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原因及其代谢_童钟杭

合集下载

脂肪肝怎么回事

脂肪肝怎么回事

脂肪肝怎么回事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含量增多,肝重量增加,肝组织中脂肪含量超过肝细胞重量的10%以上,且除外已知的其他肝病和药物因素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它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肝病,危害极大,容易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脂肪肝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者与大量饮酒有关,后者很大程度上与过度饮食以及缺乏运动有关,也就是俗称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病人。

治疗方法:

1.改善生活方式: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该注意控制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的摄入。建议少油少盐,多摄入高纤维含量的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每天保证饮用足量的水。此外,患者应该增加身体活动量,如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脂肪燃烧,减轻肝脏负担,调节血脂水平,预防肥胖症发生。

2.药物治疗: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一些药物,如抗氧化剂、胰岛素敏感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有助于改善脂肪代谢和减轻肝脏负担。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发展为肝硬化和原位癌的患者,可进行肝移植治疗。

注意事项:

1.定期检查: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血脂水平和病情变化,以便纠正可能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禁止饮酒: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立即戒酒,并避免过食辛辣、肥腻食物。

3.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必要条件,在进食量、进食方式、食物质量等方面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4.保持正常体重和血糖:肥胖和糖尿病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保持正常体重和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脂肪肝的病情。

总之,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在生活中需要我们注意饮食,增加运动量,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避免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儿童脂肪肝病因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儿童脂肪肝病因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等“ 研究 了 8 0名 日本 北方 儿童 ( ~ 1 4
为评 估 肥 胖 儿 童 中 肝 脏 病 变 情
线 粒 体长 链 脂 肪 酸 B氧 化 是 心 脏
l 2岁 )结 果 显 示 儿 童 中脂 肪 肝 的总 体 况 , g e 等 研 究 了 15例 肥 胖 儿 的 主 要 能 量 来 源 。 人 B氧 化 酶 的 缺 失 , l ht u i f 3
5 8的 位 点 出 现 G 变 成 C 的 突 变 但更多见于全 身性痰 患在肝 脏 的病理 石 。这些肝 脏并发症依 酾道 外 营养 的 12 方 式 和 时 间 长 短 而 定 。行 大 部 分 酾 切 ( 5 8 ) 它 出现在 I G12 C , 』 的 区域 过程。肥胖 症、 尿病 、 养不 良、 糖 营 药
大脂肪 滴 ,8 8 %有炎症存 在 .5 7 %有 肝 了 重要 的作 用 wk.baidu.com 纤 维 化 . 至 有 患 儿 出现 肝 硬 化 。 13 营养因素 甚 叫 因 此 , 儿 童 脂肪 肝要 有 足 够 的重 视 。 对 1 发 病 原 因
死 亡 , 么 低 血 糖 , 么 肝 酶 异 常 要 要 ( ee R y 样综 合征 ) 。这 3个家庭 的母 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现 代 实 用 医学
20 0 2年 6月 第 1 4卷 第 6期

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第9卷目次索引

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第9卷目次索引

酒滥用与酒依赖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胃癌前病变 : WHO新标准与综合 干预 关 于检查 梅毒患者脑脊液的 R R是诊 断 P
神经梅 毒的金标准的商榷
李学熹 ( ) 1 5 1 :5 2 8
氯沙坦对兔颈动脉球囊损 伤后血 儿一 口 1 和 儿一1 O的影响 屠晓鸣 聂文成


阮 国模 苏忠 良
氟 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临床探索 斯 小龙 鲍红荣 () 1 1: 3 自膨式带膜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瘘 ( 1 例报告 ) 附 3
金春 贤 徐兆龙 周金伟( ) 1 1 :5 吕火祥( ) 1 1 :7 张金 兰等( ) 1 1 :9 勇 王小 同( )2 1 :1 卢华君等( )2 1 :3 慢性 前列腺炎 3 0 3 例病原 检测及 药敏分析 朱永泽 朱洪源 柯将 琼 核 素显像对 小儿小肠出血的临床意义 徐 彰 吴 国民 李 陈桧 平
A m 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 he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 的预防 方爱武 瞿 佳 孙传宾等( )7 3 6 :2 肾癌 3 1 5 例临床分析 林礼彰 张奕荣 翁志 梁等 () 11 8 :00
自体骨 软骨镶嵌 移植复合因子凝胶修复兔软骨
缺损 的实验 研究 武 中庆 王 丹 钟建 明等 (2 :57 1 ) 18 应 用组织 芯片研 究人肾癌中 Srin E F uv i、G R和 v
俞锦 清 谢 丽丽 陈智a ( )85 g 7 :6

