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归纳
1.四诊合参: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诊察方法。望指
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态、舌苔等外观表现;闻指通过闻其气味、听其声音
等方式来辨别病情;问指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病史、症状等信息;切指
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合参指的是将四诊的观察结果综
合起来,得出一个准确的诊断。
2.病机分析:病机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机理和规律。中医诊断学通过对患者病史、症状等的综合分析,找出疾病的病机。常见
的病机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
3.辨证:辨证指的是根据四诊的观察结果和病机分析,将患者的病情
进行归类和辨别。中医辨证有六淫辨证、八纲辨证、辩证分型等方法。辨
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病症分类: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内伤、中风、中毒、寒热、气血
失和、经络失调等几大类。外感病是指人体受到外邪侵犯,如感冒、风寒等;内伤病是指由于内脏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如肝病、肾病等;中风病
是指中风引起的疾病,如半身不遂等;中毒病是指人体中毒导致的疾病,
如中毒性肝炎等;寒热病是指由于寒热所致的疾病,如中暑、热病等;气
血失和病是指由于气血不调和失和导致的疾病,如贫血、气虚等;经络失
调病是指经络不通畅导致的疾病,如痛风、偏头痛等。
5.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等特点可
以反映病情的轻重;舌质的颜色、形态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舌形的大小、形状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功能等。
历节(痛风)症状.病机分析
历节(痛风)症状.病机分析
第5节历节(痛风)症状VS病机分析(桂林本14-67、14-68、14-69、14-70条)
【14.67】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黄汗出,故曰历节。
【14.68】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
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两胫热,便为历节。
【14.69】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14.70】肥盛之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那接下来呢,我们就来看黄汗,不是,不是黄汗!历节、历节哦!我们来看痛风。那这个痛风的条文呢,我们桂林本是从14之67到14之73,哦,这样的一串文字。我想我们在前面几条倒是不太需要花大心思来处理,那方子的话它就是一个桂枝芍药知母汤,一个乌头汤哦,这两个方子都是很好的方子。
那么前面这4条呢,67到70哦,比较是在解释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体质,比较容易发生痛风这种病。那我觉得,有的时候看张仲景解释这种体质的条文,会觉得有一点垃圾条的感觉,可是,痛风部分我觉得他体质说是,算得上说的是比较可以验证的正确的哦,所以我们就来读一下。
他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其实你把这个人的脉他是又沉又没力的脉,那你就说,沉脉嘛,大概是肾比较虚吧,那没力没力的血不够吧,那这样子的话,这个人肝跟肾都比较虚一点,所以他就,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中医本质 病机 疾病的本质
中医本质病机疾病的本质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治疗手段。它与西医学在疾病认识和治疗方法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医注重病机的分析与辨识,提出了许多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为中
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本文将从中医的本质、病机以及疾病的
本质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医的独特之处。
一、中医的本质
中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本质在于通过辨证施治来维护人
体的健康。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调节
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思路与西医药
物干预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依托于经验总结和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
二、病机的概念及分析
病机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病
因病机的关系。中医将疾病视为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有关,通过分
析病机来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病机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病因、病机、病位、病机转变过程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
中医师可以得出有关疾病的辨证和施治的结论。
三、疾病的本质
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因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导致气机的紊乱
以及脏腑功能的紊乱。病理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局部症状,而是整体性的。不同的疾病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症候,但其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为
阴阳失衡。中医通过辨证体系来分析疾病的本质,寻找病机,然后通
过调节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中医学注重病机的观察与分析,将疾病视为人体阴阳失
衡的结果。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中医的独特性
在于其注重整体观念,尊重自然规律,并将人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虽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方法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方法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方法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通过对疾
病的病因和病机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法和方案。中医
病因病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病机分析、六经
辨证、病因辨证等内容。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医病因病机
分析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一、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础方法。其中望诊是通过观
察患者的面色、目赤、舌苔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病因病机;闻诊是通过
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等症状来进行初步诊断;问诊是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病史,进一步掌握病因病机;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
