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2_第二章_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2_第二章_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 历史及其发展
第一节 理论奠基时期
(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
一 教育学视野的拓宽
一些教育学者开始从“ 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教 育现象。这些考察可大 致分为两大类型
教育哲学的考察 社会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公民教育学
教育科学的考察
将视线集中与教育与社会 的关系上,寻求建立具有 实证性与科学性的教育理 论。
按照AGIL图式,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对外——对 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组功能范畴组成的相互 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
功能论者对于学校组织的解释
• 功能论者把学校看成是各种有机部分构成的整 体,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食堂人员、看 门人等,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 年级组等机构组成。所有这些部分都相互联系 ,并对学校的正常运行作出贡献。任何一个部 分的动荡都会带来暂时的失衡。 • 例如,学生因教学质量、吃饭问题而罢课,教 职员工因薪金问题而闹意见等.都可能使学校 运行陷入混乱。但由于学校组织是建立在对教 育、教学工作的合作与认同的基础上,这种暂 时的不平衡会迅速地转化为有利于整体向好的 方向发展。
• 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营中包括再生 产理论、抵制理论。
• 再生产理论的首要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首要代 表人物、法国学者布迪厄(Boutdieu,P) 他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 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学校 是通过传递某种文化才在社会阶级关系再生 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校的作用在于通过 “文化专断”与“符号暴力”来传递统治阶 级的文化,贬抑、改削弱其它阶级的文化、 通过“霸权课程进行“文化资本的分配,从 而保证统治阶级文化资本的合法化与再生产 “。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2、冲突理论 理论特征: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考察教 育现象

基本观点: (1)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中的个体 和群体由于目标取向的差别和利益分配的不 均,存在着冲突和斗争。 (2)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社会 群体之间冲突与斗争的结果,导致社会的不 断变迁。因而社会的稳定往往是短暂的,而 斗争、反抗、动乱、变革则会不间断地出现。

C 理论研究:(1)在宏观方面:教育与社会 结构及社会变迁的关系;(2)在中观方面:研究 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体系内部的 各种社会关系;(3)在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 中有关社会学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在理论研究等各方面还不够完善,也正因为如此, 才需要大量的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者与爱好者去研 究它,为完善我国的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大厦作出 贡献。
3、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助文化人类 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知识和 方法; 4、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从学校教育、家 庭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 育 ,从宏观问题到微观问题,从理论到应 用研究,几乎都已出现了教育社会学的分支; 5、成为国际性探讨的领域。

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1、教育的功能理论
教育社会学
2012-2013学年(下)
主讲人:邢思珍 教育科学学院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学科介绍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实证主义范式

涂尔干: 必须把社会现象看作事物,社会现象的特征就 是社会能对个人产生强制作用。
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事实, 也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教育符 合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题材的现象类型。如升学 率、失学率、辍学率等是属于多数人。 一个社会事实必须用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 如要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制度进行分析,一 定要通过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结构来解释。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特点:

1、学科地位正式确立了 2、研究领域日益扩展(教育问题) 3、在研究方法上属于规范性研究 4、研究者大多数是教育学者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三、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化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传统到新兴教育社会学)



应用科学向纯科学转变,用限定的事实分析代 替价值判断。 社会学者开始重视教育领域的研究。 吸收新的社会学计量方法和理论假设,提高其 理论性和实证性。 称这一时期为新兴教育社会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国外: 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或是中世纪的封建教育 都是为统治阶级设立的。
Leabharlann Baidu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一、教育社会学的萌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孔德:教育体系是联系和组成社会的中心因 素,教育的任务是协调社会,学校的普及乃是 社会稳定的基础。 2.斯宾塞:《教育论》教育的任务是为个人的 完满生活作准备和求得个性解放。 3.华德(美国系统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系统 论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并正式使用了“教 育社会学”概念。强调教育的导进功能,认为 教育是改变社会的一个方法。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讲义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期末复习讲义

教育社会学

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启发学生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教育与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教育社会学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社会学分析方法,学会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教育现象、研究、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主要内容: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教育的社会背景;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教育的社会功能(自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3分)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佩恩: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1928)(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