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和突破

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和突破

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和突破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可逆的肝脏疾病,其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肪的

异常积聚。多年来,人们对于脂肪肝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一些基本

的认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脂肪肝的理解

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文将探讨脂肪肝的最新认识和突破,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病因的新认识

脂肪肝的病因多样化,包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过

去人们普遍认为,高脂高糖的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

因之一。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脂肪肝并非仅仅由于营养不良引发,还与肠道微生物、肝脏内免疫系统的紊乱以及遗传变异等因素密切相关。

1.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的失调会导致肠黏

膜屏障的破坏,引发内毒素的大量释放,进而诱发肝脏炎症和脂肪肝

的发生。调整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益生菌的补充或调整饮

食结构,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脂肪肝。

2. 肝脏内免疫系统的紊乱

肝脏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它具有监测、识别和清除

体内异常细胞以及抵御病原体的功能。新的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的

肝脏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数量受到影响,从而导致

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损伤。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

具体作用,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改善脂肪肝的预后。

3. 遗传因素的影响

除了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外,脂肪肝的发病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已经发现与脂肪肝相关的多个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影响人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与预防方法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与预防方法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与预防方法

一、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即脂肪堆积在肝脏内部导致的疾病。它是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肝细胞内积聚大量脂质,严重影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脂肪肝可分为两种类型: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前者是因饮酒过度导致,后者则与生活方式以及其他潜在因素有关。

二、脂肪肝形成机制

1. 转录调控异常:转录调控异常可能引起不同基因的表达失衡。当这些基因参与到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等过程中时,会导致脂类合成增加、自由基积累、抗氧化能力下降等进一步影响了细胞功能。

2. 调节因子失衡:多个信号通路和调节因子在调控机体的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这些通路或因子受到干扰或异常激活时,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如AMPK、SREBP-1c等因子的失调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3. 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高糖、高脂饮食以及营养不良会导致减少能量消耗和调节脂质代谢的激素分泌异常,从而诱发脂肪肝。此外,胰岛素抵抗也会加剧脂类在肝脏中的沉积过程。

三、预防脂肪肝的方法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脂肪肝至关重要。建议适度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并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类食品的摄入量。此外,还应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时间禁食或节食等极端饮食行为。

2.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控制体重可以减轻过重和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包括脂肪肝。每周进行适度而规律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和脂类消耗速率,从而减少肝脏中的脂质含量。

3. 避免酗酒:过量饮酒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原因。因此,最好遵循健康

的生活习惯,并保持适度饮酒或不喝酒。如果已经被诊断为脂肪肝或者有潜在风险,应完全戒除饮酒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概述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中医认为,脂

肪肝的发生主要与肝脏功能失调、脾胃湿热等内因的影响有关。本文

将系统介绍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肝脏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脏主要负

责疏泄功能,在运化过程中,若肝脏不能顺利疏泄,会导致湿气聚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肝失疏泄常见的症状有胸胁胀满、腹胀便溏、泄泻等,体现了肝脏功能的异常。

脾胃湿热

在中医理论中,脾是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脾胃湿热是脂肪肝形

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脾胃湿热是指脾胃功能紊乱,消化功能下降,

导致湿气积聚于体内。湿气与脂肪相互渗透,形成脂肪团块,最终引

发脂肪肝。

饮食不当

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饮食不当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之一。中医认为,暴饮暴食、偏食偏嗜、冷热不调等饮食习惯会导致脾

胃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减退,从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情志不和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认为,情绪变化