脉搏来进一步确定病因病机。这四种诊法相互结合,能够全面准确地
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分析提供必要的资料。
二、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环节。病机分析是指通过病因的影响,导致人体失调,从而产生疾病的机理。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
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因素。通过对这些病因的分析,可以确定患者具体的病机,为中医治疗
提供依据。
三、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学认为,
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内外联系的桥梁,与脏腑组织相互联系,协调人
体生理功能。病变导致经络失调,进而影响脏腑功能,最终发展为疾病。通过对六经辨证的分析,可以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进而制定相
应的治疗方案。
四、病因辨证
病因辨证是中医病因病机分析方法中的关键环节。病因辨证是指通
过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确定患者的病因病机。中医学将病因分为外
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包括外感、饮食不当等,内因主要包括
中诊案例分析题脏腑病机分析
中诊案例分析题脏腑病机分析
《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病机的论述有十九条,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病机十九条”。北京中医药大学翟教授认为,病机十九条的意义,在于它从五脏六气失常致病入手,示范临床审机求属的方法。病机十九条遵循同一格式“诸……皆属于……”表述,其中的“诸”、“皆”是表示不定多数,切忌认作“一切”、“全部”、“凡是”,并防止将条文绝对化,应从其病象入手,按五脏六气的特性进行病因病位及病性的归类分析,以推求病证的本质属性,从而为防止提供依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肢体动摇不定和头目眩晕的病证,大都属于肝的病变。掉,摇也,包括头部、四肢的抖动和肌肉?动等;眩,即眩晕,指视物昏花旋转,头重脚轻,如坐舟车之状,甚则张目即觉天旋地转,不能站立。掉、眩,均有一个共性,即“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风胜则动”,故二者属风证范畴。而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主人一身之筋膜,开窍于目,故若肝有病变,波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就会见到掉、眩等风证之象。因其病位在肝,产生于内,故又可称之为“肝风”、“内风”。风证有虚实之不同,血虚生风者,宜四物汤加减;阴虚风动者,用六味地黄汤、一贯煎加味;肝阳上亢者,可用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汤治之;热极生风者,则以羚羊钩藤汤来清热熄风。
病案举例李某,男,15岁。发热持续10日不退,体温常在39℃左右,咳嗽喘促,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吐痰黏稠而带血色,便干溲赤,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经用青霉素、链霉素,效果不显,特来就诊。舌苔白质红绛,脉数而软。辨证立法:寒邪犯肺,郁而化热,肺气壅胀不宣,咳喘鼻煽。津液不布,烦热口渴。拟用清热宣肺定喘以治。处方:北沙参10克,炙麻黄1.5克,生石膏(先煎)12克,炒杏仁6克,鲜苇根15克,酒条芩10克,陈橘红5克,炙苏子5克,葶苈子(大红枣5枚去核同布包)5克,陈橘络5克,炙前胡5克,炒枳壳5克,苦桔梗5克,桑白皮(炙)6克,炙甘草3克。二诊:服三剂,热退喘咳减轻。前方去苇根,加半夏曲10克,天竺黄6克。三诊:服三剂,喘已止,微有咳,惟食饮尚未恢复,以前方去麻黄、石膏、黄芩,加麦芽、谷芽,乃愈。(《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八、审证求因与分析病机的方法
《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八、审证求因与分析病机的方法
由于人体生理功能活动极其复杂,致病原因多种多样,疾病表
现千差万别,因而产生的病证也就复杂繁多。当我们在临床上
为患者诊治疾病的时候,首先面对的是患者提供的这些众多的
甚至是杂乱的症状和体征。如果不能透过症状(表象)进行全面
的分析病因与病机,就不会做出正确的治疗。因为正确的治疗
取决于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又取决于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的正确分析。所以审证求因、分析病机是正确诊断与
治疗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我们把学过的病因病机学说正确地
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在这里,我们根据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简要的介绍下在临床上审证求因与分析病机的基本方法。
(一)掌握季节、气候特点
(1)六淫、疫疠之邪具有明显的季节与气候特点
(2)不同季节可有不同的流行疫疠。如麻疹、百日咳、痢疾、湿温、霍乱等;
(3)慢性疾病可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出现急性发作或轻重的转化,如哮喘、痹证等。
(二)研究患者情志变化
(1)七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注意了解患者情志变化的原因及其与发病的关系
(2)区别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y
(3)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情志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些情志变化对疾病的发展往往又起着不良作用。
(三)分析个体差异
(1)年龄差异:儿童时期正值“稚阴稚阳”阶段,发病易虚易实;老年“阴气自半”容易出现盱肾虚损之证。
(2)性别差异:男女不同,气血盛衰各异。同时妇科又有经、带、胎、产等特异病证。
(3)体质差异:先天禀赋不一,后天调养有别,因此人有肥瘦壮衰之分。同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对体质差异又有直接影响,需要详加审视。
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
中医诊断学病案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
病案1:
(1)患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失眠、头昏、健忘、面色少华、舌淡苔白,可见其心血亏虚。
(2)患者气短神疲乏力,纳食呆滞、肢体困重、大便溏烂,可见其脾气虚。脾虚生湿,故肢体困重、舌胖。脾气虚,不能升散水谷精微,上不得精气滋养,则头昏、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精微不升反而下流,则见便溏。
病案2:
(1)患者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近赤月经闭止,伴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是明显的气滞血瘀症状。气能行血,气郁则血瘀。
(2)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患者急躁易怒,正是肝火上炎的症状。
病案3:
(1)患者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可见其肝血亏虚。
(2)心血与肝血在运行方面密切相关,有见患者头晕眼花,心悸多梦,可知其心血亏虚。总的来说,患者是“心肝血虚”。
病案4:
(1)患者畏寒肢冷,腰酸乏力,大便溏,小便清冷,可见其脾肾阳虚。
(2)患者痛经,经量少,色黑多血块,面色乌暗,眼周及环唇色黑,舌边布满瘀斑,脉沉紧,是血瘀所致,又“伴冷汗淋漓,肢冷如冰”,可知其属寒。阳气亏虚,虚寒内生,是寒凝血及气虚所致的血瘀。
病案5:
患者恶风寒,无汗身痛,发热,痰清稀,是表寒症的表现,风热
犯肺。但后来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是热症的表现。寒极生热,转为里实热证。
病案6:
患者恶寒发热二天,咳嗽,痰稀白,周身酸痛,头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犯肺证。鼻为肺窍,肺气失宣,则鼻塞流涕。
