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常见的通假字(全)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语文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舟尾横卧一楫(“楫”通“棹”,船桨)
3.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7.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8.距关(“距”通“拒”,把守)
9.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0.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1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13.不可不蚤来(“蚤”通“早”,尽早)
1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5.参差荇菜(“参差”通“蹉跎”,不齐的样子)
16.卷我居上陬(“卷”通“拳”,草结籽,这里指茅草的穗)
17.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18.食不饱力不足 (前一个“食”同“饲”,喂养。

后一个“食”同“飤”,吃。

)
19.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前一个“是”同“其”,它。

后一个“是”同“时”,时间。

)
2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前一个“为”同“于”,被。

后一个“为”同“谓”,称作。

)
这些通假字可能是由于语音、字形或书写习惯等多种原因而产生的。

在学习时,应注意辨别和记忆,以免混淆。

初中常用通假字(新版)

初中常用通假字(新版)

初中常用通假字(新版)七年级上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陈太丘与友期》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二章》3、《兑命》曰:“学/学半。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虽有嘉肴》七年级下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木兰诗》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同“伙”,伙伴。

《木兰诗》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

《口技》6、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八年级上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核舟记》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核舟记》4、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核舟记》5、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

《核舟记》6、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

《大道之行也》7、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望岳》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三峡》八年级下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叫声。

《与朱元思书》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通“返”。

《与朱元思书》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马说》4、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马说》5、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马说》6、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7、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8、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最全初中语文“通假字”汇总,太全了

最全初中语文“通假字”汇总,太全了
下面我将整理完整的初中语文所有通假字”汇总,太全了
通假字是文言文考试必考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平时对通假字没有熟记,导致考试 丢分,实在是可惜。 很多学生没有整理资料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坏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将整理完整的初中 语文所有通假字,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能帮助你的孩子复习和记忆。
同学们千万要记住,通假字是文言文考核的必考点,一定要掌握。本是送分的题,却因为 自己平时没有记住而丢分,是非常可惜的。 ————————————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

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通假字在文言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假字是指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情况下,根据字形的相似性进行替换的字。

通假字在文字的表达上可以起到丰富语言、增加文笔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七年级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通假字知识点。

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一种特殊的字形替换,指在发音相同或接近的情况下,用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以达到表达意思的目的。

通假字多为汉字之间,也有些通假字是与古音相关的。

例如,“壬”、“任”、“仁”这三个字在发音上都非常相近,所以在文言文中可以用其中任意一个字代替另外两个字进行表达,起到缩短表达时间的作用。

二、七年级常见通假字1. 人-仁-任-壬:这四个字读音相似,可以相互替换。

例如:“君子爱仁”的“仁”可以替换为“人”、“任”、“壬”,变成“君子爱人”、“君子爱任”、“君子爱壬”。

2. 之-止:这两个字可以相互替换。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的“之”可以替换为“止”,变成“千里止行,始于足下”。

3. 无-毋:这两个字在意义上基本相同,在文言文中可以替换使用。

例如:“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无有二名”可以替换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毋有二名”。

4. 而-尔:这两个字都有“做”的意思,在文言文中可以相互替换。

例如:“以道养德,无以塞其耳目之欲,而能有识一切则”中的“而”可以替换为“尔”,变成“以道养德,无以塞其耳目之欲,尔能有识一切则”。

5. 乎-于:这两个字在意义上都表示“在”,可以相互替换。

例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乎其原者”可以替换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于其原者”。

