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中国教育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挑战。
当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外国侵略,教育资源匮乏,文盲率高达80%以上。
新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最早提出了“教育是国家的基础工业”和“普及教育为主,办好小学为核心”的方针。
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开展扫盲运动,建立了广大的农村学校和城市小学,使得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
在此期间,新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的教育制度和管理体系,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经费的保障和分配等。
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和城市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等。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建立的几所大学到全国各地建设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外,中国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发展应用型、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强调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
现代教育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智能引领、开放融通、协同共享”的教育发展战略,加大了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同时,中国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仍然存在,高考制度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总体来说,新中国教育事业在建国初期的基础上,经历了开放和现代教育发展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教育发展不仅进一步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进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1. 古代教育(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育主要是由家庭和社会进行的。
贵族子弟通过家庭教育和私塾学习,学习经书、礼仪和文学。
同时,孔子提出了儒家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学习。
这一时期的教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2. 封建教育(公元1840年-1911年)封建教育时期,教育逐渐形成为了官方教育和私人教育两个体系。
官方教育由官方设立的学校进行,主要培养士人和官员。
私人教育则由私塾和家庭进行,主要面向富有阶层。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经世致用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但缺乏普及性。
3. 新式教育(1911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推动现代教育的发展。
新式学校开始涌现,包括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
同时,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开始引入中国。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科学素质和现代化思维,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4. 社会主义教育(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了社会主义教育阶段。
政府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制度,普及教育。
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力发展和配置,教育体制逐渐完善。
同时,政府也重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各类人材。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5. 现代教育改革(现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同时,教育国际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预国际交流和合作。
未来的教育改革将进一步关注个性化教育和技术创新。
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封建教育、新式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现代教育改革等阶段。
从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到现代的素质教育,中国教育向来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古代教育1.1 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注重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1.2 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材,培养了大量的文化精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3 私塾教育的兴旺:私塾教育成为古代中国教育的主要形式,由私人或者地方政府设立,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官员。
二、近代教育2.1 西方教育的传入: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包括传教士学校和学堂,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2.2 新式学堂的兴起:近代中国兴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如洋务运动中的船政学堂和北洋大学堂,为培养现代化人材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引入了西方科学知识和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工程师和技术人材。
三、现代教育3.1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和普及高等教育。
3.2 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建立: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实行全民教育,推动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发展。
3.3 科技教育的兴起:中国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四、改革开放4.1 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4.2 职业教育的兴起: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材。
4.3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华留学,促进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五、未来发展方向5.1 提高教育质量: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
文革后高考制度的恢复,又重新燃起了莘莘学子的求学热望.累积了十年的青年要一次 性地拥入大学的门槛,其竞争之激烈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片追"又一次成为学生的选 择。 严峻的"片追"局面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5年国家颁布了《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政策,即扩大中等教育层次中职 业教育的比例,减少普通教育的数量。国家期望通过学生分流来缓解升学压力。但是, 由于职业教育的出口只能就业,普通教育的出口就是升学,所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就演变为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双轨体制"。 尽管这一政策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甚至一些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的在校生比例达到60:40左右,但毕竟高校招生人数有限,而且随着中国九年义务教 育普及所导致的中等教育人数总量的增加,普通教育内部的竞争不仅没有减轻,反而 更加激烈了,其重要表现就是由"片追"转向"应试"。一时间,"应试教育"成为社会口诛 笔伐的对象,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界倡导的新目标.高等教育供给不足是素质教育难以前 行根本原因所在。在经过多年的讨论之后,教育部终于痛下决心,于1999年作出"高 校大扩招"的战略决定,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 建国初的教育历程 • 教育改革的现状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 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进西学,推广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 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凑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 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钦定学堂章 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 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 制,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 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 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次年起,科举制度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 式学堂。
新中国成立百年以来的教育成就
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1.1 新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现状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教育改革二、新我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成就2.1 普及教育取得显著成就2.2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2.3 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三、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3.1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3.2 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高3.3 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新要求四、总结与展望新我国成立百年以来的教育成就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1.1 新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现状新我国成立之初,教育则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此期间,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育水平和质量较低。
