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合集下载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及研究_刘洁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及研究_刘洁


“城市病” 要 : 当前中国超大城市 日益突出, 成为影响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如何进行城市人口的宏观调
控, 已成为超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入手, 认为人口承载力的传统研究与现实 情况屡屡相悖的原因在于对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出现误判, 提出以就业为主的经济因素是区域人口承载力的直 其他因素作为经济因素的成本要素间接影响着区域人口承载力。由此利用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人口 接影响因素, 承载力模型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超大城市人口调控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 合理进行城 市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加强城市群建设, 疏散中心城区的功能, 促使产业集聚与人口聚集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人口承载力; 超大城市; 人口规模调控 中图分类号: C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9753 ( 2013 ) 10 - 0147- 19
修回日期: 2013 - 06 - 19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2CRK023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11YJC840027 )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 目( 2012D005022000010 ) ; 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计划人才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刘 洁( 1983 - ) , 女, 河南省林州市人,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 城市经济与管理, 组织生态管理理论与方法。
理论 · 方法与案例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
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的超大城市人口 规模调控研究

1 洁 , 苏 2 3 杨 , 魏方欣
( 1.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 , 北京 100025 ;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部 , 北京 100010 3. 环境保护部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 北京 100082 )

关于城市人口的分析和管理

关于城市人口的分析和管理

城市生态学城市流动人口的分析与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已经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流动人口是我国城市尤其是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

以北京市和武汉市为例,在北京尽管政府采取了证件管理等方式,但收效甚微,相当一部分流动人口仍处在管理的真空地带。

在武汉政府应该在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中处于主导地位。

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字:城市,流动人口,住房,管理。

1.城市流动人口的介绍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的确定不同学者略有不同。

在中国一般认为在城市中未持有城市户口的非常住户人口。

可分为一、在城市中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的外地人口。

二、到城市旅游、出差、探亲、借读就学人口,其中前者是主要对人口城市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的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与城市的性质和规模有关,一般大城市、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风景旅游城市等数量较大,可在百万以上,并且各大城市中流动人口居住时间较长。

城市流动人口与城市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相关密切。

城市流动人口可造成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例如由于城市经济变化、建设规模压缩,造成一部分流动人口没有工作,从而产生社会问题。

大量的流动人口造成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加剧城市能源、水资源和副食品供应短缺,环境恶化,甚至犯罪率增加,传染病流行等城市社会环境问题。

但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繁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力等有积极作用。

因此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性质和来源,对城市是否能沿着生态的道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

2.城市流动人口的分析2.1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以北京市为例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流动人口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的首要目的是赚取更多的收入(见表1),挣钱困难是流动人口面临的主要困难,收入因素将是决定流动人口去留的主要因素。

尽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住房、就业和医疗需求,但比起赚钱的目的,他们更愿意在其他方面“委曲求全”。

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调查中68%的来京流动人口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教育水平),城市资源占有能力处于弱势,就业领域也相对狭窄(调查中60%以上的来京流动人口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大部分流动人口就业的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获得的工资要低的多,但因为“与老家比起来要强多了”,所以他们还是愿意在环境不好甚至是恶劣的地方工作。

我国控制大城市的方针措施及弊端

我国控制大城市的方针措施及弊端
, ,
,
还 因近 年
来 城 市化进程不 断加 速 特别是 流 动人 口 的 日
益 增 多 使城 市人 口 膨 胀过快 长 期 以来 从 统 计
, ,
们在 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 展 中起 着不 同的作用 二 是 流人 大城市的人 口 结构 和 渠 道 同流人刁 城市
, ,




部 门 到规 划 部 门 都 只 考 虑 户 籍 人 口 的用 地需
,
,
城 市发 展 方针 这 个 方针 的正 式提 出虽 是 在
年代初 其渊源 却 由来 已 久 它 的形成 有 其特定
, ,

于 本 已 不 堪 重 负 的 城 市基础 设施 无异 于 雪上加
霜 加 剧 了供需 矛 盾 二是环 境 污 染加 重 供 粮
, ,

的历 史 背景 和 社 会 经 济及 政 治方 面的根 源 并
而 还 有所 加 剧 据统 计

,
年至
,
年全 国
”。
城 区 每 天 上 下 班往 返 于 中心 城与卫 星 城之间
, ,
耕 地平均 每年减 少

万 公 顷 其 中乡 镇 企

,
不 仅没 有起 到疏 散 中心 城 区人 口 的 目的 反 而 增
业 住宅 小 城镇是 吞食耕地 的 三 只老 虎
酥 产业 结构 的调整 和 演进 据纤 十 全 国
, ,


