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 乡村聚落的空间概念
聚落----人居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居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传统聚落景观营造思想浅析聚落是一定人群的居住集合,由一定的家庭数量和人口规模组成,定居于某一特定的区域或区位。
它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重要空间方式,是人类与生态和环境发生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时空单元和系统。
聚落在我国又被称为“人类住区”,“人类聚居”,“人居环境”。
聚落一般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由于城市聚落常常被简称为“城市”或“城镇”,“聚落”一词多指称“乡村聚落”。
中国的传统聚落量众多,历史文化信息丰富,被称为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民间收藏的国宝,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不同地域的传统聚落因形成原因的不同特别是受地方文化的影响的不同,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景观差异。
只有从根本上把握这些聚落的景观特征,才能进行有效的景观识别,进而指导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和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
同时研究聚落对于揭示人类居住地生态特征,认识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与适应过程,促使人与环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村镇营造的思想文化探源传统村镇的营建基于“天人合一”的传统世界观。
《宅经》中说:“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发,以屋舍为衣服,以门户为衬带,若得如斯是俨雅,仍为上吉”。
这段文字表达了传统的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及其思想方法。
聚落以山峦形势为骨架、水源植被为血肉的选址和布局,形成种种或在山区倚山跨溪或在平原临水朝阳的聚落组织结构。
建筑群体、道路空间的形成从实际出发,顺应自然,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地物条件,在自然中寻秩序,深刻地反映出人对自然的尊崇适应思想。
人对自然的尊崇适应思想在很多景观应用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北方四合院住宅外墙不开窗,中有一个内向开敞的院落,使居住者冬天能避风沙,又能获得较多的阳光。
南方住宅中的天井既有助于通风避热,窄小天井上方都设有深远的出檐,又能躲避夏季灼热的阳光,窑洞这种覆土建筑,具有天然的恒温效应,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降低了建筑能耗。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
中国传统聚落空间层次结构解析导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聚落。
传统聚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的进步历程,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空间层次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以期加深对中国传统聚落的理解。
一、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传统聚落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生活和社交需求,相对集中地聚居在一起的地区。
依据聚落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传统聚落分为农业聚落、工业聚落、商业聚落等。
本文主要关注农业聚落,因为农业聚落在中国传统聚落中占据了重要塞位。
二、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中国传统聚落的空间层次结构包括三个层次:整体布局、建筑群落和单元空间。
这三个层次互相关联,共同构成了传统聚落空间的特点。
1. 整体布局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是指聚落的总体规划和空间组织方式。
中国传统聚落的整体布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紧凑布局:传统聚落基本上是呈现出“三合一”布局,即乡村、田地和水系的紧密结合。
这种紧凑的布局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沟通,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2)中轴线布局:浩繁中国传统聚落都接受了中轴线布局,即乡村的中心轴线上有主要的建筑和道路。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思想。
(3)环境适应性:传统聚落通常会思量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来规划布局,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地形和丰水状况。
依据不同地域的特点,聚落的布局也有所不同。
2. 建筑群落建筑群落是指传统聚落中由许多建筑物组成的聚居区域。
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具有以下特点:(1)建筑形式多样性:中国传统聚落的建筑形式多样,既有木结构的传统民居,也有砖石结构的府邸和寺庙。
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中国传统聚落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统。
(2)分层建筑布局:传统聚落的建筑群落通常接受分层建筑布局,即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
(3)公共空间的重视:中国传统聚落分外重视公共空间的设置和利用。
聚落的概念和选址条件
聚落的概念和选址条件
聚落是指人类在特定地理区域建立起来的有一定规模的定居点,是人类集体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选址条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条件:聚落的选址通常会考虑地理位置的便利因素。
