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海牛津版)

合集下载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上册 1.1 认识科学 课件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上册 1.1  认识科学 课件
第一章 科源自文库入门
第一节 认识科学
一、科学是什么
• 问题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问题 产生吗?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观察过 许多的事物和现象,产生了很多的问 题,你能列举几个吗?
• 科学帮助我们探讨大自然各种事物和现
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1、问:怎样用吸管将A杯中少量的水转 移到B杯中?(不可以用嘴吸)
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二、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海尔蒙特”发现光合作用”: 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看
到植物在土壤中长大,于是假设植物的 营养来自土壤。他把一棵2.3千克的小 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烘干的土壤的大桶 里,只用雨水浇土。5年后,柳树重达 71千克,而桶中的土壤只比原先少了57 克。于是他认为植物的营养不是来自土 壤,而是来自于水。
• 提出问题 • 形成假设 • 制定计划 • 收集证据 • 处理信息 • 表达交流
探究活动过程
•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 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思考、讨论并 得出结论
三、发明与发现
• 思考:我国古代有哪四大发明?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制火药
活动1.2: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小结
•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作业
• 练习册:练习1.1
2、探究活动六个基本要素: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3.2 生命的诞生与成长 课件(共58张PPT)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3.2 生命的诞生与成长  课件(共58张PPT)

小结:
孩子的成长会经历婴儿期、幼儿期、 童年期、青春期,每一张照片中都蕴含着 父母无数的关爱。
父母的关爱知多少活动一: 在过去的12年中,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所
支出的各种费用至少有多少万人民币?
父母的关爱知多少活动二: 我们从现在到大学毕业,还有11年,预计还
需要15万的学习、生活等费用,在经济拮据的情 况下,父母是否愿意出这笔费用?将采取什么方 法来筹集这笔费用呢?
看上去很象小宝宝的 样子了吧!告诉你我 已经能够辨认妈妈说 话的声音啦!
这时的我已接近成 熟,即使到了妈妈体 外也可以生存啦。
我的双腿不停的又蹬又蹦, 害得妈妈晚上睡不好觉,你 看我的头部已慢慢向妈妈子 宫下方移动,我们快要见面 啦!
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我从本月末起就已经是 一个足月儿了,我随时 准备和你们见面。
父母的关爱知多少活动三:
讲一讲发生在你身上的父母 关爱你的小故事。
小结:我们的生命是父母亲创造出来的,是 来之不易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倾注着无数人 的关爱,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
在过去的12年的生命历程中,父母 为我们倾注了无数的关爱,在以后的日 子里他们还将继续关爱着我们。作为子 女的我们一定要知恩图报。那我们要如 何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爱呢?
小结:
男性生殖器官
睾丸 卵巢
精子 卵子
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卵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下册 5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科学六年级下册 5

【教学参考】

1.氯化钴试液:取氯化钴2g,加盐酸1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即得;把该溶液滴在试纸上,即为氯化钴试纸。氯化钴固体是红色单斜

晶系结晶,熔点86℃,易潮解,易溶于水,溶于乙醇、醚、丙酮。氯化

钴晶体在室温下稳定,遇热失去结晶水变成蓝色,在潮湿空气中又变为

红色。其水溶液加热或加浓盐酸、氯化物或有机溶剂变为蓝色。在30~45℃结晶,开始风化并浊化,在45~50℃加热4h变成四水合物,加热至110℃时变成无水物。具有极弱的毒性。要注意的是,钴没有放射性,只有医用的钴-60才具有放射性,所以可以放心使用本品。

可由金属钴与氯气直接化合成无水氯化钴:

Co+Cl2==点燃==CoCl2,CoO+2HCl====CoCl2+H2O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2. 帮助学生认识声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声波的产生及传播方式;

2. 声音的频率、振幅和波长;

3. 声音的音色和音高;

4. 声音的速度和传播路径。

三、教学方法:

1. 听力训练:播放不同音频文件,让学生听声辨音,提高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实验展示:利用实验仪器展示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

3. 互动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声音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

4. 视听训练:播放音频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听力训练提高对声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活动设计:

1. 暖身活动: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声音的传播方式,引发学生对声音的疑问;

3. 实验操作:利用实验仪器展示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5. 练习训练: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听声辨音,提高听力和音频识别能力;

6. 总结复习:学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总结;

