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传承和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庆祝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3. 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及其特点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2.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庆祝方式和习俗。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3. 常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及其代表作品三、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2. 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影响四、教学难点:1. 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和价值2. 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特点、发展及其影响。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源与发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学、艺术、哲学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学、艺术、哲学等2. 各个领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各个领域对中国社会和世界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代表作品和影响。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

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共五篇]第一篇:一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9《幼女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幼女词》,作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1、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2、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出示古诗《乞巧》2、读一读,背一背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收集乞巧节的相关资料。

《陶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陶者》,作者是宋代诗人梅尧臣。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出示古诗: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

一年级国学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一年级国学教案第一单元紧握,立身行事的罗盘第 1节礼貌风流美,文明大雅存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1、导入新课2、范读本节课诵读内容。

3、教师讲解含义,学生理解内容4、学生诵读5、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事都要为自己立下一个规矩,这样就极有可能缩短自己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6、学生交流自己理解后的感受。

7、诵读比赛第二节恭听父母言谨行子女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初步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积累经典的兴趣,简单了解一些经典诵读的法。

3、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些道理,了解一些生活礼仪及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并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

谈话引入、背诵“总叙”和“入则孝出则悌”二、学习新知。

《弟子规》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礼仪,今天,我们将学习《弟子规》中的恭和谨(一)初读,读准读通出示:《弟子规》恭前八句。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读。

(3)师范读。

(4)指名读。

(5)师生对读。

(6)齐读。

(二)诵读,感知大意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两句大意。

3、齐读。

4、诵读比赛第3节人间重亲情,天下贵孝义教学目标:1、培养诵读经典的能力。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让学生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春节:春节的来历、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的来历、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3. 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

4. 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

3. 组织学生进行节日活动,如猜灯谜、赛龙舟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 学生能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3. 学生能参与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中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剪纸、陶瓷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字体等。

2. 绘画:中国画的分类、画法、名作等。

3. 剪纸:剪纸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

4. 陶瓷:陶瓷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2. 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感受艺术魅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如写书法、画中国画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学生能了解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3. 学生能参与艺术创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中国传统民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如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传统节日习俗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婚嫁习俗:六礼、迎亲、婚礼仪式等。

2. 丧葬习俗:丧礼、出殡、下葬等。

3. 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习俗。

三、教学活动1. 讲解各种民俗的意义和作用。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教后反思: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诗句,还很难接受,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背诵,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尽量让他们理解以后再去背诵,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2、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学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教后反思:这首诗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地背诵,同时这首诗是关于小孩子的,学生很容易理解。

所以应该尽量吧较难的东西转化为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

3《治家格言》教案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

一年级国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和颜色。

3.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素质。

4. 通过国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二. 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概述:-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传统经典的分类和特点2. 国学经典中的常见词汇:- 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 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 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 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 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3. 国学经典中的颜色:- 了解传统中国色彩的文化意义- 学习并掌握红、黄、绿、蓝、白等颜色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三.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国学经典,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2.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古代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经典中的词汇和情节,加深记忆和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经典诵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制作手工:引导学生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作国学经典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其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五. 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国学经典概述。

2. 第二课时:学习《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 第三课时:学习《史记》中的历史名词和事件,并进行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诗经》中的诗词和歌谣,并进行诵读比赛。

5. 第五课时:学习《周易》中的卦象和卦辞,并进行卦象拼图活动。

6. 第六课时: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并进行手工制作。

六. 教学资源:1.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的图书和影视资料。

2. 教学课件和PPT,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

3. 纸张、麦粒纸、颜料等制作手工作品的材料。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弟子规》(一)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

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

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

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

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

比如:孔子、孟子等。

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

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

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

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

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

谨:谨慎。

做事要慎重小心。

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

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

做事还要讲诚信。

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

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

不是指单纯的情爱。

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

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

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关于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 一、班会目标:1、经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齐欢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主持人上场: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男1、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此刻开始!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班会目的:大家都明白,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能够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可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日,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明白今日是这个节日,却不明白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

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忙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

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必须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男1: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女1:合(中秋节)。

女1:是的,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最隆重的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一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女1: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挂灯笼)男1:春风春雨迎来清明节。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第一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拜年等。

2.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如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等。

3.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贴对联、放鞭炮等,体验春节的氛围。

2. 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赛龙舟、包粽子等,体验端午节的氛围。

3. 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赏月、吃月饼等,体验中秋节的风。

第六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书法:介绍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

2. 绘画:介绍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

3. 剪纸: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学活动:1.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著名书法家,让学生练习书写简单的汉字,如“福”、“寿”等。

2. 讲解中国画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山水画或花鸟画,如山水、鱼虫等。

3.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图案,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如雪花、小动物等。

第七章: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2. 使学生欣赏和分析传统音乐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古筝:介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古筝音乐。

2. 二胡:介绍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二胡音乐。

3. 琵琶:介绍琵琶的演奏技巧和著名曲目,让学生聆听琵琶音乐。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篇1一、学生分析:学生经过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论语·十则》,学生对《论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十个单元,共有34课。

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课程目标(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四、实施措施(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第一篇: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走近汉字第一课《鱼羊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2、收集与整理与汉字有关的传说、书法、字谜等。

3、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放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感受它的美。

二、走近汉字1、品味汉字的意美(1)欣赏汉字日、月、山教师:(幻灯片)一轮圆圆的红日描画出太阳圆圈的形状,如钩的新月与太阳的形状区别开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

