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17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17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课时分层集训(十七)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示意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B.先暖后冷C.逐步变冷D.先冷后暖2.气候变化会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B.极地冰川融冻速度的变化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1.B 2.B[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现代,海岸线出现大幅后退,再前进的过程,即海平面先大幅度上升再下降。

气候变暖,海水热膨胀及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冷,海平面将会下降。

](2018·衡水中学三调)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3~4题。

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4.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3.A 4.D[第3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

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

第4题,R和纬线大致平行,Q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2018·江西模拟)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导学号:29790075】5.关于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年份气温在2月份升高最为显著B.冬半年的气温将高于夏半年C.全年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D.7~9月的降水量最少6.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C 6.A[第5题,读图可知,1~12月最低温度的升高幅度均大于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升高幅度。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全部内容。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1960年以来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与同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图,回答1、2题。

1.由此可知,近60年来西藏气候变化趋势为( )A.温湿B。

冷干C。

冷湿D。

温干2.由此推断,西藏地区()A.年降水增多,冰川面积增加B。

冰川融水增大,湿地面积扩大C.可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牧业生产D.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东、南移动【解析】1选A,2选C。

第1题,图中显示,近60年西藏地表年平均气温与平均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第2题,西藏地区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原雪线上升,冰川萎缩;地面水体蒸发加剧,湿地减少;高原寒带与亚寒带界线向西、北移动。

由于温带范围扩大,降水增多,使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增加,也将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畜牧业发展。

(2018·衡阳模拟)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

完成3、4题。

913401183.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第 2 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91 页)[ 识记—基础梳理]1.全球气候变化(1) 变化特点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 阶段特点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①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②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传播范围海平面和海岸带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地区带来极大影响生态系统使原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加剧[ 图文助记]1.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中的图瓦卢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危害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减少了对CO2 的吸收,导致CO2 浓度增大,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也会造成当地的水土流失。

[ 理解—要点突破]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考向 1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 对农业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策略[ 运用—考向通关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 1~2 题。

2.在 a 阶段 ( )1.C 2.A [ 第 1 题,从全球平均气温曲线看为冷暖变化,从全球平均降水曲线看,降水出现干湿变化。

第 2 题,a 阶段全球平均气温和降水曲线都上升, 说明气候变的干冷。

] 考向 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7·天津高考 ) 读图文材料,回答第 3 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 阴影所示 )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 .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B [B 对, A 、 D 错: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 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图中阴影局部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散布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A.湿地B.油田C.冰川D.煤田2.该自然资源主要散布在()A.盆地和湖泊周围B.沿海与大陆架上C.大陆边缘与岛屿D.高纬区和平地域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增加的主要缘由是()A.全球变暖,气温降低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D.地壳不动摇,多地震1~3.解析第1题,图中资源散布在南极洲,北冰洋周围及大陆外部的平地地域,该自然资源应是冰川。

第2题,冰川主要散布在高纬度地域和平地地域。

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气温降低,冰川面积正在逐渐增加。

答案 1.C2.D3.A以下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实测径流量和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4.上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进程,最大降水量与最大径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的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能够是由于() A.水土流失日益严重B.随经济开展,用水量逐年添加C.全球气候变暖D.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掩盖率提高解析普通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最大径流量与气候最大降水量的时间差会延长,而该处状况恰恰相反,说明该处植被掩盖率失掉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位于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于4月14日喷发,火山灰在7000~10000米的空中构成了火山灰云团。

读图回答5~6题。

5.以下关于冰岛火山喷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B.形成北极地域冰盖大面积消融,构成洪水C.将加弱小气的吸收作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火山喷发后外地昼夜温差变小6.该岛屿拥有丰厚的()A.地热资源B.石油资源C.海水资源D.人力资源5~6.解析第5题,冰岛火山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A项错误;冰岛火山喷发会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这些悬浮物质会削弱白昼的太阳辐射,使平均气温降低,故不会形成北极地域冰盖大面积消融,也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故B、C项错误;悬浮物质的增多削弱了白昼的太阳辐射,也增强了夜晚的大气逆辐射,受此影响该地的昼夜温差会变小,故D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解析)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C.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A.赣州B.武汉C.广州D.大庆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第1题,b、c两地均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