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

致脾胃功能紊乱,加重脂肪肝的发展。

运动不足

中医认为,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

内湿气堆积,进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的沉积。

防治策略

中医提出了一系列防治脂肪肝的策略,包括调理肝气、健脾化湿、调理情志、适度运动等。

调理肝气

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定期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保持肝气畅通。

健脾化湿

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饮食上应遵循“清淡适度、宜温宜热、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脂肪肝这种疾病也不足为奇,它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很多人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再加上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脂肪肝缠身。现在,店铺来告诉你导致脂肪肝的原因。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

1、肥胖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约半数肥胖患者可见有轻度脂肪肝,在重度肥胖症的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高达60百分-90百分,可见肥胖患者有明显的脂肪肝好发倾向。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患肝炎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而又缺乏运动所致的肥胖是我国最常见的致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2、酒精

据对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百分-95百分有脂肪浸润。研究表明,酒精的消耗量与脂肪肝的发生率间存在量效关系,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体内大量乙醇可以抑制线粒体蛋白的合成,使线粒体氧化脂肪的能力降低,引起肝组织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性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此外,乙醇的代谢产物如乙醛对肝组织本身也有直接毒性作用,引起肝组织脂肪变性。

3、蛋白质-热量不足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如加西卡病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饥饿时血清游离脂肪酸增加,可致脂肪肝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葡萄糖获取缺乏、生长激素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有关,并且肝脂肪变性的程度有赖于饥饿时间的长短。空回肠盘路术及胃分割术后,体内脂肪动员增加也可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脂肪肝是由于人体脂肪代谢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脂肪肝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尤其

是在饮食习惯较为不健康的人群中更加常见。那么,到底是什么

原因导致了脂肪肝的形成呢?

1. 饮食不健康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碌或是个人原因而忽视

了饮食的卫生与健康。同时,也有很多人因为口味追求或是生活

习惯的问题而经常吃一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这些

食物会给肝脏造成很大的负担,肝脏就会逐渐发生变化并产生脂肪。因此,饮食不健康是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经常饮酒

酒精是有害的,长期饮酒容易引发脂肪肝。因为酒精会使得肝

脏的代谢过程出现问题,并且加重了肝脏的负担。饮酒对肝脏有

着严重的损害,对于造成脂肪肝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药物成分引发的脂肪肝

在治疗其他疾病时,通常会开一些消炎、解热、镇痛等药物。然而这些药物有时会引起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有可能会导致肝脏负担过重,产生脂肪肝的现象。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选择正确的药品,并且遵循医生的建议。

4. 脂肪过多的摄入

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很多人总是为了追求充足的能量而大量摄入脂肪,这使得脂肪在人体内堆积。同时,很多快餐店、餐馆等食品公司也为了吸引消费者而研发出了很多含多种化学添加剂的食品。长期食用这些食品不仅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的营养需要,而且还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负担,损坏身体的健康。

以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

2. 减少饮酒,甚至是戒酒;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_百度百科

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在某些职业人群中(白领人士、出租车司机、职业经理人、个体业主、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等)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为25%;肥胖人群与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0%;嗜酒和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8%;在经常失眠、疲劳、不思茶饭、胃肠功能失调的亚健康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60%。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平均年龄只有40岁,30岁左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45岁以下男性脂肪肝明显多于女性。

脂肪肝早期无症状,好多年青人在体检时检查出自已患了脂肪肝而就医.所以人人都要注意体检,有效地把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疾病分类

按病理分类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脂肪肝系一种多病因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过多的病理状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肥胖、糖尿病、酒精中毒是脂肪肝的三大病因,并且无论单纯性脂肪肝的成因如何,总有一部分患者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脂肪性肝硬化及其相关疾病。

许多营养性疾病,如恶性营养不良病,饥饿,胰腺疾病,重度贫血,胃肠外营养,肥胖症均可导致脂肪肝。

众所周知,肥胖者患脂肪肝的几率很大。脂肪肝肥胖不仅是指体重的增加,而且还是指体内过剩的脂肪组织蓄积状态。"肥胖性脂肪肝"所含脂类主要为三酸甘油脂,肝活检还证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50%时,53%的患者有明显的肝脏脂肪性变。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作用而排出体外。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早50岁以上肝功能损害中药物所致者高达40%;其中脂肪肝是其常见的类型之一。换句话说,很多药物可引起脂肪肝。

