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戊戌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戊戌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戊戌变法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戊戌变法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戊戌变法的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__①__》的签订,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列强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财政赤字越来越大;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1)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呼声,并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

羊厂的主张;清政府放宽了__②__对的限制。

(2)表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但力量相当薄弱,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

4、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戊戌变法的准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戊戌变法 369777 戊戌变法的准备】

1、理论准备

(1)早期改良思潮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主张: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一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 历史根源。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简述康有为、 主要内容, 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特点。 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曲折性。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 四、评价
• • • • • • • • 1、性质: 、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历史意义 、 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探索; ①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探索;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实践的开始; ②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实践的开始;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作用 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作用) 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作用 ④它的失败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 的经验和教训。 的经验和教训。
4、严复 、 (1)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 (2)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 主张变法; 主张变法;批判封建制度和传统观念 。 (3)特点: )特点: 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 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 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 • (4)地位:是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 )地位: 的第一人。 的第一人。 • • • • •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二. 维新变法的过程
1、兴起: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变法思 潮演变为爱国的政治运动。
2.发展:
维新派在京沪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鼓吹变法,与顽固 派论战得到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和光绪 皇帝的支持。
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
办报纸: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兴学堂: 万木草堂 、 时务学堂等 立学会: 强学会、保国会等
2.发展:
维新派在京沪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鼓吹变法,与顽固 派论战得到爱国知识分子、开明士绅、民族资产阶级和光绪 皇帝的支持。
3.高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组建救国 会,维新浪潮激荡全国,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定国 是诏》,宣布变法。
局限:( 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没有涉 “百日维新”的内容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 及到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改革不彻底; 治,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思考:根据上则材料回答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原因? 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托古改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 原因: 1.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限制 2.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利于宣传维新思想; 说明: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3、教训: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课件

有感一首(写于1896年) ——谭嗣同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
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加深
第五页,共29页。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第十七页,共29页。
4、失败——戊戌政变(1898、9、21)
顽固派阴谋破坏
原因:变法触犯他们利益 表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
袁世凯出卖
激烈反对。免翁、用荣 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
派的阻挠。
戊戌政变: 囚、杀、废。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林旭、 杨康杨刘林谭(玉)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
增强军事实力 挽救民族危亡
第十五页,共29页。
淘汰旧军。
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 其特点:
⑴从方式上看: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 ⑵从宗旨上看:
要给资产阶级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从 根本上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⑶从内容上看: 除旧与布新相结合 变法内容与维新派主张有差距(没有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等政治主张),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令其自谋生计。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没有涉及设议院、开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精典课件(77张)(共7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精典课件(77张)(共77张PPT)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国内 2、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1)《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 进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
10
采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访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严复
41
(3)严复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②主张:介绍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 学说。
③特点: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特点是什么?
借用西方进化论学说来宣传维新变法。
43
思考: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特点是什么?
甲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
午 》内容如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 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
争 动如此不堪一击。
11
《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控制中国经济, 进而控制政治
② 直接割地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破坏中国主权,半 殖民地化加深
中国岌岌可危,变法呼之欲出……
680 1432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_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课文注释: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维新运动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兴起,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感染力,引起社会的巨大震动。尚未成熟的民族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充当历史的主角,导演了一场生气勃勃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启蒙运动,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这次改革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停顿和历史潮流的逆转,而是预示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维新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其理论体系,揭露君主专制政体的黑暗、腐朽,猛烈冲击封建统治,使封建地主阶级不能照旧下去。事隔几年,镇压这场改革的封建顽固派也不得不仿效维新派,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对抗革命,这也是戊戌维新运动使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一个侧证。

例如,新政改革废八股、兴学堂的措施,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当时京师大学堂仍然保存,各地私立学堂也“纷纷见”,已经纳入资本主义轨道的教育改革,不可能再回复到科举八股时代那种窒息、沉寂的状况了。因此,仅仅三年,统治者便不得不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于1901年再度变革科举,废除八股。至1906年,连科举制也正式废除了。中国奉行千年的科举制的废除,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不能不归功于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再如,百日维新时期设立农工商总局的措施,是对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突破,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戊戌政变后也将这项改革废除了。然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行政手段所能扼制的。因此,统治者不得不在1903年重新设立商部,并制定《奖励公司章程》,1906年又将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对民族资本主义作出了让步。这项措施也确实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方便条件。在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情况下,统治者不得不在政治上作出让步,这就是“预备立宪”的原由之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供您参考:

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

2.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5.结果:由于触及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最终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支持;二是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7.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课戊戌变法的笔记总结,供您参考。

