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标准
探析《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
探析《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引言《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文件,对于深化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深入探析该标准的深刻理解。
标准的整体框架《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基本能力和学科知识技能。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培养的核心素养,如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学科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等。
学科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应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技能。
标准的重点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应学习的科学内容和科学能力。
其中,重要的内容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科学实验和观察、科学探究和科学表达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态度。
标准的实施途径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实验、游戏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能力。
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等,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标准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方式,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实践能力的评价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评价等。
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结论《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文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刻理解这一标准的整体框架、重点内容、实施途径和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的科学学习和全面发展。
2017科学课程标准
2017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我国对科学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制定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
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涵盖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思维等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物质、能量、信息等基本概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其次,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2017年的科学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广阔的空间。
这一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推动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科学教学课程标准
科学教学课程标准是指教育部或相关教育机构制定的用于指导和规范科学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的一套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学生在科学领域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科学教学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要素:
1. 知识内容:明确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概念,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2. 能力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在科学实验、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学习目标:设定学生在不同学段或年级的学习目标,以确保学生逐步建立起扎实的科学基础。
4. 教学方法:指导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案例分析、讨论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5. 评价方式:明确评价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的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科学教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科学教学课程标准也需要根据科学领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
2022科学课程标准全文
2022科学课程标准全文《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1、操控教材,有效率采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
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
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育。
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构建有关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3、学生主动自学、合作自学的方式初步构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4、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
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师生协调密切协同,关系融洽人与自然。
初步构成相处互动、互惠互利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的学生发展的推动者。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指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它是科学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科学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宗旨和目标,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为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其次,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评价的进行等方面。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规范,为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再次,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科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等方面。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明确科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和基本技能,为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实施步骤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