布朗: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1947)

雷通群:教育社会学“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要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上所需何种教育”。(1931)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化说”教育观:

“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个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往往影响着其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2、相互关系说

(1)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2)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3)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

(一)问题:

对象的泛化(如:个体社会化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对象的窄化(如:教育也不仅仅限于个体社会化)

(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

姓“教”——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必须是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2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2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这一学派的共同理论特征是 :以社会冲突为基本线索来 考察教育现象,自身形成了 两个基本的分支学派: 新韦伯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 。
• 新韦伯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柯林 斯(Collins)。驳了功能主义学派的技术 功能理论,认为无法把学校教育的发展, 直接归因为适应经济与技术变化的结果, 也无法把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归结为对 学生进行未来从事职业所需技能的训练; 学校的主要作用只在于传授社会支配集团 的身份文化(status culture),学校教育发展 的动力来自不同身分集团之间的冲突。

符号互动论 互动论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学校与课堂 生活内部。运用情境、脉络、视野、文 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 课堂生活过程,认为这一过程是参与者 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由 于这一过程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因人而 异,因而是一种差别互动过程。
• 互动论者并不运用功能、合作、和谐等概念, 或用冲突、斗争、权威等来解释学校生活。他 们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刚入学时如何看待学 校生活?学校经历对他们的意义是什么?师生互 动、球级中学生间的互动、寝室中的互动是怎 样发生、发展的?
• 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营中包括再生 产理论、抵制理论。 抵制理论。
• 再生产理论的首要文化再生产理论的首要代 表人物、法国学者布迪厄(Boutdieu,P) 他认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 结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学校 是通过传递某种文化才在社会阶级关系再生 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校的作用在于通过 “文化专断”与“符号暴力”来传递统治阶 级的文化,贬抑、改削弱其它阶级的文化、 通过“霸权课程进行“文化资本的分配,从 而保证统治阶级文化资本的合法化与再生产 “。

教育社会学基础02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名家和理论流派

教育社会学基础02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名家和理论流派

在其功能分析范式中,默顿区分了功能与反功能、显性 功能与隐性功能。“寻求社会行为的反功能意味着关注对 事物的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社会生活的特征”。“显性功 能是指特定类型的社会活动中的参与者所知晓并意欲的那 些功能,而隐性功能则是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 后果” 。反功能或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替 代功能等概念也促进了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教育不仅 具有正向功能,而且具有负向功能,既有显性功能,也有 隐性功能。
二、斯宾塞的有机论和进化论
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的社会学大师, 在借鉴孔德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 的继承与超越。他对社会系统本质的 研究视野广阔,具有深邃的洞察力, 为社会系统结构和动力学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斯宾塞的主要著作包括《社 会静力学》《心理学原理》《综合哲 学》《生物学原理》《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原理》等。
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中,帕森斯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现代 社会制度》一书和《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一文中, 其理论要点可归纳如下:
第一,在帕森斯建构的社会系统理论中, 第四,帕森斯提出的AGIL
教育执行社会化和选择两种基本职能。 分析模型[任何行动系统
第二,在《现代社会制度》一书中,帕 森斯提出,一场改变当代社会整体结构 的“教育革命”已经发生,虽然教育机 会已经实现极大均等,但家庭、能力、 动机等因素造成了教育成就的较大差异, 带来了新的不公平。然而,教育却可以 通过社会化过程将这种不公平合法化。

教育社会学课程设计

教育社会学课程设计

教育社会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了解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一些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将了解到如何应用教育社会学理论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授课内容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育社会学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它的理论体系,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这部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2.2 教育社会学的实践

教育社会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教育社会学实践的一些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政策研究与制定

•教育管理与评估

•教育社会学调查与研究方法

•教育与人类发展

2.3 社会问题与教育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本部分的内容将会介绍一些和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教育如何影响这些社会问题。这部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教育、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职业发展

•教育与国家发展

三、参考教材

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本:

