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辩证法
马克思 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的观点和方法论,其中包括了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用于理解和改造世界。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的辩证法,包括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它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对立面。
例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在这个对立统一中推动了社会变革。
1.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数量增长到达质变点,从而引起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根本性改变。
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不连续性和突变性。
1.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肯定、否定和肯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超越和保留自己,实现了辩证统一。
2. 辩证法的应用范围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辩证法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2.1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辩证法被运用于分析社会矛盾、阶级斗争、社会变革等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方法,帮助人们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
2.2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矛盾与变化规律。
例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对生物种群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辩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2.3 哲学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方面。
辩证法对于认识论、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等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式,帮助人们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3. 辩证法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对现实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是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对立统一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不断解决而产生的。
任何事物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对立的因素构成的,这些对立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质量互变原理:辩证法认为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质的变化。
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事物从一个质态转变为另一个质态,即出现质的飞跃。
3. 否定之否定原理: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所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旧事物完全消失。
辩证法认为,新事物的出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但同时旧事物也被保留并继续发展,形成了新旧事物的统一。
4. 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原理:事物的发展既包括连续性的量变,也包括突变性的质变。
数量的增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的变化。
基于以上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刻认识到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从而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哲学与辩证法
马克思哲学与辩证法1. 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哲学思想。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经指出:“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础。
”因此,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理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辩证法概述辩证法是一种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
它的基本观点是,自然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不存在绝对的静止、不变和单纯的事物。
辩证法通过对事物的矛盾运动的分析,研究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从而认识和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3. 矛盾和对立统一矛盾是指对立双方之间的斗争和对立的根源。
对立双方的存在和斗争,使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
然而,这种对立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一种辩证的过程,使对立双方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从而达到新的境界。
由此可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源,也是事物变化的动力。
4. 质量和数量的转化质量和数量是形式上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互相转化的。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当数量或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量或数量的转化。
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而是通过质量的变化来实现。
5. 变革和革命变革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改变,而骨干部分仍然保持原状。
革命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整体性质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变革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形态,而革命则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形态。
6. 实践和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是认识的来源和依据,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原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认识世界。
认识则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它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7. 结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础,是正确认识和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思想工具。
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辩证分析,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从而推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指他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用来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
马克思的辩证法受到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以下是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一些关键概念:
1.辩证思维: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性思考,
而不是抽离和孤立地看待。
他提倡综合和全面性的分析,以理
解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相互关系。
2.对立统一: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的原则,即事物内部
包含着矛盾的元素,这些矛盾元素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
他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社会和历史分析,认为社会中的
阶级斗争和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认为
社会和历史发展是受到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的。
他
将历史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特
征,这些特征导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阶级斗争:马克思的辩证法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变革的关键驱
动力。
他认为,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会导
致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从一个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个社会形态。
5.历史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
过程,社会制度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他强调
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社会制度的替代性。
总之,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综合性思考、对立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原则。
这种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分析社会和历史现象,以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马克思的辩证法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辩证法
马克思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是1840年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首先提出的。
它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一种前沿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辩证法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司提反、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哲学家,可以说是中世纪复兴运动发展起来的英雄辩证法学说最为关键性。
马克思辩证法建立在社会主义考察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它主张以实践为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界事物的基础,强调矛盾是一切思想事物和实践事物发展和运动的动力。
因此,在马克思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中,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的变化都是因为人的实践而产生的,矛盾是实践存在的重要表现。
以实践为基础,视矛盾为核心的马克思辩证法,体现了实践的复杂性,以及实践的多方面内涵,使共产主义理论更加复杂和充实。
马克思辩证法首先强调了社会实践的性质,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发展、改变事物及关系的过程。
而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矛盾也是变化事物和关系的动力。
在实践和思想的双向作用下,社会变量产生了矛盾的变化,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和手段也会变化,社会实践便构成了认识和发展的基础。
这即是马克思辩证法强调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哲学家陶渊明、王阳明等开始发展自己在辩证法上的理论。
这些理论衍变出了中国小学和中国哲学中著名的“爱人家”理论、“宽容有度”思想等等。
20世纪,钱学森、胡适等人把马克思辩证法重新引入中国,这些人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的思考,把广义的辩证法的基本范式与中国汉语、中国文化相结合,从这种角度看,这两种思想得以互补、互融。
总之,马克思辩证法的机理总的理论及方法,为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方向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发,道出了科学发展的实质,即变化是历史和科学发展的动力,通过实践反复检验来证明其结论最为正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社会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在其基本原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矛盾学说以及实践论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并通过对矛盾运动的认识揭示了这一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矛盾不断的产生和解决。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产生、斗争和解决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矛盾学说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突出了矛盾的重要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着的统一”,即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对立面构成的,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事物的发展过程。
矛盾学说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和发展性,指出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
三、实践论的要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中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活动,通过实践来改造自然和社会,实现人的目标和价值。