例如,选址应该靠近水源,有足够的供水;靠近农田,便于农业生产;靠近交通道路,便于交通运输。
2. 防御条件:聚落的选址通常会考虑防御因素。
例如,选址应该易于防守,比如位于高地或靠近山脉;选择地理条件复杂的地方,如弯曲的河流、峡谷等,可以增加防御的难度。
3. 经济条件:聚落的选址通常会考虑经济因素。
例如,选址应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等;靠近贸易路线,有便利的商业交流和贸易活动。
4. 生活便利条件:聚落的选址通常会考虑生活便利因素。
例如,选址应该靠近其他社区或市场,便于交流和购买生活物资;周围应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适宜农业生产或养殖等。
5. 社会条件:聚落的选址通常会考虑社会因素。
例如,选址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居民人口;周围应该有其他社区或部落,方便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选择
在临近自然资源丰富的区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定居。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也有一定规模的工矿
企业形成的聚落。
3.城市聚落的形成: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
变为城市。
二、聚落的分布
1.聚落的分布:有的沿河流分布,有的沿公路分布,有的镶嵌在山
谷里。
2.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
三、聚落的发展变化
1.传统聚落:保留历史时期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聚落。
2.传统聚落的价值:具有重要纪念或教育意义。
3.如何保护传统聚落?答:保持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开发,发挥地
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聚落的分类
1.乡村聚落:人口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人口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五、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比较平坦的高地,以
平房或楼房为主,交通便利。
而丘陵地区则不同,往往分布在地势较为开阔的低地,交通不便。
2.气候对聚落的影响:寒冷地区聚落的房屋多采用厚墙、小窗的设
计,以抵御严寒;而在热带地区,房屋则多为通风设计,以保持通风和降温。
3.水源对聚落的影响:许多村落形成的原因与水源有关,如水边人
家多形成河谷型聚落,而沙漠地区的绿洲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
4.自然灾害对聚落的影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影响人
们的居住环境,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发展。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新人教版选修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选修4: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一、知识结构二、重难点解析(一)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1、乡村聚落与集市的概念(1)乡村:包括农村居民点、农业用地与相关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在内的广大农村地域。
其中的农村居民点称为乡村聚落(2)集(街市):乡村地区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最大特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商品交易分布:交通便利、地域开阔的地方。
2、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1)三大形态地域分布特点特点分布密集型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地势平坦,人口稠密的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分散型规模小,呈点状,松散布局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或特殊的生产(2)密集型乡村聚落的分类(3)我国的三大类乡村聚落(二)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1、总体分布特征(1)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人口密集,乡村聚落比较多;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方,人口稀疏,乡村聚落一般比较少。
(2)就地形地貌而论:地势低平的平原丘陵地区稠密,高山和高原地区稀疏。
(3)就气候条件而论:气温适中、降水适度、光热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乡村聚落多,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热带雨林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地区乡村聚落少。
2、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2)具体区域的分布特征:①临近水源所在地;②地形较为平坦,气候、植被、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方;③临近交通便利的地方;④靠近集市、宗教活动地。
(3)从限制性条件看:3、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1)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四个“靠近”和一个特定(2)对比两类不同的集市:(三)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典型例题讲解(宁夏)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1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
据此回答(1)—(2)题。
乡村聚落
生活在上述地区的人们各需要什么的房子? 为什么要生活在这样的房子里?