1.《教育社会学》(第二版),周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出版。

2.《教育社会学》(第二版),吴锐、王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出版。

3.《教育社会学原理》(第四版),叶浅予、梁香、吕义福主编,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四、课程评估

为了确保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估:

社会学的教育与发展

社会学的教育与发展

社会学的教育与发展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包括社会结构、社

会互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会学的重要性。在教育和发展领域,社会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教育领域中,社会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例如,通过社会调查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困、种族歧视和家

庭破裂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同时,社会学还可以让教师了解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在当今社

会中,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大

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就是受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

需要了解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和生涯。

另一方面,社会学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社会学家

可以通过研究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改善社会

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例如,社会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社会现象,

帮助政府了解社会问题和民意,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此外,社会学还可以促进社会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社会学研

究的一个关键领域是社会互动,它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

作用。社会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社会互动的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更好地相处和合作。这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社会学在教育和发展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社会

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

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学,并在学校和社会中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

ONE 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迪尔凯姆与教育社会学的 创建
教育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法国 ,创始人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弥 尔.迪尔凯姆,被誉为“教育社会学 之父”。
为何迪尔凯姆,被誉为“教育社会学之父 ”?
1 创设教育社会学学科
1913年,迪尔凯姆获任“教育学与社会 学”教授之时,教育社会学才得以产生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 的历史和发

王碧梅
教育社会学诞生在法国 ,但随后在美国和英国 很快得到了学术界和社 会的认可。到20世纪80 年代,教育社会学在世 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社 会科学中的显学,成为 了最热门、最高产的社 会学分支学科之一。
目录
PART 01 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PART 02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PART 03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困境与突破
新兴教育社会学重在对 教育制度,教育过程进行社会 学的分析,利于社会理论的建 设。
研究的方法不 同
传统教育社会 学以规范性的方法 研究;
新兴教育社会 学则以验证性的方 法进行研究。
研究的内容不同
传统教育社会学以教 育为中心,主要研究与学 校教育相关的社会因素对 教育活动的影响。
新兴教育社会学则以 社会为中心,主要探讨教 育对社会流动、社会变迁 等过程的影响。
出现了世界上第一 个 理 论 流 派 —— 教 育功能论。代表性 研究帕森斯的班级 社会学研究。

自考【大纲】29766 现代教师学(高纲1787)

自考【大纲】29766 现代教师学(高纲1787)

29766现代教师学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现代教师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开启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对教育科学的兴趣,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和领会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科学的方法论,形成应用教育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为继续学习教育类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并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3.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 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5.理解班级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练掌握召开主题班会的知识与技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在小学教育专业计划中,现代教师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教育类其它课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课程以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整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研究教师素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而教育科学群中的其他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哲学等是从某一个角度、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教师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学好教师学,可以为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体包括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规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德育规律、德育原则与方法,班级管理,班级活动。

《现代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原理》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从教六年,看了一些关于教育学的书籍,也在不断摸索着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我读了柳海民的《现代教育原理》,感受颇深,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教育概说

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从总体上相对教师来讲是受教育者,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学生群体的每个人各有长处,他们可以互教互学,而且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时,各自也经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其次:尽管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互为主客体,又互为存在的条件。

关于现代教育特点:

现代教育不仅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在这一基本格局下,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多样性统一。

关于教育学科发展:

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政治学、教育评价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技术学等

第二章教育的历史演进(上

——教育制度

关于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自从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出现以后,不同时代或多或少有一定制度规范教育活动。在古代,教育事业不发达,教育系统尚未形成,加之,当时实行个别施教,“教”也“学”主要诉诸个人经验,还不可能对“教”也“学”活动进行客观分析;相比之下,近代以集体施教代替个别客观分析,从中发现教育活动的标准、规则与规范,更由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分化,学校数量增多,学校系统形成,遂使教育过程——教育实体标准化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的需求。”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论


• 三、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 (一)事实研究基础的价值涉入原则
• • • •
• (二)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互补 • • • (三)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并存 • • • •
• (四)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 • • •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功 能和边界

• • • •
一、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功能
(一)描述功能 (二)解释功能 (三)咨询功能
• •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边界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 发展



