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敬师的故事

合集下载

效法先贤 典故

效法先贤 典故

效法先贤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人们对前贤事迹的敬仰和学习。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传达了忠诚、孝顺、友谊、谦虚等美好品质。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典故:1. 孔子弟子颜回执烛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家境贫寒,但学习勤奋。

有一次,孔子到颜回家访,颜回因事外出,家中无烛。

孔子就让学生们执烛照明,自己坐在暗处。

颜回回来后,感到非常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

孔子却说:“我坐着等你回来,是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

”这个故事传达了忠诚和敬师之道。

2. 孟子与孟母教育故事: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常常模仿邻居们的丧葬活动。

孟母觉得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附近。

孟子在新环境中,开始模仿邻居们的买卖活动。

孟母觉得还是不够好,又带着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

这次,孟子开始模仿学生们读书的样子。

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

”这个故事传达了母爱和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他忠诚于国家,勇敢善战。

然而,岳飞遭奸臣秦桧陷害,被赐死。

岳飞临死前,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无尽的思念。

这个故事传达了忠诚和英勇的品质。

4.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曾任江州祭酒、荆州从事等职务,但因为不愿屈从于世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意为不愿屈服于权贵),于是辞官归隐。

这个故事传达了忠诚、廉洁和自尊的品质。

5. 荀子与叶公子高交友故事:荀子和叶公子高是春秋时期的两位贤人,他们性格互补,互相敬重,结为好友。

荀子擅长辩论,叶公子高擅长实践,他们共同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个故事传达了友谊和互相学习的品质。

通过学习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先贤们的品质和精神风貌,从而激发我们向他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和能力。

尊师重道故事

尊师重道故事

尊师重道故事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孔子弟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颜回,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

他非常尊敬孔子,对待老师十分恭敬,所以大家都称他为“颜温”。

他还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对待人也非常有礼貌。

有一次,孔子让颜回去见一个人,颜回就问,“请问他是谁?”孔子说,“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你去见他吧。

”颜回没有多问,就去见了那个人。

这个人一见到颜回,就说,“你来了啊,我早就等你了。

”颜回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我会来?”那个人说,“我知道你是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都很尊敬老师,所以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

”颜回听了很高兴,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尊师重道的信念。

有一次,颜回去见孔子,孔子问他,“你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礼貌的人?”颜回说,“有啊,有一次我去见一个人,他对我很不客气,我觉得很生气。

”孔子说,“那你怎么办?”颜回说,“我忍了,因为我知道,无论对待谁,都要有礼貌。

”孔子听了很高兴,他说,“你做得对,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

”。

颜回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叫子路。

有一次,子路对颜回说,“我觉得有些人很不讲道理,我真的很气愤。

”颜回说,“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失去自己的修养,我们应该尊重别人,对待别人要有礼貌。

”子路听了以后,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他也开始尊师重道,对人更加有礼貌了。

颜回的故事告诉我们,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对待谁,我们都要尊重别人,对人要有礼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希望我们都能像颜回一样,尊师重道,对人有礼貌。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孔子学生偷吃米的典故
在《孔子家语》中有一篇古文叫《颜回偷食》,讲述了孔子弟子颜回在孔子穷困的时候被孔子发现抓米吃,但实际上是颜回吃了脏的米的故事。

这个故事反映了颜回在困境中对老师的忠诚和敬爱。

具体故事内容为: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被困,已经七天没有吃到米了。

一天,孔子听见颜回在唱歌,歌声中透露着欢愉。

孔子感到很奇怪,因为颜回是他的弟子中最穷的一个,平时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孔子派人去问颜回,为什么要唱歌。

颜回回答说,他之前在路上捡到了一些米,虽然脏了,但仍然可以煮粥吃。

于是,颜回就把这些米煮成了粥,并且分给了孔子和其他弟子。

当孔子知道真相后,他非常感动,认为颜回是一个忠诚、仁爱、有担当的学生。

从此以后,孔子对颜回更加器重,并且把他当作自己的得意门生之一。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困境中,忠诚、仁爱和有担当的人是最值得尊敬和信赖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那些对我们真诚、善良的人,因为这些人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古代教师学生情谊经典故事

