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合集下载

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APCI源和ESI源APCI 和ESI 都是API源中两种离子化方法:ESI 为电喷雾,即样品先带电再喷雾,带电液滴在去溶剂化过程中形成样品离子,从而被检测。

APCI 为大气压力化学电离源,样品先形成雾,然后电晕放电针对其放电,在高压电弧中,样品被电离,然后去溶剂化形成离子,最后检测。

1)原理上:APCI利用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ESI利用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

2)适用范围:APCI 使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而ESI 使用于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3)多电荷:APCI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大分子。

ESI 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特别适用于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分子。

ESI主要用于极性、大分子有机物,APCI一般用于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

ESI易形成多电荷离子,因而可测大分子。

APCI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限于四极杆的质量分析范围,一般测定分子量低于1000的有机物。

ESI 除与四极杆、离子阱匹配外,也可配合TOF、FTICR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APCI应用范围较窄,常见如某些环境污染物检测、甘油三酯检测等,一定程度上互补了ESI的应用。

ESI 的软电离程度较APCI 的还小,但其应用范围较APCI 的大,只有少部分ESI 做不出,可以用APCI 辅助解决问题,但是APCI还是不能解决所有ESI 解决不了的问题。

电喷雾电离源是一种软电离方式,即便是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也不会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分解,它适合于分析极性强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肽、糖等。

电喷雾电离源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形成多电荷离子。

这样,一个分子量为10000Da的分子若带有10个电荷,则其质荷比只有1000Da,进入了一般质谱仪可以分析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特点,目前采用电喷雾电离,可以测量分子量在300000Da以上的蛋白质。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主要用来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有些分析物由于结构和极性方面的原因,用ESI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离子,可以采用APCI方式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认为APCI是ESI的补充。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特点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特点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的特点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广泛的电离范围: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能够分析各种不同性质的化合物,尤其是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对于一些由于结构和极性原因导致用其他电离方法(如ESI)不能产生足够强离子的化合物,APCI可以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视为ESI的一种补充。

2. 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APCI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直接观察到产物分子的质谱,且不存在多电荷离子产物导致信号重叠和质谱分辨率降低的问题。

3. 适用于分析有良好热稳定性和低质子亲和力的弱极性化合物:APCI必须使样品汽化,因此适用于分析这类化合物。

4. 适应较高的流速:在流动相流速方面,APCI可以适应比其他电离方法更高的流速。

5. 结构信息有限:由于APCI产生的碎片离子很少,因此它提供的结构信息有限。

6. 不适合分析生物大分子:APCI不适合分析生物大分子,因为它不能产生一系列的多电荷离子。

总的来说,大气压化学电离源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分析工具,在生物和环境化学领域中是一种标准分析技术。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APCI的特点,建议查阅质谱仪相关的文献或书籍。

气质离子源种类

气质离子源种类

气质离子源种类1.引言气质离子源是一种能够将物质分子或原子转化为离子的装置,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质谱分析、界面化学等领域中。

根据电场结构的不同,气质离子源可分为电喷雾离子源、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电子喷雾离子源、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等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各种气质离子源进行介绍和探讨。

2.电喷雾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又称为ESI 源,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和高分子质谱分析的离子源。

电喷雾离子源通过高电场下让样品中的分子或化合物在液体环境中形成带电的液滴,接着再在亚大气压下将其蒸发,并生成气态中性分子,通过进一步的离化,得到所需的分子离子。

这种离子源可以用于单质和小到大到重量数百万的多肽蛋白、寡糖和核酸等的纯化和鉴定。

3.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简称APCI源,是一种离子源,可用于对非极性或脂溶性化合物进行分析。

它是由大气压下的射流和反离子源构成的,通过化学反应(多数情况下是质子转移)将样品化合物发生离化,并在射流中生成离子。

这种离子源在生物及医药领域和化学物质分析中具有广泛应用,能用于检测食品污染物、药物代谢产物、有机物纯度和结构等。

4.电子喷雾离子源电子喷雾离子源(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source),简称ESSI源,是最常用的质谱离子源之一,可将不带电的化合物转化为带电的离子,从而进行质谱分析。

它主要使用电子碰撞失去电子的恒定电子激发能力,将一定能量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或原子,使其形成离子,并通常与四极杆质谱仪或峰顶气相色谱(GC-MS)联用。