戊戌变法课文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课文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课文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一

很多学生因为一些古装影视作品的影响,或者从小游历各地等原因,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戊戌变法课文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戊戌变法课文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一

背景

(1)必要性: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②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

(2)可能性: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涌现张謇等实业家)。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思想来源:早期改良思潮。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目的

解救民族危难和缓和社会矛盾

主张

(1)经济-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动进行竞争;

(2)政治-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

(3)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影响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形成社会思潮,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过

(1)兴起:康梁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撰写了《新

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者,借孔子的改革来论证当时改革的合理性,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开始: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02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文模板2023

202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文模板2023

202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文模板2023历史选修的内容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学问解答时政问题的实力。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学历史选修一教案,希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学历史选修一教案范文一:《戊戌变法》

一、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

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

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和特点?

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见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

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气、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相识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史论共享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见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来宣扬自己的变法主见,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找寻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扬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供应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高中历史选修一 9-1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选修一 9-1戊戌变法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 、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 地区 ( )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实行军事占领,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扶植傀儡政权,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在政治、经济、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 、甲午战争后,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 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 C)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 、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 、
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 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
•增开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增开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开设工厂: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民族资 开设工厂:直接掠夺原料和劳动力,
本主义的发展。 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变法的高潮 变法的失败
第1课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总结(七)

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七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总结(七)

益,也使百姓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所以,改革需要除旧布
新,更需要拿出改变现状的勇气。
第三步:扣知识 清末历史阶段特征
构建知识 网络
归纳主题 要点
研习考题 考法
参考答案 (1)原因: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 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 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 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
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
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
构建知识
归纳主题
研习考题
网络
要点
考法
3.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 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 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单元总结(七)
构建知识 网络
归纳主题 要点
研习考题 考法
构建知识 网络
归纳主题 要点
研习考题 考法
一、全面认识戊戌变法
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 考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 考点解析

五、戊戌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时代背景:

(一)国际: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

说明问题: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也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示范。(二)国内:

1、政治: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

4、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二、.维新思潮:

(一)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西方进步的制度,但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

(二)康、梁维新思潮

1、康有为:

(1)内容(特点):编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

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

(2)原因:A中国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

C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

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进而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

壤之中。这也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

第4课戊戌政变学习目标:

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2.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重点:戊戌政变及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材整理1新旧势力的交锋

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2.表现

(1)旧势力

①慈禧太后解除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

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最终落空。

教材整理2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急忙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后该事被袁曝光。

(3)1898年9月20日,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

(1)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

【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

教材整理3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 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 戊戌变法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第9讲

从多角度分析戊戌变法的积极意义 变法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开展的,变法图
1.从背景、目的上看 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是其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 变法运动是爱国、进步的。 2.从变法的内容看 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 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 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 势的。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9讲
第9讲
[考 纲] 戊戌变法。 [课 标 ]
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
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 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一、背景 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 展。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
第9讲
史论要旨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 “ 器物 ” 到 “ 制度 ” 层
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 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 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 国国情。

高中历史 人教 选修一 单元九 戊戌变法

高中历史 人教 选修一 单元九 戊戌变法
国内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环境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环境 西方列强侵略日本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领导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力量 支持。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 保守势力强大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甲午战败 资本 输出 为主 掀起 瓜分 狂潮 甲午战 败赔款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瓦 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126.com
戊戌变法的背景
背景一: 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 外忧 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加深;
2、甲午战争激化了中国阶级矛盾和 内患 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统治危机进一 步加剧
政治上(社会背景)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比较
共同 主张
反对发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公车上书: (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 治运动。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人民版)