古代教师学生情谊经典故事

古代教师学生情谊经典故事引言在古代,师生关系被视为一种崇高的情感连结。

许多古代故事中都能找到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深厚情谊的经典描写。

这些故事传递着尊师重道和教育的重要性,追溯至今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教师学生情谊的经典故事,展示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教育的力量。

1. 孔子与颜回公元前551年,孔子创建了儒家学派,影响了几代后人。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据说,孔子把颜回视为自己的知音和接班人。

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师生关系基于相互尊重和深厚的情感连结。

传说中,颜回偶然病倒,孔子非常关心他的病情,亲自探望并照料他。

在临终前,颜回向孔子告别时,孔子悲痛地说:“天不给我以知音了!”这个故事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感情纽带。

2. 李白与杜甫的师生情谊唐朝时期,李白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才华和创造力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李白的作品深受当时年轻学子的喜爱。

而在李白的诗歌生涯中,他的教师是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

杜甫是李白的启蒙老师,两人之间有着师生情谊。

据传,杜甫赞扬李白的才华,并常常和他一起探讨诗歌技巧。

这种师生之间的互相尊敬和开放对话,推动了李白的创作力,并且激励了杜甫继续研究和写作。

3. 秦始皇与李斯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统一者,但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作为秦始皇的贤臣和文官,李斯是他的重要助手和忠诚的学生。

李斯为秦始皇整理和改革了法律、历史和文化,对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秦始皇深信李斯的才华和专业知识,曾经说过:“我立刻听从他的意见。

”这表明了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和彼此对对方的尊重。

结论这些古代故事都展示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教育的力量。

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关心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还可以为社会和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这些经典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尊重和重视教育,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以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注意:本文摘取部分经典故事,仅供参考,切勿抄袭,如需使用请注明出处。

尊师重道的历史人物故事

尊师重道的历史人物故事

《尊师重道的故事:颜回敬师》
小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个颜回尊师的故事。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在赶路,天气特别热。

孔子口渴得厉害,就让颜回去找水。

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条小溪,舀了水就赶紧往回跑。

在回来的路上,颜回经过一片树林,看到有几个果子从树上掉下来。

他想老师又累又渴,就捡了果子洗干净带回去。

孔子看到颜回端水回来,刚要喝,发现水里有杂质,就有点不高兴。

颜回赶忙解释,孔子这才明白颜回的用心,特别感动。

颜回对老师的尊敬,是不是很棒呀?
《尊师重道的故事:岳飞敬师》
小朋友们,来听听岳飞尊师的故事。

岳飞小时候家里穷,但是他特别喜欢读书。

有个老师叫周侗,武艺高强,岳飞就想跟他学习。

岳飞对周侗老师可尊敬啦。

每次上课,岳飞都早早地到。

有一回,周侗老师生病了,岳飞就守在床边,照顾老师,给老师熬药、喂药。

岳飞认真学习,刻苦练武,就是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教导。

后来,岳飞成了大英雄,可他一直都记得老师的恩情。

《尊师重道的故事:杨时程门立雪》
小朋友们,我来讲杨时尊师的故事。

杨时很爱学习,特别尊敬老师。

有一天,他和一个同学去请教老师问题。

到了老师家门口,发现老师在屋里睡觉。

他们就站在门口等着,这时候,天上飘起了雪花,越来越大。

杨时和同学一直站在雪地里,身上都落满了雪。

等老师醒来,看到他们站在外面,特别感动。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哟!。

甘雨随车的典故

甘雨随车的典故

甘雨随车的典故摘要:一、典故背景1.甘雨随车来源2.典故发生时间与地点二、典故内容1.颜回与孔子2.颜回请孔子游春3.孔子遇雨4.颜回请孔子登车避雨5.孔子赞美颜回三、典故意义1.颜回的忠诚与敬师2.孔子的谦逊与教育观念3.传统师生关系的体现正文:一、典故背景甘雨随车,出自《论语·颜渊篇》,是一则描述孔子与弟子颜回之间亲密师生关系的典故。

