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10篇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篇一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运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
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
为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方法是“引导分类归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过程,能用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来解一元一次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方程,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难点:括号前是负号的处理教学设计一、回顾1.解下列方程:(1)-2x=4;(2)-x=-2;(3)4x=-12(4)12x=4;(5)5x-2=8i;(6)5+2x=4x.2.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第1题的前4个题学生口答,后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探究交流1.观察:以下是我们前面遇到的方程(投影几个前面所出现的一元一次方程).思考: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3)未知数的次数是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二、探究交流总结:具有以上特点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并说明理由:(1)3142x=;(2)3x-2;(3)2+y=1-3y;(4)1121753xx-=-;(5)5x2-3x+1=0;(6)21x-=5.学生观察后,回答,可作适当的讨论.独立求解后再相互交流.学生体会方法的不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予以分析观察是否具备以上特点.2.例题讲解解方程:(1)-2(x-1)=4;(2)3(x-2)+1=x-(2x—1).方程(1)怎样求解?教师点评,有两种解法:解法1:先去括号,再移项,系数化为1.解法2:方程两边先同时除以-2,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可让学生口述步骤的完成过程.方程(2)的解答:3(x-2)+1=x-(2x-1),解:去括号得:3x-6+1=x-2x+1,即:3x-5=-x+1,移项得:3x+x=1+5,4x=6,系数化为1得:x=32.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同时强调:①解题格式;②去括号时易错处.3.判断正误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不对,应怎样改正?2(x+3)-5(1-x)=3(x-1),2x-5x-3x=-3+5-3,-6x=-1,x=16.学生先独立解答,后交流自主纠错.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点评.4.知识拓展解方程:3x-[3(x+1)-(x+4)]=1.教师巡回指导: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也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三、巩固1.解方程:(1)5(x+2)=2(5x-1);(2)(x +1)-2(x -1)=1-3x .2.列方程求解:x 取何值时,代数式2x -3(x +1)与(1-x )的值相等? 学生完成后,再集中反馈纠正.四、小结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步骤: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3.注意检验,注意去括号时的符号.学生总结、体会.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0页练习第1、2、3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方程去分母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性,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去分母解方程.难点:去分母时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教学设计一、回顾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2.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移项应注意什么?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4.解下列方程:(1)y +4=12;(2)34x -1=7;(3)2-(1-x )=2;(4)-5(x +1)=12. 学生回忆,口答前三个问题,第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1.解方程32123x x -+-=1. 问题:(1)这个方程与12(x -3)-13(2x +1)=1是一样吗? (2)可以去括号解答吗?(3)能否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6呢?其依据是什么?(4)以上两种解法有何不同?答案是一样的吗?相比而言,哪一种比较简便呢?学生按提示中的两种解法去解答,并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总评,点明易错点及注意点:①要注意先添括号,再去括号,不易出错;②确定方程两边同时所乘的数时,应选定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③在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方程中单项式常数项也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体会,理解注意点和易错点.2.运用先去括号以及先去分母的办法解下面方程,并比较两种解法的优劣.13735x x x -+-=-. 两名学生板演,并讲解每一步是怎样变形的,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3.问题:想一想,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学生自己总结,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师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点评.4.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a 的形式.5.辨别:指出下列解方程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1)3142125x x -+=-;(2)124362x x x -+--=. 解:15x -15=8x +4-1,解:2x -2-x +2=12-3x ,15x -8x =4-1+5, 2x -x +3x =12+2+2,7x =8, 4x =16,87x =. x =4.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各推选一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学生发表的见解.问题:通过对上题的解答,你认为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解方程:15(x+15)=12-13(x-7).学生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四、小结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其先后顺序是确定的吗?2.去分母解方程时,去分母的这一步是最易出错的地方:①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防止两边乘以不同的数;②防止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③分子是多项式时,应先添括号,再去括号,防止符号出错.学生理解,思考,体会本节所学的知识.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1页练习第1、2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的便捷与直观,培养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基本过程,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难点:找出并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设计一、回顾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x的50%比它的27多6,列出等式为______.学生回答.二、探索1.投影教材例6.问题:(1)这道题你能用算术方法求解吗?怎样求解?51-51452=3.(2)若设从A盘拿出盐x克,请分析题目中已知量以及未知量,思考:怎样用x表示出未知量?已知量:A盘原有51克盐,_____;未知量:A盘现有_____克盐,B盘现有_____克盐.(3)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能否建立方程,完成教材中的表格.