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历史深处的“友好”源流

合集下载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1.引言1.1 概述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从建国之初开始,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伙伴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和全面化。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始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得以正常化,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并在对外事务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建设,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建设等方式,推动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伙伴关系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为全球的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第一章引言1.1 概述文章将首先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总体概述,介绍中国在外交政策中的伙伴关系战略,并简要介绍中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章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对各个章节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1.3 目的本章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正文2.1 第一个子章节本节将描述中国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过去的合作成果、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关系的特点和变化。

中国法治语境下亲亲相隐如何可能

中国法治语境下亲亲相隐如何可能

合 自然规 律 , 合人之 为人 的天性 。“ 符 亲亲 相爱 ” “ 、 邯郸学步” 非驴非马” 或“ 的结局 。 … ”
“ 亲亲 相 隐 ” 合 人 的天 性 , 为 亲 情 是 人 类 基 于 血 符 因

缘关系、 婚姻关系而 自然 产生的一种情感 , 是任何强 大的力量都无法抗拒 的。因此 , “ 将 亲亲相 隐” 原则
对 人 伦 、 性 的完 全 回归 , 求 法 律 增 加 一 份 人性 的 “ 为子 隐 , 为父 隐 ” 是 具 备 了正 直 的 品格 。可 人 力 父 子 就
温暖与光辉 , 使法律更加具有根基性与正当性。这需 见 , 子重视 的是发 自人 内 ' 孔 1深处 的 自然 情感 , 5 、 父子
秦律出现 了“ 亲亲 相隐 ” 的端 倪 , 简《 秦 法律 问
何从的问题时 , 必须注意到传统的超越时空的作用力 答》 记载 :子告父母 , “ 臣妾告主 , 非公室告 , 勿听。可
作者简介 : 黄春燕 (9 5一 , , 17 ) 女 山东平原人 , 山东政 法学院法学院讲师 , 中国人 民大学博士研 究生 , 方向为法理学 法律史。 研究
在 亲情与 国法 的二难选择 中痛苦挣扎。近 日颁布 的《 刑诉法修 正案 ( 草案 ) 规定 了近亲属 可以拒绝 出庭作 证 , 》 开始
将“ 亲亲相 隐” 原则 引入法律 , 尽管采取 了极 为审慎 的 态度 , 只是 规定 出庭 阶段 而没有规 定 亲属全程 都 可以拒绝 作
证 , 然能够说明法律 开始 关注亲属 身份 权利 , 映 出法律对人 伦 、 这仍 反 人性 的回 归。刑 事 实体 法应该作 出怎样 的 回
应才能 实现与程序 法的协调 与衔 接 , 以进 一步保 障亲属的 身份权利 , 实现 法律 对人伦 、 人性 的完全 回归, 法律 更加 使

新中国史章节测试答案免费学堂云

新中国史章节测试答案免费学堂云

新中国史章节测试答案免费学堂云1、单选题: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秉持的全球治理观的内容是()。

选项:A:共商、共建、共享B:互学互鉴、互利共赢C:和平合作、开放包容D: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答案: 【共商、共建、共享】2、多选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全面”是指()。

选项:A:覆盖的人口要全面B:覆盖的区域要全面C:覆盖的领域要全面D:同一水平小康答案: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覆盖的领域要全面】3、多选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选项:A: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C: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判断题: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我国的政体是()。

选项:A:多党合作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判断题:中国的国家结构是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的确立。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减租减息”。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4、判断题: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大提高,为我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扫清了障碍。

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什么和什么的重大提议

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什么和什么的重大提议

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共建什么和什么的重大提议
2013年9月,中国政府发起了“一带一路”倡议,号召各方建立开放、包容、普惠、互利
的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
区有欧洲、中亚、东南亚、中东、非洲、南亚等六个大洲国家和地区,40多个沿线国家。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第八届领导人年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亚洲未来论坛”的倡议,宣布中国将积极支持亚洲及周边地区国家通过“亚洲未来论坛”发
挥领袖作用,发展更加全面的区域性经济合作,共同开创亚洲稳定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

“一带一路”和“亚洲未来论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纲领,也是中国构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
核心,标志着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发展的大势之下所付出的重要贡献。

今天,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发展,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合作,为国际社会注入新活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