这个典故发生在春秋时期,具体时间为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 年),地点位于鲁国的曲阜。

二、典故内容1.颜回与孔子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以忠诚、谦逊、好学著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2.颜回请孔子游春在春天的一个日子里,颜回觉得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便邀请孔子一同出游欣赏春光。

孔子欣然答应,于是师生二人一同踏上了游春之旅。

3.孔子遇雨当他们走到半路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孔子和颜回没有带伞,只好躲避在路边的一个亭子里。

4.颜回请孔子登车避雨颜回觉得孔子年事已高,淋雨容易感冒,于是他把自己的车子推向孔子,请孔子登上车子躲避雨水。

孔子原本不愿意上车,认为这样有失身份,但在颜回的坚持下,还是接受了他的好意。

5.孔子赞美颜回孔子上车后,感慨地对颜回说:“你对我真是忠诚之至,关心备至。

我曾经听人说过,忠诚的人会关心他人的困难,而聪明的人会解决他人的困难。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三、典故意义1.颜回的忠诚与敬师甘雨随车这个典故表现了颜回忠诚敬师的高尚品质。

在这则故事中,颜回不惜一切代价,用自己的车子让孔子免受雨淋之苦。

这种忠诚,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还表现在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爱上。

2.孔子的谦逊与教育观念孔子在这个典故中表现出谦逊的一面。

尽管颜回是自己的弟子,孔子仍然愿意接受他的帮助,并赞扬他的美德。

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观念: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传统师生关系的体现甘雨随车典故展现了古代中国师生关系的优良传统。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孔子与颜回一天晚上孔子看书看得很晚,感到腹中饥饿,就叫来身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子颜,为师腹中饥饿,很想喝碗粥,你去厨房把晚饭剩的那点粥给为师热一热。

”颜回去到厨房把粥热好,端着粥刚走出厨房,狂风四起,碗里落满了沙土。

颜回犯起难,给师傅端过去是对师傅的大不敬,倒掉又太可惜,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找来一点粮食非常不易,干脆自己把它喝了再给师傅做一碗。

孔老夫子饿得受不了,就起身出来想看个究竟,正好看到颜回在喝粥,孔老夫子非常生气。

孔老夫子耐着兴致问颜回:“子颜,这是怎么回事,师傅的粥你也敢喝?”,颜回委屈的说:“师傅,刚才狂风把沙土刮进碗里,给师傅是对老师不敬,颜回爱惜粮食故而食之。

”孔子近前一看全都明白了,微笑着拍拍颜回的肩说:“好孩子,为师错怪你了,看来这眼睛看到的都未必是真的,何况是听来的呢。

”孔子学琴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公元前496年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在卫国他得知师襄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便拜师襄为师学习弹奏古琴。

师襄是春秋时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时为卫国的乐官。

见孔子来跟他学琴,很是高兴,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为《文王操》的曲子。

过了些时日,师襄听了孔子的弹奏就对他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夫子可以进矣,’),而孔子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发展的逻辑性(“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要求继续弹奏《文王操》。

又过了些时日师襄对孔子说:“你可以弹别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乐曲的意境(“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还要更深刻地理解乐曲的意境……就这样,孔子反复弹奏而一丝不苟,不断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乐曲的内涵——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乐曲。

而师襄也知道孔子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深知他学什么都要习焉不察,学而不厌和执着的追求,故采用启发式的循循善诱,使孔子发挥主动精神,能在实践(弹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断地进取。

一“教”一“学”可谓配合默契。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琴艺求精。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

孔子教育学生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教育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

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是如何教育学生的。

孔子教育学生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学生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向孔子请教礼仪和行为规范。