展 所建 立 起 来 的城镇体 系在 结构上是 不 完整
,


的 在功 能上 是不 健全 的 同时 又 由于 我 国地 域
, ,

综上 所 述 在我 国 的城 市化进程 中 如果 片

市政学论文题目

市政学论文题目

市政学论文题目
1、目前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
2、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3、论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结合?
4、论大城市郊区化的趋势和对策。

5、如何解决大、中城市中心区人口和建筑密度过大的问题?
6、论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
7、关于城市中心商务区的规划和建设?
8、城市广场的意义、类型和规划建设?
9、论城市中心区的历史感?
10、论城市中心区的轻松感。

11、城市交通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12、关于城市物业管理的创新。

13、如何完善城市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
14、论城市开发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5、城市开发区的类型?
16、如何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17、论城市化的道路。

18、论中国的城市化方针?
19、中国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义?
20、如何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的步伐?
21、民工潮的成因和对策?
22、如何搞好外来人口管理?
23、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创新?
24、关于城市市政综合执法的研究。

25、关于北京卫星城建设的思考?
26、如何治理城市污染?。

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

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

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在当今社会,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可观的程度。

人口过多会导致许多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经济不平衡等,因此控制人口也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呢?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控制人口的方法。

1.推广计划生育制度计划生育制度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旨在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

通过这一制度,政府对夫妇的生育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避孕、节育等措施,以达到限制人口数量的目的。

在推广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信息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人们的节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问题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以减轻人口压力和负担。

3.控制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的大趋势,人们都希望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和学习。

然而,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也给城市的环境、资源等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城市的不断扩张和资源消耗。

因此,我们应该控制城市化进程,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让城市更加宜居,也更加可持续。

4.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脆弱性使得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政府要积极推广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技术,培育绿色产业,加强环境监测和防护工作,保障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控制人口增长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政府、社会、个人等多个方面加以考虑和改善。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口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方针

城市规划的方针

城市规划的方针(一)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市规划法》第4条第1款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

这一规定是针对我国目前不尽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以及大城市的弊端而提出的。

该方针对规定我国城市化的进,促进我国比较合理的城市发展格局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

所谓“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我国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依据《城市规划法》第4条第2、3、4款的规定: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为小城市。

统计上又规定非农业人口在100万~200万的为特大城市,在2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二)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地少人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东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很难制定出整齐划一的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

这就要求各地的城市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既要防止贪大求快、贪多求全的盲目攀比,追求脱离实际的所谓高标准、高速度,又要避免不顾大局和不顾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当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留有适当的余地和适度的弹性,符合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持久、稳定、协调的要求。

(三)要与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了具有跃期指导作用的全国生态环境建没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因此,在制定城市规划时,要围绕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遵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重视城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合理规划、切实保护好各类生态用地。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对策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对策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对策作者:周晓津来源:《开放导报》2016年第01期[摘要]人口规模的变动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变动的分析表明,对我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调控应因吋因地而动,绝不能一刀切。

特大城市转型升级面临一个长期的劳动力供应短缺,大学毕业生和普通劳动力一样也会短缺。

地方政府应加大供给而不是抑制需求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应让市场在人口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人口控制将使一些城市失去发展机会。

[关键词]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人口增长[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6)01-0007-05国务院新的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明确: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在国家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只有弄清了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路径和增长趋势,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人口规模调控对策和建议。

本文重点考察京沪穗深4个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路径和未来的增长趋势,为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现状从2014年城市统计公报数据看,国内有6个城市进入超大城市行列,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天津、广州和深圳(表1)。

若标准中的“城区”特指“主城区”,则深圳和重庆主城区的官方常住人口没有达到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人口标准;天津和广州的主城区人口勉强在1000万左右;我国严格意义上的超大城市只剩下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

6个超大城市中,5个是人口净流入城市,仅重庆是人口净流出的城市。

从2014年城市统计公报上的数据来看,国内有10个城市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分别是成都、南京、武汉、佛山、杭州、郑州、西安、大连、沈阳和苏州(表2)。

哈尔滨、济南、青岛、宁波等城市通常也被视为特大城市,但这些城市的官方市辖区常住人口规模并没有达到“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标准。

解决大城市病的措施

解决大城市病的措施

解决大城市病的措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大城市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在我国,大城市病也越来越严重,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人口过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解决大城市病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解决交通拥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公共交通建设: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公共交通建设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面和运营效率,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