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
所以聚落较少
4.西亚的村庄中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是因为当
地是( ) B.终年严寒的地区 D.热带草原地区 )
A.热雨林地区 C.热带沙漠地区
5.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
掉盖成楼房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地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6.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 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7.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聚落
一、乡村聚落的含义
乡村聚落: 即村落, 是乡村地 区人们的 居住场所, 也是人们 进行生产 和社会活 动的场所。
二、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村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洪涝区 避免洪涝威胁 干旱地区 水源充足且供水方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便的地方 水资源不足
村落分布特点 高地上
2.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 A、乡村与牧村 B、乡村与渔村 )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点集合。
它是人类社会组织的一种基本形态,不仅提供人们居住的空间,还承载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
聚落的类型聚落根据其规模、功能和地理特点等可分为不同类型,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落类型:1. 村庄村庄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形态。
它通常由一定数量的农户组成,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基础设施。
村庄在乡村地区广泛存在,农田、农舍和农民活动场所等构成了村庄的主要元素。
2. 城镇城镇是较大规模的聚落形态,常见于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
它与村庄相比,具有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经济活动。
城镇通常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行政区等功能分区,人们在城镇中居住、工作和生活。
3. 城市城市是最大规模的聚落形态,是人类社会的核心组织单位。
城市以其丰富的人口、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多元化的经济形态而闻名。
城市通常包括大量的建筑物、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人们在城市中从事各行各业,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4. 郊区郊区是位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过渡区域,具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
郊区通常包括住宅区、农田、工业园区和绿化带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它是城市向外扩张的产物,既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需求,又能够享受乡村的宜居环境。
聚落类型的影响因素聚落的类型不仅与地理环境有关,还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决定聚落类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丘陵地形适合建设村庄,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建设城市。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布局、交通和生活方式等都会产生影响。
2.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聚落类型的关键因素。
发达地区通常会有大规模的城市和工业园区,而欠发达地区则以村庄和小城镇为主。
经济活动的类型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聚落的规模和功能。
3. 社会文化特征每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也会对聚落类型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上册聚落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聚落的知识点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为了生活和居住需要而形成的家庭、村庄、城市等聚集地。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特征。
一、聚落的定义和特征聚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人类定居点,包括家庭、村庄和城市等。
它具有以下特征:1.人类定居点:聚落是人类为了居住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定居点,它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和交流的重要节点。
2.空间位置相对固定:聚落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单位,通常由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决定,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人口数量有限:聚落的规模和人口数量通常较小,可以是一个家庭或者几个家庭组成的村庄,也可以是大型城市。
4.经济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聚落内的人们通常具有特定的职业和生产活动,同时也有着丰富的社会和文化生活。
5.文化传承和地域特征:不同的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历史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这也构成了聚落的独特地域特征。
二、聚落的类型聚落常根据其规模和功能特点划分为不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家庭:家庭是最小的聚落单位,通常由夫妻和其子女组成。
它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功能,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
2. 村庄:村庄是由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小型聚落,它通常根据地形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山村、水乡、平原等不同类型。
村庄是农业社会的重要生产和社会文化中心。
3. 城镇:城镇是大型的人口聚集地,与农业经济和地理环境不同,它以工业和商业经济为主导。
城镇有着强大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影响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聚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聚落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聚落与生产力发展:聚落的发展和变迁反映了人类生产力和技术的提高。
随着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聚落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2.聚落与文化传承:聚落环境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
乡村聚落
传统乡村聚落中的 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 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 同样是乡村聚落,人们从事 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 也各具特色
四、乡村聚落中人们的生产方式
A
B
观察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生产和生活 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C
D
农村
以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
山谷中的村落景观,聚落一般沿 山谷呈带状分布。
思考:村落的分布、形态与什么有关系?
自然环境是影响聚落分布与形态的重要因素。
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威胁,许多村落建 在高地上;在旱区,许多村落建在水源充足 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 映了人类活动与 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乡村聚落中的建筑 (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一、乡村聚落的含义
乡村聚落:即村落,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 居住场所,也是人 们进行生产和社会 活动的场所。
乡村聚落有哪些景 观?有哪些配套设 施?周围环境怎么 样?
什么是乡村聚落?
二、乡村聚落的分 布和形态
比较两幅图片,说一 说平原和山谷村落的 形态有什么不同?