有一天,颜回问孔子,“为什么要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孔子回答说,“礼仪和行为规范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它能够使人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只有懂得礼仪和行为规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颜回听了孔子的话后,深受启发,开始努力学习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老师,您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学生最重要的是勤奋好学,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够有所成就。

”孔子告诉子路,自己小时候曾经饥寒交迫,但是他仍然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的话深深地感染了子路,他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他,“老师,诚实守信真的很重要吗?”孔子回答说,“诚实守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没有诚实守信,就没有信任和友谊。

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守信,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孤独一人。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后,决心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从此不仅自己诚实守信,还劝导他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和理念。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学生应该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育启示。

在当今社会,这些故事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才。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颜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颜回的名人故事充满智慧和感人的情节,让人们感受到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

颜回,名笑,字字谟,楚国人,出身于秦国。

他聪明机智,记忆力惊人,年轻时就立志学习,希望能寻找到一位有道德高尚的老师。

于是,他来到鲁国,希望能够拜见孔子,成为他的学生。

当颜回第一次见到孔子时,他向孔子提问:“我有人口眼明、耳聪敏、口快舌捷、身手勇敢,可否称之为贤人?”孔子告诉他:“这些只是器具,而贤者是指德行高尚的人。

”颜回听后感到非常惭愧,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学问要学习。

颜回虚心向孔子请教,勤奋学习。

他对孔子的教诲如饥似渴,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尽力遵循着孔子的教导。

他常说:“我希望能像您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思想纷繁复杂,各个国家的贵族都有自己的务虚学说,颜回深知这些学说是违背孔子学说的,于是,他跋山涉水,远赴他乡,去寻找其他贤者的学说。

他努力积累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广度和深度。

回国后,颜回向孔子请教关于社会治理的问题。

孔子告诉他:“国家的治理需要一个合适的思想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些政治手段。

”颜回听从孔子的教诲,并致力于研究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为国家的治理贡献自己的智慧。

颜回不仅在学术上得到了孔子的认可,他在生活中也展示出了高尚的品德。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路过一片河边,看见有一个老人掉入河中无法自救。

其他人都袖手旁观,只有颜回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老人救出。

孔子惊叹地说:“回真是个有勇有义的人。

”另一次,孔子和颜回一起在颐宁居教书,此时正下着大雨。

颜回看见一个学生被困在墙外的雨中,没有任何人帮助他。

于是,颜回毫不犹豫地冲出去,扶起学生。

孔子见状,称赞道:“颜回,你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颜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孔子的喜爱。

孔子说:“回聪明而又宽厚,有容物之量。

”颜回经常助孔子解决问题,并集思广益,给出高明的主意。

孔子与颜回师徒情深的故事

孔子与颜回师徒情深的故事

孔子与颜回师徒情深的故事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孔子的许多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学生与他的师徒关系尤为引人注目,那就是颜回。

颜回和孔子之间的师徒情谊,展现了深厚的师生之间的互敬和信任,也启示了我们对于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也是他最宠爱的弟子。

在孔子的教导下,颜回以其才气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著称。

孔子常说:“颜回,回也不用再跟我学了,你已经学到了我的原则了。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赞扬和认同。

孔子和颜回的关系不仅是师生,更像是亲密的父子关系。

据记载,每天早上,颜回都会如约去拜访孔子,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早晨的谈话和对于学问的分享。

孔子和颜回的交谈充满了智慧和哲学,颜回吸收着孔子的思想,而孔子则看到了自己理念的传承者。

师徒情深的故事讲述了一次颜回面临危险的时刻。

当时,颜回因为一些状况被困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急需帮助。

颜回逆境中保持了镇定,并立刻向孔子求救。

孔子收到颜回的求助信息后,义无反顾地前往营救他。

孔子为了抵达颜回遇到的危险地点,越过了大山和河流,虽然孔子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但他毫不犹豫地救下了颜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对于他的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和关怀,不计个人代价地保护颜回的安全。

