 °C.120°D.130 °7. O O的半径是20cm,圆心角/ AOB=120 ,AB是O O弦,则S. AOB等于()A.25 .3 cmB.50 、3 cnfC.100 \ 3 cn iD.200 、3 cnf8. 如图(3),半径0A 等于弦AB,过B 作O 0的切线BC,取BC=AB,O 交O 0于E,AC 交O 0于点D,则BD 和DE 的度数分别为()、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 一条弦把圆分成1 :3两部分,贝U 劣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12. 如果O O 的直径为10cm,弦AB=6cm 那么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 13. 在O O 中,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为 14. 如图(4), 。
(完整版)初三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
![(完整版)初三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74d21e172ded630a1cb6ac.png)
初三数学 有关圆的经典例题1. 在半径为的⊙中,弦、的长分别为和,求∠的度数。
132O AB AC BAC分析:根据题意,需要自己画出图形进行解答,在画图时要注意AB 与AC 有不同的位置关系。
解:由题意画图,分AB 、AC 在圆心O 的同侧、异侧两种情况讨论, 当AB 、AC 在圆心O 的异侧时,如下图所示,过O 作OD ⊥AB 于D,过O 作OE ⊥AC 于E , ∵,,∴,AB AC AD AE ====323222∵,∴∠,OA OAD AD OA ===132cos cos ∠OAE AE OA ==22∴∠OAD=30°,∠OAE=45°,故∠BAC=75°,当AB 、AC 在圆心O 同侧时,如下图所示,同理可知∠OAD=30°,∠OAE=45°, ∴∠BAC=15°点拨:本题易出现只画出一种情况,而出现漏解的错误。
例2。
如图:△ABC 的顶点A 、B 在⊙O 上,⊙O 的半径为R,⊙O 与AC 交于D ,如果点既是的中点,又是边的中点,D AB AC ⋂(1)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2求的值AD BC分析:()1由为的中点,联想到垂径定理的推论,连结交于,D AB OD AB F ⋂则AF=FB ,OD ⊥AB ,可证DF 是△ABC 的中位线;(2)延长DO 交⊙O 于E ,连接AE ,由于∠DAE=90°,DE ⊥AB,∴△ADF∽△,可得·,而,,故可求DAE AD DF DE DF BC DE R AD BC22122===解:(1)证明,作直径DE 交AB 于F ,交圆于E∵为的中点,∴⊥,D AB AB DE AF FB ⋂=又∵AD=DC∴∥,DF BC DF BC =12∴AB ⊥BC ,∴△ABC 是直角三角形。
(2)解:连结AE ∵DE 是⊙O 的直径 ∴∠DAE=90°而AB ⊥DE ,∴△ADF ∽△EDA∴,即·AD DE DFADAD DE DF ==2∵,DE R DF BC ==212∴·,故AD BC R AD BCR 22==例3. 如图,在⊙O 中,AB=2CD ,那么( )A AB CD B AB CD ..⋂>⋂⋂<⋂22C AB CD D AB CD ..⋂=⋂⋂⋂22与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分析:要比较与的大小,可以用下面两种思路进行:AB CD ⋂⋂2()112把的一半作出来,然后比较与的大小。
初三数学圆经典例题
![初三数学圆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03354765ce05087732136f.png)
一.圆的定义及相干概念之杨若古兰创作【考点速览】考点1:圆的对称性: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心是它的对称中间.考点2:确定圆的条件;圆心和半径①圆心确定圆的地位,半径确定圆的大小;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考点3:弦: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弧分为半圆,优弧、劣弧三种.(请务必留意区分等弧,等弦,等圆的概念)弓形:弦与它所对应的弧所构成的封闭图形.弓高:弓形中弦的中点与弧的中点的连线段.(请务必留意在圆中一条弦将圆分割为两个弓形,对应两个弓高)固定的曾经不克不及再固定的方法:求弦心距,弦长,弓高,半径时通常要做弦心距,并连接圆心和弦的一个端点,得到直角三角形.如下图:考点4:三角形的外接圆: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考点5点和圆的地位关系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点与圆的地位关系有三种.①点在圆外⇔d>r;②点在圆上⇔d=r;③点在圆内⇔d <r;【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ACB=90°,AC=2,BC=4,CM是AB 边上的中线,以点C为圆心,觉得5半径作圆,试确定A,B,M三点分别与⊙C有如何的地位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例2.已知,如图,CDB,且AB=OC,求∠A的度数.例3 ⊙O平面内一点P和⊙O最大为8cm,则这圆的半径是例4 在半径为5cm 的圆中,弦AB∥CD,AB=6cm ,CD=8cm ,则AB 和CD 的距离是多少?例5 如图,⊙O 的直径AB 和弦CD 订交于点E ,已知AE=6cm ,EB=2cm, 30=∠CEA , 求CD 的长.例6.已知:⊙O 的半径0A=1,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2,求BAC ∠的度数.例7.如图,已知在ABC ∆中,︒=∠90A ,AB=3cm ,AC=4cm ,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CB 的耽误线于点D ,求CD 的长.例8CD =4cm ,那么拱形的半径是__.思考题如图所示,已知⊙O 的半径为10cm ,P 是直径AB 上一点,弦CD 过点P,CD=16cm,过点A 和B 分别向CD 引垂线AE 和BF,求AE-BF 的值.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考点速览】 考点1ABDCO·E·AB DCE P FO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而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孤.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重直于弦,而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孤.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而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孤.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孤的直径,垂直平分弦,而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孤.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孤相等. 垂径定理及推论1中的三条可概括为: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不是直径);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以上五点已知其中的任意两点,都可以推得其它两点【典型例题】例1 如图AB 、CD 是⊙O 的弦,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且CNM AMN ∠=∠. 求证:AB=CD .例2已知,不过圆心的直线l 交⊙O 于C 、D 两点,AB 是⊙O 的直径,AE⊥l 于E ,BF⊥l 于F.求证:CE=DF . 例3 如图所示,⊙O 的直径AB =15cm ,有一条定长为9cm 的动弦CD 在弧AmB 上滑动(点C 与点A ,点D 与B 不重合),且CE⊥CD 交AB 于E ,DF ⊥CD 交AB 于F.A BDC O ·NM(1)求证:AE =BF(2)在动弦CD 滑动的过程中,四边形CDEF 的面积是否是,请说明理由.例4 如图,在⊙O 内,弦CD 与直径弦CD 交直径AB 于点P ,且⊙O 半径为1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例5.如图所示,在⊙O 中,弦AB⊥AC,弦BD⊥BA,AC 、BD 交直径MN 于E 、F.求证:ME=NF.例6.(思考题)如图,1o Θ与2o Θ交于点A ,B ,过A 的直线分别交1o Θ,2o Θ于M,N ,C 为MN 的中点,P 为21O O 的中点,求证:PA=PC. 三.圆周角与圆心角【考点速览】 考点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Eg: 判别以下各图中的角是不是圆心角,并说明理由. 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角两边和圆订交的角叫圆周角.两个条件缺一不成.Eg: 判断以下图示中,各图形中的角是不是圆周角,并说·OA BDCEF MN1O A B2OMNC P ABCD P O..明理由 考点2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Eg: 如下三图,请证实.13.如图,已知A 、B 、C 、D 是⊙O 上的四个点,AB =BC ,BD 交AC 于点E ,连接CD 、AD . (1)求证:DB 平分∠ADC;(2)若BE =3,ED =6,求AB 的长.14.如图所示,已知AB 为⊙O 的直径,CD 是弦,且AB ⊥CD 于点E .连接AC 、OC 、BC . (1)求证:∠ACO=∠BCD .(2)若EB=8cm ,CD=24cm ,求⊙O15.如图,在Rt△ABC 中,∠ACB=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过A 、C 、D AB 交于点E ,连接DE. (1)求证:AC =AE ;(2)求△ACD 16.已知:如图等边ABC △点(端点除外),耽误BP 至D (1)若AP 过圆心OB形?并说明理由.(2)若AP 不过圆心O ,如图②,PDC △又是什么三角形?为何?【考点速览】圆心角, 弧,弦,: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圆心角,②两条弧,③两条弦,④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务必留意前提为:在同圆或等圆中)例1.如图所示,点O 是∠EPF 的平分线上一点,以O 为圆心的圆和角的两边分别交于A 、B 和C 、D ,求证:AB=CD .例2、已知:如图,EF 为⊙O的直径,过EF 上一点P 作弦AB 、CD ,且∠APF=∠CPF. 求证:PA=PC.例3.如图所示,在ABC ∆中,∠A=︒72,⊙O 截ABC ∆的三条边长所得的三条弦等长,求∠BOC.例4.如图,⊙O 的弦CB 、ED 的耽误线交于点A ,且图① 图②ABE FO PC12D·OABCA B C O DEBC=DE .求证:AC=AE .例5.如图所示,已知在⊙O 中,弦AB=CB ,∠ABC=︒120,OD⊥AB 于D ,OE⊥BC 于E . 求证:ODE ∆是等边三角形.例6.如图所示,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以B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1)试说明△ODE 的外形;(2)如图2,若∠A=60º,AB≠AC,则①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你的理由.例7弦DF∥AC,EF 的耽误线交BC 的耽误线于点G. (1)求证:△BEF 是等边三角形;(2)BA=4,CG=2,求BF 的长. 例8已知:如图,∠AOB=90°,C 、D 是弧AB 的三等分点,AB 分别交OC 、OD 于点E 、F.求证:AE=BF=CD.六.会用切线,能证切线考点速览: 考点1直线与圆的地位关系图形公共点个数 d 与r 的关系 直线与圆的地位关系d>r 相离A B CODE ·AO B E D C G F O · CAE B D ·O A DE BC考点2切线:经过半径外端而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符号说话∵ OA⊥ l 于A , OA 为半径∴ l 为⊙O 的切线 考点3判断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①与圆只要一个交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③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请务必记住证实切线方法:有交点就连半径证垂直;无交点就做垂直证半径) 考点4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请务必记住切线主要用法: 见切线就要连圆心和切点得到垂直)1、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O 在对角线AC 上,以OA的长为半径的圆O 与AD 、AC 分别交于点E 、F ,且∠ACB=∠DCE.(1)判断直线CE 与⊙O 的地位关系,并证实你的结论; (2)若AB=3,BC=4,DE=DC ,求⊙O 的半径.2.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过点O 作弦AD 的垂线交半圆O于点E ,交AC 于点C ,使BED C ∠=∠.(1)判断直线AC 与圆O 的地位关系,并证实你的结论;3.如图,已知R t△ABC,∠ABC=90°,以直角边AB 为直径作O ,交斜边AC 于点D ,连结BD .(1)取BC 的中点E ,连结ED ,试证实ED 与⊙O 相切.