2.限行措施:限行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数量,缓解道路拥堵。

政府可以根据车辆排放标准和尾号限行规定来实施限行措施。

3.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等方式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车出行,以减少机动车数量。

三、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大城市病中另一个严重的问题。

解决环境污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环保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同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推广清洁能源: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方式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排放量。

3.建立绿化带:政府可以建立绿化带和公园等绿色空间,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四、人口过密人口过密是大城市病中另一个重要问题。

解决人口过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产业转移: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压力。

2.建设新城镇:政府可以在城市周边或者其他地区建设新城镇,吸引一部分人口迁往新城镇居住。

3.控制土地供应: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应和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限制城市扩张速度,缓解人口过密问题。

五、结语大城市病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转移等方式来缓解大城市病带来的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排放量。

怎样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

怎样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

怎样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现代城市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随着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大城市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始终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中国已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密问题。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看,不能简单判断我国的大城市已经太大。

对于特大型城市,不能简单从统计上的总人口数量得出其规模过大的结论。

中国的城市是按行政辖区来定义的,特大型城市(特别是直辖市)的面积都非常大,严格说来是城市群而不是单个城市。

在做比较时,必须区分核心城区、市郊和卫星城。

我们将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作为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地区与东京和纽约进行比较。

数据显示,如果简单地计算上海、北京和广州的人口密度,这几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明显低于东京、纽约,但辖区面积远远大于东京和纽约。

我们特别计算了与东京、纽约面积大致可比的北京、上海、广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结果发现,北京和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基本上相当于东京和纽约的密度,但广州的人口密度还较低。

如果将东京圈作为比较对象,则北京辖区、上海加苏州、广州加佛山在面积上分别与东京圈大致相当,可以看出,上海加苏州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已经与东京圈相当,而北京辖区和广州加佛山的人口密度则仍与东京圈有明显差距,这一差距主要来自于中心城市以外的地区。

城市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对于发展大城市的忧虑是“城市病”,主要体现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犯罪三个方面。

但不能简单认为“城市病”与人口密度正相关。

从北京2009—2010年间的区级数据能够看出城市发展的得与失。

一方面,人口密度更高的区,平均工资明显更高,失业率则更低,显示出人口集聚对于提高居民收入和创造就业的效应。

进一步考察人口密度与犯罪率和环境指标的关系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犯罪率较高。

在环境方面,人口密度更高的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度更高,而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空气质量较差。

如何有效治理“大城市病”

如何有效治理“大城市病”

如何有效治理“大城市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大城市病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社会矛盾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一、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治理大城市病的基础。

首先,要制定全面的城市发展规划,为未来发展确定目标和路径。

其次,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避免土地浪费和过度开发。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此外,要推动城市功能疏解,将非核心产业和人口引导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发展,减少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二、改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大城市病的一个主要方面。

为了减少交通拥堵,应该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同时,发展新兴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车、电动车等,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此外,要合理控制私家车数量,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引导居民选择更为环保的交通方式。

三、控制人口规模和流动庞大的人口是导致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控制人口规模和流动,可以通过调整户籍政策,推行居住证制度等来控制人口增长。

同时,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吸引外来人口分流到二三线城市发展。

四、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是大城市病的另一个主要方面。

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五、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社会矛盾是大城市病的一个重要表现。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机制,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居民的基本权益。

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力度,解决贫困和弱势群体的问题。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从控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庞大。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

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停留于人口流动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动人口现象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

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动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动人口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动人口等问题,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动人口城市化管理政策一、绪论1.1论文研究背景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

[1]2006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11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志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城市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口流动。

[3]以我国2011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

[4]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

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决定的。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动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

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图1-1 2010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2-2 2010年我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数据来源: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今城市化、人口流动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我国人口主要矛盾,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 附超大城市治理的几个问题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 附超大城市治理的几个问题

超大城市治理的问题和关键探讨超大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抓住规律和特点,阐述超大城市治理的本质和内涵。

发展超大城市目的是为了提高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提升对国家现代化的引领力。

超大城市治理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论文围绕治理目的、治理内容、治理方式、治理主体、治理对象等,以系统化思维论述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逻辑性和独特性,显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

由此,我们看到超大城市治理的基本规律,就是根据超大城市发展的使命和需要,采取适合超大城市特点的治理方略和策略,确保超大城市持续发展,服务超大城市建设,增强超大城市自身竞争力。