颜回对于孔子的教诲感激不尽。

在他的一生中,他始终怀念着孔子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颜回以孔子为榜样,坚持并传承儒家的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学问和实践都成为了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孔子与颜回师徒情深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师生关系中的互相尊敬和信任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塑造性格、培养价值观和发展智慧的过程。

师徒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赖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最后,孔子与颜回师徒情深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那就是我们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及与他人互动中发展和维护这样的师生关系。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篇)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篇)

颜回的名人故事(通用12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颜回的名人故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颜回的名人故事篇1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问贫富,只要认学,他都招进门里。

颜回初见孔子时,不过是个十岁多的小孩,他个头矮小,衣衫简陋,面黄肌瘦,但他的额头却出奇的高,向前凸着,双眼深凹,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

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了仨头,就算成了孔门弟子了。

颜回初见,并没有给孔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孔子渐渐发现,在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就是颜回,而且很少提问,只是瞪着一双打眼像贪食般地听孔子讲经受业。

放学了,弟子们都回家吃饭了,颜回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然后就捧卷诵读。

时间长了,孔子就觉得奇怪了,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

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不回家吃饭;颜回的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也不回家吃饭。

这样,颜母每天走时给儿子做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胀起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派人观察了几天,天天如此。

孔子听了回报非常怜悯,又十分叹服。

于是说了收在《论语》上的这段话:“一箪食,一瓢水,居陋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后来人们把颜回居住的街称为“陋港街”,把颜回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港井”,还在井上修建了“颜乐”亭,以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的德行。

颜回的名人故事篇2颜回家贫,平时又不善言谈,更使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时还借故侮辱他。

颜回从不和这些同学计较,只是一门子用功读书。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就怀疑是颜回偷了。

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依然镇静自若,不理不睬。

这样,同学们更加怀疑是他偷的了。

颜回一生的典故

颜回一生的典故

颜回一生的典故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颜回一生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颜回一生的典故:敬师食污饭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国,聚众讲学。

颜回为了学习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也跟着孔子辗转千里,游学四方。

一次,他们自卫赴陈,途经匡城,被匡人错认为仇人阴虎,四处围捕。

孔子师徒只好东躲西藏,才幸免于难。

但是,躲藏之际,粮吃完了,钱花光了,孔子和颜回已几天几夜粒米未进,饿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

在这种困难情况,孔子只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睡觉,借以忍耐饥饿。

颜回平时十分敬爱老师,现在眼看老师遭受饥饿的折磨,真是忧心如焚。

他想;我还年轻,也许能忍耐些日子,老师已这么大年纪,怎么受得了这种折磨?万一老师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向人行乞,万万不能让老师再忍饥挨饿。

这天,颜回拖着虚弱的身体出去乞讨,恰好遇到一位好心的老婆婆。

这位老婆婆见颜回饿成这个样子,非常同情,就送给他两碗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拿回了白米,急急忙忙劈柴点火,快手快脚煮起饭来。

他真想一眨眼就把饭煮好,端给敬爱的老师。

当饭锅里透出诱人的香味时,颜回立即掀开锅盖,动手盛饭。

然而,匆忙之中,却不慎将手上的炭灰落在饭锅里。

颜回望着这来之不易的米饭,心中又急又气。

他想老师这些天已粒米未进,万万不能因此饭已脏,让老师吃得不痛快。

于是,便将已弄脏的那团米饭盛出来,匆匆忙忙吞了下去。

恰在这时,孔子一觉醒来,闻到扑鼻的饭香后,心中十分高兴,便到外屋看个究竟。

谁料刚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在大口吞饭,孔子见状,不禁十分生气,气的是平日谆谆教诲的颜回,不该这么无礼,在老师没吃之前就先吞吃起来。

想到这里,孔子又悄悄地退回到里屋睡下。

过了片刻,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白米饭,轻轻地对孔子说:“先生,今天我遇到一位好心的婆婆,送给我们一点白米,现在饭做好了,请您老人家起来吃饭吧!”孔子满腹怒气,但不动声色,慢慢地说:“颜回呀,我刚才熟睡之中,做了一梦,梦见了你去世的父亲。