“一带一路”和“亚洲未来论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有望在一带
一路国家举行“亚洲未来论坛”,将会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救援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始于人民,长于人文——_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_Fearnley

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始于人民,长于人文——_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_Fearnley

Figure 人物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而人文交往的源头则可追溯至近百年之前。

一部中新合作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交流的历史。

记者_刘薇禛平 编辑_汝元昕 设计_张禹 供图_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专访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Clare Fearnley )中国与新西兰建交48年始于人民,长于人文1972年,中国与新西兰正式建交。

中新两国48年的交流历程自此拉开帷幕。

1985年,刚从大学毕业的傅恩莱首度来到中国,她与中国之间的不解之缘开始悄然谱写。

2020年,中国之发展日新月异,世界风云亦几经变幻。

作为新西兰驻华大使,傅恩莱的使命拥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新西兰驻华使馆的“毛利会堂”里,各处装饰着新西兰独特的毛利风格木雕。

透过这些传统且颇具生趣的木雕群落,似乎能触摸到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的文化。

在这里,傅恩莱接受了《留学》杂志的专访。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傅恩莱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故事”,回顾了中新两国人民缔结友谊的历程,也畅谈了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新气象与未来可能。

“人”是缔结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世界上什么最重要?是人,是人,还是人。

”傅恩莱说,这是毛利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谚语,意在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

“在中新两国的双边关系当中,人与人的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傅恩莱与中国结缘的故事,正与中新两国的教育交流历程紧密编织、相互呼 应。

在担任新西兰驻华大使之前,傅恩莱曾多次来到中国,为中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985年,傅恩莱来到西安外国语学院任教。

回忆起那段时光,她感慨道:“(任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老师们非常积极地从事教学工作,学生们也对学习抱有极大热情,他们对于语言、文化的学习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这一年,在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出国留学发展史上亦留下重要印记。

就在1985年,中国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自此,自费留学开始兴起。

1985年底,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3.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达到7000人。

广东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八名著阅读习题57

广东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八名著阅读习题57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 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 能穿过它的中心。
2019年4月26日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独家版权
6
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 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 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 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 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2019年4月26日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独家版权
11
1.朱德妻子康克清眼中的丈夫的性格怎样? (1)天性极端温和;(2)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3)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 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2.结合选段内容,谈谈朱德为何能造就铁打一般的军队。 (1)爱护部下天下闻名,宁愿自己走路,把马让给走累的同志,赢得战士的 心;(2)同甘共苦,平等待人,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方能带领齐心的 队伍;(3)温和朴实,但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战斗时威力尽显。
2019年4月26日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独家版权
4
但是沿途两旁一、二百码以外就很不安全。许多红军想去找头羊来宰,就没 有再回来的。山区的人民躲在浓密的树丛中,向进军的“入侵者”狙击。他 们爬上山去,在红军鱼贯经过又深又窄的山口只能单行前进时,就推下大石 头来压死他们和他们的牲口。这里根本没有机会解释什么“红军对少数民族 的政策”,没有机会结成友好的联盟!藏民的女酋长对不论哪种汉人,不分 红、白,都有不共戴天的宿怨。谁帮助过路的人,她就要把他活活用开水烫 死。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 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达标检测卷三(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达标检测卷三(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达标检测卷(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我会填。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我国于__________加入该组织。

2.波兰科学家____________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倾注他毕生心血的_______________。

3.国家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尊重别国的___________。

4.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___________市的西北郊。

5.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6.人类居住的地球,约__________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___。

7._____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趋势,______的频率和规模均呈______趋势。

和平来之不易,值得________。

8.反思作为内心活动,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方式,能帮助我们回顾、_________和总结过去;如果主动反思,则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9.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_________他人。

10.__________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二、火眼金睛我会判。

1.我们热爱和平,但战争从未远离。

()2.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和平、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

()3.蒙古袍成为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关。

()4.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要要向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

()5.我们犯错时要反思,没有犯错时不用反思。

()三、眼花缭乱我会选。

1.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A.奥尔德林B.美国阿姆斯特朗C.迈克尔·柯林斯2.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字母体系是()。

A.阿拉伯字母B.拉丁字母C.汉语拼音字母3.每年的4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月。