(2)在(1)的条件下,若AB =3,AC=5,求DE 的长;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的直线与AB 的耽误线交于点P ,AC=PC ,∠COB=2∠PCB.(1)求证:PC 是⊙O 的切线;(2)求证:BC=21AB ;AC B DEO · CAO BE D5.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中点,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点O 是AB 上一点,⊙O 过A 、E 两点, 交AD 于点G ,交AB 于点F . (1)求证:BC 与⊙O 相切;(26.如图,四边形ABCD 经过点D ,E 是⊙O上一点,(1)若∠AED=45º.试判断说明理由.(2)若∠AED=60º,AD=4,求⊙O 半径.7.在Rt△ACB 中,∠C=90°,AC=3cm ,BC=4cm ,以BC 为直径作⊙O 交AB 于点D. (1)求线段AD 的长度;(2)点E 是线段AC 上的一点,试问当点E 在什么地位时,直线ED 与⊙O 相切?请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AC 是⊙O ADCBAEC AB⌒ 的中点,过点D 作直线BC 的垂线,分别交CB 、CA 的耽误线E 、F(1)求证:EF⊙是O 的切线;(2)若AB =8,EB =2,求⊙O 如图,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B PO 过AC 的中点M ,求证:PC 是⊙O 20.已知:AB 是⊙O 的弦,OD⊥AB 于M 交⊙O 于点D ,CB⊥AB 交AD 的耽误线于C . (1)求证:AD =DC ;(2)过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E ,若DE =2,CE=1,求⊙O 的半径.20.在Rt △AFD 中,∠F=90°,点B 、C AD 、FD 上,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过点C 联结AC ,将△AFC沿AC 翻折得△AEC ,且点E 恰好落在直径AB 上.(1)判断:直线FC 与半圆O 的地位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并证实你的结论.(2)若OB=BD=2,求CE 的长.20.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OD⊥弦BC 于点F ,且交⊙O 于点E ,若∠AEC=∠ODB.(1)判断直线BD 和⊙O 的地位关系,并给出证实; (2)当AB=10,BC=8时,求BD 的长.AA20.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 联结EB 交OD 于点F .(1)求证:OD⊥BE;(2)若AB=5,求AE 的长.20.如图,AB 是O 的直径,30BAC ∠=︒,M 是OA 上一点,过M 作AB 的垂线交AC 于点N,交BC 的耽误线于点E,直线CF 交EN 于点F,且.ECF E ∠=∠ (1)证实CF 是O 的切线(2) 设⊙O 的半径为1.且AC=CE,求MO 的长.21.如图,AB BC CD 分别与圆O 切于E F G 且AB//CD ,连接OB OC ,耽误CO 交圆O 于点M ,过点M 作MN//OB 交CD 于N 求证 MN 是圆O 切线当OB=6cm ,OC=8cm 时,求圆O 的半径及MN 的长七.切线长定理考点速览: 考点1切线长概念:经过圆外一点做圆的切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和切线的区别切线是直线,不成度量;而切线长是切线上一条线段的长,而圆外一已知点到切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度量. 考点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要留意:此定理包含两个结论,如图,PA 、PB 切⊙O 于A 、B 两点,①PA=PB ②PO 平分APB ∠. 考点3两个结论: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圆的外切等腰梯形的中位线等于腰长. 经典例题:例1 已知PA 、PB 、DE 分别切⊙O 于A 、B 、C 三点,若PO=13㎝,PED ∆的周长为24㎝,求:①⊙O 的半径;②若40APB ∠=︒,EOD ∠的度数.例2 如图,⊙O 分别切ABC ∆E 、F ,若,,BC a AC b AB c ===. (1)求AD 、BE 、CF 的长;(2径r .例ABCD 例3+与x n m ,C 为圆心与圆与x 轴相切于点E ,与直线AB 相切于点F.(1)当四边形OBCE是矩形时,求点C的坐标;(2)如图乙,若⊙C与y轴相切于点D,求⊙C的半径r;(3)求m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在⊙C的挪动过程中,能否使OEF是等边三角形(只回答“能”或“不克不及”)?八.三角形内切圆考点速览考点1概念: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概念推广:和多边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考点2三角形外接圆与内切圆比较:名称确定方法图形性质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1)OA=OB=OC;(2)外心纷歧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1)到三边的距离相等;(2)OA 、OB 、OC 分别平分∠BAC、∠ABC、∠ACB;(3)内心在三角形内部.考点3求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1、直角三角形△ABC 内切圆⊙O 的半径为2c b a r -+=.2、普通三角形①已知三边,求△ABC 内切圆⊙O 的半径r.(海伦公式S△=)c s )(b s )(a s (s --- , 其中s=2c b a ++)例1.如图,△ABC 中,∠A=m°.(1)如图(1),当O 是△ABC 的内心时,求∠BOC 的度数;(2)如图(2),当O 是△ABC 的外心时,求∠BOC 的度数;(3)如图(3),当O 是高线BD 与CE 的交点时,求BO E F D∠BOC的度数.例2.如图,Rt△ABC中,AC=8,BC=6,∠C=90°,⊙I 分别切AC,BC,AB于D,E,F,求Rt△ABC的内心I与外心O之间的距离.考点速练21.如图,在半径为R的圆内作一个内接正方形,•然后作这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又在这个内切圆中作内接正方形,依此作到第n个内切圆,它的半径是()A.(2)nR B.(12)nR C.(12)n-1RD.(2)n-1R3.如图,已知△ABC的内切圆⊙O分别和边BC,AC,AB切于D,E,F,•如果AF=2,BD=7,CE=4.(1)求△ABC的三边长;(2)如果P为弧DF上一点,过P作⊙O的切线,交AB 于M,交BC于N,求△BMN的周长.十.圆与圆地位的关系考点速览:1圆和圆的地位关系(设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2.有关性质:(1)连心线: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必定在连心线上.(2)公共弦:订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3)公切线:和两个圆都相切的直线,叫做两圆的公切线.两个圆在公切线同旁 两个圆在公切线两旁3 4.相切两圆的性质定理: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经典例题:例1、如图,已知⊙1O 与⊙2O 订交于A 、B 两点,P 是⊙1O 上一点,PB 的耽误线交⊙2O 于点C ,PA 交⊙2O 于点D ,CD 的耽误线交⊙1O 于为N.(1)过点A 作AE//CN 交⊙1O 于点E.求证:PA=PE. (2)连接PN ,若PB=4,BC=2,求PN 的长. 例2 如图,在ABC ∆中,22,90===∠AC AB BAC ,圆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活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AOC x BO ∆=,的面积为y.(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O,当圆⊙O与⊙A 相切时,求AOC ∆的面积.课堂练习:1.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5cm 和3cm ,圆心距020=7cm ,则两圆的地位关系为A .外离B .外切C .订交D .内切 2.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为d ,若两圆没有公共点,则以下结论准确的是( )A .01d <<B .5d >C .01d <<或5d >D .01d <≤或5d >P 2O ABC · EN·1O D OBCA3.大圆半径为6,小圆半径为3,两圆圆心距为10,则这两圆的地位关系为()A.外离B.外切C.订交D.内含5.若两圆的半径分别是1cm和5cm,圆心距为6cm,则这两圆的地位关系是()A.内切B.订交C.外切D.外离6.外切两圆的圆心距是7,其中一圆的半径是4,则另一圆的半径是A.11 B.7 C.4 D.3考点速览:【例题经典】有关弧长公式的利用例1 如图,Rt△ABC的斜边AB=35,AC=21,点O在AB边上,OB=20,一个以O为圆心的圆,分别切两直角边边BC、AC于D、E两点,求弧DE的长度.有关暗影部分面积的求法例2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4AB ,O是AB 的中点,觉得O圆心的半圆分别与两腰相切于D、E.求圆中暗影部分的面积.B求曲面上最短距离例3如图,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4的圆锥, 一只小蚂蚁若从A 点出发,绕正面一周又回到A 点,它爬行的最短路线长是()A .2B .42C .43D .5求圆锥的正面积例4如图10,这是一个由圆柱体材料加工而成的零件,它是以圆柱体的上底面为底面,在其内部“掏取”一个与圆柱体等高的圆锥体而得到的,其底面直径AB=12cm ,高BC=8cm ,求这个零件的概况积.(结果保存根号)三、利用与探究:1.如图所示,A 是半径为1的⊙O 外一点,OA=2,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弦BC∥OA,连结AC ,求暗影部分的面积.2.已知:如图,△ABC 中,AC=BC ,以BC 为直径的⊙O 交AB于点D ,过点D 作DE⊥AC 于点E ,交BC 的耽误线于点F .求证:(1)AD =BD ;(2)DF A O C B FE D C B A O是⊙O 的切线.3.如图,在Rt△ABC 中,∠B=90°,∠A 的平分线与BC 订交于点D,点E 在AB 上,DE=DC,以D 为圆心,DB 长为半径作⊙D.(1)AC 与⊙D 相切吗?并说明理由.(2)你能找到AB 、BE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为何?4、如图,已知:ABC △内接于⊙O,点D 在OC 的耽误线上,1sin 2B =,30D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6AC =,求AD 的长.圆的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有以下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必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准确的有( )2.以下判断中准确的是( )3.如上图,已知⊙O 的弦AB 、CD 订交于点E ,的度数为60°,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A.60°B.100°C.80°D.130°4.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A.67.5°B.135°C.112.5°D.110°5.过⊙O 内一点M 的最长弦长为6cm,最短的弦长为4cm,则OM 的长为( ).A 、cm 3B 、cm 5C 、cm 2D 、cm 36.两个圆是同心圆,大、小圆的半径分别为9和 5,如果⊙P 与这两个圆都相切,则⊙P 的半径为(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A.21(a +b +c )rB.2(a +b +c )C.31(a +b +c )r D.(a +b +c )r8.已知半径分别为r 和2 r 的两圆订交,则这两圆的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 )A.0<d <3rB.r <d <3rC.r≤d <3rD.r≤d≤3r9.将一块弧长为的半圆形铁皮围成一个圆锥(接头忽略不计),则围成的圆锥的高为() A .3 B .23 C .5 D .25 CA FO10.如图,圆 O 中弦AB 、CD 订交于点F ,AB=10,AF=2,若CF:DF=1:4,则CF 的长等于( ).A .2B .2C .3D .22 11.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其中AD=4cm ,上面有一个以AD 为直径的 半圆,正好与对边BC 相切,如图(甲),将它沿DE 折叠,使A 点落在BC 上,如图(乙),这时候,半圆还露在里面的部分(暗影部分)的面积是( )A.2)32(cm -π B .2)321(cm +π C .2)334(cm -π D .2)332(cm +π 12.如图,两同心圆间的圆环(即图中暗影部分)的面积为16π,过小 圆上任一点P 作 大圆的弦AB ,则PA PB ⋅的值是( )A .16B .16πC .4D .4π二、填空题13.Rt△ABC 中,∠C=90°,AC=5,BC=12,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14.如图,圆O 是ABC △的外接圆,30C ∠=,BO C A D A B CA BC2cm AB =,则圆O 的半径为cm .15.(1)已知圆的面积为281cm π,其圆周上一段弧长为3cm π,那么这段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是.