有关尊师的故事

有关尊师的故事

尊师重道,传承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把尊师重道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一种对知识的敬畏。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关尊师的故事层出不穷,成为了一代代人所传颂的佳话。

这些故事见证了古代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

一、孔子尊师的故事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然而,孔子并非天生就知道一切,他也是通过不断学习、拜访名师,才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始终尊师重道,对传授给他知识的老师充满敬意。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周围人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渴求。

在孔子的求学过程中,有两个老师的教诲对他影响深远,分别是老子和李耳。

孔子曾三次拜访老子,虚心请教道家学说。

老子教导孔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让孔子深感触动,对他的道德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颜回尊师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天资聪颖,深得孔子喜爱。

颜回家境贫寒,生活艰辛,但他在学习上却毫不懈怠。

每当孔子提问,颜回总是恭敬地回答:“老师,我听从您的教诲。

”颜回虽然没有过多的物质财富,但他对老师的尊敬却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一次,孔子问颜回:“你觉得我比你聪明吗?”颜回诚恳地回答:“老师,我只知道跟着您学习,不知道谁聪明谁笨。

但我知道,您教导我们的都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颜回的谦逊和尊敬让孔子十分欣慰。

三、庄子尊师的故事古代尊师故事不仅传达了尊敬老师的传统美德,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敬畏。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庖丁的厨师,通过多年对牛的解剖,掌握了牛的结构,使得他的刀在牛体内游刃有余。

庖丁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弟子,弟子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超过了老师。

庄子借此故事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尊敬老师,因为知识是无穷的,而人的一生有限,永远不能自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中国历代尊师重道的故事

中国历代尊师重道的故事

中国历代尊师重道的故事
中国历代尊师重道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孔子与颜回: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为尊敬的圣人之一,他的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学生颜回非常聪明,但不善于表达,孔子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曾多次称颜回为“吾师”。

颜回也对孔子十分敬仰,曾说他“昆子之师,不可及也,矣可置也”。

颜回对孔子的尊敬,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

文天祥与老师吕思勉: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学生时代的一次课堂上表现不好,被老师吕思勉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文天祥虽然受到了打击,但后来却经历了很多困难,一直坚守正义,并被尊为忠臣。

后来,文天祥曾提到,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吕思勉当年的严厉批评,从而使他更加努力和成长。

这个故事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欧阳修与司马光:欧阳修和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们虽然有时政见不合,但彼此对对方的学术能力都非常赞赏和尊重。

欧阳修曾对司马光说:“子遥当世,学问何其卓然!子被此时,能容受人,此天也。

”司马光也对欧阳修表示赞许:“欧阳公别违厚道,兄友弟恭师友之道。

”这两位学者之间的互相尊重和欣赏,体现了尊师重道的精神。

这些故事有力地展示了中国历代尊师重道的传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这一传统在中国社会中深入人心,并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造成了积极影响。

古代师恩典故

古代师恩典故

《古代师恩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古代那些关于师恩的有趣故事。

先来说说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的故事。

颜回特别尊重孔子,把孔子的教导都记在心里。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走在路上又渴又饿,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米,赶紧煮给大家吃。

饭快熟的时候,颜回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了,他就把脏的那部分捞出来吃了。

这时候孔子刚好看到,以为颜回在偷吃,心里有点不高兴。

后来颜回解释清楚,孔子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更加觉得颜回是个好学生。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程门立雪。

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他特别爱学习,也很尊敬老师。

有一天,他和同学去拜见老师程颐,正巧老师在屋里打坐。

他们两个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久,老师还没醒。

这时候,天上飘起了大雪,杨时和同学也没有离开,雪越下越大,都快把他们变成雪人啦。

等老师醒来,看到他们站在雪地里,特别感动。

最后再讲讲岳飞和他的老师周侗。

周侗教岳飞武功和做人的道理,岳飞学得特别认真。

有一次,岳飞练武受伤了,周侗很心疼,给他包扎伤口,还鼓励他不要放弃。

岳飞记住老师的话,更加努力,后来成为了大英雄。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才能学到好多知识和本领。