试论中医内科对病机本质分析与诊治
试论中医内科对病机本质分析与诊治
中医学的病机学说,就是由病机概念发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即指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本文探讨中医内科诊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抓住病机本质进行辩证医治。利用病机学理论辩证医治,可以有效把握病情病理,辩证分析病况,综合医治,提高中医内科医疗质量。本文提出病机本质分析诊治的几个步骤,并以案例佐证,具有可行性意义,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标签:中医内科;病机;诊治
中医内科诊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即抓住病机本质进行辩证医治。利用病机学理论辩证医治,可以有效把握病情病理,辯证分析病况,综合医治,提高中医内科医疗质量。本文提出病机本质分析诊治的几个步骤,并以案例佐证,具有可行性意义,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医学病机这个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的《至真要大论》篇中见有。王冰说:“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张景岳说:“机者,要叶,变也,病变所由出也。”用今天的话来说,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规律,是疾病的本质表现。中医学的病机学说,就是由病机概念发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即指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
1有效把握病情病理
病机学说强调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诊治病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且每个局部器官都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功能又组合成人体整体机能的组成部分。病机理论正是从人体整体上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如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在整体观的支配之下,各种病况都可以推究其病机所在。进而准确地辨别具体病况,有效诊治。就是说,利用病机理论,研究某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基本规律,并借助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取类比象、比附表意,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生命活动与疾病现象进行类比,总结和概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规律性认识。那么,在具体的诊治过程中,如何明确疾病的病机?具体操作程序又如何呢?
(完整版)《中医条辨》原文
(完整版)《中医条辨》原文
【完整版】《中医条辨》原文
中医条辨
引子
中医学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医学,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其中,中医条辨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条辨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明确疾病的病机特点和辨证依据。中医条辨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和核心。
条辨的内容
中医条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病因判断:通过细致观察患者的病情表现,结合询问病史和
察看舌诊、脉诊等,确定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病因判断是条辨
的基础,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2. 病机分析:根据病因和病情,判断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病机分析是深入理解病情和疾病发展规律的关键。
3. 病证辨别:根据病机特点,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对疾病的证候进行辨别和归类。病证辨别是精确诊断的关键环节。
4. 辩证论治:在确定了病因、病机和病证之后,根据中医理论
和经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辩证论治是根据条辨结果,采取
相应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条辨的意义
中医条辨的意义在于:
1. 确定诊断:通过仔细条辨,可以准确诊断出疾病的类型和程度。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测病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2. 制定治疗方案:条辨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病证,采取相应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疗效。
3. 评估预后:通过对疾病的条辨,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的医疗建议。
结束语
中医条辨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证分析,可以准确诊断疾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病情和预后。中医条辨的研究和实践,将为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做出积极贡献。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总结
在医疗领域中,临床中医病案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
病例的仔细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各种疾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临床中医病案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病例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病例分析是中医临床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在于总结临床
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病例,医生可
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精准和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病例分析还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
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二、病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1. 收集病例资料: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例进行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资料。这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在收集资料的过
程中,医生需要尽可能详尽和准确地记录,以确保后续的分析工作能
够顺利进行。
2. 辨证论治:在对病例进行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后,医生需要进行
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辨证论
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它强调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要求医生考虑疾
病的内外因素、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因素。
