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故居巡礼

合集下载

集美学村

集美学村

陈嘉庚纪念胜地

(归来堂—归来园—道南楼—龙舟池—南熏楼—嘉庚公园—鳌园—纪念馆)

各位团友,早上好,我是导游小米,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陈嘉庚纪念胜地。希望我的讲解能带给大家对于集美有个更深的了解。

陈嘉庚纪念胜地位于集美学村里面,我们等下的游览路线是先去归来堂、归来园、再去集美中学,最后游览鳌园,纪念馆,整个行程我们不走回头路,等下旅游车把我们送到归来堂门口后,会直接开到纪念馆出口等我们,请大家先记下我们的车牌号码——闽 D 8866和导游电话--12345678900,以防走散。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叫归来园,眼前这栋建筑叫做归来堂。

“归来堂”三字,是著名书法家罗丹的笔迹,已经被编入《中华名匾》。位于归来堂正前方的这个公园叫做归来园,两者连成一体。园中竖立的陈嘉庚先生铜像,高2.3米、重750公斤,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所创作。

在归来园右侧的是集美中学高大的教学楼“道南楼”。

它的墙体是白色花岗岩,屋顶则是绿色的琉璃瓦,这种融民族特色与西洋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在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里面都非常常见。研究陈嘉庚先生的学者将这种建筑风格称为“身穿西装、头戴斗笠”,也有的直接称它为“嘉庚风格”。

出了归来园,我们看到前面有一片湖,它是陈嘉庚于1955年亲自设计和修建的龙舟池。

在池的四周环绕着七座造型各异的亭台水榭,龙脊凤檐,雕梁画栋,朱绕翠环,称为“七星坠地”。池中还有两座亭子凌波展翼,名为“孤星伴月”。每年端年节,龙舟池都会举办龙舟竞赛活动。

各位游客请随我继续前行,我们看到左手边也有一栋高楼。在顶层还有三个大字“南熏楼”,

嘉庚故居观后感

嘉庚故居观后感

嘉庚故居观后感

参观嘉庚故居后,我深深被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所打动。陈嘉庚先生是一位具有极高教育情怀和责任感的伟大人物,他的故居不仅是一处独特的文化遗产,更是一个强有力的精神象征。

在故居中,我见到了陈嘉庚先生的铜像,以及他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这些物品虽然简单,却反映出陈嘉庚先生朴素而崇高的生活态度。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物似主人形”的道理。

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在建设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这不仅体现在他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更体现在他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上。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人才又是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陈嘉庚先生对于教育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他的这种精神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当今社会,教育同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途径。

参观结束后,我对于陈嘉庚先生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他不仅是一

位杰出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极高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伟大人物。他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游玩嘉庚纪念馆的感受

游玩嘉庚纪念馆的感受

游玩嘉庚纪念馆的感受

我来到嘉庚纪念馆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宏大的建筑,整体建筑风格充满着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且典雅的感觉。我踏入纪念馆大门的瞬间,仿佛穿越时光,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纪念馆的入口处,我看到了陈嘉庚的巨大雕像,他手持一本书,神情庄重,目光坚定。雕像的周围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小院,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感到神清气爽,仿佛置身山林间一般。

我顺着纪念馆的导览路线,依次参观了各个展览厅。展览厅内陈列着许多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生动地再现了陈嘉庚的一生。在展览中,我了解到陈嘉庚是莆田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凭着勤奋、执着和智慧,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他在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在福建乃至全国推动了多所学校的建设,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陈嘉庚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理念也深深感染了我,使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更加感激身边的老师和教育者。

在参观完展览厅后,我来到了纪念馆的中庭,这里有一座陈嘉庚的纪念亭。亭内悬挂着他的画像,四周还有许多墨宝和题词,都表达了对陈嘉庚的崇敬和感恩之情。我在这里还遇到了一些游客,他们或是在拍照,或是在认真地阅读周围的文字,都深深地被这座纪念亭所感染。