以上是七年级常见通假字,掌握这些通假字对于学习文言文阅读有很大帮助。

三、注意事项通假字的替换必须注意语境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不能随意更改。

替换后表达的意思要和原来的一样,不能出现歧义。

此外,掌握通假字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

因为很多通假字都是与古音有关的,在不了解古音情况下,就会出现错误使用通假字的情况。

初中通假字

初中通假字

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

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的表。

根据通假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读音顺序排列。

下面是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1、板通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2、罔通惘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3、厝通措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4、子通仔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训学斋规》5、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答李几仲书》6、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7、尔通耳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8、杓通勺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9、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屈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屈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论语》10、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11、见通现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12、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13、虚通墟之虚所卖之《童区寄传》14、贴通帖对镜贴花环《木兰辞》15、策通册策勋十二转《木兰辞》16、著同着著我旧时衫《木兰辞》17、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18、诎通曲佛印绝类弥勒……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核舟记》19、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0、识通志汝识之乎?《石钟山记》)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22、说通悦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荆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23、要通邀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24、有通又成骇立愕呼。

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促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00个初中通假字

100个初中通假字

通假字A 、B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语气词吗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或师焉,或不焉。

副词不不否疲惫,衰败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困顿,失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敝形容词僻形容词行为不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避动词躲避辟覆盖在肩背上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闻妻言,如被冰雪。

/穿着被披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动词背叛,忘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杯杯名词酒器暴露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曝动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板版名词字版斑形容词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班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罢疲形容词疲劳案按动词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本字“把它叫做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的”通用、借代“就是”通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X 、Y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源名词源泉?可得闻与与欤语气助词吗,呢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又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更殆有甚焉。

有又副词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萌名词树荫拦住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邀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邀动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宴形容词安逸,安闲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餍形容词满足顷之,烟炎张天炎焰名词火焰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馐名词食物?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耶语气助词呢,吗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乡向介词对着、朝着鼓瑟希,铿尔。

希稀形容词稀疏,少Z假借字本字词性意思例句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座名词座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樽名词盛酒的器具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形容词肮脏,水不清穿著我旧时裳。

著着动词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嘱动词嘱托、托付”直什么?“动词值得史进道:价值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价钱,代价系向牛头充炭直。

名词直值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副词只是”孰为汝多知乎!“知智形容词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为长者折枝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肢名词肢体支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倒装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假字,这些假字是为了表达文艺效果而设计的。

常见的假字有:
1.折字:把一个字按照一定的规则折叠成另一个字,
如“我”折成“屋”,“月”折成“皂”。

2.谐音字:根据汉语的谐音规则,把一个字改写成
另一个字,如“白”写成“蒲”,“人”写成“仁”。

3.易字:按照汉语的语音规律,把一个字写成另一
个字,如“闲”写成“咸”,“六”写成“陸”。

4.假借字:把一个字借用成另一个字的形式,如“好”
借用成“耗”,“王”借用成“网”。

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句子的主语,或者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常见的倒装句有:
1.全部倒装: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都颠倒过来,如“长
者出,少者归”。

2.部分倒装:只有谓语的一部分倒装,如“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初中所有通假字

初中所有通假字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层叠。《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与朱元思书》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通“饲”,喂。《马说》
通假字
七年级上
1.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陈太丘与友期》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愉快。《〈论语〉十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长长加“有”字。《〈论语〉十二章》
4.《兑命》曰:“学学半。”“兑(yuè)”,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虽有嘉肴》
1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隆中对》
11.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已”,通“以”。《隆中对》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出师表》
13.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出师表》
九年级下
1.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御。《公输》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通“御”,抵挡。《公输》
8.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鱼我所欲也》
1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鱼我所欲也》
1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七年级通假字集

七年级通假字集

七年级(上册)例句通假字(读音) 本字出处1 项为之强“强”(jiāng) “僵” 《童趣》2 不亦说乎“说”(yuè) “悦” 《〈论语〉十则》3 诲女知之乎“女”(rǔ) “汝” 《〈论语〉十则》4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智” 《〈论语〉十则》5 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现” 《西江月》6 一切乌有“乌”(wū) “无” 《山市》7 裁如星点“裁”(cái) “才” 《山市》8 尊君在不“不”(fǒu) “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攀” 《伤仲永》10 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才” 《伤仲永》11 对镜帖花环“帖”(tiē) “贴” 《木兰诗》1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耶” 《孙权劝学》13 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智” 《两小儿辩日》14 满坐寂然“坐”(zuò) “座” 《口技》15 止有剩骨“止”(zhǐ) “只” 《狼》翻译1、僵硬2、高兴、喜悦3、你4、智慧5、出现6、没有7、仅仅,仅有,才达到8、用在疑问句尾表示询问9、拉着10、有才能的11、粘贴12、语气词13、智慧、聪明14、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15、仅仅,只有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1
细雨飘摇ing,知识分享,文档创作
七年级语文课文中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关于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初一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戮人,……(《始得西山宴游记》)戮: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初中常见通假字43例

