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 练习题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
1、试比较古代中国科学自然观与古希腊科学自然观。
答:形成于商周之际的阴阳说和五行说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考察万事万物生衍变化的途径和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古代中国也曾有过类似于“原子”的概念,这就是战国时期墨翟及其弟子的著作《墨经》中所说的“端”,但没有形成类似于古希腊的原子论。古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在空间连续分布的“元气”来解释万物及其运动变化的“元气说”。
古希腊科学自然观把自然界看成一个独立于人的一个有规律的,并且其规律可以为人们所把握的对象,他们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古希腊出现的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用具体的诸如“水”、“气”之类的物质性的东西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而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却用数即事物的几何结构或形式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从而开辟了在注重心灵的理性世界而轻视外部感性世界的理性主义传统。稍后的赫拉克利特一方面仍然遵循米利都学派的思路,用“火”及其性质来解释世界万物的生灭变化;另一方面又提出“逻各斯”作为把握对象的原则,从而把认识客观对象和把握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奠定了西方认识论的理论基础。德谟克利特作为古希腊原子论的主要代表,用肉眼所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即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变化发展,它在思想和方法上对后世都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研究了事物的本性和原因,提出“四因说”和“目的说”。同时还提出了比较严密的科学论证方法,创立了逻辑学,成为后世科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复习
名词解释
1.结构:所谓结构,泛指事物各个部分的配合组织,而物质的结构则是指组成物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式,即物质的空间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研究物质结构,也就是研究物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等。如: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要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2.规律:也叫法则,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向。规律是客观的,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按其所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经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3.科学分类:所谓科学分类,是指研究科学技术各门学科之间关系和确立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即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把众多具有不同特征、属性或关系的科学技术学科分门别类,排列组合成一个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实际,反映各门学科之间内在区别和联系的有机整体。
4.分支学科:指从原有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如生物学中分化出分子生物学,而分子生物学又进一步分化出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从根本上说,分支学科产生于对原有学科对象的某些特征或方面的深入研究,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深化。
5.边缘学科:指在已建立起来的不同学科相互邻接处产生的一种中间性、过渡性学科。如物理学与化学邻接,出现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物理学与生物学相邻接出现了生物物理学,与地理学相邻接出现了地理物理学,与天文学相邻接出现了天体物理学,等等。不仅两门学科之间产生边缘学科,而且出现了多元交叉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化学。边缘学科消除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分离界限,加深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现代科学日益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自然科学概论考点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和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__拉瓦锡__。
3、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__大陆漂移___的假说。
4.英国的史密斯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 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1.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B )
A.牛顿 B.伽利略C.哥白尼D.道尔顿
2.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B)
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德谟克利特
3.应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有三个特点,下面各项中不在其内的是(B)A.可以纯化研究对象B.可以使用实验仪器
C.可以强化实验对象D.可以模拟自然过程
4.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C)
A.球形B.椭球体C.梨状体D.苹果形
5.一壶水烧开时,水蒸气会将壶盖冲开,这现象中水蒸气( B )A.对壶盖做功,使壶盖热能增加 B.对壶盖做功,使壶盖机械能增加
C.对壶盖热传递,使壶盖热能增加 D.对壶盖热传递,使壶盖机械能增加1.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者( BD)
A.普朗克 B.海森堡 C.爱因斯坦 D.薛定谔
2、狭义相对论的结论(ACD)
A.时间膨胀 B.时空弯曲 C.尺缩效应 D.同时的相对性
3、现代技术的三大技术体系(BCD)
A.网络技术 B.能量转换技术 C.物质变化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
1、海森堡建立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T
自然科学概论
•伽利略奠定了动力学基础
•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其他科学家的成就 生物学方面:
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
维萨里出版《人体的构造》