整个嘉庚纪念馆给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同时也透露着一种教育和启迪的精神。通过参观,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陈嘉庚这位伟大的人物,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教育理念。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对陈嘉庚的一种纪念,更是对他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和教育事业的传承和弘扬。

在嘉庚纪念馆的游览中,我不仅仅是感受到了陈嘉庚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德,更加受到了一种教育和启发。在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敬畏历史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对教育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纪念馆的参观不仅仅是一次旅游,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启示,让人倍感温馨和感动。

集美陈嘉庚纪念景区旅游记作文400字

集美陈嘉庚纪念景区旅游记作文400字

集美陈嘉庚纪念景区旅游记作文400字

国庆节当日,我们一家人慕名前往集美,集美位于厦门经济特区,它被海(东海)、江(浔江)、山(天马山)所环绕,环境幽雅,风光迷人,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更重要的,集美是我国着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家乡,陈嘉庚先生早年倾资兴学,在这里创办了着名的集美中学和厦门高校。怀着对这位教育先驱的崇敬之情,我来到陈嘉庚纪念景区,参观巡游这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和鳌园3个景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嘉庚故居是一座两层小楼房,珍藏有先生的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品,均按其生前原样陈设。我发觉有一把他从新加坡带回来的已经使用了10年的伞,陈嘉庚先生是南洋巨商,掷千金在家乡办学,对自己却如此勤俭节省,真让人感慨不已。

从故居向南,来到归来堂,大厅正面直立了一座重1吨、高2.3米、由紫铜制成的陈嘉庚先生塑像,铜像背后的墙上,刻有毛主席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是对先生一生的精确评价。我问导游归来堂名字的含义,导游说,陈嘉庚先生始终有个夙愿,盼望散居海外的亲朋好友不忘祖国和家乡,回国出力,归来要有个聚会沟通的地方,周总理在他去世后按其遗愿组织建筑了这个归来堂。我想,“归来”这个命名既反映了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情怀,也是旅居海外的六万多名集美侨胞的共同心声。

走出归来堂顺大道东去,眼睛为之一亮,陈嘉庚纪念景区最精华的部分——鳌园呈现在眼前。近观一条长廊飞檐翘脊,雕梁画栋,它叫门廊。门廊的两壁都是浮雕,共有58块,左侧浮雕多取材于近代重要大事,如南昌起义、开国大典等,右侧浮雕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武王伐纣、赤壁大战等。浮雕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感染力。远望一座壮丽的纪念碑宏伟高耸,傲然矗立,它就是毛主席亲笔题名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斗,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碑座底层石阶8级,象征着八年抗战;上层3级,象征着三年解放战斗。纪念碑背面是陈嘉庚先生题写的碑文,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敬意与拥护。特殊引人留意的是,在碑前照壁上的浮雕中间,还特意镶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昭示着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剧烈心愿。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是一座肇庆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纪念中国近现代教

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的重要场所。这次我有幸来到陈嘉庚纪

念馆参观,对于这位伟大人物及其事迹深感钦佩。以下是我对于陈嘉

庚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依托陈嘉庚先生在肇庆的家族房产,占地面积庞大。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红色牌匾,上书“陈嘉庚

纪念馆”。这块红色牌匾给人一种庄严而崇敬的感觉,宛如陈嘉庚先生

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象征。走进馆内,墙壁上挂满了陈嘉庚先生的

照片和他的言行,每一张照片都显得分外珍贵,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陈嘉庚纪念馆的陈列区分为不同的主题,生动地展示了陈嘉庚

先生的一生。首先,是陈嘉庚的家庭生平展示区。这里通过照片和文

字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婚姻生活等。这个区域

给人一种亲切感,让人更加了解陈嘉庚这位伟大的教育家。

其次,是陈嘉庚的学术成就展示区。这里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

学术成果、他对教育事业的探索以及对国家教育发展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陈列的图文资料,我深深感受到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

奉献精神。他不仅创办了多所学校,还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将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再次,是陈嘉庚的社会活动展示区。这里展示了陈嘉庚先生在

