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

合集下载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

论新时期小说发展的流变摘要:“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不断涌现出新的潮流。

新时期小说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期、高潮期和转型期,每个历史时期又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从一开始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到转型进行自我调整,中国小说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目前的小说更加重视故事情节,追求价值深度,刻画人物性格。

新时期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加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开启了全新的艺术实践,打破了文学封闭的格局,对艺术审美、表达方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发展流变;现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上,现实主义成为小说的主潮,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小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众多作家开始丢弃传统的文化,将小说写作与现实脱节,呈现出过分西化的错误认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众多作家开始正视本土化创作,开始了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因此,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发展流变,目的就在于厘清小说的发展脉络,重视传统文化在今后小说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探索期(1979——1984)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人们对外界的文化不再是排斥和否定,但是对于小说是否要融入现代化还是有一定的争论,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还是持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因此这时期的作家主要还是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在观念上并没有展现出完全性的改变。

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中国小说虽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加入了西方小说的色彩,但是仍旧是保持了一定的理性姿态,有着自身的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

“荒诞”、“象征”作为西方小说的主流特征,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小说开始引入这些手法,将自己的小说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因素。

虽然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借鉴,但是作家们也没有按照西方小说照搬照抄,而是将社会责任感、理性感有所保留。

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是有很强的逻辑情节框架,虽然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错乱性,但这种错乱是由于作者部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

中国大陆的新时期文学

中国大陆的新时期文学

中国大陆的新时期文学,是指1978-1988年这十年的文学断代史。

它始于伤痕文学;而伤痕文学始于刘心武。

写伤痕文学作品的人很多,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发表最早,影响最大,使他在这一段文学史上,便有了特殊的地位。

刘心武的小说,艺术成熟,思想深厚,受到当时读者广泛青睐。

但作品“直白”的特点,也是人们议论的一个话题。

王蒙就说过:“在作家当中,我觉得刘心武是最明白的人。

就是说文学理论也好,题材也好,讨论什么事也好,他最善于清清楚楚地指导概念把意思讲清楚。

但他小说如果有什么令人遗憾的地方,是不是恰恰在于这种明白呢?”(见1989年6月3日《文艺报》)。

可见,出身教师的刘心武,笔下是有职业印迹,写作时难免会直接表露观点。

刘心武的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发表在1977年11期《人民文学》杂志。

小说讲述了某中学教师张俊石如何尽力挽救一个在“四人帮”毒害下不学无术的中学生的故事,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声。

藉此一呼,万众响应。

随之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

以后又出现了青年大学生卢新华写的《伤痕》,“伤痕文学”遂由此得名。

刘心武的《班主任》作为全国最早问世的伤痕小说,当初发表时,经历了一些曲折。

涂光群《五十年文坛亲历记》(辽宁教育出版社)回忆:《人民文学》杂志接到这篇小说的投稿时,“编辑部负责人持模糊不定的看法,他觉得发表这样的小说‘没有把握’。

故下一个步骤是将小说稿送给(主编)张光年,请他裁决”。

张光年看完稿件,编辑部三级审稿人便齐集张光年家里,再进行讨论。

最后的结果是,张光年“肯定了《班主任》这篇小说揭批‘四人帮’的尖锐性(同时含有深刻性)”,但同时又要求,“小说人物描写的分寸要掌握更准确。

他特别指出,对谢惠敏描写的分寸掌握准确是重要的;另外,对宋宝琦父亲———园林工人的描写分寸也可注意一下。

编辑部遂在张光年的指点下统一对这篇小说的看法。

”之后,刘心武根据编辑部要求,对小说进行了局部修改,“略略加强了石红那个女孩子的形象”。

新时期长篇小说研究综述

新时期长篇小说研究综述

作者: 王邵军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103-105页
主题词: 长篇小说;研究综述;研究阶段;中篇小说创作;建国后;研究状况;小说研究;新时期;作家;题材
摘要: <正> 新时期长篇小说发表1000多部,相当于建国后17年的6倍,但人们对它的研究远没有象对中篇小说那般活跃。

可以说,在长篇小说的领域内,创作数量与研究状况呈现着明显的不平衡。

10年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潜研究阶段(1979—1981): 新时期之始,批评家们可能还来不及专门注意长篇创作。