这种离子源由于具有高分辨率、高稳定性、高重复性等有点,已经成为现代质谱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

5.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atmospheric pressur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ource),又称AP-ESI源,是一种新型的质谱离子源,主要用于组合物质分析。

质谱主要的几种电离方式及离子源介绍

质谱主要的几种电离方式及离子源介绍

质谱主要的几种电离方式及离子源介绍质谱仪之间分类一般是按质量分析器来分,如通常我们所说的飞行时间质谱或者四级杆质谱等,但同一台质谱仪可以配几种离子源,如通常GC-MS会配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化学电离源(CI),本文就详细说下质谱主要的几种电离方式及离子源。

样品在离子源中电离成离子,比较常用的离子源有与GC串联的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化学电离源(CI),与LC串联质谱常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以及基质辅助光解吸离子化(MALDI)等等。

1、电轰击电离(EI)一定能量的电子直接作用于样品分子,使其电离,且效率高,有助于质谱仪获得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有机化合物电离能为10eV左右,50-100eV时,大多数分子电离界面最大。

70eV能量时,得到丰富的指纹图谱,灵敏度接近最大。

适当降低电离能,可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信号,某些情况有助于定性。

2、化学电离(CI)电子轰击的缺陷是分子离子信号变得很弱,甚至检测不到。

化学电离引入大量试剂气,使样品分子与电离离子不直接作用,利用活性反应离子实现电离,其反应热效应可能较低,使分子离子的碎裂少于电子轰击电离。

商用质谱仪一般采用组合EI/CI离子源。

试剂气一般采用甲烷气,也有N2,CO,Ar或混合气等。

试剂气的分压不同会使反应离子的强度发生变化,所以一般源压为0.5-1.0Torr。

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在大气压下,化学电离反应速率更大,效率更高,能够产生丰富的离子。

通过一定手段将大气压力下产生的离子转移至高真空处(质量分析器中)。

早期为Ni63辐射电离离子源,另一种设计是电晕放电电离,允许载气流速达9L/S。

需要采取减少源壁吸附和溶剂分子干扰。

4、二次离子质谱(FAB/LSIMS)在材料分析上,人们利用高能量初级粒子轰击表面(涂有样品的金属钯),再对由此产生的二次离子进行质谱分析。

主要有快原子轰击(F AB)和液体二次离子质谱(LSIMS)两种电离技术,分别采用原子束和离子束作为高能量初级粒子。

软电离的离子源

软电离的离子源

软电离的离子源
软电离的离子源是一种将分子或原子离子化的技术,常用于质谱仪中的离子源。

软电离的离子源通常包括电子轰击离子源(EI)、化学电离离子源(CI)、电喷雾离子源(ESI)、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PC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离子源(MALDI)等。

其中,电子轰击离子源(EI)是最常用的离子源之一。

在EI离子源中,分子通过电子轰击被离子化。

当高能电子轰击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被断裂,产生自由基和离子。

自由基和离子随后可以通过碰撞和其他反应形成稳定的离子。

化学电离离子源(CI)则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分子转化为离子。

在CI离子源中,分子通过与离子化试剂反应而被离子化。

离子化试剂可以是电子供体或电子受体,它们与分子反应后可以形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电喷雾离子源(ESI)则是将液体样品通过高压电场喷雾成微小液滴,然后在液滴表面发生电离。

ESI离子源通常用于分析高分子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等复杂的样品。

大气压化学电离离子源(APCI)则是在大气压下将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

在APCI离子源中,分子与离子化试剂反应形成离子和自由基,自由基随后可以与其他分子碰撞形成稳定的离子。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离子源(MALDI)则是将分子与基质分子结合后,在激光场中解离离子。

MALDI离子源常用于分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肽和DNA等。

EI-APCI

EI-APCI

10
步骤 4-从溶液中解吸离子
当液滴的场强超过分析物在溶液中的溶解能时,离子解吸进入气相。
离子蒸发
带电残余物
11
步骤 4-离子蒸发 ( IEM ) 机理

场强(Ec)超过离子在溶液中的溶解能 (DGsol) Ec > DGsol DGsol 亲水性 > DGsol 疏水性(溶剂选择)


