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的简单测定。
4.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体积分数。
2. 空气各成分的作用。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气压计、水槽、气球、玻璃管、胶塞等。
2. 教学课件:空气成分图片、实验视频等。
3. 练习题:关于空气成分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课题《空气的成分》。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成分:介绍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概念和性质。
3.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及其意义。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室用具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6. 空气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提高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内容,总结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巩固空气成分的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空气基本成分的理解和记忆。
2. 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掌握和应用。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4. 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境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6《空气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6《空气的成分》(教案)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一些空气成分的名称和特征;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模型;2. 实验用具:氧气瓶、火柴、碳酸钠、食用碱、电子秤等;3. 学生实验器材:试管、露点计、酸雨酸碱试纸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先用一个小故事或短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实践,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将无法呼吸、植物无法生长等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或模型,注重让学生明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的特征和作用。
3. 实验探究(25分钟)实验一:氧气对于燃烧的必要性步骤:(1)将一个试管中填满水,倒置于水槽中;(2)将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碳酸钠(小苏打);(3)用火柴点燃碳酸钠,迅速盖上试管;(4)观察现象,并回顾课堂知识。
实验二:二氧化碳的存在确认步骤:(1)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食用碱;(2)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白石灰(石灰水);(3)将两个试管的口相接,晃动试管;(4)观察试管中液体的变化,根据班级知识进行解释。
4. 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从实验中总结出空气成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为什么活动植物需要二氧化碳?5.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露点计,这是一种用来测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仪器。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中水分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在某些地区需要使用这样的仪器。
6. 总结巩固(10分钟)复习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特征。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和概念检测。
四、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让他们观察一些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呼吸等与空气成分有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成分》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掌握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2. 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
难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进修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观察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总结归纳:让学生归纳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总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空气对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和气候变化问题。
五、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2.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以空气的成分为主题,设计制作相关海报,展示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3. 钻研课外资料: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含量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写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准确性和逻辑性进行评分。
2. 海报评选:组织评选最佳海报,评选标准包括创意性、内容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等。
3. 课外资料分析:评判学生对课外资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提出合理性和深度的观点和建议。
七、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空气的质量和污染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珍爱问题。
2. 环保宣传:组织学生设计环保宣传活动,向周围同砚和社区传播环保知识,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力。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2. 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基本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四、教学难点:1. 空气成分的微观解释。
2.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的成分。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5.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
【课堂导入】(时间: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空气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成分》。
【新课导入】(时间: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空气的基本成分,引导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课堂探究】(时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课堂小结】(时间: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成分及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空气成分的比例图,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时间:5分钟)1. 课堂问答:教师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空气成分及其体积分数的理解。
小学科学4空气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4空气的成分(教案)小学科学4 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气等气体组成的。