(2)如图13所示,AB 、CD 是⊙O 的直径,⊙O 的半径为R ,AB⊥CD,以B 为圆心, 以BC 为半径作弧CED ,则弧CED 与弧CAD 围成的新月形ACED 的面积为.(3)如图14,某黉舍建一个喷泉水池,设计的底面边长为4m 的正六边形,池底是水磨石地面,现用的磨光机的磨头是半径为2dm 的圆形砂轮,磨池底时磨头磨不到的部分的面积为. 16.如图2,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cm ,高为8cm ,那么这个圆锥的正面积是.cm2.17.如图,有一个圆锥,它的底面半径是2cm母线长是8cm ,在点A 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与A 点绝对且离圆锥顶点23cm 的点B 处的食物,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8、如图,A 、B 、C 、D 是⊙O 上的四个点,AB=AC ,AD 交BC 于E ,AE=2、ED=6,则AB=.19.已知矩形ABCD ,AB=8,AD=9,工人师傅在铁皮上剪去一个和三边都相切的⊙P后,在剩余部分废料上再剪去一个最大的⊙Q,那么⊙Q 的直径是. 20.如图所示,AB 是⊙1O 的直径,1AO 是⊙2O 的直径,弦MN∥AB,且MN 与⊙2O 相切于点C .若⊙1O 的半径为2,则由1O B 、弧·· A C B D E O · A B CD · Q · P · M A O 1 O 2 C N B A C D OE B 图13图14 · · B O A·· · A B O CBN 、NC 、弧CO 1围成图形的面积等于.21.如图,已知半圆O 的直径为AB ,半径长为425,点C 在AB 上,CD AB CD OC ,,47⊥=交半圆O 于D ,那么与半圆相切,且与BC ,CD相切的圆O '的半径长是 .三、综合题22.以Rt△ABC 的直角边AC 为直径作⊙O,交斜边AB 于点D ,E 为BC 边的中点,连DE.⑴请判断DE 是否为⊙O 的切线,并证实你的结论. ⑵当AD :DB=9:16时,DE=8cm 时,求⊙O 的半径R.23.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的直线与AB 的耽误线交于点P ,AC PC =,2COB PCB ∠=∠.(1)求证:PC 是O ⊙的切线;(2)求证:12BC AB =; (3)点M 是弧AB 的中点,CM 交AB 于点N ,若4AB =,求MN*MC 的值.。
初三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pdf
![初三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pdf](https://img.taocdn.com/s3/m/27072b5190c69ec3d4bb750a.png)
有关圆的经典例题1. 在半径为的⊙中,弦、的长分别为和,求∠的度数。
132O AB AC BAC2. 如图:△ABC 的顶点A 、B 在⊙O 上,⊙O 的半径为R ,⊙O 与AC 交于D ,如果点既是的中点,又是边的中点,D AB AC ⋂(1)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22求的值AD BC3. 如图,在⊙O 中,AB=2CD ,那么( ) A AB CD B AB CD ..⋂>⋂⋂<⋂22C AB CDD AB CD ..⋂=⋂⋂⋂22与的大小关系不确定4.如图,四边形内接于半径为的⊙,已知,ABCD 2O AB BC AD ===141求CD 的长。
5.如图,、分别是⊙的直径和弦,为劣弧上一点,⊥AB AC O D AC DE AB⋂于H ,交⊙O 于点E ,交AC 于点F ,P 为ED 的延长线上一点。
(1)当△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相切,为什么?()22当点在劣弧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为什么?D AC AD DE DF ⋂=6.如图,四边形是矩形,以为直径作半圆,过点ABCD ()AB BC BC O >12D 作半圆的切线交AB 于E ,切点为F ,若AE :BE=2:1,求tan ∠ADE 的值。
分析:要求tan ∠ADE ,在Rt △AED 中,若能求出AE 、AD ,根据正切的定义就可以得到。
ED=EF+FD ,而EF=EB ,FD=CD ,结合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ED 和AE 的关系,进一步可求出AE :AD 。
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 ⊥AB ,BC ⊥DC ∴AB 、DC 切⊙O 于点B 和点C ,∵DE 切⊙O 于F ,∴DF=DC ,EF=EB ,即DE=DC+EB , 又∵AE :EB=2:1,设BE=x ,则AE=2x ,DC=AB=3x , DE=DC+EB=4x ,在Rt △AED 中,AE=2x ,DE=4x ,∴AD x =23则∠tan ADE AE AD x x ===22333点拨:本题中,通过观察图形,两条切线有公共点,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相等线段。
初三数学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cbf1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b.png)
初三数学圆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直径和半径的关系1.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其直径的长度是多少?答案:直径的长度是2倍的半径长度,因此直径的长度为10cm。
2. 若一个圆的直径为12cm,求其半径的长度是多少?答案:半径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因此半径的长度为6cm。
练习题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3.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3cm,求其周长和面积。
答案: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其中r为半径。
将半径代入公式,可得C = 2π × 3 = 6π ≈ 18.85cm。
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²,将半径代入公式,可得A = π × 3² = 9π ≈ 28.27cm²。
4. 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10π cm,求其半径和面积。
答案:圆的周长公式为C = 2πr,已知周长为10π,因此10π = 2πr,可得r = 5。
圆的面积公式为A = πr²,将半径代入公式,可得A = π × 5² = 25π ≈ 78.54cm²。
练习题三:相交圆的交点个数5. 如果两个圆相交于两个点,这两个圆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两个相交的圆是相交圆。
6. 如果两个圆相交于一个点,这两个圆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两个相交于一个点的圆是切圆。
7. 如果两个圆不相交,也不包含对方,这两个圆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两个不相交也不包含对方的圆是相离圆。
练习题四:判断圆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8. 圆心坐标为(2, 3),半径为4的圆在坐标系中处于哪个位置?答案: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我们可以在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圆。
圆心(2, 3)代表圆心在横坐标2,纵坐标3处,半径为4表示从圆心向外延伸4个单位的长度。
因此该圆处于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的位置,并以该点为中心向外扩展4个单位的长度。
练习题五:圆的切线和切点9. 若一条直线与圆相切,这条直线与圆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一条与圆相切的直线称为圆的切线。
初三数学圆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9ab3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0.png)
初三数学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圆的半径为5,则圆的面积是()A. 25πB. 50πC. 25D. 50答案:B2. 圆的直径是10,那么它的半径是()A. 5B. 10C. 15D. 20答案:A3. 圆周率π的近似值是()A. 3.14B. 3.14159C. 2.718D. 3.1416答案:A4.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A. 20厘米B. 10厘米C. 5厘米D. 2厘米答案:A5.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是()A. 矩形B. 菱形C. 梯形D. 任意四边形答案:A6.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倍,那么它的面积增加()A. 3倍B. 6倍C. 9倍D. 12倍答案:C7. 圆的周长公式是()A. C=2πrB. C=πdC. C=πrD. C=2d答案:A8. 圆的面积公式是()A. S=πr²B. S=2πrC. S=πdD. S=2πr²答案:A9. 圆的直径增加2倍,那么它的周长增加()A. 2倍B. 4倍C. 3倍D. 6倍答案:A10. 圆的半径是4,那么它的直径是()A. 8B. 2C. 4D. 16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圆的半径为7,则它的周长是______。
答案:14π 或 442. 圆的周长为31.4,则它的半径是______。
答案:53. 圆的直径为6,则它的面积是______。
答案:9π 或 28.264. 圆的面积为50π,则它的半径是______。
答案:5√2 或 7.075. 圆的周长为44厘米,则它的直径是______。
答案:22厘米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已知圆的半径为8,求圆的面积和周长。
答案:面积为64π,周长为16π。
2. 一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求它的半径和面积。
答案:半径为6厘米,面积为36π平方厘米。
3. 一个圆的周长是100π厘米,求它的半径。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e5fec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在△ABC中,AB=AC=10,BC=16,⊙A的半径为7,判断⊙A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与直线BC相交.理由见解析.【解析】过A作AD⊥BC,垂足为点D,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线段AD的长与⊙O的半径比较后即可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试题解析::⊙A与直线BC相交.过A作AD⊥BC,垂足为点D.∵AB=AC,BC=16,∴BD=BC=×16=8,在Rt△ABC中,AB=10,BD=8,∴AD=,∵⊙O的半径为7,∴AD<r,⊙A与直线BC相交.【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如图,已知AC是⊙O的直径,PA⊥AC,连接OP,弦CB∥OP,直线PB交直线AC于点D.(1)证明:直线PB是⊙O的切线;(2)若BD=2PA,OA=3,PA=4,求BC的长.【答案】(1)见解析;(2)BC=.【解析】(1)连接OB.利用SAS证明△POB≌△POA,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出∠PBO=∠PAO=90°,即直线PB是⊙O的切线;(2)根据△POB≌△POA得出PB=PA,由已知条件“BD=2PA”、等量代换可以求得BD=2P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DBC∽△DPO)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求得BC=PO,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PO即可.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B.∵BC∥OP,∴∠BCO=∠POA,∠CBO=∠POB.又OC=OB,∴∠BCO=∠CBO,∴∠POB=∠POA.在△POB与△POA中,,∴△POB≌△POA(SAS),∴∠PBO=∠PAO=90°,∴PB是⊙O的切线;(2)解:∵△POB≌△POA,∴PB=PA.∵BD=2PA,∴BD=2PB.∵BC∥OP,∴△DBC∽△DPO,∴,∴BC=PO=.【考点】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CD边上的点,且BE=BA,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A交AB于点M,过点B作⊙A的切线BF,切点为F.