初中常见通假字43例

初中常见通假字43例1、自余为僇人(“僇”通“戮”,遭贬谪的意思)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动心忍性(“忍”通“韧”,使……坚韧)4、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5、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6、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2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1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14、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15、中首虏率(“率”通“律”,指军律)16、广为圜陈外向(“圜”通“圆”,圆形;“陈”通“阵”,阵形、阵势)17、胡虏益解(“解”通“懈”,松懈)18、东道少回远(“少”通“稍”,稍稍)19、急责广之莫府对簿(“莫”通“幕”,军队出征时用的帐幕)20、或失道(“或”通“惑”,迷)21、南绝幕(“幕”通“漠”,沙漠)22、汉军罢(“罢”通“疲”,疲惫)2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24、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25、见乎其言而动乎其文(“见”通“现”,表现)26、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7、孰为汝多知乎(“为”通“谓”,认为)2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29、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仅仅)30、辙生十有九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个数之间)3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3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征发)3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36、扁鹊望蔡桓公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37、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一种中药制剂)38、止增笑耳(“止”通“只”,仅仅)3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要”通“邀”,邀请)40、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4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42、指通预南(“指”通“直”,一直)43、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7-9年级通假字总汇

人教版初中语文7-9年级通假字总汇

人教版初中语文7-9年级通假字总汇人教版中学语文7-9年级通假字总汇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僵硬《童趣》2、不亦说乎“说”(yua) 通“悦”高兴《〈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你《〈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聪明《〈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显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牵,引《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才能《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粘贴《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 通“耶”呢《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智慧《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zu?) 通“座”座位《口技》15、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邀请《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弯曲《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衡”(h?ng) 同“横”横放《核舟记》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挑选《核舟记》22、选贤与能“与”(jǔ) 通“举”选拔《大道之行也》23、矜、寡、孤、独“矜”(guāng)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24、荡胸生曾云“曾”(c?ng) 通“层”《望岳》25、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中断《三峡》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返回《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喂养《马说》29、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显现《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才能《马说》31、其真无马邪“邪”(y?) 通“耶”吗《马说》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34、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都《岳阳楼记》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嘱咐《岳阳楼记》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佳肴《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 通“谪”强迫守边《陈涉世家》39、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首发《陈涉世家》40、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已经《陈涉世家》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穿《陈涉世家》42、故不错意也“错”(cu?) 通“措”放《唐睢不辱使命》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青色《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n) 通“伸”伸张《隆中对》45、自董卓已来“已”(yǐ) 通“以”《隆中对》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挑选《出师表》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缺点《出师表》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说”(yua) 通“悦”高兴《公输》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抵御《公输》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抵挡《公输》51、公输盘诎“诎”(qū) 通“屈”理屈《公输》52、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背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4、困于心,衡于虑“衡”(h?ng) 通“横”梗塞,不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躲避《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辨别《鱼我所欲也》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 通“德”感激《鱼我所欲也》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以前《鱼我所欲也》60、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普遍,遍及《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返回《愚公移山》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聪明《愚公移山》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没有《愚公移山》64、一厝朔东“厝”(cu?) 通“措”放置《愚公移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通“餍”;满足。

形容词。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燕:通“宴”;安逸,安闲。

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

”阳同“佯”;假装,表面。

“皆阳应曰:‘诺,。

”昂同&quot;仰&quot;;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引弓昂射,颇伤城上人。