平原上的村落景观,地势平坦开阔, 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
傣族民居
沙特民居
这两种民居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云南西双版纳 的傣族竹楼
盛产竹子 就地取材 通风散热Biblioteka 东南亚热带雨林地区的高架屋
楼上住居民,
楼下养牲畜
在全年湿热的热带, 双层竹楼或木楼,下 层放杂物养牲畜上层 住人,因为上层风大 凉爽,还可以避免潮
西亚沙漠地区的村庄
厚墙加小窗, 防晒又凉快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 炎热,昼夜温差大,厚 墙可减少白天通过墙壁 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 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 漠区吹来的热风。
聚落的概念人们
聚落的概念人们聚落是指一定范围内由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地方,通常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各类设施和建筑。
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为了生存和交流而形成的一种居住方式。
下面将从聚落的概念、形成原因、特点和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解析。
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为了居住和生产需要而组成的一种居住集体,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
它通常由一定数量的人群以及相关的建筑、道路、设施和环境组成。
聚落的规模大小不一,可以是一个小型的村庄,也可以是一个庞大的城市。
聚落是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人口、资源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聚落的形成原因:1. 生存需求:人们组成聚落是为了共同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如食物、住房、交通和水源等。
聚落的形成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合作、互助和分享资源,提高生存的效率和质量。
2. 交流和交往:聚落的形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通过居住在相对集中的地方,人们可以更容易地交换意见、分享知识、传授技能,并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发展。
3. 安全防御:聚落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抵抗外来威胁和侵略,提高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聚落的特点:1. 空间集中:聚落的人群和建筑物多为集中在相对小范围的地区,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
这种空间集中可以提高交通和交流的便利性,并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功能分工:聚落内的人们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和合作,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有效的社会组织。
不同聚落内的分工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农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城市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
3. 自我管理:聚落内的居民通常会形成一定的组织和规则,自行管理和维护自己的生活和秩序。
这种自我管理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聚落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聚落的作用:1. 经济作用:聚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聚落内,人们可以合作生产和交换商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村落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
村落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一、村落类型1.自然村落:是指未经规划,依靠自然演进形成的村落。
这类村落通常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居民住宅以传统建筑为主,人口规模较小。
2.行政村落:是指按照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的村落。
这类村落通常是地方政府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划分的,一般都有明确的地理边界,村落在空间上相对集中。
3.聚居村落:是指因商业、交通等因素聚集形成的村落。
这类村落通常位于交通要道、商业中心附近,居民以从事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人口规模较大。
4.移民村落:是指因移民、难民等形成的村落。
这类村落的居民通常是因为战争、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重新寻找居住地,形成新的村落。
二、空间结构特征1.平面结构:是指村落的空间布局形式。
不同的村落类型有着不同的平面结构特征。
例如,自然村落通常是沿着自然地形自由发展,形成不规则的平面结构;行政村落则通常是呈矩形网格状分布。
2.立体结构:是指村落的空间层次特征。
在立体结构上,村落通常由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功能区组成,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和高度也不同。
3.空间密度:是指村落的空间紧凑程度。
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村落空间密度不同,一般来说,聚居村落的空间密度较高,而自然村落的空间密度较低。
4.空间形态:是指村落的空间表现形式。
不同的村落类型有着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例如,自然村落的空间形态通常比较自然、随意;而聚居村落的空间形态则比较规整、有序。
三、空间发展模式1.自发发展模式:是指村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演进和居民自主建设的方式。
这种模式下,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经济能力进行住房建设和改造,形成具有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2.规划发展模式:是指通过政府或规划机构的规划和控制来引导和规范村落的发展。
这种模式下,政府或规划机构会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和控制指标,引导居民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
3.混合发展模式:是指自发发展模式和规划发展模式的结合。