实践论强调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十九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们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改造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辩证法观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斗争,这为辩证法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应用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在解释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资本、技术和文化的流动,但也带来了 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文化冲突等,需要运用辩证法来 分析和解决。
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环境问题、社会公平等,需要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 法来分析和解决。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 法,推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 的创新和发展。
05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未来发 展
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全球化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更加注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揭示全 球化对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01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02
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化
03
未来经济形态的演变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继续关注未 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揭示未来 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深入研究未来政 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面对未来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马克 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将探索未来经济发 展的新模式和道路,揭示未来经济发 展的动力和机制。
THANKS
02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概 念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 中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反映物质,而且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的辩证法
二、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本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批判的理解,二是革命的改造,其中,批判的 理解构成革命的改造的前提,而革命的改造则 是批判理解的现实化
所谓批判的理解,是指对现存事物进行肯定理
解的同时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而这 里所谓的现存事物,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的社会 现实
第一节 辩证法的演变及其变革
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可以 追溯至早期的西方哲学中,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是 西方辩证法传统的集大成者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继承以往的辩证法 思想、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的,它是辩证
法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变革
一、 辩证法的历史演变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
“两个相互 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 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 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自然界到处都发生着对 立的运动,“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 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实践活动、特别是在 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时发现了其中的根本矛盾,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分析,马克思主义 哲学认为,同以往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一样,资本主义 社会只是一种有限的和暂时的历史形态,它必然会为更 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而无产阶级正是它的掘墓人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在充分借鉴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着 力阐明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强调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将“否定之否定”理解为发生在自然、社会和思维中的 客观规律;将矛盾理解为现实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将质量互变 看作是客观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固有形式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重视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并十 分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辩证思维方式提出的要求 总之,通过全面挖掘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因素,马克思 和恩格斯创立了一种崭新形态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实现了辩 证法发展发展史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辩证唯物论)⒈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⒉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启示: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可以认识、把握、利用规律;③要求人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⒊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认识论)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启示:①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获得正确的认识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⒈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启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⒉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
方法论启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以事物固有的联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⒊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启示: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⒋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属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能成其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关键的部分甚至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⒈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的考验。
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是对世界认识和改造的方法论。
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对世界的全面、发展性和矛盾性的认识和把握。
它的基本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规律。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些对立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了事物的内部矛盾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在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各种相互对立的因素存在,这种对立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事物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 矛盾规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和运动的动力。
事物的矛盾主要包括质的矛盾和量的矛盾。
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面,是事物性质的矛盾;量的矛盾是事物的度的矛盾,是事物规模和程度上的矛盾。
矛盾的存在和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因,只有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二、辩证法的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强调了事物的辩证运动和矛盾发展的规律,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的存在,物质决定意识,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和矛盾性,是辩证法的哲学基础。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辩证法认为,知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和确认知识的真理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才是真理。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和完善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地积累认识,不断地完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辨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本质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矛盾普遍性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的存在和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可以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二、辩证法观点的核心要素1.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观点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矛盾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时,每个具体的事物又具有其特殊的矛盾,具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事物的矛盾是由两个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构成的。
在矛盾中,有一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称为主要方面;而另一方面起着从属的作用,称为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三、辩证法观点的应用1. 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在分析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识别社会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通过对社会矛盾和变革的认识,可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2. 指导科学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对科学研究和创新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观点还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寻找和解决矛盾,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3. 指导个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能够指导个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通过辩证法的观点,人们可以从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超越片面和孤立的观点。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工具。
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三个思想相互贯通、相互依存,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探索,都是对实践的指引和指导。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是研究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和理论。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组成的,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反映了事物的内部矛盾。
这种矛盾不同于二元对立的对立关系,而是对立的统一、对抗的统一。
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辩证法发现和总结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不断变化的本质规律,为科学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唯物论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观察者和思想的先决条件,人类的思维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认为,人类认识世界必须依据科学的实证研究,把握客观规律,揭示事物本质。