加之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1.2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数量和师资力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到了21世纪,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新我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成就2.1 普及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自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一直致力于普及教育,通过全民办学、免费教育等措施,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渐步入全面普及的阶段。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使得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也显著提升。
2.2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除了基础教育普及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我国的大学教育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席之地,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师资力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在教育体制方面,我国也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和完善。
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评估和考核、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3.1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均衡,这是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的演变,以及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古代教育(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在古代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和传统,强调孝道和文化修养。
贵族子弟接受私人家庭教育,学习经典文化和礼仪。
而普通百姓则通过民间学堂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
2. 封建社会教育(公元1840年-1911年)19世纪初,中国面临外国侵略和内部动乱,这促使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教育的改革。
清朝政府建立了官办学校,开始引进西方科学和技术知识。
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行农村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等。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迅速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科学技术教育得到重视。
4.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1978年至今)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
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5. 当前的教育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教育评价体系仍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培训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改革创新。
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普及教育,中国教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和变革。
以下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1. 古代教育(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由私塾教育和官方教育组成。
私塾教育是由有学问的人在家中或者庙宇中传授知识,主要培养士人阶层。
官方教育则由政府设立的学校进行,培养官员和士人。
这个时期的教育注重经典的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2. 近代教育(1840年-1949年)近代中国的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西方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在清朝末年,中国开始设立学堂和学校,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培养专业人材和士兵。
1905年,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京大学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始。
此后,中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大学和学院。
3. 新中国教育(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提出了“教育为人民、全民教育”的宗旨。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推动教育的普及和均衡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
中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
近年来,中国教育进一步发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华留学。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总结起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私塾教育、近代教育和新中国教育三个阶段。
从古代的经典学习到现代的普及教育,中国教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中国教育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公平、更创新的方向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材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历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49年-1978年):
-建立新中国后,中国政府开始进行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和发展,实施了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
-1949年至1952年,进行了对国民教育系统的全面整合和改革,全面普及初等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的免费化。
- 1952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1958年至1961年,进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破坏,学校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进一步破坏,学校停课、关闭,知识分子受到迫害。
2.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至今):
-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
- 1980年代初,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1990年代,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2001年,国家启动了“义务教育免费化”工程,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全面免费。
- 2005年,国家实施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计划,大幅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不断推进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倡导终身学习,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的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蓬勃发展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但整体上是朝着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从古代的私塾教育到现代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革。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教育的起源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的兴起、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详细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教育的起源与古代教育1.1 私塾教育的兴起在古代,教育主要由私塾负责。
私塾是由有学问的人创办的,他们教授儿童基础知识和礼仪道德。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个体素质的培养,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官学的建立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学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官学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墨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科举制度的实施宋代开始实施的科举制度,使得教育开始与官员选拔挂钩。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教育更加规范化,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近代教育的兴起2.1 西方教育的引进近代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强国富民,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
西方教育的引进使得中国教育开始与世界接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2.2 传统与现代教育的碰撞近代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传统的科举制度逐渐被废除,新的学制和教育理念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探索。
2.3 教育思想的多元化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多元化,涌现出了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
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改革方案,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3.1 新中国教育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新中国教育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分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3.2 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大学扩招、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具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古代开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变革。
