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

合集下载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1 发展现状1.1产业规模(1)我国新能源总体利用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总体来讲,目前国内新能源利用规模较小,但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快,发展潜力非常大。

我国新能源利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很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占我国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的约92.6%,水电、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气化、液化和直接发电)分别约5.94%和1.46%。

在我国2009年的总发电装机容量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占了近四分之三的比例,核电和风电的总和不到3%,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所占比例分别仅为0.03%和0.3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图1我国2009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图2我国2009年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4年之前,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2006年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出台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整体来看,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各地都在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新能源正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

表1中国新能源应用规模和目标数据来源:赛迪顾问表2各类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太阳能光伏:产能扩张迅速,产品主要供出口,核心技术落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

截至2009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达到500多家,年生产能力约4GW。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已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

目前85%以上的光伏电池生产厂家和产品均为多晶硅电池,产品也因价格高大约95%以上只能出口,国内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中国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因不能商业化而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在未来十年增长可保持在20%-30%。

高成本制约光伏发电的发展,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依然漫长;太阳能电池虽然初露头角,但原料及产品均受制于国外,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容量狭小。

生物燃料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的政策

生物燃料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的政策

生物燃料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甲醇、乙醇、生物柴油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燃料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备受关注。

政府在生物燃料产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以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生物燃料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政策进行介绍和分析。

1. 生物燃料甲醇的政策甲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在交通运输、民用加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加快生物甲醇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对生物甲醇生产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企业所得税等。

对使用生物甲醇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在汽车、发电、化工等领域使用生物甲醇,促进生物甲醇的市场化应用。

政府还加大对生物甲醇生产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创新,提高生物甲醇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生物甲醇产业的健康发展。

2. 生物燃料乙醇的政策乙醇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燃料,可用于汽油替代品、生物柴油添加剂等。

为了推动生物乙醇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加大对生物乙醇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生物乙醇生产产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对购物和使用生物乙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增加生物乙醇的市场需求。

政府还加大对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增加玉米、小麦等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种植面积,保障生物乙醇生产原料的供应。

3. 生物柴油的政策生物柴油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替代性和环保性,在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促进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

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对使用生物柴油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补贴和奖励,增加生物柴油的市场需求。

政府还鼓励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大对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生物柴油的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生物燃料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政策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重视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政策,以促进生物燃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物质能的利用_论文

生物质能的利用_论文

生物质能的利用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一、引言:1、研究背景:当前,高碳的化石能源主导了能源消耗的主体。

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化石能源的燃烧也是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最直接原因。

基于此背景下,如何发展一种环保型的低碳能源已成为必然,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正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来满足低碳的要求,生物质能不仅低碳而且环保,因此生物质能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产业成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

发展生物质能不仅满足了低碳经济的要求,更是实现生物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途径。

2、研究目的:研究生物质能的原理及转化方法,了解生物质能的应用领域及国内外现状,充分掌握生物质能的应用前景及产业优势及其存在的现状,并且初步了解技术特点。

3、研究意义: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因此可见,地球上生物质能的储备是十分丰富的,研究生物质能的利用,有利于改善我国乃至世界目前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利用的多样化与可持续化,并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发展低碳及循环经济。

4、重要性:生物质能作为一种低碳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对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和农村能源问题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经济的可再生能源,既是缓解我国资源瓶颈,保证能源可持续利用以及实现能源安全的保障,也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京都议定书》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载体。

如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能够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生物质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将具有很大的优势。

纤维素乙醇产业现状及关键过程技术难点

纤维素乙醇产业现状及关键过程技术难点

纤维素乙醇家产现状及重点过程技术难点公司,2012 年,龙力生物成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纤维素乙醇厂,最多可年产 5 万 t 酒精,但遗憾的是该装置目前也处于停运状态。

其余国内在建或已经成立的纤维素乙醇项目也都处于停产状态或许从未动工,河南天冠公司在南阳成立的 3 万 t/a 醇电联产项目自建成以来从未运转,其余几家与外国公司合资成立的工厂也没有动工。

2纤维素乙醇重点过程技术难点2.1 纤维素乙醇重点过程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乙醇,主假如利用木质纤维素经过预办理产生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后酶解产生可发酵糖发酵生产乙醇,而后通过必定的分别提纯手段获取合格产品。

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主要包含原料收储运、原料预办理、酶解、水解糖发酵、乙醇产品脱水精制和污水办理几个单元,主流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3 所示。

2.2 重点过程技术难点2.2.1 原料根源不稳固目前用于乙醇生产的木质纤维素主要根源于农作物秸秆,但秸秆种类众多、性状不一,散布分别,收获拥有季节性,所以秸秆的采集、储藏和运输花费约占乙醇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

且秸秆易燃易潮易发霉,长久储藏需要做好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备建设,平时还需要进行必需的保护和管理。

所以秸秆收、储、运是秸秆大规模能源化利用的一大瓶颈,建立合理的秸秆收储运系统对纤维素燃料乙醇连续化生产至关重要。

2.2.2 预办理工艺复杂,收率低预办理过程相当于整个纤维素乙醇生产的龙头单元,预办理技术不单对其过程自己有影响,还几乎间接控制着其余所有操作过程,高水平的预办理技术能够降低昂贵酶制剂的用量,减少酶克制物和酵母克制物的生成,提升酶解速率和发酵水平。

但木质纤维素生物构造密切复杂,拥有激烈的抗降解性,需要经过特别物理化学方法办理来将木质纤维素的构造翻开,降低聚合度和结晶度,增添物料的比表面积。

一般的预办理方式有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及物理化学联合法等。

但单调的方法成本很高且办理成效不好,仅有物理化学联合法办理成效较好且经济可行,是目前使用许多的预办理方法,主要物理化学法有研磨后酸碱分解、稀酸 / 碱蒸汽爆破、亚硫酸盐蒸煮法等。

