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初中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它处在上海二期课改“合—分—合”一体化科学教育体系中一个关键的位置,是合分合体系中“科学启蒙阶段”和“较为系统的分科科学教育阶段”的中间过渡阶段,旨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入门性的科学学习经历和体验,着力帮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科学的本质,承上启下地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

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学生和科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开始慢慢地领悟科学的内涵,体验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同时通过第一章节中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为以后各章及分科科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2、学情分析

在小学五年《自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已经接受了科学教育的启蒙,对学习科学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储备,而且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科学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喜欢与人讨论并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表达分享的渴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探究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展开模式,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能够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和相关技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能认识并学习使用实验室常见仪器和设备。

4、建议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第二课时: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三课时: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

第四课时:量筒和体积

第五课时: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热、计量时间

第六课时:液体移取和混合+练习册处理

第七课时: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第八课时:单元检测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观察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引导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这一主题。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利用一些新颖活泼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现象来导入。例如: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科学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观察我手中的试管里装的是什么?生:清水。师:你相信吗?老师可以将清水变成牛奶。生:不相信。(演示实验)师:老师还可以接着把牛奶变汽水,汽水变成红酒呢。(碳酸钠+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然后加盐酸、再加紫色石蕊)学生惊奇不已,科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现象,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罐为什么会“流汗”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我们是怎么长成小宝宝的呢?

很多预备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准确答案,却很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后的真正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本节课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六大基本要素,教学过程切记陷入僵化教条,可以结合现实的科学家探究的实例来学习。当然孩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除了从科学探究中感知,还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感悟,所以在发明和发现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发现,从中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多的需要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学生活动

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预期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慢慢学会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用吸管移取水的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学家的先决条件了.

活动1.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预期目标:认识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技术-------社会(STS)”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建议:这个活动,可以以小组、全班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比我国四大发明发明前、发明后及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促进作用。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更多科学发明、发现背后的艰辛历程,制作一期班级黑板报。

第二课时:走进科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在科学实验室中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学习除了在教室中进行,有时候我们要一起走入一个崭新的环境去探究科学,那就是科学实验室。当然想要在实验室学习中有所收获,首先就要认识并学会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自己已经认识的仪器名称和用途,教师再补充纠正。

在认识完常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1.4“找出潜在的危险”和活动1.5“发生意外怎么办”,提醒学生在实验室必须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提高他们在实验室注意安全的意识,以及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情怀!

◆学生活动

活动1.3:认识科学实验室

预期目标:熟悉实验室环境。

活动建议:在教师的带领和组织下,学习本校科学实验室守则,认识常见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知道它们的用途。

活动1.4:找出潜在的危险

预期目标:学习封二的实验室守则;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

活动建议:根据所学实验室守则,让学生先独立寻找图片中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方,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按照由左向右,由后往前的顺序寻找,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学习一定要注意安全的

意识。

活动1.5:发生意外怎么办

预期目标:了解简单的实验意外的紧急应变措施。

活动建议:做实验的时候,即使采取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有时候也会有难以避免的意外,所以这块的教学活动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假设的情景中,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应急方法,然后相互交流补充、教师纠正,从而让学生掌握实验意外的简单紧急应变措施。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以“实验室安全”为主题的海报并向全校展出。

第三课时: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人类有哪些感觉导入,眼睛有视觉、皮肤有触觉、鼻子有嗅觉、耳朵有听觉、、、、、这些感觉是否真的百分百可靠呢?有的学生认为感觉是可靠的,有的则持怀疑态度。接下来以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的感觉都是不尽可靠的,那怎么办呢?自然接着讨论必须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固体的质量没有什么问题,测量液体的质量有些难度,可以设问学生:“我们能不能把水倒在电子天平上进行测量呢?”让学生自己探究:液体不能直接放在电子天平上测量,必须放在烧杯里,那测量出来的质量就是液体加烧杯的质量,所以必须减去干烧杯的质量,这就是差量法,是一种间接测量的方法。长度的测量有一个难点:曲线长度的测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会其中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学生活动

活动1.6: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预期目标:认识到人类的感觉是不完全可靠的

活动建议: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可能使人产生错觉的动画图片,让学生体会视觉是不尽可靠的,在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也可以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存在错觉。“触觉不尽可靠”的这个实验,课前需要准备好冰块,课堂上把冰块放在自来水中,形成冰水,热水的温度需要控制好,不宜太烫,以长时间放在