那时,文学是个总的话题。

比较早地关心长篇创作的文章,多属随感。

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有:在题材上强调长篇应比别的样式。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
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 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 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 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 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也要坚强的忍受。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这是一部关于人 性的寓言。《许 三观卖血记》用 朴实而洗炼的笔 墨,冷静而集中 的笔法,讲述了 丝厂送茧工许三 观一生十次卖血 的故事。
有人说苏童成为先锋的“叛徒”,
苏童说:“没有人会为先锋去写作。 如游泳的目的是到达彼岸,而不会 考虑姿势。先锋不先锋,完全取决 于一个作家的内心生活。”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作家其实只能是
一种理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很少有作 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等到90年代 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 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 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 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 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格非

格非,原名刘勇, 1964年出生,江苏丹 徒县人。 1981年考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 文系,1985年毕业后 留校任教。 2000年获 文学博士学位,并于 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 文系。
格非的小说

格非主要著作有《格 非文集》、《欲望的 旗帜》、《塞壬的歌 声》、《褐色鸟群》、 《锦瑟》、《湮灭》、 《暗示》、《风格合 并》、《似曾相识的 精灵》、《人面桃花》 等。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

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新时期小说创作成就和发展耿富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学创作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新时期短篇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支最突出的部分,它取得的成就是建国以来无与伦比的。

如果我们把建国后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原则概括为有限的革命现实主义,把“文化大革命”十年概括为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小说创作则完全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表现了相当充分的革命现实主义原则。

具体来看,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突破禁区之一———写社会主义现实的阴暗面时期即文革造成的伤痕,所谓“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内容主要表现为对“文革十年”里“四人帮”罪行的揭露。

作品的主旋律是写苦难,写悲剧,写哀痛,是对“四人帮”累累罪行的控诉;对无数受害的干部、知识分子、“知青”以及一些普通群众的不幸给予同情和抚慰。

这类文学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

另有宗璞的《我是谁》、张贤亮的《牧马人》、陈世旭的《小镇上的将军》、叶辛的《蹉跎岁月》及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等。

二、突破禁区之二———反思历史的“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旋律是感情的愤怒的发泄,激动有余而思辨不足。

它继承了伤痕小说大胆揭露的特点,但是它的内容深度和涉及时间的广度要远远超过了伤痕小说。

它反映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曲折性,写出了贯彻“左”倾政策而制造的人“妖”颠倒的现实,也描写了老干部的自省意识。

如古华的《芙蓉镇》、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及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和张弦的《记忆》等。

三、突破禁区之三———改变“车间文学”的模式,反映当前改革内容的“改革文学”“改革文学”主要反映企业管理的改革,如蒋子龙的系列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后涉及到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如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再后着意描绘改革中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论
语言风格
这些小说常常运用鲜明而生动的语言风格,如街头俚语、俗 语、网络语言等,以还原历史场景和人物性格,使读者有身 临其境之感。
人物塑造和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既有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 也有虚构人物对历史的独特诠释。
心理描绘
这些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绘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人物在特定历史 背景下的情感、动机和心理变化。
作家
代表作家有陈忠实、贾平凹、藏族作家杨志军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洞见,不 仅展示了历史背景下人物的沉浮起伏,也揭示了社 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03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的艺 术特色
Chapter
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
叙事结构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通常采用复杂而精致的叙事结构, 如倒叙、闪回、多重视角等,以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 人物内心的矛盾。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揭示社会问题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通过 揭示社会问题,呈现了现 实生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批判社会不公
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的 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思考。
呼唤公正与正义
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 现实,表达了对公正与正 义的呼唤。
对人性和生命的探索和表达
探索人性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通过对历 史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入探讨
02
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案例分析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对中国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进行深入探讨。
02
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概述
Chapter
发展历程和特点
• 发展历程:中国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到20世纪 90年代的市场经济转型,再到新世纪的全球化趋势,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导言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理论资料汇编》导言
[ 中图分类 号 ] 1 0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1 — 4 7 9 9 ( 2 0 1 4 ) 0 2 — 0 0 2 8 — 0 6
2 0世 纪 8 0年 代 初 期 , 小 说 理论 开 始 发 生 变化 。 王 蒙 的小 说 理 论 , 显 然 是这 种 变 化 的 最 直 接体 现 。 王 蒙 小说 理 论 追求 “ 摆 脱 了戏 剧 性 的小 说 的写 法 ” , 重视 “ 写 主观 感觉 ” _ l J 。 王蒙 认 为 , 小说 要 表 现 人 的精 神 世
第4 l 卷 第 2期
新时期小说理论综论
— —
《 中 国新 时期 小说 理 论 资料 汇 编 》 导 言
周 新 民
( 湖北大学 文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6 2 )
[ 摘
要 ]2 0世 纪 8 0年 代伊 始 , “ 十七 年 ” 时期 确 立的 小说理 论规 范 受到 冲 击 , 王 蒙、 高行健 等人 的 小说理
研究 。
第 2期
周新 民 : 新 时 期 小 说 理论 综 论
说理论来说 , 尤为重要 。 西方小说理论的译介 , 直接推动了新时期小说理论 的裂变 。 小说人 物理论 、 情节 理论 、 主题理论 、 语言理论 多个领域 , 都有新的创建 。 现实 主义小说理论把典型人物形象塑造作为小说理论 的中心。 但是 , 2 O 世纪 8 0 年代小说理论对人 物理论的关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何为人物形象 , 成为小说人物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 。 王蒙曾说 : “ 文学 要写人 , 这是不成问题 的, 但人是否就等于人物 ? 人物是否就等于性格? 不见得 。 我们可 以着重写人的命
识 流小说理论 。 王蒙的《 夜的眼》 、 《 海 的梦》 、 《 春之声》 等小说 , 广泛 地深入 到人物 内心心理活动 , 引起批 评界的惊呼 : “ 王蒙如此热衷于 ‘ 意识 ’ 的流动 。 ” [ 3 1 高行健在《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中专章介绍了“ 意识 流” 。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1.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才宣告了“左”倾文艺时代的结束,文学新时期的开始。