醇醚燃料知识

醇醚燃料知识

甲醇分子量32,含氧量为50%,所要求的空燃比低,只有6.4(汽油为14.8),空燃混合气的热值与汽油热值很接近(2656/2786)。

二甲醚分子量46,含氧量为35%,空燃比为其空燃混合气热值比柴油的热值还高(3067/2911)。

醇醚燃料空燃比低,所带入空气中的惰性气体氮气大大降低,空燃混合气热值较高,很大程度弥补了燃料本身热值低的弱点,提高了能效,降低了替代比。

甲醇的辛烷值高达110左右,抗爆性好,二甲醚的十六烷值为60(比一般柴油高很多),这都能提高其动力性,降低排放和能耗。

醇醚燃料分子量小,燃烧速度快,燃烧更充分,因而提高了发动机中燃料能量转化为动能的效率,替代比比燃料本身热值的比例要低得多。

甲醇和二甲醚燃料的性质和燃烧性能也决定了他们比汽柴油燃料更加清洁,排放指标优于汽柴油。

在无净化器情况下,二甲醚燃料的常规排放量基本可达欧Ⅲ标准,甲醇基本可达欧Ⅱ标准。

此外,汽油中少量残留硫化物对尾气催化净化器有毒化作用,催化剂寿命缩短,给铂的供应(进口)增加了困难。

醇醚清洁燃料的应用,将可大大减少铂的用量,并可容易达到高的控制排放目标。

国际能源机构、美国甲醇研究院等对各种汽车燃料非常规排放(苯、二丁烯、甲醛等)的测试也表明,二甲醚燃料的非常规排放量甚微,接近于氢,是非常洁净的;甲醇燃料排放中没有致癌度高的苯,总致癌度低。

二甲醚燃料替代柴油在清洁燃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甚至免去催化净化器,也能达到欧Ⅲ的指标。

甲醇的蒸气压比汽油低。

同样条件下,汽油的蒸气量是甲醇蒸气量的2~4倍。

甲醇蒸气的密度较低,只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易于扩散流动。

而汽油的蒸气密度则是甲醇蒸气密度的2~5倍,在空气中,沿着地面流动分散,极易遇到明火点燃炸。

此外,空气中,甲醇燃料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远低于汽油。

甲醇着火温度高,发生火灾和造成人员死亡的几率比汽油低。

国内外已有大量权威科学结论证实,汽油和醇对生态的影响,用百分衡量,汽油为100,乙醇为50,甲醇为30。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紧迫性进入 21世纪,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社会进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引起有识之士前所未有的关注。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地表温度不断升高,海平面不断上升,沙尘暴、飓风等灾害不断升级,迫使人们不得不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世界各国甚至把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政治议题,影响其他各国的能源战略选择。

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也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贯穿于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能源发展战略中。

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如何顺应时代变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成为摆在众多煤炭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

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不断出台,引导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利用比较广泛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

其中,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风能建设速度最快;核电装机速度将加速;生物质能难以形成产业链。

第一,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不断出台。

2006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为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与之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法实施细则》明确了上网电价和分摊机制等关键环节,种种利好消息使大量企业开始投资新能源,国内太阳能产业在2006-2007年蓬勃发展。

我国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有五大战略产品

我国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有五大战略产品

我国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有五大战略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春:以中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估算,可以在15年内建设一个年产1亿吨的绿色油田。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适宜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有五大战略产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燃料乙醇、成型燃料、工业沼气、生物塑料和生物柴油。

我国生产燃料乙醇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首选产品。

我国在发展生物质能源这个新兴产业与美欧国家的起步时间差别不大,但在基础工作、国家和企业的推进力度,以及提出的发展指标和速度上差距很大。

因此,国家应尽快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发展生物质能源。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我国已进入依靠生物质发展的时代,这符合世界的潮流。

对解决资源短缺,实现能源替代将发挥重要作用。

非粮的提法正确,但还要用粮,不与粮食争地,要在耕地外去找。

土地开发利用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产生新的问题,必须走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

纤维素乙醇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不够。

目标要像“十五”期间以陈化粮为原料那样启动纤维素乙醇,加大投入力度,为生物质能源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近阶段,全世界实现石油替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煤制油,二是发展生物质能源。

而由于煤制油不过是一次性能源之间的转化,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

国家财税政策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扶持,其最大意义在于,将会强力助推石油替代战略,减轻石化资源消耗与生态环境压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闫林:虽然,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可以替代石油作动力燃料的却少之又少。

生物燃料是目前惟一进入市场,可替代石油燃料的大宗可再生能源。

因此,作为汽油添加剂的生物酒精和生物柴油是替代石油的首选。

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需要哪些自然条件与制度条件,以及在我国搞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可行性。

国内外汽车节能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节能发展现状

国内外汽车节油概况随着能源的日渐紧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汽车节油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都把节能作为一项国策。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汽车用油在石油消费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汽车节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研究降低汽车油耗的技术,美国各大汽车公司均拔出大量研究经费。

美国汽车制造厂在减轻汽车重量、改善空气阻力、提高传动效率、减少附件功率损耗,发展小排量汽车、汽车柴油机化,发展电动汽车,开发醇类燃料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还对建设公路和养路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期降低油耗。