其中不烫伤手指为宜,防止烫伤学生。“估计质量”这个活动事先需要准备4-5个体积形状相同的立方体纸盒或者粉笔盒,可以让其中两个质量相差较大,其他三个质量相近。

活动1.7:测量质量

预期目标:正确使用电子天平,初步学会准确的记录

活动建议: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需要会选择不同的工具,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特别要注意电子天平的精确度和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液体质量的测量,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学生初次使用烧杯和锥形瓶,要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

活动1.8:测量物体的长度

预期目标:正确使用刻度尺

活动建议:根据物体的长短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在不同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时,必然会出现几个相差极小的测量结果,这就自然引出“误差”的概念,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会存在“误差”。在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都要测量多次求平均值来尽量减小误差。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有一个小商贩拿了一袋子的1角、5角、1元硬币到银行换纸币,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银行职员又快又好地算出准确的总钱数呢?

你知道如何测量校园塑胶跑道的长度吗?

第四课时:量筒和体积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在体积的测量中,不同的测量对象同样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的,所以本节课可以以此为导入,然后再进行液体体积测量的教学。液体体积的常用测量工具量筒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和难点,使用量筒的时候需要做到一放、二看、三读,其中需要特别强调“二平”: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水银除外,与凸液面的最高点相平)。在液体体积的测量中还有一个细节需要提醒学生:用滴管向量筒滴加少量液体的时候,需要将滴管垂直地放在量筒的上方逐滴加入。测量液体体积是其后测量容器容积及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基础,所以学会正确使用量筒至关重要

◆学生活动

活动1.9:测量体积

预期目标:学会测量固体、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活动建议: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中需要回顾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客观地记录测量结果的重要性。对容器容积的测量可以让学生先估计,比如可口可乐易拉罐的容积,酱油瓶的容积,矿泉水瓶的容积,让科学与生活贴近。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采用的也是差量法,提醒学生石块放入量筒的时候,需轻轻滑下,防止砸碎量筒底部。对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拓展探究一下如何测量浮在水面上的小木块体积,其中小石块和小木块最好是长条形的,容易操作。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怎样测量飘在水面上的塑料泡沫的体积呢?

第五课时: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热、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有三个新的测量工具:温度计、酒精灯和秒表。以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导入,让学生演示测量方法,学生的测量方法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让学生交流讨论正确的测量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自己测量水温、室温和手心的温度。当然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同,测量的范围也不同,比如我们测量体温的水银温度计就不适合用来测量热水的温度,还要提醒学生体温计中的水银有毒,使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如果不小心食入,可以先吃生鸡蛋或牛奶解毒,再到附近的医院就医,而且温度计大多是玻璃制成的,易碎,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全。

加热器和加热这块内容,首先教师要讲解酒精灯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名称,让每个学生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需要提醒学生:切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或者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测量脉搏和心跳,教师需要做出示范,让学生把自己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活动1.10:温度计的使用

预期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正确读数和记录

活动建议: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或者气体温度的时候,需要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插入液体中,不可接触杯壁,待温度稳定之后才可读数,读数的时候需要将温度计垂直,视线与最高点相平。

活动1.11:用酒精灯加热水

预期目标:正确认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活动建议:认识酒精灯的构造,学会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切记提醒学生不能吹灭酒精灯,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外一个酒精灯或者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加热水的这个装置是实验室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加热装置,学生需掌握,温度计可以用铁架台和铁夹固定。

活动1.12 &1.13:估计时间&测量脉搏和心跳

预期目标:会测量自己的脉搏以及使用听诊器测量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活动建议:让学生估计两次击掌之间的时间间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引导出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准确计量时间。脉搏和心跳的测量,有些同学可能找不准脉门和听诊器放置的部位,教师需作出示范。有些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同学不要进行此项活动。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人为什么会有脉搏?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的人每分钟心跳数为什么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基本保持相同呢?

