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时期的医学道德形象
《护理伦理学》电子教案 第二章 护理伦理的历史发展概况
第一节 我国护理伦理的历史发展概论
• 4.清廉正直,淡泊名利 • 古来医者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动人典故不胜枚举。东汉名医华佗,
不慕名利,不攀权贵,坚持为百姓治病,千古传颂。东汉张仲景抛弃 长沙太守的高官厚禄,专心为民解除病痛。孙思邈医技精湛,朝廷多 次聘他出来做官,均遭其拒绝。清代费伯雄认为:“欲救人而学医则 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历代医家特别强调给病人看病不能夹杂 贪色求财的念头。陈实功的“五戒十要”提出了看女性病人的要求。 金元时期张杲在《医论》中记载了宋代医家何澄拒绝女色、不欺暗室 的高尚医德。宋代庞安时为病人看病时,对远道而来的重病病人还腾 出房间让病人住下,亲自为病人煮粥熬药,精心护理到病情痊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我国护理伦理的历史发展概论
• 二、我国护理伦理的优良传统和特征
• (一)我国护理伦理的优良传统 • 1.济世救人,仁爱为怀 •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对我国护理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
医护伦理将“济世救人”看作医学的目的,把“仁爱为怀”作为行医 的基本原则,认为“医乃仁术”,医家应为“仁人之士”。宋代林逋 的《省心论·论医》认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 。
在原始农业生产和打猎活动中,原始人风餐露宿、茹毛饮血,有人因 误食某些野生植物而中毒,有人因酷暑严寒难耐或年老体弱而生病, 有人因野兽侵袭而受伤。为了诊治护理这些疾病,我国远古时期就萌 发了最早的医学和最早的医护道德。
中外医学史
第一章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
1.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燧人氏“钻木取火”)
2.舞蹈最早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3.古代导引疗法是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4.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的知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积累起来的。
由于历代重要著作中记载的植物药数量最多,因此后世绝大多数的中药典籍都以“本草”名之。
5.由于最早的针砭工具是石头加工制作的,称做砭石,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砭石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
6.西周的手工业生产因种类多、分工细而有“百工”之称。夏代“天干”纪日法,商代“干支”纪日法。周代发明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冬至和夏至。
7.殷商时期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见于甲骨卜辞。
8.“疾年”指多疾之年,“雨疾”“降疾”表示和降雨一样,一次就有许多人染病。
9.春秋时期秦国明医医和最早提出六气病因学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第二章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战国、秦汉、三国)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论述经络学说的文献。普遍认为这两部灸经是《灵枢·经脉》的祖本。《五十二病方》全书1.5万字,目录列有52种病名并有“凡五十二”字样而由整理者命名。
2.《导引图》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医疗体操图。
3.《阴阳脉死候》主要论述了由表知里诊断致死性疾病的方法,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关于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
验 , 不 同的学 术主 张 , 成 了学 术争 鸣 , 对 其 后 的 有 形 并 中医学发展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宋 金元 时期基 础 理论 与 临床 医学 的发展 与 创新 , 明清 时期 中医学 的发 展 对 兴 盛起 到 了积极 的促 进 作用 。宋金 元 医家创 制 的大量
以就正 于 同仁 。
1 中 医 学 的 发 展 进 程 。 观 上 形 成 了 具 有 鲜 明 标 志 且 客 相 互 联 系 的 三 个 历 史 时 期
医的活动 , 些活 动 阻碍 着 医 药 活 动 的 正常 发 展 。 随 这 着社 会 生产 和科 学 文化 的发 展 , 自然 哲 学从 巫 术 的羁 绊 中脱 离 出来 , 神 道j 向天 道观 转变 , 从 【 见 尤其 是 先秦 哲 学上 建立 的道气 学说 , 逐渐 被 中 医学所 吸收 , 并将 气作 为 中 医理论 中的一个 重 要 内容 , 可 从 医 和 的 六气 致 这 病 学说 中 明确地 看到 。同时 中 医学 开始 用 生态 环境 的 变化 、 食不 调 、 欲不 节 等 因素 来 观 察 和认 识 疾 病 , 饮 情
代 以后 , 以哲学研 究 为 主 的思 想 文 化 研究 进 入 了第 二
个 高潮 。宋金元 时 期 是 中 医学 承 前 启后 的重 要 时 期 ,
由于政府 对 医药 的关 注 , 学 队伍 组 成 结 构 发 生重 大 医 变化 , 医生 地位 明显 提 高 , 术 环 境 宽松 , 理学 及 运 学 受 气 学说 的影 响 , 局 方 》 行 , 《 盛 开放 式 的医 药 交 流 以及 中医学发 展 的客观 需 要 等 因素 促 进 了 中医学 发 展 , 出 现 了“ 学肇 兴 ” 新 的大好 局 面 , 涌现 出一 大批 著 名 医 学
国史通鉴秦汉三国篇
国史通鉴秦汉三国篇
引言
《国史通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巨著,它对中国历史的起
伏变迁进行了全面的记录和梳理。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包括了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革。本文将通过对秦汉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梳理,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一、秦朝的兴起与灭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统一战
