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习思考与练习(短)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注:此答案前两章有题目对应,方便核实是否题目对应,后面仅为答案,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第一章1、价格对资源短缺的正常反应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为什么?答:短缺将提高价格,因此降低需求,直到等于新的更少量的供给。

因为这导致减少短缺,而非强化短缺,所以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

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提高,在价格升高前买进并囤积,强化了短缺,这就是一个正反馈循环。

第二章1、假设州政府正决定一条景观非常怡人的河流的保护长度。

社区中有100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有同样的逆需求函数P=,其中q是保护长度,单位是英里,P是他或她为保护q英里的河流愿意支付的单位价格。

如果保护的边际成本是每英里500美元,在有效配置的情况下,应该保护多少英里?经济剩余有多大?答:a、这是一个公共物品,因此将100条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到P=1000-100q。

这条需求曲线在P=500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此时q=5英里。

b、净效益可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其高为500美元,底为5英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2×5×500=1250美元。

2、假设一个正常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是P=80-q,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是MC=1q,这里,P为产品价格,q是需求和/或供给的数量。

a. b. c. d. 答:a、令MC=P,所以80-1q。

解得q=40,P=40。

b、消费者剩余=800美元。

生产者剩余=800美元。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1600美元=经济剩余。

c、边际效益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2倍,因此MR=80-2q。

令MR=MC,得到q=80/3和P=160/3。

如右图,生产者剩余是价格曲线之下和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的部分。

可以通过求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

矩形面积=80/3×(160/3-80/3)=6400/9 直角三角形面积=1/2×80/3×80/3=3200/9 生产者剩余=3200/9+6400/9=9600/9美元消费者剩余=1/2×80/3×80/3=3200/9美元d、①9600/9美元>800美元②3200/9美元3、假设要求你评论一个拟议的控制石油泄漏的政策。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b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生态效益;c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d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2、什么是支付意愿和谓消费者剩余?a\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

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

在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中,支付意愿被广泛应用。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对享有环境质量的边际支付意愿也符合递减规律,用支付意愿表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

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

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含义与区别?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资源经济学与环境保护

资源经济学与环境保护

资源经济学与环境保护资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的学科,它在当今社会中日益重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经济学如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资源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环境保护方面,资源经济学可以提供有效的经济工具和政策,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首先,资源经济学能够提供经济评估工具,帮助决策者对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和决策。

通过对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可以量化环境问题的成本和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资源经济学强调经济激励机制的运用。

通过引入正确的价格机制,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污染排放。

例如,通过对排放交易的引入,将污染排放权放置于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资源经济学在实践中的案例2.1 能源领域的案例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资源经济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手段,如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可以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2 自然资源管理的案例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对环境带来破坏。

资源经济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森林资源管理中,资源经济学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木材采伐政策。

通过引入经济激励机制,如拍卖木材采伐权,可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对非法伐木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可以有效遏制非法伐木行为。

3. 资源经济学与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前景尽管资源经济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经济学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环境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基于现有的经济理论加强研究。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资源稀缺性与私人财产权环境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我们无法无限制地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否则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为了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私人财产权的确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私人财产权可以激励个人或企业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并维护资源的可持续性。

通过将资源产权私有化,个体或企业可以获得资源的产权回报,从而激发其对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此外,私人财产权还可以促使市场机制的发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供求的平衡,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然而,现实中的经济活动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费等都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排放许可证制度、环境税收和节能减排等。

排放许可证制度可以用来限制企业的排放量,确保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和消费。

环境税收可以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征税的方式来引导企业降低排放水平。

节能减排则是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追求也日益增加。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相结合,力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绿色经济则是指以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为原则的经济模式。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方面,环境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开展生态补偿和环境效益评估,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环境经济学也可以引导企业与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加关注环境效益,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消费的发展。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境经济学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因此,探索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经济活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和消费行为。

这些活动通常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和消费物品。

可以说,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1 能源资源的利用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包括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而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的特点。

1.2 水资源的利用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的重要要素。

然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已经导致了水危机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1.3 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过度的土地开垦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损耗和破坏,从而给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1 资源枯竭某些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例如石油和矿产资源。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和消耗,资源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枯竭的现象,给经济发展带来限制。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破坏自然栖息地、过度捕捞和使用化学农药等。

这些行为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进一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2.3 环境污染经济活动带来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不仅损害了我们的健康,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三、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经济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应用领域探讨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影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有限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经济学家通过合理配置来获取最大的效益。