(4)列出方程后,实际问题就变成一个数学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此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由组内代表回答结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以上问题,并让学生辨别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区别.2.投影教材例7.问题:(1)此题你能用算术法解决吗?说说你的思路.(1800-65×6×4)÷4÷2=30.学生回答.(2)若设新团员中男同学有x名,则女同学有多少名?男同学每人搬了多少块砖?男同学撰搬了多少块砖?女同学每人搬了多少块砖?女同学共搬了多少块砖?能否用x表示出来?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完成.问题.(3)题目中有着怎样的等量关系?能否跟据以上关系列出方程?(4)完成表格(投影教材例7中的表格),并列出方程解决问题;(5)从上题中你发现,运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优点?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巡回指导.三、归纳列方程解应用题通常有哪些步骤?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四、反馈教材第13页练习第1题.分析:(1)题目中各路段不清楚,可以画线段图来分析,怎样画?(2)从题目中(或图中)可以找出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完成.AB+BC=AC.(3)怎样分别表示出AB、BC的路程?需知道什么?路程=速度×时间,需分别知道小刚在前后两段路程所需时间.(4)若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x秒,则在前一段路程(即AB)花了多长时间?怎样表示出AB、BC的路程?(5)可列出什么方程?6(65-x)+8x=400.(6)解答完毕后,应注意什么?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思维、列式上的直观、便捷的特点,在列方程前应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在设出未知数后,用未知数去表示题目中的未知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学生理解体会.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6、2、.2第3、4、5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紫石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复习)》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复习课)师:上课!班长:起立!师:请坐!【预习反馈】师:2004年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获得32枚金牌.其中跳水队获得6枚金牌,比射击队获得金牌数的2倍少2枚.射击队获得多少枚金牌?生:(众生齐举手争着要回答)评析:这里教师注重通过题目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忆出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如果设射击队获得x 枚金牌,那么跳水队的金牌数怎样表示? 生(抢着回答):(2x -2)枚.师:所以得到等式2x -2=6,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什么叫方程?生:(少数人回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导入新课】师:很好!看来有些同学认真复习了这部分内容,那同学们继续回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怎么样去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师:哪位同学到前面试一试!(教师投以鼓励的目光)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1的方程.生:(这时另一生抢着要说)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1的整式方程(所有学生不由自主的笑了)学生说好回座位.师:那老师现在有这样几个问题要问大家.【探究新知】师: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4312-=+x x ﹙2﹚ 21532-=+x x ﹙3﹚ 0=-x ﹙4﹚ 025=-x x ﹙5﹚y y x 213+=- 生:思考片刻师:又哪个学生说说你的看法?生:我(学生甲举手要求回答)﹙1﹚、﹙2﹚、﹙3﹚都是一元一次方程,﹙4﹚、﹙5﹚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师:有不同意见的吗?(教师没看到不同意见,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师:很好!你真棒!评析: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判别,学生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生:那同学们继续思考我们怎么接一元一次方程?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得相当激烈).师:好,现在我请学生乙回答.生: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l .师:化成什么形式?!生: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a x =”的形式评析: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明确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符合知识再现的要求.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解方程.﹙1﹚ )3(212)3(21--=-x x ﹙2﹚x x 532)21(223=⎥⎦⎤⎢⎣⎡+- ﹙3﹚2x -6115+x =l+342-x ﹙4﹚3.05.01x -—x 32=02.03.0x +l师:(板书)老师准备也来接第一道题,哪个同学说老师来写?生:(学生脸颊通红没能答出来)好,你再回忆一下,我们解方程的第一步是什么? 评析: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没能及时给出答案,这时教师要适当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生:去分母.师:对呀!(太好了)那我们怎么进行去分母呢?.生:两边同时乘以2.师:好,你继续说.生:去括号,最后得x=5.评析:通过老师的板书,学生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好处. 师:那下面的第﹙2﹚﹙3﹚﹙4﹚小题哪些同学到前面来试试?生:(纷纷举手).师:适当表扬(教师叫了三个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以便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师:(教师行间巡逻,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给出困惑的解答).师:很好,大家回到座位上去.师:现在我请一部分同学上来帮老师改改看.生:(一部分学生跃跃欲试).师:有意叫了几个基础较好的.生:第一题没有写解,最后得结果是对的.师:很好!你狠细心!继续加油!生:第二、三道题不错.师:very good!大家掌声鼓励.评析: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以学生为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整个课堂中来,让一部分学困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点.学生讨论,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解方程步骤,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可以灵活多样,但基本思路都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求出解后,要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师:很好!评析: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体会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新知】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继续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呢?众生回答:有师:一批树苗按下列方法依次由各班领取:第一班取100棵和余下的101,第二班取200棵和余下的101,第三班取300棵和余下的101,……最后树苗全部被取完,且各班的树苗数都相等.求树苗总数和班级数.师: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待会儿请学生来讲一讲!学生讨论,老师课堂巡视,并进行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讲一讲,哪个勇敢的到前面来.这时候有一小段时间的按静,此时学生丙站起来说:老师我试试.生:设树苗总数为x 棵.由第一、第二两班的树苗数相等可列方程)10100300(10120010100100---+=-+x x x 解方程得: 8100=x90010100100=-+x 8100÷900=9答:树苗总数为8100棵,班级数为9生:老师,我还可以有其它的设法?