争的发起人是秦始皇。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性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律法严明、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在统一战争后期,
秦朝的统治越发残暴,使得民众痛苦不堪。此外,秦朝的制度也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渐加剧。
最终,在秦朝的后期,因为一系列内外原因,秦始皇去世后,秦朝迅速衰落,陷入了混乱之中。秦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汉朝时期。
二、汉朝的崛起与发展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共历经两个时期,分
别是西汉和东汉。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他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建立了刘家政权。
汉朝的崛起和发展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西汉时期,刘姓皇帝延续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了许多温和的政策,使得国家稳定发展。
东汉时期,由于一系列内外因素,汉朝逐渐衰落。首先,
皇权的崩溃和皇帝的无能导致了政治上的腐败和混乱。其次,外部民族的入侵也使得汉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挑战。
最终,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爆发使得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东汉末年,刘备、曹操等人相继崛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
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横跨了几千年的时间,可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是以传说中的三代为主要代表。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而汉朝则成为了古代中国的鼎盛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东晋、南朝、北朝三个阶段。
二、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有夏代的存在还没有被学界所证实。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实证的朝代,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秦汉三国时期
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东晋、南朝、北朝三个阶段。东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朝代,是南朝的开端。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五、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中国古代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许多农具和农艺技术,如犁耕、水稻种植等。在工艺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许多工艺品和工艺技术,如丝绸、瓷器、造纸术等。在文化方面,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诗词、戏曲、书法、绘画等。
中华传统美德——医德
中华传统美德——高尚的医德
在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医德品质的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在当今社会和医学背景之下的优良医学品质体系。主要阐述五个方面的内容:仁慈、诚挚、严谨、公正和节操。
1、仁慈,就是仁爱慈善,具体说来就是医务人员具有人道精神的品德。医务人员是仁慈的化身,仁慈是医务人员的人格特征,仁慈最能体现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和道德要求,仁慈是长期一贯遵守"医学人道"道德要求所形成的医德品质。
2、诚挚,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坚持真理、忠诚医学科学;诚心诚意对待病人的品德。
3、严谨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对待医学和医术严肃谨慎的品德。
4、公正就是医务人员具有的公平合理地协调医学伦理关系的品德。具体地讲,主要是具有的按照社会医学道德要求合情合理地对待服务对象、人己关系、公私关系的品德。
5、节操是医务人员扬善抑恶、坚定遵循医学道德规范的品德。
在医学史上,涌现出许多"富贵不能淫、贫富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具有节操的医德典范。如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不为权贵所屈服,一心为民除疾,宁死不屈;宋代名医何澄医不贪色;明代名医严乐善见利思义,坚决制止利用医学害人。
古代名医故事
华佗:
1、华佗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他性情爽朗刚强,淡于功名利禄,曾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谢绝沛相陈珪举他当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
医学史(第二部分)
钻 颅 术
石 刀
骨 针
南美洲出土带有钻孔的颅骨 第一部分 上古时期的医学
巫术医疗与生殖崇拜
刚果巫医使用的崇拜物
第一部分 上古时期的医学
二、古埃及的医学 (Egyptian Medicine)
原始体液生理病理学说
人体组成: 土(骨骼、肌肉 等固体成分) 水(血液、唾液 等流体成分) 生命要素: 火(体温的产生 与维持) 气(呼吸、活力 (灵气)) 医学理论:灵气—血液平衡 论
中医现存第一部药书?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 味、动物药67味、矿物药46味 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味——养 命以应天(君) 中品——120味——养 性以应人(臣) 下品——125味——治 病以应地(佐使)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 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