2. 了解空气中的水蒸气对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3. 掌握一些简单的检测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具2. 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瓶盖、碳酸饮料、水杯、玻璃盖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介绍空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并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空气的成分。
2. 理论学习(约15分钟)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解释,学生了解空气由氮气(氧化剂)、氧气(可燃物)、二氧化碳(辅助燃烧)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
强调氧气对生物呼吸和燃烧的重要性,二氧化碳在呼吸作用中的产生和被植物所利用的过程。
3. 实验展示(约15分钟)利用实验展示空气成分的情景,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存在。
试验1: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步骤:a.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b. 将瓶盖迅速覆盖在蜡烛火焰上,观察火焰熄灭。
c. 解释火焰熄灭的原因是因为瓶盖阻止了燃烧所需的氧气进入。
试验2:二氧化碳的存在实验步骤:a. 取一瓶碳酸饮料,摇晃后打开。
b. 将水杯倒置在开口处,观察。
解释碳酸饮料摇晃后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4. 实验操作(约20分钟)在老师或助教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检测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1:检测氧气实验步骤:a. 将一个酒精灯点燃,放在一边。
b. 将一个玻璃盖放在瓶口上,观察。
解释玻璃盖上的水珠是由于氧气的存在,氧气遇冷凝结成水珠。
实验2:检测二氧化碳实验步骤:a. 将一杯碳酸饮料倒入一个较深的盘子中。
b. 倾斜自己的口面对盘子,吹出气。
c. 观察。
解释吹气过后,盘子中的碳酸饮料泛起气泡,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3:检测水蒸气实验步骤:a. 将一个开水杯放在桌上。
b. 用手盖住开水杯口,感受一会儿。
解释手上感到的热量是因为水蒸气经由皮肤逸出,带走了一部分体温。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1课《空气的成份》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对探索过程和结果 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斗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瓶、蜡烛、火柴、灯泡、小苏打、白醋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小魔术)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只燃烧着的蜡烛,你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熄灭呢?生汇报。
师:老师有一个更巧妙的办法,这里有个瓶子,请同学们想一想瓶子里有什么?注意事想一想而不是看一看。
空气可以占领空间,好!请注意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回答。
师:你认为蜡烛的熄灭和什么有关?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
(板书:空气的成份)师: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请大家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想,验证猜想的最好办法就是实验,接下来咱们就同实验来验证空气到底是单纯的气体组成还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二、实验探索1、设计实验法案师:咱们现在先认识一下实验材料 :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打火机)、红色的水等。
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联系老师刚才表演的小魔术以及上节课所学的空气占领空间的知识,想想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咱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评价。
学生实验师:那末在做这个实验应该注意什么?生汇报师:(课件展示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同学们想出那末多的办法,但是老师还有个几个小小的要求给大家说一说。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试验结果。
3情感、态度、精神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试验结果的能力。
教具准备1蜡烛、火柴、水槽、去底的饮料瓶2个、水(红水)2空气成分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做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杯子罩住。
师生共同观察有什么现象(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的熄灭了)。
2同学们看到刚才的现象有什么要说要问的吗?(适当鼓励)3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二实验探究1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1)分组:前后桌8人为一组,面向老师的中间的两位同学为组长。
(2)介绍器材名称。
老师手拿器材,学生说名称。
(3)同学们猜想和假设用我们的器材怎样做这个实验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4)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学生回答(适当鼓励)。
老师补充(火柴别烧着手,蜡烛放到塑料瓶的中间,同时点燃蜡烛,同时放塑料瓶)(5)学生点燃两支蜡烛。
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在教桌。
(6)进行猜想:饮料瓶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会熄灭吗?哪支先熄灭?学生回答。
(7)你们回答的是否正确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
把大饮料瓶和小饮料瓶分别同时罩住大小蜡烛。
(8)让我们仔细观察蜡烛和饮料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束以后不要动材料。
(9)汇报实验现象:我们观察完了刚才做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学生回答。
(小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先熄灭,大饮料瓶罩住的蜡烛后熄灭,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熄灭后饮料瓶里进了水,水面高于外面的水面。
)(10)对产生的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答。
(11)A水进入饮料瓶,这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一部分空间,水才能进入。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对空气的成分知之甚少。
因此,本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互动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空气的成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的基本成分。
2. 技能目标:学生将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探究空气的成分,并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并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长颈漏斗、水瓶、蜡烛、长木条、白纸、大针、盖子、磁石等;2. 教师准备:熟悉实验步骤、标注好相关实验物品的图片或卡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例如: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2. 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有趣的图片或视频,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猜测图片或视频中的物质是否属于空气的成分,并解释猜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一小部分其他气体。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图表数据,向学生解释每种气体的特点和作用。
4. 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实验:a. 实验1:水中的氧气教师将一个气球套在长颈漏斗的小口上,倒置漏斗并将漏斗的长颈浸入水中。
随后,让学生观察漏斗内的气球变化,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b. 实验2:空气中的氧气学生将一根长木条插在蜡烛底部,点燃蜡烛,然后用一张白纸将蜡烛底部覆盖住。
观察蜡烛熄灭之前的变化,并解释为什么蜡烛熄灭。