林耐:提出系统分类思想(纲、 目、科、属、种)
化学方面:
波意尔提出了元素的概念,把 化学变为科学 光学方面: 惠狄斯提出光的波动说 牛顿提出光的微粒说
4、近代前期科学的特点与形而上 学自然观的形成 (1)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特点
(二)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1、“文艺复兴”与科学解放。
(1)时期本质:生产关系变革时期 (2)宗教改革运动
(3)地理大发现对科学的影响
Biblioteka Baidu
•航海活动直接推动:天文学、力学、数学、大 地测量学的发展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
2、自然科学革命
(1)1543年出版的两本著作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揭露了生物的统一 性,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命观。 • 系统论的建立,发现了自然和社会(包括 技术装置)以共同的系统形式而存在和运动 的规律性。
(4)科学技术当今发展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革 命性的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科学
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 标志着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始
(2)实验科学的兴起 近代科学有两个轮子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题
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地球科学概论期末考题
2002 (A)
1. 试述河流的下蚀作用(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底部的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2)产物:“V”形谷、激流、瀑布、向源侵蚀作用、河流袭夺及侵蚀基准面等,4 个以上。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
要点:
(1)整合--地壳稳定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特点:干旱,蒸发量大于补给量
分四个阶段:
(1)碳酸盐阶段
(2)硫酸盐阶段
(3)氯化物阶段
(4)砂下湖阶段
要简要说明其过程,图示也可以。
2002 年(B)
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10 分)。
要点:
(1)概念: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对河床两侧及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弯曲、谷
坡后退,河谷加宽的过程。
(2)产物:曲流河、牛轭湖、截弯取直等。
简要说明其过程。
2.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10 分)。
要点:(1)整合--地壳稳定
(2)平行不整合—地壳垂直升降运动
(3)角度不整合---地壳水平运动
要说明其形成的简单过程。
3. 试述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8 分)。
要点:中低纬度为主
主要类型有:碳酸盐、硅质、铝、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胶磷石和海绿石等。
简要说明2-3 种即可。
2003(A 卷)
1、试述“V”形谷、“U”形谷和风蚀谷的成因,并对比三者的基本特点(12 分)。
要点:
“V”型谷,侵蚀成因;
“U”型谷,冰川剥蚀成因。
风蚀谷:风的剥蚀作用形成。
可从谷的平面延伸、剖面形态、谷底特点及变化、主、支流交汇特点、谷底沉积特点等进行对比。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考试会从中选5题)
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2.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叫做重力。
3.重力场: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
5.磁倾角:磁针指北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纵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又称P波
8.横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横波,又称S波
9.地壳的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实际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10.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之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11.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12.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3.晶体: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这种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
14.气压:从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15.气压梯度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16.锋:不同性质冷热气团的交界区。
17.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综合指数。
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1—2 简述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三次科学革命
三个时期:
(1)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是从远古到15世纪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认识了自然界,到公元前6世纪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天文学和医药知识,自然科学已开始萌发。
这一时期,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中天文学走在最前面。在医药方面,已有关于多种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记载
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描绘自然界的总面目。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力求囊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自然哲学。虽然那时已出现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学等专门化知识,但都包含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