2.反思文学有茹志娟和她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弦和他的《记忆》,鲁彦周和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和他的《芙蓉镇》,陆文夫和他的《美食家》,李圆文和他的《月食》,王蒙和他的《蝴蝶》。

3.高晓声的著名“反思”小说有《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后来形成陈奂生系列)《李顺大造屋》。

4.察看改革文学初始阶段的情况我们大体上能看到这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泛滥。

什么《改革者》,什么《故土》,什么《花园街5号》,什么《男人的风格》,几乎都有一个体制内诞生的英雄出来补天……5.张弦的小说《焐雪天》,它真实地描写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畸形现象——中国特有的爆发户的诞生。

6.贾平凹取得《浮躁》的认识有一个过程,80年代初贾平凹曾热烈地歌颂过农村的改革。

《小月前本》里的门门,《鸡窝洼人家》里的禾禾,《正月腊月》里的王才普遍地具有活力,具有创造精神。

7.宗璞《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小说运用的怪诞变形的手法,湛容《减去十岁》采用荒诞手法。

8.王蒙先是在《春之声》《海的梦》《夜的眼》《蝴蝶》等小说里把西方意识流手法引入中国文坛,然后又在《买买提处长轶事》中让中国读者体验了“黑色幽默”所造成的特殊的审美情况。

9.冯骥才便是在叙述视角上进行探索的作家之一,他的《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让读者领略了一次旁观显示的魅力。

10.戴厚英在创作《人啊,人!》时,把旁观显示与主观抒情合二为一,也颇具特色。

11.老作家汪曾琪散淡从容的风俗叙事(《受戒》《大淖记事》就充分显示了小说的散文美。

12.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探索不止于此,莫应丰《驼背的竹乡》,邓刚《迷人的海》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赵本夫《枯塘纪事》乔典运《乡醉》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也都独放异彩,可以说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13.宗璞《我是谁》描写的是发生在文革中的一幕悲剧:女植物学家韦弥。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序言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序言

《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序言张志忠严格地说,新时期文学已经不再年轻,它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直奔不惑之年了。

蓦然回首,在探索与嬗变中,它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也让我们面对着许许多多的思想困惑。

小说的文体研究,就是其中令人犯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先说它的重要。

新时期小说演进的历程,可以有多种路径加以描述。

在通常采用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研究之外,语言描述、地域版图、理想分殊、作家群落等,寻踪披径,都是可以做出成果的。

作家的代际分别,知青一代,“60后”“70后”“80后”,因为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也是今天人们常常采用的一种研究视野。

还有,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开启了重返“十七”年文学的先河,程光炜倡导的“重返八十年代”“重返七十年代”也是收获颇丰。