DGsol [M]+ > DGsol [M+(H2O)n]+
N4++H2O H2O + + 2N2 H2O + + H2O H3O+ + OH
H3O+ + M [M+H]+ + H2O
19
对正离子检测,由于离子对的形成,使溶液或气相中的离子的中和
[M+H]+ + AA = B, S, P A= 甲酸盐 乙酸盐
[M+H + A]o 有利的于中性产品 有利于带电物质
离子对强度: B,S,P > 三氟乙酸 > 乙酸盐,甲酸盐
B,S,P = 硼酸盐,硫酸盐,磷酸盐
14
对电喷雾使用典型缓冲液产生离子中的问题-离子对 的形成
DGsol 大分子 > DGsol 小分子
(产生簇)
IEM 适用于分子量 < 3500
12
步骤 4-产生离子-电荷残留 ( CRM ) 机理

当 DGsol
> Ec,Rayleigh分裂使大分子去溶剂
离子留在液滴里,而分子上电荷取决于液滴上的电荷 CRM适用于分子量 > 3500

离子源种类

离子源种类

离子源种类离子源是用于产生离子束的装置,广泛应用于质谱仪、离子注入、表面处理等领域。

根据离子源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将离子源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子源种类及其特点。

1. 电子冲击离子源(EI):电子冲击离子源是质谱仪中最常用的离子源之一。

它通过电子束轰击样品分子,使之电离产生离子。

电子冲击离子源具有离子产量高、离子化效率高、适用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等优点。

然而,由于电子冲击会破坏样品分子的结构,因此对于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电子冲击离子源并不适用。

2. 化学电离离子源(CI):化学电离离子源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离子的离子源。

它利用离子化试剂与样品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离子。

化学电离离子源适用于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较好的特点。

然而,由于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化学电离离子源的离子产量较低。

3. 电喷雾离子源(ESI):电喷雾离子源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将液体样品中的分子电离产生离子的离子源。

它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等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电喷雾离子源具有离子产量高、离子化效率高的特点。

但是,由于液体样品的引入,电喷雾离子源对于溶剂的纯度要求较高。

4. 电子喷射离子源(EI):电子喷射离子源是一种通过高能电子轰击气体产生离子的离子源。

它适用于产生高能量的离子束,常用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离子注入等领域。

电子喷射离子源具有产生高能量离子的能力,但对于样品的热稳定性要求较高。

5. 金属离子源:金属离子源是一种通过电子束或激光轰击固体金属产生离子的离子源。

它适用于产生金属离子束,常用于表面处理、材料分析等领域。

金属离子源具有离子产量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对于不同金属的离子产量和能量分布有一定差异。

总结:离子源是产生离子束的关键装置,不同类型的离子源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电子冲击离子源适用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化学电离离子源适用于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合物,电喷雾离子源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等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电子喷射离子源适用于产生高能量离子束,金属离子源适用于产生金属离子束。

apci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apci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apci电离源的工作原理
APCI(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电离源是一
种常用的液相质谱分析技术中的电离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气体分子化:在APCI电离源中,进样的液体样品首先通过
一个高压雾化器喷雾成微细液滴。

这些液滴经过干燥装置,使得液滴中的溶剂迅速蒸发,将被分析的化合物转变为气态分子。

2. 气体离化:蒸发的气态分子进入电离源的离化室中,与高压电离针产生电离。

在离子化过程中,通常使用离子源中的放电针,产生一个高电压电场,使得其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崩解,生成电子和离子对。

3. 生成离子:由于高电压电场的作用,气态分子会被电离为正离子和负离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碰撞与周围的分析气体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分子离子。

这些分子离子可以代表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

4. 传输离子:离子化的目标化合物被加速并送入质谱仪中的质量分析器。

质谱仪中的磁场和电场作用下,离子将按照其质荷比(m/z)比例进入不同的离子检测器,形成质谱图。

值得注意的是,APCI电离源适用于较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的
分析。

对于较易挥发和极性的化合物,常常采用ESI (Electrospray Ionization)电离源。

【科普】LC-MS常用离子源

【科普】LC-MS常用离子源

科普 | LC-MS常用离子源LC-MS离子源可以去除溶剂并使试样产生气相离子。

大气压离子源(API)的出现是一个重大突破,推动了LC-MS走向成熟技术的发展进程。

一些离子源,如API,在大气压下运行,而电子轰击电离源(EI)和化学电离源(CI)在真空中操作。

而软电离接口,特别是电喷雾电离(ESI),会产生带多个电荷的分子离子,像EI这样的高能源大多产生碎片离子。

API技术具有能在大气压下稳定运行,与反相色谱有良好的相容性,能生成完整且灵敏度高的分子离子等特点,常用于代谢物的检测、鉴定和定量。

API技术包括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和大气压光电离(APPI),这些电离之间具有互补性。