一、朦胧认识阶段
我国古代
孔子——“不教而杀之为虐” 不教而杀之为虐” 孔子 不教而杀之为虐 • 孟子——“人之道也,饱食暖衣,逸居无教,则近 人之道也, 孟子 人之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无教, 于禽兽。 于禽兽。” • 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 蓬生麻中, 荀子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故君子居必择乡, 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土, • 墨子——“强之劫弱,众人暴寡,诈之谋愚,贵之 强之劫弱, 墨子 强之劫弱 众人暴寡,诈之谋愚, 敖贱,以及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等” 敖贱,以及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等”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 研究对象
• 一、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之争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在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技艺和知识。古希腊有着非常发达的教育体系,他们提倡全面的教育,包括体育、音乐和哲学等。中世纪的教育更加注重宗教教育,这期间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和修道院。文艺复兴时期,教育重新回归到人文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国际教育动态

国际教育动态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国际化、数字化、全球化等。国际教育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国际教育的立法、政策法规。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对于国际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现象、教育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思考,是研究教育事业的本质、目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价值、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教育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从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四章: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中心理现象和教育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教育中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支撑和指导。

第五章: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在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和解释教育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并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和指导。

《教育社会学》 韦克难71页PPT

《教育社会学》 韦克难71页PPT

Baidu Nhomakorabea、教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 五、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 六、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 一、教育的功能理论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 三、教育的互动理论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的应用 一、教育社会学与学校教育 二、教育社会学应用研究的 类型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掌握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的三个层次,了解教育社会学 的学科方法论,了解定量研究 与定性研究;掌握教育社会学 的研究过程;了解教育社会学 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 法论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 三个层次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 环 二、研究课题的形成 三、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建构 方法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
《教育社会学》
李北东 韦克难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导论
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研究方式;了解教育社会 的历史及其发展;掌握教育社 会学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代表 人物;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应用。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 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关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不同的社会学派存在认识上的 分歧,并且有不同的观点。教 材中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为学生 提供了某种依据和思路,在教 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问 题进行个性化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组织与制度建设
1989年,中国大陆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 术团体——“全国教育社会专业委员会” 在杭州城里,现更名为“中国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1991年,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 会会刊《教育社会学简讯》出版并发行。 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讨论教 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及专题研究。
研究方法 教育社会学方法论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 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规范性研究 证验性研究
规范性研究 规范:也称社会规范,是指一切已建立的群体中引导成员作出反 应的那种共同的标准或思想 规范研究:以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规范或行为通 则为依据,来分析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学知识的教 育应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传统的教育社会学
ONE