二是抓住问题和关键,论述超大城市摆脱治理困境、提高治理成效的对策。

优质资源和服务在城市空间的配置不当,造成结构失衡,是“大城市病”内在的主要根源。

具体说,优质资源过度集中于超大城市,在超大城市内部各种资源高度集中于核心区,由此引发超大城市病,而不单是表面上的外来人口增多和人口规模增长。

文章指出当前超大城市治理中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一是治理对象的错位,二是治理方式的失当。

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告诉我们:抓错了痒点,出力不讨好;误诊了病因,猛药也无效。

治理越来越严重的“超大城市病”必须对症下药。

摘要:超大城市在区域和国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与治理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建设和发展超大城市,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力,牵引国家现代化发展。

基于超大城市的特殊性,超大城市治理必须尊重治理规律,明确治理对象和内容。

本文分析超大城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考察超大城市治理失当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超大城市治理过程治理智慧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量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迁移集中,推动人口城市化呈快速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到8.48亿人,城市化率已超过60%。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浅谈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方法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一、人口问题首先,我国人口增长过快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次,城市间的人口差距也是一个问题。

许多大城市人口过多,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口过少,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发展不平衡。

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人口调控。

通过制定人口控制政策、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等方式,合理引导人口流动。

二是完善城乡人口结构。

加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吸引农村人口留在农村地区。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

合理布局城市,避免大城市过度拥挤,中小城市人口逐步增加。

二、环境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护良好的自然环境。

然而,我国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是加强环境治理。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提高工业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是鼓励绿色发展。

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基础设施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的基础设施支撑。

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推广公共交通、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改善电力供应。

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和改造,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经济发展问题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稳定的经济基础。

人口流动管理政策解读

人口流动管理政策解读

人口流动管理政策解读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人口流动,许多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重点解读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的含义、目的和实施方式,并探讨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的含义人口流动管理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控制人口流动,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人口迁徙、户籍管理、就业调控、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等方面。

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社会资源的平衡配置。

二、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的目的1. 促进区域发展平衡: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可以引导人口流动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倾斜,降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推动区域发展平衡。

2. 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可以限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防止出现人口过度集中、资源过度紧张的情况,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可以调控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的分配,确保资源向人口流动后的地区合理流动,避免资源浪费和供需不平衡。

4. 维护社会稳定:人口流动管理政策可以有效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通过限制人口流动,可以降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人口流动管理政策的实施方式1. 户籍管理制度:许多国家通过户籍管理制度来控制人口流动。

户籍制度规定了人口流动的条件和程序,在人口迁移时需要进行相关申报和登记手续。

2. 就业调控措施:政府可以制定就业调控政策,鼓励人口流动到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地区,同时对劳动力过剩的地区进行限制,以实现就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政府通过配套政策,调整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布,鼓励人口流动到教育、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从而减缓资源过度集中的问题。

4. 经济引导措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政策手段,鼓励人口流动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支持等经济激励,以促进区域发展。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录一、内涵:1、定义2、简介与背景3、实质表现二、我国面临人口问题: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1、人口成本2、人口增长3、出生与死亡4、人口老龄化5、性别比失调6、人口素质7、单身意识三、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1、环境问题2、经济影响3、不堪重负四、解决对策1、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五、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1、关注2、欧盟3、日本4、美国一、内涵:1、定义:(1)、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人口数量问题,主要由非均衡生育(多子化和少子化)以及人口迁移造成,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和调控迁移来解决。

(3)、人口结构问题,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收入、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数等人口结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年龄(多子化、少子高龄化)、性别(男女比例失调)和收入(基尼系数高、中产塌陷)结构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均衡生育(发达国家2.17胎,发展中国家2.3胎)来解决。

人口性别结构问题,只有通过限制堕胎来解决。

人口收入结构问题,原因较复杂,但最终都只有通过壮大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才能真正解决。

(4)、人口分布问题,主要包括大城市病、高密度连绵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大片乡村缺少就近(200公里内)特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发展难题、生态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人口的生存困境、以及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口迁移等问题。

人口分布问题,主要是通过城镇化的合理布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来解决。

2、简介与背景:(1)简介: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引起了许多问题。

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认为,当时的人口要占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总人口的75%。