c. 实验3:空气中的氮气教师将一些空气保存在磁石容器中,然后将容器放置在一块磁性板上,用大针穿透容器并观察磁性板上的变化。
最后,教师解释发生的现象。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它们的特点。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优秀教案
21.空气的成分【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采用简单器材进行对比实验的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及结果的能力。
2. 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分析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两只去底塑料瓶、蜡烛(4厘米左右)、红色水、烧杯、火柴、培养皿。
教师准备: 4根4厘米长的蜡烛、火柴、钟罩、水槽、培养皿、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根点燃的蜡烛,提出问题: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蜡烛在什么情况下会熄灭呢?2.学生交流。
对于学生的预设,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小实验。
(1)谈话:如果让你把燃烧的蜡烛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熄灭)老师把它放入水中,能不让它熄灭,你们信吗?(不信)试试看?(2)教师演示实验做法,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猜测现象。
①学生会看到蜡烛及火焰完全浸在水中,蜡烛却依然在燃烧。
会感到非常的好奇,发出疑问,为什么不灭?教师引导: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所以蜡烛不会灭。
蜡烛不会灭----瓶内有空气。
②引导学生猜测:过一会蜡烛会灭吗?让学生说一说猜测的理由。
③继续实验观察,还会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认识。
学生说发现:蜡烛灭了、水槽里的水好像下降了一些。
教师引导:蜡烛为什么会灭?学生认识:蜡烛灭了----瓶内没有空气。
教师倾斜钟罩完成实验:有气泡冒出。
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空气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课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的愉快。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含着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三、教学重难点:1、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等组成。
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培养皿、塑料瓶、蜡烛、火柴。
2、演示实验材料:塑料瓶、蜡烛、火柴、铁丝。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在哪里》,谁能说说空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2、问题:你觉得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说说你的理由。
(展开辩论,一定让学生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3、揭题:空气中到底有什么成分呢?(二)、提出猜想假设:演示:老师手里有两支蜡烛,放在桌子上点燃,一根用塑料瓶罩住,一根不罩住猜测:会发生什么情况?(熄灭)怎样熄灭?(马上熄灭?过一会熄灭?)思考:马上熄灭、过一会熄灭能说明什么?你能从中知道空气的成分吗?【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猜想,提出假设,空气中有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
学生猜想的结果可能不少老师想要的,却能培养学生想说话、敢说话的能力】演示:老师现在就把塑料瓶罩住蜡烛,看是不是像同学们所说的过一会儿再灭,同学们认真看,观察蜡烛是怎么熄灭的。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它们在空气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教学课件:空气的成分、实验过程、各成分的作用等。
3. 教学素材:有关空气成分的图片、数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空气的成分: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3.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4.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讲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在空气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总结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气成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空气成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小学科学34《空气的成分》教案
小学科学34《空气的成分》教案【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它无处不在,但很少有人知道空气的成分是什么。
本节课将向小学生介绍空气的成分,让他们了解到空气中有哪些气体以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2. 了解氧气的重要性,知道人和动植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3. 了解二氧化碳的作用,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
4. 了解氮气的作用,知道氮气可以维持空气的稳定性。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不同。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实验用具:透明杯子、火柴、小纸片、蜡烛3. 制作卡片:写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卡片【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通过展示空气的照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空气的普遍存在,并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知道空气由什么组成吗?”Step 2 讲解空气的成分1. 使用幻灯片或展示板,通过图片和说明告诉学生空气主要由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
2. 解释每种气体的特点和作用,重点强调氧气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人和动植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以及二氧化碳对植物的重要性。
Step 3 进行实验1. 将透明杯子倒扣在蜡烛上,点燃蜡烛,并用小纸片盖住杯子顶部的开口。
2. 让学生观察火焰的变化和小纸片的移动情况,并思考原因。
3. 解释火焰熄灭和小纸片移动的原因是因为火焰使用掉了氧气,而小纸片的移动是由于火焰产生了二氧化碳,使杯子内产生了气压。
Step 4 布置任务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或氮气)进行研究。
2. 要求小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小册子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学生可以包括气体的特点、来源、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Step 5 小结与讨论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同学间的分享和讨论。
小学科学_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利用简单器材进行实验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验证。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氮气。
2、能通过试验动手操作,证明支持燃烧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一少部分,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实验。
老师这里有两支相同的蜡烛,把它们点燃,这是一个玻璃罩,里面有什么?一支蜡烛罩轻轻上玻璃罩,观察现象。
追问: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罩瓶子的蜡烛熄灭了,另一支蜡烛还在燃烧。
追问:这支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1.玻璃罩里的空气都烧完了。
预设2.玻璃罩中支持燃烧的气体用完了。
预设3:我觉得是一部分空气,我知道燃烧消耗的是氧气。
预设4:我知道空气中有氧气和二氧化碳,应该消耗了一部分。
预设5:我觉得所有的空气都燃烧了教师及时评价小结:有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有的同学认为消耗了所有空气。
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想,要验证我们的猜想需要进行科学实验。