唯物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对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种思想,它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社会制度的转变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逐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立社会科学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它是辩证法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动态平衡的根源。
矛盾的本质是对抗性的,当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获得新的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方法和理论,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有力工具,为实践提供了指导。
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内容,它们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研究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统一原理要求我 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在斗争性中把握同 一性。割裂二者,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夸大对立否定统一,也是思想上的绝对化; 夸大同一而否定对立,就必会把事物看成是 永恒不变的东西,同样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 潭。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推动事物的量变。由于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双方力量 的对比不断变化,使矛盾得以展开,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 变准备条件。
例如,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的每一重大发展都 影响着生产关系,使旧的生产关系中某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渐 暴露,并逐步克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就为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作了准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绝对性。
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 不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矛盾运动, 这就是说,矛盾无时不有。
普遍性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在 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矛盾 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要敢于承认 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 矛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叫做 两分法,或叫“两点论”。
其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的基本趋势。由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就使矛盾双方 的相互转化有了由此达彼的桥梁,使事物向自己的对立 面转化,而不是向任意一个方向转化。
如私有制转为公有制,落后转化为先进,困难转化为顺利,坏 事转向好事等。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从而规定了各自转化的结果。
2、世界的永恒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指在哲学上,通过对一切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彻底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矛盾,从而达到指导革命实践的目的。
1、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的特性,矛盾特别是对立面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对抗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共同的属性和基本特征,因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种宏观的总体性。
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和事物内部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3、矛盾的主次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主要的矛盾,又有次要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指事物在一定阶段上相对的重要和尖锐的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次要矛盾则是相对于主要矛盾较为次要的矛盾。
4、矛盾的联结和转化辩证法认为,矛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在事物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下,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的质量转变和量变积累辩证法认为,矛盾不仅会产生质量的转变,还会在一定条件下积累量变,最终引起质变。
量变是指矛盾在数量上的逐渐积累和增加,最终引起质变的突破。
质变则指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出现了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上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和发展性,注重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在单一存在的本质,不承认矛盾和变化的存在。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基于矛盾的辩证思维方式,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是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及方法
三、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
• (一)人的认识是至上性和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
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上的
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次
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反杜林论》
• ♦就本性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是能够完全地认识这 个世界的;
♦科学把握事物发展的前进趋势和曲折道路 ♦坚定的目标和务实的态度:成就一切事业的两大保证 ♦“循环论”和“直线论”的误区
• (三)唯物辩证的矛盾观
• 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2 ․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同一性、斗争性: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 ♦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 和思想方法
♦任意
• 2 ․联系就是条件
•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一定的条件(“决定论”观点) ♦条件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辩证决定论”观点) ♦改变和创造条件也是需要条件的
• 3 ․从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系统
•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 ♦系统的四个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还是各自孤立的个别 现象? ♦世界是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事物内部包不包含矛盾?
• (三)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 辩证法与认识论是统一的,其意有二:
♦认识的对象是在联系中存在的,是辩证发展的,因 而,必须从联系和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对象; ♦ 认识本身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无限发 展过程。
• 3 ․矛盾共性和矛盾个性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它们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即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是以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辩证法理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即有限与无限、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冲突、消除和超越的过程。
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用来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都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过,马克思的辩证法更强调矛盾的社会性,认为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则更强调矛盾的内在性,认为矛盾是事物的内部关系,是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首先是关于世界的辩证法。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统一体,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着的诸多事物组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调和来实现的。
因此,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调和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还包括关于人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人是世界的主体,是世界的创造者和改造者,是世界的认识者和改造者。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不仅要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还要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不仅要改造世界,还要改造自己。
因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造的辩证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辩证过程。
最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还包括关于社会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社会是由人类创造的,是由人类活动的结果。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统一体,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着的诸多事物组成的。
社会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调和来实现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调和来实现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原理是关于世界的辩证法、人的辩证法和社会的辩证法的原理。
它是关于事物的矛盾和发展的原理,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原理,是关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的原理。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是指在对待事物时,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看到其中的矛盾、变化和发
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
辩证法是讲究全面性、发展性和性质相分离的理论原则,它强调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运动和发展三个方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是矛盾变化的表现,发展是矛盾运动
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是普遍的、自身矛盾和相互矛盾的,而这些矛盾的对立面
又是统一的,因为它们是通过斗争和转化实现共同发展的。
辩证法在社会发展和革命进程中具有极大的作用,它为人们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规
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指导。
在革命斗争中,辩证法可以指引人们分析问题、把握策略、推动进步,同时也可以预测和规避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危机和困难。
在经济
领域中,辩证法可以启示人们认识经济增长和民生发展的内在矛盾,促进技术创新以适应
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领域中,辩证法可以指导人们理解文化的动态变
迁和发展,从而推进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辩证法也可以
指导人们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矛盾,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
科学方法,为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为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1、宏观角度(1)(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作用;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索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2、中观角度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微观角度意识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物质与运动关系;运动与静止关系等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三性;认识三性)(2)单元标题和课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求索真理的历程)2、中观角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微观角度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三性;认识三性三、唯物辩证法1、宏观角度(1)(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2)单元标题、课题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2、中观角度“普遍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永恒发展的观点”(发展普遍性和实质;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观”(矛盾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发展实质)3、微观角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发展普遍性和实质;发展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发展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矛盾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四、历史唯物主义1、宏观角度(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基本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2)单元标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中观角度课题: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3、微观角度单独考查其中某个原理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唇亡齿寒