师:是吗?生:(孙杨抢着站起来):设有x 个班.生:还可以设每个班取x 棵树苗.师:同学们,你们赞同哪个的说法?众生回答:都对!.师:孙阳很不错,继续努力!评析: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函问题时,一定要能找出隐含的相等关系,这是大家在解决这种问题时一个难点,另外还要注意一题多法!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两个问题.1.学校在植树活动中种了杨树和杉树两类树种,已知种植杨树的棵数比总数的一半多56棵,杉树的棵数比总数的三分之一少14棵.两类树各种了多少棵?2.一家商店将某型号彩电先按原售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诉后,执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 700元的罚款.求每台彩电的原售价.师:关键的找相等关系!生:回答第二、三两题的相等关系.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的举手.大部分的学生都举手了,还有一些学困生仍需要一点时间消化和巩固.师:同学们课后把这题做到作业本上,另外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2页,第1,2,3,4题也做到作业本上.评析: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一道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应用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学生思考,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师:同学们课后继续完成金三练相对应的内容.【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我知道怎么解一元一次方程.评析:这里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生:我还知道实际问题可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师:我还知道接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点.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也就是我们要通过一元一次解法的复习,来将实际问题进行转化,即掌握数学中的一个建模思想.师:同学们今天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充分发挥和展示了你们的聪明才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老师感到很高兴.评析:几句简短的激励性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感.同时,又使学生增强了成就动机,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掌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师:本节课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好作业.师:下课!。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堂实录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堂实录师:上课班长:起立同学们: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地是什么?生:手机师:随着生活水平地提高,手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手机地普及,如何在电信公司推出地众多话费计费方式中选择一种既经济又实惠地话费计费方式,成为摆在用户面前地一大难题.本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并解决这一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展示问题)他正为选哪一种方式犹豫?你能帮助他作个选择吗?师:小平地爸爸为什么犹豫?生:不知道选哪种方式省钱.师:你认为选哪种方式省钱?生:我猜选全球通生:我猜选神州行师:有什么根据?生:计算话费后比较就可以知道.师:话费如何计算?生:移动电话月交费月租费通话费师:一个月内通话分和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生:通话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元)×(元)生:通话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元)×(元)师:从话费计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通话分,“方式一”比“方式二”地费用多,但通话分,“方式一”比“方式二”地费用少.师:那么通话时间在——分时,两种计费方式地收费会有一样地可能吗?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请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回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设累计通话分,则用“方式一”要收费()元,用“方式二”要收费元,如果两种计费方式地收费一样,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解得即通话时间为分时,两种计费地方式地收费一样.师:思考,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呢?生:如果一个月内累计通话时间不足分那么选择“方式二”收费少.生:如果一个月内累计通话时间超过分那么选择“方式一”收费少.师:根据以上解题过程,你能为小平地爸爸作选择了吗?生:如果小平地爸爸业务活动比较多,与外界地联系一定不少,手机使用时间肯定多于分,那么,他应该选择“方式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如果小平地爸爸与外界交往少,你知道他应该怎么选择了吗?生:他应该选择“方式二”.师:回答得非常好.假如你爸爸也遇到同样问题,请为你爸爸作个选择.师:通过以上解题过程,请讨论并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地基本过程.生:实际问题通过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通过解方程得到数学问题地解,从而得到实际问题地答案.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学习方法,下面我就来检验一下:(展示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后发表自己地见解)⑴我校计划在十·一期间组织教师到外地旅游,甲、乙两旅行社地服务质量相同,甲规定每位旅客地价格是元,乙旅行社规定,团体买票打折,但需另交导游费用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问:你能帮助我校做个选择吗?()按某种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所得稿费应该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计算方法是:①稿费不高于元地,不纳税;②稿费高于元但不超过元地,应交纳超过元地那一部分地地税款;③稿费高于元地,应该交纳全部稿费地地税款.按照这样地规定,会出现所得稿费多地人与所得稿费少地人纳锐一样多吗?会出现所得稿费多地人反而比所得稿费少地人纳税少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由于时间关系,先做到这里,谁能总结一下今天你有哪些收获?生1:今天这节课,我学会了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生2:我会解决话费问题了.能选择比较省钱地计费方式了.生3:我知道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地基本过程了.生4: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生5:从这节课我们体会到,数学地应用价值非常大.我要学好数学.师:同学们说地非常完整.今天地家庭作业是:⑴教科书习题节题.⑵实践作业:了解自己父母、亲戚、朋友地手机使用情况,并了解现行地各种话费计算方法,应用所学地数学知识,为他们选择一种既经济又实惠地话费计算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师:今天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星星从不嫉妒太阳的灿烂辉煌,它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发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它的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它的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了探究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利用课件,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练习,动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