在物理学方面,已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他的工作给后人许多启发,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是错的,例如,受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的运动也就立即终止。又如,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等。亚里士多德的这些错误结论纯粹是他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并无任何实验依据,那时人们也还没有“科学实验”的思想。
(2)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
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从各个细节上分门别类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于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专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数学上,微积分和非欧几何已经建立;物理上,牛顿理论和电磁理论已经建立;化学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天文学上,提出了日心说;地学上,提出了地质演化说;生物上,
自然科学概论
哥白尼
Baidu Nhomakorabea
牛顿
序论
一、科学 1、概念 、 科学在这里指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科学在这里指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它最终要表现 为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理论的知识。 为关于自然的系统化、理论的知识。科学的最初成果是用概念来描述 自然现象的发现,继而进行说明、解释,以至预见新的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的发现,继而进行说明、解释,以至预见新的自然现象,最 后形成某种概念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 后形成某种概念的体系,成为一门学科。 2、发展 、 (1)科学的觉醒时期。 )科学的觉醒时期。 (2)科学的空前发展时期。 )科学的空前发展时期。 (3)科学的改造时期。 )科学的改造时期。 (4)科学的发展加大了人们对科学本身的反思。 )科学的发展加大了人们对科学本身的反思。
第1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
1.1科学革命的突破 科学革命的突破
一、天文学上的革命 二、医学生理学的革命
1.2经典力学的奠基 经典力学的奠基
一、开普勒在天空中“立法”,得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 开普勒在天空中“立法” 得出了行星运行的三大规律。 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1)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正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正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 (1)小球在光滑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相等,距离与时间的平 )行星和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正比 1.3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加速度相等, 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3)方正比。 )方正比。 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运动三定律。 一、运动三定律。 (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作匀速直线运动。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时作匀速直线运动。 (3)对平抛运动作了初步的分析。 )对平抛运动作了初步的分析。 二、)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1)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4其他科学的发展 其他科学的发展 (2)f=ma ) F=G(m1*m2)/R2 G=6.67*10(-11) =-f’ (3)F=- ) =-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
1. 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的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
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9.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要点
蓝澈violet整理
物理部分
填空题
1、静止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符合_库仑定律____________,电荷产生的电场用___电场强度
__________(简称场强)来描述。
2、通常的物质,按其导电性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导体和_绝缘体____________,导体体内存在可运动的自由电荷,绝缘体又称为___电介质_________________,体内只有串缚电荷。
3、18世纪出现过_____热质说________________,把热看成一种不生不灭的流质。
4、根据____麦克斯韦方程组_____________导出一个重要结果是存在电磁场,变化的电磁场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___光速(3.0x10^8m/s)
_______________。
5、力是物质间的一种__相互作用_______________,机械运动状态的变化是由这种相互运动引起的。
6、温度的本质:______(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热源向外辐射电磁波_______。
7、牛顿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开普勒的___行星运动三大定律_(天体运动定律)___________),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8、统计物理是热学微观描述方法,通过物理简化模型,用统计方法找出______微观物理量
___________与_____宏观物理量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9、二十世纪初建立及发展起来的物理理论称为近代物理学,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_量子力学_____________和___相对论_______________。
自然科学概论-期末考重点整理
98-2-自然科學概論
期末考重點整理
期中考:第十八週99/06/23(三) 20:10
考試題型:50題選擇題 100%
考試範圍: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概論—P110~P299
第三章熱電科技第四章聲光環境
第六章變動的地球第七章宇宙的奧秘第八章環境保育
<<考試題目重點>>
第三章熱電科技
1.一七三三年,法國化學家杜菲主張電是一種流體,提出電的「兩流體說」;一為以絲絹摩擦
玻璃、水晶等,玻璃和水晶所產生的「玻璃電」;另一種則是以毛皮摩擦琥珀、樹脂等,琥珀和樹脂所產生的「樹脂電」。
2.摩擦玻璃時,電流流入玻璃內部,使它帶「正電」;而摩擦琥珀時,電流則從琥珀流出,使
琥珀帶「負電」。
3.富蘭克林於一七五二年利用萊頓瓶,在雷雨中順利地以風箏來傳導電荷,證明了閃電和摩擦
起電所產生的電本質是相同的,並成功研製避雷針。
4.在靜電感應中,摩擦金屬棒所產生的電荷,會經人體傳至地球。