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许多内分泌疾病,均可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

"糖尿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25%。主要由于贮脂组织中脂肪动用增加,大量释放游离脂肪酸,在肝脏大量合成并贮存三酸甘油脂,形成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多见于成年型,且与肥胖有关。

慢性酗酒常引起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嗜酒者患脂肪肝的比例较正常人明显增多以成为不争的事实。所谓嗜酒系制女性饮酒量》40克/天或男性》80克/天。饮酒史持续5年以上。57。7%的嗜酒者并发脂肪肝。其机理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的直接毒性反应,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日饮烈酒80~120克持续10年以上时,10%~ 35%的病人患有酒精性肝炎与肝硬化,90%的人可能有脂肪肝。

脂肪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脂肪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中脂肪的异常积聚。脂肪肝可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FLD)两种类型。本文将重点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脂肪代谢异常相关,如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脂联素(adiponectin)和肝脏X受体(LXR)等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脂肪肝的易感性增加。

2. 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代谢异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因之一。当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时,多余的能量会被转化为脂肪酸,在肝脏中合成和储存。当脂肪酸合成和氧化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肝脏开始积聚脂肪。此外,胰岛素抵抗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素,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酸合成增加、脂肪酸氧化减少,进一步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3.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常见到炎症细胞浸润,如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会进一步损伤肝脏细胞,导致脂肪肝的恶化。

4. 肠道菌群失调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胆汁酸代谢异常、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和内毒素释放增加,进而引发肝脏炎症和脂肪肝的发生。

5.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有关。例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存在会增加患者患脂肪肝的风险。此外,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就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分析展开讨论。

一、脂肪肝的病理变化

脂肪肝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积聚。正常情况下,肝脏中有一定量的脂肪,但当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过多时,就会导致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可分为两种类型: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1.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在酒精摄入过多的情况下,肝脏无法将酒精完全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积聚。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AFLD是一种与饮酒无关的脂肪肝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NAFLD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NAFLD患者中,肝脂肪积聚是由于肝脏对脂肪的摄取、合成和氧化代谢等过程的紊乱所致。

二、脂肪肝的病因分析

脂肪肝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脂肪肝病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对脂肪肝的易感性。例如,PNPLA3基因的多态性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2.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长时间的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3. 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脂肪肝密切相关。这些疾病会导致脂肪的异常积聚和肝脏功能的受损。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的 发展 ,人 们生活 方式及 饮食 习惯发生 改变 ,非酒精性 脂
肪 肝的发 病率 也在逐年 上升 ,病 情可 发展为肝 纤维 化 、肝 硬 化等终 末期肝 病 ,对 患者 的健 康生存 造成严 重影 响。护 肝药物 虽然无 法减 少肝组织 内的脂肪含 量 ,但可 通过生物
源 制 药 株 式 会 社 ,国 药 准 字 J 2 0 0 8 0 0 8 0,规 格 :2 5 ag r X
我 院采用 多烯磷 脂酰胆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NA F L D, 获得 满意 效果 ,报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 2 0 0 9年 6月 至 2 0 1 2年 1 2月 来 我
AS T、TC 和 TG 均有 下 降 ,与治 疗 前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义;治疗组 AL T、TC和 TG降低 幅度 比对 照组 更大 , 差 异 有统计学意义 ;不 良反应病例症状轻 微 , 停 药后即缓解 。
3 讨 论 这 一结 果与 文献[ 1 。 1 中的 报 道 大 体 相 符 。
… 1 童钟 杭 .脂肪肝 的原因及其代谢[ J ] .现代 实用医学 , 2 0 1 0 , 2 2
( 1 O ) :1 0 8 1 .
膜修 复 、拮 抗氧化 应激反 应 ,从 而缓解脂 质过 氧化对肝 脏