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复习回顾、设问题导入探索规律、形成解法例题讲解、熟练运算巩固练习、内化升华回顾反思、进行小结达标测试、反馈情况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b=c·+d”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形如“a·+b=c·+d”形式的方程,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b=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差倍分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堂教学实录全篇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差倍分问题教学实录石家庄市第四十九中学薛晓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前面学习了那些用代数式表示的实际问题?生:增长率、工作量、行程问题……师:展示图片,生活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方程来解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板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自主探究活动1:学生植树的图片引出问题某校七年级同学参加这一次公益活动,其中15%的同学去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剩下的170名同学去植树、种草。
七年级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公益活动?师:4、5、6组同学板演,分工如下:1.探究:8号:①七年级同学参加公益活动做了件事:分别是,15%的同学去作,170名同学作,7号:②设七年级共有名同学参加公益活动。
x6号:③请用文字叙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5号:④写出本题的规范过程:作环保宣传的同学/名植树种草的同学/名参加公益活动的同学/名x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去观察、探究,解决问题。
师:1、2号组长纠错后,5组5-8号同学讲解。
(边讲解边说明注意的问题)解得: 6x =2113x +=答: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
解法二:设大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x 解得: 2(19)1x x =-+13x =196x -=答: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
解法三:设小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大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x x 1921x y y x +=⎧⎨=+⎩613x y =⎧⎨=⎩答:小拖拉机一天耕地6公顷,大拖拉机一天耕地13公顷。
课堂实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课堂实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第一篇:课堂实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的第三个内容《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贯穿第三章的中心问题,提出问题,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从而解方程。
本节是学生在前两节中已经学过用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的进一步加深。
是让学生思考当出现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如何解的问题,进而了解新出现的步骤问题。
让学生巩固“解方程”就是使方程不断化为x=a的形式转化的化归思想。
本节课继续讨论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最后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提高了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本节课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过移项,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但不够熟练,在移项时不变号,在去括号时该用分配率相乘得未乘,该变号的未变。
在本节课中继续强化。
2.学生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但有的学生理解不了。
加强对各个步骤的理解。
3.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分母,为何方程两边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关注学生能否通过交流对去分母的方法是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
4.让学生理解解方程步骤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x=a的形式。
但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掌握的不够好,影响最后的结果。
5.将学生前后桌4人分成一小组,设立小小组长,统计小组人解题正确率,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能力目标: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数学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辉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情境引入】活动一: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记载的一个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情境导入】复习引入师:1.解方程2x+20=02.在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20的图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2,并完成画图,相互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生:在问题1中,解方程2x+20=0,得x=-10.生:解问题2就是要考虑当函数y=2x+20的值为0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为何值,这可以通过解方程2x+20=0,得x=-10.因此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即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师: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2x+20=0的解吗?为什么?生:从“数”的角度看,方程2x+20=0的解得x=-10;从“形”的角度去看,直线y=2x+20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10,0),这也说明,方程2x+20=0的解是x=-10.〖评析〗在此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能否通过问题1,2体会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2)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新知】师:方程ax+b=0(a,b为常数)与“求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ax+b的值为0”有什么关系?〖评析〗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事例中寻求一般规律,进而总结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师生: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评析〗(1)学生是否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去认识一次函数与解一元一次方程;(2)学生是否会考虑用函数的图象法去解一元一次方程.师:一个物体现在的速度是5m/s,其速度每秒增加2m/s,再过几秒它的速度为17m/s?师:思考:(1)本题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再过x秒物体速度为17m/s能否列出方程?(3)如果速度用y表示,那么能否列出函数表达式?(4)上面不同的解法,各有什么特点?生:设再过x秒物体速度为17m/s.由题意可知:2x+5=17,解之得:x=6.生:速度y(m/s)是时间x(s)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当函数值为17时,对应的自变量x值可通过解方程2x+5=17得到,x=6.生:由2x+5=17可变形得到:2x-12=0从图象上看,直线y=2x-12与x轴的交点为(6,0)得x=6.〖评析〗(1)让学生知道,解法一、二是从“数”的方面考虑;解法三就是从“形”的方面考虑.(2)对于解法三,学生能否画图解决.(3)学生是否对比两种解法的优缺点:直接解方程比解法三更简洁.但解法三显示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师:利用图象求方程6x-3=x+2的解.师:思考:如何将方程变形为一般形式?那条直线与x轴的交点就是原方程的解?生:首先将方程6x-3=x+2整理变形为5x-5=0.