社会活动方面的贡献,包括他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他积极参与社会公

益事业的事迹等。通过这些展示,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陈嘉庚先生的

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帮助了无数人。

此外,陈嘉庚纪念馆还有一个教育区,这里展示了陈嘉庚先生

的教育理念和他的教育业绩等。通过多媒体设备和互动展示,参观者

故居归来堂导游词

故居归来堂导游词

陈嘉庚先生故居位于集美学村内,是一座主体两层两侧三层的普通白色小楼,楼的正面悬挂着廖承志副委员长题写的“陈嘉庚先生故居”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株当年陈嘉庚先生亲手栽种的大树已长得枝繁叶茂,故居楼房的规模不大,为典型的廊柱式穹顶门窗的欧式建筑,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那不高的楼层,朴实的外观,与集美学村内一幢幢高大雄伟、装潢考究的教学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由此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生活俭朴,却不惜重金办校兴教的高尚品德。

陈嘉庚先生故居最初建于1918年6月,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陈嘉庚先生带领南洋爱国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故居被日本炮火炸毁。全国解放以后,陈嘉靖庚先生满怀喜悦的心情返回祖国,由于故居被毁,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此事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他于1955年亲自作出指示:按照先生故居原来的格局进行修缮,并请廖承志副委员长题写了扁额。这样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陈嘉庚先生故居得以重建,

故居的第二层是先生生前的会客室、办公室、卧室和餐厅等,内部的物品均按照陈嘉庚先生晚年居住时的样子陈列,工作间内当年他用过的笔墨纸砚、老花镜、放大镜以及部分珍贵手稿等历历在目,卧室内的陈设也极为简单,除了床具外,只有他俩戴过的旧礼帽和穿过的旧西装。会客室的陈设也同样简单,除了桌椅没有其他装饰,墙上也没有富贵人家用来显示身份的名人字画,由此可见陈嘉庚先生的生活是多么的简朴,而他却不惜重金,顷自己毕生的财富致力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这种高尚的品德和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让人敬重。

嘉庚纪念馆参观心得主题

嘉庚纪念馆参观心得主题

嘉庚纪念馆参观心得主题

嘉庚纪念馆是一座纪念著名爱国商人、教育家和慈善家陈嘉庚先生的纪念馆。馆内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参观嘉庚纪念馆,我深刻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深受启发。

在纪念馆内,我首先看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传奇人生。他出生于福建福建,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多才多艺的商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积极参与中国革命,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纪念馆内,我还了解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他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遇到困难时,他始终坚定地支持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他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抵制洋货”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号召中国人民不买外国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嘉庚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我深感深受启发。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继承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陈嘉庚先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勤奋好学,积极进取,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参观嘉庚纪念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社会实践报告

嘉庚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是为了纪念近代爱国人士嘉庚先生而建立的一座纪念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实践活动内容

在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和参观活动。首先,我们参观了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其次,我们参加了嘉庚纪念馆举办的讲座和教育活动,听取了专家学者的讲解和分享。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嘉庚纪念馆外围的纪念碑和雕塑,进一步了解了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二、实践经历与感悟

通过参与嘉庚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伟大和他对国家的贡献。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他勤勉好学、勇于创新,不断为国家培养人才,推动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令我深为敬佩。

在参观嘉庚纪念馆的展览区域时,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感受到了嘉庚先生的先见之明和领导才能。他在困难的岁月里不畏艰险,坚持为国家寻求发展道路,为国家的独立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嘉庚纪念馆的讲座和教育活动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加深

了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识。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我了解到嘉庚先生不仅在教育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还在工商业和农业方面有着很多的成就。他的多元才能和远见卓识令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我在未来不断进取的动力。

三、实践体会与收获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

陈嘉庚故居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和文化意义的建筑物。这座故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

涵而受到世人的瞩目。

陈嘉庚故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洋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展

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个宽阔的庭院中,环境幽静,令人心旷神怡。故居的主体建筑以红砖为主要材料,结合了西洋