日内瓦学派理源流的差异性

日内瓦学派理源流的差异性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40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40-03论日内瓦学派理论源流的差异性姜 泳(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鹤岗 154100)摘 要:日内瓦学派是20世纪西方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强调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意识批评。

在该学派的“全景式的宣言”著作《批评意识》中梳理了各个批评家的思想和理论来源。

目前,国内对于日内瓦学派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此书中,对于意识批评的理论把握,对学派各个成员之间的理论、观点、方法的差异性很少涉及。

本文将从理论源流上来阐述日内瓦学派几位最重要的批评家的差异性。

关键词:日内瓦学派;意识批评;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I109.9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日内瓦学派”经常被称为意识批评或主题批评等等,产生于20世纪30到60年代,一般认为主要成员有马赛尔·莱蒙、阿尔贝·贝甘、乔治·布莱、让·鲁赛、让·斯塔罗宾斯基等,因为这些批评家除了乔治·布莱外都是瑞士人,都曾在日内瓦大学任教,都用法语进行文学批评,这样便被称为“日内瓦学派”,并且这一称呼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比较普遍。

大家都主张文学批评是意识的活动,是一种双重意识的互动,如乔治·布莱所说:“阅读是这样一种行为,通过它,我称之为我的那个主体本源在并不中止其活动的情况下发生了变化,变得严格地说我无权再将其视为我的我了。

我被借给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在我心中思想、感觉、骚动。

”这样,在读者和作为“隐藏在作品深处的有意识的主体”的作者之间,就通过阅读这种行为产生一种共用的“相毗连的意识”,并因此在读者一边产生一种“惊奇”。

[1]当前对于日内瓦学派的研究论文更多的是关注学派共同理论基础的述评。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示范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必修4)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二政治高效课堂示范课件+教学设计+随堂练习(必修4)

【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

2、理解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价值观。

3、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和要求。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认同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公共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1.民族文化的作用;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教学难点】4.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5.文化多样性的地位与原因;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讲授:出示目录——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第一幕:文化具有民族性议题一:礼仪之邦,传承干年的待客之道,领会文化的民族性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西安用陕北腰鼓秧歌热情欢迎中亚五国元首》并阅读材料5月17日下午起,参加中国一中亚峰会的中亚五国元首陆续抵达西安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热情的腰鼓打了起来、欢快的秧歌扭了起来。

当地民众以质朴热烈的民间艺术表演,欢迎来自中亚国家的贵宾。

在腰鼓表演的队列中,50名来自陕西北部榆林市的民间艺人和群众文化工作者,随着鼓点欢快地舞动,鼓槌上飘带上下翻飞,如龙腾虎跃、粗犷豪放。

腰鼓表演时讲究“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

目的是要让观众看着带劲、听着鼓劲。

“鼓”与“舞”的结合,是一场欢快热烈的“双向奔赴”,展现着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跳出了陕西人的粗犷豪爽,彰显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为什么选择陕北腰鼓秧歌迎接五国元首的到来?陕北腰鼓秧歌这些文化元素来源于哪里?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友好城市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和中国内外政治、经济等一系列因素,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和文化教育交流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以及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1957年,中国政府正式同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此后,中国政府陆续同其他国家和城市建立了多项友好城市关系,如苏联的乌克兰基辅、日本的大阪、越南的岘港等。

这些友好城市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中外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国际友好城市建设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政府提出了“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时也大力推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的工作。

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城市的合作步伐更加频繁和深入。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领域的力度,积极扩大国际友好城市的范围和内涵。

1986年,中国首次同英国伦敦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合作协议。

从此中国与欧洲各国及世界各地的友好城市建设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中国政府同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大力推动。

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教育交流和合作方面签署了一大批合作协议,积极开展了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活动。

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的范围和内涵越来越广泛,不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三、当前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了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步伐。

2013年2月24日国内时事政治热点带答案和解析

2013年2月24日国内时事政治热点带答案和解析

1、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税后利润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 )之后的利润。

A.营业税B.房产税C.土地增值税D.企业所得税标准答案: D解析:考察房地产开发项目税后利润的含义。

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后的利润为税后利润。

2、以追求居室面积为主的住房需求,属于( )住房需求。

A.生存型B.发展型C.享受型D.投资型标准答案: A解析:考察房地市场细分的依据。

一般来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住宅需求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乃至享受型发展,生存型追求居室的面积大小。