(1)请判断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B=10,BC=5,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BE是圆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解析】(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再证明AH=AD即可;(2)连接A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试题解析:(1)直线BE与⊙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理由如下:连接AE,过A作AH⊥BE,过E作EG⊥AB,∵S△ABE =BE•AH=AB•EG,AB=BE,∴AH=EG,∵四边形ADEG是矩形,∴AD=EG,∴AH=AD,∴BE是圆的切线;(2)连接AF,∵BF是⊙A的切线,∴∠BFA=90°∵BC=5,∴AF=5,∵AB=10,∴∠ABF=30°,∴∠BAF=60°,∴BF=AF=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ABF的面积-扇形MAF的面积=×5×5-=.【考点】1.矩形的性质;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3.扇形面积的计算.4.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AOC=50°,则∠ABC=.【答案】25°【解析】∵AB是⊙O的直径,∠AOC=50°,∴∠ABC=∠AOC=25°.故答案为:25°.【考点】圆周角定理5.如图,△ABC的3个顶点都在⊙O上,⊙O的直径AD=2,∠ABC=30°,则AC的长度为.【答案】1.【解析】首先连接DC,利用圆周角定理可得∠ADC=∠ABC=30°,进而得到AC=AD,即可得到答案.试题解析:连接DC,∵AD是直径,∴∠ACD=90°,∵∠ABC=30°,∴∠ADC=30°,∴AC=AD(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D=2,∴AC=1.【考点】1.圆周角定理;2.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6.如图,点A、B、C、D在⊙O上,点D在∠D的内部,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 .【答案】60°.【解析】由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即可得∠B=∠AOC,由圆周角定理,可得∠AOC=2∠ADC,又由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ADC=180°,即可求得∠B=∠AOC=120°,∠ADC=60°,然后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OAD+∠OCD的度数.连接DO并延长,∵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B=∠AOC,∵∠AOC=2∠ADC,∴∠B=2∠ADC,∵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B+∠ADC=180°,∴3∠ADC=180°,∴∠ADC=60°,∴∠B=∠AOC=120°,∵∠1=∠OAD+∠ADO,∠2=∠OCD+∠CDO,∴∠OAD+∠OCD=(∠1+∠2)-(∠ADO+∠CDO)=∠AOC-∠ADC=120°-60°=60°.【考点】1.圆周角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7.如图,AB是⊙O的直径,∠AOC=110°,则∠D=( )A.25°B.35°C.55°D.70°【答案】B.【解析】∵AB是⊙O的直径,∠AOC=110°,∴∠BOC=180°-∠AOC=70°,∴∠D=∠BOC=35°.故选B.考点: 圆周角定理.8.已知矩形ABCD的长AB=4,宽AD=3,按如图放置在直线AP上,然后不滑地转动,当它转动一周时( A---A/),顶点A所经过的路线长等于。
初三数学圆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圆的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8723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6.png)
初三数学圆的练习题及答案1. 题目:已知AB为⊙O的直径,CD为⊙O的弦,且∠ACB = 30°,求∠CAD的度数。
解析:根据圆的性质,直径所对的两条弦互相垂直,即∠ACB与∠CAD互为余角。
而余角互补,因此∠CAD = 90° - ∠ACB = 90° - 30°= 60°。
答案:∠CAD的度数为60°。
2. 题目:在⊙O中,AB是直径,C为圆上一点,且AC = BC。
若∠ACO = 50°,求∠BAO的度数。
解析:对于⊙O,直径所对的两条弧互为等弧,所以AC = BC相当于∠ACO = ∠BCO。
又∠ACO = 50°,则∠BCO = 50°。
由于∠BAO与∠BCO互为余角,∠BAO = 90° - ∠BCO = 90° - 50° = 40°。
答案:∠BAO的度数为40°。
3. 题目:在⊙O中,AC是直径,点B在弧AC上,且∠ABC = 60°。
连接OB并延长交⊙O于点D,若∠ADC = 50°,求∠BDC的度数。
解析:由于AC为直径,所以∠ABC是弧AC所对的圆心角。
由于∠ABC = 60°,所以弧AC的度数为60°。
又∠ADC = 50°,则弧AD的度数为50°。
根据圆上的弧对应的圆心角相等,可以得到∠BDC = ∠BAD = 弧AD的度数 - 弧AC的度数 = 50° - 60° = -10°。
答案:∠BDC的度数为-10°。
4. 题目: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且AB = 2CD。
若∠ACB = 40°,求∠AOD的度数。
解析:根据圆的性质,直径所对的两条弦互相垂直,即∠ACB与∠AOD互为余角。
而余角互补,因此∠AOD = 90° - ∠ACB = 90° - 40°= 50°。
初三圆练习题和答案
![初三圆练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745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e.png)
初三圆练习题和答案在初三数学学习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概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三圆练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1. 已知圆的半径为4cm,求其直径是多少?A. 2cmB. 4cmC. 8cmD. 16cm答案:C. 8cm2. 如果一张圆形饼干的半径为6cm,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A. 6cmB. 12cmC. 18cmD. 36cm答案:C. 18cm3. 已知圆的半径为2.5cm,求其面积是多少?A. 3.14 cm²B. 7.85 cm²C. 15.7 cm²D. 19.63 cm²答案:B. 7.85 cm²4. 若扇形的圆心角为60°,圆的半径为5cm,求扇形的面积是多少?A. 3.14 cm²B. 6.28 cm²C. 7.85 cm²D. 15.7 cm²答案:B. 6.28 cm²5. 已知圆的半径为3cm,求圆心角为120°的弧长是多少?A. 1.57 cmB. 3.14 cmC. 9.42 cmD. 18.85 cm答案:D. 18.85 cm二、填空题1. 已知圆的半径为8cm,求其周长是______cm。
答案:16π cm2. 若圆的周长为18π cm,求其半径的长是______cm。
答案:9 cm3. 已知圆心角为90°,圆的半径为6cm,求扇形的面积是______cm²。
答案:π·3² cm²4. 若扇形的半径为10cm,扇形面积为50π cm²,求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72°5. 若弧长为12π cm,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
答案:180°三、解答题1. 一个圆的直径为10cm,求其周长和面积。
解答:已知直径 d = 10cm则半径 r = 10 ÷ 2 = 5cm周长= 2πr = 2π × 5 = 10π cm面积= πr² = π × 5² = 25π cm²2. 计算一个圆心角为45°的扇形的面积,已知圆的半径为8cm。
初三数学圆基础经典练习题
![初三数学圆基础经典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4b9d3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a.png)
初三数学圆基础经典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2, 3)和点B(4, -1)分别是圆心在x轴上和y轴上的两个圆的直径的端点,则这两个圆的半径之和为:A. 4B. 2C. 6D. 82. 已知圆O的半径为r,点A在圆上的弧AO的长度为3π,则弧AO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 45°B. 60°C. 90°D. 120°3. 圆心角为20°的圆弧所对的弦长是7cm,则该圆的半径为:A. 1.5 cmB. 3.5 cmC. 7 cmD. 14 cm二、填空题4. 设点A(3, -4)和点B(-5, 2)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若O为圆心在AB中点的圆的圆心,则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
5. 已知圆O的半径为6,点A在圆上的弧AO的度数是60°,则圆心角所对的弦长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6. 在平面上有一个半径为12的圆,点A、B、C在圆上,且弧AB 是弧AC的1/3。
若弧AB的长度为x,则弧AC的长度为多少?注:此题的具体位置可以自行添加。
7. 图中O为半径为r的圆的圆心,圆上有一点A,过A点作圆的切线BC,BC与圆的半径OA交于点D且OD=6。
求r的值。
注:此题的图形可以自行绘制。
四、应用题8. 图中的ABCD为一个矩形,圆O与矩形的BC边和CD边分别相切于点E和F。
若矩形的长为8,宽为6,求圆的半径。
注:此题的图形可以自行绘制。
五、综合题9. 有一个圆O,圆心为O,半径为r。
过点O作圆的切线AC和圆弧AC交于点A和点C。
若AO的长度为x,圆弧AC的弧度为α,则弧度α与弧AC所对的圆心角的角度关系为?注:此题可以用文字描述,无需具体的图形辅助。
以上为初三数学圆基础经典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参考答案请参照实际解答情况或向老师求证。
祝你学习成功!。
初三圆10大经典题与必考题1--- 所有人必做
![初三圆10大经典题与必考题1--- 所有人必做](https://img.taocdn.com/s3/m/97ffecda69eae009591bec94.png)
初三圆10大经典题与必考题( 必考题,画图务必要大)1,如图,PA 、PB 、DE 分别切⊙O 于A 、B 、C ,⊙O 的半径长为6 cm ,PO =10 cm ,则△PDE 的周长是______.(必考题)2,如图所示,AB 是圆O 的一条弦,OD AB ⊥,垂足为C ,交圆O 于点D ,点E 在圆O 上.(1)若52AOD ∠=,求DEB ∠的度数; (2)若3OC =,5OA =,求AB 的长.(必考题,注意中点问题所有知识)3,如图,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B 为直径,若PA ⊥AB ,PO 过AC 的中点M .试说明:PC 是⊙O 的切线.EB D CAO 第 1 题图BOC PM图4(必考题)4,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90ABC ∠=,以AB 为直径的圆○交AC 于点E ,点D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DE . (1)请说明:DE 与圆○相切;(2)若圆O 的半径为3,3DE =,求AE .(经典题,涉及圆和旋转两章内容,所以非常重要)5,把直角△ABC 的斜边AC 放在定直线l 上,按顺时针的方向在直线l 上转动两次,使它转到△A2B2C2的位置,设AB=3,BC=1,则顶点A 运动到点A2的位置时,点A 所经过的路线为( )A 、(1225+23)π B 、(34 +23)πC 、2πD 、3π(经典题,难度不大)6,如图,线段AB 经过圆心O ,交圆O 于点A,C ,点D 在圆O 上,连接AD ,BD , ∠A=∠B=30度.BD 是圆O 的切线吗?请说明理由.CE A O AA 1A 22BC C 2B 1 图6l(基础题,容易忽视的问题)7,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与BC 交于点D ,与AC•交于点E ,请说明:△DEC 为等腰三角形.(必考题)8,已知:如图,AB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OB 交⊙O 于C 且C 为OB 中点,过C 点的弦CD 使∠ACD =45°,弧AD 的长为22, 求弦AD 、AC 的长.ABCD·O45°(必考题)9,如图所示,点D 在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点C 在O ⊙上,且,∠°(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经典题,偏难题)10,如图所示,ABC △是的内接三角形,AC BC =,D 为中上一点,延长DA 至点E ,使CE CD =. (1)求证:AE BD =;(2)若AC BC ⊥,求证:2AD BD CD +=.CEAODB第10题图第9题图王老师总结数学应试绝招让您小孩瞬间提高20分(下面总结最好能贴在墙上每天看一遍)(应试技巧训练与知识讲解同步,应试技巧直接关系考试分数以及考试稳定性,尤其大型考试,考试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你平时都考140,关键时刻未必就考140.所以考试应试技巧和专注性乃教学重中之重,尤其是冲刺考试或毕业考试前夕应试技巧训练和专注性训练极为关键,1分决定小孩命运 )①坐姿端正②安静③双手放在桌上④相信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如果觉得其题不确定说明此题50%是错的,先做上记号,后面重点检查,谨记此条,解题命中率迅速提高到90%,会做的基本不会错;⑤左手指着题目,眼睛睁大点,头稍微低下;⑥字写端正,写字有力;⑦计算要有停顿与回头,这点非常重要,一步三回头是计算最基本的规律与方法,不能到最后做完整卷再检查,第一次不检查,后面很难检查出来,相信第一感觉;⑧循环解题法,先易后难;做第一遍时不会立刻放下,不断循环做,先做稍微简单一些的题,此条可以保证考试正常发挥,由易到难,心态平和不紧张;⑨最后检查单位是否有写,步骤是否完整,审题是否出错,数字是否正常,重点检查第一次做记号的题目;⑩选择、填空要活用特值法、代入法;【欢迎致电交流王老师工作室---】王老师: QQ:409216344地址 :1. 体育西路113号301室(地铁C出口旁)2. 天河北路朝晖商业大厦232(地铁林和西D出口)3. 五山路446号工商银行楼上(五山地铁C出口旁)4. 海珠区新港西路89号二层(地铁中大站B出口)【周日下午2点有初三数学免费公开课欢迎家长过来试听,王老师亲自授课】学数学定找王老师--益人教育(主打初高中数学)王老师个人介绍:湖北咸宁人,华工数学专业毕业硕士毕业,专职从事小初高数学辅导以及竞赛多年(今年有4个学生数学竞赛拿奖,1学生考上华附奥数班,1个学生考上华附AP班,多名学生考入重本),本人教学极为自信,对数学专注性方面非常有研究,讲课很幽默,任何学生都喜欢我的课堂)本人做事认真投入,很用心,很疯狂,很喜欢总结(我自己总结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有10多小本,总结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有自己整套系统教材,本人教学计划很周详,做事特别慎重,本人尤其重视每次教学,我一直感觉如果我们每次教学都像大考前一次教学那样慎重必然有非常大的进步,每个细节我们都要注意到。