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破坏。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旨在研究如何在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研究方法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采用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

另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引入了许多特殊的研究方法,如环境评估、生态系统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估等。

这些方法帮助经济学家评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合适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其中之一是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估和管理。

资源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资源的价值和供需关系来制定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另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方面有重要应用。

经济学家研究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提出相应的环境管制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此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经济和社会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具和政策设计原则。

它通过研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限制,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它通过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有限性,提出了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方法。

它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复习题1.什么是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如何评价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你认为中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什么位置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使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更加扁平答:①: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的,意思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倾向于不平等;然后,经历暂时没有大变动的时期;到经济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趋于平均。

如果我们以人均收入作为横坐标,表示经济增长,以人均收入差距作为纵坐标,这个假说可以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表示,这就是库兹涅茨曲线。

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描述的是:当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或者工业化开始时,环境污染的程度比较轻;随着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增加,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污染物排放剧增,环境污染就会由低向高;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污染在某一时期达到临界点或者拐点,随后程度会逐渐减轻,环境质量又有所改善。

③:这是一种经验现象,中国还处于曲线的上行阶段,经济要发展,环境整体恶化趋势没有改变。

④::为了使曲线更加扁平,我们应当生态保护好给以奖励,对一般污染企业进行整改,依法取缔重污染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运用法律手段禁止野生动物的交易,禁止DDT的使用,设立技术标准,对于标准以外的不允许排放,对污染企业进行收税,运用科斯定理进行排污权交易。

2. 什么是庇古稅有何具体应用有何意义、局限性答:①: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排污者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

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 Arthur Cecil,1877—1959)最先提出,这种税被称为“庇古税”。

②:如果庇古效应总是运作强烈,日本央行的政策接近零名义利率可能已经预计,日本通货紧缩的越快。

其他明显的证据对庇古效应来自日本可能是其长期的停滞,而消费支出价格下跌。

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

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

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威胁到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给未来的世代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探讨自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空气、水、食物和能源等必需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资源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等。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污染,自然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导致了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资源是我们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它们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费和浪费,许多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水、土地、矿产资源等都被过度开发和污染,这不仅威胁到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给未来的世代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资源保护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措施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1.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方式。

我们应该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资源。

政府应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

4.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包括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各章重点1.外部成本:2.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影响的主题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获得补偿。

3.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产权没有界定清晰。

4.克服外部性的方法中,看得见的手是指政府干预。

5.克服外部性的行为中,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本身。

6.外部性根据影响结果可分为外部经济性与外部不经济性。

7.庇古税设计的理论基础为使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

8.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有庇古手段、科斯手段与企业合并。

9.外部性根据影响的产生可分为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10.当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时,是负外部经济性;当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时,是正外部经济性。

11.科斯第一定理的缺陷?①交易成本不可能为0 ②公共财产不能明确产权③下一代受害者不能亲自保护自身利益④解决不了搭便车的问题⑤外部性涉及人数众多,成本巨大12.产权的特点?①产却务必是明确定义的②专一性或者排他性③务必安全④可实行的13.举例说明界定的产区额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①受害者有免受污染权0→docd受害者开始缺失oabd污染者开始收益污染者付给受害者大于ocd小于oabd的补偿②污染者有污染权Qπ→d受害者缺失fhiQπ降低污染者收益fgQπ降低受害者可给污染者小于fhiQπ大于fgQπ的补偿③E为帕累托最优14.庇古手段的局限性?①信息失真:难以确定边际外部成本、政府部门难以准确熟悉企业②排污收费的公平性:庇古手段费率或者税率通常是固定的,而且经常低于治理污染的边际成本,它对所有厂商的标准一样,造成厂商之间的不公平。

③政府管理有的时候成本太大:庇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15.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区别。

①庇古手段多依靠政府。

②庇古手段需政府实施收费或者补贴,管理成本较大:科斯手段需政府界定产权。

③实施庇古手段,除了是社会获得环境效益外,还可使政府获得经济收益;科斯手段则通常只获得环境效益。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环境与资源的经济学理论。

环境可持续性对于现代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因为根据最新的报告,在未来几十年内,我们会面临着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影响及经济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友好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执行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和国际机构解决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责任之一。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利用,但长期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向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因素,同时也需要整合政治、法律、道德、伦理、文化等多方面资源。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以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环境和资源政策,从而使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可以实现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价格机制和信息传递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政府政策是指政府以立法、行政管理、经济手段等方式干预市场机制,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目标的政策。