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国君,目的 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guó )国。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君说:"这事 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 唇没有了,牙齿怎么能保得住?虞、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 援,这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的,今天我 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 国。" 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的国君就是听 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 国。 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又把虞国吞掉 了。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 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 大体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 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 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 的联系,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对事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辩证法是从古希腊的论辩术中发展起来的 有趣的悖论
说谎者悖论----伊壁孟德语
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克里特岛上住着一位名叫伊壁孟德的人。 当他幼年时,有一天,他跑到一座荒凉的小山丘上玩耍。玩累了以后,就 跑到一个常去的山洞休息。不料,他在山洞里一下子睡着了,这一睡竟睡 了57年。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位大学者,谙熟哲学和医学,并 能预知将来要发生的种种事件。于是,岛上的人就称他为“先知”。据说, 他喜欢和别人讨论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借以显示自己有非凡的智慧。一 天,他在和别人讨论关于克里特人是否诚实的问题时,伊壁孟德断言: “克里特岛上的人都是说谎者。” “先知”的这句话极大地困惑着克里特岛上的居民。这句话究竟是真 的,还是假的?结果他们发现,要确定这句话的真假几乎是不可能的。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伊壁孟德说“我正在撒谎”。如果他的确正在撒谎,那末这句话是真的, 所以伊壁孟德不在撒谎。如果他不在撒谎,那末这句话是假的,因而伊壁 孟德正在撒谎。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一)矛盾的含义
如果用你的矛 去刺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 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 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 说的辩证矛盾。
(一)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指事 物之间或事 物内部各要 素之间的既 对立又统一 的关系。
(二)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 这一节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 要讲的主要内容: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体系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法:di-alectics A. examining the ideas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of question and answer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即通过辩论揭露对方命 题中的矛盾从而驳到对手的方法 B.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 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 根本内容。
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 就是物质世界本身,是物质世 界所固有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不能追 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认识 更远的地方。” 恩格斯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 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 系之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 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 这个真理。 毛泽东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向上的质变=发展
质变=变化 运动 ↑ 向下的质变 量变
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图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第三,发展的实质,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
•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 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 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 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一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 第二对:辩证法与诡辩论
诡辩论的含义 是形而上学的另一种形态和变种。其实质是 否认事物存在的确定性,主观随意地去说明事物 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诡辩论的表现形式
相对主义;折衷主义;人为扭曲逻辑等
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说明事物的联 系和转化;而诡辩论则是主观随意的说明事物的 联系和转化。
N
我国解决台 湾问题的原 则立场是 “力争和平 解决,但绝 不承诺放弃 使用武力”。
S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克隆过程
克隆棉羊“多莉”
“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 转化。
韩国变性人河利秀
男性——————女性
2.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 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 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在自然界中,吸 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等。在社会中,市场上的竞争、战场上的厮杀、学术 上的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
战场厮杀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市场竞争
第二,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形态
①朴素辩证法 (唯物、直观、猜测)
《老子》:“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②唯心主义辩证法
黑格尔的贡献;局限--神秘性、不彻底性
③唯物辩证法:唯物、现实、革命 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联系 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第三,要区分的三对范畴
普遍 联系 观点
唯物辩 证法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的总 特征
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永恒发 展的 观点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
事物 发展 动力 人类 认识 特点
一、联系的观点
•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种种关系。
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以下三个要点:
•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
理发师悖论
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了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 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谁给理 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 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 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 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 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 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二)发展的过程性
• 1.过程的含义 • 2.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是事物和过程的辩证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要依赖于事物
(三)发展的规律性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 矛盾规律即 对立统一规律 作为宇宙的根本 规律,是辩证法的 核心和实质 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
算命属于主观的联系、想象的联系
算命属于主观的联系、想象的联系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唯心主义是生活中封建迷信活动和 一切邪教组织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
法轮功谋财害命的铁证
坚决取缔法轮功
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
A、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 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 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 提和基础。 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 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 则。
同 一 性 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
斗 争 性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1.矛盾同一性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磁铁有南北两 极,总是不可 分割地联系着, 即使将它切断、 打碎,仍然是 南北两极同时 在。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 “武”由“止、 弋”组成。弋即 戈,是一种带长 柄的兵器。 “武”即武力、 战争,其本意却 是停止战争,求 得和平。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 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 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 “蝴蝶效应” 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 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 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 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 统的极大变化。
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殃 及池鱼。 “火水鱼”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
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 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 系。
C、内部联系与外部联 系
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 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 的相互关联。 前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 后者是事物发展的外在矛盾即外因。 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互不 相同。对此,我们将在对立统一规律中详 细讨论。
第三对: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
A.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所固有的辩 证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则是指人的思维辩证运 动的规律。
B.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黑格尔提出辩证法、逻 辑学和认识论相一致的思想。
C.二者的不同表现: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第四个问题,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 基本规律—— 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 • 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 实、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