简单的几笔勾画,万物形态尽现。

学生讲解“明”字的象形构造,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由形美引发出怎样的意美。

(幻灯片):一轮似火的红日,一弯皎洁的月,交相辉映,为人们驱走夜的恐慌,带来无限的光明与希望。

(2)研讨:学生指出自己所找出的汉字的意义劣平时如果用力少,到时就会比别人差;缺少能力的人,其表现就可能比别人差舒舍予是一种忘掉自己的精神,这种境界多么令人舒畅;只有不断地舍弃和给予,才会感到舒心快乐2、由形见义很多有关动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最初是照着动物的样子描画下来的。

“鱼”字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

上头下尾,背部和腹部还有鳍,就是一条鱼的样子。

(龟,鸟,羊,牛,鹿,象)3、读一读4、练一练如()得水()米之乡()语花香一石二()盲人摸()气()万千第二课《木林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简单明白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会意字的意义;2.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吧?生:看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二、重点难点: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体会剪纸的类型和特点以及表现的内容,掌握剪纸的剪刻方法,会灵活选择方法创作剪纸作品。

三、课前准备:课件、剪纸,剪刀,纸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师生互动过程:一、聆听美的枕声1、检查学具,稳定学生情绪。

2、播放歌曲《新年好》。

加强美术与音乐的联系,创设一种过年的气氛。

导入新课二、回想美的画面1、牵引:优美的歌声,强烈的节奏,我们眼前又浮现了过春节的情形。

2、显示:课件显示过春节的一组镜头。

(镜头特写:礼花、灯笼、剪纸、对联、舞狮……)3、设问:劳动人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有些什么习俗?4、评论: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剪纸?5、:贴剪纸能把节日装扮得更加喜庆,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剪纸通过播放录像,渗透民间美术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回想熟悉的画面,强化学生艺术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语言魅力和特点。

教学新课三、感受美的艺术1、简介剪纸。

课件边显示剪纸作品,边解说,并配以古乐曲《流水》,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艺术之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晋时就己形成。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群众的艺术,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它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对人们的祝福、对未来的向往。

劳动人民凭着简单的一把剪刀或一把刻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生动活泼极富有艺术情趣的艺术形象。

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确是对民间剪纸艺术最恰当的。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一年级上册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成语、故事等,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诗词《静夜思》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背诵《静夜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第二课时: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个成语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3.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

4. 第四课时:民间故事《狼和小羊》教学重点:让学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学会评价故事人物。

5.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欣赏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等,欣赏其美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统文化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感。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诗词背诵、成语运用、故事复述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诗词背诵情况,了解学生对诗词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运用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习俗,评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4. 通过故事复述,评价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素材。

2. 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练习题、测试题等教学评价资源。

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诗词《静夜思》。

2. 第二周:学习成语故事《亡羊补牢》。

3. 第三周:学习传统节日习俗。

4. 第四周:学习民间故事《狼和小羊》。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优质传统文化教案讲座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山东教育出版社发展了一套优质的传统文化课程,旨在激发一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为您展示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教案,以及一些讲座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了解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词汇。

3. 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中文阅读和听力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流程教案第一课:祖先的足迹1. 通过图画、歌曲,了解祖先的足迹。

2. 研究相关词汇:祖先、足迹、祭祖。

3. 用激发兴趣的方法,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家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并与家长沟通交流。

第二课:传统节日1. 研究传统节日的一些基本知识。

2. 研究相关词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3. 通过游戏、歌曲、手工制作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内涵。

讲座教学设计讲座一:中国的四大发明1. 通过图画、歌曲等切入,引出四大发明的概念。

2. 讲解四大发明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3. 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

讲座二:中国的龙文化1. 借助形象图画,介绍中国龙文化的概念。

2. 通过古老故事、文化传说等方式探究这一文化的起源历史。

3. 让学生进行诗朗诵等方式,感受龙文化的神秘气息。

四、教学工具及评估方法教学工具1. 图画、歌曲、手工制作等。

2. PPT、音响等。

评估方法1. 教案中,通过口头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的研究情况。

2. 讲座教学设计中,通过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如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欣赏学习古诗《春晓》、《静夜思》等,了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3. 第三单元: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规范,体验书法的魅力。

4. 第四单元:传统绘画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尝试绘制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成语的来历和含义,介绍书法、绘画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展示书法、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书写、绘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诗词、成语的学习情况,书法、绘画的练习成果。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达能力。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一年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材。

2. 教具:毛笔、墨汁、画纸、画笔等书法、绘画工具。

3.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4. 视频资料:收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诗词欣赏(2课时)2. 第二单元:成语故事(2课时)3. 第三单元:书法艺术(3课时)4. 第四单元:传统绘画(3课时)5. 第五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6. 第六单元:传统音乐(2课时)7. 第七单元:传统舞蹈(2课时)8. 第八单元:传统戏剧(2课时)9. 第九单元:传统建筑(2课时)10. 第十单元:传统饮食文化(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词、成语、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育教案《笠翁对韵》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问题提出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教案目的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教案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教案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教案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一、简介《治家格言》《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名贤集》(一)教案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计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与)。

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教案流程:一、背景介绍:《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末儿2、重点句子:3、翻译:4、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名贤集》(二)教案目的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过程设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1、课文引入: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2、重点句子:3、翻译:3、课文知识的补充曹娥碑: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

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三、知识的扩展1、有关隐语的介绍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逢老人》教案目的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过程设计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

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重点解释: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6.检查背诵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幼女词》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幼女词》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陶者》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其《陶者》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陶者》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陶者》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题画》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袁枚及其《题画》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袁枚的哪些诗?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池上》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

(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池上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关山月》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李白及其《关山月》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棉花》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马苏臣及其《棉花》的原文及译文。

背诵这首诗。

教案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棉花》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棉花》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小松》一、教案目标: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二、教案重难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案过程:1、启发导入音乐播放:小松(唐王建)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小松树刚刚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

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