2. 制作一份声音速度传播的实验视频,解释实验原理和观察到的现象;

3. 听一段音频记录,并写出听后感受和音频中包含的信息;

4. 观看一段声波传播的视频,并写出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和感悟;

上海牛津版科学第12章要求和主要内容(修改版)

上海牛津版科学第12章要求和主要内容(修改版)

主题12 宇宙与空间探索

§12-1宇宙

太阳系的组成

1.知道太阳系组成。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

2.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近太阳的第三颗大行星。距离太阳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

3.知道天文单位、光年是研究宇宙的常用长度单位。

1天文单位=1.5×108千米

(常用于太阳系范围左右的距离)

1光年=3×105千米/秒×365×24×3600秒=9.46×1012千米

(常用于太阳系以外更大范围的天体距离)

§12-2空间探索中的力学知识

一.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知道力的概念、单位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或以上。

受到力的物体可以叫受力物体,施加给另外物体力的物体可以叫施力物体。

力可以在一定距离外产生作用,如重力、磁力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牛),符号是N。

这个单位比较小,手心托两个鸡蛋,鸡蛋对手的力大约是1牛顿。

注意:力的单位不是千克、可、公斤、斤等。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判断物体间有无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

B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者运动方向改变)如果有“力的作用效果”的“发生”(被观察到),那么就可以判断力的存在。

由此可以判断物体间有无力的作用。

二.重力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叫做重力。一般重力特指地球给它附近物体的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某个物体。其他星球也有相同的力,一般会注明,如:“月球对宇航员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

《空气的主要成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空气的主要成分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空气的主要成分》导学案

一、导入

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呼吸的是什么?空气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2. 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组成部分构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空气的主要成分。

二、探究

1. 让学生观察实验: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后,用夹子夹住气球的口,然后放置在水中,气球会浮起来。请同砚们思考为什么气球会浮在水中?

2.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三、进修

1. 氮气和氧气分别占空气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得出答案。

2. 让学生讨论一下空气中还可能含有哪些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四、总结

1. 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提醒学生珍爱好空气质量,珍惜我们的环境。

五、拓展

1. 可以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空气中其他可能的成分。

2. 鼓励学生关注环境珍爱,了解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六、作业

1. 请同砚们完成一份关于空气成分的作业,包括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空气质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增强环保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我们的环境,共同呼吸清新的空气。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主题: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探索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目标:通过本导学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空气中主要成分的用途,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实践活动。

一、导入

1. 请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用途。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探索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任务

1. 学习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用途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探究空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医疗、工业生产、交通等方面。

3. 分组讨论,总结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设计相关实践活动。

三、学习方法

1. 观察和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空气成分的用途。

2. 讨论和总结法:通过分组讨论,总结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拓展思考

1. 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使空气更清新、更健康?

五、实践活动

1. 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不同气体的观察实验,了解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行业的工作者,体验空气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

3. 参观实地: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医院等场所,了解空气在生产和医疗领域的应用。

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学生能够珍惜环境,保护空气质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浩瀚的海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浩瀚的海洋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浩瀚的海洋》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海洋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珍爱认识和行动能力。导学内容:

一、海洋的观点和特点

1. 什么是海洋?

2. 海洋的分布和面积;

3. 海洋的水质和盐度;

4. 海洋的温度和压力。

二、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1. 海洋生物的分类;

2. 海洋生物的特点;

3. 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

1. 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

2. 海洋生态系统对地球的影响;

3. 海洋生态系统的珍爱方法;

4. 个人如何参与海洋珍爱。

导学活动:

一、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海洋的观点和特点;

2. 分析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

二、实地考察

1. 组织学生到海洋博物馆或海洋生态珍爱区进行实地考察;

2. 观察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3. 记录观察结果,撰写实地考察报告。

三、海洋生物展示

1. 学生自愿参与海洋生物展示活动;

2. 制作海洋生物模型或海报,展示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3. 举办海洋生物知识竞争,增强学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和兴趣。

四、海洋珍爱倡议

1. 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珍爱志愿活动;

2. 制定海洋珍爱计划,提倡勤俭用水、减少塑料污染等环保行为;

3. 发起海洋珍爱倡议,呼吁更多人关注海洋环境问题,共同珍爱海洋生态系统。

导学评判:

1. 参与度评判: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海洋生物展示和海洋珍爱倡议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水平;