3、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去精取精言之成理 B.不拘一格革故鼎新C.吐故纳新有的放失 D.标新立异去伪存真4、在房地产市场调研中,对某些特定的市场信息进行固定样本定位定点观察记录。

这体现了房地产市场调研的( )特点。

A.系统性B.跟踪性C.连续性D.客观性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调研的特点。

在房地产市场调研中,为了某种调研目的,通常要对某些特定的市场信息进行固定样本的定位定点的观察和记录,实行跟踪性调研。

5、按照房地产市场调查问卷设计( )原则的要求,调查问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问题。

A.针对性B.简明性C.逻辑性D.目的性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调研问卷设计的原则。

简明性原则要求调研问卷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是受访者一看就能明白。

6、经营型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计算期是( )。

A.自项目开始建设之日起至房地产产品全部售完之日止B.自项目开始建设之日起至房地产产品转售或经济寿命结束之日止C.自项目竣工之日起至房地产产品转售或经济寿命结束之日止D.自房地产产品出租经营之日起至租赁期结束之日止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经营型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的计算期。

承前启后的盛会继 往开来的起点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

承前启后的盛会继 往开来的起点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

信任、 相合作 、 利互 惠” 互 互 的 础 ;0 5年 3月 , 、 、 三 国 20 中 菲 越 原 则 ,才开 创 出今 天这 样美 好 的三 家石 油公 司签 署 《 在南 中 的局 面 。 国海 协议 区三方 联 合海 洋地 震 互相 尊 重 是 中 国— — 东盟 作协 议》 。这 是 “ 置争议 、 搁 共 交好 的感 召力 。 中国周 边 的邻 同开发 ” 的初 次实 践 , 南海 沿 是 近 国家 约 3 O个 ,其 中东 盟 1 岸 三个邻 近 国家 共 同落实 《 O 南 国 占据 了 中 国 东 南 面 绝 大 部 海 各方行 为宣 高》 ‘的重要 举 措 。 分 。 、 、 相 连 的地 理纽 带 , 1 山 水 海 5年 来 ,中 斟 始 终 以 真 诚 的 态 源远 流长 的历 史关 系 ,使 东盟 度 , 身处地 为东 盟 各 国着 想 。 设 与 中国 有 着 无 法 割 断 的情 感 。 在 与东盟 开 展 的 “0 1 合作 进 1+ ’ ’
相 互信 任 。 鼙方经谐 一镇 强磋 商伙 双 掣 lI历 了 “誊 罨 寮 伴— — 全面 对 话伙 伴 —— 战 略 伙伴” 三个 阶段 , 过 去不 信 任 从
发 展到 现 在互 相信 赖 并 加强 合
¨
作 , 系越 来 越 密 切 。纵 观 1 关 5 年 来 中 国与东 盟关 系 发展 的轨 迹, 不难 看 出 , 国“ 相信 任 中 互 的睦邻 政策 在 东盟 各 国 已经深 入 人心 。 过去 , 东盟 一 些 国豸 希 芒 望美 、 中等 大 国在本 地 区保 日、
美 客人后 ,叉 迎来 了一衣 带水 程 中 也 遇 到 了不 少 障 碍 。 因 而 倡 议 ,都 充分 考虑 了东盟 各 国 9 1年 与 东 盟 建 立 正 式 对 的关切 与需 要 。这 种 尊 重也得 的邻 居 。 1 O月 3 O日至 3 1日, 自 19 中 国—— 东 盟 建 立 对 话 关 系 话 关 系 以来 ,中 国就把 互 相 尊 到 了 东 盟各 国 的 积 极 回应 , 中 1 5周 年 纪 念 峰 会 在 广 西 南 宁 重 这 一 原 则 贯 穿 在 与 l O国 的 国所提 出的倡议 几 乎 都得 到 了 举 行 。 中国和 东盟 各 国领 导人 关 系中 。 1 5年来 , 国在 许 多 东 盟各 国的认 同 ,并 化 为实 实 中