初三圆试题及答案数学
![初三圆试题及答案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ca29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c.png)
初三圆试题及答案数学初三数学圆的试题及答案如下:1. 已知圆的半径为5,求圆的面积。
答案:圆的面积公式为A=πr²,将半径r=5代入公式,得到A=π×5²=25π。
2. 若点A(3,4)在圆x²+y²=25内,则该圆的直径是多少?答案:点A(3,4)在圆x²+y²=25内,说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圆的半径为5,因此直径为2×5=10。
3. 已知圆的直径为10,求该圆的周长。
答案:圆的周长公式为C=πd,将直径d=10代入公式,得到C=π×10=10π。
4. 已知圆的周长为6π,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将周长C=6π代入公式,得到6π=2πr,解得r=3。
5. 已知圆的半径为4,求该圆的直径。
答案:圆的直径为半径的2倍,因此直径d=2×4=8。
6. 已知圆的直径为12,求该圆的面积。
答案:圆的半径为直径的一半,即r=12÷2=6。
将半径代入面积公式A=πr²,得到A=π×6²=36π。
7. 若点B(-2,-3)在圆x²+y²=16外,则该圆的半径是多少?答案:点B(-2,-3)在圆x²+y²=16外,说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圆的半径为4,因此该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4。
8. 已知圆的半径为5,求该圆的直径。
答案:圆的直径为半径的2倍,因此直径d=2×5=10。
9. 已知圆的周长为8π,求该圆的半径。
答案: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将周长C=8π代入公式,得到8π=2πr,解得r=4。
10. 已知圆的直径为8,求该圆的面积。
答案:圆的半径为直径的一半,即r=8÷2=4。
将半径代入面积公式A=πr²,得到A=π×4²=16π。
以上就是初三数学圆的试题及答案,涵盖了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直径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7c5c6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3.png)
初三数学圆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AB为⊙O的直径,CD⊥AB,若AB=10,CD=8,则圆心O到弦CD的距离为.【答案】3.【解析】连接OC,由AB=10得出OC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CE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E即可.试题解析:连接OC,∵AB为⊙O的直径,AB=10,∴OC=5,∵CD⊥AB,CD=8,∴CE=4,∴OE=.【考点】1.垂径定理;2.勾股定理.2.圆锥的高是4cm,母线长5cm,则其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A.30πcm2B.24πcm2C.15πcm2D.18πcm2【答案】C【解析】首先根据圆锥的高和母线长求得圆锥的底面半径,然后利用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计算即可.∵圆锥的高是4cm,母线长5cm,∴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则底面周长=6πcm,侧面面积=×6π×5=15πcm2.【考点】圆锥的计算.3.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则顶点A所经过的路径长为()A.10πB.C.πD.π【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在Rt△ACD中,AD=3,DC=1,∴AC==,又∵△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60°,∴顶点A所经过的路径长为l==π.故选C.4.如图,两圆相交于A、B两点,小圆经过大圆的圆心O,点C,D分别在两圆上,若∠ADB=100°,则∠ACB的度数为_______。
【答案】40°.【解析】连接OA,OB,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内对角互补,可得出∠AOB=8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得∠ACB的度数.试题解析:如图:连接OA,OB,∵四边形AOBD是圆内接四边形,∴∠AOB+∠D=180°,∵∠ADB=100°,∴∠AOB=80°,∴∠ACB=40°.考点: 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2.圆周角定理.5.如图,△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为.【答案】(6,2).【解析】本题可先设圆心坐标为(x,y),再根据“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列出等式,化简即可得出圆心的坐标.试题解析:设圆心坐标为(x,y),依题意得,A(4,6),B(2,4),C(2,0)则有,即(4-x)2+(6-y)2=(2-x)2+(4-y)2=(2-x)2+y2,化简后得x=6,y=2,因此圆心坐标为(6,2).考点: 1.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2.坐标与图形性质.6.如图,已知⊙的半径为9cm,射线经过点,OP=15 cm,射线与⊙相切于点.动点自P点以cm/s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同时动点也自P点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则它们从点出发 s后所在直线与⊙相切.【答案】0.5s或10.5s.【解析】PN与⊙O相切于点Q,OQ⊥PN,即∠OQP=90°,在直角△OPQ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PQ的值,过点O作OC⊥AB,垂足为C.直线AB与⊙O相切,则△PAB∽△POQ,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就可以求出t的值.试题解析:连接OQ,∵PN与⊙O相切于点Q,∴OQ⊥PN,即∠OQP=90°,∵OP=15,OQ=9,∴PQ=(cm).过点O作OC⊥AB,垂足为C,∵点A的运动速度为cm/s,点B的运动速度为2cm/s,运动时间为ts,∴PA=t,PB=2t,∵PO=15,PQ=12,∴,∵∠P=∠P,∴△PAB∽△POQ,∴∠PBA=∠PQO=90°,∵∠BQO=∠CBQ=∠OCB=90°,∴四边形OCBQ为矩形.∴BQ=OC.∵⊙O的半径为,∴BQ=OC=9时,直线AB与⊙O相切.①当AB运动到如图1所示的位置,BQ=PQ-PB=12-2t,∵BQ=9,∴8-4t=9,∴t=0.25(s).②当AB 运动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BQ=PB-PQ=2t-12, ∵BQ=9, ∴2t-12=9, ∴t=10.5(s ).∴当t 为0.5s 或10.5s 时直线AB 与⊙O 相切.考点: 1.切线的判定;2.勾股定理;3.矩形的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 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请在图中标出△的外接圆的圆心的位置,并填写: ①圆心的坐标:(_______,_______); ②⊙的半径为_______ . (2)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画出图形,并求线段扫过的图形的面积. 【答案】(1)(5,3),2;(2)8π.【解析】(1)利用外接圆的作法得出P 点坐标,进而求出外接圆的半径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根据旋转推出△ABC 的面积等于△ADE 的面积,根据线段BC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S 扇形ACE+S △ABC ﹣S 扇形ABD ﹣S △ADE,根据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代入求出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①圆心P 的坐标:P (5,3); ②⊙P 的半径为:, 故答案为:(5,3),2; (2)∵由勾股定理得:AC=2,AB=2, ∵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E,∴线段BC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S 扇形ACE+S △ABC ﹣S 扇形ABD ﹣S △ADE==8π..【考点】旋转变换.8.如图,△ABC内接于⊙O,CA=CB,CD∥AB且与OA的延长线交于点D.(1)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CB=120°,OA=2,求CD的长.【答案】(1) 相切.理由见解析 (2)【解析】解: (1) CD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理由如下:如图,作直径CE,连接AE.∵CE是直径,∴∠90°,∴∠∠90°.∵B,∴∠∠.∵AB∥CD,∴∠∠. ∵∠∠,∴∠∠,∴∠∠90°,即∠90°,∴ OC⊥DC,∴CD与⊙O相切.(2)∵CD∥AB,OC⊥DC,∴OC⊥AB.又∠120°,∴∠∠60°.∵,∴△OAC是等边三角形,∴∠60°.在Rt△DCO中,,∴.9.如图BC是⊙O的直径,AD切⊙O于A,若∠C=40°,则∠DAC的度数是()A.50°B.40°C.25°D.20°【答案】A.【解析】∵BC是⊙O的直径,∴∠B+∠C=90°=∠BAC,∵∠C=40°,∴∠B=50°,∵AD切⊙O 于A,∴∠B=∠DAC,∴∠DAC=50°.故选A.【考点】1.切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如图,菱形ABCD中,AB=2,∠C=60°,菱形ABCD在直线上向右作无滑动的翻滚,每绕着一个顶点旋转60°叫一次操作,则经过36次这样的操作,菱形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总长为(结果保留π).【答案】.【解析】由已知和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得各次旋转的扇形半径,∴第一、二次旋转的弧长=,第三次旋转的弧长=.∵36÷3=12,∴中心O所经过的路径总长=.【考点】1.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循环问题;2.菱形的性质;3.锐角三角函数定义;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扇形弧长计算.11.如图,△ABC内接于⊙O,AD是⊙O的直径,∠ABC=30°,则∠CAD=________.【答案】60°.【解析】∵AD是⊙O的直径,∴∠ACD=90°;∵∠CDA=∠ABC=3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CAD=90°﹣∠CDA=60°.【考点】圆周角定理.12.如图所示是某公园为迎接“中国﹣﹣南亚博览会”设置的一休闲区.∠AOB=90°,弧AB的半径OA长是6米,C是OA的中点,点D在弧AB上,CD∥OB,则图中休闲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米2B.米2C.米2D.米2【答案】C.【解析】如图。
初三圆经典真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圆经典真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a3f2f60ba1aa8114531d953.png)