欧盟国家非常重视汽车节油政策的调节作用,制定和实施了一整套积极有效的燃油税收政策,同时比较注重生物燃料的研发。

英国政府仅在1980年就提供了600万英镑作为研究节能问题的资金,其中400万英镑用于研制发动机、变速器与微机处理器,200万英镑用于研制电动汽车及蓄电池。

法国政府于1974年就成立了国家能源机构。

1975年由中央计划委员会制定了法国的“能源政策”。

1991年,法国政府投资2.3亿法郎给标志-雪铁龙联合公司和雷诺公司共同生产电动轿车。

日本是没有石油的国家,所需石油全部依靠进口,这就迫使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高度重视发展节能型汽车。

日本汽车保有量逐年大幅度增目前节能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央政府把节能减排列为国家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和考核政府领导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缓解能源瓶颈制约。

随着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汽车耗能在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并成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我国在传统内燃机节油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国外研究的复合火花点火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增压技术、低压缩高膨胀循环、可变气门相位及升程、可变压缩比、可变排量、减速时部分汽缸休眠、双火花塞顺序点火以及集成的起动发电机等技术在我国均有所发展。

清华大学承担国家"973"重点项目“新一代内燃机燃烧理论与石油替代的基础研究”,在发动机新型燃烧机理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天津大学开展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燃油消耗率可降低15%;吉林大学、湖南大学、长安大学等一批高校都在开展汽车动力系统优化节油的研究。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思考

维护我国石油安全思考

关于维护我国石油安全的思考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需求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其中2009年53.6%、2010年54.8%、2011年56.7%,如今后几年国内石油开采技术与地域无大的突破,预计到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65%;加之中东伊叙局势紧张、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菲越等国无理领海要求,我国石油的国际采购地、运输路线日益突显不确定、不安全,维护石油安全日益成为举国上下亟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石油;安全;思考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加之复杂的中东、猖獗的海盗、困扰的南海,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未来的石油安全显得更加危机重重。

对此,本文结合我国的石油及替代品生产现状,重点就开采深海油气、发展页岩气、发展生物燃料等方面谈点个人拙见,以供参考。

一、现状与危机(一)深海石油开采不理想,南海油气盗采流失重1.深海石油开采不理想。

自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采以来,我国原油产量逐年递增,其中2009年1.89亿吨、2010年2.03亿吨、2011年2.04亿吨(其中海上石油产量0.37亿吨);而受勘探、开采技术影响,在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平台开钻前,我国自有的深海石油开采产量极低,或许为零。

2.南海油气盗采流失重。

目前,有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均处于深海,储量在230—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其中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略有200亿吨,这个区域里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

正如前述,受开采技术与装备影响,我国在该区域的产量可能为零,而越南、菲律宾等国在该海域的年石油开采量略为5000万吨,其中从我国南海断续线之内非法开采的石油略为2000万吨,损失巨大,略在1000亿元以上。

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燃料乙醇发展现状
燃料乙醇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石油燃料的生物能源,可以用作汽车燃料,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环保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燃料乙醇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目前,全球燃料乙醇的主要生产国家有美国、巴西、中国等。

美国是全球燃料乙醇的最大生产和消费国,其主要通过玉米生产乙醇。

巴西则以甘蔗为原料生产乙醇,成为全球最大的乙醇生产国。

中国在燃料乙醇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但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燃料乙醇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原料供应的问题。

目前主要的乙醇生产原料是玉米和甘蔗,但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同时,乙醇生产需要大量的水和能源,这也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另外,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乙醇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发酵技术,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厌氧处理产生的有机废水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此外,燃料乙醇的市场推广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与传统的石油燃料相比,燃料乙醇的成本较高,且需求量相对较小。

对于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购买和使用燃料乙醇汽车也需要一定的改变和适应。

因此,政府在推动燃料乙醇发展方面需要加大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以促进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总体来说,燃料乙醇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原料供应、生产技术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燃料乙醇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推动燃料乙醇的可持续发展。

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厂初步工艺设计重点设备——发酵罐毕业论文

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厂初步工艺设计重点设备——发酵罐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常月媛学号:0904150101院系: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题目: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厂初步工艺设计重点设备——发酵罐指导者:刘月华副教授吴冬志工程师评阅者:2013 年6 月吉林摘要燃料乙醇的开发和研究在当今世界面临着能源枯竭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毕业课题总结了燃料乙醇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使用现状,论述了我国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的意义。

采用干法粉碎技术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运用喷射闪蒸技术进行常压蒸煮,通过液糖化过程,进行大罐连续发酵,采用传统式三塔蒸馏技术直接蒸汽进行加热蒸馏,排醛脱水得到无水乙醇,最后以95:5(体积比)和93号汽油混合变性,得到成品燃料乙醇。

运用理论基础知识,本设计对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过程进行了工艺计算,为最初设备选型提供理论依据。