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迪尔凯姆与教育社会学的创建
教育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法国,创始 人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爱弥尔.迪尔凯姆, 被誉为“教育社会学之父”。
为何迪尔凯姆,被誉为“教育社会学之父”?
1 创设教育社会学学科
1913年,迪尔凯姆获任“教育学与社会学”教授 之时,教育社会学才得以产生。
研究的方法不同
传统教育社会学以 规范性的方法研究; 新兴教育社会学 则以验证性的方法进 行研究。
研究的内容不同
传统教育社会学以教育为中 心,主要研究与学校教育相关的 社会因素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新兴教育社会学则以社会为 中心,主要探讨教育对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等过程的影响。
法国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现状
2.教育功能论的垄断时期
“二战”结束到20世纪中期,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进入了功能主义垄断时期。
学术研究
刊物
学派
大量社会学学者开始关注 并参与研究,社会学水平 明显提高;
全美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归 属在社会学门下,机关刊 物更名为《教育社会学》
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理 论流派 —— 教育功能论。 代表性研究帕森斯的班 级社会学研究。
3、学派纷争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教育功能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的强力冲击,逐渐失去了其支配地位。
教育冲突论
VS
教育互动论
柯林斯的学历社会理论、鲍尔斯和金蒂 斯的直接再生产理论、伊里奇的非学校 化社会理论等。
23,879
戈夫曼的拟剧性互动理论、加芬克尔 的常人方法理论等。
4、理论融合时期
从1949年到1979年30年期 间中国大陆的教育社会学 处于停滞阶段。 受到“左” 请思想的 影响及苏联批判社会学的 影响,在1952年教育社会 学被取消。
受到的影响:一方面, 使得我国教育社会学研 究和建设的延续性和连 贯性中断;另一方面, 使我们与西方国家在教 育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差 距越来越大。
5、转换和摸索时期
一是以“第三次基于 改革”的改革动向为 背景,对基于制度、 资格制度及学历、去 向研究。
二是在国际化、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对 社会性别问题高度关心的背景下,社 会性别研究、少数民族研究、多元文 化教育研究。 三是研究方法方面,有实证研究(如调 查及统计方法),也有大量的用民族学 方法论的研究。
4
1、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制度创建时期
创建
时期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1907年苏则罗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教育社 会学讲座”,这时世界上第一个以“教育社会 学”命名的讲座。 1916年,斯奈登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了教 育社会系。 1917年史密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教 育社会学”命名的教科书《教育社会学概论》。 1923年,斯奈登、史密斯和佩恩等人发起 成立了“全美教育社会学研究会”。
1
布迪厄
更多地将目光转向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等》、《国家精 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
2 阿尔杜塞
其新马克思主义中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论述对教育 社会学影响极大。
3 米歇尔.福柯
他认为个体是被“规训”集团中的那些人文科学 的人士用考试、测量和分类技术构建起来的。
日本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现状
主要考察分析教育系统和社 会化的机制,并试图确立作 为政策科学或纯粹科学的教 育社会学。
3、扭曲显著化时期
日本经济社会和教育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环 境污染、学历至上注意、校园暴力等严重的社会 问题。此时教育社会学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进入 了市政注意研究阶段。
4、调整和怀疑时期
出现了后结构主义研究的倾向。 研究的主题有:教师、教室的社会学研究、学校文 化研究、阶层文化研究、脱轨和不正当行为研究以及 基于的社会史研究等。
(三)学术研究进展
我国教育社会学界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 育与文化、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分层、 民主与教育、大众传播与学术个体社会化 等宏观教育社会问题上的探讨取得了较大 进展; 在微观教育社会学问题的研究也取得 了一定成果,如鲁洁和吴康宁主编的“教 育社会学丛书”,包括《学校生活社会 学》、《课程社会学》、《课堂教学社会 学》和《家庭教育社会学》。
研究方法
VS
研究领域
符号互动论、人类学方法和现象学方法 与马克思冲突论及知识社会学相结合的 质性研究方法。
23,879
把围观教育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关注 课堂 互动、课程与教育知识问题等。
新兴教育社会学与传统教育社会学的区别
研究目的
传统教育社会学中在应用社会学的 理论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新兴教育社会学重在对教育制 度,教育过程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利于社会理论的建设。
TWO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社会学的创建时期
1
陶孟和与教育社会学的创建
1922年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陶孟和的《社会 与教育》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社会学在中 国的创建。
创建时期的学科建设概况
1、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2、译介西方教育社会学著作 3、尝试创建中国的教育社会学
2
二、教育社会学的停滞时期
三、教育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时期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二)组织与制度建设
(三)学术研究进展
(一) 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
1982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始教育 社会学课程。接着我国大部分师范大学都 相继开始这门课。 陆续有一批教育社会学的教材、辞 书和文选出版。如鲁洁主编的《教育社会 学》、董泽芳主编的《教育社会学》及吴 康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 历史和发展
王碧梅
教育社会学诞生在法国,但随 后在美国和英国很快得到了学 术界和社会的认可。到20世纪 80年代,教育社会学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成为了社会科学中的 显学,成为了最热门、最高产 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之一。
目录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困境与突破
THREE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困境与突破