然后画出函数y=5x-5的图象,看直线y=5x-5与x轴的交点为(1,0),故可得x=1.师:我们可以把方程6x-3=x+2看做函数y=6x-3与y=x+2在何时两函数值相等?如果这样,原方程的解应是什么?生:可以把方程6x-3=x+2看做函数y=6x-3与y=x+2在何时两函数值相等,即可从两个函数图象上看出,直线y=6x-3与y=x+2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即是方程的解.〖评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从思想上理清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巩固新知】师:利用函数图象求出x:(1)2x-3=x-2(2)x+3=2x+1生:把2x-3=x-2整理变形为x-1=0.从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上即可看出方程的解.由图象上可以看出直线y=x-1与x轴交点为(1,0)∴x=1.生:可以把x+3=2x+1看做函数y=x+3与y=2x+1在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值相等,反映在图象上即为直线y=x+3与y=2x+1的交点横坐标.由右图可知交点为(2,5).∴x=2.【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具体内容是什么?师生:本节课从解具体一元一次方程与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为0这两个问题入手,发现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进而得到解方程kx+b=0与求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为0的关系,并通过活动确认了这个问题在函数图象上的反映.经历了活动与练习后让我们更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方法.虽然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未必简单,但这种数形结合思想在以后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评析〗通过小结学生可以明确是用哪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想,明确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节课堂同步练习1(含答案)
【优编】初中数学华东师范大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6.2.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课堂练习一、单选题1.若a−bb=34,则ab的值是()A.43B.73C.47D.74 2.方程2x−4=−2x+4的解是()A.x=2B.x=−2C.x=1D.x=0 3.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A.如果a=b,那么a+c=b+c B.如果a=b,那么a-c=b-cC.如果a=b,那么ac=bc D.如果a=b,那么ac=b c4.若2a=3b,则ab=()A.52B.53C.23D.325.如果a=b,则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A.a+1=b+1B.a3=b3C.a2=b2D.a﹣c=c﹣b6.已知{x=1y=4是方程kx+y=3的一个解,那么k的值是()A.7B.1C.-1D.-7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若mx=my,则mx-my=0 ②若mx=my,则x=y③若mx=my,则mx+my=2my ④若x=y,则mx=myA.2个B.3个C.4个D.1个8.在解方程x−12﹣2x+23=1时,去分母正确的是()A.3(x﹣1)﹣2(2+3x)=1B.3(x﹣1)+2(2x+3)=1 C.3(x﹣1)+2(2+3x)=6D.3(x﹣1)﹣2(2x+3)=6二、填空题9.方程 2x −6=0 的解是 .10.已知 −a =8 ,则 a = .11.下面的框图表示解方程3x + 20 = 4x -25 的流程:请写出移项的依据: .12.解方程:(1)4x −1=3+2x ;(2)x+12−2=1+2−x 4.13.用一组a ,b ,c 的值说明命题“若ac =bc ,则a =b”是不正确,这组值可以是a = .14.方程x+5=2x -3的解是 .三、计算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答案:D2.答案:A3.答案:D4.答案:D5.答案:D6.答案:C7.答案:B8.答案:D9.答案:x=310.答案:-811.答案: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是等式12.答案:(1)解:4x−1=3+2x移项:4x−2x=3+1合并同类项:2x=4系数化1:x=2.(2)解:x+12−2=1+2−x4去分母:2(x+1)−8=4+(2−x)去括号:2x−6=4+2−x移项:2x+x=6+6合并同类项:3x=12系数化1:x=4.13.答案:-114.答案:8。
课堂实录(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第1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课堂实录一、导入:(最多5分钟)务必带着学生分析,首先找出等量关系(节约时间).师:认识它吗?生:待定。
师:它就是现在正在举行的2015年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吉祥物(出示问题1):本届青运会共设置若干个大项 , 305个小项,共有55个代表团报名参赛,已知参赛代表团个数比所设置的大项个数的2倍多3个,本届青运会共设置多少个大项?预设1:若是有学生说出:(55-3)÷2这道算式的时候(不赞扬)(皱着眉头)说:好难理解了! 有没有好理解点的方法?(借助肢体语言暗示学生:这种方法我太喜欢)这样列方程的同学也就会举手回答:唉老师,你看我这比较好理解,我是列方程的,设本届青运会共设置x个大项,就可以列出方程:2x+3=55.并给予肯定: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同时把刚才列的算式擦掉(暗示学生下个问题列方程)(出示问题2):小明今年12岁,老师今年36岁,问:再过多少年后,老师的年龄是他年龄的2倍?有学生正确列出方程即可,不要求人人列出。
老师导向性很重要:直接叙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x年后,老师的年龄=小明年龄×2。
然后学生自己列方程并汇报:36+x=2(12+x).(不要答案)【板书:他的年龄老师的年龄追问:这两个年龄之间是什么关系呢?12+x 36+x(生答:2倍)板书:×2并划上等号】(铺垫一下):你们刚刚列出来的这两个关系式就叫方程,我们小学就学过。
提问:什么叫方程?(能答出来最好)预设:若是学生答不出来,就直接引导。
师:它和我们之前学的代数式一样吗?(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代数式是没有等号的,它有等号)师:那像这种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我们叫做等式.那它和3+2=5这个等式一样吗?(也不一样)追问:区别在哪?(含有未知数)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若是引导也不回答,那就直接告知: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小学学过的方程)二、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5分钟左右)师:这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讨论)(组织学生汇报时,对学生表述的语言要适当进行优化)例如,若是学生说:“有一个未知数” 优化成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学生说:“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说明:“在方程里面未知数的指数我们把它叫做次数”学生说:“字母的次数都是1” 优化成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最后再把定义规范的补充完整】:像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等式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务必记熟,完整规范的板书】(出示辨析题):(1)5x+9;(2)x 2- 4 = 3x ;(3)x+2y=7 ;31(4)1 ;42x +=-8(5)612 .x -=出示“想一想”:对于方程2x +5=9来说,x =3能使它成立吗? x =2呢? 生(计算后回答):x=2成立,x=3不成立师:像这样,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一元方程的解也可叫做方程的根。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教案(优秀7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
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
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第1课时《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我们来看考纲的要求:
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基本步骤)
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③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好,请同学们完成知识点1的练习.