电喷雾电离(ESI)迄今为止,ESI是代谢产物鉴定及定量的首选方法,可以将分析物中的离子从液相转变为气相,进而用质谱进行分析。

ESI适合极性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如药物代谢物,尤其是葡萄糖醛酸和其他II相代谢物。

ESI技术需要在进入离子源前对溶液中的分析物进行电离,因此非常适合于碱性或酸性化合物。

ESI依靠电压,将分析物溶液碎裂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液滴。

随着溶剂蒸发,带点液滴减小,电荷密度增加,当电荷之间的斥力超过液滴的内聚力时,发生库仑爆炸,生成更小的带点液滴,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最终产生气相离子。

溶液中的离子是在不加热的情况下转变为气相的,因此ESI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化合物。

很多参数都会影响离子的形成过程,如分析物和溶液的特性:pKa,分析物浓度,溶液中其它电解质,电介质溶剂常数等等。

ESI可以根据分析物的化学结构,形成多个带电荷的分子离子,非常适合分析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

尽管ESI有很多优点,但它很容易受到基质溶液中高浓度缓冲液、盐和其他内源性化合物中离子的抑制。

电喷雾电离(ESI)原理(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更适合用于分析极性较小的化合物。

(完整word版)APCI源和ESI源的区别

(完整word版)APCI源和ESI源的区别

我们在液质连用中最常用的两种接口方式就是APCI源和ESI源,欢迎大家就两种源的应用原理、使用范围,在制作标准曲线时,线性范围的大小、峰的响应大小的比较等问题展开讨论!!!!APCI 和ESI 都是API源中两种离子化方法:1)原理上:APCI利用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ESI利用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

2)适用范围:APCI 使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而ESI 使用于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3)多电荷:APCI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大分子。

ESI 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特别适用于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分子。

ESI主要用于极性、大分子有机物,APCI一般用于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

ESI易形成多电荷离子,因而可测大分子。

APCI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限于四极杆的质量分析范围,一般测定分子量低于1000的有机物。

还有一种APPI源,可用于弱极性分子的离子化。

ES I除与四极杆、离子阱匹配外,也可配合TOF、FTICR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APCI应用范围较窄,常见如某些环境污染物检测、甘油三酯检测等,一定程度上互补了ESI的应用。

ESI的优点与缺点(1) 优点1.分子量确认2,适合于挥发及不挥发的溶质3.适合于离子化及极性的溶质4.好的灵敏度5.高分子量测定6.适合于毛细管色谱(2)缺点1.相对较低的LC流速。

2.在溶液中必须离子化。

3.在高盐条件下会发生离子抑制。

4.产生加和离子影响结果。

5.有限的结构信息。

补充一点:APCI要求的进样量比ESI大。

ESI在工作时要求流速越低灵敏度越高,主要原因是高流速不适合脱溶剂,ESI的电离假设是库仑爆炸的模式,如果流速过高,会有抑制。

所以在做大分子的时候,还有采用nano-ESI源,流速可以降低到nL级。

APCI要求较高流速才可以有更好的离子化效果,如果流速过低电晕针放电无法电离出足够的电子或者质子与样品分子发生反应(印象里是这样,不对的地方请指正),导致灵敏度降低。

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APCI源‎和ESI源‎APCI 和ESI 都是API‎源中两种离‎子化方法:ESI 为电喷雾,即样品先带‎电再喷雾,带电液滴在‎去溶剂化过‎程中形成样‎品离子,从而被检测‎。

APCI 为大气压力‎化学电离源‎,样品先形成‎雾,然后电晕放‎电针对其放‎电,在高压电弧‎中,样品被电离‎,然后去溶剂‎化形成离子‎,最后检测。

1)原理上:APCI利‎用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ESI利用‎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

2)适用范围:APCI 使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而ESI 使用于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3)多电荷:APCI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大分子‎。

ESI 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特别适用于‎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分子。

ESI主要‎用于极性、大分子有机‎物,APCI一‎般用于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

ESI易形‎成多电荷离‎子,因而可测大‎分子。

APCI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限于四极杆‎的质量分析‎范围,一般测定分‎子量低于1‎000的有‎机物。