《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 成书于东汉
第二部分 上古时期的医学
古 巴 比 伦 医 学 古 代 中 国 医 学
医 学 的 起 源
古 埃 及 医 学
古 印 度 医 学
古 希 腊 医 学
古 罗 马 医 学
第一部分 上古时期的医学
医学的起源 (
Origin of Medicine )
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 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
“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来源?
壶 翁 药 不 二 价 ? )
关于医学文化
关于医学文化
医学文化,是指为涉及保健与疾病的各种正规的人类学活动,包括从生物学和文化角度研究人类行为与保健、疾病标准之间的关系,生物现象、社会文化现象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中医文化,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原医学文化,以其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著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中原医学文化构成了中华中医文化的基础和主干。
中医文化起于中原兴于中原
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的活动。中原地区是中华中医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伏羲、黄帝时期,就有了医药起源的美好传说,中原成为中华中医文化的源头。从此,中医药文化形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时期,其标志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的相继问世。《黄帝内经》大约是战国秦汉时期,为后世中医理论之源。《伤寒杂病论》系东汉南郡涅阳张仲景所著,该书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奠定了临床诊断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的洛阳,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中药学理论。而这三部医药学著作主要是在中原完成的,可以说中华医药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原。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医学得到了全面发展。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曾长期在中原行医,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集方剂之大成,对《黄帝内经》有大量征引和深入阐发。同时,他收录了张仲景著作有关伤寒病症的部分,从而使医圣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概括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概括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转折重要的时期,也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发展至今所构成的中华文化基础的重要时期。其间,政治上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史学上以《史记》的编撰被认为是革命性的成就,文化上以《论语》的出现作为儒家思想的繁荣昌盛在历史上被深深影响,科技上以《九章算术》的出现使得数学研究在技术上取得了全新的高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中央集权的王朝政府,史称“秦汉盛世”,以秦朝为开端,以汉朝为终结,相继经历了西汉、东汉两个朝代,秦汉时期政治体系受秦朝以下“商纣之乱”的影响,秦始皇为了正式统一中国,也为了建立更具牢固稳定性的王朝政府,采取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策。他在政治上把“秦有六法”的“秦代政绩”完善,规定立国以共和制,实行罔顾贵贱地位的平齐秩序,推行重任罚刑,推行“九品”任官制度以及勤俭节约,建立长江山海关等制度,地方分封、建邑以给予地方支撑,以及派遣使臣以加强对各小国的支配等政策,形成一套完整的王朝政治体系,帮助中国从“秦后三分”的历史状态走向统一,所以在政治上,秦汉时期的特征是中央集权的统治。
儒家文化是秦汉时期的主流文化。秦代儒学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他的儒家学说,提倡“尊师重道”、“守礼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倡导“仁义之礼”、“温柔以待人”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使其既保持传统,又与时俱
进,影响深远。此外,汉朝以前和汉朝时期文学家们还受其影响,创作了《诗经》、《楚辞》、《书经》、《史记》等文学著作,此外还创作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著作,使儒家学说深入人心,建立起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在历史上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财富。
医德的古文
医德的古文
摘要:
一、引言
二、医德的定义与内涵
三、医德的历史发展
1.古代医德观念的起源
2.中医医德的传承与发展
3.现代医德的演变与挑战
四、医德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五、医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六、结论
正文:
医德,即医学道德,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学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涉及到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医德不仅是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医疗卫生行业形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关键。