而小说文体研究,也是其中的“显学”。

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自觉,唤醒了作家的文体意识,王蒙、汪曾祺、林斤澜、陆文夫等,都是最早一批探索者;知青作家和他们的同代人,张承志、莫言、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王安忆等,则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引人瞩目。

其后,文体的探索,既是作家进行艺术创新的着力之点,也是新时期文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记得当年,黄子平的《沉思的老树的精灵》,为解读匠心独运的林斤澜小说敞开了被习见遮蔽的途径;吴亮一篇论述马原的“叙事圈套”的论文,至今仍然是马原研究的典范之作;而那位颇有些顽童性格的李劼,许多年后追忆风华,还为他一篇论述先锋小说文体的长文扬扬自得。

很显然,文体创新考验着每一个作家,文体研究则切中了新时期小说的命脉所在,危乎高哉。

再说它的令人犯难。

文体研究,更贴近文学自身,也许可以列入威勒克等所言的“内部研究”的范畴。

它避易就难,舍弃了那种时代背景和作家传记的描述,也躲开了从作品内容、思想蕴含到艺术特色的研究套路,直接地切入作品的内核,不但是一针见血,精彩之处还是刀刀带血。

这样做,难度颇大,也足以检验一个文学评论家的功力。

宗璞新时期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宗璞新时期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宗璞新时期小说叙事艺术研究宗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代表着新时期小说。

他的小说从叙事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人性和社会现状,探讨人与命运、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小人物的生命特征和生存状况,是一种新的叙事方式。

本文将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宗璞新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导言二、宗璞新时期小说的叙事形态1. 叙事的复位2. 多角度叙事3. 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叙事三、人物塑造的艺术1. 角色形象的多重性2. 人物形象的象征性3. 人物形象的发展性四、情节发展的艺术1. 渐进式情节发展2. 多重情节的并置发展3. 隐喻式情节的涌现五、叙事语言的鲜明风格1. 情感性语言2. 形象性语言3. 音乐性语言六、意义的多重呈现1. 现代性意义2. 人类学意义3. 文化意义七、美学价值的体现1. 新时期审美观念的转变2. 艺术审美价值的再生3. 美学价值之于社会八、挖掘小说的文化内涵1. 思想性质的探讨2. 文化元素的印记3. 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反映九、结论宗璞新时期小说通过独特的叙事艺术表达出时代的主题和人性的关怀,成为现代小说中的佳作之一。

从宗璞小说的叙事形态、人物塑造艺术、情节发展的艺术、意义的多重呈现、美学价值的体现等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宗璞小说中深刻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宗璞新时期小说的研究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同时也能在文学中领略新时期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变迁。

1. 叙事的复位:宗璞小说的叙事以复位为特点,通过暂停叙事进程,对过去的情节进行回顾、保留、转化和为可能。

这种叙事手法的特征是突出前后关系,回顾过去的故事情节,连缀形成小说的主线,充分发挥了故事和人物的丰富内涵,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多角度叙事:宗璞小说的叙事方式有着多角度的特点,即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呈现出多个故事线。

这种叙事手法让小说的内容更为丰富,读者可以在不同的视角中感受到不同的戏剧性、冲突性和意义性。

新时期中期后小说中傻子形象研究

新时期中期后小说中傻子形象研究

4、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这类女性形象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中逐渐成为主流。她们通常被描绘为 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女性,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强调 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例如, 在电影《穿普
拉达的女王》中,安妮是一个典型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她在面对工作和 家庭的挑战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同时也展现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 任感和担当精神。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在于其反中心、反权威、反元叙事等倾向。这种思潮 对既定的社会秩序、权威机构以及传统价值观念都持怀疑态度,强调多元化、碎 片化、偶然性等元素。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叙事手法、 人物塑造以及主题的挑战和颠覆。
中国新时期小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批具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风格的小说。这些小说在主题、情节、叙述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小说的不 同之处。其中,一些作品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表现出反传统、反秩序、 解构中心的特点。
2、对现代文化的探索和创新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也体现了对现代文化的探索和创新。 这种探索和创新不仅体现在对女性个体价值的强调上,也体现在对女性在社会中 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定义上。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鼓励观众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对于现代文化和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3、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入剖 析
最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有一定影响。传统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通常是比较鲜明的,而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则更加模糊、多元,甚至 会出现多个叙述者来描绘同一人物的情况。
下面我们以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一部代表作品为例,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对 其的影响。这里我们选择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例。