因此,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有效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一、经济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环境损失和相应的经济利益,评估环境问题或资源利用政策的经济效益。

该方法是环境和资源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基础。

二、政策评估方法。

在制定和执行环境和资源政策时,通过定量分析,评估政策的效果和成本,为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三、实证分析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成果,对环境和资源政策进行检验和修正,以实现政策的可持续效果。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现代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能源政策、水利、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以环境保护为例,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可以通过经济分析、政策评估和实证分析来研究产业排污和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通过制定优化的环保政策来实现环保和经济目标的协调。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期末练习题1及答案

一、单选题1、”资源是稀缺的”,指的是()。

A.相对于人们对资源的需要来说,资源总是不足的B.生产资源最终会枯竭C.资源必须留给后代D.世界上普遍存在着贫困正确答案:A2、铁矿石资源属于()oA.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B.不可回收的不可再生资源C.可再生的公共物品资源D.可再生的商品性资源正确答案:A3、从历史上看,随着时间推移,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其主要原因就是()oA.技术进步B.资源勘探C.资源勘探和技术进步D.其他正确答案:C4、环境最重要的属性是(),它决定了人类如何共同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

A.空间与时间性B.有用性C.利与害的差别性D.公益与转移性正确答案:D5、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资源配置B.帕累托最优标准C.社会福利水平D.市场占有率正确答案:B6、下列关于帕累托效率错误的是()。

A.帕累托效率只有通过渐进的方式来提高。

B.帕累托效率一旦达到,则任何一个人再得到好处,必然会引起其他人受到损失。

C.帕累托效率的充分条件就是在相应范围内所有的等产量线和无差异线都必须是非凹的。

D.帕累托效率要有三个必要条件:高效率的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品组合以及消费中的高效率。

正确答案:D7、以下不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是()。

A.信息完全B.公共物品C.垄断D.外部性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关于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入增加或减少与资源的存量与用量没有建立计量关系B.国民经济帐户中设定了资源环境的地位C.资源的价值及其损失在NI或GNP中没有体现D.对不可再生资源制定了合理的折耗率正确答案:B、D2、下面关于自然资源定价扭曲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未包括由于不可持续的管理造成的对未来收益的损失称之为“使用者成本”B.未包括开采或获取成本C.未包括折旧D.未包括由于开采或获取造成的环境成本正确答案:A、B、D3、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不同,外部性可分为()。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虑题第一章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

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当前我国大概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地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初次提出,描绘了收入差别由经济增添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别跟着经济增添而加剧,达到峰值后,跟着经济的进一步增添,收入差别开始减小。

当前我国大概处于最低点右边上涨阶段。

2.什么叫资源依靠型倒U 曲线,我国当前大概处于资源依靠性倒U 曲线的什么地点?在工业化进度中,一个地区社会对自然资源依靠性表现出倒 U 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早期,地区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靠性不停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靠性,达到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地区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靠性有逐渐减弱。

我国当前处于资源依靠性倒U 曲线的中期。

3.增添的极限主要看法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点?主要看法:人类社会的增添由 5 种互相影响、互相限制的发展趋向构成。

( 5 种趋向是: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欠缺和广泛营养不良、不行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添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世界看法,商讨了威迫人类生计的全世界问题,提升了人们对人类面对窘境的警备。

缺点:忽略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系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所以,只好提出“零增添”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1.什么叫外面效应?外面性的实质是什么?在没有市场互换的状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花费者的花费行为)影响了其余生产单位(或花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面经济性和外面不经济性外面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 附加影响,是经济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1、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所发现的有用且稀缺的物质、能量及其功能过程的总和,它们往往以原始(自然)状态进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费过程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的福利。

资源经济学角度考虑:1)具有用途并产生价值的物质2)资源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信息、技术的变化,人们能够拓宽资源的范围)(随着人们需求、物质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将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资源)3)稀缺性。

在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强调资源的数量和人们的需求相比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有别于资源与环境科学中的资源范畴。

4)天然性:(强调资源以自然或以原始物质形式进入人类的经济过程)2、资源的分类非再生资源: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2)资源的存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可再生资源: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2)该类资源的存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以更新或持续补充²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联系:1.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2.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避免可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或者非再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3、共享资源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能行使其权利的例如:公海、草原、河流4、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地域性(区域具有资源优势,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3多用性(可以在多种用途之间分配,如水资源)4数量有限性与潜力的无限性(数量在技术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第二章1、资源稀缺的概念:由资源的自然有限性所引起的在经济上表现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取得和使用资源的一种状态。