圆经典重难点真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安顺)如右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E,∠A=22.5°,OC=4,CD的长为()A.2 B.4 C.4D.82.(2015•酒泉)△ABC为⊙O的内接三角形,若∠AOC=160°,则∠ABC的度数是()A.80°B.160°C.100°D.80°或100°3.(2015•兰州)如右图,已知经过原点的⊙P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劣弧OB上一点,则∠ACB=()A.80°B.90°C.100°D.无法确定4.(2015•包头)如右图,在△ABC中,AB=5,AC=3,BC=4,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ADE,点B经过的路径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B.πC.πD.π5.(2015•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如右图,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O(0,0),B是y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OBC的正弦值为()A.B.C.D.6.(2015•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将沿弦BC折叠,交直径AB于点D,若AD=4,DB=5,则BC的长是()A.3 B.8 C. D.27.(2015•齐齐哈尔)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 B.8<AB≤10 C.4≤AB≤5 D.4<AB≤58.(2015•衢州)如右图,已知△ABC,AB=BC,以AB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D,过点D的⊙O的切线交BC于点E.若CD=5,CE=4,则⊙O的半径是()A.3 B.4 C.D.9.(2014•舟山)如图,⊙O的直径CD垂直弦AB于点E,且CE=2,DE=8,则AB的长为()A.2 B.4 C.6 D.810.(2015•海南)如右图,将⊙O沿弦AB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点P是优弧上一点,则∠APB的度数为()A.45°B.30°C.75°D.60°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5•黔西南州)如右图,AB是⊙O的直径,CD为⊙O的一条弦,CD⊥AB于点E,已知CD=4,AE=1,则⊙O的半径为.12.(2015•宿迁)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C=130°,则∠BOD=°.13.(2015•南昌)如图,点A,B,C在⊙O上,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A=50°,∠B=30°,则∠ADC的度数为.14.(2015•青岛)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F,且∠A=55°,∠E=30°,则∠F=.15.(2015•甘南州)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16.(2015•永州)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OE上的一点,使CF∥BD.(1)求证:BE=CE;(2)试判断四边形BF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BC=8,AD=10,求CD的长.17.(2015•安徽)在⊙O中,直径AB=6,BC是弦,∠ABC=30°,点P在BC上,点Q在⊙O上,且OP⊥PQ.(1)如图1,当PQ∥AB时,求PQ的长度;(2)如图2,当点P在BC上移动时,求PQ长的最大值.18.(2015•滨州)如图,⊙O的直径AB的长为10,弦AC的长为5,∠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1)求的长.(2)求弦BD的长.19.(2015•丹东)如图,AB是⊙O的直径,=,连接ED、BD,延长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C.(1)若OA=CD=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求证:DE=DM.20.(2014•湖州)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1)求证:AC=BD;(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求AC的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安顺)如图,⊙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垂足为E,∠A=22.5°,OC=4,CD 的长为()A.2 B.4 C.4D.8【考点】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BOC=2∠A=45°,由于⊙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根据垂径定理得CE=DE,且可判断△O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E=OC=2,然后利用CD=2CE进行计算.【解答】解:∵∠A=22.5°,∴∠BOC=2∠A=45°,∵⊙O的直径AB垂直于弦CD,∴CE=DE,△O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OC=2,∴CD=2CE=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2.(2015•酒泉)△ABC为⊙O的内接三角形,若∠AOC=160°,则∠ABC的度数是()A.80°B.160°C.100°D.80°或10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ABC的度数,又由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得∠ABC的度数.【解答】解:如图,∵∠AOC=160°,∴∠ABC=∠AOC=×160°=80°,∵∠ABC+∠AB′C=180°,∴∠AB′C=180°﹣∠ABC=180°﹣80°=100°.∴∠ABC的度数是:80°或10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注意别漏解.3.(2015•兰州)如图,已知经过原点的⊙P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是劣弧OB上一点,则∠ACB=()A.80°B.90°C.100°D.无法确定【考点】圆周角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由∠AOB与∠ACB是优弧AB所对的圆周角,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ACB=∠AOB=90°.【解答】解:∵∠AOB与∠ACB是优弧AB所对的圆周角,∴∠AOB=∠ACB,∵∠AOB=90°,∴∠ACB=9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图形,得到∠AOB与∠ACB是优弧AB所对的圆周角.4.(2015•包头)如图,在△ABC中,AB=5,AC=3,BC=4,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ADE,点B经过的路径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B.πC.πD.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AB=5,AC=3,BC=4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AED的面积=△ABC的面积,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ADB的面积,根据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B=5,AC=3,BC=4,∴△ABC为直角三角形,由题意得,△AED的面积=△ABC的面积,由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AED的面积+扇形ADB的面积﹣△ABC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ADB的面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据图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ADB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5.(2015•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如图,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O(0,0),B 是y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OBC的正弦值为()A.B.C.D.【考点】圆周角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首先连接AC,OA,由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O(0,0),可得△OAC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可求得∠OAC的度数,又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OBC的度数,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OA,∵点C(0,5)和点O(0,0),∴OC=5,∵直径为10,∴AC=OA=5,∴AC=OA=OC,∴△OAC是等边三角形,∴∠OAC=60°,∴∠OBC=∠OAC=30°,∴∠OBC的正弦值为:sin3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的知识.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辅助线的作法.6.(2015•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将沿弦BC折叠,交直径AB于点D,若AD=4,DB=5,则BC的长是()A.3 B.8 C. D.2【考点】圆周角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射影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若连接CD、AC,则根据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求得AC=CD;过C作AB的垂线,设垂足为E,则DE=AD,由此可求出BE的长,进而可在Rt△ABC中,根据射影定理求出BC的长.【解答】解:连接CA、CD;根据折叠的性质,知所对的圆周角等于∠CBD,又∵所对的圆周角是∠CBA,∵∠CBD=∠CBA,∴AC=CD(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CAD是等腰三角形;过C作CE⊥AB于E.∵AD=4,则AE=DE=2;∴BE=BD+DE=7;在Rt△ACB中,CE⊥AB,根据射影定理,得:BC2=BE•AB=7×9=63;故BC=3.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折叠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射影定理;能够根据圆周角定理来判断出△ACD是等腰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015•齐齐哈尔)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 B.8<AB≤10 C.4≤AB≤5 D.4<AB≤5【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分析】此题可以首先计算出当AB与小圆相切的时候的弦长.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和大圆的一条半径,根据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得AB=8.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即相切或相交,此时AB≥8;又因为大圆最长的弦是直径10,则8≤AB≤10.【解答】解:当AB与小圆相切,∵大圆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AB=2=8.∵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即相切或相交,∴8≤AB≤10.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此题可以首先计算出和小圆相切时的弦长,再进一步分析有公共点时的弦长.8.(2015•衢州)如图,已知△ABC,AB=BC,以AB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D,过点D的⊙O的切线交BC于点E.若CD=5,CE=4,则⊙O的半径是()A.3 B.4 C.D.【考点】切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首先连接OD、BD,判断出OD∥BC,再根据DE是⊙O的切线,推得DE⊥OD,所以DE⊥BC;然后根据DE⊥BC,CD=5,CE=4,求出DE的长度是多少;最后判断出BD、AC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值是多少,再根据AB=BC,求出AB的值是多少,即可求出⊙O的半径是多少.