再根据本文所采取的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计算做出主要的设备选型。

同时,针对乙醇生产后的乙醇糟和废水进行处理,节约了投资成本,保护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燃料乙醇;工艺设计;工艺流程;设备选型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el ethanol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today's world is facing energy deple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uel ethanol and the use of fuel ethanol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ed our country to promote the use of fuel ethanol significance. Dry grinding technology which uses for raw materials pulverizing process, using the flash technologies injection pressure cooking, after saccharification process the fluid into large tanks in progress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using the three-tower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to heat distillation, Finally, 95:5 (volume ratio) and 93 gasoline hybrid variability, get finished fuel ethanol. The use of basic knowledge of the theory, the design for the annual output of 140,000 tons of fuel ethanol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itial equipment selection. Taken according to this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major computing equipment selection. Meanwhile, treatment the bad ethanol and wastewater which is getting ethanol production will save the cost of investment, protec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o economic efficiency.Key words: fuel ethanol; process design; process flow; equipment selection目录摘要 .................................................................................................................................. Abstract .. (I)第1章绪论 01.1 中国酒精工业的发展历史 01.2 我国酒精工艺和装备技术的发展 (1)1.3 解决酒精生产问题的对策 (1)1.4 酒精工业的发展趋势 (2)1.5 开发燃料乙醇的意义 (2)1.6 燃料乙醇在国外发展的情况 (3)第2章设计概论 (5)2.1 毕业设计的目的 (5)2.2 毕业设计的题目 (5)2.3 毕业设计的任务 (5)2.4 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 (5)2.5 毕业设计的依据 (6)2.6 厂址选择原则 (6)2.7 厂址选择 (6)2.8 原料来源、规格 (9)2.9 主要辅料的质量标准 (11)2.10 水的质量标准 (13)2.11 燃料乙醇成品的质量标准 (14)2.12 主要工艺参数 (16)2.13 环保措施 (16)2.13.1 CO2的综合利用 (16)2.13.2 杂醇油的回收 (16)2.13.3 酒精酵母的利用 (17)2.13.4 酒精糟的回收利用 (17)第3章酒精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说明 (18)3.1 酒精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法的概述 (18)3.1.1 酒精的性质 (18)3.1.2 酒精的用途 (18)3.1.3 玉米原料生产酒精流程 (18)3.2 工艺条件及说明 (19)3.2.1 玉米粉供应工序 (20)3.2.2 液化糖化工序 (20)3.2.3 发酵工序 (21)3.2.4 蒸馏工序 (22)3.2.5 变性及后处理部分 (23)第4章酒精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26)4.1 以玉米为原料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厂总物料衡算 (26)4.1.1 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26)4.1.2 原料消耗计算 (26)4.1.3 蒸煮醪量的计算 (27)4.1.4 糖化醪和发酵醪量的计算 (28)4.1.5 废醪量的计算 (29)4.1.6 其他辅助材料消耗量 (29)4.2 年产14万吨燃料乙醇厂水、煤、电的消耗计算 (31)第5章重点设备——发酵罐的设计 (32)5.1 发酵罐的作用结构及材质 (32)5.1.1 发酵目的 (32)5.1.2 发酵分类 (32)5.1.3 发酵罐结构 (33)5.1.4 发酵罐特点 (33)5.2 发酵罐容积和个数的确定 (34)5.2.1 发酵罐容积 (34)5.2.2 发酵罐数量 (34)5.3 发酵罐冷却面积和冷却装置的设计 (35)5.4 发酵罐的其他尺寸 (37)第6章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40)6.1 原料输送装置的选型 (40)6.2 液糖化工段 (41)6.2.1 糖化罐选型 (41)6.2.2 液化罐选型 (42)6.2.3 维持罐选型 (42)6.3 发酵工段 (43)6.3.1 酒母罐选型 (43)6.3.2 酒精捕集器 (43)6.4 蒸馏工段 (44)6.4.1 蒸馏设备 (44)6.4.2 换热器的选型 (44)6.4.3 粗馏塔的计算 (44)6.4.4 精馏塔的设计 (48)6.4.5 排醛塔 (59)第7章总体平面设计及全厂定员 (62)7.1 总体平面设计 (62)7.1.1 总体平面设计依据 (62)7.1.2 总体平面设计原则及要求 (62)7.1.3 总体平面设计内容 (63)7.2 全厂定员 (64)7.2.1 全厂定员表 (64)7.2.2 工作制度和薪酬制度 (64)参考文献 (66)致谢 (68)第1章绪论酒精工业是基础的原料工业,其产品主要用于食品、化工、军工、医药等领域。

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提高生物乙醇的技术经济效率

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提高生物乙醇的技术经济效率
企 业 的技 术水 平不 过关
3 .7 313万 吨 ,沼气 0 5 . 2万 吨 。这 些 副产 3 品 的 销 售 或 利 用 可 以 有 效 的降 低 燃 料 乙 醇 的单 位 生 产成 本 , ̄ 2 0 U 0 6年 吉 林 玉 米 基燃 料 乙醇 生产 成 本 为4 8 . 9 84元, ,但 吨
还 可 以生 产 副产 品D G 28万 吨 ,玉米 D S3 .
四,总结
生 物 乙醇 作 为一种 可再 生能 源 ,从一
开 始 出现就 伴 随着 激烈 的争 论 。其 焦点 之

步等 措施 ,伴 随 着化 石燃 料稀 缺 性增 加和 价格 的提 高 ,在 不久 的将 来 生物 乙醇 实 现
19 3 ,同 时 ,副产 品综合 利 用 能值 则 82 MJ
从 1 2 3 J 加 到 2 0 7 。天冠 集 团小 99 M 增 3 2 MJ 麦 燃 料 乙 醇 生 产 的实 践 证 明 :采 用 先 进 的工 艺 ,燃 料 乙醇 生产 不 但 可 以 实 现 更 低 的 能 耗 ,而 且 在 生 产 小 麦 燃 料 乙醇 的 同 时 ,通 过 延 长农 业 产 业 链 ,提 升 副 产
其 次 ,循环 经济 模式 大 大提 高 了生物 乙醇 生产 的经 济效 益 。如 果再 辅 以技 术进
以 玉 米 为 原 料 生 产 燃 料 乙 醇 的 典
型 技 术 路 线 在 循 环 经 济 模 式 下 其 内部
可 以 形 成 5 个 产 业 链 , 即 玉 米 一 乙 醇 一 D Gs D ;玉米 一 玉 米 油  ̄ DD S G ;废 水 一 沼气 一 燃 料 ;废 水 一 污 泥 一 燃 料 ;煤 一 灰 渣 一 建 材 。据 钮 劲 涛 等 ( 0 0)的 21 研 究 ,年 产 4 0万 吨 燃 料 乙 醇 的企 业 每 年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031409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在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因此,正确认识中国能源现状,降低能源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目前我国所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能源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人均拥有量较低。