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应当明确科学教学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为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对于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科学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本要求和规范,为科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以国家教育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在国家教育的背景下,旨在适应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根据国家关于科学教育的要求,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科学基本知识与科学思维:此项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知识,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
二、科学与生活:此项内容主要包括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学会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四、科学实践与创新:此项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中进行创新。
以上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基本知识,还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是一个动态的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与调整。
只有不断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素养。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科学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支持科学教育的发展,努力为未来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
把科学课程标准定义为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目标和行为,这是一种国家级的共同标准,旨在规范科学教育,指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达到更高的水平。
科学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还可以促进更深入、全面的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习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科学课程标准将学生的技能、知识和行为定义为课程标准的一部分,以指导学生发展各种科学技能,比如研究、实验、问题解决、分析和观察等。
这些能力和技能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做好准备。
此外,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各种口头和书面技能,以及理解和使用文献、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还包括科学道德,意思是,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遵守科学的原则,并采取有效的行动,保护社会环境。
例如,在实验室工作时,学生要遵守安全规则;在实施实验时,认真勤勉,不能弄虚作假;在分析数据时,应该清晰简明,不能把问题拖延;在分享信息时,应维护他人的知识产权。
此外,科学课程标准还应该支持学生就职业未来所需的技能学习,比如知识互动、多媒体技术、资源整合等。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化技术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更加自主地学习,并做出更好的决定。
科学课程标准是未来科学学习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能力为目标,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有力支
撑,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合理喝水的标准
科学合理喝水的标准
水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人们每天需要喝足够的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但是,过度或不足的饮水量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怎样才算是科学合理的饮水呢?下面是科学合理喝水的标准:
1.每天喝足够的水
每个人的饮水需求量不同,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喝2-3升水。
如果你是运动员或者热量消耗比较大的人群,你的水需求量会更高。
另外,夏天气温高,人体水分蒸发会加快,因此夏天的饮水量也要比其他季节多。
2.喝适宜的水
人体需要的是清洁、安全、无污染的水。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符合标准的水源。
普通自来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二氧化硅等物质,饮用时需要经过过滤或煮沸处理。
而矿泉水、纯净水等纯化处理后的水,虽然更为安全,但也无需过度追求。
3.合理分配饮水时间
不宜集中饮水,最好分散饮水,每次饮水量不宜过大。
早晨起床后,饮一杯水可以帮助清洁肠胃,促进身体代谢。
在饭前喝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摄入食物的量。
睡前喝水可以帮助身体代谢废物,促进睡眠。
4.注重饮水方式
喝水不宜急躁,最好是慢慢地、小口地喝,并且注意每口水咽
下去之后保持30秒左右的时间,让水分充分分布到身体的各个角落。
另外,不宜在运动、剧烈活动或者吃饭时喝水,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总之,合理的饮水习惯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科学合理地喝水。
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科学课程标准简介
结构性的设计
例如: 人体的新陈代谢
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只有 把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组成人体 的主要方面联结起来学习,才能 搞清人体的新陈代谢。
六、科学知识与技能内容
• 精选内容,体现基础性、发展性、时代 性与可行性。
造、调整
七、面向全体学生,照料地 区和个体差异
• 选择的内容对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必须的 和基本的。
• 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选取照料地区差 异,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的可行性。
• 在实施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 每个人的潜能。
谢谢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组 2002.3