《古代师恩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古代师恩的故事哟!你们听说过子贡尊师的故事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孔子去世后,子贡特别伤心。

他在老师的墓旁搭了个小屋子,守墓整整六年。

不管刮风下雨,他都一直陪着老师,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呀!还有一个叫李世民的皇帝,他也很尊重老师。

他的老师叫李纲,因为年纪大了,行动不太方便。

李世民就经常亲自到老师家里去看望,还关心老师的生活。

有一次,老师生病,李世民着急得不行,赶紧派最好的医生去给老师看病。

再来讲讲汉明帝刘庄和他老师桓荣的故事。

汉明帝当皇帝后,还经常去看望老师。

有一次,老师生病了,汉明帝亲自到老师家,一进家门,汉明帝就走到老师的病床前,嘘寒问暖。

还让老师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询问老师的病情。

小朋友们,从这些故事里,咱们能知道老师是多么重要,要好好对待老师哟!《古代师恩典故》小朋友们,今天再给你们带来几个古代师恩的小故事。

党员干部沟通的艺术

党员干部沟通的艺术

党员干部沟通的艺术发表日期:2010年11月1日作者:董以琦【编辑录入:zbmt2010】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

而这一切的桥梁就是沟通。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年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曾行至某小国,当时遍地饥荒,有银子也买不到任何食物。

过不多日,又到了邻国,众人饿得头昏眼花之际,有集市可以买到食物。

弟子颜回让众人休息,自告奋勇的忍饥做饭。

当大锅饭将熟之际,饭香飘出,这时饿了多日的孔子,虽贵为圣人,也受不了饭香的诱惑,缓步走向厨房,想先弄碗饭来充饥。

不料孔子走到厨房门口时,只见颜回掀起锅的盖子,看了一会,便伸手抓起一团饭来,匆匆塞入口中。

孔子见到此景,又惊又怒,一向最疼爱的弟子,竟做出这般行径。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学到的竞是——偷吃饭?肚子因为生气也就饱了一半,孔子懊恼的回到大堂,沉着脸生闷气。

没多久,颜回双手捧着一碗香腾腾的白饭来孝敬恩师。

孔子气犹未消,正色到:“天地容你我存活其间,这饭不应先敬我,而要先拜谢天地才是”。

颜回说:“不,这些饭无法敬天地,我已经吃过了”。

这下孔子可逮到了机会,板着脸道:“你为何未敬天地及恩师,便自行偷吃饭”?颜回笑了笑:“是这样子的,我刚才掀开锅盖,想看饭煮熟了没有,正巧顶上大梁有老鼠窜过,落下一片不知是尘土还是老鼠屎的东西,正掉在锅里,我怕坏了整锅饭,赶忙一把抓起,又舍不得那团饭粒,就顺手塞进嘴里”......至此,孔子方才大悟,原来不只心想之境未必正确,有时竟连亲眼所见之事,都有可能造成误解。

于是欣然接过颜回的大碗,开始吃饭。

以上这例小故事,让我们看出沟通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的沟通,尤其重要的是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互通信息,可以密切感情、统一认识,加强理解、融合关系,化解矛盾、加强团结,步调统一、塑造形象。

上级关心下级,善于听取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与积极性,可以提高下级的工作效率和成绩。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互通,可以迅速的传递各种信息,增进配合,提高默契配合。

2019年高中议论文大全-颜回尊师的故事

2019年高中议论文大全-颜回尊师的故事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 “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 “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回敬师的故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

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
却饥饿。

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
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
出危险了。

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

这一
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

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

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

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素质决定着社会文明和国家强盛,而人的素质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

古往今来,许多尊师重教的故事广泛流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