5.可以導電的物體稱為導體,如金屬、石墨。金屬是電的良導體,具有可以移動的自由電子;
其中導電性最佳的是銀、銅和金,故常用作導線。
6.無法導電的物體稱為絕緣體,如玻璃、木材、塑膠、陶瓷、橡膠、空氣等。
7.導體能力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物體,稱為半導體(又稱不良導體),如矽、鍺等。
8.要使金屬帶電其實可以利用「感應起電」的方式。
9.在閃電之現象,是由於靜電作用所引起的,閃電起於雷雨雲內部,上升氣流在此處使冰晶和
水滴極猛烈地撞擊和摩擦,若雲層底端接近地面,則地面會由於靜電感應而帶正電。當電荷累積至一定程度時,在強大的電壓作用下,會產生正負電荷急遽中和的放電現象,於是形成閃電;而雷聲是空氣受熱急速膨脹,空氣產生壓縮波而形成聲音的現象。
自然科学概论
21. 1798年,伦福德(B.T.Runford 1753-1814)以摩擦生热的事实否定热是一种实物。1799年,戴维(H.Davy 1778-1829)以冰块在真空中的摩擦实验表明,热质是不存在的。这些事实冲击了()
A、热之唯动说
B、热质说
C、比热概念
作业
1.第1题
对于观察者来说,用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描述的物理规律是等效的。这是()
A.等效原理
B.广义协变原理
C.狭义相对性原理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定律的普遍性是指()
A.无时空限制
B.大多数情况下成立
C.反例很少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科学作为一种职业,其前提是()
A.科学的理论化
B.科学的社会功能显现出来
C.科学家有了自己的实验室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
A.华佗
B.孙思邈
C.张仲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
A.盖伦
B.亚里士多德
C.希波克拉底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这是热二律的()
A.克劳修斯表述
B.开尔文表述
C.迈尔表述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按照玻尔的半经典理论,原子受激发光,是因为()
A.该原子低能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高能轨道
B.该原子高能轨道上的电子跃迁到低能轨道
C.该原子轨的电子变成自由电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这是()提出的观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题型:辨析题4*10分;材料分析题3*20分
1、原子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答案: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原子论自然观:要点: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数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答案:
(1)核心思想: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之中都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2)数学自然观的古希腊代表:毕达哥拉斯:“万物”已经不仅仅是世界上的实际存在的具体事物,除了这些实际事物外,还有一些也是存在的东西,如正义、理性、灵魂、美、善良等等,这些东西显然是不能用水、土、火、气来解释的。毕达哥斯时代,数还不能离开感觉的对象而独立存在。点是1,线是2,面是3,体是4。
(3)数学自然观的近代代表——开普勒:
土星轨道的球——立方体
木星轨道的球——正四面体
火星轨道的球——正十二面体
地球轨道的球——正二十面体
金星轨道的球——正八面体
(4)元素周期表
3、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答案:机械论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
(2)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
(3)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
(4)人与自然是分立的。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概论
自然科学是指以自然规律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人类通过实验、观察、推理和逻辑思维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众多方向。本文将综述自然科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一、自然科学的起源
自然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当时的古希腊人开始关注自然现象,并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得出一些简单的规律。包括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然而,正式的科学方法是在17世纪后期由伽利略和牛顿等人提
出的。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物体下落是与其质量无关的规律,并形成了被称为现代科学中最基础的实证方法。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等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里程碑。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重要发现。
1.启蒙运动时期:在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和北美盛行。
在这个时期,自然科学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类开始关注自然规律的发现和科学实验。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伏尔泰、罗塞尔等人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工业革命时期:在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和北美开展。
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尤其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对许多实用的发明做出重要贡献。包括发明电灯、电话、电池和化学反应器等。
3.现代科学时期:在20世纪,科学技术迎来了一个爆炸式的
增长。物理学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和生命过程,这为生物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地学和天文学家通过现代技术发现了许多新发现,包括太阳系的行星和行星和恒星的演化。
自然科学概论总结复习习题及答案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
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
7.
5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
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8、
()10
4、略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5、什么是环境?它包括哪两类环境?
6、近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有哪些方向?