医德的定义与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医务人员要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2.仁爱为怀,大医精诚:医务人员要关心患者的疾苦,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用真诚、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
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医务人员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医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4.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医务人员要发扬团队精神,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付出努力。
5.尊重患者,保护隐私: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在我国,医德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医德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等古籍中,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尊重生命、仁爱为怀等道德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医医德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高尚医德的医者。
现代医德的演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医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需要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坚守职业道德。
医德的古文
医德的古文
【原创版】
目录
1.医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2.古代医德观念的发展
3.古代医德的具体表现
4.古代医德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正文
医德,即医生在行使职责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在我国古代,医德观念就已经存在,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古代医德观念对于现代医学的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医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医德是医生对患者、对社会、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负责,是医生职业精神的核心。医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责任。因此,医德对于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古代医德观念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古代,医德观念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医生的仁爱之心和对患者的尊重。同时,古代的医德观念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医德观念。
古代医德的具体表现有很多,例如“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生命”,“不以医谋私”等。这些医德观念在古代医生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也成为了现代医学所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
最后,古代医德对现代医学的影响深远。现代医学在医德方面,继承了古代医德观念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医德观念。例如,现代医学强调医生的职业操守,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以及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等。
总的来说,医德是医生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医生在行使职责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古代医德观念的发展和具体表现,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历史中国古代史
历史中国古代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古代史。自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朝代和文化,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五个时期入手,具体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和变迁。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持续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等朝代的兴衰更迭,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政治思想、文化传统的孕育与交融的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水患,开创了地方行政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朝代,商朝的建立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开辟了道路。西周是中国历史上广泛运用礼乐文化的朝代,其统治者追求道德、推行礼乐,使西周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开始,持续到公元220年。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始皇帝秦始皇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集权统治,包括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最稳定的朝代
之一,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开创了经济和科技的繁荣,东汉末年的黄巾