白西绅一郎: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白西绅一郎: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刊 d 者深 情 l J l : 述 了 他 和 这 位 恩 师 的 点 点
滴滴。
海_ 天免疫榆 杏 的 备科 t 要求,
I J 奉 的 _
罪 植 树 一 起 来 到 南 京 人 肼 杀 遇 难 川
胞纪 念销 , 参』 J ¨ 悼 念 南京人 ¨ { 杀f / E 难
泥 不 能 带 入 t … I , 所 以, 先 把 树 根 的

南京: “ 绿 色赎 罪 ” 地
2 0 l 5" t - , 址 战 结 7 0剧 , 也 足
树, 时过 境迁 , 参 加 者渐 渐 商龄化 , 人
数 也 逐 渐 减 少 , 今 还 邀 请 了 I … l 竹
朋 友 参 加 , 很 希 这 个 活 动 能 延 续
去。 ”
泥 t 洗净, } 归 药 水浸 泡卉 运剑 J 海, 随 后『 1 f H J 人卡 4 i 从上海 港运 到 南 京 。 i
l 嚣8 0周 q - : 活 动 。张 神 I
f f { 树… ‘
的 人
行在 l × J 崎 团 K的 带 领 , 住
前l f J 刚的 公路 路况 较芥 ,颇簸 J ,
来 南 京 主 导 这 项 活 动 的 一 训 。 今 年 是
直 留 着台湾 ,说赴 要 等剑 ”刚统

犍 行程 , 动身
大的 活 动 。
南京 , 参 加这个 意义 匝
的 一 犬 再 去 。他 为 I 1 l { 交流 事、 l 做
出 了 突 贡 献 , 1 J 代 坝 导 人 握过 手 , 合过 影 , 被 称 为 “H 小 唯 把 H 友 好 作 为 终 生 , l k f i ' j 人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历程和发展层次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历程和发展层次

22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3期总第790期No.3,2020Total of 790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历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中国最早的雏形,许多媒体经常以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作为起点。

但其实早在201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日本名取市和福岛市地震灾区时便讲:“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命运共同体。

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更要相互帮助,同舟共济,加强合作。

”[1]同年9月,《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2]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发表名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正式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也是习近平首次在外交场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此后,习近平在国内外多次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系统化的中国智慧。

当今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一种无政府状态,中国的目标是通过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利用大国影响力来号召各国际社会成员国,遵守国际法律,规范国际行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习近平在2019年5月15日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承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以更加蓬勃的成果为世界作出贡献,中国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起到表率作用[3]。

”中国已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张重要的“政治名片”,配合“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作为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是我国目前在外事工作领域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外交体系的新理念和外交实践中的新布局。

为提高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促进更多国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行动指南,有利于打造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破除传统西方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平台。

2“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不同层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存在递进性与层次性,是在坚定民族复兴基础之上,兼顾亚洲地区的合理关切,倡导全球范围内合作共赢的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 友好交往 青少年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 友好交往 青少年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故事一、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民族群体,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包容的精神而闻名于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友好交往始终是其外交政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1. 贸易往来:古代中华民族通过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与周边国家和民族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

2. 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与邻国文化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与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实现了文明互鉴。

3. 战争和和解: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与周边国家和民族之间也发生过战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交流,双方更多选择了和解、互利互惠的方式,维护了友好的相处关系。

二、青少年参与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友好交往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极大的工程,它需要中华民族整体的智慧和力量,而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更是友好交往的重要参与者。

青少年历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友好交往体验,让我们来看看其中的现实意义。

1. 促进友好交流:青少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通过深入了解对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语言等,有助于拉近中华民族与邻国青少年的距离,促进友好交流。

2. 塑造友好态度:通过讲述中华民族与邻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故事,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友好态度,培养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的意识,促进友好交往。

3. 传承友好精神:青少年历史故事中的友好交往精神,如相互尊重、和平相处等,有助于中华民族友好交往传统的传承,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友好交往的种子。

三、个人观点和总结中华民族友好交往历史典故丰富多彩,青少年历史故事尤其适合用来展现友好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友好交往显得尤为重要,而青少年是友好交往的未来和希望。

我们应当通过讲述青少年历史故事,培养青少年的友好意识,促进中华民族与邻国的友好交往,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沿革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从195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历史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一直存在,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刚刚成立,国际形势复杂,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成为当务之急。