主要标志:资源在市场上价格的存在。

2、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怎么回事,举例,判断稀缺:经济社会中资源的一般内在性质,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

短缺:是资源的一种个别性状,是相对于其他资源而言的一种市场上相对供不应求的现象,反映着某种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详解

环境经济学一、关键概念外部性:指经济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对非交易方所产生的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又称正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有利的外部影响。

外部不经济性:又称负外部性,指对受影响者不利得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纯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非专有物品。

)指范围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通常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

准公共物品:指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程度外部性的一类公共物品。

共有资源:(竞争的非专有物品。

)指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市场失灵: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它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的情况。

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政策失效:是指一些社会、经济政策的执行,使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低于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导致生产要素无效率使用和过度使用,引起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

与市场失灵不同,政策失效主要是由于体制或政策的原因。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累积性污染:指如放射性废物、塑料废弃物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污染量与排放量大致相等,降解率慢,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的污染。

非累积性污染:指如噪音般,沉积在环境中的时间短,消散快的污染。

生产率变动法:又称生产效应法或生产率法,指通过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评估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的方法。

旅行成本法:又称旅行成本法,指以人们在消费环境物品过程中的费用,比如参观旅游所花费的交通费和时间,衡量他们对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的方法。

通常用于评估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

(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它要评估的是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些环境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效益,或者说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

)疾病成本法:指计算环境质量恶化时由疾病引发的成本(如医疗开支增加、病休收入损失、精神和心理代价)的方法。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考试重点1、复活节岛的兴衰说明了什么?2、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 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 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 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 乃至到破坏的程度,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灾难最终还是会降临在人类头上。

地球就是一个大的复活节岛, 千百万年来, 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 开发更多的资源, 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社会。

但是,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一旦资源消耗殆尽, 厄运就会降临, 人类也将无路可逃。

3、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 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 并没有被“消费”掉。

4、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充分竞争的, 信息完备的, 不存在外部性。

5、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 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许可证。

6、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三个主题。

7、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做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纳入生产函数, 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一个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学研究的实质, 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8、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9、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原则,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1)微观经济学认为, 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市场应当满足如下四个基本假设:(2)与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 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规模都足够小, 都无力影响价格, 而只能接受既定价格,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3)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充分了解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4)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能够保持一致;(5)生产者有进入有利可图行业和退出无利可图行业的自由。

10、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优来表示。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阿拉善地区拥有巴丹吉林、乌兰 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也是北 方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而位 于阿拉善与宁夏交界处的贺兰山, 则是一个天然的屏障阻挡着沙尘 对中原的入侵。随着沙漠化的加 速,离贺兰山最近的腾格里沙漠 正在不断向山脉蔓延。

人类健康危害 建筑物腐蚀危害 植物、动物等危害 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和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假设 经济模型分析 环境价值经济评估

环境问题与环境经济学-问题
资源与环境经济基本理论(资源稀缺性、外部 性理论、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等)-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方法(资源税、环境管制、环境税、 产权交易等)-环境管理与政策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效果评价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原生环境问题):火山、 地震、飓风、干旱、海啸等
人类活动引起(次生环境问题):工业和生活污染
物排放,资源过度开采、使用,生态破坏,资源衰 竭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与原生环境问题常常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如:大气污染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使海平
面上升,加重洪涝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强调的是投入经济过程的物质及其来源;


环境则是指人类及经济活动存在的外在条件
资源:环境要素之一,有用的、稀缺的 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系统,由各种资源 与非资源要素构成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自然环境本身又是一种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的具有社会 有效性和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讲义 第3章环境分析评估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讲义 第3章环境分析评估

第3章:环境分析评估第1节:环境分析评估方法第2节:环境决策的收益评估第3节:环境决策的成本评估第4节:环境决策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节:环境分析评估方法⏹环境评估指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定量的评价。

⏹环境分析评估方法是对环境损害与效益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又称环境经济评价技术。

它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当环境质量恶化或环境退化发生时,我们称之为环境损害(或发生了环境费用或环境成本);如果人们采用了某些措施,使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并会避免环境损害,那么避免了的环境损害就是人们这种改善环境的行为的效益。