中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中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3.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1)人口与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的关系:在一定经济
水平的情况下,家里的子女越多,个人的消费支 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会减少,整个家庭的生活消 费支出将上涨。 (2)人口与人们生活水平的关系:对国家而言,也是 同样的道理。人口越多,整个国家的消费支出将 增多。每个人的平均消费水平将降低。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问题
,思考:1、根据资料,说说印度和俄罗斯 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印度—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俄罗斯—人口增长过慢的问题。 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人口 增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 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1.当前中国主要的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
好的教育,就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 (2)人口-教育=沉重的压力,指的是如果人们没有受到
良好的教育,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负担。 (3)结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
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
我 国
问题 人口素质不高;
影响
趋势 3.人口老龄化加剧
社会保障问题
对策: 发展经济;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启示: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问原因题:……
地位:基本国策 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危害 成绩:…… 对策
对青少年 的要求
人口数量 大,新增
人口多
人均资源少;环境 压力大;制约社会 经济发展(就业、 交通、社保压力大
根据以上资料,归纳我国人口国情的主要特征。 人口数量大,人口持续增长; 人口素质不高; 人口老龄化加速。 尝试分析我国人口国情对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影响。

我国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

我国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

我国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人口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以实现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现状1.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52亿人,城镇化率达到60.6%,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种种问题,其中人口问题是其中之一。

2.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我国的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在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密度过高,给城市带来种种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同时,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也给这些城市的公共服务和资源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

3.人口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在建立初期还比较薄弱,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城市急剧膨胀等问题。

虽然在近年来,我国不断改进和完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管理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我国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1.户籍管理制度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人口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制度。

我国的户籍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户口类型不同会对个人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权益产生重要的影响。

户籍管理制度对城市人口的调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我国实行的是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并行的管理模式,城市居民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居住证,使农村户口的人口也能在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但这套管理模式还在试行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2.人口流动管理为了有效控制和调节城市人口的流动,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口流动管理制度。

我国城市人口流动主要包括常住人口的迁入和迁出、流动人口的流入和流出等。

人口流动管理制度包括户籍迁移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人口管理与城市人口规模控制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人口管理与城市人口规模控制

建设方案规划中的人口管理与城市人口规模控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城市建设方案规划中,人口管理和城市人口规模控制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人口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控制人口规模。

一、人口管理的重要性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过高的人口密度会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人口过多导致城市资源供给不足,如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其次,过高的人口密度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城市人口过多还会导致就业压力加大,失业率上升,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因此,合理的人口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城市人口规模控制的原则在城市建设方案规划中,控制人口规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科学合理的人口规模应该与城市的经济实力相适应。

城市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只有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支撑起相应规模的人口。

其次,人口规模的控制要与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人口规模的控制应该与之相匹配。

最后,人口规模的控制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

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不能仅仅追求数字上的减少,还需要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

三、人口管理的策略为了实现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人口管理策略。

首先,要优化城市人口结构,鼓励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农村转移。

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过大,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通过优化城市人口结构,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其次,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

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

因此,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监测和预测,及时调整人口规模控制的策略。

人口调控措施

人口调控措施

人口调控措施简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过剩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人口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人口调控措施,以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人口调控措施,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限制生育政策一孩政策一孩政策是中国自1979年实行的一项人口调控措施。

根据该政策,城市居民通常只允许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虽然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夫妻可以生育二孩,但总体来说,这个政策限制了中国居民的生育权利。

一孩政策的实行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并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导致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鼓励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政策是一些国家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政策通常包括提供生育津贴、降低子女抚养成本、延长产假等。

鼓励生育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年轻夫妻生育更多的子女,以保持人口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然而,鼓励生育政策并不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些国家发现即使提供了一系列的福利政策,年轻夫妻仍然不愿意生育更多的子女,而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

人口流动管理居住证制度居住证制度是一种人口流动管理的措施,旨在限制人口过度流动和大城市的人口增长。

通过实行居住证制度,政府可以控制人口进出大城市的数量,并对持有居住证的人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服务。

一些国家引入居住证制度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中国的城市居民管理体制改革。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制度执行难度大、对城市边缘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农村流入城市管理农村流入城市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控制农村人口的流入,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例如限制农民工进城、提高城市社会福利、提供农村经济发展机会等。

然而,农村流入城市管理也面临一些困难。

一方面,许多农民工依靠城市工作养活家人,限制他们进城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另一方面,限制农村流入可能限制城市经济发展,并造成劳动力短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
人类的文明可谓就是城市的文明,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机会,因此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国大部分人口都想往大城市靠拢聚集,但是城市的人口过多,超过了城市的负荷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控制我国大城市的人口问题势在必行。