【设计意图: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罩玻璃罩,一支暴露在空气中,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蜡烛燃烧是和空气有关的,为后面探究“蜡烛熄灭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的实验做铺垫。
】二.实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烛燃烧是消耗了一部分空气还是全部空气。
1.明确用水代替消耗空气占据的空间追问:怎样验证呢?(如果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就好了)空气有什么特点?那怎样才能看见消耗了多少空气呢!预设:可以用什么代替消耗的空气,去占据消耗空气的空间老师给你们提供了几件物品,你认为哪一种合适呢?出示:小米、细沙、水学生说自己的想法预设:小米和细沙都有空隙,所以选择水师:同学们都选择了水来代替消耗空气所占据的空间。
三年级科学上册《21 空气的成分》教案1 青岛版
《21 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
2、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教学难点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
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新课讲解:1、空气的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再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
(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
(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6)教师演示实验。
(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
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
(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
(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
(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3、巩固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学生做介绍。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21.空气的成分【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能够对观看到的现象提出猜测和假设:能够承受简洁器材进展比照试验的操作探究空气的成分:培育学生的观看、试验、记录试验过程、分析试验现象及结果的力气。
2.在引导学生观看、试验、思考、分析空气的成分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欢快,培育学生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教学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具、学具】学生预备:大小不同的两只去底塑料瓶、蜡烛〔4厘米左右〕、红色水、烧杯、火柴、培育皿。
教师预备:4根4厘米长的蜡烛、火柴、钟罩、水槽、培育皿、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根点燃的蜡烛,提出问题:依据你们的生活阅历,说一说蜡烛在什么状况下会熄灭呢?2.学生沟通。
对于学生的预设,教师准时赐予评价。
3.小试验。
(1)谈话:假设让你把燃烧的蜡烛放入水中会怎么样?〔熄灭〕教师把它放入水中,能不让它熄灭,你们信吗?〔不信〕试试看?(2)教师演示试验做法,同时引导学生观看猜测现象。
①学生会看到蜡烛及火焰完全浸在水中,蜡烛却照旧在燃烧。
会感到格外的奇异,发出疑问,为什么不灭?教师引导:谁能利用我们学过的学问来解释现象?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所以蜡烛不会灭。
蜡烛不会灭 ----- 瓶内有空气。
②引导学生猜测:过一会蜡烛会灭吗?让学生说一说猜测的理由。
③连续试验观看,还会有什么觉察?说一说生疏。
学生说觉察:蜡烛灭了、水槽里的水似乎下降了一些。
教师引导:蜡烛为什么会灭?学生生疏:蜡烛灭了 ----- 瓶内没有空气。
教师倾斜钟罩完成试验:有气泡冒出。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注射器等。
2. 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碘酒、木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空气的成分》。
2. 探究空气的成分(1)氮气实验教师演示氮气的实验,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2)氧气实验教师演示氧气的实验,将一根木条点燃后,迅速放入集气瓶中,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3)稀有气体实验教师演示稀有气体的实验,用玻璃片覆盖集气瓶,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集气瓶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得出结论。
4. 保护空气资源教师教育学生珍惜空气资源,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思考家里空气的成分,并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空气成分的了解、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的瓶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2、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水槽;其它与分组实验材料相同。
3、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奇妙奇妙真奇妙,占据空间摸不着,无孔不入看不见,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它,就是。
我们来和交朋友,手拉手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学生朗读并揭示谜底:空气。
)2、趣味小实验:对,是空气。
这节课咱就研究空气,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会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
)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它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同学们真聪明,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你还想知道关于空气的哪些秘密?欢迎你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设计一个谜语和一个小实验,不是对前一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主要意图有三:其一,通过猜谜语唤起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其二,通过小实验再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是为下一步“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之后的分析作知识性铺垫;其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二、探究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师:空气朋友想让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来研究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自然科学教育内容,着重介绍了空气的主要成分和性质,旨在通过实验和课堂讲解,让学生掌握空气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及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性质;(2)了解雾霾的成因;(3)了解空气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起兴趣为了让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关注。
比如,讲述有关空气对人类生存的利弊等知识,或者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展现空气的属性和特征。
2、知识讲解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口头讲解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
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并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我们可以通过图表、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记忆空气成分及其属性。
3、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探究,可以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套上气袋的方式来采集空气进行各种实验;或者用酵母在水中呼吸等方式来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氧气消耗等。