1. 古代教育:古代中国教育注重儒家思想的传承,以经典读书和礼仪教育为核心。
古代教育机构包括私塾和官学,私塾主要是由知识分子自行创设,官学则由政府设立,培养官员人才。
2. 封建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培养君子文化和士人修身的教育目标。
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考试选拔士人,进入官僚体系。
3. 近代教育改革: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教育
体系,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洋务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教育的起步,国内开始兴办西式学堂、学校,注重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的教育。
4.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
实行了全民教育政策,普及义务教育,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建立了大学、学院和研究机构。
5. 现代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
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教育向全面发展转变。
总体来说,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到近代再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从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到与国际接轨的发展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中国教育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建立教育体系(1949-1978)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着重发展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还建立了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在这一时期,教育投入较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但对于保障人民基本教育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改革开放与教育现代化(1978-200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推动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教育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质量提升与多元发展(2000-2010)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新任务。
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更加均衡。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与国际接轨,引进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四、全面发展与改革创新(2010至今)当前,中国教育正朝着全面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方向前进。
政府提出了“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改革继续深化,包括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
此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了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初步建立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与教育现代化、质量提升与多元发展以及全面发展与改革创新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亮点,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我们期待中国教育能够不断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古代儒家教育开始,逐步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探讨现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古代儒家教育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以儒家教育为主导。
儒家教育强调道德伦理、礼仪规范和孝道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古代的教育机构主要是私塾和家庭教育,学生通过背诵经典和与老师的互动学习。
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封建社会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对经典的理解和应用。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教育成为一种社会晋升的途径,但也导致了对其他学科的忽视。
三、近代教育的兴起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兴起。
西方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新式学校,如洋务学堂和官立学堂,开始引入西方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为全国范围内的儿童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机会。
此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了一批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教育体制改革包括推行素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等。
教育内容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
六、现代中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前,中国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与就业的脱节等。
未来,中国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养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阶段:古代中国的教育以家庭为主,父母传授儿女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秦时期出现了私人学校和师傅教授学徒的制度,这些学校主要培养士人,学习儒家经典、礼仪和文学等。
2.基督教传入阶段:明清时期,随着西方基督教传入中国,传教士们在中国设立了学堂,为中国人提供西方科学和教育的知识。
这些学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体系的。
3.近代教育阶段:19世纪末,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的。
维新派和戊戌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包括重新制定教育计划,建立新式学校,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
4.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该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科学教育和民主精神。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出了"以教育救国"的口号,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5.新中国成立后:6.开放以来:1978年开放以后,中国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推行优先发展教育政策,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也有所提高。
同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中国教育的重点。
7.未来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育公平、质量保障、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继续进行。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方式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家庭教育到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再到开放以及未来的与发展。
这个历程中,中国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但始终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国家社会进步。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变革。
从传统的儒家教育到现代的综合发展教育,中国教育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中不断前行。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1世纪教育和未来教育五个部份来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1.1 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经义讲授和礼仪教化。
1.2 儒家教育在古代占领主导地位,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
1.3 古代教育以传统经典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二、近代教育:2.1 近代教育开始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科学教育和现代化发展。
2.2 近代教育兴起了新式学校和现代教育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
2.3 近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
三、现代教育:3.1 现代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教育体系。
3.2 现代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潜力。
3.3 现代教育倡导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四、21世纪教育:4.1 21世纪教育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2 21世纪教育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
4.3 21世纪教育倡导教育公平和包容性,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五、未来教育:5.1 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定制和因材施教。
5.2 未来教育将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的智能化和智能化发展。