”邀:同“要”要挟。

动词。

“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飖:同“攒”飘摇。

动词。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

”要同“邀”;约。

动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要:同“邀”;;邀请。

动词。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拦住。

动词。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要:同“邀”;邀请。

动词。

“张良出,要项伯。

”耶通‘爷”;父亲。

名词。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夷:通“怡;平和,和悦。

形容词。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已:同“以”同“以”“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

难已已: 同“矣”;了。

语气助词。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已:同“矣”;了。

语气助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以:通“已”太甚。

副词。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以:同“已”止。

动词。

“无以,则王乎”亿: 同“繶”;束。

量词。

“胡取禾三百亿兮”佚: &quot;逸&quot;;安逸,安闲。

形容词。

“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益同“溢”;涨水。

动词。

“澭水暴益。

”逸:通“佚”;散佚。

动词。

左忠毅公逸事。

”翼:通“翌”;明(天)。

名词。

“翼日进宰。

”阴:通“萌”,树荫。

名词。

“绿杨阴里白沙堤。

”阴:通“荫”,树荫,名词。

“也傍桑阴学种瓜。

”阴:通“荫”;绿荫。

名词。

“佳木秀而繁阴。

”有:同“又”;更。

副词。

“殆有甚焉。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副词。

其级七千有余。

”有:同“又”; 再。

副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唯赤则非邦也与”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可得闻与”与:同“欤”;吗。

语气助词。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同“欤”;呢。

疑问语气词“是谁之过与”豫:通“预”;预先,事先。

副词。

“豫备走舸,系于船尾。

”员:通“圆”;圆形。

名词。

“以精铜铸成,员经八尺。

”原:同“源”源泉。

名词。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圆:同“圆”;圆形。

名词。

“多平方,少圆。

”芸:同“耘”; 锄草。

动词。

“植其杖而芸。

”暂:通“渐”,欺诈。

动词。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

形容“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在先,还没到时候。

形容词。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责:同“债”;欠别人的钱财。

名词。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曾:同“增”;增加。

动词。

“曾益其所不能。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名词。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名词。

“与旃毛并咽之。

”霑:同“沾”;浸湿,浸润。

动词。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鄣:同“鄣”;遮蔽。

动词。

“一一以叶自鄣。

”振:通;震; 震动。

动词。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形容词。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动。

动词。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振:通“震”;震动。

动词。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同“赈”;救济。

动词。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征:同“徴”;证据。

名词。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支:通“肢”肢体。

名词。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支:通“肢”;人或动物的四肢。

名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枝:同“肢”;肢体。

名词。

“为长者折枝,”知:通&quot;智&quot; ,聪明,智慧。

形容词。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聪明,智慧。

形容词。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名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祗同“祗”,同“只”;只是。

副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直:通“值”;价钱,代价。

名词。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通“值”;价钱。

名词。

“昂其直,居为奇货。

”直: 通“值”;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quot;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直:通“值”;值得。

动词。

史进道:“直什么?直:通”值; 价值,动词。

玉盘珍羞直万钱。

”指:同“旨”旨趣。

名词。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质:通“贽”;见面礼。

名词。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质: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名词。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陼:同&quot;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朝发枉陼兮,夕辰阳。

”属:同“嘱”;嘱托、托付。

动词。

“属予作文以记之。

”住:通“驻”;动词“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著:同“着”,穿。

动词。

“著我旧时裳。

”转:通“啭”; 鸟宛转地叫。

动词。

“蝉则千转不穷。

”椎:通“锤”,兵器。

名词。

“右夹大铁椎。

”椎:通“锤”;兵器。

例句中前一个“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兹:通“滋”副词。

兹,更加。

“赋敛兹重”。

咨:同“谘”;询问。

动词。

“其以义理相谘访。

”咨:同“谘”;询问。

动词。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群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名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坐: 同“座”;座位。