1951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与国外友好城市建立联系的设想,并于同年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签署了首个友好城市协议。

此后,中国政府陆续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1956年以后,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城市建设蓬勃发展。

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国家急需引进外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了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签署友好协议。

尤其是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友好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作为对外交往的一种形式,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提升国际友好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国际友好城市的管理和服务。

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友好城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注重选取与我国关系紧密、友好交往深入的城市,并与其签订友好协议,以进一步弘扬中外友好、促进双方互利合作。

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也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转变,各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积极参与到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中来。

目前,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已经涉及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国际友好城市已经超过1000个。

这些国际友好城市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外友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

2022年潍坊市奎文区招聘事业编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潍坊市奎文区招聘事业编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2年潍坊市奎文区招聘事业编教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2022年4月13日,国家能源局表示,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获得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

A.第三B.第五C.第一D.第二【答案】:C2.2022年5月24日,第七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以“构建包容互鉴的文化伙伴关系”为主题。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表示,()是构筑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三支柱”。

A.经济互助B.人文交流C.科技合作D.抗疫合作【答案】:B3.2021年12月27日,香港国史教育中心举办“年度中国历史人物”选举结果发布会暨颁奖礼。

当选今年中国历史人物的是()A.司马迁B.屈原C.秋瑾D.杜甫【答案】:B4.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是(),是(),是()。

1/ 14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②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③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C5.下列现象中能量是机械能转化的是()。

A.化学上的电镀过程B.利用地热发电C.植物生长过程D.水电站发电时,水轮机被水流冲击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答案】:D6.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

A.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B.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C.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答案】:B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答案】:B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历史二轮复习考前15天晚练预测押题2

历史二轮复习考前15天晚练预测押题2

1.2013年2月25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表示,这几年“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逐步落实,得到两岸人民支持。

双方应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求一中架构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得到两岸人民支持B.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国共双方坚持两岸和平统一D.国共两党根本利益一致解析:本题考查两岸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A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C项本身说法错误.国共两党根本利益并不一致,D错误。

由“坚持‘九二共识’”“求一中架构之同"可以看出连战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选B项。

答案:B2.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关于我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变革的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划经济体制B.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表明我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意味着我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构的变革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国家机构的变革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1956年三大改造后,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是在21世纪初,B项错误;1978年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由“指令性”变为“指导性”,并非放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项错误.“国家计划委员会”机构的变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

答案:D3.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一曲中苏友谊之歌——纪念库里申科诞辰110周年

一曲中苏友谊之歌——纪念库里申科诞辰110周年

一曲中苏友谊之歌——纪念库里申科诞辰110周年
魏拥锋
【期刊名称】《中国档案》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陷南京,随即国民政府迁部重庆。

1938年冬天,日寇又先后占领了中国广州、武汉等城市,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此时日本侵略者凭借空中优势,对当时中国的抗日前线以及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后方狂轰滥炸,中国军民损失惨重。

仅万县,就遭到日机多次野蛮轰炸,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魏拥锋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档案局 40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纪念一位学者型牧师——参加纪念徐怀启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小记
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问题的思考--写在党的82周年诞辰之际并以此文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3.毛泽东和张澜的革命友谊--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4.纪念活动与毛泽东思想大众化——以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为考察对象
5.梁宗岱的欧洲脚印--在纪念梁宗岱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的发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深处的“友好”源流(2013年2月24日)“中日友好”意识形态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对日外交政策,但中日之间纠缠不清的诸多难题却无法据此找到答案。

1972年,中国主动放弃战争赔偿要求,在日本并没有对侵略战争作出诚恳反省的情况下实现邦交正常化,“友好”更高唱入云于一时。

岂料,40年来中日关系不断因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发生周期性恶化,2012年日本的“国有化购岛”之举更把两国推到了军事对抗“悬崖”的边缘。

这让人疑惑,中日关系何以从“友好”演变到今天令人痛心的破局。

“中日关系之痛”诸篇的用意,便在于反思战后中日关系,让经验真知照亮未来的道路1993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在第6版的“国际简讯”栏报道了原日本共产党主席野坂参三高龄病逝的消息,略述其生平:“野坂参三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参与创建日共。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曾在中国延安从事反战活动。