1895年,清政府派 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 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 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情况表
时 间 债 主 1895年 俄、法银行团 1896年 英、德银行团 1898年 英、德银行团
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 借款额 4亿法郎 1600万英镑 1600万英镑 的政治势力;
40
巩固: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
要方式有 ①兴办学堂 ②成立学会
③办报纸 ④著书立说
A.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B. ①②③ D. ①③④
41
巩固: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的作用
不包括 A.启发民智
B.为变法组织力量
C.制造舆论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42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简表 国别 租借地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以北和新疆 广东、广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思想的首次交锋。
(3)作用:论战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解放了思想,也为戊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和 思想先导。
3、上书皇帝;
(1)背景:签订丧权辱国
《马关条约》。
变法和救亡图 (2)时间人物: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 兵、变法。
存结合
(3)内容:拒和、迁都、练
(4)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宣传维新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维新派及其思想主张
主要先驱者 康有为 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孔子宣传维新 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 会发展潮流的。
共同主张: 《时务报》主笔,《变法通议》,变法是历史发展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梁启超 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大胆批判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号召人们冲破“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谭嗣同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新的生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这时期会出现此现象?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 资本额 数 (千元) 53 4707 19 16208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甲午 商办 22.4% 中日 官督商办、 77.6% 战争 官办 前 甲午 商办 63 12465 70% 中日 官督商办、 18 5345 30% 新因素: 战争 官办 后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 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 疆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日本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长江流域
福建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主观原因: 1、 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缺乏斗争的勇气; 2、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变法政令颁出操之过急;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未得到 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封建 4、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 守旧势力在中国则相对较强大。 5、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0
延伸:比较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国内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环境 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国际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环境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 领导 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 力量 支持。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 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 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 ,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 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 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 强国; 3、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 团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 动政变,将光绪幽禁于 瀛台,重新把握政权, 直到光绪帝死。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 和支持他的珍妃
慈禧幽禁中光绪帝之 处中南海瀛台。
同治
戊戌政变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36
37
探究活动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强大)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面临问题: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
王韬
《弢园文录外编》
郑观应
《盛世危言》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 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 梁、 谭、 严
在封建顽固派盘根错节的京城,热血沸腾但手 无寸铁的书生们是如何掀起激荡全国的改革浪潮 的?
36
36
45
白银3亿两 白银7亿两
偿还本息
帝国主义列强争相贷款给清政府的原因是什么?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
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 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 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 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 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变法的背景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兴起 变法的高潮 变法的失败
英国1832 年议会改 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潮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 迫在眉睫。 2、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3、阶级基础: 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 4、思想基础: 的思想先导作用。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 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 社会力量。 ——陈旭麓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一、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1、民族危机: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
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 “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 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 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北京
天津
渤 旅顺 海
大连
威海 卫
山 东
胶州湾
黄 海
作 为 他德 的国 势强 力占 范胶 围州 。 湾 , 并 把 山 东
世界之潮流: 政治民主化 经济工业化 思想理性化
中国之困窘:
政治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器物-制度-思想
开眼看世界,师夷制夷(林则徐、魏源)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 梁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 大钊)
二、维新变法的兴起 — 宣传维新思想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时务报》 成立“强学会”
维新派第一个政治团体
使维新思想发展成 为爱国救亡的政治 运动 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与顽固派论战
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 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29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 三、维新变法的高潮 湾,中国面临被列强瓜 分的危险。 ——百日新政
第 1 课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后 民 族 危 机 的 加 深
时 债

1895年
1896年
1898年
主 俄、法银行团 英、德银行团 英、德银行团 4亿法郎 4厘 1600万英镑 5厘 1600万英镑 4﹒5厘
借款额 年 息
附带条件 年 共 限 计
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以海关税款为抵押 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 以内地税收做抵押 允许参与海关管理 制中国海关管理权 由外国人控制海关
严复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 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 根深蒂固 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 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
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 的“势力范围”
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 疆作为势力范围
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 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8年 英国租借地 新界
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 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 国,青蛙代表法国,国旗代 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 代表日本,中部酣睡、寻欢 作乐、搜括民财的是清政府。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 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 对中国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的影响:从此以后,美国在华势力大大增强;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 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新的 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 、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 商者。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 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 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 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 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 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 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 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 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 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 ,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 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2.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 大加深,民族危机空严
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 最大的不同点在哪里?
开设工厂
一.《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贷款
开矿 开设银行
修路
设厂
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
31
来自百度文库
类别 变法内容(必记)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政治 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政治民主化 2.裁撤冗员。
总之,百日维新的政令基本上反 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 3.澄清吏治。 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 取消旗人由国 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 经济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工业化 令其自谋生计。 学的传播(进步性)。 方面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但是,没有行宪法、开国会,没 1.遍设中小学堂,设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文教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废除八股。 有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动封建 教育近代化 方面 3. 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具 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有一定落后性。(局限性) 军事 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 淘汰旧军。 军队近代化 方面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1、康有为三次上书:
康有为1898年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2、康有为发起组织了保国会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使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2、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 是诏”诏书,宣布变法。
(2)概况: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共 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不敢发动群众
改革 先自下而上倒幕运动 保守势力强大 途径 后有自上而下的改革 具体 41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措施
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 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 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 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 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 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 本国的现代化。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
五、维新变法的影响: 2、政治上: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思想上: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5、文化上: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1、性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习俗上: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