2. 知识掌握评判:考察学生对海洋的观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上海牛津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一到四单元复习课件

上海牛津版科学六年级上第一到四单元复习课件

1、蜗牛身体结构:
1 壳
5 眼 2 腹足 4
3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角
2、蜗牛的生理特征:具有 视觉 、 触觉 、
味觉 和 嗅觉 ,但没有 听觉 。
3、检索表
一、显微镜的结构(P69图片)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物镜————— ————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 ——————通光孔 压片夹———— 反光镜————
第一章 科学入门
认识实验器材
• • • • • • 一、量筒(体积) 1.排水法 测量物质密度 2.读数(凹液面最低处) 二、天平(质量) 三、刻度尺(测量长度) 四、酒精灯的使用(P21图片)
①先量出一定的水V1 ②再把待测物放出水中
然后测出体积V2
③后把两者相减的差即
为待测物体积V
④V
= V2 - V1
3、临时装片制作方法
净片→滴水→取材→盖片→展平→观察
二、细 胞 的 结 构
1、植物细胞
2、动物细胞
C ________ D_______
E _______ A
B _______ F C G _______
_______ A ___ ________ ____
B
D H _______
图一
图二
显微镜注意事项: 1、在目镜中看到的是倒像,移动方向相反.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1.1 认识科学 课件(共31张PPT)

上海牛津版(五四学制)六年级科学上册:1.1 认识科学  课件(共31张PPT)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 什么研究成果,他是如何开发研究的。
提出问题
得出结局
作出猜测
寻找证据
科学,没有唯一的答案
——爱因斯坦
活动
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注意:
不可以用嘴吸。
学习重点
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某一领 域内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用卫星定位系统 确认方位:更为准

受气候限制。
确,也不会受气候
限制。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发明后
进一步发展


利用炸药开山: 可在短时间内得到
为火箭发射提供 动力:开拓人类可

平地。
探究的空间。
往人的鼻孔吹痘痂粉可预防天花 (但不安全)
通过调查他发现:
调查
养牛场挤奶女工中没有人患天花
牛身上的某种物质 可以预防天花。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 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
上”,观察变化。
- 一个多月后,在这个男孩胳 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
观察反应。
思考 得出结果
实验证明:这个男孩已经具有 抵抗天花的免疫力。
张衡发明地动移探测地震
科学家发明航天飞机探索宇宙

《常见的物质状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常见的物质状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常见的物质状态》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固体的特征与实例。

2. 液体的特征与实例。

3. 气体的特征与实例。

4. 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三、教学设计:

1. 知识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理论学习(30分钟):

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与实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示意图和案例分析,深入讲解物质状态的概念。

3. 实验环节(4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学生可以用手感受固体的硬度、液体的流动性和气体的膨胀性。并通过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物质状态的特点。

4. 拓展活动(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探讨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如固体融化成液体、液体蒸发成气体等,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

5. 总结评价(10分钟):

帮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物质状态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并通过小测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物质状态的特征。

2. 实验器材:包括容器、水、冰块、气球等。

3.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表现,是否认真操作、有条不紊。

2. 通过小测验考察学生对物质状态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3课件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13课件
第十三章 地球、矿物与材料
1、地球的圈层结构
从月球看地球
从“神舟”六号看地球
古代的天圆地方学说。
海上扬帆的船
实验设计:
[目的] 证明地球是球体 。 [材料] 铅笔 、篮球 、直尺 [步骤] 1.将_铅__笔__竖直,在__球___面上向前移动,视线保持水平。
2.将_铅__笔__竖直,在_水__平__面上向前移动,视线保持水平。 3.观察__笔__尖_____的位置变化。
10、右图表示地球的结构, (1)请在图中填上各部分名称。
地核
(2)哪些部分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的 情况下?_地__幔__、_地__核__
(3)岩石在哪一部分形成?_地_壳___
地幔 地壳
1521-1522
实验步骤1:
实验步骤2:
现象:1.在水平板上移动的铅笔,铅笔_没__有_消_失__。
2.在球面上移动的铅笔,铅笔_逐_渐__消_失__。
结论:将铅笔比作远去的帆船,得到:地__球_是__个_球_体__。_
思考:
还有其他证据来说明地球是球体吗? 航天器上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麦哲伦环球航行, 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 ……
2、地球内部构造中,温度最低的部分是_地__壳____ 。
7、下列不能作为证实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C ) A.观察月食时发现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 B. 航天员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 C.地球仪是球形的 D.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现象