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一、引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西北地区的文学创作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西北女作家的小说成为了文学界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1978年至2020年间西北女作家小说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西北女作家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西北地区的女性开始展露文学才华,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

西北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三、西北女作家的作品特点1.关注社会问题西北女作家的小说往往关注社会问题,如农村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她们将人民的疾苦和心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表达女性意识西北女作家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独立自主、坚强勇敢、聪明伶俐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她们探索和呼吁了女性平等权益和自由发展的重要主题。

3.独特的地域特色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也成为了西北女作家小说的重要特点。

她们通过对西北地区独特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别具韵味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四、代表作品分析1.阿来的《尘埃落定》《尘埃落定》以西北大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山村女子艰苦奋斗、追求自由的故事。

小说中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2.莫言的《红高粱》《红高粱》以西北边陲小村庄为背景,通过对女性命运的讲述,揭示了人类欲望的强大和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者深思,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3.刘震云的《一地鸡毛》《一地鸡毛》是一部描写世俗、平凡中富有人情味的小说。

通过对西北小城市生活的细腻描写,作者反映了西北人民间的真情实感,寄托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西北女作家的影响力西北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文学观点吸引了广大读者,并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15、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

15、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

方方(1955——),原 名汪方,生于南京, 1957年随父母迁到武汉。 小说正文前引用了波特莱尔的一句诗作为题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中文系,同年发表成名 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 作《“大篷车”上》。出 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版有《大篷车上》、 《一唱三叹》、《行云 更凸显了作品的冷色调。 流水》小说集和《方方 文集》(5卷)等作品。 《桃花灿烂》写了一个凄美、伤感的爱情故
4.作家的写作态度,提倡作家“退出小说”,以“零度感情的态度” 介入生活,不对生活作任何价值判断。作家对生活的叙述,是一种隐匿 式或缺席式的叙述。 5.作品的结构和语言,多采用生活流式的艺术结构和世俗化、生活化 的语言,通俗易懂。
其中,作家零度感情的写作态度和对生活的原生态描写,最为突出。
5、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6、刘恒
刘恒(1954——),北京人。原名刘冠军。中学毕业 后服过兵役,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过钳工。1977年 开始发表作品。 《狗日的粮食》(《中国》1986年第9期)是较早出 现的具有“新写实”特征的小说,写了一个女人因为 粮食困难而倍遭磨难,最后丢掉性命的故事,反映了 人生的艰难。(洪水峪村,杨天宽,“瘿袋”女人曹 兴花)
刘震云
“故乡系列”——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 乡面和花朵》,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头人》等。 《故乡天下黄花》是一部乡村政治斗争史。孙家、李家两大户为争夺村 长的交椅,代代相争,机关算尽,付出了许多生命作代价。“做人就得 做人头,可以天天吃‘夜草’”,这是人们争权夺利的关键所在。用现 代的话说,就是掌权是为了谋私利。 《故乡相处流传》是一部具有强烈荒诞意味的野史,小说以曹操、朱元 璋、慈禧、陈玉成等历史人物作引线,以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不同时代、 不同阶级的统治者在捉弄老百姓、利用老百姓方面如出一辙的荒唐故事, 也揭示了老百姓易于被捉弄、被利用的无情历史。小说有意打乱时空, 使历史人物与当代人对话,从而使小说具有穿越意味。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一)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一)
24
伤痕文学的意义

伤痕文学就是悲剧文学,社会主义时代能否写悲 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在文学界就曾引起 过热烈的争论。但当时还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探 讨。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受了一场浩劫之后,作 家们开始用创作来回答这一问题了。它们所产生 的强烈社会效果说明,悲剧作品,通过美好事物 的被破坏、被扼杀,从悲痛中唤起人们对黑暗势 力的仇恨,并化悲痛为力量,这种特有的美学价 值是为一般作品所不能替代的。
10


二、心理时空结构 即用心理时空不用物理时空来结构作 品。在这里,作者有意淡化情节,突出人 物的意识流程。从情节上看,时间短,空 间小,事情简单,但在人物的心理活动中, 时间跨度大,空间幅度广,事件头绪多, 生活画面交叉,跳跃。 《蝴蝶》的结构是以张思远的心理活动为 线索的,时空的变化更频繁更杂乱,纵横 交叉,给人一种网络结构的感觉。
25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在描 写当代农村生活的长篇悲剧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向人们展现的则是 七十年代我国农村所出现的新的矛盾、新 的斗争,通过真实的艺术描绘,使我们了 解到早已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广大农民群众, 在历史发展的曲折道路上新的遭遇和生活 命运。这部作品,有它独具的思想艺术价 值和重要的认识意义。
17
第三节 刘心武等的伤痕文学