ESI 除与四极杆‎、离子阱匹配‎外,也可配合T‎O F、FTICR‎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APCI应‎用范围较窄‎,常见如某些‎环境污染物‎检测、甘油三酯检‎测等,一定程度上‎互补了ES‎I的应用。

ESI 的软电离程‎度较APC‎I的还小,但其应用范‎围较APC‎I的大,只有少部分‎E SI 做不出,可以用AP‎C I 辅助解决问‎题,但是APC‎I还是不能‎解决所有E‎S I 解决不了的‎问题。

电喷雾电离‎源是一种软‎电离方式,即便是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也不会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分解,它适合于分‎析极性强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肽、糖等。

电喷雾电离‎源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形‎成多电荷离‎子。

这样,一个分子量‎为1000‎0Da的分‎子若带有1‎0个电荷,则其质荷比‎只有100‎0Da,进入了一般‎质谱仪可以‎分析的范围‎之内。

(完整word版)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完整word版)APCI和ESI电离源的区别

APCI源和ESI源APCI 和ESI 都是API源中两种离子化方法:ESI 为电喷雾,即样品先带电再喷雾,带电液滴在去溶剂化过程中形成样品离子,从而被检测.APCI 为大气压力化学电离源,样品先形成雾,然后电晕放电针对其放电,在高压电弧中,样品被电离,然后去溶剂化形成离子,最后检测。

1)原理上:APCI利用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ESI利用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2)适用范围:APCI 使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而ESI 使用于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3)多电荷:APCI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大分子。

ESI 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特别适用于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分子。

ESI主要用于极性、大分子有机物,APCI一般用于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

ESI易形成多电荷离子,因而可测大分子。

APCI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限于四极杆的质量分析范围,一般测定分子量低于1000的有机物。

ESI 除与四极杆、离子阱匹配外,也可配合TOF、FTICR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APCI应用范围较窄,常见如某些环境污染物检测、甘油三酯检测等,一定程度上互补了ESI的应用。

ESI 的软电离程度较APCI 的还小,但其应用范围较APCI 的大,只有少部分ESI 做不出,可以用APCI 辅助解决问题,但是APCI还是不能解决所有ESI 解决不了的问题。

电喷雾电离源是一种软电离方式,即便是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也不会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分解,它适合于分析极性强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肽、糖等.电喷雾电离源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形成多电荷离子。

这样,一个分子量为10000Da的分子若带有10个电荷,则其质荷比只有1000Da,进入了一般质谱仪可以分析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特点,目前采用电喷雾电离,可以测量分子量在300000Da以上的蛋白质。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主要用来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有些分析物由于结构和极性方面的原因,用ESI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离子,可以采用APCI方式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认为APCI是ESI的补充。

ESI和APCI选择

ESI和APCI选择

14
在不同比例乙腈中青霉素的响应
150
100
50
不适合的流动相: 甲苯 苯 苯乙烯 烃 CCl4 CS2 环烃
Relative Intensity (%)
0
20
40
60
80
100
% ACN in H2O (0.1% Formic Acid)
15
为什么需要挥发性缓冲液TFA Fix?
对比TFA,使用HOAc的流动注射
2 0 0 0 0 0 1 6 0 0 0 0 1 2 0 0 0 0 8 0 0 0 0 4 0 0 0 0
2 0 0 0 0 0 1 6 0 0 0 0 1 2 0 0 0 0 8 0 0 0 0 4 0 0 0 0
1 . 0 02 . 0 03 . 0 04 . 0 0 m i n
m i n 1 . 0 02 . 0 03 . 0 04 . 0 0
1 . 0 % H O A c
0 . 2 % T F A
2 0 0 0 0 0
16
TFA Fix
标准 [M+H]+ + [CF3COO]-
[M+H CF3COO] ° (有利) 与酸根阴离子成强离子对
TFA Fix 依据挥发性(蒸馏法)溶液RCOOH(丙酸)代替CF3COOH。 RCOOH柱后添加(例如, 20%酸, 80%异丙醇,流速0.1mL/min。 [M+H]+ + [RCOO](有利) [M+H RCOO] ° 与丙酸成弱离子对
优化ESI和APCI进行在线LC/MS分析- 溶液化学课程
在这一部分,你将学习:
什么类型的样品最适合电喷雾和APCI。 流动相的pH值和离子添加剂如何影响电喷雾和APCI模式的 离子化。 对APCI如何选择离子对试剂和缓冲液。 当使用挥发性缓冲液-TFA Fix时如何克服离子抑制。

apci标准

apci标准

apci标准
APCI标准,全称为大气压化学电离( Atmospheric(pressure(chemical(ionization),是一种新的电离方法,主要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中的一个连接技术。