起义标志着中国王朝的衰落。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184年持续到
280年。这个时期以三国鼎立为特征,三国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
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和军事冲突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都
是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主要背景。
初中历史秦汉时代知识点大全
初中历史秦汉时代知识点大全
秦汉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初中历史中关于秦汉时代的知识点。
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使中
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统一文字和货币、修建万里长城等。然而他的暴政和严酷的统治方式也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二、汉朝建立与刘邦
秦朝灭亡后,刘邦在项羽的帮助下建立了汉朝,并成为了第一个汉朝的皇帝。
刘邦着力发展农业和经济,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维稳国家。他还开创了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汉朝王朝,奠定了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基础。
三、汉武帝与郡县制
刘邦之后的汉武帝是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下,汉朝扩大了国土,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郡县,分别设置官员来负责地方政务。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丝绸之路的开通
汉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往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丝绸之路的
开通。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还传播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和艺术。
五、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
汉朝是中国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的时期。在此期间,汉代文学以“赋、诗、赋、史”为代表,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高峰之一。在科技方面,汉朝的医药学取得了重要的飞跃,著名的医药书籍《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问世。
秦汉三国知识点归纳总结
秦汉三国知识点归纳总结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由秦国的嬴政建立,历时15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而汉朝则是继承了
秦朝基础,由刘邦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
封建王朝,共历时近四个世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随后,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割裂而形成三个相对独立
政权的时期,分别为魏国、蜀国和吴国,持续了近一百年。
以下是对于秦汉三国时期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秦朝:
- 王莽篡位:“新”,称帝,史称“王莽新朝”。
- 统一的法律制度:实施“均田制”、“骊山科”和“齐民要术”等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 兵马俑: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规模宏大,栩栩如生。
- 高渐离:被称为“诗仙”,代表了秦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2. 汉朝:
- 文景之治:以汉武帝刘彻为代表,实行“肆策”。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
- 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域贸易的通道,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
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 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汉代重要的历史著作。
- 董仲舒:倡导儒家思想,被称为东汉儒学的创始人。
3. 三国时期:
- 刘备、关羽、张飞:刘备是蜀国的创立者,关羽和张飞是蜀国的重要将领,三人被誉为“桃园三结义”。
- 曹操:魏国的奠基人,被誉为“曹孟德”,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北方势力。
- 孙权:吴国的奠基人,他继承了孙策的势力并发展壮大,成为曹魏的对手。
-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刘备与孙权联手击败了曹操,为吴蜀两国赢得发展的机会。
仙山琼阁的传说——三国时期道士信仰及其文化渊源
仙山琼阁的传说——三国时期道士信仰及其
文化渊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信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三国时期,不少人士也信奉道家教诲,其中一些人更是被尊为道家传奇人物,如钟离权、吕凯等人。这些人物虽然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但现在许多人对他们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史书和故事传说。本文将着重探讨三国时期道士信仰的渊源,以及象征着其精神世界的仙山琼阁传说。
道家信仰源流渊博
道家信仰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信仰阶段。古人在追求生命的真谛时,形成了一种尊崇自然、强调自我修炼的精神信仰,即“道”。对于道家的历史研究,首推老子和庄子。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概念。庄子则以其独特的幽默和深刻的洞见,进一步发挥并发展了道家思想。