“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

流动人口的迁入,即机械增长是造成我国大城市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说。

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在不同岗位上默默付出,改善了大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为城市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人口的激增也同样引发了不少问题。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一场小雨就可能造成全城拥堵;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无法满足新增人口需求,带来许多社会矛盾;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隐藏安全隐患。

如何应对人口激增,已成为摆在大城市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人口涌入大城市,看重的是丰富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大量的优质资源等,更多的是理性选择。

大学毕业后,来自很多学生就决定不回自己的老家工作,而留在大城市工作,他们相信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各种资源也多,软硬件条件都好,只要肯奋斗,肯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部分大学生的这种心态也代表了很多涌向大城市打工者的真实心理。

“人人都想过好生活,所以在选择工作地点时,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比较收益高的城市。

”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是大势所趋,而大城市有着诸多的突出优势,所以更容易吸引流动人口。

更多就业机会,是外来人口最看重的,有了工作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大量优质资源集聚大城市,让这些地方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能够提供更多的
就业岗位。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说,现在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只要肯出力,找到一份糊口的活并不是难事。

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43.89万人,上海也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大城市的收入也有吸引力。

很多人在农村干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大城市一个月。

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56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240元和2204元,分别增加229元和222元。

大城市的务工收入水平和增加额都要高于中小城市的水平。

公共服务水平和大量优质资源,同样吸引着流动人口。

黄润龙指出,大城市公共设施完善,好学校、好医院大量集聚,水电气路也都是高标准的,这是一般城市无法比拟的。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也为此提供了佐证:2010年北京市辖区人均财政支出为18892元,分别是北京外来人口主要输出地河北、山东和河南市辖区人均财政支出的3.34倍、3.75倍和3.93倍。

全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有9所在北京;截至2011年,北京共有51家三级医院,约占华北地区三级医院总数的24%。

此外,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具包容性,这里不仅有昂贵的大餐,也有几块钱的盒饭;住不起高租金的楼房,还有城市周边廉价的平房可供选择,对于不同层次的外来人口来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且,大城市更讲法制、讲规矩,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就更受外来人口的追捧。

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屡屡突破规划目标。

城市增容费、清理“三无人员”等行政色彩浓厚的调控措施屡遭诟病,“控制人口”目标本身也备受争议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让大城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地纷纷采取不同措施控制人口规模,但人口数量突破规划目标的现象仍在大城市屡屡出现。

数据显示,2010 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2301.91 万人,大大超过了“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 2010 年常住人口 1900万人的目标;2010 年底北京常住人口 1961.2 万人,提前 10 年突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中确定的 2020 年1800 万人的目标。

“人口控制”节节败退,问题出在哪儿?有人说,根子在于调控人口规模没必要,更不可行。

“各国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聚集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普遍现象,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概莫能外。

人口大量涌入,势必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和劳动就业等带来巨大压力,所以对人口规模进行调控有其必
规模的平台建立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公共资源在空间上的均衡分配,“只有大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也同步发展起来了,才能真正减轻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实现人口有序流动。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都已意识到缩小区域差距是疏解大城市人口压力的根本。

资料显示,日本以减少人口过度集中为目标,制订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振兴地方经济,促进中小城市发展。

为了缓解首尔的“城市病”,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韩国将行政首都搬迁至世宗市。

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中心区压力最大。

黄润龙认为,疏解大城市人口压力,也必须加大新城新区建设,引导人口从中心区向郊区转移。

“过去新城建设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产业基础,未来我们要积极引导中心城区产业向郊区新城迁移,夯实新城新区的产业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吸引人口向郊区迁移,避免‘睡城’的大量出现。


“优质公共资源在主城区和新区之间的均等化配置也是避免人口过度流向城市中心区的关键因素。

”宋迎昌说,纽约非常重视郊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仅政府直接进行大量投资,而且给予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投资。

同时,加强教育资源配置,1994年,纽约为每个郊区学生支出达9688美元,而城区仅为 8205 美元。

伦敦也非常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在早期就注重保护和发展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有效缓解了农民进城的压力。

“通过完善大城市近郊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和服务配置,可以有效减少周边居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大城市人口过度聚集,跟城市定位不清,追求功能齐全有很大关系。

因此,要想有效减轻人口压力,还必须从规划层面赋予大城市更加清晰的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此引导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类资源有序流动、合理配置。

根据数据和不同专家的看法,我觉得要想控制大城市的这种人口问题,不管如何调控,都不意味着要用行政手段限制外来人口进城。

而是因该根据不同的城市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改善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资源更加合理配置,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10级辅修行政管理孙凌W20101310056
W20101310056 孙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