肝脏代谢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代谢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代谢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之一,对于各种物质的代谢具有

重要的作用。肝脏通过对某些化学物质进行生物变化转化,使这

些物质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或者排除。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会

导致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出现。

一、肝脏代谢功能与脂肪肝的关系

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部脂肪含量过高。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受到了影响,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此外,影响脂肪代谢的患病因素还包括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这些因素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肝脏代谢功能。肝

脏代谢功能受损,脂肪无法得到及时代谢和消耗,形成脂肪肝。

二、肝脏代谢功能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之一,

其作用是促进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促进葡萄糖代谢,从

而降低血糖水平。肝脏对于血糖的代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糖尿

病患者肝脏中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存在失调,胰岛素的作用受

到阻碍,导致血糖升高。肝脏代谢功能的异常会影响葡萄糖的代谢,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三、肝脏代谢功能与高血脂的关系

高血脂是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含量异常升高的状态。高血脂是

心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

器官,同时也是胆固醇酯化的主要场所。当肝脏代谢功能失调时,导致血液中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量增加,从而使血脂含量升高,形成高血脂。

四、肝脏代谢功能与肝癌的关系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理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理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理

一、脂肪肝的形成机制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内堆积了过多的脂肪。这种脂肪主要由三酰甘油组成,当其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脂肪沉积会影响到正常的肝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发展成为纤维化和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1.1 代谢障碍:脂肪沉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代谢障碍。身体摄入过多的能量,在无法消耗时就会转变为三酰甘油存储起来。如果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就容易使体内产生过多的三酰甘油,从而加剧了脂肪堆积。

1.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当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能力逐渐降低,导致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还会影响脂肪酸的代谢,加速脂肪在肝脏内的积累。

1.3 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固醇是合成生活所需物质的基础,但当胆固醇代谢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导致其过度积累。这些过多的胆固醇将妨碍脂肪的正常排泄,使之沉积在肝细胞内。

1.4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脂肪肝形成机制中重要的环节。氧化应激指细胞氧化与抗氧化状态失衡,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异常。同时,在脂肪堆积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下,也会诱导细胞损伤和纤维组织增生。

二、生活调理对于脂肪肝的影响

2.1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预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过量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其次,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等,有助于促进消化道运动和脂肪排泄。此外,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保持营养均衡也是很重要的。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节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节

脂肪肝的形成机制和生活调节引言:

脂肪肝,即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积聚的疾病,是当今社会中日益普遍的健康问

题之一。它常常与不良生活习惯、营养失衡以及其他潜在因素有关。了解脂肪肝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生活调节来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对于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脂肪肝的形成机制

1. 能量摄入过剩:长期大量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会导致体内能量超过消耗,多余

的能量被转化为甘油三酯(主要成分为脂肪)储存在各个组织中,包括肝脏。因此,高能量饮食是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和促进葡萄糖吸收利用的重要激素。当

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会升高,此时胰岛素会促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并抑制脂肪的代谢和氧化。这也是导致脂肪肝形成的因素之一。

3. 脂肪酸代谢异常: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可以将摄入或合成的游离脂肪酸进行β-氧化反应,进而提供能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一过程受到抑制,导致游离

脂肪酸在肝内积累。这些堆积的脂肪酸通过损害线粒体功能和增加氧化应激而引发炎症反应,促进了脂肪肝的发展。

二、生活调节对脂肪肝的影响

1. 饮食习惯调整:

a) 控制能量摄入:选择低热量、低脂、高纤维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

类和瘦身体素等来降低能量摄入。

b) 合理分配三餐:保持规律并适度分配三餐,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禁食。

c) 限制饮酒:酒精是促进脂肪肝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适量饮酒或者避免饮酒,特别是对于已被诊断出脂肪肝的患者来说。

2. 锻炼和体重管理:

a) 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步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脂肪代谢和减少脂肪在肝细胞中的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10月第22卷第10期

・1081・

・专家论坛・

脂肪肝的原因及其代谢

童钟杭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0.10.001【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0)10-1081-03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310003作者简介:童钟杭(1931—),男,主任医师,教授。主编或参编专著9本,发表论文140篇。