它被广泛应用在生物和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电离范围、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APCI的工作原理是将样品溶液通过一个加热的毛细管引入到离子源中,然后通过电子轰击将样品分子转化为正离子。

接着,这些正离子会在离子源内与反应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离子。

最后,这些离子会被引入到质谱仪中进行质量分析和检测。

相比于传统的ESI电离方法,APCI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泛的电离范围。

它可以有效地电离极性和非极性的化合物,包括药物、代谢物、蛋白质等。

此外,APCI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等领域。

APCI也有一些缺点。

例如,它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反应气体,如氨气、甲烷等,这些气体可能会对实验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APCI的离子源也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气质联用仪的电离方式相关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质联用仪的电离方式相关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质联用仪的电离方式相关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气质联用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仪器,它能够对复杂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和检测。

而气质联用仪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电离方式,它能够将样品中的化合物转化为离子,使其能够被质谱仪所检测和分析。

电离方式是气质联用仪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不同的电离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分析需求。

常用的电离方式包括电子轰击电离(EI),化学电离(CI),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

电子轰击电离(EI)是最常用的电离方式之一,它通过在样品分子中加入高能电子来产生离子。

在此过程中,样品分子中的电子被电子轰击并释放出,形成带有正电荷的分子离子。

EI电离方式适用于低极性和中极性化合物的分析,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

化学电离(CI)是另一种常用的电离方式,它采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离子。

在CI电离过程中,样品分子与化学反应气体(通常为甲烷或乙烷)发生碰撞,形成带有正电荷的分子离子。

CI电离方式适用于对易挥发的化合物、烷类化合物和环境样品的分析。

电喷雾电离(ESI)是常用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的电离方式,它通过在溶液中注入高电压来产生离子。

在电喷雾电离过程中,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被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并在高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离子。

ESI电离方式适用于对极性和高分子量化合物的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质谱特性。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是一种在大气压下进行的电离方式,它通过在气态流体中加载高能电子,使样品分子发生电离。

在APCI电离过程中,样品分子与电离源中产生的高能电子和反应气体(通常为氮气)发生碰撞,生成带有正电荷的分子离子。

APCI电离方式适用于对高沸点、烷类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

了解不同的电离方式对于选择合适的电离方式进行样品分析至关重要。

根据样品类型、目标分析物的特性以及实验需求,科学家可以灵活选择适应于自己研究的电离方式,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apci源最佳流速

apci源最佳流速

apci源最佳流速
在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时,流动相的流速会影响分析结果。

对于电喷雾离子源(ESI),流速通常为1-2000μl/min,而对于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流速则为50-2000μl/min。

在使用 APCI 作为离子源时,最佳流速约为1-2ml/min。

这个流速范围能够使样品充分离子化,并提高质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但是,最佳流速也可能因具体实验条件和样品特性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使用 APCI 源时,流动相的组成也需要特别注意。

应避免使用不挥发的缓冲液,并控制缓冲液中钠、钾等成分的浓度小于1mmol/l,甲酸(或乙酸)小于2%,三氯乙酸小于0.5%,三乙胺小于1%,以及醋酸胺小于10-5mmol/l。

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先确定最佳的流动相条件,以确保样品能够基本分离,并且所使用的缓冲体系符合质谱仪的要求。