风格的建筑元素,显得别具一格。故居的门前有两根红色的门柱,上

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展现出浓厚的南洋风情。整个建筑群不仅外观

精美,内部的布局也十分独特。院内的建筑以天井为中心,设置了多

个室内空间,包括客厅、书房、起居室等,每一处空间都充满了古朴

的气息。尤其是书房,墙上挂满了陈嘉庚先生收集的各种图书和文物,让人颇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陈嘉庚故居不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个展示陈嘉庚先生与他时

代背景的场所。故居内陈列了许多陈嘉庚先生的实物和图片,能够让

人对他的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

人物,他出生在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但凭借其勤奋和聪明才智,他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慈善家。陈嘉庚先生不仅在商业领域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推进。他对

教育的重视体现在故居的布局中,书房中的书籍和学业成就无不彰显

他对知识的追求。与此同时,他对社会的关怀体现在故居中的慈善展

览中,通过展示他的慈善事业,让人们对他的贡献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陈嘉庚故居作为一座历史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

座建筑的修建是在20世纪初,那个被列强侵略占领的时期。在这个背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参观者,踏入陈嘉庚纪念馆,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一个充满教育意义和历史沉淀的地方。这座纪念馆不仅记录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更展示了他对于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这次参观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生追求的意义。

走进陈嘉庚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庄严肃穆的陈嘉庚先生塑像。他的神情庄重,深邃的眼神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他一生的奉献和付出。看着这尊塑像,我感受到了一种崇敬和感慨。陈嘉庚先生是一位勤勉好学、乐善好施的爱国企业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他的精神和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尊敬的。

在纪念馆内,展示着丰富的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和作品。通过生平事迹、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让人更加全面地了解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人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利天下、弘扬教育、永不服输”的理念,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故乡,他建立了许多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的根本。陈嘉庚先生把教育事业视为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责任,他以崇高的爱心和责任感,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让更多的人受益,让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陈嘉庚先生一样,热爱教育,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做一个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此次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和精神将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更加热爱教育,更加关注社会公益。我将秉承陈嘉庚先生的思想,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览集美学村感受爱国侨领回国办学的功绩

游览集美学村感受爱国侨领回国办学的功绩

从小就听说过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办学的故事,集美航校、华侨补校、集美中学这些名字更

是如雷贯耳。在厦门理工学院集美校区工作三天,住的杏林湾大酒店与集美学村几乎就是隔海

相望。回程前往厦门岛内高崎机场上飞机的行程被我提前了两个小时,顺道去集美学村游览,

一睹由陈嘉庚先生呕心沥血建起的集美学村的风采。

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从新加坡回国兴办的。从1913年办起集美小学起,逐

步兴办师范学校、集美中学、专科学校到高等职业学院、大学形成了一个从学前教育经中小学

直到硕士博士培养的综合教育区域,总占地三千余亩,把集美半岛的集美村转型成了集美学村,与厦门岛隔海相望,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一颗明亮的星星。

司机师傅是集美人。听说我去机场前要到集美学村去参观一路上就给我介绍哪些地方应该去,还告诉我他会把车停在对我来说最方便的地方。在集美学村牌坊前停车让我拍照之后直接就去

了集美航校,再就是小学、中学、陈嘉庚先生故居、龙舟池、鳌园,最后还带我去了华侨补校。这一路,没有导游胜似导游,真是一次难得的旅程。

[1]集美学村大门,也是集美大学的大门。

[2]我们先到的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这座中西融合风格的建筑还充满了闽南侨乡风情,正式

名字是允恭楼,俗称白楼。航海学院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集美水产学校的专科。1958年成

为独立的集美航海学校。1978年升格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1989年改为集美航海学院。