(牛津上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

(牛津上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

(牛津上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目录

六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学

认识科学

科学是什么

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发现与发明

走进科学实验室

认识我们的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

实验意外的简单紧急应变措施简单的实验技巧

测量

天平和质量

刻度尺和长度

量筒和体积

温度计和温度

加热器和加热

计量时间

液体移取和混合

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观察和记录

猜测

第2章生物的世界

生物

生物的基本特征

观察动物

生物的多样性

认识一些动植物

比较同种生物间的异同分类

动植物的分类

检索表

濒临灭绝的生物

一些珍稀动植物

物种的消失

生物间的相互依赖

第3章细胞与生殖

生物的基本单位

生命的诞生与成长

青春期与生育

性传染病

第4章物质的粒子模型物态

常见的物质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粒子模型

物质由粒子构成

粒子的运动

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气压

气体的压强

大气压强

气体压强的测量

物体的浮沉

物体的浮与沉

密度

热胀冷缩

膨胀和收缩

热胀冷缩原理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

第5章能与能源

能及能的形式

人类活动离不开能

能的形式

能的转化

简单的能的转化

能的转化器

失控的能的转化

能的转移

热在气体中的传递热在液体中的传递热在固体中的传递热在真空中的传递不同物质的导热性空气和水的导热性保暖方式

热传递与节能

能源

能的来源

能源及其种类

燃料

使用燃料的安全措施化石能源的不足

开发其他能源

上海的能源供应

第6章水与人类

水与生命

自然界中的水

生物体中的水

人类生活需要水

节约用水(0)

水的净化

天然水中的杂质

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循环

水的三态变化

蒸发与蒸腾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

保护水资源

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水质污染的防治

第7章空气与生命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学

期知识点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1章科学入门

1.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六个步骤:①发现问题;②提出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观察,记录数据;⑤进行实验;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2.科学家对某些现象产生疑问时,会先做出假设,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

3.进行实验时,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都称为现象。

4.进行实验时,我们应该把实验的数据、现象等客观地记录下来。实验完毕,应尝试对这些数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用到烧杯、打火机、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仪器。

6.实验时发生意外,一定要保持冷静,并立刻向老师报告。处理意外方法如下:

①烫伤手指: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并涂抹蓝油烃。

②化学试剂沾手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③化学试剂进入眼睛:用蒸馏水冲洗。

④实验中发生着火: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沙子覆盖,还可用灭火器扑灭。

7.下列工具的用途是:

①天平: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克 g、千克㎏。

②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厘米cm、米m、千米 km 。

③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单位是升L、毫升 mL 。还可以利用排水法,采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固体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立方厘米 cm3,1 cm3 =1 mL。

④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或气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完全/部分)插入待测物中,待温度稳定后方可读数。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六年级第二学期

五. 能与能源

1.在我们的周围,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热能、光能、声能、电能、动

能、势能和核能等多种形式。

2.能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往往对我们的

生活很有帮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则会带来灾害,例如火灾等。

3.人类制造各种机械(或称为能的转化器)来控制能的转化的形式、发生

时间和地点。

4.热由高温的地方转移至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5.热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6.对流只在流体中出现。当流体的粒子由温度较高的地方移至温度较低的

地方时,对流便会出现。这种粒子的移动,称为对流。

7.传导主要在固体中出现。当部分粒子振动加剧时,传导便会出现。

8.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太阳能也是

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9.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如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0.以下的方法可以防止热的流失:

(i)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

(ii)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的方式流失。

11.动物使用不同的方式保持体温。毛皮、毛发、羽毛和皮下脂肪均可防

止热经皮肤流失。

12.所有生物都可转化及控制能量。植物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成植物体

内的化学能;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把植物的化学能转化成动物的化学能。从这个关系看来,太阳就是能的来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提供能量。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全七年级第⼆学期

⽜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全——七年级第⼆学期

⼗⼆、宇宙与空间探索

1、宇宙⼤爆炸学说认为⼀场巨⼤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星所组成,它们是:⽔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1AU=1.5× 108km