【解答】解:如图1,连接OD、BD,,∵AB是⊙O的直径,∴∠ADB=90°,∴BD⊥AC,又∵AB=BC,∴AD=CD,又∵AO=OB,∴OD是△ABC的中位线,∴OD∥BC,∵DE是⊙O的切线,∴DE⊥OD,∴DE⊥BC,∵CD=5,CE=4,∴DE=,∵S△BCD=BD•CD÷2=BC•DE÷2,∴5BD=3BC,∴,∵BD2+CD2=BC2,∴,解得BC=,∵AB=BC,∴AB=,∴⊙O的半径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9.(2014•舟山)如图,⊙O的直径CD垂直弦AB于点E,且CE=2,DE=8,则AB的长为()A.2 B.4 C.6 D.8【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CE=2,DE=8,得出半径为5,在直角三角形OBE中,由勾股定理得BE,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的长.【解答】解:∵CE=2,DE=8,∴OB=5,∴OE=3,∵AB⊥CD,∴在△OBE中,得BE=4,∴AB=2BE=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10.(2015•海南)如图,将⊙O沿弦AB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点P是优弧上一点,则∠APB的度数为()A.45°B.30°C.75°D.60°【考点】圆周角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作半径OC⊥AB于D,连结OA、OB,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得OD=CD,则OD=OA,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OAD=30°,接着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AOB=12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计算∠APB的度数.【解答】解:作半径OC⊥AB于D,连结OA、OB,如图,∵将⊙O沿弦AB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OD=CD,∴OD=OC=OA,∴∠OAD=30°,而OA=OB,∴∠CBA=30°,∴∠AOB=120°,∴∠APB=∠AOB=6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折叠的性质.二.填空题(共5小题)11.(2015•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O的一条弦,CD⊥AB于点E,已知CD=4,AE=1,则⊙O的半径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连接OC,由垂径定理得出CE=CD=2,设OC=OA=x,则OE=x﹣1,由勾股定理得出CE2+OE2=OC2,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连接OC,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CD⊥AB,∴CE=CD=2,∠OEC=90°,设OC=OA=x,则OE=x﹣1,根据勾股定理得:CE2+OE2=OC2,即22+(x﹣1)2=x2,解得:x=;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解方程;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15•宿迁)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C=130°,则∠BOD=100°.【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180°﹣∠C=5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求∠BOD.【解答】解:∵∠A+∠C=180°,∴∠A=180°﹣130°=50°,∴∠BOD=2∠A=100°.故答案为10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13.(2015•南昌)如图,点A,B,C在⊙O上,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A=50°,∠B=30°,则∠ADC的度数为11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BOC=100°,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BDC=70°,然后根据邻补角求得∠ADC的度数.【解答】解:∵∠A=50°,∴∠BOC=2∠A=100°,∵∠B=30°,∠BOC=∠B+⊂BDC,∴∠BDC=∠BOC﹣∠B=100°﹣30°=70°,∴∠ADC=180°﹣∠BDC=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2015•青岛)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E,F,且∠A=55°,∠E=30°,则∠F=40°.【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出∠EBF=∠A+∠E=85°,再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计算出∠BCD=180°﹣∠A=125°,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F.【解答】解:∵∠A=55°,∠E=30°,∴∠EBF=∠A+∠E=85°,∵∠A+∠BCD=180°,∴∠BCD=180°﹣55°=125°,∵∠BCD=∠F+∠CBF,∴∠F=125°﹣85°=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圆内接四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也考查了三角形外角性质.15.(2015•甘南州)如图,AB为⊙O的弦,⊙O的半径为5,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1,则弦AB的长是6.【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连接AO,得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OD的长,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连接AO,∵半径是5,CD=1,∴OD=5﹣1=4,根据勾股定理,AD===3,∴AB=3×2=6,因此弦AB的长是6.【点评】解答此题不仅要用到垂径定理,还要作出辅助线AO,这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5小题)16.(2015•永州)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OE上的一点,使CF∥BD.(1)求证:BE=CE;(2)试判断四边形BF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BC=8,AD=10,求CD的长.【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分析】(1)证明△ABD≌△ACD,得到∠BAD=∠CAD,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菱形,证明△BFE≌△CDE,得到BF=DC,可知四边形BFCD是平行四边形,易证BD=CD,可证明结论;(3)设DE=x,则根据CE2=DE•AE列方程求出DE,再用勾股定理求出CD.【解答】(1)证明:∵AD是直径,∴∠ABD=∠ACD=90°,在Rt△ABD和Rt△ACD中,,∴Rt△ABD≌Rt△ACD,∴∠BAD=∠CAD,∵AB=AC,∴BE=CE;(2)四边形BFCD是菱形.证明:∵AD是直径,AB=AC,∴AD⊥BC,BE=CE,∵CF∥BD,∴∠FCE=∠DBE,在△BED和△CEF中,∴△BED≌△CEF,∴CF=BD,∴四边形BFCD是平行四边形,∵∠BAD=∠CAD,∴BD=CD,∴四边形BFCD是菱形;(3)解:∵AD是直径,AD⊥BC,BE=CE,∴CE2=DE•AE,设DE=x,∵BC=8,AD=10,∴42=x(10﹣x),解得:x=2或x=8(舍去)在Rt△CED中,CD===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有关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熟悉圆的有关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2015•安徽)在⊙O中,直径AB=6,BC是弦,∠ABC=30°,点P在BC上,点Q在⊙O上,且OP⊥PQ.(1)如图1,当PQ∥AB时,求PQ的长度;(2)如图2,当点P在BC上移动时,求PQ长的最大值.【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1)连结OQ,如图1,由PQ∥AB,OP⊥PQ得到OP⊥AB,在Rt△OBP中,利用正切定义可计算出OP=3tan30°=,然后在Rt△OPQ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PQ=;(2)连结OQ,如图2,在Rt△OP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PQ=,则当OP的长最小时,PQ的长最大,根据垂线段最短得到OP⊥BC,则OP=OB=,所以PQ长的最大值=.【解答】解:(1)连结OQ,如图1,∵PQ∥AB,OP⊥PQ,∴OP⊥AB,在Rt△OBP中,∵tan∠B=,∴OP=3tan30°=,在Rt△OPQ中,∵OP=,OQ=3,∴PQ==;(2)连结OQ,如图2,在Rt△OPQ中,PQ==,当OP的长最小时,PQ的长最大,此时OP⊥BC,则OP=OB=,∴PQ长的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18.(2015•滨州)如图,⊙O的直径AB的长为10,弦AC的长为5,∠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1)求的长.(2)求弦BD的长.【考点】圆周角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弧长的计算.【分析】(1)首先根据AB是⊙O的直径,可得∠ACB=∠ADB=90°,然后在Rt△ABC中,求出∠BAC的度数,即可求出∠BOC的度数;最后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的长即可.(2)首先根据CD平分∠ACB,可得∠ACD=∠BCD;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OD=∠BOD,所以AD=BD,∠ABD=∠BAD=45°;最后在Rt△ABD中,求出弦BD的长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如图,连接OC,OD,,∵AB是⊙O的直径,∴∠ACB=∠ADB=90°,在Rt△ABC中,∵,∴∠BAC=60°,∴∠BOC=2∠BAC=2×60°=120°,∴的长=.(2)∵CD平分∠ACB,∴∠ACD=∠BCD,∴∠AOD=∠BOD,∴AD=BD,∴∠ABD=∠BAD=45°,在Rt△ABD中,BD=AB×sin45°=10×.【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要熟练掌握.(2)此题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3)此题还考查了弧长的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弧长公式:l=(弧长为l,圆心角度数为n,圆的半径为R).②在弧长的计算公式中,n是表示1°的圆心角的倍数,n和180都不要带单位.19.(2015•丹东)如图,AB是⊙O的直径,=,连接ED、BD,延长AE交BD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D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C.(1)若OA=CD=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求证:DE=DM.【考点】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证明题.【分析】(1)连接OD,根据已知和切线的性质证明△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DOC=45°,根据S阴影=S△OCD﹣S扇OBD计算即可;(2)连接AD,根据弦、弧之间的关系证明DB=DE,证明△AMD≌△ABD,得到DM=BD,得到答案.【解答】(1)解:如图,连接OD,∵CD是⊙O切线,∴OD⊥CD,∵OA=CD=2,OA=OD,∴OD=CD=2,∴△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OC=∠C=45°,∴S阴影=S△OCD﹣S扇OBD=﹣=4﹣π;(2)证明:如图,连接AD,∵AB是⊙O直径,∴∠ADB=∠ADM=90°,又∵=,∴ED=BD,∠MAD=∠BAD,在△AMD和△ABD中,,∴△AMD≌△ABD,∴DM=BD,∴DE=DM.【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弦、弧之间的关系、扇形面积的计算,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和扇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辅助线的作法.20.(2014•湖州)已知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如图).(1)求证:AC=BD;(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求AC的长.【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专题】几何综合题.【分析】(1)过O作OE⊥AB,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BE,CE=DE,从而得到AC=BD;(2)由(1)可知,OE⊥AB且OE⊥CD,连接OC,OA,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E及AE 的长,根据AC=AE﹣C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过O作OE⊥AB于点E,则CE=DE,AE=BE,∴BE﹣DE=AE﹣CE,即AC=BD;(2)解:由(1)可知,OE⊥AB且OE⊥CD,连接OC,OA,∴OE=6,∴CE===2,AE===8,∴AC=AE﹣CE=8﹣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有关圆的经典例题1.在半径为1的O O 中,弦AB 、AC 的长分别为、3和.2,求/ BAC 的度数。