阻碍教育社会学理论创新的 认识论困境
将教育社会学归 属于规范教育学 学科
教育社会学理论创新的认识 论突破
01 02
01 02
教育社会学是社 会学的分支学科
将教育社会学归属 于应用型社会学学 科
教育社会学是社 会学的特殊理论 学科
知识回顾和拓展
萌生阶段(19c末到20c初) 孔德 斯宾塞 华德 杜威 涂尔干 扩展时期(20c初到20c中叶) 苏则罗 韦伯 华勒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传 统 教 育 社 会 学
研究内容
1. 教育引导社会进步 2. 理想社会教育目标 3. 社会学原理的教育应用 4. 人的社会化 5. 教育人员问题 6. 教育社会地位和区域地位 7. 学校内部和学校与社区交互 作用
从传统教育社会学到新兴教育社会学(20c中叶以后)
50—60年代:教育社会学是理论社会学的分支,把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对其做社会学的分析。 60—70年代:对教育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做了进 一步研究。对学校社会学的进一步研究。 70—80年代:社会学家参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 价的研究。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之后,“教育机会均 等”、“教育与经济的 关系”和“教育的社会 功能”成为其研究的主 线。
2、“新”教育社会学研究阶段
“ 新 ” 教 育 社 会 学 研 究 阶 段
1970年,英国社会学协会大会的召 开标志着“新”教育社会学的产生。
更加关注微观教育 问题的研究。
“新”教育社会学主要新在:
代表人物:麦克.扬和伯恩斯坦
证验性研究 实证主义社会学者倡导,重在社会学理论的建立,着眼于教育 系统与过程里面的群体关系 研究领域: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中其他因素的关系 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学校与其组成分子行为与人格的影响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新兴教育社会学
参考文献
• 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百年进程,《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5期。 • 杨昌勇: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三十年停滞沉沦之反思,《教育理 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 • 杨昌勇: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教育 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 吴康宁:《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上、下)。
1. 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2. 学科理论自身的建设 3. 针对地区热点的研究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 1. 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相关 2. 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相关 3. 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4. 研究班级组织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研究发展新动向
1. 越来越多参与制订和评价教育政策和教育规划的活动 2. 越来越重视国际间教育的比较研究,加强与比较教育的协 作 3. 政治学、经济学等也将参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进行协作 4. 研究领域日趋扩展,从宏观到微观 5.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将日益普及,由美国扩大到世界各国
1
重新建设
2
发展和扩大时期
3
扭曲显著化时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调整和怀疑时期
5
转换盒摸索时期
和确立时期
1、重新建设和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949年大学开始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1950年成立全国教育社会学学会;
1951年出版全国性的专业杂志《教育社会学研究》
2、发展和扩大时期
东欧各国教育社会学研究
1. 微观环境和教育的目的定向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2. 家庭结构、物质条件、教育水平等对儿童社会观念形成的影 响 3. 中学毕业生的社会化准备水平 4. 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下教师职能的变化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1. 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2. 出版了一些教育社会学专著和研究论文 3. 1989年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 研究课题
苏联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1. 科技发展条件下教育系统的社会功能和变化 2. 教育的社会决定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3. 社会结构和职业结构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4.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5. 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6. 学生集体的教育影响作用 7. 青年学生的社会定向、劳动就业与继续教育
2 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
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学问题是一个社会学家首先要 考虑的问题,从教育的起源和功能上把教育当成 一个社会事实来看待。
3 提供教育社会学研究范例
其著作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经典范例及可 借鉴的研究方法。 《教育与社会学》、《教育思想的演进》、《道 德教育》
美国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一是出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融合
二是量化与质化研究的并存和融合
三是个理论流派开始进行自我修正
英国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现状
1
关注教育改革阶段 “新”教育社会学研究阶段
2
1.关注教育改革阶段
关 注 教 育 改 革 阶 段
20世纪到1944年教育法案颁布时期, 英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主要是教育 机会的不平等。
谢谢
Thank you
1
教育社会学学科 的制度创建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社会学 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规范 性和描述性特点。
3
学派纷争时期
教育冲突论、教育互动论
教育功能的垄断时期
•学术水平明显提高; •机关刊物更名为《教育社会学》; •世界上第一个理论流派——教育功能论。
2
理论融合时期
•宏观与微观融合; •量化与质化研究并存和融 合; •各理论派进行自我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