这种模式下,政府或规划机构会制定一定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和规范居民的建设行为,同时也会尊重居民的自主权力和意愿,允许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建设和发展。
七年级地理聚落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聚落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之一。
其中聚落(即城镇和乡村)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聚落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具有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好等特征,不仅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存在的空间载体,也是文化、行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
以下将从聚落的定义、聚落类型及其特征、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为您介绍七年级地理聚落知识点。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类长期居住、生产和社会交往集中的地方。
聚集在此处的人们有着相同的或相近的经济、文化、宗教等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
聚落不仅是人口的集中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活动的聚集中心。
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类型。
二、聚落类型及其特征1. 城市城市是指拥有相对密集的人口,并以行政管理、经济交往、文化传承等中心为特征的聚落。
城市的主要特征是:(1) 人口密度高。
城市是一个人口密集的聚落,常常集中了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资源和精英人才,人口具有高度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2) 空间结构复杂。
城市由中心平面、边缘平面以及连接中心和边缘的城市交通系统组成,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分层,形成了复杂的城市景观。
(3) 经济活动发达。
城市是一个经济集聚中心,贸易和商业活动发达,人均GDP和GDP总量较高,产业结构也比较多元化。
2. 乡村乡村是指人口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空间结构简单的聚落。
乡村的主要特征是:(1) 人口分散。
乡村地区的人口往往沿着村庄或小型聚落分散居住,其分散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具有典型的分散型结构。
(2) 经济以农业为主。
乡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同时也是畜牧、渔业等乡村经济的重要载体。
(3) 空间结构简单。
乡村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多以村庄和散落的建筑为主,缺少像城市般复杂的道路和交通网络。
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的体现。
城市化进程在当前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趋势和共识,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
乡村聚落
.聚落的类型包括( )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市 C.乡村和城市 D.牧区和林场 [答案 ] C 6. 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 ) A.纺织业 B.耕作业 C.饮食服务业 D.邮电业 [答案 ] B 7.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的作用是( A.防寒 B.防雨 C.防沙 D.防晒又凉快 [答案 ] D
说说两幅图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景观?
乡村景观
城 市 景 观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类型
乡村
什么是聚落?(概念) 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 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 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
聚
落
城市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乡村聚落?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一、乡村聚落的概念 阅读聚落景观,说说什么是乡村聚落?
)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2 地形平坦 1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4 3 矿场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
)
A.
1
2
B.
3
4
C.
1
22
4
2.2010年3月12日,卡塔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大赛的我国运动员发现多哈的 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 ) A、受地形影响 B、受宗教习惯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2
交流的区域可以包括:
a城市----乡村
b乡村----乡村
c城市----城市 d国家----国家
小结:
区域间有差异,才有交流的必 要。一个区域的优势,可能正好弥 补另一个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 应该进行城乡社区交流,优势互补, 促进不同区域的共同繁荣。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不必死记,只要了解。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乡村聚落:
乡村是包括农村居民点、农业用地和相关设施在内的广 大乡村地域,其中的农村居民点称为乡村聚落。
基本要求 1、了解乡村聚落、集市的含义
集市:
集市是集和街市的统称,集是指乡村地区定期或不定期 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吸引 附近的农民和商人集聚定居,形成街市。
棋盘式街道
基本要求 3、理解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展要求 结合案例,分析乡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
1、从课堂教学角度讲,老师应结合案例分析乡 村聚落和集市的分布特征——强调案例教学。 2、从学生学习(以及应考)的角度,应结合案 例来理解、掌握这些内容。 3、考试会怎么考?请老师们考虑,是不是会在 提供案例的基础上考相应的知识、原理。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 3、理解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教材中对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已有总结(五 点)。 对这些特点应结合具体案例作深入的分析,真 正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 比如:分析杭州城市的分布特点。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教学要求