[3]白楼前面有两个重要景观,一个是航标,一个是南极石。航标是前面学校运动场的主要标记。

[4]白楼的正立面。最高处的山墙上写着“乘风破浪”四个大字。

陈嘉庚故居描写

陈嘉庚故居描写

陈嘉庚故居描写

陈嘉庚故居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这座建筑采用了白石砌墙、绿瓦盖顶的设计,充分展现了闽南地区的建筑特色。在故居的归来堂前,矗立着陈嘉庚先生的全身铜像,成为了故居的一个重要标志。归来堂建于1962年,内部设有厅堂和十多间厢房。厅堂的正中位置安放着陈嘉庚的石雕坐像,同时悬挂和排列着郭沫若撰写的对联和全国侨联公祭陈嘉庚的悼词。

此外,陈嘉庚故居的两侧还建起了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这座陈列馆是一座三层楼的建筑,建筑面积约为800平方米。馆内的陈列品主要以图片、图表、实物为主,生动地展示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这些陈列品中,包括珍贵的文物以及仅存的《集美陈氏族谱》等遗物,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详实的历史资料。

总的来说,陈嘉庚故居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通过参观故居和陈列馆,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社会的杰出贡献。

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的事迹

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xx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他在19xx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xx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

嘉庚纪念馆建筑风貌介绍

嘉庚纪念馆建筑风貌介绍

嘉庚纪念馆建筑风貌介绍

嘉庚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凝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和现代建筑的精致,整体呈现出一种简洁、大气的美感。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纪念馆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檐口造型,檐口下

的木雕、彩画和楠木地板等元素凸显了传统建筑的特色,使整个建筑更显文化底蕴。同时,建筑的整体造型采用了现代简约的风格,以鲜明的线条和立体感表现出了现代感,整个外

观看起来既有传统气质,又不失现代时尚感,表现出了嘉庚先生对传统与现代的独特理解

和演绎。

纪念馆的主体建筑为一座三层高的建筑,整体造型呈现出“日月同辉”之势,象征着嘉庚先

生在工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和显赫地位。建筑的外观采用了深灰色的花岗岩和玻璃幕墙材料,使整座建筑具有坚固与现代感。同时,建筑内部还配备了现代化的采光设备和节能设备,

体现了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整座建筑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与

大气的感觉,符合纪念馆的主题,也表现出了嘉庚先生对工程学精益求精的态度。

纪念馆的室内设计也紧扣着嘉庚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展开。一进入室内,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一尊嘉庚先生的铜像,他端坐于正中位置,目光坚定,架子挺拔,展现了一位儒

雅风度和高尚品质的形象。铜像周围铺设着红色地毯,意在彰显嘉庚先生对国家的忠诚和

对学问的执着。而室内的装饰也采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使整个室内充满了庄重

与典雅的氛围。此外,纪念馆内还设有多个展示厅和学术讨论室,用于展示嘉庚先生的生

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以及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向社会传播嘉庚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貌。

在建筑周围,还有一大片绿化带和假山水景,使整个纪念馆环境优美,是一个非常适合举

乡贤参观点位介绍

乡贤参观点位介绍

乡贤参观点位介绍

乡贤参观点位是指一些以乡贤为主要主题的旅游景点,这些

景点以展示和纪念乡贤的事迹和贡献为目的,让人们了解乡贤

的故事,感受乡贤的精神风貌。这些景点一般包括纪念馆、纪

念碑、雕塑等,下面我将介绍几个较为知名的乡贤参观点位。1.许仲琳纪念馆(浙江绍兴)

许仲琳是中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曾积极参与乡

村建设和改革,对农民利益进行坚决维护。许仲琳纪念馆位于

浙江绍兴,展览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家书、照片等,让人们

通过观看展品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乡贤。

2.翁同龢故居(湖南怀化)

翁同龢是中国清末著名的乡贤和实业家,他积极投身于农村

教育事业,推动了湖南的教育发展。翁同龢故居位于湖南怀化,是一座具有古典园林风格的建筑,展示了翁同龢的生平事迹和

他为乡村教育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呈现了他的家庭和生活。

3.陈嘉庚纪念馆(广东潮州)