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2分钟).
师:时间到,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的答案.
生:第一题选B,第二题选 C
师:好,***同学回答的完全正确,大家给他掌声鼓励.(掌声)
接着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所做的两道题目.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小结: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方程的解:
师:回答得很好.大家是否都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了呢?
生:是.
师:好,请大家完成知识点2的练习.
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5分钟).
师:请***同学和***同学扳书.
师:做得很好.接着我们再来看知识点2的反馈练习,请大家完成练习.
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5分钟).
师:(全班巡视).
师:时间到,请A同学到实物投影前展示答案,老师点评答案.同学的过程学点怎么样,完整吗,答案对了吗?
生:完整,对了.
师:好,我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没有.
师:好,那我们继续做下面的知识点3的练习.
生:(学生独立完成,时间5分钟).
师:(全班巡视,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做得对不对?(投影学生答案)
生:对了.
师:好,下面请大家小结一下刚才所做的题目
1。
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课堂实录【情境导入】一、情境引入师: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生:.设小思的年龄为x岁,则小雨的年龄为(2x+8)岁.师: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生1:用31-x来表示;生2:还可用2x-8来表示;师:同学们,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师: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31-x=2x-8;这是一个方程.〖评析〗通过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建立概念师:下面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23-x=一7:(2)2a-b=3(3 )y+3=6y-9;(4)0.32 m-(3+0.02 m) =0.7(5)x2=1 (6)11423 y y-=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列出的方程4x=24,1 700十150x=2 450,x+80=52%(x+x +80),这些方程有什么共同点?生1:这些方程都含有未知数x.生2: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把这种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生:(1)(3)(4)(6)是一元一次方程,(2)(5)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评析〗很快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三、自主尝试师:学生尝试解答教科书第80页的例1.师:同学们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与同桌交流.生1:第(1)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方程为4x=24;生2: 第(2)题设经过x小时达到规定时间,方程为1 700十150x =2 450;师:刚才这位同学是从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角度列的方程,我们同学还可从其他角度列方程吗?生3:若从“已使用的时间”角度可列方程:2 450-150x=1 700.生4:还可从“还可使用的时间” 角度可列方程:150x=2 450-1 700.师: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师:从下列数中估算出方程1 700十150x =2 450的解.(1,2,3,4,5,6,7…)〖评析〗让学生独立验算,要求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生:x =5是方程的解.师:x =5就叫着方程1 700十150x =2 450的解.师:请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和经验思考下面的问题.生:第(3)题设这个学校的男生数为x ,那么女生数为(x +80),全校的学生数为(x +x +80). 列方程:x +80=52%(x +x +80).师:很好.〖评析〗适时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一试: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问题,要求用到老师的年龄(35).请另一位同学列出方程,并猜出年龄.生1:用我的年龄加老师的年龄35等于48.生2:设你的年龄为x 岁,则方程为x +35=48,你13岁.〖评析〗 让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同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板书:)设未知数 列方程四、回顾反思(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③列方程的实质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同一个量.生1:我知道了用方程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生2:我知道了列方程时,要先读题,找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等.(二)你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困难?生3:有的题目的等量关系我不会找,…….〖评析〗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有得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回忆本课掌握的知识.【课堂测试】师:现在我们来进行本课知识评价.〖评析〗通过课堂测试来了解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情况,有助于下节课中的教学.【课堂延伸】请大家记好今天的作业:〖评析〗通过课堂延伸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巩固,让学生能更好的,熟练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前我们学习了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下面首先来看这节课的研学目标。
生:本节课的研学目标:1.会运用等式性质去分母并会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能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3.把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型,体会化归思想。
师:好。
下面翻到研学稿第一页复习题第一题。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约1分钟)。
师:好。
大部分的同学都做完了,答案是不是等于-1,把答案代到方程的两边,看等号的两边是否相等。
就这道题我们可以回忆上节课解方程的步骤:生答,师写: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师:在这几个步骤中,最容易出错的是哪步?生:去括号。
师:还有呢?生:移项。
师:去括号应注意什么问题?生:符号,括号外面是负号,要改变符号。
师:移项要注意什么?生:移项要变号。
师:如果一个方程有分母的话,应怎么处理?大家来看例1。
师:例1有什么特点?生:有分母。
师:应怎么办?生:去分母,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师:根据等式的性质几?生:性质2。