我国是个能源生产大国,2006年能源生产总量为22l,056万吨标准煤,与上年相比增长7.37%。

其中原煤生产总量占76.7%,仍居主导地位,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与2005年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虽然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

2、能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则主要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的能源消费却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能源分布与消赞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为此,大规模、远距离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并使能源输送环节中的建设投资增大,能源输送损失增多。

3、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能源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结构。

但这这种能源结构在全世界是罕见的,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这种能源结构加上煤炭分布的不合理性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我国石油短缺,车用液体燃料还得从煤基替代燃料上找出路。

我国2005年进口原油及其成品油约1.3亿吨,20lO年进口石油2.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这会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问题。

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

生物质能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

一般来讲,生物质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废物转化成的能源, 主要包括农业生物质资源、林业生物质资源和工业废水及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燃烧、热化学法、生化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利用技术,可转化为二次能源,分别为热量或电力、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和政策体系,生物质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促进能源多元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中国生物质资源量巨大,约有7 亿t 标准煤可作为能源利用。

其中,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6 亿t ,其他农业废弃物约1 . 3 亿t 。

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业废水经过沼气化处理后,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约75 亿m ’。

林业生物质资源每年可用于能源用途约3亿t 。

城市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约1 . 5亿t 。

近年来,中国生物质能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沼气产业基本形成;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02 万t,开发了甜高粱茎秆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秸秆直燃发电示范工程正式并网运行。

中国总体上人多地少,农业后备资源不足,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粮食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使用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的空间十分有限。

为保证原料来源,已开发出高品质的“醇甜系列”甜高粱品种;自主开发的固体、液体发酵工艺和技术已达到应用水平,并在黑龙江省建成年产5t 的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示范装置。

另外,中国在利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1前言 (I)1.1项目由来 (4)1.2项目特点 (6)1.3项目主要环境问题 (6)1.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6)1.5结论 (8)2 总则 (9)2.1编制依据 (9)2.2评价因子 (13)2.3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13)2.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工作重点 (18)2.5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23)2.6相关规划及建设现状 (24)2.7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28)2.8园区存在的环保问题及整改方案 (30)3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1)3.1项目概况 (31)3.2项目建设内容 (31)3.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3)3.4主要原辅料及能源消耗 (34)3.5厂内外运输 (36)3.6主要设备 (37)3.7总图布置和厂界周围状况 (39)3.8主体工程 (42)3.9公用和辅助工程 (54)3.10物料平衡 (74)3.11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83)3.12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97)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8)4.1自然环境概况 (98)4.2生态环境状况 (102)4.3社会环境概况 (103)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06)4.5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116)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7)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27)5.2水环境影响评价 (153)5.3噪声影响评价 (154)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58)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61)5.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61)5.7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61)6.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66)6.1社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 (166)6.2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166)6.4小结 (167)7环境风险评价 (168)7.1风险识别 (168)7.2环境风险分析 (174)7.3风险防范措施 (180)7.4风险应急预案 (187)7.5风险防范措施“三同时”情况 (195)7.6小结 (195)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197)8.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97)8.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99)8.3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 (227)8.4绿化 (229)8.5项目环保三同时投资 (229)9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231)9.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231)9.2清洁生产分析 (234)9.3循环经济分析 (244)9.4生物燃料乙醇行业环境污染控制评价技术方法 (245)9.5结论 (246)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48)10.1总量控制因子 (248)10.2总量控制指标 (248)10.3总量平衡方案 (249)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51)11.1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251)11.2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251)11.3环保经济损益分析 (251)11.4小结 (253)12.1环境管理规划和组织机构 (254)12.2环境监测计划 (255)12.3应急监测计划 (256)12.4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257)12.5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计划 (260)13公众意见调查 (261)13.1调查简况 (261)13.2听证会 (266)13.3公众参与调查表 (266)13.4调查结果 (275)13.5公众参与结论 (277)14厂址可行性分析 (278)14.1项目厂址与产业区土地利用规划相容性分析 (278)14.2园区批复相符性分析 (279)14.3项目厂址与现状适宜性分析 (279)14.4环境可行性 (279)14.6环境容量 (280)14.7环境风险 (280)14.8厂区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 (280)14.9结论 (281)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82)15.1项目概况 (282)15.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82)15.3建议 (285)1前言1.1 项目由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定为国家的能源利用战略。

2023年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玉米燃料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形式,随着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环保和节能意识的逐渐普及,玉米燃料乙醇逐渐成为了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主要能源之一。

那么,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如何呢?以下将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

一、国内市场需求和潜力较大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政策扶持,国内的玉米燃料乙醇市场需求和潜力较大。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年生产量和进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可以说拥有广阔的玉米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

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汽车排放的重视,玉米燃料乙醇的需求前景将更加广泛,未来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促进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政府对玉米燃料乙醇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燃料乙醇生产和应用报告》指出,2019年燃料乙醇销量将达到60-65万吨,占汽油销售量的比重将超过2%,这也将为玉米燃料乙醇提供充分的政策和市场支持。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玉米燃料乙醇的市场前景将更加看好。

三、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玉米燃料乙醇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传统的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工艺长期存在低效高耗、污染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而新型的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质量也有了大幅提高。

这也为玉米燃料乙醇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综合来看,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未来将会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得到支持和促进。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燃料乙醇行业将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年产5万吨酒精厂蒸煮糖化车间设计

