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一、单病种选择标准1、单一病种: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按照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对某一特定疾病进行全过程诊疗的疾病。
2、质量控制标准:指针对单一病种在诊疗过程中所涉及的医疗行为、医疗流程、医疗结果等进行评价和监测的标准。
二、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1、依据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2、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标准: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的相关检查、检验及诊断流程。
(2)治疗标准: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相关药物、手术、非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流程。
(3)护理标准:对疾病进行护理的流程及规范,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等。
(4)感染控制标准:对疾病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感染预防及控制的相关流程及规范。
(5)健康宣教标准:对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的流程及规范。
(6)随访标准:对疾病治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流程及规范。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1、医疗机构应按照制定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并遵循标准。
2、医疗机构应建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包括考核、奖惩等,确保标准的实施。
3、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其与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的最新诊疗规范或临床路径保持一致。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监督与评估1、医疗机构应设立单病种质量控制监督小组,负责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监督小组应定期对临床科室及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遵循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3、对于发现的问题,监督小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科室及人员整改。
4、医疗机构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情况,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和指导。
五、总结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是医疗机构提高诊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制定并实施针对单一病种的质量控制标准,医疗机构可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眼科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标准
眼一科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标准
一、四级监控体系
1、一级监控:带组主治医师。
2、二级质控:带组教授。
3、三级质控:负责病案质控的办公室护士。
4、四级质控:眼科质控小组。
5、五级指控:科主任。
二、质控方法
1.经治医师书写病历后进行认真的自检。
2.上级医师(带组主治医师及教授)随时检查下级医师记
录的合理性、及时性、合法性、完整性,检查无问题
后方可签名。
3.各医疗组长或质控医师经常抽查本组运行病历记录情
况,对出院病案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把关,评定病案
质量等级,质控率为100%,严禁不合格病历出科。
4.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进行一次病历书写质量分析会,对存
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罚意见。
5.科主任把病案质量管理作为科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
容去抓,随时检查科室质控记录,抽查在架病历,及
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病案质量评价依据
1、以卫生部2010年3月1日要求执行的《病历书写基本规
范》为基础。
2、病历质量必须符合卫生部医政司印发的《全国三级医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标准》中有关的质量要求。
四、奖惩措施
1、杜绝出现丙级病历,若发现一份扣款1000元。
2、对院及以上评出的优秀病案者给予奖励。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眼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评分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
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白内障手术后感染率0.3%。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最新版本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最新版本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 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 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六)初始治疗72小时后无效者,重复病原学检查。
(七)抗菌药物疗程(平均天数)。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眼科专业质控标准-Microsoft-Word-文档
7、使用抗生素规范情况自评
直接眼底镜
非接触眼压计
手术显微镜
眼AB超
视野计
角膜曲率计
电脑自动验光仪
建议添置
OCT
荧光造影
UBM生物测量仪
角膜内皮细胞计
间接检眼镜
角膜地形图视觉电生Fra bibliotek仪三、病历书写管理
1、门诊病历管理
主诉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医生签名(六有一签名)
2、住院病历管理
按卫生部2010年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眼科专业质量控制标准
一、病房管理
有
无
1、各级医师岗位职责完善(科内墙面显著位置)
2、眼科病区
3、眼科专科医生
4、眼科专科技术、护理人员(门诊管理工作)
5、专科感染监控医生
6、专科各种记录本(核心制度资料)
二、门诊管理
1.眼科专科诊室
2.眼科专科检查室
3.眼科专科治疗室
4、眼科必备设备
视力表灯
镜片箱
裂隙灯显微镜
4、住院日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5、费用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没床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
七、抗生素使用管理规范
(眼科使用原则)
1、有无感染监控医生
2、有无内眼手术预防及治疗使用抗生素原则
3、有无外眼手术预防及治疗使用抗生素原则
4、有无眼表疾病使用抗生素原则
5、统计抗生素使用率
2、掌握手术适应症,制定手术方案;
3、疑难复杂(三类及以上手术)病例需进行术前讨论;
4、手术医生按所在医院手术安全管理规范标准执行
5、手术患者标识是否清楚,手术部位有无清楚标识
三级眼科医院标准
附件5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在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结合公立医院改革总体设计,将评价的重点放在改进服务管理、加强护理管理、城乡对口支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规范诊疗和单病种费用控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同时,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重点考核反映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制度、措施及落实情况,以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情况、辐射带动作用等。
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思维模式和管理习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走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和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本标准是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眼科专业特点的内容。