陈嘉庚是中国近代乡贤之一,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国家的现

代化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陈嘉庚纪念馆位于

广东潮州,展示了陈嘉庚的励志故事、他对潮汕地区的贡献以

及他在教育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成就。

4.孔庙(山东济南)

孔庙是中国乃至全球最著名的一座纪念孔子的建筑,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孔庙之一。作为乡贤的代表,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庙内有孔子的祠堂、碑亭、庭院等建筑,展示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贡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

这些乡贤参观点位通过展示乡贤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使人

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同时,这些景点还

承担着传承思想文化的重要使命,让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继续发扬乡贤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心得体会前段时间,我有幸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让人对陈嘉庚先生的伟大事迹和精神境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次参观中,我收获颇丰,心灵也得到了洗涤和启迪。

陈嘉庚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为了纪念近代著名爱国侨领、教育家陈嘉庚而建立的。纪念馆建筑庄严大气,内部陈设精美,展览内容丰富多彩,全方位地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一生事迹和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那种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陈嘉庚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他捐资助学、创办学校、提倡教育改革,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倡导“厚德、笃学、力行”的教育理念,提倡“务实、求真、创新”的学习态度,深受师生爱戴,成为一代教育楷模。

通过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我不仅了解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传奇人生,更深刻感受到了他那种胸怀祖国、报效国家的崇高情怀。陈嘉庚先生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始终心系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激励着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受益匪浅。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教育情怀深深感染着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

和教育精神,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陈嘉庚纪念馆,让我感慨良多,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会牢记陈嘉庚先生的教诲,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情,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愿陈嘉庚先生的精神永远照耀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指引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嘉庚先生故居巡礼

从鹰厦铁路集美站出来,走进上书“集美学村”四个遒劲大字的牌楼式大门,沿着花岗岩方块石砖铺垫的大道,边走边看:左侧是航海专科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钟楼、敬贤堂、小学、医院、财经学校、幼儿园;右侧是华侨补习学校、福南大会堂、水产学院、内池中池外池、中学、游泳池、鳌园……黉舍林立,道路纵横,碧波潋滟,花树芬芳。漫步约里许,便到“陈嘉庚先生故居”门前了。

嘉庚先生故居(见照片一),是一幢朴素的二层小楼房,建成于一九一八年六月。一一九一九年五月至一九一二二年春,陈嘉庚先生曾住在这里亲自擎划厦门大学之创建与集美学村之扩展。抗日战争期间,本楼被日寇烧夷弹所毁,仅余残垣断壁。新中国建立后,遵从陈嘉庚先生意见,尽先修复校舍,本楼延至一九五五年才修理。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年九月,陈嘉庚先生临终前的这几年,他老人家又居住在这里。

踏着少楼左侧狭窄的楼梯,登上二楼走廊,走到中间,便见陈老先生当年的小会客室:后壁悬挂陈嘉庚先生遗像,左右两壁分别悬挂巨幅油画—集美学校全景和厦门大学全景。厅里整齐排着会客的桌椅。