道家信仰在三国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很多人士都特别崇拜道家思想,尤其是关中地区的士人大都信仰道家教义。此外,
有很多人也从事道士行业,或者自称为“道士”。这些人不仅在道家教义和道术修行方面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和天赋,而且在文学、政治等领域也有卓越的投入和表现。三国时期道士信仰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丰富奠定了基础。
仙山琼阁传说的内涵
仙山琼阁传说是一则关于道教信仰的传奇故事。传说中,有一个门派叫做“仙山琼阁派”,这个门派以其强大的道术和深奥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他们有很多高强的道士,其中最著名的是由著名道士神仙钟离权所创立的“琼阁仙院”。这个仙院受到了很多士人的崇拜和景仰,甚至连天地神明都尊重它的存在。传说中,这个仙院就像一个神秘的宝库,里面的道士可以运用他们高深的道法,为外人解决诸如难病、恶灵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
秦汉三国时期,伴随着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著名医家的医德风尚广为传颂,并出现了深入人心的医学道德形象。这些代表着当时社会医学界理想人格的医学道德形象体现在把著名医家本身神化、把著名医家生前的医疗环境物化及把著名医家行医的行为活化。这些医学道德形象借助史书和方术书,成为人们熟识的人物和史实,再经文学艺术的加工更富有传奇色彩。
一、神化形象:“神医”
春秋战国时期将那些医术高超、能“起死回生”的医生称之为“扁鹊”。“扁鹊”原本为古代传说中能为人解除病痛的一种鸟,也有人认为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一名神医。用之称医生,本是对医生的神化。秦越人医术高超,百姓敬他为神医,便说他是“扁鹊”。但对中国医学文化影响至为深远的“神医”形象出自秦汉三国时期。张仲景、华佗、董奉号称“建安三神医”,其“神医”形象经医学传承、史书记载、民间传说、小说演义、艺术塑造,已为之后的中国历代医界所接受。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对外感热病与杂病的认识和临证治疗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被后世概括为辨证论治体系;其在药剂学方面的成就,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张仲景对中国医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贡献,历代医家无不尊崇敬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后人为纪念张仲景,曾修祠、墓以祀之。明清以来留下的有关文物胜迹较多。河南南阳的“医圣祠”始建于明代,有清代石刻“医圣祠”(1727)、“医圣张仲景故里”(1900)。明代
《汉长沙太守张仲景灵应碑》
记载:“南阳城东仁济桥西圣庙,十大名医中有仲景像。”清代《南阳县志》记载:“宛郡(南阳)东高阜处,为张家巷,相传有仲景故宅,延曦门东迤北二里,仁济桥西,有仲景墓。
”河南南阳的医圣祠经明清以后屡次修葺(其间也有毁坏),保存比较完整。分布各地的十大名医祠中都供有张仲景的塑像,反映了中国民间对张仲景的崇敬与缅怀。
东汉名医、“外科鼻祖”的华佗,曾发明一种麻醉药,名“麻沸散”;创造一种体育疗法,名“五禽之戏”。江苏徐州有华佗纪念墓;沛县有华祖庙,庙里有一副对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总结了华佗的一生:“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华佗被害至今已1700多年,但人民永远怀念他。华佗之所以被后人称颂,不仅是因为他的高超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一心为劳苦大众祛除病痛的精神。人们甚至用“华佗再世”等词语来称赞那些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医生。汉末三国吴国籍道医董奉相传居庐山行医济世,其高尚医风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虎守杏林”之典。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二、物化形象:“橘井”与
“杏林”宋代秦观有词《念奴娇》云:“闻道久种阴功,杏林橘井,此辈都休说”;元代范康套曲《新水令·乐道》云:“杏林中作生涯,橘井内为活计”;明代杨王廷的《龙膏记·闺病》亦云:“丹无橘井,医无杏林,投饵全无效也”;一些传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简介:曹志平(1963—),男,
湖南湘乡人,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文化学。秦汉三国时期的医学道德形象
曹志平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摘要:秦汉三国时期,伴随着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著名医家的医德风尚广为传颂,并出现了深入人心
的医学道德形象。这些形象有把著名医家本身神化的“建安三神医”,有把著名医家生前的医疗环境物化的“橘井”与“杏林”,有把著名医家行医的行为活化的“坐堂行医”、“悬壶济世”与“韩康卖药”等。秦汉三国时期能全面而又集中地出现这些医学道德形象有其深层的社会和心理原因。这些医学道德形象出现后对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及民众的求医心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医学道德形象;神医;橘井;杏林;坐堂行医;悬壶济世;韩康卖药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40(2010)02—0098—03
中国·包头
职大学报
2010年第2期
统文化氛围较浓的中药房前,往往能看到“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橘井水泉香”或是“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等醒目佳句;《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传统启蒙读物也有“董奉杏林,苏耽橘井”之句。上面句中的“杏林”与“橘井”二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的代名词,也是对医家的医术和医德的称颂之词,亦是古今医药行业诗联中经常引用的两个词。过去医家常常以“橘井”一词或橘、杏并用来为医书取名,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那么,“橘井”和“杏林”这两个典故又是从何而来呢?