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ESI和APCI的选择与优化

ESI和APCI的选择与优化

D
Sulfachlorapyr.
Sulfachlorapyr.
流动相条件:8%甲醇在 (B) 0.2%乙酸;(C) 50 mM磷酸铵;或(D) 50 mM磷酸钠中
13
用不挥发性盐基体,进样635次后的ESI信号
Abundance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ESI Signal Relative to UV Signal
15
16
6
Propionic ACID
Butyric
Valeric
气味小
18
用优化的TFA Fix 100%水相,信号增强
S i g n a l I n c r e a s e 3 0 x ! !
A b u n d a n c e
3 2 0 0 0 0 2 8 0 0 0 0
A b u n d a n c e
1 . 0 % H O A c
0 . 2 % T F A
2 0 0 0 0 0
16
TFA Fix
标准 [M+H]+ + [CF3COO]-
[M+H CF3COO] ° (有利) 与酸根阴离子成强离子对
TFA Fix 依据挥发性(蒸馏法)溶液RCOOH(丙酸)代替CF3COOH。 RCOOH柱后添加(例如, 20%酸, 80%异丙醇,流速0.1mL/min。 [M+H]+ + [RCOO](有利) [M+H RCOO] ° 与丙酸成弱离子对
14
在不同比例乙腈中青霉素的响应
150
100
50
不适合的流动相: 甲苯 苯 苯乙烯 烃 CCl4 CS2 环烃
Relative Intensity (%)

化学电离源原理范文

化学电离源原理范文

化学电离源原理范文1. 电喷雾电离源(ESI):电喷雾电离源是最常用的化学电离源之一、它通过将待分析样品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通过高压电场喷射出液滴,然后溶剂蒸发,形成带电的溶液离子。

溶液离子会进一步通过反离子(counter ions)与溶剂离子(即质子或氧化剂离子)结合,形成质子化离子或氧化离子。

2.雾化电离源(API):雾化电离源是另一种常见的化学电离源,它可以通过热蒸发、超声波振荡或荧光技术产生液滴或气溶胶,然后将其引入高电压或射频场中,使其发生电离。

常见的API技术有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和电喷雾雾化电离源(APPI)。

3.化学电离源(CI):化学电离源是一种需要使用化学反应剂的电离源。

它通过在离子化室中引入化学反应剂,如甲醇或氨气,与待分析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离子。

化学反应剂与待分析物之间的反应通常是电子转移反应或质子转移反应。

无论是哪种化学电离源,其基本原理都是将待分析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质谱仪中的离子分离和检测系统对离子进行分析。

质谱仪中的离子分离系统通常是通过施加电场或磁场来将离子按质量-电荷比分离。

以质量分析器为核心的离子检测系统可以对离子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化学电离源的选择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至关重要。

不同的化学电离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例如,ESI适用于大多数极性化合物,APCI适用于较疏水的化合物,CI适用于具有较高电离能的化合物等等。

因此,在选择化学电离源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和质谱仪的具体要求。

总之,化学电离源是质谱仪中将化合物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的关键设备。

它利用高能电场、高温或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待分析物转化为离子,以便进行质谱分析。

不同的化学电离源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选择适合的化学电离源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离子源

离子源

目前,气相质谱和液相质谱的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

作为质谱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子源有哪些种类以及各自不同的用途呢?首先对于气相质谱(GS/MS)来说,主要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化学电离源(CI)和场致电离源(FI)及场解吸电离源(FD)。

EI是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气相中的样品分子相互作用(轰击),使分子失去电子,电离成离子。

当分子离子具有的剩余能量大于其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时,分子离子便发生碎裂,生成碎片离子。

其优点在于它是非选择性电离,只要样品能气化都能够离子化,且离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能够提供丰富飞结构信息,是化合物的指纹谱;有庞大的标准谱库供检索。

其缺点在于不适用于难挥发、热不稳定的样品,而且只能检测正离子,不检测负离子。

CI是指引入一定的反应气进入离子化室,反应气在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流的作用下电离或裂解,生成的离子和反应气分子进一步反应或和样品分子发生离子分子反应,通过质子交换使样品分子电离。

其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根据离子亲和力和电负性选择不用的反应试剂,用于不同化合物的选择性检测。

其缺点在于也不适用于难挥发和热不稳定样品,谱图重复性不如EI图谱,而且反应试剂容易形成较高的本底,影响检测限。

FI和FD是一种软电离方式,由一个电极和一组聚焦透镜组成,形成高达几千伏的强电场,使气态分子的电子被拉出而电离。

其优点在于几乎没有碎片离子,没有本底,图谱很干净。

缺点在于仅适用于扇形磁场质谱和飞行时间质谱仪,我们常见的四级杆质谱和离子肼质谱都不能配置FI和FD源,而且高压容易产生放电效应,操作也更难一些。

EI源是我们最常见的气质离子源。

对于液相质谱(LC/MS)来说,主要有大气压离子源(API)、快原子轰击源(FAB)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三种电离方式。

API主要给出分子量信息,一定条件下可以提供有限的信息结构,它又包括电喷雾电离(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