从走廊左侧走进陈老先生当年的工作室:靠左摆着一台双档连架办公桌,桌面的玻璃砖里显现一张陈老先生晚年在这里草拟的“鹰厦铁路改道计划图”(手迹);靠后及靠右摆着靠背椅、藤椅和两只沙发。这两只沙发一旧一新,样式也不同,旧的一只,陈老先生坚持不让翻新,只让换了一块坐垫,他还亲自找来一块弃置不用的木板,需要时便搁在扶手上,作为活动书写板,他晚年便常在这块板上写作;新的一只是一九五三年上海集友银行赠送的。两块沙发椅之间放着一块连小橱的茶几。(见照片二) 从通向工作室的一个小门走进陈老先生当年的卧室,引人注目的便是一张普通的眠床,上铺台甲草席,席上放着普通的棉被、毛毯和一条陈老先生用了十多年的蚊帐——上面留有他当年亲自缝补的针迹。床头摆着一块小茶几,上面搁着热水瓶等和一只蜡烛台。(见照片三)啊,这只蜡烛台原来是个破瓷茶杯,那上面还有一段陈老先生尚未用完的红蜡烛!据说,解放初,集美学校的电灯用的是自己电厂发的电,夜间十点钟停电熄灯,陈老先生就点起这台烛继续工作;后来虽然昼夜供电,但当夜间偶而停电熄灯时,他还是使用这台烛。在这张茶几面板的右侧,有一块可以抽出推进的活动硬木板,需要时就抽出来搁电炉,用完后拿走电炉,把活动板再推进去,这是陈老先生自己设计而由木工制成的。正对床前靠墙放着一张陈旧的硬木梳妆桌,桌上搁着小桌钟、温度表、橙汁绞(绞橙汁为药)以及各种家用药品多瓶,其中那瓶五香丸是治胃病良药,陈老先生生前曾大量配制,供各地群众索取服用。紧靠梳妆桌的是一个乌色玻璃书橱,橱里放着他生前阅读的书籍。紧接着是个有九个抽屉的文件橱,陈老先生晚年把各处来往文件分为纪念碑、厦美、集友银行、博物院、报告表等类,分别放入他手写标签的抽屉里。在卧室前面两侧的角落里,右角是个衣架,左角是个箱架,上叠陈老先生从南洋带回来的两只旧皮箱,收藏着他晚年穿用的衣服二十余件。(见照片四)

室后右侧有个小门通往卫生间。卫生间里设置自来水盥洗盆和抽水马桶,放着个衣

橱,是陈老先生放日常用的衣帽及修容用具的地方。卫生间里还放着脸盆架、脸盆及其他用品,其中特别引人深思的有三样:一是一套灌肠器。陈老先生晚年患了老年性便秘,经常需要灌肠,为了不麻烦医生护士,他购置了一套灌肠器,需要时就自己处理。陈老先生生前常说:自己能做的事就不要麻烦别人。二是一把布伞(见照片五)——这把布伞是陈老先生从南洋带回来的,用了十多年,破了就补,烂得没法补就换块新布。三是四枝手杖——其中两枝比较新,是远出时用的;另两枝是日常巡视工地时用的,磨损了不少。陈老先生晚年亲自主持集美和厦大校舍扩建工程,以七八十岁之高龄,每日持杖步行数华里,巡视各地工场,严寒酷暑,劳瘁弗辞,非遇暴风疾雨,未曾一日间歇。这些磨损了的手杖,辉耀着他的坚强毅力和爱国爱乡的深情。

走进小小的餐室,就觉得它是多么简陋朴实:一张普普通通的圆桌摆在中间,十只平平常常的圆凳环绕着它;靠窗放着一张硬木桌子,桌面放着茶盘茶壶茶杯和一个搪瓷牙杯,牙杯里擂着一双象牙筷子、十三双白色塑料筷子、三双漆箸和六枝小汤匙,抽屉里放着六只瓷碗。这就是他老人家晚年日常用餐和常以具有家乡风味的蚝煎、甘薯汤饷客的地方。

在陈嘉庚先生故居里,还收藏着他的著作、手稿和国内外的有关评论,收藏着他生前为厦门华侨博物院及集美鳌园长廊两侧陈列橱购皿的部分文物,汇集着陈嘉庚先生获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等崇高评价、蜚声中外、影响深远的许多史料,记录着他一生经营企业、兴办教育和参加政治活动等方面的翔实史迹,放射着陈老的爱国爱乡思想、崇高品德和坚强性格的光芒。这些都将在故居右侧正动工兴建的“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系统展出。

陈嘉庚先生生平认为“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他把一生所得的资财几乎全部用在爱国事业,其中绝大部分用在教育方面。瞻仰了陈嘉庚先生故居,我们觉得陈嘉庚先生的精神财富,也如肥料,也在不断散播,为祖国为家乡,发挥着不寻常的效用。

后记:文系按陈嘉庚先生晚年居住时的情况及原先摆设记叙的。如今,为了便于保存和说明,已将部分陈嘉庚先生生前使用的衣物用品集中陈列于另一室的玻璃橱中。

(里艺浔涛)