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受了一场浩劫之后,我国人 民正面临着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并肃清其 流毒的严重任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否敢于把 我们国家十年来所遭受的巨大灾难通过真实的生 活画面反映出来,这是一个严峻的新课题。发表 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的《班主任》,是最早用艺 术实践来回答这个课题的一篇小说,因此它的出 现,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是有特殊意义的。卢新 华的短篇小说《伤痕》的出现,使这个时期的这 类小说命名为“伤痕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洪峰的《瀚海》 洪峰的《瀚海》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通过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刻画了张、 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 刻画了张、王、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在 一定程度上, 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地处吉林内蒙交界处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作者把三家三代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表明了作者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 小说的突破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二: 突破之二:对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胆正视和 正确的艺术表现。 正确的艺术表现。 突破之三: 突破之三:写了有缺点的英雄 。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命题的重新 确立。 确立。
2、新时期军旅小说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高山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叙事研究

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叙事研究
总之,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情爱叙事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 种叙事方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积 极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当代文学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新时期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小说在表现手 法、主题和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情爱叙事成为了这个时期小 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内容摘要
情爱叙事是指以情爱描写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叙事。这种叙事方式在中国新时 期小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叙事角度
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叙事角度更为多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线性叙述。如《青 春之歌》中,作者林海音采用了多线条叙述的方式,将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 起,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3、叙事长度
3、叙事长度
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叙事长度更为灵活,不再受到传统章回体式的限制。如 《米格尔街》中,作者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米格尔街上发生的各种故事,这 些故事虽然独立成篇,但相互之间却有着紧密的关联。
3、描写运用
结语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叙事特点、主题表达和叙事技巧的分 析,展示了这一时期知青小说的发展成就和特点。然而,本次演示的研究还存在 一定不足之处,如样本选取范围有限,未能涵盖所有具有代表性的知青小说作品。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国新时期知青小说的探讨,为这一文 学现象的研究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1、主题内容
1、主题内容
新时期知青小说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革命叙事。如 《人生》中,路遥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述了高加林的人生历程,展现了改革开 放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研究类型与发展阶段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研究类型与发展阶段
近年来一些博士生开始关注意识流文学研究但大多致力于国外意识流作家作品的个案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师大2001级博士生吴锡民写的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苏州大学2003级博士生金红写的意识流艺术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对新时期意识流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挖掘和探究两者主要从接受和阐释的角度来写意识流对于中国意识流文学发生的土壤根基深层原因中国意识流文学的自身特点等方面仍有待挖掘的空间
先后推出两个版次, 印数高达 3 5 0 0 0册, 这本书对于当时文
学创作者和研究者的 影响可见一斑。柳鸣九主编的《 意识 流》 (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1 9 8 9 年版) , 搜录了当时意识流
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家作品研究和意识流在世界各 国的发 展和运用, 对于意识流的相关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 是这一时
文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 新时期, 所以, 主要收录新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新时期意 识流小说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一) 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 : 李春林的《 东方意识流文 学》 ( 辽宁大学出版社 1 9 8 7 年版) , 该书首次提出“ 东方意识
说一类 , 对心理小说的发展做了粗略梳理, 书中对王蒙小说 的意识流手法进行了专 门分析, 并归纳了心理小说崛起的 原因, “ 心理小说” 这一概念的提法在当时颇有影响。唐正
的 《 现 代小说技巧初 探》 ( 花城出 版社 1 9 8 1 年版) , 该书从语 言的 角度对意 识流小说做了言简意赅的阐发, 并对现代小 说的 情节、 结构、 艺术技巧、 小 说的未 来及发 展方向 等做了 振 聋发聩的言说, 花城出版社于 1 9 8 1 年9 月和 1 9 8 2 年1 2 月
外语教育出版社 1 9 9 6年版) , 是一本较为全面研究英美意

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研究诗化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它将诗歌特征融入小说,由此带来作品美学风格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构成新的小说样式。