4、课堂练习和测验学生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和属性之后,我们可以设计课堂练习和测验来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和精确地掌握空气成分和属性的知识。
四、教学策略1、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属性;2、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具,使得学生更加生动和形象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属性;3、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五、课程评估本教学设计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进行,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实验操作能力及对空气组成的理解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定期测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习达到最优。
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要适时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
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改
(一)教学引入
情景激趣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空气是什么样?"。
(2)活动:看着空气,提出新的问题"它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成的"(教师记下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看问题:关于空气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有“空气是否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一种单一的气体?它是由几种气体组成的”等等。出示图片
教
学
重
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
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方
法
与
手
段
小组合作 当堂达标
准备试验材料 图片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达标检测
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教学过程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碱李学区
年级
三
学科
科学
授课人
吕治镇
班级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21 空气的成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记录现象:将发生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中。
(4)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空气的成分教案设计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课题空气的成分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空气的发现史,认识空气的成分,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究真理地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初步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体会小组合作地意义和快乐。
3.通过对空气各成分用途的学习,学会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教学难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评价设计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关于科学家的精神的提问和学生学习其精神进行科学探究来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等成分的原理分析及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来检测目标3的达成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主要仪器: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及不带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
2. 学生课前预习并查阅空气的成分发现史和空气中的各成分的用途。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奇怪的现象:小瓶口吞大鸡蛋小瓶口吞大鸡蛋肯定有的同学认为不可能实现或者还有的同学觉得有可能实现但是难以想象,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鸡蛋进入瓶内呢?引出课题。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回答从学生动手操作无法完成到老师再来演示的小实验入手,吸引学生思考,情境的核心涉及到氧气的消耗,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
出示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和观看视频,了解空气的发现史,认识空气的成分,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地探究真理地精神。
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学生自由朗读出示学习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目标,学习有动力。
程,初步学习设计实验的方法,体会小组合作地意义和快乐。
3.通过对空气各成分用途的学习,学会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认识空气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能利用简单器材做空气成分的探究性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问题意识;培养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喜欢大胆想象。
3、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适量红水);大、小不同的瓶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2、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水槽;其它与分组实验材料相同。
3、教学课件、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猜谜语:今天呀,有个时时刻刻和你相伴相随的朋友,要和你一块儿来上科学课,请你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
奇妙奇妙真奇妙,
占据空间摸不着,
无孔不入看不见,
每分每秒都需要。
对了,
它,就是。
我们来和交朋友,
手拉手去体验科学的奥秘。
(学生朗读并揭示谜底:空气。
)
2、趣味小实验:对,是空气。
这节课咱就研究空气,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考考你,看你对空气有多少了解。
小球浮在水面上,罩上去了底的饮料瓶(实验前要拧紧瓶盖),小球还会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小球沉入水底。
)小球为什么会沉入水底?你有办法让它上来吗?(学生谈方法,教师拧开瓶盖,小球浮上来。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同学们真聪明,以上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你还想知道关于空气的哪些秘密?欢迎你提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设计一个谜语和一个小实验,不是对前一课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主要意图有三:其一,通过猜谜语唤起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其二,通过小实验再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是为下一步“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之后的分析作知识性铺垫;其三,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二、探究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
(一)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师:空气朋友想让同学们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来研究空气中究竟有什么(板书课题:空气的成分)。
先来看看它给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学生列举材料名称:三个水槽(水槽内粘有蜡烛、装有红水);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火柴;盛水的杯子。
师:看到这些材料,你认为实验将会怎样做?