随着全球肥胖、代谢综合征(MS )、2型糖尿病(T 2DM )及动脉粥样硬化(AS )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很多学者已认识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 )在代谢领域内可能涉及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且NA-FLD 出现于代谢紊乱之前。在美国,30%的成人NA-FLD 是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肝癌;而且NAFLD 也已成为儿童肝病的常见原因。1脂肪肝的流行及诊治

NAFLD 是指在无大量酒精摄取(<20g/d )及特殊原因所致的肝脂肪变性时,脂肪积聚在肝内。其中营养[如营养不良、体质量快速减轻、代谢障碍

(如

-谷氨酰胺转移酶水平也有

一定的关系,并独立于肥胖病。总之,肝酶增高仅能作为脂肪肝的粗略估计,肝酶增高时症状无特异性,

且不与疾病严重度明显相关。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右上腹疼痛不适或胃饱满感,可能触及肝肿大。其他的发现为肥胖或MS 的临床表现,黑棘皮病仅见于儿童脂肪肝患者。

NAFLD 患者需避免摄用肝毒性药物,治疗目标是减少脂肪变性及发生肝纤维化。NAFLD 的严重程度度受肥胖、MS 及胰岛素抵抗(IR )的影响,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线治疗。临床有较多药物可用来治疗NAFLD ,但尚无结论;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的药物有噻唑烷二酮(TZDs )及二甲双胍及护肝药物(结晶形脱氧胆酸、甜菜碱及维生素E 等)。其中TZDs 治疗NAFLD 及NASH 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TNF )基因转录。2脂肪肝的病因

行为因素涉及脂肪肝的病理、生理,能量摄入增加是主要的原因,且与饮食组成有关。生活方式改变可改善这一危险因子,其他危险因子需要治疗。脂肪分布不成比例,内脏脂肪增加、释放体液因子与脂肪肝有关。肝脂质氧化受损及不能调控脂质新生受

遗传影响。脂肪肝与内脏脂肪组织(V AT )呈强关联,单因数及多因数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54及0.65。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October 2010,Vol.22,No.10

・1082・

全身及内脏肥胖伴脂肪肝可能是由于脂肪组织炎症所致。当脂肪组织扩展时被巨噬细胞浸润,充满前炎症细胞因子并伴有IR 。由胰岛素介导的脂肪分解受损,导致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FFA )增加;这样,V AT 较整体脂肪组织在代谢方面贡献更

大。V AT 内脂肪分解增加致FFA 直接流入门静脉及肝,增加肝细胞摄取FFA 并与辅酶A (CoA )结合成脂肪酰辅酶As (FACoAs ),能形成肝甘油三酯(TG )及干预胰岛素信号。FACoAs 能刺激核因子

-K

),减少细胞内炎症。空腹时肝FFA 主要来自血浆FFA 池,FFA 供应肝可能仅在餐后增加,然而不论FFA 来源如何,增加的肝脂质主要是由肝脂肪积聚所致。肥胖者发炎的脂肪组织产生大量前炎症细胞因子如TNF-

£¨PPAR-AR 结合,导致PPAR-(PGC-1Ñõ»¯¡£

µ¨Ö-ËáÊÇ·¨Äáõ¥ÑÜÉúÎFarnesoid )X 受体(FXR )的主要靶体,FXR 是核受体,它在保护胆汁酸对肝及肠的毒性时起了关键作用。FXR 对调控餐后

能量代谢尤其对脂蛋白代谢有重要作用。FXR 激动剂可减少人血浆TG ,激活FXR 可抑制肝葡萄糖新生基因,使葡萄糖减少。故有理由设想FXR 激动剂可减轻脂肪肝,降低血浆TG 及葡萄糖水平。肝X 受体(LXR ,

)是另一核受体,它在巨噬

细胞及肝逆向转运胆固醇[将胆固醇从巨噬细胞到高密度脂蛋白(HDL )颗粒进入肝]。故LXR 激动剂可减轻AS ,但它可加重肝脂肪变性及升高血浆TG 水平,可能是由于上调固醇凋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 )所致。