中国诗化小说从诞生至今日,已走过了百年历史。

本论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化小说的发展概况、诗化小说的艺术表征、诗化小说的思想倾向、当前文化语境中诗化小说的困境及存在的意义等内容展开分析。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新时期以来诗化小说的发展概况。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把新时期以来的诗化小说分为两段:一是新时期伊始至80年代末,二是90年代以来;论述每个阶段诗化小说的特点,并梳理新时期以来诗化小说的阶段性、一致性以及变异和拓展。

第二部分阐述诗化小说的艺术表征。

这部分分为七节:小说的诸要素、意境、语言、抒情性、儿童视角、节制的情感表达、富有意味的细节。

第一节是小说的诸要素。

诗化小说的结构核心由情节移向情调,于是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都随着叙事性的减弱而呈现出与情节小说不同的状态。

第二节是“所写的常常只是一种意境”,这里引用汪曾祺的观点。

这节从意境的三个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展开论述。

第三节是“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也是引用汪曾祺的观点。

这节分为学习和借鉴文言传统、修辞手法、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部分。

诗化小说作家自觉借鉴文学传统,使作品语言常常悖离一般的语言表达惯例,显得别致或“拗口”,产生出一种与通常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审美效果;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作家还将音乐和绘画艺术渗透在小说中,使作品具有了音乐美和绘画美。

第四节是抒情性。

诗化小说都带有极强的抒情意味,可以说,抒情性是诗化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五节是儿童视角。

很多诗化小说不约而同地采取儿童视角,让儿童承担观察感知和叙事的角色,通过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并用儿童的口吻对世界做出评价,这必然给文本带来一种别样的叙事效果。

第六节是节制的情感表达。

诗化小说中的情感从不像决堤的江水那样毫无节制地奔腾而泻,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平缓含蓄的状态。

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研究

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研究

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研究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儿童小说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在新时期,儿童小说的写作中,出现了大量以小人物为主角的小说,这些小人物时常在大世界中经历重重困难,但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和成长。

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社会影响和对儿童文化的启示。

一、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写作背景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主人公形象三、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四、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文化背景五、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写作意义与特点六、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在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七、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教育意义八、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中的社会问题与思考九、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艺术价值评析结语在新时期儿童小说中,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成为了一种趋势和主流,这些小说既秉承了儿童文学的基本特点,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思想性,成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阅读对象。

此外,该类型小说在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真实的生活、全面的知识和健康的人生态度,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进一步积极探索这种类型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思维,推动青少年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

1. 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写作背景这个提纲主要是探讨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产生背景和原因。

可以从文学、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是如何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写作方向和创作主题。

2. 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这个提纲主要是探讨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中主人公的塑造方式和形象特点。

可以从性格、行为、心理、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探索作者表达反映社会问题和思想的手法。

3. 小人物大世界—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中的成长主题这个提纲主要是探讨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中涉及到的成长主题。

《新时期小说》课件

《新时期小说》课件

《平凡的世界》
路遥的代表作,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 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普通人生活。
《活着》
余华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苦难经 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意义。
《白鹿原》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以白鹿原为背景, 展现了清末至解放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 。
《围城》
钱钟书的作品,以幽默讽刺的语言,揭 示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思 想观念。
生态意识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未来小说将更加注重生态意识, 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绿色 发展理念。
THANKS
80年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 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为新时期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
新时期小说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 新和突破,打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和约束,为后来的文学 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新时期小说在主题、风格、语言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 发展趋势,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丰富了文学 的多样性。
提高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期小说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反映了人们的 思想和生活状态,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提高了文学 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03
新时期小说的代表作品与 作家
代表作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 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新时期小说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和背景。
特点
03
题材广泛
思想开放
艺术手法新颖
新时期小说涉及的题材广泛,包括农村、 城市、历史、现实等多个领域,反映了社 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秘书学专业(独立本科段)《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782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一一年四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段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三、课程教学目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段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并借此对中国现当代文化有所了解;使学生掌握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散文﹑诗歌,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主要流派,代表作家的基本情况,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正确认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美学价值。

同时,在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达到陶冶其情操的目的,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成就的认同意识。

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本文学史知识,提升学生文学鉴赏与审美能力。

四、教学要求介绍现当代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创作情况,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现代作品在现代文学当中的中心位置。