第六课时:液体移取和混合+练习册处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对简单实验用具的使用熟练度。在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了,如果想移取几滴、或者少量的液体需要用滴管来完成,可以邀请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从氯化钠试剂瓶中移取5毫升液体,其他同学观察在这位同学的操作中,有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哪些是错误操作,让学生来交流纠正,达成共识。

液体移取中,需提醒学生滴管要垂直地放置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要接触到试管的内壁,防止交叉污染。如果移取大量液体的时候,直接倾倒就可以了,倾倒的时候,必须注意哪些细节性操作问题呢?可以让学生先发表自己的想法,如瓶盖需倒放在实验桌面上,标签对着手掌。液体混合这个内容,重点是让学生慢慢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现象,其中具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学生不需要掌握。在实验观察的最后需要提醒学生实验后的药品怎么办?能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或洗涤槽内呢?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室守则》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14:混合液体

预期目标:学会移取液体的正确方法。

活动建议:教师应该首先示范倾倒液体、滴管的使用和试管震荡的方法,在液体混合时,教师不需要强调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只需要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点拨学生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在科学学习中,有时候需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快速地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可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符号等形式将实验中一切可观察到的结果表达出来,你有哪些科学记录的“秘密武器”呢?大家交流一下吧!

第七课: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在学习了前面几节课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并知道了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练习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技巧。本课可以用“水流变曲”实验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好像是地球上亘古不变的现象,今天我们就要给水一个神奇的魔力,让水变成弯曲的,睁大眼睛看好了哦!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看到了实验的现象,就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下面再通过其他探究小实验来锻炼学生观察和记录的本领。最后的黑盒实验,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引导他们能够用哪些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呢?

◆学生活动

活动1.15:磁铁实验

预期目标:学会观察和记录的技巧。

活动建议: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锻炼学生如何用文字或图像等方法把结果准确如实地记录下来。

活动1.16:使水流变弯曲

预期目标:知道带电棒可以让水流弯曲。

活动建议:橡胶棒必须干燥,教室内没有自来水可以用矿泉水瓶代替。

活动1.17:猜测黑盒内的物体是什么?

预期目标:合理进行猜测。

活动建议:黑盒可以使用体积大小一样的纸盒密封,里面装上大米、钉子、小石子、小铁珠,在猜测之前,教师可以先制定几个准则,以防学生猜测的范围过大。

◆学习自评、互评表

预备年级科学学习自评、互评表

自评人:月日

互评人:月日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我们已经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并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确立小组科学探究主题,进行一次合作性的科学小课题探究活动!

第八课时:单元检测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一、填空

1、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在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守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移取少量的液体。

3、运动会令我们的脉搏_____________。

4、做实验时,我们利用_____________来加热。

5、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实验的数据、现象等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完毕,我们尝试就这些结果进行分析,作出____________。

6、将两块磁铁的同极靠近,会出现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7、科学家如对某些现象产生疑问,便会作出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其准确性。

8、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 ____________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77116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八.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3.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会使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 酚酞试液变红色。 4.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表示。pH的范围是由0至14。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 性越强;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5.在碱溶液中加人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人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6.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pH小于5.6时,称为酸雨。酸雨对我们是有害的,我们必须采取防治 酸雨的措施。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 必须格外小合。对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p2 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p2 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 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p4 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p4,5 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p10 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p11 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 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 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p16 15.酸雨的成分十分复杂,但通常以硫酸和硝酸为主。它们分别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这 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p17 16.酸雨的危害:p19 a)减少叶绿素,阻止光合作用,使植物死亡; b)腐蚀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 c)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d)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皮肤,引起呼吸道疾病。 17.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p22 a)镁:反应剧烈,释放大量氢气; b)锌:反应较快,释放大量氢气; c)铁:反应缓慢,释放少量氢气; d)铜:不发生反应。 18.白纸上滴浓硫酸后,白纸炭化、发黑、变焦。p23 九.电力与电信 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在实验室内,电源可以由电池、干电池或电池组提 供。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 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 必须的安全措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仪器及测量单位: 仪器测量单位符号 刻度尺长度千米、米、厘米km,m,cm 量筒体积米3、厘米3、升、毫升m3,cm3,L,mL 天平质量千克、克kg,g 停表时间时、分、秒h,min,s 温度计温度摄氏度°C 4.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涉及以下六个基本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 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 平位置。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 脉搏跳动和心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 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第5章能与能源 1.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太阳能释放光能和热能,电线中输送电能,敲鼓发出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食物为我们提供化学能,举高的重物、压缩(或拉长)的弹簧具有势能。 2.能可以(可以/不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发电机主要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电池主要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动能,蒸汽机主要将热能转化成动能,电梯主要将电能转化成势能。 3.热是以对流、传导、辐射三种方式进行传递的。流体(气体和液体) 4.当气体受热时,气体粒子的运动速度增大,粒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气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密度减小。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造成对流。热在空气中主要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5.当水受热时,热水因而膨胀, 6.固体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 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 7 8 9当上部的水受热时, 10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11 棉花等作为制造御寒衣服的材料。