5.3 未来教育将关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革的过程,从古代到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前行,为国家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翼中国教育在未来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开始,逐步介绍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教育、近现代教育改革、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古代教育1.1 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结合,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1.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1.3 私塾教育私塾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私人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近现代教育改革2.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阶段,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自由的教育理念,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2.3 全面发展教育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注重全面发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现状3.1 义务教育中国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教育公平,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3.2 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3.3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得到重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未来发展方向4.1 推进素质教育未来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4.2 加强教育公平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加强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4.3 推动教育现代化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推动教育现代化,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进步,从古代的传统教育到近现代的教育改革,再到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将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中国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那时,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经院教育。
家庭教育通过父母传授道德和家庭传统给孩子。
经院教育则是专门的学府,如太学和郡學,培养国家的官员和士人。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实行了集权的教育制度。
他废除了儒家经院教育,推行起草土策的政令教育。
这种教育侧重于培养军事和官员,并且实行了严格的选拔制度。
宋元明清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教育发展非常昌盛。
宋代建立了完善的科举考试制度,这种考试成为了千年之后的明清时期仍然沿袭的选拔制度。
这也使文人士人开始受到社会的崇尚。
明清时期的康熙、乾隆和嘉庆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发展了农村教育和地方教育。
近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开始于19世纪初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技术。
近代教育的里程碑事件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这是中国第一次系统地引进西方教育体系。
戊戌变法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建立,聘请西方的教师和教育家,推动教育现代化。
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加快了国际化推进。
19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同时,教育也在不断推进中,试图解决教育过分功利化和应试教育的问题。
2001年,中国实行了新的高考制度,加大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至今,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新时期。
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实施全面质量教育。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和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教育、秦汉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代教育、现代教育和开放以来的现代教育。
这些发展阶段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革和进步,展示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的卓越和坚韧性。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时代。
在这个时期,学术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并且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接受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但依然是以经典教育为主导。
到了近代,中国面临着来自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使得中国人意识到强国的重要性,教育改革也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以提高国家整体素质。
最初的改革是针对课程内容的,西方科学和技术进入中国教育体系,引领着教育的改革进程。
除了科学和技术,法律、社会科学和西方哲学也开始被引入。
这种改革让中国的教育更加现代化,并与世界其他国家接轨。
然而,中国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止步于此。
随着新中国成立,教育改革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推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普及化运动,以扩大全民受教育的机会。
这一时期,重点放在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改革上,以消除城乡和贫富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高等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了大量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
到了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在,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中国政府提出了“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并致力于推动实施这一目标。
此外,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注点。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减少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中国的教育改革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仍然存在,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仍然是执行教育公平的障碍。
另一方面,教育过度竞争和应试教育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学生们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缺乏充分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教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正在不断探索和实验教育改革的新途径。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1世纪教育和未来教育五个部分,详细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1.1 古代教育的起源:古代教育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师友教育。
1.2 教育思想的演变: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诲人不倦”等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1.3 教育体系的建立:秦汉时期开始建立了官办教育和私塾教育,并逐渐形成了封建教育体系。
二、近代教育:2.1 儒学复兴:明清时期,儒学成为主流教育,科举制度得以发展。
2.2 西学东渐:19世纪中叶,近代教育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和理念。
2.3 教育改革:晚清时期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综合性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
三、现代教育:3.1 民国时期的教育:建立了新式学校制度,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3.2 抗战时期的教育: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但也催生了一大批教育家和学者。
3.3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普及了基础教育,推动了教育公平。
四、21世纪教育:4.1 教育信息化:21世纪教育开始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
4.2 素质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3 教育改革: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
五、未来教育:5.1 教育现代化:未来教育将继续推进现代化,注重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5.2 创新教育: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3 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将致力于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
总结: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未来,中国教育将继续走向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教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革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系统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教育改革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教育1.1 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领主导地位,强调孝道、仁爱和礼仪等传统价值观。
1.2 科举制度的建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考试选拔人材,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3 科学技术教育的萌芽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如数学、医学等领域逐渐形成。
二、近代教育2.1 西方教育的引进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如学堂、学校等,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2 教育改革的探索近代中国也浮现了一些教育改革的探索,如新学、新式学堂等,试图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2.3 教育思想的碰撞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也经历了多次碰撞,如民族主义教育、现代教育等,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现代教育3.1 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现代中国建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层次。