名词。

“直上载公于上坐,”坐:同“座”;座位。

名词。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矉:同“颦”;皱眉头。

动词。

“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齐:同“剂”;量词,例句中为名词。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蕲:同“祈”;求。

动词。

“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契同“锲”刻,动词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襁:同“襁&quot;;婴儿的被子,如现在的包袱。

名词。

“则人物归亡,襁至而辐凑。

”躈:同“噭”一说是肛门。

名词。

牛羊蹄躈各以千计。

”禽:通“擒”捕捉。

动词。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禽:通“擒”;捕捉。

动词。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诎:同“屈”;弯曲。

动词。

“诎右臂支船。

”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动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去:同“弆”;藏。

动词。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却:同“却”,退。

“大军却,离城三里止营。

”郤:同“隙”;空隙。

名词。

“依乎天理,批大却阙:通“缺”;缺点。

名词。

“必能裨补阙漏”輮:通“揉”;使……弯曲。

动词。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蒻:同“箬”,箬竹。

名词。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善:通“缮”;修治,拭擦。

动词。

“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沈:同“沉”:程度深。

副词。

“沈醉不知归路。

”沈:同“沉”; 形容暮霭的程度深。

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沈沈楚天阔。

”生:同“性”资质,禀赋。

名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声:通“伸”;陈述,说明。

动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识:通“志”,标志,记号。

名词“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识:通“志”;记住。

动词。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动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食:同“饲”;喂。

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矢:同“屎”;粪便。

名词。

“然与式:通“拭”;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名词兵车不式。

逝:通“誓”;发誓。

动词。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受:同“授”给,与。

动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孰:同“熟”;煮熟了的。

形容词。

“宰夫顾熊蟠不孰,杀之,”孰:同“熟”;仔细。

形容词。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说:同“说高兴,愉快。

形容词。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同“悦;高兴。

形容词。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同“悦”;愉快。

高兴。

形容词。

“而民说之,”说:同“悦”;愉快。

形容词。

“秦王不说。

”竦:同“耸”;高。

形容词。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太:通“大”大部分。

形容词。

“死者太半。

”汤:同“烫”:用热水焐。

动词。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田:同“畋”打猎。

动词。

“今王田猎于此。

”帖:同“贴”;用标签标出。

动词。

“不用,则以纸帖之。

”帖:同“贴”;粘附。

动词。

“对镜帖花黄。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名词。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涂: 同“途”,道路。

名词。

“失迷涂知返,往哲是与;”涂:同“途”;道路。

名词。

道路。

名词。

土:同“仕”作官。

动词。

重争土豪,非下也,权重也。

”橐:通“托”; 托付,委托。

动词。

“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顽:同“玩”;开玩笑。

动词。

“我又不同你顽。

”亡:同“无”不,副词“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亡:同“无”不。

副词。

“亡何国变,宁南死。

亡:同“无”没有。

副词。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亡:同“无”,没有。

副词。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不。

副词。

“回望女亡:同“无”;不。

副词。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副词。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罔:同“网”;罗网。

名词。

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惟:通“唯”应答声。

象声词。

“伏惟启阿母,今若道此妇,终老不复取!”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先生乐游。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陈言之务去。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有门前镜湖水。

”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惟:通“唯”; 只,只有。

助词。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惟: 通“唯”;只只有。

副词“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惟:通唯”;只,只有。

副词。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文:同“纹”纹理。

名词。

“其中多斑文小鱼。

”文:同“纹”;纹路,纹理。

名词。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无:通“毋”;不要。

副词。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无:通“毋”;不要。

副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希同“稀”稀疏,少,罕见。

形容词。

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同“稀”;稀少。

形容词。

“鼓瑟希,铿尔。

”熙:““嬉”,欢乐,快乐。

形容词。

其余则熙熙而乐。

”郤:同“隙”;隔阂,嫌怨。

名词。

“令将军与臣有郤。

”孅:通“纤”精细。

形容词。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县:同“悬”挂着。

动词。

“胡瞻尔庭有县廛兮”县:同“悬”;挂,动词。

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