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公开课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
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
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
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这便是它的出处。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2024年《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2024年《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年《咬文嚼字》教材第四章“词汇的精确运用”,详细内容包括:1.词义的理解与辨析;2.近义词的替换与运用;3.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词义的理解与辨析方法,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近义词替换的能力,丰富语言表达;
3.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提高语境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1.词义的理解与辨析;2.近义词的替换与运用;3.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重点:1.掌握词义的理解与辨析方法;2.学会近义词替换;3.能够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汇卡片;
3.近义词替换练习题;
4.语境分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词义理解的重要性;
2.新知讲解:讲解词义的理解与辨析方法,举例说明;
3.例题讲解:讲解近义词替换的技巧,进行实例演示;
4.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近义词替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语境分析: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7.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中心主题:《咬文嚼字》——词汇的精确运用;
2.左侧:词义理解、辨析方法;
3.右侧:近义词替换、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变化。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用近义词替换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0个);
(2)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变化(5个)。
2.答案:
(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咬文嚼字》教案3
《咬文嚼字》教案3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咬文嚼字》。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有关一字之差导致巨大损失的故事,旨在
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谨慎用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字之差
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
对语言表达准确性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文字、严谨用词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字之差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避免一字之差带来的损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则因一字之差导致损失的新闻报道,引
发学生对一字之差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一字之差带来的后果。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 课堂讲解(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字之差的含义及其导致的后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一字之差带来的损失。
4. 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一字之差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例题讲解,进一步巩固对一字之差的认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2024年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带)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带附件)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文字已成为人们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文字的运用越来越随意,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和不当的表达。因此,提高文字素养,规范文字运用,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我们特开设了咬文嚼字公开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文字的内涵、演变和运用,提高大家的文字素养,使文字成为我们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有力武器。
二、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1.文字的定义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知识和经验传承下去,为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记录狩猎、祭祀等活动,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符号逐渐
演变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现的楔形文字,而我国的甲骨文则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的产物。
3.文字的演变
文字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形态和结构经历了多次变革。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文字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进一步推动了文字的演变。
三、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价值
1.咬文嚼字的概念
咬文嚼字,原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但在本文中,我们将其赋予新的内涵,即对文字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内涵,规范其运用,以提高文字素养。
2.咬文嚼字的意义
咬文嚼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文字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咬文嚼字有助于规范文字运用,避免出现错误和不当的表达,提高沟通交流的效果。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7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二、作者简介:
三、分析课文观点:
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
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
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
四、引申:
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
(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咬文嚼字-公开课优秀教案修订版
第一章:咬文嚼字的含义与重要性1.1 咬文嚼字的定义
1.2 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1.3 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
2.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
2.2 句式的运用与变化
2.3 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咬文嚼字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3.1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3.2 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
3.3 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章: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应用4.1 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2 运用咬文嚼字提高文章的质量4.3 咬文嚼字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应用5.1 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
5.2 运用咬文嚼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5.3 咬文嚼字在口语交流中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咬文嚼字在不同文体的应用
6.1 散文中的咬文嚼字
6.2 小说中的咬文嚼字
6.3 诗歌中的咬文嚼字
第七章:咬文嚼字与语境的关系
7.1 语境对咬文嚼字的影响
7.2 咬文嚼字在特定语境下的运用
7.3 咬文嚼字与语境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咬文嚼字与风格的关系
8.1 风格对咬文嚼字的影响
8.2 咬文嚼字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运用
8.3 咬文嚼字与风格的相互影响
第九章:咬文嚼字的实践与训练
9.1 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9.2 咬文嚼字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9.3 咬文嚼字的实践与反思
第十章:咬文嚼字的评价与反思
10.1 咬文嚼字的评价标准
10.2 咬文嚼字的反思与修正
10.3 咬文嚼字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咬文嚼字的含义与重要性
1.1 咬文嚼字的定义: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咬文嚼字的准确定义,以及它与语言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
教案: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咬文嚼字,并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字细节的敏感性和排查错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规范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或教材,包含一些容易出错或有歧义的文字材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以便做练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咬文嚼字”,并举例说明(例如:对文字进行过度解读,纠结于细节等)。
2. 学习:教师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咬文嚼字例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如何改进或避免类似的错误。
3. 练习:教师分发练习材料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圈出其中的咬文嚼字错误。
4. 对比:教师收集学生圈出的咬文嚼字错误,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对比,探讨其中正确和错误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5. 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互动活动,让学生相互修改和交流文章中的咬文嚼字错误。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强调避免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7.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注意避免咬文嚼字错误。
教学延伸:
1. 练习多读、多写,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和纠错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语言类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他们学会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五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五篇
《咬文嚼字》教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育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育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育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A、导入
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老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舞。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
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
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讨论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
B、介绍
1、找同学介绍。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在治学方面,朱先生走的是讨论和翻译的路子,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解释三此,给学生以启发。)
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的教案]咬文嚼字教案精选6篇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咬文嚼字公开课定稿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 度”,作者是怎样评价?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3)朱先生想告诉我们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什么样的道理?