年产5万吨酒精厂蒸煮糖化车间设计

目录1 前言 (1)1.1酒精工业的发展 (1)1.1.1酒精国外发展现状 (2)1.1.2酒精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3)1.2蒸煮糖化工艺研究进展 (5)1.2.1常压蒸煮工艺 (5)1.2.2同步糖化发酵工艺 (5)1.2.3生料淀粉发酵法 (5)2 生产方法的选择及论证 (5)2.1原料的选择及酒精生产原料状况分析 (5)2.1.1 淀粉质原料 (6)2.1.2 糖蜜原料 (6)2.1.3 纤维质原料 (6)2.1.4 木薯的选择 (7)2.2蒸煮工艺的选择 (7)2.3糖化工艺的选择 (7)3 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 (9)3.1粉浆拌料 (9)3.2料浆输送 (9)3.3液化喷射器及蒸煮罐的选择 (9)3.4后熟器和气液分离器的选择 (10)3.5原料的糖化及冷却 (10)4 工艺计算 (11)4.1物料衡算 (11)4.1.1 生产过程物料衡算主要内容 (11)4.1.2 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11)4.1.3 工艺流程示意图 (12)4.1.4 原料消耗计算 (12)4.1.5 蒸煮醪量的计算 (14)4.1.6 糖化醪与发酵醪量的计算 (16)4.1.7 酒精厂总物料衡算 (17)4.2蒸煮糖化各工段的物料和能量衡算 (18)4.2.1 蒸煮工段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18)4.2.2 糖化冷却工段的物料和热量衡算 (20)4.2.3 蒸煮糖化各工段能量及物料衡算表 (20)5.设备选型 (21)5.1连续蒸煮糖化设备的计算 (21)5.1.1 调浆罐计算 (21)5.1.2 预煮罐的计算 (22)5.1.3 液化喷射器选型 (22)5.1.4维持罐的计算 (23)5.1.5 后熟器的设计 (23)5.1.6 汽液分离器的计算 (24)5.1.7 真空冷却闪蒸器的计算 (25)5.1.8 糖化锅的选型 (26)5.1.9 糖化醪的冷却及换热器的设计 (26)5.2设备选型总汇 (27)6 生产车间的布置说明 (28)7结论及展望 (31)参考文献 (33)致谢 (34)1 前言酒精学名乙醇,分子式为C2H5OH,结构简单的醇类,无色透明的液体。

乙醇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

乙醇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

乙醇生产中的问题与对策孟洋【摘要】乙醇生产一般具有生产过程高度连续、工艺过程复杂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且危险性大等特点.其生产操作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强等特点,这极大地增加了乙醇生产中的事故多发性.因此分析了乙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展望了乙醇生产的未来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7(043)001【总页数】2页(P117,128)【关键词】乙醇;生产;问题【作者】孟洋【作者单位】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47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乙醇的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后来发展成为使用农“林废弃物制取燃料乙醇技术”,把纤维素作为原料,以稀酸水解工艺为主开展酶水解的工艺生产。

该工艺过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

乙醇的规模化生产是多学科交叉和多种高新技术集成项目。

采用了二十多项新技术,且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的先进水平。

虽然取得了些许的经验,但是在乙醇生产中还存在众多的不足。

1.1 工艺技术落后,污染严重乙醇价格的高利润刺激了乙醇的生产,许多乙醇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造成了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资源整合力度差,废水污染严重等问题。

如:广西在利用糖蜜或淀粉为原料发酵乙醇方面虽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许多乙醇生产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利用蔗渣、秸杆等废纤维素生产乙醇。

重复低水平建设最终未能解决一些关键技术。

1.2 生产成本能耗大,自动化程度不高一些乙醇生产采用连续发酵、低温蒸馏、多效蒸发等方法,该项技术发酵能耗大,增加了乙醇生产的成本。

有的仍以初、中级产品为主,产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水平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下,极大妨碍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1.3 安全隐患大因乙醇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种类繁多,各种屏蔽泵、浆料泵、离心泵、压缩机等隐患多,但是由于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把本质安全理念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导致各种事故频发。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问题及改进措施1 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现实意义目前,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已经被多国提上日程,究其原因就在于其对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生态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能源的需求量逐年递增,使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石油进口的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

在此情况下,我国能源安全问题面临严峻形势。

而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与发展能够逐步以生物质燃料替代石油燃料,以生物基化学品替代石油化学品,从而构建起我国多种能源形式并存的能源结构体系,化解当前石油能源对外高度依存的风险,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第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CO2和SO2气体排放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国内多地空气质量连年降低,雾霾问题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在此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可再生性、清洁性能够有效减少国内的CO2和SO2气体排放量,从而加快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2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问题2.1 发展现状一是乙醇燃料的产业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乙醇燃料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的万吨级生产,在国内也已经有了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吉林燃料乙醇等多家规模化生产企业。

但随着发展,我国粮食作物原料价格的上涨使乙醇原料生产遇到瓶颈,亟待在非粮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上进行研究和发展,以确保乙醇燃料生产的原料供应。

二是生物沼气的发展。

生物沼气的原料来源十分丰富,人畜粪便、作物秸秆、残羹剩饭、杂草杂灌等都可用作生产沼气。

同时沼气生产还可与种植业、养殖业剩余物、废弃物下游净化形成一条完美链条,解决我国当前的生态污染问题。

因此,国家对沼气产业化发展高度重视,国内沼气年产量逐年提升,各种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沼气工程技术日渐完善,其规模化发展道路已初步走上正轨。

三是生物柴油发展。

生物柴油同样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原料来源广泛,能够代替石油燃料,因此发展生物柴油可帮助我国化解石油燃料供应风险。

然而我国在生物柴油的发展上已落后于国外,且在解决柴油原料转化成本上已经遭遇瓶颈,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加强研究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1、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玉米燃料乙醇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湿法”与“干法” 。