12.金属是热的优良导体,所以大部分煮食器皿用金属制造。关上电冰箱的门,可以防止热通过空气的对流传递到冰箱里。 13.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太阳能、煤、天然气等。凡是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焦炭、煤气、电能等。 14.石油、天然气、煤、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泛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第6章水与人类 1.水质污染的原因有:①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水)的排放;②农药、化肥等的使用;③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 2.水中的杂质与净化方法 水中的杂质去除杂质的方法 悬浮的微粒先用(沉淀)法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过滤)法除去小颗粒 微小生物加入(氯)消毒法 已溶解的物质(蒸馏)法 3.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 4.水的三态变化 5.沸腾只有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沸腾)。温度升高,空气流通速度加快,液体面积增大,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6.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水加热至沸腾后,温度不变。 7.水从植物表面蒸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科学(上海牛津版)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3、溶液分类 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 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的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石蕊试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 4_____性越强; 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 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 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 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上海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科学试卷牛津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学习过程中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运用速度。 B 滥用某些溶剂药物或毒品,会损伤人的大脑,影响人的判断力,最终危及生命。 C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组成。 D大脑一定能准确无误地分析接收到的信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依靠感觉器官感知来自环境的刺激B噪音会引起人们中毒 C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D酸雨是pH<5.6的降水 3、某学生用弦音计,探究弦线长度对音调高低的影响。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弦线长度相同,张力不同B弦线长度不同,粗细不同 C弦线长度不同、张力不同D弦线长度不同,其他均相同 4、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B口腔是消化道起点,只是把食物磨碎,不进行任何物质的消化。 C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初步消化部分蛋白质。 D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 5、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①把氧运送到组织细胞②把养分运送到组织细胞 ③把未消化的食物运送到组织细胞④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A①②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B 牙齿好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C 不同年龄的人对健康重要标志的认识是一致的。 D 运动过度会影响身体健康。 7、蛀牙已经感到疼痛时,牙齿的蛀蚀一定已经蔓延到了…………………………()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龈 D.牙髓腔 8、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是……………………………………()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9、我们生存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糖类和脂肪 B.糖类和蛋白质 C.脂肪和维生素 D.蛋白质和维生素 10、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把氧运送到组织细胞②把养分运送到组织细胞 ③把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运送到直肠④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①②④ 11、“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 (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12、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瓶丢弃的矿泉水。他想:如果是大白天,这个透明塑料 瓶就可能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透明塑料瓶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 学期课堂笔记

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 第一学期 科 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节 溶解 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 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 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 第二节 水以外的溶剂 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第四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 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 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 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第五节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 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 酸雨 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 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第七节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 快慢不一, 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2)稀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这就 是酸雨对建筑有伤害的原因。 2. 浓酸、浓碱溶液腐蚀性非常强 3. 强腐蚀性溶剂的保存:阴凉通风处,用抗腐蚀性材料做器架。 4. 酸碱灼伤处理:被酸灼伤应该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弱碱溶液洗涤, 最后用水清洗,如果有水泡应涂紫药水。若被浓硫酸灼伤,切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先要用布将浓硫酸擦去,然后再用上述的方法处理。若被浓碱灼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5. 实验后酸性碱性废料的处理 第九章 电力与电信 第一节 电力的应用

科学参考资料(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 食物的消化过程 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 一、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 六年级第二学期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 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 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 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 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 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 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 球上大部分能的最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 资源的使用时间。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 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 的热水向上升,密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完整)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推荐文档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108km 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1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p12 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p14 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p16 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p19 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N)。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p20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15分) 1. (1分)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舟山某校初中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人实验方案 A.小科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烧程度。 B.小英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C.小玲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D.小红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A . A B . B C . C D . D 2. (1分)以下几类生物的细胞,只可能出现分裂过程而不可能出现分化过程的是() A . 草履虫 B . 葫芦藓 C . 含羞草 D . 蜗牛 3. (1分)如图中 1-4 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A . 脊椎动物、2 爬行动物、3 哺乳动物、4 蜥蜴 B . 1孢子植物、2 苔藓植物、3 蕨类植物、4 紫菜 C . 1种子植物、2 裸子植物、3 被子植物、4 水杉 D . 1无脊椎动物、2 裸子植物、3 被子植物、4 涡虫 4. (1分)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 (1分)下面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图,它的顺序应该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①③④② 6. (1分)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蝗虫、章鱼、袋鼠 B . 家燕、飞蛾、企鹅 C . 狗、猫、大象 D . 蝙蝠、青蛙、袋鼠 7. (1分)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A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 . 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 . 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 . 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8. (1分)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A . B .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学参考