⏹环境分析评估的意义⏹环境经济政策必须借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环境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给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对环境损害和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则为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且是将环境问题的经济影响纳入到综合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环境评估是环境分析的难点。

因为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性质和其使用过程中外部性的存在,使市场对环境资源的配置失灵,因而没有现存的市场价格作为评价的基础。

⏹经济学家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环境状况进行经济评价。

⏹环境资源的价值:总经济价值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两部分:①使用价值或有用性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②非使用价值或内在价值⏹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是由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的。

直接使用价值是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

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教育、人类住区等都是森林的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

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

以森林为例,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减少空气污染、小气候调节等等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学习思考与练习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资源。

在现代生产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或: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

2、非再生资源。

不能运用自然力增加蕴藏量者。

3、可再生资源。

可用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者。

4、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是研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改造、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及资源的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规律的一门兼具理论和应用性、边缘和交叉性的经济科学。

二、基本内容1、非再生资源特点。

强烈的地域性;更新再生一代周期特长;无生命性;具较强独立性,无开发反馈性;多为一次性消费。

2、生物资源特点。

生命性;再生性;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性强,开发反馈灵敏;存在食物链关系,种群数量呈递减性生命金字塔。

3、资源的功能性作用方式。

直接消费;作中间加工的原料;中间加工过程中的消费性利用;原位利用;综合利用。

4、资源的价值性作用方式。

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地区经济结构及布局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效果的影响;对环境及人类生活福利的影响。

5、我国资源概况。

三大特征: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主要资源短缺(耕地最大矛盾,北方和部分南方缺水,森林薄弱,少数有色金属、贵金属和个别化肥矿十分缺乏)。

资源分布不平衡(水南多北少,能南少北多,金属矿主要分布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过渡地带)。

资源质量差异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大。

6、经济发展应建立的可持续性准则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保护重要自然资源;避免不可逆的损害;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三、作业1、我国资源利用管理概况?2、谈谈我国稀土资源及其管理状况。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资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相互关联与影响。

人与自然资源通过生产过程、劳动过程、消费过程结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不可替代的物质能量源泉。

其数质将决定发展的速度、水平、模式等。

另方面,人类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无时不在开发、利用、改造、保护(或破坏)、管理自然资源,并引起自然资源的变化。

第二章一、基本概念1、静态耗竭年限指标。

资源储量与其年开采量或年利用量的比率(储量用量比)。

2、静态效率。

指在同一时点对若干资源配置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指标。

满足静态配置标准指使净收益最大化。

3、资源的社会成本(完全成本)。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此外,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环境成本4、边际使用者成本;边际使用者成本是现在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而不是留给后代使用所产生的成本。

或:边际使用者成本指现在较多使用会减少将来使用的机会成本。

二、基本内容1、资源稀缺与经济发展关系。

资源稀缺制约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各种资源稀缺状况约束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当然,技术进步与战略选择可相对缓解、解束稀缺程度。

2、费舍尔:许多可耗尽资源价格以“U”形轨道变化。

3、缓解资源稀缺途径。

技术进步:可发现新的资源储量;可带动资源利用率提高;可促进生产过程中对稀缺资源的替代;可推动资源利用和生产规模扩大,实现资源利用的规模经济。

其他途径:加大经济开放度;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价格政策。

4、在环境污染场合,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可能超产而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

三、作业1、绿色GNP修正涉及方面及实践反思:预防污染费用;环境退化的货币损失;环境恢复费用;容量内过高评价损失费。

第三章一、基本概念1、(自然资源)环境(经济)评价。

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

2、生产率变动法。

生产率变动法是利用生产率的变动来评价环境状况变动的影响的方法。

二、基本内容1、环境资源价值分类。

使用价值,又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

非使用价值,主要如存在价值。

2、环境评价方法分类。

按市场信息完全与否分: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价值法,假想市场法。

3、对环境变化,人们采取的防护行为主要有:采取防护措施(设施发生费用。

如烧水喝防病)购买环境替代品(如净化水)迁移(迁人、迁项目、迁污染源)影子/补偿项目(重置受损内容,如再植被毁林)三、作业第四章一、基本概念1、替代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对象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这类方法被称为替代市场法。