7、试述主要的海洋资源。
五、论述题
1、简述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背景、革命特点及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一、填空(1分X25=25分)
1、物质、现象。
2、1同一性,2继承性,3动力性,4实践性。
3、古代、近代、现代。
4、基础、技术、工程(或专业)。
5、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
6、引力收缩-平衡期-红巨星-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概论形成性作业姓名:学号:
请在第十六周上课时上交
一、选择题
1、近代科学革命的标志是()。
A、至大论
B、天体运行论
C、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D、物理学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后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代表著作是()。
A、论自然
B、物理学
C、论天球
D、论事物的本性
3、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后期著名哲学家,是古典()的创始人。
A、化学
B、物理学
C、天文学
D、数学
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建立了庞大的理念论体系,成为()思想的创始人。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实用主义
D、神秘主义
5、托勒密在《天文大全》中设想出描绘宇宙图景的几何结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
A、太阳
B、银河系中心
C、地球
D、火星
6、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确立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7、古代中国关注疑难杂症的研究,这些成果在唐代孙思邈的《()》中得到反映。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8、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记载了我国在十一世纪中叶以前的许多科技成果。
A、梦溪笔谈
B、山海经
C、水经注
D、天工开物
9、战国时期的医学巨著《》分别从腑脏、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方法作了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
A、本草纲目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10、英国化学家()于1661年在其《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中,抨击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理论和帕拉塞尔苏斯的三元素理论,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1、牛顿的()将天文学革命和力学革命综合起来,完成了近代科学的大综合。
A、力学第一定律
B、力学第二定律
C、力学第三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2、“如果力学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是成立的,那么在相对于这一参考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都是等效的”,这就是相对性原理。该定理由()首先提出。
A、爱因斯坦
B、笛卡尔
C、牛顿
D、伽利略
13、1686年,牛顿牛顿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书中详细阐述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力学的基本原理。
A、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B、力学
C、运动学
D、物理学
14、1543年,维萨里发表了(),对“心室中具有带孔洞的中膈结构”率先提出了质疑。
A、论血液循环
B、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C、人体结构
D、心脏结构
15、19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揭示了机械、热、电磁、化学等领域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使物理学达到空前的综合与统一,这是牛顿建立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又一伟大成就。
A、能量守恒原理
B、麦克斯韦理论
C、热力学第二定律
D、电磁场理论
16、1811年意大利的物理学家()明确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原子虽然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但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才是物质稳定存在的独立单位。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道尔顿
D、阿伏加德罗
17、由于在()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A、下一相对论
B、布朗运动
C、光子理论
D、广义相对论
18、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以粒子在时空中运动并不存在所谓的轨道,于是对于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只能使用()。
A、测不准关系
B、薛定谔方程
C、相对论
D、光量子理论
19、人们常把原子层次以下的各种物质粒子称为(),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中微子等。
A、基本粒子
B、微观粒子
C、亚原子
D、微小粒子
20、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他们分别是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A、电相互作用
B、电磁相互作用
C、光相互作用
D、粒子相互作用
2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六种夸克,并且“夸克都是每()个一组‘囚禁’在强子中,没有探测到自由的夸克”,这被称为夸克禁闭。
A、2
B、3
C、4
D、6
22、一光年是(B )。
A、9.6×1012KM
B、9.6×1012S
C、3.0×108KM
D、3.0×108S
23、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构成的物质称为()。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元素
24、由碳、氢促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
A、有机物
B、烷类化合物
C、无机物
D、炔类化合物
25、由碳、氢促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
A、有机物
B、烷类化合物
C、高分子化合物
D、炔类化合物
26、氯元素(Cl)原子拥有17个核外电子,所以Cl-1的最外层将会有()个电子。
A、2
B、4
C、6
D、8
27、研究晶体结构的周期性规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实际重复周期,将晶体划分为一个个完全相同、且可以并置的平行六面体作为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作(),进而研究其形状、大小及其内容;二是将周期性重复排布的内容抽象成几何学上的点,然后考察这些点在空间上的阵式。
A、点阵
B、晶格
C、晶胞
D、晶子
28、()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豌豆杂交试验,第一次用实验数据提出了两个遗传规律,成为遗传学之父。
A、摩尔根
B、施来登
C、孟德尔
D、施旺
29、DNA分子结构中含有四种碱基对,其中A和T配对,C与G成对,这里A是()。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胞嘧啶
30、艾弗里通过白鼠肺炎双球菌的定向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
A、蛋白质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31、地球圈层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例如,地壳又可以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硅镁层则称为()。
A、玄武岩
B、花岗岩
C、火山岩
D、沉积岩
32、组成地表环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的结构。
A、垂直分层
B、水平分异
C、立体交叉
D、多级嵌套
33、地球圈层内部也会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例如,地壳又可以分为上部的硅铝层和下部的硅镁层,硅镁层则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