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初上科学课还不到一个学期,实验方法的习得以及实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给学生明确研究内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材料,预想实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心理准备,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师:(出示实验装置图片)现在,如果点燃三支蜡烛,再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饮料瓶,分别罩住其中的两支蜡烛,猜一猜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哪支蜡烛先熄灭?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被瓶子罩住的蜡烛会熄灭,小瓶子内的蜡烛先熄灭,因为小瓶子内
的空气较少。
)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时发生的现象就能找到答案(课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点燃蜡烛之后,瓶子要同时罩住其中的两支蜡烛;2、尽可能把蜡烛罩在瓶子的中央,先扶一会儿再松手;3、瓶子罩住蜡烛后就不要往外拿了,后面还要用它做实验。
(出示实验记录表:用你喜欢的符号在图上标出实验时有变化的地方。
)
《空气的成分》实验记录表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观察后不乱动瓶子,认真整理记录表。
)师:老师给各小组3分钟的时间,互相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现象,谈谈你的发现,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学生组内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1、你画了几个圈,你有哪些发现?
(小瓶子罩住的蜡烛最先熄灭,大瓶子罩住的蜡烛后熄灭,蜡烛熄灭时,瓶子里涌进一些水;在空气中燃烧的蜡烛没有熄灭。
)
鼓励学生说出所有的发现。
2、被瓶子罩住的蜡烛熄灭,这说明了什么?(瓶子里没有支持燃烧的空气了)
3、水进入瓶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减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空气为什么会减少?(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4、瓶子里还有空气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瓶子里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由于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水只占据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间。
)
5、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瓶子里还有空气?(将其中一个瓶子倾斜,瓶子里有气泡冒出。
)
6、师生达成共识: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板书:一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支持燃烧的这部分空气被用掉之后,蜡烛也就熄灭了。
设计意图:实验前预想实验现象与结果,让探究新知的过程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发生联系,符合科学认知的一般规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操作水平,教师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与指导,交代清实验观察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实验成功率;尤其实验记录表的设计很富有创意,教师将实验效果图打印在记录表上,学生直接在实验效果图上圈出自己的发现,既便捷又直观,符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发现、整理记录、分析研讨、归纳结论,使知识的获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探究燃烧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师:瓶子里剩下的气体是不是真的不能支持燃烧了?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
师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法:实验时要先把水槽内的水加到比瓶内水面略高的位置,然后一个同学扶住瓶身拧开瓶盖,另一个同学迅速插入燃烧着的蜡烛,观察蜡烛还能继续燃烧吗?
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在瓶内迅速熄灭。
师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
(1)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板书:燃烧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2)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出示课件)阅读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指导学生观察空气成分比例图并讲解: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板书: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旨在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经习得的实验方法自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空气成分比例图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形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的正确认识。
三、体验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1、憋住气(捂住口鼻),短时间内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注意提示学生要量力而行,不要憋得太久!)
2、离开座位,原地下蹲10次,体验活动越剧烈,需要的空气就越多。
3、课件展示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空气的应用:气焊、炼钢、消防员背着氧气瓶救火、火箭升空、潜水员携带氧气潜水和宇航员携带氧气。
4、今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空气,你喜欢和它交朋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和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
四、课后调查
人类的活动与空气密不可分,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调查,做好调查记录。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结尾处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清新的吗?”唤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的关注,将思考和探究延伸到课后,也为下一课学习《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燃烧用去一部分气体氧气 21%
瓶内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氮气 78%
二氧化碳
水蒸气等
实验记录表:用你喜欢的符号在图上标出实验时有变化的地方。
3号 2号 1号
我们的发现:
1号蜡烛,是因为。
2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3号蜡烛,瓶内的水,瓶内的空气,说明了。
我们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