2、假想市场法。

在连替代市场都难以找到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环境质量及其变动的价值。

3、意愿调查法通过调查,直接向有关人群样本提问,推导出人们对环境资源的假想变化的评价。

二、基本内容1、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和资产价值法。

2、假想市场法可广义、广泛性运用,但也会因此歧义解读。

从另一个意义上,也会因此具挑战性──技巧性。

3、假想市场法的主要代表是意愿调查法。

问卷、面询…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乃意愿调查法特点。

──也乃缺点所在。

4、意愿调查法的分类直接询问支付意愿:投标博奕比较博奕询问选择的数量:无费用选择法优先评价法征询专家意愿:专家调查法(Delphi法)三、作业第五章一、基本概念1、自然资源的存量。

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储量。

2、自然资源的流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流入量和流出量。

二、基本内容1、资源净流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可反映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

2、首先,边际开采成本不变,可耗竭资源的数量有限时,①若有效替代品出现,应向替代品平稳过渡,②若无替代品则应更重视节约资源。

其次,当边际开采成本不断上升时,情况较复杂。

三、作业1、对资源总量应持有的态度?注意:与其他量不同,资源总量乃所有有用资源最高极限,与价格无关。

是一个物质──地质学概念而非经济学概念。

过于悲观:把当前储量当最大潜在储量。

过于乐观:把总储藏量当特定价格下潜在储量。

第六章一、基本概念1、简单的霍特林定律。

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应遵循路线:资源(资本)价值增长率必须等于货币(资本)贴现率。

二、基本内容1、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尽量以最小消耗为全社会创造最大的福利)应:事先分配。

2、非再生资源供给三阶段:勘探开发采集3、勘探活动决策:最优活动水平必要条件:边际勘探成本等于资源使用费或资源稀缺租。

三、作业1、谈谈石油国家安全问题。

一般情况下,石油依赖进口的风险成本低于自给自足所增加的成本。

因为,①禁运偶然。

②国内措施(如战略储备)可减风险。

③增国内产量(会增稀缺性)增使用者成本,所以不进口实增本国长期风险。

政府政策:存在风险成本时,必须同时考虑有效消费水平和有效进口水平。

①征能源消费税。

②对国内供给补贴。

③征进口关税。

④规定进口配额。

总之,“立足国内,风险储备,适度消费”。

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可再生商品性资源。

财产权明确的可再生资源称为可再生商品性资源。

如私人(或相当于承包地)上的农作物、森林…2、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

财产权不明确或不可能确定财产权的可再生资源称为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

如海洋渔场、生物物种…二、基本内容1、若考虑人为因素,则群体总数取决于两个因素:A、生物学因素(繁殖力等)及自然环境因素(承载能力等);B、人类社会行为因素。

2、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留下种质。

3、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生物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对待可耗竭资源那样,预先设定一个存量规模N,然后求出最优开采量的时间路径。

因为种群规模是不断变动的,后一阶段的净増量与原有种群规模(初始生物资源存量)及其变化速率有关。

故放弃“最优开采路径”;转为“存量最优控制”。

三、作业1、公共政策(捕鱼)政策分析(1)鼓励水产养殖。

(2)提高捕鱼真实成本。

(3)税收:不增真实资源成本,又降捕捞量。

(4)可交易配额:基本要素:①配额持有者可捕指定种类指定量。

②配额总量等于有效捕捞量。

③配额可在渔民间自由交换。

此法还取决于实施,严惩与否。

(5)休渔制度。

第八章一、基本概念1、共享资源。

指可供具有一定能力且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共同使用和消费的资源。

二、基本内容1、共享资源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供给不可分性利用的外部性及拥挤性管理必要性2、共享资源存在的根本原因社会伦理原因(公正与否)经济价值原因(经济与否)技术操作原因(可行与否)制度安排原因(矛盾与否)三、作业1、科斯定理及启发。

科斯定理:指在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则无需政府干预,市场机制本身就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即外部效应内在化)。

第九章一、基本概念1、外部效应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福利,但是没有激励机制使产生影响的人或企业在决策时考虑这种对别人的影响。

二、基本内容1、零污染意味着零发展2、环境有“自净力”,于是:零污染仍不是最优污染。

零外部效应不再需要零经济活动。

3、排污权交易会使双方都得好处,而不加害任何方。

被广泛认同。

属帕累托改进。

由政府确定配额认证,允许市场自由交易,反而高效。

4、最有效率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是总成本(总损害成本加总控制成本)最低的控制或污染排放量。

三、作业1、关于排污权交易的思想认识。

2、关于低碳经济、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了解与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