发展要求 结合案例(最好运用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图),分 析城市布局形态特点和景观特色
多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或特殊的(如水稻生 产区)生产类型区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多分布在山区或地广人稀的新开发地区
重点二:活动一
分组活动:结合书本图片,说说这些乡 村聚落的形态特征,并解释其成因。
密集型乡村聚落
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在旱作农业区,一条或几条农村大道连接着田间 地头,联系着周边地区,居民为了耕作和外出的 便利,都将住宅建在大道两边。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聚落的概念及类型
聚落是人们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机生活群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聚落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落类型。
一、按照聚落人口规模分类
1.城市:聚落人口数众多,规模较大,具有较明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力。
3.村庄:聚落人口较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社会联系相对较为简单。
二、按照居住建筑形式分类
1.围合式聚落:是指用篱笆、城墙、围栏等物把聚落围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常见于农村。
2.散列式聚落:是指聚落中的居住建筑空间分散分布,居民区域比较开敞。
3.灰位聚落:是指聚落中人们居住建筑位置随机坐落,缺乏规划和设计,常见于印度、非洲等地区。
三、按照经济类型分类
1.农业聚落:是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经济支柱的聚落。
四、按照地理环境分类
1.山区聚落:是指位于山区的聚落,常见于我国西南地区。
3.海滨聚落:是指位于海滨的聚落。
五、按照聚落历史演变分类
1.古代聚落:是指人类文明发展初期形成的聚落,如我国仰韶文化时期的聚落。
2.中世纪聚落:是指中世纪时期形成的聚落,如欧洲的城堡和城寨。
乡村聚落
3.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
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C、渔村——捕鱼
B、牧村——伐木 D、林场——种植
4.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3.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
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 C、渔村——捕鱼
B、牧村——伐木 D、林场——种植
4.有关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 B、是为了体现民居特色 C、建造冰屋是因纽特人适应环境的结果 D、因纽特人喜欢标新立异
)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2 地形平坦 1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4 3 矿场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
)
A.
1
2
B.
3
4
C.
1
2
3
4
D.
1
2
4
2.2010年3月12日,卡塔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大赛的我国运动员发现多哈的 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 ) A、受地形影响 B、受宗教习惯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人口(人口数量、 人口少、人口密度小、职 人口密度、职业 业简单。主要从事农业生 等) 产活动农民
二、往来在区域之间
想一想:
1.你经常逛超市吗?你最喜欢买 什么商品?这些商品是哪里出产的 呢?
山 东 花 生
山西陈醋
杭州茶叶
2、我们在超市里能买到各地生产的商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物产就不同。为了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 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乡村聚落与集市
分散型 半聚集型
密集型乡村聚落:街道式村落、环形村落、棋盘格式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街道式村落、环形村落、棋盘格式落、 带状村落等 带状村落等
思考:右四图是 思考: 哪种乡村聚落? 哪种乡村聚落?请 将上面的空间形 态与下面的布局 结构进行配对。 结构进行配对。
二、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 1.总体分布特征 1.总体分布特征
街市
2.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 2.乡村集市的分布特征
(1)靠近人口密度较大的地方 (2)靠近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 (3)靠近乡、镇政府驻地 靠近乡、 (4)靠近宗教活动场所 (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特定地点举行的一些节庆 四个“靠近” 四个“靠近”和一个特定
1、分布大势:中低纬度密集,高纬度稀疏;沿海地带 分布大势:中低纬度密集,高纬度稀疏; 密集,内陆稀疏;地势低平平原丘陵地区稠密, 密集,内陆稀疏;地势低平平原丘陵地区稠密,高山和高原 地区稀疏 2、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优越条件:气温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 优越条件:气温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降水适 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高, 度,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经济水平高, 人口密度大 地球上稀疏的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 湿热热带雨林地区、 干旱的沙漠地区、 3、地球上稀疏的地区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热带雨林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地区。 高纬度寒冷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地区。 限制性因素过干 过湿、过热、 过干、 限制性因素过干、过湿、过热、过冷或高寒缺氧
地形
山区 相对分散
平原 相对集中 团聚型、棋盘式 团聚型、 大
地形
聚 落 形