选项C正确。

第2题,在a、b、c、d四地中,d地位于河口处,便于河海联运,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

选项D正确。

第3题,赣州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处,大庆是在石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区位与b地(b地位于干、支流汇合处)相似的是武汉。

答案 1.C 2.D 3.B读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4~5题。

4.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5.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C.温室效应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解析第4题,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其热量条件,从而增大粮食产量。

第5题,温室效应的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全球变暖是整体趋势,但不是所有地区的气温都升高;小岛国家面积小,地面的海拔低,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更大。

答案 4.D 5.C(2011·江苏地理,1~2)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

第16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2015 •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 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 1〜2题。

1 .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四个选项中最符 合的是蒙古高原。

第 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该 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因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 幅度较小。

答案:1.A2.B(2017 •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金球咂昭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 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 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 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析:选B 。

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 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 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阴影所火山喷发車 件出现的主 咚年份—年平却陆面锻度变化曲I 线 —年平均晦面温度变化曲缕— 800米以下诲洋储热鈕变化曲线 —晦平面璧化曲线{注t 砸线表示弟年平均值)1960 1980 2000(年}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训练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后练习1.下列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出现了 3次大冰期,还发生过延续时间约为 10万年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②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③有气象观测时期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④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读图,完成第2〜4题。

(百万分率)370 360 350340 3303202. 20世纪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5倍③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 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暖期 ③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 C 以内 ④近30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 增强4. 近年来,与a 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全球变暖使下列国家的农业受益匪浅的是()。

A. 新加坡B.印度C.古巴D.俄罗斯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此完成第6〜7题。

6.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④格陵年气温变化曲线)。

b .我国近5 000 31%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年)a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曲线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山地0 C等温线将上移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D.海平面将上升7. 全球气温升高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对一些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B.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将缩小C.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D. 气温升高,许多地区将更加适合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会增加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2019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误区警示
降水量多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 一定缺水。
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比如 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 因国土面积狭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所 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 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 越重。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自学指导
物质与能量是否为自然资源,关键看是否同时满足以 下两点:(1)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2)用于生产和生活。 例如汽油、棉花、电能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闪电不 能用于生产生活,故其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解析 第(1)题,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流沿岸,早期以河 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 铁路拓展。第(2)题,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 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第(3) 题,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 程量小。第(4)题,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 沿线,应为工业区。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自学指导
世界上的三大城市密集区分别是位于大约60°N以南 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 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它们分别位于欧洲西 部平原、亚洲东部平原和北美东部平原地区。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题重组集训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0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质量检测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0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质量检测

第0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末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

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选C。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达标检测17——全球气候改变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合肥质检)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化图,回答1~2 题。

1.全球气候改变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渐渐上升B.全球降水量渐渐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改变周期长短一样2.在①~②阶段()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削减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不断上升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改变有变暖也有变冷,干湿状况有变湿也有变干,故C 正确。

第2题,在①~②阶段,气候变冷、变干,冰川面积会变大,海平面下降,雪线高度下降。

答案:1.C 2.A(2019·淮北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

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3~4 题。

3.据图可知()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D.陕西降水量趋于削减4.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改变最不行信的是()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B.洪涝灾难将会严峻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D.沙尘暴日数将会削减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知,图示区域自东南向西北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越来越明显。

第4题,图中气候转型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全球气温上升,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将会加剧。

答案:3.B 4.A(2019·高考上海卷)气候异样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峻威逼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据此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渐渐消逝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削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样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依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推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解析: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渐渐被沉没甚至消逝;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

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深度思考1】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不对。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提示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深度思考2】判断下列说法的合理性。

(1)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2)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提示(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

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

(2)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会增加。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②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15年的活动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

课时作业16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16·江西赣州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③④B.①② C.①③D.②④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降低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1~2.【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1题,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全球气候变暖,使天山博格达峰雪线升高;气候变暖,使得纬度较高的黄海海域水温升高,可能出现东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气温升高,树枝发芽时间提前;气候变暖使得中纬度地区温度升高,蒸发旺盛,干旱加剧,赤道附近降水更多,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第2题,积雪面积减小,会造成岩石裸露,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风化速度加快,程度加剧,可能导致雪崩现象加剧;积雪面积减小也反映了气候变暖,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升高。