4、光年指的是⼀束光在⼀年的时间⾥所⾛过的距离。

12

1l.y.=9.46× 10 km

5、⼒的作⽤效果包括:( a)改变物体的形状;( b )改变物体的运动⽅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接触并滑动时,会产⽣摩擦⼒。摩擦⼒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上、在液体中或在⽓体中运动时会产⽣摩擦⼒。在固体表⾯上所产⽣的摩擦⼒较⼤,在液体中

次之,在⽓体中最⼩。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的。重⼒的单位是⽜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作⽤在弹簧上。我们可以⽤弹簧测⼒计测量⼒的⼤⼩。⼒的单位是⽜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 kg)。

11、⼀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总是成对出现的。作⽤⼒与反作⽤⼒⼤⼩相同,但⽅向相反。⽕箭和喷⽓式飞机便是利⽤这⼀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造卫星来进⾏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有了这些⼈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的⼒,可以在⼀段距离外产⽣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大纲

一、本章内容解析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

3、总体教学目标

4、建议课时安排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

预期目标:

活动建议:

◆学习自评、互评表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外探究

6、分节课件设计

四、教学目标监测试题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陈尧

《科学(上海牛津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教学设计

一:本章内容解析

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不断地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表达、交流、探究、创新、合作、动手等能力,整体上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立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节科学课都尽量达到精彩高效的目标,同时在“二期课改”的引领下,我们也要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本章是初中科学预备年级的第一章内容,共有四小节:科学入门、走进科学实验室、简单的实验技巧、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到底要学什么,如何学习科学,以及学好科学必须具备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节中,共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怎么进行探究的、发明发现,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通过实践尝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已经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了,从而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科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和益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了解在实验室学习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守则,当然即使遵守了实验室守则,难免还是会遇到意外,那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简单的实验室意外应急措施呢?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中讲述了电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温度计、酒精灯、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技巧,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后的科学探究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这就是本章第四节的内容。

二、本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初中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它处在上海二期课改“合—分—合”一体化科学教育体系中一个关键的位置,是合分合体系中“科学启蒙阶段”和“较为系统的分科科学教育阶段”的中间过渡阶段,旨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入门性的科学学习经历和体验,着力帮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地了解科学的本质,承上启下地帮助学生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

第一章科学入门是学生和科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通过参与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开始慢慢地领悟科学的内涵,体验到科学的无穷魅力,同时通过第一章节中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为以后各章及分科科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2、学情分析

在小学五年《自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已经接受了科学教育的启蒙,对学习科学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储备,而且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对科学世界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喜欢与人讨论并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有表达分享的渴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探究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展开模式,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的同时,能够初步学会用科学语言和相关技能,主动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本章教学安排

1、整体框架结构

2、核心主题概要: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实验室安全守则,能认识并学习使用实验室常见仪器和设备。

4、建议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第二课时:走进科学实验室

第三课时:测量、天平和质量、刻度尺和长度

第四课时:量筒和体积

第五课时:温度计和温度、加热器和加热、计量时间

第六课时:液体移取和混合+练习册处理

第七课时: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第八课时:单元检测

5、分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科学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观察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引导出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这一主题。本节课的引入可以利用一些新颖活泼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现象来导入。例如: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科学课,科学要带领我们探索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请观察我手中的试管里装的是什么?生:清水。师:你相信吗?老师可以将清水变成牛奶。生:不相信。(演示实验)师:老师还可以接着把牛奶变汽水,汽水变成红酒呢。(碳酸钠+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然后加盐酸、再加紫色石蕊)学生惊奇不已,科学的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现象,例如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可乐罐为什么会“流汗”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在妈妈十月怀胎的日子里,我们是怎么长成小宝宝的呢?

很多预备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问题的准确答案,却很想知道这些神奇现象背后的真正奥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本节课中有关科学家探究的六大基本要素,教学过程切记陷入僵化教条,可以结合现实的科学家探究的实例来学习。当然孩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除了从科学探究中感知,还可以通过对科学史的感悟,所以在发明和发现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敬佩的一位科学家和他的发明发现,从中也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更多的需要坚持不懈、严谨细致的科学品质!

◆学生活动

活动1.1:怎样用吸管移取水

预期目标: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初步体会科学的本质;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慢慢学会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用吸管移取水的活动,体会到科学探究是科学的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发现问题,并且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具备了成为科学家的先决条件了.

活动1.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