半集聚、分散型 半集聚、 小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的因素之一。包括政策法规、土地制 度、社会组织等。政府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农业发展政策对乡村聚落用地产生了 重要影响。此外,不同地区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模式也会对乡村聚落用地产生影 响。
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自然因素 是影响乡村聚落用地时空演变的基础,人文和社会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乡村聚落用地的变化。
在时间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用地产生了影 响。例如,明末清初时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了乡村聚落用地的废弃和迁移,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则促进了乡村聚落用地的恢复和发展。
在空间上,不同地域之间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差异等也对乡村聚 落用地产生了影响。例如,黄土高原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农业条件较好,成 为了乡村聚落用地的主要分布区,而城市和工矿区附近则成为了乡村聚落用地 的重要扩展区。
2、加强黄土高原不同地域乡村聚落用地的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不同地域之间 乡村聚落用地的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3、结合现代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等手段,开展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的空间分 析和模拟,为优化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谢谢观看
2、政府在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中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调整土地政策、 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和调控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避免不良现象的 发生。
3、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维护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乡村活力。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分析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 论:
1、黄土高原乡村聚落用地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其时空演变过程受到 自然、人文、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聚落”系列微专题探析
“聚落”系列微专题探析“聚落”一词是对一定区域内人们聚居、生活的地方的总称,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地理环境下,聚落形态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聚落”这一概念进行微专题探析,从时间、空间、功能、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聚落的时间维度。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历史沿革的。
聚落的时间维度可以从原始社会开始,随着农业的出现和城市的崛起,人类开始在特定区域内定居,以此形成聚落。
不同历史阶段的聚落发展,往往反映着当时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
聚落的空间维度。
聚落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基本类型。
城市聚落集中于城市中心,以城市为核心,有明确的城墙或界限;乡村聚落位于农村地区,多以村庄或自然村为单位,分散分布。
不同的聚落空间布局反映了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
聚落的功能维度。
聚落的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
居住功能是聚落最基本的功能,人们在聚落中安家落户,生活工作。
经济功能是指聚落作为生产和交换的场所,人们在聚落中进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
社会功能则是指聚落作为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承的场所,人们在聚落中进行社会交往和文化传统的传承。
聚落的布局维度。
聚落的布局是指聚落中各种不同功能区域的组织方式。
在城市聚落中,常见的布局形式有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之分,不同功能区域相对集中;而在乡村聚落中,常见的布局形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布局方式的不同反映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和文化特征。
“聚落”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集聚形式,具有时间、空间、功能和布局等维度。
通过对“聚落”这一概念的微专题探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聚落的形态和演变。
通过对聚落的研究,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地域差异,为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促进我们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之乡村聚落的空间概念
“聚落”,指的是人类生活所表现出来的聚合状态。
根据这种聚合状态,聚落这一概念的本身实际上包含有两个内容,一是城市,另外一个是村落。
这里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村落。
建筑单体之间的空间联系构成了整个聚落的空间结构,可以说聚落的空间概念是整体的,由每个单体的空间概念构成。
聚落中的居住者都持有相对稳定的空间概念,在自发性建造建筑单体的过程中,居住者的空间概念表达出来,再被转化到聚落的空间组成上,同时通过聚落落的物理空间关系表现出来,例如表现在聚落中房屋的大小、房屋的朝向,以及房屋之间的距离上等方面。
现在乡村住宅多为自发性建造,由使用者参与房屋建造,通常以家庭为最小单位,不受外界特定指令控制,自主决策房屋的选址、形式、投资的行为或结果,能较好的表达使用者的空间概念。
所以说,自发性建造所形成的聚落,其空间结构特征就是由组成聚落的大量单体聚集后涌现出的共性特征。
根据这一结论,如果我们想对聚落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把握或者分类,则可以转换到对建造聚落的人们的空间概念进行分析和分类。
[1] 王昀. 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1-26.
[2] 王冬. 乡村聚落的共同建造与建筑师的融入[J]. 时代建筑, 2007 (4): 16-21.
[3] 卢健松,姜敏.自发性建造的内涵与特征:自组织理论视野下当代民居研究范畴再界定[J].建筑师, 2012(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