本标准共7章63节,设置33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58节313条标准,用于对三级眼科医院实地评审及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第七章共5节2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眼科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三级眼科医院,其余各级眼科医院可参照使用.特别说明: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在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在本辖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一)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三)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
1、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2、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3、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五)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六)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七)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
(八)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心力衰竭(一)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二)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利尿剂+钾剂。
(三)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四)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
(五)醛固酮拮抗剂(重度心衰)。
(六)住院期间维持使用利尿剂、钾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七)出院时继续使用利尿剂、ACEI/ARBs、β-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有明示。
(八)非药物心脏同步化治疗(有适应症)。
(九)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HF)健康教育。
(十)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三、住院病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一)判断是否符合入院标准。
(二)氧合评估。
(三)病原学诊断。
1、住院24小时以内,采集血、痰培养;2、在首次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痰培养。
(四)抗菌药物时机。
1、入院8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2、入院4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3、入院6小时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五)起始抗菌药物选择。
1、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2、非重症患者起始抗菌药物选择;3、目标抗感染药物的治疗选择。
单病种质量标准主要内容2范文
单病种控制主要内容一、急性心肌梗死(AMI)(一)、质量控制指标1、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2、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①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②到院90分钟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③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转院;4、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阻滞剂(无禁忌症者)。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仰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6、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无禁忌症者)。
7、为患者提供AMI健康教育。
8、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
(二)、实施心肌梗死(AMI)质量控制指标的实施目标1、急诊科对拟诊AMI的患者应尽力争取在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临床检查,即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疑下后壁心梗的患者,必要时应18导联心电图,即常规12导联加Ⅴ7-Ⅴ9、Ⅴ3R-Ⅴ5R)并进行分析。
2、对诊断STEMI有适应症的患者在就诊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分钟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腔内成形术(PTCA)。
(三)、除外病例1、非冠心病心肌梗死ICD-10 I21.901。
2、参与临床药物与器械试验的病例。
3、18岁以下病例。
4、同一疾病30日内重复入院。
5、急性小灶心肌梗死ICD-10 I21.401。
6、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ICD-10 I21 .402。
7、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ICD-10 I21 .403。
8、由外院住院诊疗后转入本院的病例。
二、心力衰竭(HF)(一)、质量控制指标1、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2、到达医院后尽早使用利尿剂+钾剂。
3、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仰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4、到达医院后尽早使用β-阻滞剂(有适应症、若无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医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为了落实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省卫生厅单病种质量管理办法》,特制定我院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13.59)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ICD-9: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
1.症状: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征:检查可见晶体皮质、晶体核、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2)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3)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4)眼底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5)晶体核较硬(四–五级核)患者不具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2)专科检查:视力(裸视及矫正视力)、眼压、冲洗泪道;裂隙灯检查、晶体混浊情况、眼底;角膜曲率、眼部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角膜内皮镜检查、光学相关断层扫描、激光视力。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酌情治疗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
3.手术中用材料: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黏弹剂、显微缝线。
4.术中用药:缩瞳药(必要时)。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的复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2.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每日点药次数递减,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非甾体类眼水。
(十)出院标准。
1.眼压正常。
2.伤口愈合好。