战后,曾任日本参议院议员、日共主席等。

去年,因他30年代在苏联‘出卖过同志’,而被日共‘除名’。

”《人民日报》对“晚年野坂除名”一事的处理如此简单,可谓体现出明显的历史感迟钝和国际政治意识僵化。

野坂参三在中国抗战时期的“延安活动”绝非“反战”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日本研究,建构起“中日人民友好”的意识形态。

这段历史被遮蔽,只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前夕,日共拒绝毛泽东提出的“反苏修斗争”要求,从而导致两党决裂,对野坂参三、日共以及中日关系相关问题的回避也就在中国因循成习。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大量档案解禁,日共调查和相关学术研究均指野坂曾有诬告同志和充当苏联间谍的经历。

日共由此更强化独立自主品格和国民政党性质,中国却对此漠然处之,未理会历史地壳变动和国际思想整理的意义。

继续抱持“友好”意识形态的中国对日外交越发陷入困顿:不仅主流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挑衅“钓鱼岛问题”,连日本国民对华感情也越来越负面。

根据2012年舆论调查,有84.3%的日本国民反感中国。

中日何故“友好”?没有对这一意识形态的考古性溯源,就无法找到反思中国对日外交的知识起点。

一出历史剧1962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向日共中央主席野坂参三发去电文祝贺其70寿辰:“在中国人民处境艰难的40年代初期,你从远道来到了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延安,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共艰苦、同患难,为反对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忘我的斗争。

在艰苦的岁月里,以你为代表的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之间树立了战斗的友谊和深厚的感情……”就在同一时期,野坂在日共出版的回忆文集中也提到:当年和中国人民“共同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向中国人民证明“日本人民与统治者的区别”,那时对中国人民的影响“成了现在促进日中两国人民亲善关系运动的土壤”。

然而,历史很快呈现相反的逻辑。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日两党决裂,70年代初实现无侵略战争反省的中日邦交正常化,从80年代开始中日关系发生周期性恶化。

“中日友好”的意识形态一再被解构,野坂“延安活动”的“个人崇拜叙事”愈发显得可疑。

从俄罗斯解密档案和中共重要俄文翻译师哲的回忆录可知,野坂参三原本作为日共代表在共产国际工作,后于1940年3月受共产国际派遣,才随在莫斯科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前往延安,执行“破坏日本军队以援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设立反战中心并确立与日本国内共产主义者的联络”等任务。

他化名“林哲”,担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顾问,特别指导敌军工作部,具体工作是主持日本问题研究室和日本问题研究会,同时创办教育和训练日军俘虏的“日本工农学校”。

前者开创了中共的日本研究,所培养重要干部后来多集中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成为新中国对日外交骨干;后者把日军俘虏改造成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

作为日本问题研究权威和对敌军工作顾问,野坂享受到与毛泽东等中共主要领导人一般的生活待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具有国际活动经验和理论能力,野坂更受重视。

毛泽东安排他住在自己家附近,以便随时研讨。

野坂发表的文章也在延安理论界引起关注。

1942年3月15日,毛泽东特别致信“林哲同志”给予赞扬,希望他系统介绍日本革命史以教育中共党员。

野坂的改造日军俘虏和匿名写作活动,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共早期的日本认识。

日军俘虏被训练和改造成“反战士兵”,获得新生后被安排参加瓦解日军的活动或其他技术工作。

另一方面,野坂在《解放日报》撰写社论,主办日本研究副刊和专门杂志,宣传“反战士兵”作为“日本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并在人民与统治者斗争的意义上提供日本信息和分析。

在这些实际工作与话语活动中,野坂的匿名性制造了一种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暧昧性:作为日本人,野坂领导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战运动,成为“日本人民”这出历史剧的创作者和参加者;而作为中国人意象的匿名作者,他起着中国共产党认识日本的思想权威作用,是“中国人民”理解“日本人民”历史剧的评介者、教导者。