(实验稿)
科学课程(7-9年级)标准
• 《科学》课程标准是我国首次将自 然科学课程作为一个整体为7-9年级 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标准。
• 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理科课程, 又不同于传统的综合理科课程,而 是一门全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科 学课程。
科学课程(7-9年级)标准
• 本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科学发 展和人的发展对科学教育提出的新 要求,在现代教育理念指点下,经 过广泛的国内调研与国际比较,吸 取了国内外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 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条件,为促进 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制定 的。
2、“科学探究”的理解
• 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 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方式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的有效途径
3、“科学探究”的途径
• 科学探究思想体现于科学教学的 全过程
• 将“科学探究”作为一个内容领 域
• 每一“具体内容目标”对应列出 活动建议并提供案例
4、“科学探究”的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和思维方式,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文化。
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基础,包括科学事实、原理和概念;科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所需要运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是指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所需要掌握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和实践中所需要具备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质疑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和实践中所需要了解的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伦理和科学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核心素养的掌握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面对科学问题时更加自信和独立,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 1 -。
小学科学评价总结标准
小学科学评价总结标准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科学评价是对学生科学学习成绩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小学科学评价总结标准的一些要点,供参考:一、知识掌握与理解1. 掌握与年级相关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等;2. 能够准确地描述科学现象并解释其原因;3. 理解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实验设计与操作1. 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2. 熟悉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具的选择和使用,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3. 具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就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1. 具备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推理、总结等;2. 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探究;3. 具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
四、科学表达与交流能力1. 能够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达科学观点和思考过程;2. 具备倾听和理解他人科学观点的能力,能够进行科学讨论;3. 能够利用图表、图片等工具有效地展示科学实验结果和研究成果。
五、科学道德与态度1. 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道德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并遵守科学实验的基本原则;2. 积极探索、善于思考,对科学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望;3. 具备合作与分享的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给予他人尊重,共同完成科学任务。
六、综合能力发展1. 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学科能力;2. 能够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解决;3. 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科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小学科学评价总结标准的一些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好标准的标准是什么
好标准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人们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所遵循的规范,它是衡量事物优劣、好坏的尺度。
而好标准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公正、全面、可行的,它应该能够指导人们在各个领域做出正确的决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科学的。
科学是指符合客观规律的、经过实践验证的。
好的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科学的标准才能真正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盲目行动和错误决策。
其次,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公正的。
公正是指没有偏袒和歧视,对所有相关方都是公平的。
一个好的标准必须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需求,不能偏袒某一方,更不能歧视其他方。
只有公正的标准才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和遵循,推动事物的健康发展。
再次,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全面的。
全面是指考虑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尽可能覆盖所有相关因素。
一个好的标准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因素,不能只顾一时一地,忽略其他方面的影响。
只有全面的标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新的矛盾和隐患。
最后,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可行的。
可行是指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