对于专业的乙醇生产企业,采用技术手段分离出胚芽生产玉米油是必要的,并且工业生产乙醇时, 只要求玉米淀粉脂肪含量低于110 %即可。

因此“, 半干法”工艺或“改良湿法”工艺均为可选方案。

表1 为几种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优劣比较。

表1 玉米燃料乙醇生产工艺的综合比较由于玉米燃料乙醇技术首先在美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迅速得到发展,其经济效益仅次于巴西的甘蔗燃料乙醇。

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美国玉米燃料乙醇技术的特点及优势所在。

1.1 美国玉米燃料乙醇技术1.1.1生产工艺的选择美国“湿法”工艺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源于淀粉企业的产品延伸,其中以ADM 公司为典型代表,采用纯糖浆发酵和酵母回用技术,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美国ADM公司玉米燃料乙醇“湿法”生产工艺2000 年前美国共有48 个生产厂家,生产约670万吨燃料乙醇。

其中产能的60 %由湿法生产,40 %由干法生产。

2005 年又新建36 个厂,总数达到84家,产能较2000 年增加约一倍达到1 200万吨。

2006年生产厂增至125 家,产量为1 460 万吨,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目前还有在建装置23 家。

新建的专业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均采用“干法”新工艺。

工艺流程如图2 所示(虽然膜分离脱水技术在能耗方面仅为传统共沸蒸馏脱水工艺能耗的10 % —30 % ,然而由于膜使用寿命和成本等问题,美国大部分装置仍然没有采用,但它是以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

图2 美国玉米燃料乙醇“干法”新工艺1. 1. 2 技术进步所显现的特点随着燃料乙醇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现在美国大型燃料生产企业尤其是2000 —2006 年新建厂具有如下特点:(1) 多数采用大颗粒玉米粉(3mm ,有利于饲料回收) ;(2) 高温蒸煮(120 ℃,高温淀粉酶) ,采用同步糖化发酵工艺,从2005 年开始采用无蒸煮工艺(低温淀粉酶) ,大大降低了能耗;(3) 酵母回用发酵技术;(4) 固定化酵母,流化床反应器发酵技术;(5) 广泛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应用连续发酵过程,并采用CIP系统(原位循环清洗发酵罐的原位清洗系统) 。

湿法加工技术的新趋势主要涉及加酶湿法加工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加酶湿法加工的优点是浸渍时间短、投资小、耗能低、用水量大大减少,而且酶可反复使用;其主要缺点是酶价太高。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为浸渍水的分离和利用打开了新的途经。

浸渍水的膜分离一般包括两个过程:浸渍水经膜分离的截留物含有长链蛋白质,干燥后并入玉米蛋白粉;浸渍水在进入蒸发器前,先用反渗透膜除去57 %的水,这样可大大降低蒸发所需能耗。

以上先进技术及设备的采用降低了燃料乙醇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乙醇产率。

1.2 中粮肇东玉米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我国燃料乙醇工艺生产技术路线以 4 个大型生产企业为代表,其中又以中粮肇东的玉米“半干法”生产工艺较为先进。

1. 2. 1 生产工艺的选择中粮肇东的三期乙醇装置均采取“半干法粉碎工艺”,彻底抛弃了“湿法”或“改良湿法”的浸泡过程,流程进一步简化,减少了一次水用量。

同时“半干法“又克服了“干法”提油困难的缺点,玉米油收率已接近“改良湿法”,在技术及经济上更加合理。

“半干法”工艺与“湿法”工艺相比具有流程短、设备投资少,能耗低和无浸泡等优点,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1. 2. 2 生产工艺特点中粮肇东二期乙醇装置产量18 万吨/年,由广东华达公司设计、天津大学改造完成。

该工艺流程的技术特点为:半干法粉碎、双酶法液化糖化、半连续浓醪发酵、五塔差压精馏、分子筛变压吸附脱水、利用废热蒸气处理废醪液和离心清液回配等。

吨无水燃料乙醇(99.5%) 玉米单耗3.3 吨,水耗约8.7吨(主装置) ,蒸气消耗4.8 吨(主装置) ,饲料乙醇比为77 % ,能量输出输入比为1.09 ;三期装置产量15万吨/年,引进的美国Delta-T 公司的技术,由康泰斯(Chemtex) 公司设计,采用玉米半干法生产乙醇。

吨无水燃料乙醇(99.5%) 玉米单耗3.18 吨,新鲜水耗仅为1.66 吨(主装置) ,蒸气消耗3.3 吨(主装置) ,饲料乙醇比为87 %。

此装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清洁生产。

1.3 国内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与美国的差距分析国内大型燃料乙醇装置与美国燃料乙醇装置生产技术特点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差距:(1) 美国的装置高温液化时间短(104 ℃,6min 左右) 、均进行真空闪蒸降温,国内装置有的喷射液化温度不高(95 —100 ℃) ,也没有类似美国的预液化、后液化过程;美国装置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高质量复合液化酶,直接取消喷射液化步骤,在85 ℃下液化,同样达到很好的液化效果,这样无论从设备投资还是能耗方面都是显著降低了成本。

(2) 美国大部分企业取消了糖化工序,直接进入边糖化边发酵工序,其益处是工艺简捷,避免了60 ℃糖化罐中耐高温产酸杂菌的积存与危害。

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可有效地解决营养过度造成的酵母菌过快生长、同时大量消耗糖分产生的乙醇又影响了酵母菌代谢的反馈抑制问题。

在发酵罐中,糖被限量供应并立即发酵,避免了糖对酶水解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了发酵过程的高酒分;而国内装置则都继续保持了糖化这道独立的工序。