ESI是指样品溶液从毛细管流出时,在电场及辅助气流的作用下喷成雾状的带电液滴,液滴中溶剂被蒸发,使液滴直径变小,发生“库伦爆炸”,把液滴炸碎,此过程不断重复,形成样品离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CI源和ESI源
APCI 和ESI 都是API源中两种离子化方法:
ESI 为电喷雾,即样品先带电再喷雾,带电液滴在去溶剂化过程中形成样品离子,从而被检测。

APCI 为大气压力化学电离源,样品先形成雾,然后电晕放电针对其放电,在高压电弧中,样品被电离,然后去溶剂化形成离子,最后检测。

1)原理上:APCI利用电晕放电离子化,气相离子化。

ESI利用离子蒸发,液相离子化。

2)适用范围:APCI 使用于中等极性,小分子化合物,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而ESI 使用于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3)多电荷:APCI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大分子。

ESI 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特别适用于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分子。

ESI主要用于极性、大分子有机物,APCI一般用于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

ESI易形成多电荷离子,因而可测大分子。

APCI主要产生单电荷离子,限于四极杆的质量分析范围,一般测定分子量低于1000的有机物。

ESI 除与四极杆、离子阱匹配外,也可配合TOF、FTICR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APCI应用范围较窄,常见如某些环境污染物检测、甘油三酯检测等,一定程度上互补了ESI的应用。

ESI 的软电离程度较APCI 的还小,但其应用范围较APCI 的大,只有少部分ESI 做不出,可以用APCI 辅助解决问题,但是APCI还是不能解决所有ESI 解决不了的问题。

电喷雾电离源是一种软电离方式,即便是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的化合物,也不会在电离过程中发生分解,它适合于分析极性强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肽、糖等。

电喷雾电离源的最大特点是容易形成多电荷离子。

这样,一个分子量为10000Da的分子若带有10个电荷,则其质荷比只有1000Da,进入了一般质谱仪可以分析的范围之内。

根据这一特点,目前采用电喷雾电离,可以测量分子量在300000Da以上的蛋白质。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主要用来分析中等极性的化合物。

有些分析物由于结构和极性方面的原因,用ESI不能产生足够强的离子,可以采用APCI方式增加离子产率,可以认为APCI是ESI的补充。

APCI 主要产生的是单电荷离子,所以分析的化合物分子量一般小于1000Da。

用这种电离源得到的质谱很少有碎片离子,主要是准分子离子。

APCI与ESI源都能分析许多样品,而且灵敏度相似,很难说出哪一种更合适。

同时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准则判断何时使用某一种电离方式更好。

但是通常认为电喷雾有利于分析生物大分子及其它分子量大的化合物,而APCI更适合于分析极性较小的化合物。

APCI源不能生成一系列多电荷离子,所以不适合分析生物大分子。

而ESI源由于它能产生一系列的多电荷离子,特别适合于蛋白质,多肽类的生物分子。

ESI和APCI共同点:
1、使用高电压元件和雾化气喷雾法产生离子
2、通常产生(M+H)+或(M-H)-等准分子离子
3、产生极少的碎片,但可以控制产生结构碎片
4、非常灵敏的电离技术。

不同点:
1、生成离子的方式不同,ESI:液相离子化;APCI:气相离子化
2、样品兼容性
ESI:极性化合物和生物大分子
APCI:非极性,小分子化合物(相对ESI而言)且有一定挥发性3、流速兼容性
ESI:0.001到1ml/min
APCI:0.2到2ml/min
4、ESI的适用范围要远远大于APCI
ESI的优点与缺点
(1) 优点
1.分子量确认
2,适合于挥发及不挥发的溶质
3.适合于离子化及极性的溶质
4.好的灵敏度
5.高分子量测定
6.适合于毛细管色谱
(2) 缺点
1.相对较低的LC流速。

2.在溶液中必须离子化。

3.在高盐条件下会发生离子抑制。

4.产生加和离子影响结果。

5.有限的结构信息。

APCI优点∶
1.利用所得到[M+1]+及[M-1]–进行分子量确认
2.源参数调整简单,容易使用
3.耐受性好,喷雾器及针的位置不关键
4.LC流速可达2.0ml/min
5.好的灵敏度
缺点:
1.有限的结构信息
2.易发生热裂解
3.低质量时化学噪声大
4.不适合做分子量大于1000的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