2019-2020年牛津上海版科学六下《能及能的形式》word教 学参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回顾“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的实验, 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进一步扩展理解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认识各种能的形式。了解人类寻找清洁能源的努力。 3.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燃食物和酒精灯,明白化学能是要通过化学反应(包括燃烧)才能把潜藏在内的能量释放出来。 2.通过“重玩童年的玩具”,使学生在回忆童年快乐的心情中学会区分常见的“能的形式”,初步懂得玩具设计中的科学原理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能及能的形式,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任何活动都需要能量才能进行。 2.区分不同形式的能。 【难点】理解势能、化学能的形式。 三、教学准备 【器材】活动四:酒精灯、火柴、小包装饼干、镊子。 活动五: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带童年最喜欢的玩具1-2件 【资源】活动二: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不同形式的能) 活动三:录像:荡秋千和蹦床、图片:瀑布或水力发电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问题讨论: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人为什么每天要吃饭?”及学生自己的举例,体会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2.通过对课本活动4.12“物体的温度与粒子的运动”及解释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 体会能量的多少与运动剧烈的程度有关。 活动二:认识光能、热能(内能)、电能、声能和动能 活动目标: 1.通过多媒体动画,认识各种常见的能的形式。 活动三:认识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童年的游戏:荡秋千和蹦床,体会势能(位能和弹性势能)的含义。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15题;共60分) 1. (4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 千克 B . 牛 C . 焦耳 D . 牛/千克 2. (4分)用绳子的拉力牵引着,使小球绕中心做圆周运动,可以类比() A . 地心说 B . 日心说 C . 太阳吸引各个行星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4分)克隆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克隆是生物通过体细胞进行繁殖的过程 B .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快速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 C . 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 . 植物的扦插、压条以及组织培养都属于克隆 4. (4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法国

5. (4分)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地面受到B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F B . 若增大F,则A、B不可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A受到B施加的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D . B所受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 (4分)如图是绿色椬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甲等农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运输到植物各处的 B . 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 . 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④和⑥发育而来的 D . 受精卵发育成图丁中的①②③ 7. (4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B . 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上海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科学试卷_牛津版.

11、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 30 分) 1、下列关于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学习过程中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运用速度。 B 滥用某些溶剂药物或毒品,会损伤人的大脑,影响人的判断力,最终危及生命。 C 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组成。 D 大脑一定能准确无误地分析接收到的信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依靠感觉器官感知来自环境的刺激 C 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 3、某学生用弦音计, 探究弦线长度对音调高低的影 响。 A 弦线长度相同,张力不同 C 弦线长度不同、张力不同 4、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口腔是消化道起点,只是把食物磨碎,不进行任何物质的消化。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初步消化部分蛋白质。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最主要的消化和 吸收场所。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 (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听觉和味觉 D. 触觉和味觉 12、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瓶丢弃的矿泉水。他想:如果是大白天,这个透明塑料 瓶就可能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透明塑料瓶引起火 ?????? ?( B 噪音会引起人们中毒 D 酸雨是 pH<5.6 的降水 列做法正确的是???? ( B 弦线长度不同,粗细不同 D 弦线长度不同,其他均相同 ???? ???( 5、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①把氧运送到组织细胞 ③把未消化的食物运送到组织细胞 A ①② B ①② ② 把养分运送到组织细胞 ④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 的? A B 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 牙齿好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不同年龄的人对健康重要标志的认识是一致的。 运动过度会影响身体健康。 C D 7、蛀牙已经感到疼痛时,牙齿的蛀蚀一定已经蔓延 到了 A .牙釉质 B .牙本质 C .牙龈 8、人体的消化系统中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器官是???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9、我们生存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 .糖类和脂肪 B .糖类和蛋白质 10、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把氧运送到组织细胞 ③把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运送到直肠 A B D .牙髓腔 D .大肠 C .脂肪和维生素 )。 ②把养分运送到组织细胞 ④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运走 只有 ①③④ D 只有①②④ ?( D .蛋白质和维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一学期 一.科学入门 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科学的发现能帮助我们认识周围 的事物。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实验室是我们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在实验室工作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守则,并做好实验必须的安全措 施。 3.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以下是一些 4. 表达交流。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记录、猜测,等等。 5.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 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6.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p12 7.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量筒必须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位置。 p16 8.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p18 9.每个人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运动后,我的脉搏跳动和心 跳加快。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 p23 10.异名磁极相吸,同名磁极相斥。 p27 二.生物的世界 1.科学家喜欢研究身边的事物,他们既研究生物,也研究非生物。 2.生物的特征之一是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我们可以尝试在家中饲养小动物,作长时间的观察,深人了解其特征,例如: a)它的外形; b)它的活动形态; c)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d)它生活的环境; e)它的进食习惯; f)它对人类的影响。 4.蜗牛爱吃植物的嫩叶,对农作物有害。 5.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生物,科学家按它们的特征来分类。 6.生物可以通过检索表进行分类。 7.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都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划分原则是:先划分 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因此同种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8.一些野生生物正濒临灾绝。任何一种生物的绝种可能会影响其他生物,从而影响整个生活环境,人类 应该关注和保护野生生物。