一个好的标准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和条件,不能脱离实际,只停留在理论上。
只有可行的标准才能真正指导人们的行动,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好标准的标准应该是科学、公正、全面、可行的。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标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推动事物的健康发展。
我们在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时,都应该牢记这些要求,努力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可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
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一般来说,科学有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指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
第二个要素是指科学精神是质疑精神、独立精神和独特精神;第三个要素意味着科学方法是建立一种逻辑的、定量的和实验性的方法。
第四个要素是指科学的可检验性,即科学发现的规律必须被反复验证,不能被别人反复验证的规律不能称为新的科学发现。
只有了解这些要素,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
科学实验是检验理论、验证事实、发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实验的可重复性增加了实验为真、知识为真的可能性,起到了作为科学事实标准的作用。
只有当某些现象能够按照规律或规律性反复发生时,才能确定这些现象不仅仅是孤立的巧合,而且形成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自然条件下发生的事情往往一去不复返,不可能反复观察。
但是,人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手段,使被观察的对象反复出现,反复进行观察和研究,检查以往的实验结果,总结其规律性。
原则上,自然界中一切具有一定规律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在主体间反复检验。
科学不关心孤立或巧合的个别现象。
实验重复性是科学知识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它为判断科学活动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科学知识的认可。
因此,重复性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重复性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假设,即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规律,不会因地、因人而异。
从理论上讲,任何成功的科学实验都应该在不同的研究主体中反复检验。
科学关注的是适用于所有时空所有人的普遍规律,自然科学的规律不可能因人而异。
只有通过研究事物与现象之间发现了重复性,科学规律才具有客观性与预测性。
为了保证科学规律的客观性,任何人声称的新科学发现,要想获得承认,就必须向社会公开,以便使之能够置于同行的监督下,其他人按照其公开的程序和方法都能对实验进行重复性检验。
科学不承认“神秘现象”,也不认可与“意识”有关,公开发表了论文,就有责任公布实验程序和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可以由论文之外的同行,按照论文中描述的条件,重复出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全国版小学科学教育标准
全国版小学科学教育标准1. 前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科学教育标准,以确保小学生接受到统一且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这些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思维以及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3. 教学内容3.1 科学知识- 生物科学: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基础知识- 物理科学:包括力、能量、运动、电磁学等基础知识- 化学科学:包括物质的性质、变化、元素、化合物等基础知识- 地理科学:包括地球、地图、气象、环境等基础知识- 天文科学:包括星体、行星、宇宙等基础知识3.2 科学方法- 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 提问:培养学生提出合理科学问题的能力- 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实验的能力- 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能力3.3 科学实践- 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观察与实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进行简单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科学报告和展示: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报告和展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4.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方法运用: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在科学实践中的表现和能力-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伦理的理解5. 实施与监督- 学校教育:各学校按照本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估和监督-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科学教育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材编写:编写符合本标准的科学教材,供学校使用-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6. 总结全国版小学科学教育标准旨在统一小学科学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的标准
文/周英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100081
作者信息:周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博士学位
[库恩之前的科学哲学家,例如维特根斯坦、波普尔,他们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并对(科学)哲学有较强的储备知识,但是他们对科学史本身缺乏了解;库恩焕然一新的是他从科学史,历史出发看待科学哲学,但是似乎他对历史很了解,却缺乏对哲学(科学哲学)本身的了解,例如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大量的例子和引用是科学史的,而不是科学哲学的(例如,引用维特根斯坦或波普尔);拉卡托斯在科学哲学知识和科学史知识两方面都进行了储备,使得他有资格评价这些前驱学者。
他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现在他很好地评价了前人的科学哲学观;他的科学史知识体现在他运用并倡导以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以研究科学之进步的方法,在评价科学发展方面主张以科学史检验科学方法论,即将“预测新颖事实”这种历史的视角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拉卡托斯总结道:“辩护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由业已证明的命题构成的。
由于认识到严格的逻辑演绎只能使我们推导(传导真理),而不能证明(确立真理),他们对那些可用逻辑之外的方法证明其真实性的命题(自明之理)的性质有不同看法:(1)古典唯理论者(或狭义的“理性主义者”)承认根据启示、理性直觉及经验所作的种种不同的、并且是有力的超逻辑的“证明”。