师: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生:100。
师:两边都乘以100后就把分母去掉了。
师:下面再看另一道题。
师:这道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生:12。
师:如何去分母。
生:两边都乘以12。
师:12与分母3约得4与分子相乘,12与分母4约得3与分子相乘,当分子为多项式时,一定要加上括号。
师:步骤怎么样?生:如果有分母,应先去分母,去分母时,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师:好。
下面来看研学稿第2页,在方框写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约1分钟)。
师:方框的答案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生: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师:下面继续来看这道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什么?生:4师:那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4,这步用乘法的分配律,用4去乘以每一项。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优秀5篇)元一次方程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公式变形。
4.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公式变形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公式变形。
教学难点:(1)对字母函数的理解,并能准确区分字母系数与数字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2)在公式中会准确区分未知数与字母系数,并进行正确的公式变形。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出问题: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学生答的基础上强调:(1)“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答:(1)去分母、去括号。
(2)移项——未知项移到等号一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另一边。
注意:移项要变号。
(3)合并同类项——提未知数。
(4)未知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项系数,从而解得方程。
(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ax=b(a≠0).让学生讨论:(1)这个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已知数是什么?(a、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2)这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个方程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所以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强调指出:ax=b(a≠0)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所见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已知数是a、b(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
(三)新课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ax=b(a≠0)中对于未知数x来说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今天我们就主要研究这样的方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解一元一次方程》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情景引入引例: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趣味算题,多以顺口溜的形式表达,请看这样一个数学问题:一群老头去赶集,半路买了一堆梨,一人一个多一个,一人两个少两个,老头和梨分别是()A.3个老头,4个梨B.4个老头,3个梨C.5个老头,6个梨D.7个老头,8个梨(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移项法,明确移项法的依据,会解形如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会建立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导教导学1.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教材问题2到例3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解形如“ax+b=cx+d”类型的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自学例3后请归纳解这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对自学速度慢的、自学能力差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给以暗示和帮扶,有利于自学后的成果展示。
3.交流展示(小组合作展示)(合作交流一)教材问题2中这批书的总数有哪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呢?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两种不同分法这批书的总数就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这批书共有(3X+20)本或(4X-25)本。
2)找相等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3x+20=4x-25(板书)【总结提升】解决“分配问题”应用题的列方程的基本要点:A.找出能贯穿应用题始终的一个不变的量.B.用两个不同的式子去表示这个量.C.由表示这个不变的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列出方程.设计意图:因为在自学提纲的引领下,每个小组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同,反馈的意见不同,所以在展示中首先要展示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理解思路。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课堂实录)
生:
师:很好,那看看第二题用同样的方法行得通吗?大家动手做一下
生:老师,解不了啊,等是两边同时乘以2或者同时乘以3后方程还是有分母
师:哦,这样啊,那我们就要想想办法了,大家试一下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看看
生:学生练习,老师巡查
生A:可以啊,老师,可以去到分母了
师:哦,你说说去分母后,等式话成怎么样?
师:小测,布置作业,下课
生:谢谢老师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讲学稿第一复习引入:
(1) 12(x+1)=- (3x -1) (2) 5(y-1)-2(y+2)=3比一比谁快
生:学生做题,教师巡查指导
师:教师评讲,复习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内容,加深对旧知识的掌握
师:好了,上面这些题中我们都没有在等式中看到有分母,如果方程中有分母怎么办呢?看看我们讲学稿例1
师:大家讨论应该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生: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问
师:应用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分母行不行呢?像第一题,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什么呢?大家算一下
生:
师:很好, 这个方程我们会解吗?