分析:根据题意,需要自己画出图形进行解答,在画图时要注意m ¥方^置天糸。
解:由题意画图,分 AB AC 在圆心O 的同侧、异侧两种情况讨论,当AB AC 在圆心0的异侧时,如下图所示,v AB3, AC 2,二 AD,AEv 0A 1,A cos Z 0ADAD 3 0A 2cos Z 0AEAE 0A•••Z 0AD=30 , Z 0AE=45,故Z BAC=75 , 当AB AC 在圆心0同侧时,如下图所示, 同理可知Z 0AD=30 , Z 0AE=45 , • Z BAC=15 点拨:本题易出现只画出一种情况,而出现漏解的错误。
例2.如图:△ ABC 的顶点A 、B 在O 0上,O 0的半径为 R,O 0与AC 交于D,如果点D 既是AB 的中点,又是AC 边的中点, (1)求证:△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D 2 (2)求竺的值 BC 分 析 (1)由D 为AB 的中点,联想到垂径定理的推论,连结 0D 交AB 于F ,则AF=FB 0DL AB,可证。
卩是厶ABC 的中位线;过0作0D ± AB 于D,过0作0吐AC 于E , AB 与AC 有不同的位(2)延长 DO 交O O 于 E ,连接 AE,由于/ DAE=90 , DE ! AB /•△ ADF解:(1)证明,作直径 DE 交AB 于F ,交圆于Ev D 为 AB 的中点,••• AB 丄 DE , AF FB又••• AD=DC1••• DF // BC , DF BC2••• AB 丄B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
(2)解:连结AEv DE 是O O 的直径•••/ DAE=90而 AB 丄 DE,." ADF^A EDA分析:要比较AB 与2 CD 的大小,可以用下面两种思路进行:1(1)把AB 的一半作出来,然后比较 1 AB 与CD 的大小。
2 ⑵把2 CD 作出来,变成一段弧,然后比较2 CD 与AB 的大小。
解:解法(一),如图,过圆心 O 作半径OF! AB,垂足为E ,• ADDE v DE匹,即AD 2 ADDE • DF• AD2R , DF 1BC 2 BC • R ,故巫 BC例3.如图,在O O 中,AB=2CD 那么() A. AB 2CD B. AB 2CDFDC. AB 2CDD. AB 与2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s\ DAE ,可得 AD 2DF • DE ,而 DF1BC , DE 2R ,故 可求 2 BC则 AF FB 1 AB21 AE EB —AB 2v AB 2CD ,二 AE CD 1 AB 2v AF FB 二 AF FB在厶AFB 中,有AF+FB>AB二 2AFAB , ■- AF,• AF CD ,• ■- 2 AF 2 CD2• AB 2CD•••选 A o解法(二)「如图, 作弦 DE=CD 连结 CE贝y DE CD 1CE2在厶CDE 中,有 CD+DE>CE ••• 2CD>CEv AB=2CD 「. AB>CE • AB CE , • AB 2CD•••选 A o如图,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半径为2的O O ,已知AB 求CD 的长。
分析:连结BD 由AB=BC 可得DB 平分/ ADC 延长AB DC 交于E,易得△ EBC^^ EDA 又可判定 AD 是O O 的直径,得/ ABD=90 ,可证得△ ABD^A EBD 得DE=AD 利用△ EB3A EDA 可先求出 CE 的长。
解:延长AB DC 交于E 点,连结BDv AB BC 1AD 41 • AB BC,AD4, • •丄 ADB Z EDBvO O 的半径为2,二AD 是O O 的直径4.B1AD 4 .-•••/ ABD=/ EBD=90,又;BD=BD• △ ABD^A EBD • AB=BE=1 AD=DE=4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O •••/ EBC=/ EDA / ECB 玄 EAD • △ EBC s\ EDA , •匹AD• CD DE CED 为劣弧 AC 上一点,DE 丄AB(2)当点D 在劣弧AC 的什么位置时,才能使 AD 2 DE - DF ,为什么?分析:由题意容易想到作辅助线 0C(1)要使PC 与O 0相切,只要使/ PCO=90,问题转化为使/ OCA 丄PCFN FAH+Z AFH 就可以了。
(2)要使AD 2DE - DF ,即使-AD ~D 匸,也就是使△ DAFDEADE AD解:(1 )当 PC=PF (或/ PCF=Z PFC )时,PC 与O O 相切, 下面对满足条件PC=PR S 行证明, 连结 OC 则/ OCA=Z FAH•/ PC=PFPCF=Z PFC=Z AFH ,•/ DEI AB 于 H,./ OCA Z PCF=Z FAH+Z AFH=90 即OCL PC,. PC 与O O 相切。
CEAE...C E BC ^AEADBC(AB "ADBE)(2)当点D 是劣弧AC 的中点时,AD 2 DE - DF ,理由如下:例5.如图,AB 、AC 分别是O O 的直径和弦,(1)当厶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O 相切,为什么?连结 AE ,v AD CDDAF Z DEA又•••/ ADF Z EDA , •••△ DAF DEA ,即 A D=DE ・ DF点拨:本题是一道条件探索问题,第(1)问是要探求△ PCF 满足什么条件时,PC 与O O 相切,可以反过来,把 PC 与O 0相切作为条件,探索△ PCF 的形状,显然有多个答案;第 (2)问也可将AD=DE ・ DF 作为条件,寻找两个三角形相似,探索出点D 的位置。
ABCD 是矩形(AB -BC),以BC 为直径作半圆0,过点2分析:要求tan Z ADE 在Rt △ AED 中,若能求出AE 、AD,根据正切的定义就可以得到。
ED=EF+FD 而EF=EB FD=CD 结合矩形的性质,可以得到 ED 和AE 的关系,进一步可求出 AE: AD 。
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 BCLAB, BC 丄DC ••• AB DC 切O 0于点B 和点C,•/ DE 切O O 于 F ,「. DF=DC EF=EB 即 DE=DC+EB 又••• AE EB=2: 1,设 BE=x 贝U AE=2x, DC=AB=3x DE=DC+EB=4x , 在 Rt △ AED 中,AE=2x, DE=4x,• AD 2 - 3x点拨:本题中,通过观察图形,两条切线有公共点,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相等线段。
例7.已知O O 与O Q 相交于 A B 两点,且点 Q 在O O 上,(1)如下图,AD 是O Q 的直径,连结 DB 并延长交O O 于C,求证 CO 丄ADAD DFDE AD例6.如图,四边形 则 tan Z ADEAE AD2x2、3xD 作半圆的切线交 AB 于 求 tan Z ADE 的值。
E,(2)如下图,如果是否与AD垂直?证明你的结论。
分析:(1)要证CQ0于C,那么CQ所在直线丄AD,只需证/CGD=90°,即需证/ D+Z C=90°,考虑到AD是O02的直径,连结公共弦AB,则Z A=Z C,Z DBA=90,问题就可以得证。
(2)问题②是一道探索性的问题,好像难以下手,不妨连结AC直观上看,AC等于CD到底AC与CD是否相等呢?考虑到02在O Q上,连结AQ、DO、BQ2,可得Z 1 = Z 2,且有厶AQC ^A DOC,故CA=CD可得结论CQ丄AC。
解:(1)证明,连结AB AD为直径,则Z ABD=90•••Z D+Z BAD=90又T Z BAD玄C, •••/ D+Z C=90°• Z CQD=90°,「. CQ丄AD(2) CQ所在直线与AD垂直,证明:连结QA QB、QD AC 在厶AQC与厶DQC中•/ Q2A Q2B,二AQ2 BQ2,.・.Z 1 Z 2•/Z QBD=Z QAC,又Z QBD=Z QDB •••/ OAC=Z QDB•/ QC=OC, AQC^A DOC , • CA=CD• △ CAD为等腰三角形,•/ CO为顶角平分线,• CO丄AD。
例8.如下图,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a,分别为A、B、C为圆心,以a为半径的圆相切于点02、03,求OQ?、0203、0301围成的图形面2积S。
(图中阴影部分)A'分析:阴影部分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减去3个扇形面积。
解:ABC2,3S扇3X6 •此题可变式为如下图所示,。
A、O B、O C两两不相交,且它们的半径都和为a,求图中三个扇形2(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分析:因三个扇形的半径相等,把三个扇形拼成一个扇形来求,因为/ A+Z B+/C=180 , 因而三个扇形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半圆,故所求图形面积为 a 2,8原题可在上一题基础上进一步变形:O A i、O A、O A…O A n相外离,它们的半径都是1,顺次连结n个圆心得到的n边形A1A2A…A n,求n个扇形的面积之和。
解题思路同上。
(n 2)解:2-、填空题(10X 4=40分)1. 已知:一个圆的弦切角是50 °,那么这个弦切角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2. 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如果Z A:Z B:Z C=2: 3: 4,那么Z D= _______________ 度。
3. 若O O的半径为3,圆外一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6,则点P到O O的切线长为4. 如图所示CD是O O的直径,AB是弦,CDL AB于M,则可得出AM=MB AC BC等多个结论,请你按现有的图形再写出另外两个结论:D5. O 0与O Q的半径分别是3和4,圆心距为4J3,那么这两圆的公切线的条数是O6. 圆柱的高是13cm,底面圆的直径是6cm,则它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______ 。
7. 已知:如图所示,有一圆弧形桥拱,拱的跨度AB=16cm拱高CD=4cm那么拱形的半径是 ___________ 。
8. 若PA是O 0的切线,A为切点,割线PBC交O 0于B,若BC=20,PA=103 ,则PC的长为____________ 。
9. 如图5, △ ABC内接于O 0,点P是AC上任意一点(不与A、C重10•如图,量角器外沿上有A B两点,它们的读数分别是70°、40 °,则/ 1的度数为 ________ .(第9题图)11 •已知eO的半径是3,圆心0到直线l的距离是3,则直线l与eO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 .12.如图,已知点 E 是圆O 上的点,B 、C 分别是劣弧 AD 的三等分点, BOC 46°,贝V AED 的度数为 __________ . 16•如图,Rt △ ABC 是由Rt △ ABC 绕B 点顺时针旋转而得,且点 A B, C 在同一条 17. 如图,从圆O 外一点P 引圆O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是 A , B ,若PA 8cm ,C 是A B 上的一个动点(点C 与A, B 两点不重合),过点C 作圆O 的切线,分别交PA, PB 于点D ,E ,贝y △ PED 的周长是 _____________ .18、 在平面内,O O 的半径为5cm,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3cm,则点P 与O O 的位置关系 是 ________ . ________13 .如图,Rt △ ABC 中 ACB 90°, AC4 , BC 3 •将△ ABC 绕AC 所在的直线f 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转体,该旋转体的侧面积(取,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4.如图8,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5 •如图,AB 是e O 的直径,AM 为弦,MAB 30°,过M 点的e O 的切线交AB 延长线于点N •若ON 12cm ,贝V eO 的半径为cm直线上,在Rt △ ABC 中,若/ C 90°, BC 2, AB 4,则斜边AB 旋转到A B 所扫过的扇形面积为第14题图,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9•如图8,在Rt△ ABC中,C 90°, AC 3 •将其绕B点顺时针旋转一周,则分别以BA BC为半径的圆形成一圆环•则该圆环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 •20.如图9,点A, B是e O上两点, AB 10,点P是e O上的动点(P与A, B不重合)连结AP, PB ,过点O分别作OE AP于点E,OF PB于点F,则EFP图9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所示,0 0和O Q相交于A B两点,过B点作O 0的切线交O Q于D,连结DA并延长与O O相交于C点,连结BG过A点作AE// BC与O 0相交于E点,与BD相交于F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