意识形态的匿名生产简单说,野坂以国际主义身份扮演双重角色:既改造日军俘虏使之转变成“日本人民”,又居于中国共产党的中枢引导中国革命者认识“日本人民”。

这套“日本人民”话语被作为中国的日本知识在“中国人民”中传播;但这一事实被野坂的“匿名性”掩盖。

野坂在延安固然可以代表几百名“反战士兵”发言,但使用意象为数千万普通日本国民的“日本人民”概念就完全脱离实际了。

野坂的“匿名性”可以理解为“革命斗争”的政治需要,但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误解的是,本来支援中国抗战的只是“日本工农学校”改造的日军俘虏,他们被宣传为“日本人民”后,却似乎拥有了决定性力量和普遍性数量。

根据野坂参三在战后回国途中到莫斯科与苏联情报部门的会谈记录,延安反战同盟的规模为800人,其中500人可以信赖,最可信赖者区区250人。

改造日军俘虏只不过取得了概率为三分之一的成功,一般日本国民更不可能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人民”作为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在野坂的理论逻辑、话语宣传中固然重要,但在国家间战争和世界政治的意义上则无疑过于夸大。

从国际政治史的视野观察,苏联发动对日战争和展开对日外交,并不见中国式的“人民友好”宣传和“人民外交”实践;这并不难理解:苏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意识形态的原教旨生产者,自然明白“日本人民”之类概念的虚构性。

然而,“日本人民”的话语活动在中国取得了非凡成功。

1941年10月延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野坂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日本共产党与日本人民的反战斗争》强调:“我们抗日的战士应该计算到日本革命的势力。

中国必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坚强的信心的根据之一,就在于日本的反帝势力的存在与增长。

”1942年8月召开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和华北日本反战团体大会,《解放日报》又发表野坂撰写的社论说:“我们从这个大会里,可以看到已从法西斯军部的铁链下解放出来的日本士兵——日本劳动人民的真面目,和听到他们真实的呼声。

”尽管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仅有代表几十人,但准备委员会负责人大山光义对《解放日报》记者说:“我相信,在华北的几十万日本兄弟,必能响应大会的号召,起来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与中国人民为打倒共同的敌人而奋斗。

”这里所谓“在华北的几十万日本兄弟”是指侵华占领军。

共鸣与反动毛写信给野坂参三,引用大山上述谈话,致以“中日两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敬礼”。

而反战同盟负责人森健在大会致辞时更加夸张地表示“今日我们在此开会实已表示日本军部的崩溃”。

朱德致祝辞鼓励说:“把在华几百万的日本士兵,都团结在你们的旗帜底下,枪口朝向你们和我们共同敌人的日本军部!”中共领导人之所以对野坂的“日本人民”话语产生共鸣,当然与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意识形态信仰有关,但也出于对外部力量援助抗日的过高期待。

中共号召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反日民族革命”,但又估计:日本帝国主义也是“日本人民”的压迫者,“日本人民的革命,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肯定的。

”毛泽东甚至把“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设想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条件之一。

1944年,野坂所领导的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转变为肩负组织人民阵线、建设民主日本政治任务的日本人民解放联盟。

对此,朱德称赞说:反战同盟创造了“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帮助的起点”,将来日本建立人民政府,两国是“亲密、互助的好朋友”。

即使在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促使日本迅速投降之后,毛泽东仍然对“日本人民”深怀期待。

在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于1945年9月14日接见国统区日本人反战运动领导人鹿地亘。

他询问鹿地亘手下有多少日本同志,鹿地亘难为情地答道:“很遗憾,除了自己夫妇和孩子,只有四位战友。

”毛泽东却说:“那很好,很了不起。

要好好爱护培养这四位同志,他们是最可宝贵的。

四个人数量虽然很少,但正是这四个人才能变成将来的百万之众。

”一直到60年代,毛泽东对“日本人民”的信念都溢于言表。

经历中苏分裂、与日共反目以及中美关系改善,毛泽东的“日本人民观”始有重大转变。

1972年9月27日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毛泽东感慨地说:“我这个人现在勾结右派,名誉不好。

……有些人骂我们专门勾结右派。

我说,你们日本那个共产党,我是不感兴趣的。

其他在野党比较好,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还是靠自民党的政府。

”这种自嘲其实暗示着沉重的经验教训:独立自主的国家需要独立自主的实证学术,以建立自我认识和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否则易受意识形态想象感染。

至于如何评价野坂参三,将其言行理解为在“革命与战争”时代一个民族国家越境者的生存策略和职业革命家的政治策略,或许更符合人性。

作者供职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刘建平/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