3.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4.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后角膜水肿明显,眼压高,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晶体后囊破裂、玻璃体外溢、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需要手术处理者,不进入路径。
3.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视网膜脱离、眼内炎),不进入路径。
4.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需行青白联合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5.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同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二、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3.辅助检查:碘油造影(必要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无出血性疾病,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04.401慢性泪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血常规、凝血分析、鼻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
2.术后用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3-5天,使用呋喃西林液滴鼻,3天后首次冲洗泪道。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清洁,无红肿溢脓。
2.泪道冲洗通畅。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泪总管阻塞需再行探通术或义管植入术,不进入路径。
2.术后3天内泪道不通可请鼻科会诊,去鼻腔内血痂后再冲。
3.术后出现严重感染,不进入路径。
4.出现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5.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ICD-10 H20.004),特别是伴有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的重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
1.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
2.体征:球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大量灰白色尘状角膜后沉着物(KP),前房闪辉,房水炎症细胞,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或不规则,虹膜后粘连,少数患者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抗炎: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滴眼。
2.散瞳:拉开和预防虹膜后粘连,滴用睫状肌麻痹剂。
3.对于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者,可短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20.004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疾病编码,特别是伴有威胁视功能的体征,如: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新出现的广泛虹膜后粘连,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眼部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2.辅助检查:不是所有患者均需要做辅助检查,根据眼部炎症及视功能情况,可选择眼底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UBM、眼部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3.全身检查:HLA–B27、ESR、CRP、RPR、ANA;对于需要短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者,应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
对于拟诊强直性脊柱炎者,可以做骶髂关节X光片或CT。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炎:应用糖皮质激素。
(1)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根据炎症情况,可以q1h或q2h 滴眼。
(2)曲安奈德或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适用于前房大量纤维素性渗出患者,且既往眼表滴用糖皮质激素无眼压升高病史。
(3)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一般不需要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若出现反应性视盘水肿或黄斑水肿,可以口服强的松30–40mg/d,一般不超过2周。
(4)非甾体类消炎药滴眼剂的应用:可用于辅助抗炎,常用药物为双氯芬酸纳滴眼剂或普拉洛芬滴眼剂,但是要注意多种药物眼表应用的角膜毒性。
2.散瞳:(1)1%阿托品凝胶滴眼:2–3次/天,适用于发病初期和严重炎症,特别是伴有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或出现虹膜后粘连者。
(2)强力散瞳剂结膜下注射:适用于新鲜的但难以用1%阿托品滴眼拉开的虹膜后粘连,1%阿托品、1%可卡因、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取0.1–0.2ml结膜下注射。
(3)复方托吡卡胺滴眼:适用于患者眼痛畏光症状明显好转、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积脓基本吸收、虹膜后粘连已经被拉开者。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眼痛、畏光等眼部刺激症状好转。
2.前房炎症得到控制,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前房积脓基本吸收。
3.新出现的虹膜后粘连已经被拉开。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全葡萄膜炎,需要长期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2.感染性葡萄膜炎。
3.伴有全身疾病且需要周身药物治疗者。
四、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白斑(ICD-10:H17.801)。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ICD-9:11.6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严重视力障碍。
2.体征:瞳孔区角膜白色混浊。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ICD-9:11.64)。
(四)标准住院日为5–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17.801角膜白斑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3–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手术前全身常规检查:①血常规、尿常规;②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免疫四项;③胸片、心电图。
(2)专科检查:视力、眼压、泪道冲洗、裂隙灯及检眼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眼AB超声检查;(2)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
(七)手术前准备1–3天。
1.术前1–3天患眼使用广谱抗生素眼药水点眼。
2.相关科室会诊,完善术前检查。
3.手术当天术前使用缩瞳剂。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4 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手术中用材料:异体角膜、黏弹剂、平衡盐溶液、手术刀具(建议一次性刀具)、显微缝线。
3.输血:无。
(九)术后处理。
1.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以及抗排斥滴眼液点眼,应用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滴眼液点眼。
2.术后观察切口对合情况,植片及缝线是否在位及眼内情况变化,如术后出现并发症,应对症处理,同时注意眼压。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对合好,前房形成,眼压正常。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4.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伤口渗漏或其他合并症者,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五、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