五、具体单元教学大纲本课程讲授一学期。

附后六、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月出版七、课程考试与评估本课程的考试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进行,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八、课程教学内容要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作家研究概况(二)作家文学主张及作品的艺术特征(三)作家代表作品附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单元教学大纲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国现代小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九位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情况,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的区别所在,以及小说在现代文学当中的中心位置.(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鲁迅研究第二节茅盾研究第三节老舍研究第四节沈从文研究第五节张爱玲研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鲁迅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鲁迅创作概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3.鲁迅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位置.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呐喊》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5.《彷徨》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茅盾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7.《子夜》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8.老舍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9.《骆驼祥子》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10.沈从文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1.《边城》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12.张爱玲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13.《传奇》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第二章中国现代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九位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情况﹑诗歌理论主张,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诗歌理论主张,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中国现代诗歌形式的变化很明显,自由体﹑现代格律体交叉出现;在诗歌内容上,爱国主义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但表现方法各不相同.本章所介绍的诗人都有自己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独特贡献,应具体掌握他们的独特之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郭沫若研究(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郭沫若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女神》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第三章中国现代散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文学革命从诗歌和小说开始,但公认的取得成就最高的是散文.本部分主要介绍六位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散文家的散文创作情况﹑散文理论主张,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散文理论主张,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特点.课程内容第一节早期重要散文家:冰心郁达夫何其芳第二节周作人散文创作(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冰心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冰心体”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理解”层次。

3.周作人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第四章中国现代戏剧(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独幕喜剧翘楚—丁西林,新浪漫派代表田汉,把中国话剧推向成熟的曹禺等现代戏剧家的戏剧创作情况,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现代话剧的特点,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曹禺话剧创作(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 曹禺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雷雨》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综合应用”的层次。

第五章中国当代小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内容较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长篇小说到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都包含在内.本章主要介绍革命历史小说﹑成长小说﹑革命英雄传奇﹑寻根文学﹑新写实﹑先锋小说等各有代表性的文学流派,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当代作家作品.学生应了解各个创作流派的不同特点,代表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特点.中国当代小说的审美规范和对历史与现实的叙述都有很大的不同,应具体掌握不同作家的独特之处.(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赵树理小说创作第二节王安忆小说创作第三节余华小说创作第四节王朔小说创作(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王安忆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长恨歌》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3.王朔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4.王朔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要求达到“理解”的层次。

5.王朔艺术特色.要求达到“识记”层次第六章中国当代诗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丰富,从中国当代政治抒情诗,到朦胧诗,到朦胧诗之后的诗人都有涉及.本部分主要介绍九位成就突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情况﹑诗歌理论主张,欣赏这些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应了解这些作家的基本生平经历,创作概况,诗歌理论主张,掌握代表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各自艺术特色.通过代表作家作品的赏析,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特点.本章所介绍的诗人都有自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独特贡献,应具体掌握他们的独特之处.(三)课程内容第一节朦胧诗创作(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朦胧诗的基本情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本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对各个知识点按五个能力层次(“了解”、“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分别提出了要求,这些层次间具有递进等级关系。

五个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要求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义、方法、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

识记:要求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概念、方法、原则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和选择。

理解:要求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解释、说明和论述。

简单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如简单的问答。

综合应用:要求能够运用本课程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

如写作。

(二)学习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二)自学方法指导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

为帮助应考者提高自学效果,以下几点方法仅供参考:1. 在学习时,要始终结合本考试大纲。

在学习每一章内容之前,应参照考试大纲中的该章知识点和学习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以及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握住学习内容的要点和自学进度。

2. 阅读教材要循序渐进,先粗读后细读。

对大纲中指出的重点和难点要精读,吃透每个知识点;对概念性的知识要理解深刻;对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要熟练掌握并融汇贯通。

3. 应考者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分析,自己做出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4. 应考者应注重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综合应用实践相结合。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 应以本大纲指定的教材为基础、本大纲为依据进行辅导,不能随意删改内容和更改要求。

2. 应熟知本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正确把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 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倡“仔细阅读教材,主动获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的学习方法。

4. 应注意对考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在自学过程中要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关于命题考题的若干规定1. 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均属于考核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试卷对不同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占3%,“识记”占25%,“理解”占17%,“简单应用”占10%,“综合应用”占45%。

3. 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

一般地,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依次为2:3:3:2。

需要指出的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能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试题。

4. 试题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

5. 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份量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事件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考试只允许带笔和橡皮,答卷必须用同一颜色的钢笔或圆珠笔,颜色为蓝色或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