2、专家的拍板

编者按:文转载自《福建工人》1981年第8期,报导的是母校高中15组江培萱校友的事迹,作者是《福建日报》记者黄芝晓和《福建工人》记者高友良。

“拍板”是个多么熟悉的词儿!在一些人的眼中,它简直就是“权力”的象征。他们事无巨细,都要自己“拍板”才行,然而目的往往只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和揽取权利。我省最大化工企业——三明化工厂江培萱副总工程师在指挥生产和基建中,也常是大小项目都要他“拍板”,但他考虑的却是人民的利益。因而,关于他“拍板”的故事,在三化尿素工地上常常不胫而走。

那是冰机氨罐新旧系统合拢的时候了,焊接现场就在储存着氨液的氨罐附近。这里

是严重禁火区,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引起弥天大火,犹如虎口拔牙般的危险。弥漫着氨气的地槽上,严严实实地覆盖着钢板,消防队员严阵以待,技术员、安全员、车间主任围集在现场,憋着气,注视着焊工手中焊枪。江培萱环视了下四围,下令:“开始焊接。”

气焊工犹豫了,他的手在额动……谁知道枪口喷出的火苗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这时,江培萱快步走到气焊工面前,毅然而坚决地说:“焊吧。万一着火了,前面有我!”这一“拍板”,使气焊工吃了颗“定心丸”,他信赖地看了一眼满头银丝的江总,“噗——”了一声,焊枪口喷出了一道蓝色的火焰……

这类“拍板”的事,在江总身上有不少呢,只是“拍板”形式不一而已,有的是当场决定了的,有的却要等上儿个月。合成塔大修前一段时间,进气阻力很大,为了保证生产,有人提出合成系统的气压差要从额定的每平方厘米三十五公斤,增加到每平方厘米四十五公斤到五十公斤。高压循环机能不能承受这样的负荷呢?问题又提到了江培萱面前。

可是,这一“板”,江培萱一直举了两个月才“拍”下来。这倒不是江培萱染上了“研究研究”的官僚主义陋习;产上不去,他这个三化“元老”比谁都着急。但是,再急也不能蛮干呀,还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合成塔是全厂最关键的设备,违反科学,盲目“拍板”,得到的将不是增产,而是摧毁性的无谓牺牲。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的惨痛事例,绝不能在社会主义国土上重演。

尿素设备国家投资七千多万元,加上配套,已达一亿一千多万元了。按尿素含氮量百分四十六计算,十一万吨尿素就含有一亿零一百二十万斤化肥氮素。换句话说,这里,每年可增产粮食十二亿一千四百四十四万斤。江总感叹地说:“工程建设的‘板’不容易‘拍’啊,古人说一语值千金,我们常常是一‘板’抵万金哪,一定要慎重行事。”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工程师,早年就学于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专攻子化学,长期严格的科研工作,使他不但养成了凡事都要有充分根据的科学态度,而且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这两条,正是他承受指挥尿素工程负荷的有力支柱,也是他遇事敢于拍板的基础。

我们的思路和谈话沿着“拍板”这条线索延伸开去,江培置谈兴渐浓。他又点燃了一支烟,思索后说:“尿素生产的化学过程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氨和二氧化碳的结合,但生产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处理起来就复杂了。说句老实话,我现在用到的化学还远不如力学多。”

“你们看。”老江指着那边道。哦,它就是中间换热器,我们在省城有关部门采访时已听说到它了。这个换热器,原设计的材质要求是十五公分厚的铬钼钢轧制钢板,国内现在还无法生产,省里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只搞了一些薄点的铬镍钛不锈钢板。能不能代用呢?

“又要你拍板了,是不是?”

江培萱笑了:“整个拍板过程讲起来只有六个字:研究、计算、分析,但真正做起来,却要调动热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金相学、高等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过程,讲来何其轻快。其实,他和助手们跑遍了淮南、上海、北京,找到原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