【答案】 1.A 2.D(2016·山东泰安统考)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3~4题。

3.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4.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3~4.【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温的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第3题,冰川面积最小,表明此时北冰洋地区气温最高,6月22日前后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不是气温最高,北冰洋最高气温推迟到9月份,是因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海洋的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增温慢。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易错排查练学案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易错排查练学案新人教版

易错排查练(第四章)(建议用时:40分钟)易错点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错误原因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分布判断错误。

一句要理解不同河流地貌的形态特点及分布特征,才能明确其对聚落分布的箴言影响。

(2018 •湖州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2题。

【导学号:92040058】1 •图中居民点分布在()A. 河流三角洲平原C.河谷阶地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1. C2. A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

]易错点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错误原因关于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理解不透。

一句箴言交通线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FB.山地半山腰D.河流冲积平原A*山脉B史苜某殖姑村暮平曲班原囹史启莘原治对苒SBAU战的比用制面團(脊)线是()B. KMOP 线 D. KRQ 线4•拟在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 KRQP ■线 B . KMNQP 线 C. KLOPT 线D. KST 线3. B4. 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水 (脊)线的含义。

脊线是等高线向低处弯 曲最大处的连线,由此可判断两河的分水 (脊)线是KMOP 线B 项正确。

第4题,KST 线路 较长,尤其在靠近山顶 K 处的KS 段,其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坡度较为平缓,D 项正确。

]易错点3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与影响错误原因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一句 箴言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指气候的冷暖干湿的变化,因此全球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气候变暖,解答时应依据图文信息分析图示区域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变化特 点,从而总结归纳区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热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自热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

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卜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 增加了对CO的吸收B. 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 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 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同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 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 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 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

故选C。

第3题,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D项。

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

故选Co答案:2.C 3.D 4.C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C 或0C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2015·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四个选项中最符合的是蒙古高原。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因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1.A 2.B(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解析:选B。

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 ℃或0 ℃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4.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解析:选D。

由于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永冻层顶部在夏季融化,成为活动层,活动层的厚度变大,永冻层的上界下降;活动层的厚度变大会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在全球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量增大,补给河流的水源会增加,但随着冰雪蓄积量的减少,补给河流的水源随后会减少;由于全球变暖,春季气温回升更快,春播提前;由于全球变暖,大部分地区热量更为充足,积温增加,有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2018·河南名校模拟)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

读表回答5~6题。

5.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D.全球降水量增多6.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我国0 ℃等温线南移B.内蒙古高原气候生长期延长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D.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缩短解析:第5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

第6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 ℃等温线会北移;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气候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资源虽然增加,但是由于水资源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

答案:5.B 6.B(2018·衡水中学模拟)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结合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完成7~8题。

7.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D.北美1月0 ℃等温线北移8.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纬度和距海远近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C.地形和季风环流D.纬度和地形解析:第7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北美1月0 ℃等温线南移。

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

第8题,R地等值线和纬线大致平行,Q地等值线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答案:7.A 8.D(2018·吉林大学附中摸底)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

下面图甲示意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图乙示意1978—2015年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

据此完成9~11题。

9.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 )A.东北坡B.东南坡C.西南坡D.西北坡10.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 )A.冰川规模小B.受西南季风影响大C.位于向阳坡D.受人类活动影响大11.造成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气温C.光照D.坡度解析:第9题,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持续退缩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2015年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的坡向是东南坡,所以B正确。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北向冰川相比,喀喇昆仑山南向冰川变率更大,主要原因是南向冰川规模小,所以A正确。

第11题,图示为1978年和2015年喀喇昆仑山不同坡向冰川分布面积,造成喀喇昆仑山西北坡冰川退缩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所以A正确。

答案:9.B 10.A 11.A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1)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3)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低纬度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

(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②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

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4)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②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

可采取的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④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随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下图为我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

(1)据材料分析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据材料分析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1)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气温距平差异两方面叙述。

(2)从题目材料中可知我国北方地区增温更明显。

就全球而言,中高纬度地区增温最明显。

(3)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

(4)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

(5)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回答。

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气候变暖,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量变大,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