3393.牛津上海版初中科学运动与健康的教案教案

活动三 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四 自测肺活量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 论 活动一 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课题:运动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的定义。 2.通过活动,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3.通过设计简单的仪器自测肺活量的活动,了解经常运动能增大人体肺活量。 4. 知道健康有益于运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以及自测肺活量活动了解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难点】1.了解运动与心跳加快、肺活量增大等身体变化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关于“健康人的主要特征”的资料 活动二:收集一则关于“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的资料 活动三:秒表 活动四:有刻度的大塑料瓶、橡胶管、大水槽 【资源】多媒体课件、纸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运动能增 强心肺功 运动能使 心脏更强 运动能增 大肺活量 总结:运动有 益健康 了解健康 的定义

活动一:讨论健康人的标志以及主要特征 活动目的:使学生对健康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 全班讨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 ◆一位同学朗读10条健康标准。 ◆ 提问:同学们,大家认为怎么样才能称的 上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 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健康的定义做一个总 结。(书P84) ◆ PPT 上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判断例子上 面的情况是否属于健康。 ◆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健康人的特征。 ◆ 请一位同学朗读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10条 健康标准。 活动二: 看资料并讨论与分析 活动目标:引入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看资料 ◆ 全班交流各自的想法,有同学可能会提出:运动会促进健康,运动会增强心肺功能。 ◆ PPT 上展示一段资料:“最近,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拥有类似运动员的“长气袋”或“巨肺”的良好肺部功能,其死亡率、患上各类长期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的几率也相对减低。心肺功能指的是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心肺功能良好,也反应身体主要机能都可健康运作,从而可推断出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较低。” ◆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良好呢?以上资料显示了什么? ◆ 提出问题:“我们可用什么方法在课堂中 来检测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了心肺功能呢?”(引入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运动后多久心率恢复正常 活动目标:通过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次数,体会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能.势能和核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 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 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 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13.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燃料,它们所储存的化学能也是来自太阳。太阳可以说是地球上大部分能的最 终来源。 14.地球上的能源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因此,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延长有限资源的使用时间。 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新的能源和发明一些更节能的能的转化器。 15.位置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拉伸越长,弹性势能越大。 p4补 16.当气体中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 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p15 17.当水受热时,粒子间距离增大,热水因而膨胀,同时密度变得比冷水小。密度较小的热水向上升,密 度较大的冷水向下流回补充,形成对流。 在液体中,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p17 18.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振动地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 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至低温的地方。 在固体中,热是以传导的方式传递的。 p18 19.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 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 非金属的导热性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p20 20.不同导热提的导热性能不尽相同。 p21 21.能源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能的物质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准则,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p30 22.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p30 23.凡是经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p31 24.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在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 p31 25.大量消耗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核能等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的,泛指太阳能.风 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p31 26.天然气是储存在地层较深部位的可燃气体。 p41 六.水与人类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主题1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 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 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基本实验技能 1、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使用 ●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 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 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 。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 ● 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 2)读准确: ● a、视线与液面相平。 ●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 ●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 3、温度的测量 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oC“。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 o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o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 oC 。 4)温度计的使用:

● 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即物=砝+游) 3)天平的维护 不超过量程 取放砝码用镊子,用完后及时放回盒内。 不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防止锈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