合适的供氧可调控肝脂质氧化,并与骨骼肌及新生的1型纤维中的线粒体增大及增加有关,这些

作用可能由遗传调控。线粒体对肝细胞代谢有重要作用,表现为对脂肪酸氧化及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约占肝细胞重量的18%。

动物研究显示了遗传对体内脂肪分布的重要影响。对人单合子双胞胎研究则显示同胞间体脂是不同的,双胞胎也有不同的总体及内脏脂肪积聚。横断面及纵向分析显示脂联素受体-1与胰岛素敏感性及肝脂肪量相关。

基因多态性涉及脂肪酸氧化,基因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在肝有isoform 等形式的肉毒碱棕榈酸转换酶,此酶运送长链脂肪酸到线粒体。SNPs 与脂肪肝及T 2DM 无相关性。肝脂酶基因对肝脂质代谢起主要作用。SNP 对基因-基因相互作用扮演重要角色。与脂肪肝有关的另一候选基因为Clock 基因。Clock 基因突变的鼠表现为多食、肥胖、MS 及肝脂肪变性。人Clock 基因与脂肪肝的严重度相关。3脂肪肝的代谢结局3.1血脂异常

脂肪肝与IR 、AS 及MS 有关,并可

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10月第22卷第10期

・1083・

预测未来的心血管事件,发现致AS 前血脂谱,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及高TG 水平、小颗粒密度低密度脂蛋白(LDL )及高载脂蛋白B100水平、肝TG 合成速率增加,随之致HDL-C 、LDL 颗粒密度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颗粒增加。循环中HDL-2可保护AS 。脂肪肝与HDL-2及HDL-2/HDL-3的相关性比总HDL 更强。3.2

炎症肝处于免疫反应状态,肝实质细胞占肝2/3的细胞量,其他细胞为胆管上皮细胞、肝窦细胞、枯否细胞、星形细胞、树枝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枯否细胞及淋巴细胞起主要免疫反应。枯否细胞占肝非实质细胞的20%,它来自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枯否细胞消除血液中内毒素(脂多糖),吞噬微生物及碎片。枯否细胞可产生IL-12及IL-18,调整自然杀伤(NK )细胞分化及促进NK 细胞局部扩散,从而表达大量抗病毒的干扰素-)。枯否细胞还可产生细胞因子

IL-1

激动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增加肝胰岛

素敏感性,而只有罗格列酮可减少肝脂肪。

肝脂质变性可引起肝炎症,部分是由于内质网

(ER )及氧化应激。此外,缺氧、毒素、感染、营养素波动及过多脂质共同应激到ER ,出现错误的蛋白质积聚。ER 涉及活性氧簇产生而缺氧应激,在氧化应激下,激活了

NK-K ϸ°û¹¦ÄÜÓÐÒæ¡£FGF21与罗格列酮

有协同作用,可引起体质量增加。FGF21还可调控

肝脂肪变性。

视网膜结合蛋白4(RBP4)在脂肪组织及肝表达,分泌进入体循环。RBP4对代谢的作用首先是在敲除葡萄糖转运体4的小鼠中发现,它在骨骼肌、肝及脂肪组织中表达为IR 。在人循环中高水平RBP4与IR 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在IR 状态,增高的循环中的RBP4是由于肝脂肪增加,而非体内总脂肪增加。(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

收稿日期:2010-04-05(责任编辑:姜晓庆)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进展

周贤斌1,叶丽萍1,邹多武2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0.10.002【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0)10-1083-05

作者单位:1.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台州317000;2.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043

作者简介:周贤斌(1976—),男,浙江省台州市人,主治医师。通信作者:邹多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50余篇。E-mail :duowuzou@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消化道黏膜病变(息肉、上皮内瘤变及恶性肿瘤等)及黏膜下病变(平滑肌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及脂肪瘤等)。大多数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内镜检

查时意外发现,内镜下表现大致相似,多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变。以往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多采用定期临床观察或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或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