(一)龙蟠橘井
“龙蟠橘井”的典故见于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一书也有记载,清代闽人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亦将其收入《医术名流列传》之中,流传甚广。
相传西汉文帝时,有一个湖南郴州人苏耽,笃好神仙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在他得道成仙之际,他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说罢,羽化登仙。后来的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来年天下瘟疫大行,病死者无数。知苏耽言者一传十,十传百,求井水、橘叶治病者,蜂拥而至,远近悉求苏母治疗。苏母为人良善,来者不拒,皆以井水及橘叶予以救治,救活者不计其数。等瘟疫过后,人们就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
从此,“橘井”一词慢慢演化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人们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也以“橘井”来称颂医生的医德。“橘井泉香”的典故与道医有关。至今湖南郴州市东北郊苏仙岭上的苏仙观、飞升石、鹿洞,以及市内第一中学内的杼井,都是纪念苏仙的遗迹。
(二)虎守杏林
“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一词典出汉末三国吴国籍道医董奉。《三国志·卷四十九》记载:相传三国名医董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虎守杏林”之典,出自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太平广记·神仙传》亦有记载。
相传董奉曾定居于庐山之下,为人“居山而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但他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就是治病从来不取分文,“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来,杏子大熟,董奉就在杏林中搭建了一谷仓,告人说:“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传说对这片杏林的管理,有老虎镇守。曾有一人“置谷少而取杏去多”,林中群虎便怒吼着追他,把他吓得跌倒路旁,杏子撒了一地,回到家一看,剩下的杏竟和送去的谷子一样多。有时,也有偷杏子的人,老虎就追其至家,将他咬死,家里人一看害怕了,赶紧把偷来的杏子如数奉还,并磕头赔礼谢罪,董奉就运用医术使其复活。对每年用杏子换取来的谷子董奉用其救济庐山周围的贫苦百姓和接济旅途上断绝了盘缠的路人,每年多达两万余人。看到这些神奇的事,人们就认定董奉是上天派来下凡的神仙,专门来救死扶伤、除危济困。可以看出,董奉既精通医道,医术高超,是妙手回春的名医;又乐善好施,救危济贫,是扶贫济困的仁者。
后来,“杏林”一词渐渐成为医界的专用名词,也用来代指良医。人们还喜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之词来赞美象董奉一样具有精湛的医术和高深的医德的苍生大医。此后,那些类似董奉的医生也受到了此尊称,相沿至今,久传不衰。
三、活化形象:“坐堂行医”、“悬壶济世”与“韩康卖药”
(一)坐堂行医
凡是历史悠久的中药店都称作“堂”,如北京的同仁堂、长沙的九芝堂、宁波的寿仁堂、济南的宏剂堂、沈阳的天益堂、贵阳的同济堂等等。古代的医生行医不像现在是坐在医院,他们有的是被请至患者家中,有的是自己走街串村为人治病。端坐在固定场所为人诊病称为“坐堂行医”。这坐堂行医的形式源自医圣张仲景。
据唐代甘伯宗的《名医传》记载,张仲景在东汉献帝建安7 10年曾任长沙太守。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长沙这里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疫疾流行,死人无数。张仲景身为父母官很痛心,于是每逢初一、十五停止公务,专门在大堂之上陈设几案接待百姓,为百姓治病,并自称“坐堂医生”。张仲景医术高明,又便利患者,其行为深受百姓好评。
为了学习这位名医的高深品德,一些行医者也把自己的中药店叫“某某堂”,许多药店亦纷纷仿效,请医生在店内行医,并称为“坐堂医生”,其行医方式称为“坐堂行医”。其意为像张仲景那样不计名利,救死扶伤。此习惯一直沿续至今。在等级森严的东汉社会,张仲景位高权重,他的这种行为是需要相当的胸怀、勇气与爱心的,因而,人民记住了他,尊称他为“医圣”。时人称之为“张长沙”,其方书亦被称为“长沙方”。
(二)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为古代颂誉医者救人于病痛之说。我们常听到“悬壶”、“悬壶济世”,那么悬的是什么壶?《诗经》中记载:“匏”、“瓠”、“壶”、“甘瓠”,指的都是葫芦,只是品种有别而已。有人还认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古时候在中医、中药铺门前常挂着一葫芦,或者四处行医的郎中腰上也都挂着个葫芦,人们就称为“悬壶”。唐朝杜捕《寄司马山人》云:“家家迎蓟子,处处识壶公。”元朝张昱《拙逸诗》曰;“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由这两首诗可发现,“悬壶”这个典故名称由来已久了。可是,为什么行医卖药都要以葫芦作为标志呢?这与壶翁的行医传奇事迹有关。
传说世有壶翁,是一位身怀医技而又乐善好施的隐士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