这些证明,再借助于逻辑,使他们能够证明任何科学命题[实证主义]。
(2)古典经验论者只接受一些数量相对较少、表达了“确凿事实”的“事实命题”作为自明之理,它们的真值是由经验确立的,它们构成了科学的经验基础。
为了只
从狭窄的经验基础、而不从任何其他东西来证明科学理论,他们需要一种比古典唯理论者的演绎逻辑有力得多的逻辑,即“归纳逻辑”。
一切辩护主义者,不论他们是唯理论者还是经验论者,都同意一个表达了“确凿事实”的单个命题可以证伪一个普遍的理论,但他们中极少有人认为事实命题的有限合取能够足以“归纳地”证明一个普遍的理论。
怀疑论并不否认辩护主义:它只是坚持说没有、也不可能有业经证明的知识,因而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是不存在的,“知识”不过是动物的信仰而已。
这样辩护主义的怀疑论便嘲笑了客观思想,为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和迷信打开了大门。
辩护主义(古典唯理论者和古典经验论者)他们全都认为科学的诚实性要求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
他们担心,一旦他们承认理论科学是无法证明的,他们就不得不作出结论说理论科学是诡辩和幻觉,是不名誉的欺骗。
然而这两派都失败了:康德主义者的失败是由于非欧几何学和非牛顿物理学;而经验论者的失败则是由于在逻辑上无法确立经验基础(事实不能证明命题)和归纳逻辑(任何逻辑都不能无错误地增加内容)。
结果表明一切理论都同样是无法证明的。
概论主义(或称为“新辩护主义”)在哲学上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否认必须作出这种结论[即理论需要证明]。
他们认为尽管科学理论都是同样无法证明的,但相对于可资利用的经验证据,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或然性。
这样,科学的诚实性所要求的就比原先想的要少:科学的诚实性在于只讲或然性高的理论;甚至只要求为每一科学理论指明证据,并根据这一证据指明这一理论的概率。
但是波普尔证明,一切理论的概论都是零;一切理论,不仅是同样无法证明的,而且是同样无概率可言的。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6页)
在这种背景下,证伪主义在评价理论方面,以及一般来说,在知识的诚实性标准方面所带来的戏剧性变革理应受到重视。
波普尔认为美德不在于小心谨慎地避免犯错误,而在于无情地根除错误。
一方面大胆猜测,另一方面无情反驳。
知识的诚实性不在于力图通过证明(或者“或然的证明”)来加强或确立自己的见解,而在于明确地规定自愿放弃自己见解的条件。
信仰或许是一个可惜无法避免的、受批评抑制的生物学上的弱点;而虔信在波普尔看来则是彻头彻尾的罪过(12页)。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6页)
库恩由于认识到辩护主义和证伪主义都未能对科学增长提供合理的解释,似乎倒退到了非理性主义(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3页)。
库恩认
为科学增长是非归纳的、非理性的,认为不可能有任何发现的逻辑,而只有发现的心理学。
在库恩看来,反常、矛盾在科学中总是少不了的,但在“常规”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范式保证了一种增长的模式,这种模式最终要被一场“危机”所推翻。
库恩式“危机”的出现没有特别的合理原因。
“危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然后又出现一个同前一范式不可通约的新范式。
对它们进行合理比较的标准是没有的。
每一范式都含有自己的标准[不可通约性],超范式的标准是不存在的。
变化是潮流所带来的结果。
因而,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是非理性的,把科学哲学降低为科学心理学。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2 5页)
面对科学的非理性主义,拉卡托斯认为:如果甚至在科学领域中,除了对一项理论的支持者的人数、虔信程度和鼓吹力量作出估计之外,别无它法来判定该项理论,那么在社会科学学科中就更是如此了:强权即真理。
(拉卡托斯(197 8),1986中译本第13页)拉卡托斯认为波普尔将两个不同观点混在一起了,即“朴素的证伪主义”和“精致的证伪主义”。
“朴素的证伪主义”虽然可被批驳,但是“精致的证伪主义”是比较有力的观点,或者可以摆脱库恩的指责,把科学革命描绘成合理的进步,而不是宗教的眅依(拉卡托斯(1978),1 986中译本第14页)。
朴素的证伪主义包括:独断的或自然主义的证伪主义和方法论证伪主义。
独断的或自然主义的证伪主义毫无保留地承认了一切科学理论都是可错的,但它却保留了一种不会错的经验基础。
认为,经验反证据是唯一可以判定一个理论的公断人。
拉卡托斯认为独断证伪主义是站不住脚的,它的基础是两个错误的假设和一个过于狭窄的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理论和事实命题都是可错的。
因而,我们既不能证明理论,也不能证伪理论(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9、22页)。
方法论证伪主义是约定主义的一种,不是辩护主义者。
对“实验证明”不抱有幻想,他完全知道他的决定是可错的,而且清楚他所冒的风险。
……在特定的关系中,他不把它们看成是受检验的理论,而是看成不成问题的背景知识[例如有的时候肉眼的报告即为“观察”,这是不成问题的,尽管实际上它仍然依赖于某种关于人的视觉的模糊的生理学理论]。
……需要决定如何将受检验的理论同不成问题的背景知识区分开来。
……方法论可证伪主义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界标准:只有那些能够禁止某种“可观察的”事况,因而可被“证伪”和拒斥的理论即非“观察的”命题才是“科学的”:或简而言之,一个理论如果具有一“经验基础”,便是“科学的”(或“可接受的”)(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14页)。
拉卡托斯力图减少方法论证伪主义中的约定成份,并用精致的、能为证伪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基础,从而挽救方法论和科学进步观点的证伪主义来取代朴素的证伪主义。
朴素证伪主义者认为,任何能被解释为在实验上可证伪的理论都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
精致的证伪主义者认为,仅当一个理论比其先行理论(或与其竞争的理论)具有超余的、业经证认的经验内容,也就是说,仅当该理论能够导致发现新颖的事实时,它才是“可接受”的或“科学的”。
如果它预见了某个新颖的、至今未曾料到的事实,那就让我们把这个理论系列说成是理论上进步的(或“构成了理论上进步的问题转换”)。
如果这一超余的经验内容中有一些还得到了证认,也就是说,如果每一个新理论都引导我们真地发现了某个新事实,那就让我们再把这个理论上进步的理论系列说出是经验上进步的(或“构成了经验上进步的问题转换”)。
如果一个问题转换在理论上和经验上都是进步的,我们便称它为进步的,否则便称它为退化的。
只有当问题转换至少在理论上是进步的,我们才“接受”它们作为“科学的”,否则,我们便“拒斥”它们作为“伪科学的”。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44、47页)
拉卡托斯认为评价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同它的辅助假说、初始条件等等一起评价,尤其是必须同它的先行理论一起评价,以便看出该理论是经过什么变化而出现的。
那么,我们评价的当然是一系列理论,而不是孤立的理论。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47页)这就是科学研究纲领。
纲领由一些方法论规则构成: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正面启发法)。
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在其“硬核”上有明显区别。
纲领的反面启发法禁止我们将否定后件式对准这一“硬核”,相反,我们必须运用我们的独创性来阐明、甚至发明“辅助假说”,这些辅助假说围绕该核形成了一个保护带,而我们必须把否定后件式转向这些辅助假说。
如果纲领不能预见新颖的事实,可能就必须放弃其硬核。
正面启发法包括一组部分明确表达出来的建议或暗示,以说明如何改变、发展研究纲领的“可反驳的变体”,如何更改、完善“可反驳的”保护带。
正面启发法解释了理论科学的相对自主:在有力的研究纲领内进行研究的科学家合理地选择哪些问题,是由正面启发法决定的,而不是由心理上使人发愁(或技术上急迫)的反常决定的。
假如一个科学家(或数学家)有一正面启发法,他就会拒绝陷入观察中去。
他会“卧身沙发,闭上眼睛,忘掉材料”。
(拉卡托斯(1978),1986中译本第67-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