(3) 美国装置多采用连续浓醪发酵工艺,酵母可以回用2 —3 次,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国内多采用半连续浓醪发酵,且没有采用酵母回用技术。

此外虽然国内也引进或仿制研发了相应的生产工序,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或技术设计存在差距,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暴露出诸如生产性能指标偏低、能耗偏高和副产品质量偏低等缺点,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

1. 3. 1 浓醪发酵醪液酒分含量偏低高浓度酒精发酵工艺具有高发酵率、高转化率、低残糖和节约能源等特点,可大幅度增加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美国企业浓醪发酵酒精浓度普遍可达15 %( v/v) 以上,而国内浓醪发酵酒精浓度仅为11 % —12 %( v/v) 。

经实际测算,每提高1 %的发酵醪酒分(玉米为原料) ,吨酒精收益约为30 —40 元;酒精生产企业中酒精含量每提高1 % , 能耗下降3 % ,整体经济效益提高3 % 。

1. 3. 2 离心清液回配量偏低美国企业可以实现50 %以上甚至100 %酒糟清液的回用,而我国中粮生化能源(肇东) 有限公司回配量仅达到30 %。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开始则没有回配工序,将离心清液白白蒸发掉,既浪费了能源、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后来生产中又补加“循环回配”这道工序。

其他两个燃料乙醇厂的回配量也仅在25 % —30 %之间。

1. 3. 3 DDGS 产品的质量美国DDGS 产品是重要的牛饲料组分,其经济效益较好,冲抵后可以使燃料乙醇的每升生产成本降低0.1 美元。

而国内DDGS 产品的质量则是燃料乙醇厂面临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内装置离心清液回配量偏低,导致蒸发浓缩混入酒糟做饲料的清液部分———糖浆量增加,引起DDGS 产品颜色变深,影响其外观及价格。

如果提高回配比例,虽然可以使加入饲料部分的糖浆量减少,降低能耗,使DDGS 产品颜色变浅,符合质量要求。

但是回配量增加会引起活细菌的污染和发酵醪液黏度增加等不利因素,导致发酵指标降低,产酒率下降,对发酵过程带来破坏性影响。

这是一个系统的技术提升问题,美国企业的装置中这些问题都是不存在的。

2 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目前真正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非粮燃料乙醇的原料有甘蔗、红薯、木薯。

甜高粱、秸秆纤维素乙醇大都处于中试研究阶段。

2.1 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在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中,巴西的甘蔗燃料乙醇技术已实现了商业化,乙醇成本仅为每升012美元左右。

目前巴西的乙醇厂采用间接发酵和连续发酵两种工艺,酵母均被分离出继续回用。

其成熟醪乙醇浓度可达8 % —11 % , 乙醇得率为92 % —93 % ,发酵时间缩短至6 —10h ,导致酵母一天可回用3 次,并且连续运行200 天。

其能量输出输入比平均为8 ,最佳值为10。

我国南方甘蔗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蔗糖需求量大,企业直接生产蔗糖利润高于生产燃料乙醇,所以国内甘蔗燃料乙醇技术始终没有得到发展。

2.2 木薯/红薯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木薯/红薯生产燃料乙醇除了前期预处理阶段与玉米燃料乙醇不同外,其他工序都可以借鉴。

木薯/红薯的DDGS 营养价值低,通常都用于做沼气或者肥料,并且木薯/红薯淀粉加工工艺耗水量大,后期的污水处理难度加大。

国内木薯燃料乙醇大规模生产以中粮广西项目(每年20 万吨) 的技术最具有代表性,它技术起点高,汲取了近些年来各厂技术改造的成果。

其工艺特点:原料预处理采用干法风送二级粉碎、湿法泵送、粉浆回流拌料工艺;生产中采用双酶法中温喷射液化、无糖化大罐浓醪间歇发酵、多塔多耦合差压精馏和分子筛变压脱水等工艺;酒精糟液的综合利用则采用国际先进的IC 反应器处理废水,副产沼气回锅炉燃烧,进行热电联产,实现清洁生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上先进工艺的采用使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的能耗、水耗、物耗及污水排放等指标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乙醇纯度99.5%为标准,按木薯干淀粉含量67 %的标粮计算,原料消耗低于3.05t ;耗新鲜水低于12.7t ;木薯燃料乙醇能耗折标煤低于500kg ;蒸气消耗降至1.8t/t 乙醇;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具备推广的价值。

2.3 甜高梁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甜高梁与甘蔗类似,都可以榨取糖汁发酵生产乙醇。

由于巴西甘蔗燃料乙醇技术成熟且先进,使国外对甜高梁燃料乙醇研究较少;国内最近几年由于燃料乙醇工业的兴起,企业在甜高梁燃料乙醇的研究方面也投入不少精力,但多处于中试阶段。

甜高粱燃料乙醇生产的最大问题是保持甜高梁糖分的贮存技术。

2006 年中粮集团在内蒙古五原县及山东阳信县分别进行了甜高粱种植及贮存试验,平均亩产5t (包括茎、叶) ,锤度16 左右。

与广西轻工业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了甜高粱榨汁液态发酵中试试验,采用类似甘蔗糖蜜发酵生产乙醇工艺,榨汁发酵24 —40h 后,成熟醪液乙醇含量达12 %( v/v) ,其中可发酵糖利用率超过95 %。

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桦川四益公司建设了年产5 000t乙醇能力的甜高粱茎秆固体发酵工业化生产示范工程。

中粮集团、清华大学和内蒙古五原县政府合作也进行了固态发酵燃料乙醇试验,缩短固态发酵时间至44h ,可发酵糖利用率超过90 %。

2.4 纤维素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水平用秸秆纤维素生产乙醇是一个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在纤维素生产乙醇技术研究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