3.2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现代中国也在不断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强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教育公平性。
3.3 教育技术的应用现代中国也在积极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四、教育改革4.1 课程改革中国教育系统不断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2 教育评价改革中国也在进行教育评价改革,从传统的考试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3 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也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如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更加灵便多样的教育体制。
五、未来发展5.1 人材培养的重点未来中国教育将更加注重人材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材。
5.2 教育公平的提升未来中国也将继续加大教育公平的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代的综合性大学,中国教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改革开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1. 古代教育1.1 私塾教育:私塾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教育形式,通过家长或私人雇佣的教师传授经典文化和礼仪道德。
1.2 儒学教育:儒学在古代中国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仁爱、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近代教育2.1 西方教育传入:近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包括传教士学校和近代学堂,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教育方法。
2.2 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改革: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思想,主张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民主、实用的教育理念。
2.3 新式学堂的兴起:新式学堂成为近代中国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培养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3. 现代教育3.1 全民教育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了全民教育制度,普及了基础教育,并提倡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
3.2 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逐渐完善,建立了一批知名大学和学科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3.3 科技教育的兴起: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教育在中国得到了重视,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4. 改革开放4.1 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体制改革,包括拓宽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改革。
4.2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了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3 职业教育的重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增加,积极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就业率和经济发展。
5. 未来发展方向5.1 创新教育模式:未来中国教育将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
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
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
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
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
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
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
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
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
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
“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
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
所以,但此时的教育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仍然受传统思想,西方理论及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
现代教育在高水平生产力和物质水平的支撑下,蓬勃发展。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校教育逐渐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大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新规定和指导思想:1调整教育结构;2改革办学体制;3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
现阶段逐步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但仍存在城乡教育条件的悬殊差距,阻碍全民义务教育的健康运行。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采取试点试验的方法,逐步推广。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导致应试教育模式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受阻。
应试教育也严重降低了我国的人才质量,尤其是能力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阻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同时是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现代教育面临严重改革压力和动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教育需求日益提高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教育领域中市场因素的介入。
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主要由对于师生关系的约束机制、教育教学模式、教学仪式或常规等;2、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即划分管理权限,明确权利和职责机制,组织学校教育的制度;3、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即办学体制,升学考试制度,学校衔接制度,学校性质制度;4、教育行政体制改
革,处理政府和教育的关系
以下主要讨论升学考试制度,即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以笔者毕业的学校作为载体研究。
河北衡水中学作为全国十大名校之一,是高考制度下的典型例子。
其实行的应试教育,采用仿军事化管理,制定并落实严格的学校制度,以高强度学习训练和竞争压力为主要方式,即布置大量学习任务,增加学生负担,减少学生休息休假时间,频繁的模拟考试,强化高考训练。
这种教育模式作为应试教育的典型是成功的,因为,它实现了高升学率的目标,河北衡水中学每年向清华北大输送五六十名学子,本一升学率高大91%,该校由此著名,并逐渐被其他学校效仿,该应试教育的模式正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其好处是提高升学率,为学生提供进入理想学校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但弊端多于益处,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广,不利于学生身心和能力的健康发展,培养的是畸形人才,与社会期待的教育模式背道而驰。
但该模式也是高考制度的产物,因此要避免应试教育,推广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
目前改革中存在着众多阻力和问题:1、统一标准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差异性发展;2、高考招生的特殊形式(如京津沪地区“低分数线,高录取率”和其他地区的“高分数线,低录取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平;3、高考内容的统一化不利于多元文化的继承今后高考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高考科目和考试内容,高考成绩处理方式,高考录取依据,高考招生录取等方面进行。
而这些方面的改革会涉及多方变动和利益调整,其具体措施也只能在不断探索
和研究中得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素质教育推广中要充分发扬教育民主的思想,即以实现人的自由为教育目标,但自由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它在教育实践中只能作为一种原则,而不能成为操作规则;同时儿童自由更多是做为人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而被认可,他与成人的自由相比有其特殊性。
教育的民主思想主要指平等、自主和公共参与。
师生间的平等不仅指人格平等,更应当是在真理、知识和教育目标面前的平等。
即师生是求知的共同体。
自主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自我克制与管理、自我激励,克服任性、自私或依赖,培养民主社会的认同感和批判意识。
学生的公共参与体现在课堂上,不仅要调动学生参与,教师还进行有效的引导,以保证课堂参与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当代高校教育也面临着改革的趋势。
钱学森晚年指出: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东西。
专家及社会对高校改革提出部分期待:1、瞄准国家需求和学科前沿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2、夯实学科基础,拓宽知识领域;3、突出学科特色,培养多种人才。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要通过自身学习和实践支持教育的改
革和发展,并积极适应新型教育模式,促进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你里是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
教育的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成果也需要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新教育》第4卷第3期
《中外教育简史》/ 谢兰荣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8
《教育学是什么》/励雪琴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2.13 《现代教育制度与思想》/马健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中国大学教学》2010第10期/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蔡运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
《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反思民主教育/柳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