生:会
师:老师讲解
师:老师总结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变形名称
注意事项
去分母
防止漏乘(尤其没
移项要变号,防止漏项;
合并
系数为1或-1时,记得省略1;
系数化为1
分子、分母不要写颠倒了;
师:大家完成讲学稿练习:
4.找一找,错在哪
指出解方程 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并改正。
改正: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实录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实录知识与技能:了解方程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会估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鼓舞同学进行观测思索,进展合作沟通的意识和技能。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同学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和学习了最简约的方程的基础上。
先通过一个详细问题,引导同学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同学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是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模型的重要意义,建立方程思想。
为第三单元作铺垫,并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起到提纲引领的作用。
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有力的数学工具。
惋惜,从执教老师的目标设计看,未能表达教材编写的意图。
课堂实录:1.复习:师:什么叫整式?生:(齐答)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评析:老师的想法是通过复习整式,为本节学习方程作预备,但怎样制造同学思维的最近进展区,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表达。
2.情境引入:师:请同学们思索下面的问题,看看用什么方法解决最简便?多媒体展示:问题1:装潢公司给一客户做一个广告牌,现有做边框的材实长27米,且全部用于广告牌上,广告牌的要求是:长比宽多2米,那么广告牌的长与宽各是多少?生:用方程。
师: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方程的有关概念。
(板书课题——“一元一次方程”)评析:出示问题1的目的是引导同学尝试如何解决它,然后再引导同学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让同学感受方程是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模型的重要意义,建立方程思想。
惋惜,这一愿望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解决。
就课堂情境而言,同学只是答出了用方程(事实上同学在学校已经学过一些简约的方程,对方程有肯定的了解),而方程是怎样的式子,没有进一步的探究。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实录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教学实录一、誓词引领师:同学们刚刚升入初中,在初中的最开始,同学们是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就像清晨升起的太阳。
对不对?生:对……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最好的自己显现出来?生:能……师:我相信咱们一班全都是精英,敢闯敢拼,永不言败,是不是?生:是……二、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算命先生吗?算命先生可以算是神通广大,什么都能知道。
下面我出一道题,只告诉我得数,我就能知道你的年龄有多大。
记住,只告诉我得数!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看我猜的对不对。
生1:19……师:12岁。
生:21……师:13岁。
生:WOW~~~~三、明确目标师:请一名同学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读给大家听。
生读:1、你要在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你要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你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预习交流师: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交流,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交流的内容有:1、你认为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2、你对本节课有哪些疑难问题。
(5分钟后)师:好了,哪个组能主动说一下你们小组交流的疑问以及知识点?五组:我们组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七组:我们组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疑问…………五、反串互动活动一探究方程的定义师: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设小斌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5,所以得到等式:2x-5=21。
师:一看到x,就想到方程。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下面我们进行练习,让同学们小试牛刀,有同学们抢答。
小试牛刀: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1)+2=3(是)(2)+3=6(是)(3)3-6(不是)(4)1+2=3(不是)(5)+3>5(不是)(6)-12=5(是)师:下面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下一个方程,然后对桌交换检查,检查完之后,由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检阅,最后由每个组的4号到黑板上写下你创造的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活动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方程的解,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数的三倍加1等于这个数与5的和,求这个数。
请大家列出方程,用试值的方法求解。
生1:列出的方程为3x+1=x+5,
生2:用试值法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为x=2。
师:试值法对于简单的方程适用,但对于复杂的方程求解就很困难,我们最好能通过对方程的适当变形,直接求出它的解来。
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天平(多媒体演示)
①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质量的物体,天平仍平衡。
②将平衡的天平两边的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几倍(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类似于天平,请同学们一小组讨论总结方程的变形过程。
小组一答: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小组三答: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师:利用这些变形,我们就可以直接求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生活当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引入实际问题】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个问题怎么设未知数?生:设这个班有x人。
师:那么这批书有多少本?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这批书共有(3x+20)本,还可表示为(4x-25)本。
师:那本题方程怎么列?
生:因为3x+20与4x-25都表示这批书,所以3x+20=4x-25 ①
师:由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猜想怎么解这个方程吗?
生:把未知项移到一边,把常数项移到一边。
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生:由等式的性质,把等式两边同时减去4x,加上20。
即 3x-4x=-20-25②
师:比较①、②,方程中的项4x与20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4x从右边移到了左边,并且改变了符号,20从左边移到了右边,并且改变了符号。
师:像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请一位同学继续解题过程。
生:把②合并同类项,得-x=-45
∴x=45 所以这个班有45名学生。
师:很正确。
师: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这是一个基本的等量关系。
移项的实质:是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一个整式)的简化写法。
通过移项,可以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四、【尝试练习】
师:下面请看大屏幕上面的例题(多媒体显示)
例 3x+7=32-2x
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出解题过程,其余学生在下面做。
生:解:移项,得 3x+2x=32- 7 合并同类项,得 5x=25 ∴x=5
师:注意:移项要变号。
师:这位同学的解题很清楚,完全正确。
请大家再看一个问题:
五、【随堂测试】
1、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1)从3x+6=0得到3x=6; (2) 从2x=x-1得到2x= 1-x
(3)从2+x-3=2x+1得到2-3-1=2x-x。
2、课本91面(1)~(2);
生:独立完成,交流解法。
师:巡查、发现、指导,并指名板演。
师生:移项时要特别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
师:1、什么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什么?(指明一中下等生回答,让他感受成功乐趣。
)
师:2、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
全体学生答:移项要注意变号。
师:3、我们知道了哪些基本的等量关系?
全体学生生:总量=部分量的和;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七、【课下巩固】
今天的作业是课本93页2;3(3);(4);94页8;9。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