探究论题二 王若虚改字
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 入石矣。 改后: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查一查:“咬文嚼字”在《现代 汉语词典》中的含义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含义: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来用指死抠字眼 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读一读:“咬文嚼字”在文本中 的含义
“咬文嚼字”在文本中的含义:
(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 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 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 和情感。
演一演:“咬文嚼字百度文库小故事
某老外苦学汉语十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 如下: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引言
咬文嚼字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为追求文字的准确和优美。在现代
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本文设计了一堂名为《咬文嚼字》的公
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字娴熟度和语言规范性。以下是这堂公开课
的设计与安排。
二、课程内容
1. 介绍咬文嚼字的含义和意义(5分钟)
- 教师简要介绍咬文嚼字的成语来源和意义。
- 解释为什么准确和美观的文字表达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字词拆解练习(15分钟)
- 给学生提供几个复杂或不常见的词语,引导他们通过拆解字词的形状、构造和意义来理解这些词的内涵。
- 鼓励学生多思考、探索生字中的奥妙,培养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3. 标点符号运用训练(20分钟)
- 分发一段语言杂乱的文章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正确的位置添加适当的标点符号。
- 学生需要理解语句的结构和意思,通过标点符号来准确表达句子的意思。
4. 语法修饰练习(25分钟)
- 提供一段或数段简短的文字,要求学生对其中的语法修饰进行判断和修改。
- 鼓励学生注意修饰成分的选择和位置,确保句子表达准确且流畅。
5. 词语运用游戏(20分钟)
- 设计一个词语搭配的游戏,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情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使语言更加准确和生动。
- 游戏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6. 作文批改与指导(25分钟)
- 老师收集学生写的作文,逐篇进行点评和指导。
- 主要关注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语言规范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朱光潜《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认识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
要性。
2、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语言运用的
准确性和表现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进行实践。
2、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
(2)如何让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意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容易混淆或用错的字词,如“的”“地”“得”的用法,“启事”与“启示”的区别等,引起学生对字词运用的关注,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2、讲解“咬文嚼字”的含义(5 分钟)
结合具体例子,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锤炼,向学生讲解“咬文嚼字”并非是过分地斟酌字句,而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精心地推敲和选择,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分析“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0 分钟)
(1)从阅读角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例,如《红楼梦》中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咬文嚼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2)从写作角度,展示学生作文中因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等问题导致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咬文嚼字”对于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性。
4、讲授“咬文嚼字”的方法(15 分钟)
(1)多比较:通过对同义词、近义词的比较,分析它们在词义、色彩、用法等方面的差异,选择最恰当的字词。
咬文嚼字教案10篇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一):
《咬文嚼字》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资料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透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潜力目标
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潜力
透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潜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潜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整体感知⑵跳出课本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培养潜力⑷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潜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潜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潜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潜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2024版年度《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教程
《咬文嚼字》公开课课件教程
•课程介绍
•文字基础知识•词语运用与辨析•句子结构与语法要点
•篇章布局与写作技巧•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课程总结与展望
目录
01
课程介绍
通过深入剖析汉字的内涵和演变,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弘扬中华文化
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书写和用法,提高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美感和韵味,提升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
《咬文嚼字》背景与意义
公开课目标与内容概述
目标
普及汉字知识,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了解汉字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
介绍《咬文嚼字》杂志及其特色;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如起源、演变、结构等;分析常见易错字的读音、书写和用法;探讨汉字与文化、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联系。
适宜人群及学习建议
适宜人群
中小学生、语文教师、汉字爱好者等。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做好笔记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汉字
的使用和表达,培养对汉字的敏感度和兴趣;建议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汉字知识。
02
文字基础知识
介绍汉字起源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如甲骨文、金文等。
汉字起源
发展历程
汉字与文化传承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03
02
01
汉字起源与发展历程
常见汉字结构解析
汉字结构类型
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等六种汉字结构类型。
结构特点与识别方法
针对不同结构类型的汉字,分析其结
构特点,提供有效的识别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真是随便举的吗?结合例子试作分析。
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后明确。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
3、贾岛“推敲”的故事
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
①苏轼《惠》诗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②王若虚该句
(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更有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③贾岛“推敲”
(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明确:不是随便举的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例子。五个例子多层次、多角度,各有各的作用,可见作者是精心选择例子的,而非“随便选的”。
明确: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
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不同意味(举例)
4、苏轼诗《惠山烹小龙团》
5、“套板反应”
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提示:角度一样吗?找出每个例子的不同角度)
不同角度:
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⑵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来自百度文库
时间
课题
咬文嚼字
授课
时数
主备人
李仙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以及作者说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多角度、多层次用例的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备
二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福楼拜说过:“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东坡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例:3: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设计意图:对于知识性较强的课文,不仅要理解作者观点,更要掌握文中的知识,学以致用。)
②“套板反应”
(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
⑴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
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小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
例1打投影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例2:咬文嚼字:下面的诗句谁添加动词更能突出特征,有诗意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诱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初步触及文章内容)
二、整体把握全文
1、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在《汉语大词典》中它有三个义项: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第三自然段: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五、小结:从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诗医”认为,此诗太肥,宜吃泻药——每句诗各删去括号内二字,而诗歌意境不变,语言却更为精炼了。你认为呢?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时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反思:
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不同意境
苏轼《惠》诗——正面
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反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既能迁移利用原有知识——怎样抓关键句关键词,又能通过讨论形式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整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
三、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