3. 病机分析: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病案进行病机分析。病机分析是病例分析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发展规
律和相关因素的研究。通过对病机的深入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治疗总结:最后,在分析了病机之后,医生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这包括对疾病的缓解情况、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估。通过对治疗效果的总结,医生可以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率。
抑郁症、痴呆症病机分析:
抑郁症、痴呆症病机分析:
当今抑郁症、痴呆症患者很多,对家庭,对社会,造成很大负担,很大危害。西医对这种病的发病原因,一无所知,当然就
更不会治。
中医从阴阳六气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分析出抑郁症和痴呆症的病理机制。
肝木条达,则心情舒畅,何抑郁之有?肝寒则木郁,失其生发之机,失其条达之性。“喜柔条于芳春”,是因为春来天气渐暖,草木渐得蕃荣;“悲落叶于劲秋”,是因为秋霜寒冷,草木渐失生机。可见阳气不足,即渐失生机,而易生抑郁。
关于心情好坏的问题,自己有亲身体会。20岁时某日傍晚,经一天劳累后,没有明显诱因,突然心生不快,持续时间不长。一晚休息后,次日消失。30余岁时某日白昼,自己一人独处,无明显诱因,突然心生喜悦,一阵高兴,不知何故?后来对中医渐有研究,才渐悟其中道理。中医说肺主悲,心主喜,什么道理?肺司秋凉之气,凉气有余,即生悲哀之情;心主夏令君火,君火健旺,阳气温暖,即易生喜乐。所以《内经》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指胸中,心包之意。说白了,阳气旺盛,血脉才能暢通,心情自然愉悦。阳气不足,血行迟滞,心情自然抑郁。所以阳气的旺衰,既决定精力是否充沛,决定抗病力是否强健,还决定心情智力的好坏。
发现两例抑郁痴呆患者,舌质都现淡白,阳虚可知。曾给扶阳药,都有改善。可惜没有坚持,未竟全功。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虽是述景舒怀之文,但是也说出了阴阳之气跟心情之间的关系: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登斯楼也,则有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中医知识:癃闭的病因病机考点分析
中医知识:癃闭的病因病机考点分析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今天我们癃闭关于病因病机的考点。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其病因病机包括以下六点:
1.湿热蕴结过食辛辣肥腻,酿湿生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湿热素盛,肾热下移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侵袭,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而为癃闭。
2.肺热气壅肺为水之上源。热邪袭肺,肺热气壅,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气化不利,而成癃闭。
3.脾气不升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清气不能上升,则浊气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通,而成癃闭。故《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4.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水,是以无阳则阴无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下焦炽热,日久不愈,耗损津液,以致肾阴亏虚,水府枯竭,而成癃闭。
5.肝郁气滞七情所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
焦水液的运行和气化功能,致使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且肝经经脉绕阴器,抵少腹,这也是肝经有病,可导致癃闭的原因。所以《灵枢经脉》提出: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6.尿路阻塞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道,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即《景岳全书癃闭》所说: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的通畅,有赖于膀胱的气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
病因病机名词解释
病因病机名词解释
病因病机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解释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病因指的是导致疾病的原因,病机则是指疾病发展的机制。
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指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气候变化、感染病毒、饮食不当等。内因则指人体内部的因素,如情绪波动、体质差异、遗传等。病因是疾病产生的基础,不同的病因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病机则是指疾病发展的过程和机制。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和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病机包括病理变化、病理机制和病理规律等方面。病理变化指的是疾病引起的生理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如炎症、肿瘤等。病理机制则是指疾病产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湿热、气滞等。病理规律则是指疾病发展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
在中医诊断治疗中,病因病机的分析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疾病的病因,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了解疾病的病机,可以针对病理变化和机制进行调理治疗,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
此外,在现代医学中,病因病机的概念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应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明确的病因和病机,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可以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病因病机的研究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突然四肢疼痛,看中医是怎么分析病机的
突然四肢疼痛,看中医是怎么分析病机的
四肢疼痛
[概念]
四肢疼痛是指病人上肢或下肢,或上下肢筋脉、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
四肢疼痛最早见于《内经》,如'肢节痛'、'骨痛'、手臂痛'、'脚下痛'、'腰股痛'、'股、膝、髀、【月+端】、【月+行】足皆痛'等。《伤寒论》、《金匮要略》则载有'历节痛'、'四肢疼'、'骨节疼痛'。后世所称'痛风'、'风腰腿疼痛'、'风走注疼痛'、'肩臂痡'、'手指痛'、'大股痛'、'足痛'、'足跟痛'、'足心痛'、'腿痛'及山岳丘陵地带的'柳拐子病'均属四肢疼痛的病症范畴。
《内经》论述的痹证,如'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周痹'、'众痹'等亦是以四肢疼痛为主证的证候。
为便于临床辩证,本篇重点叙述四肢疼痛,肩痛、臂痛、腰脊痛、膝肿痛、足痛等另立条目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风邪阻络四肢疼痛:四肢关节走注疼痛,痛无定处,而以腑、肘、膝、踝等处为多见,关节屈伸不便,或兼见寒热表证,舌苔薄白或腻,脉多浮。属行痹。
寒邪阻络四肢疼痛:四肢关节冷痛,痛处不移,形寒肢冷,局部皮肤颜色不红,遇寒加重,得温痛减,舌苔白,脉弦紧。属痛痹。
湿邪阻络四肢疼痛:关节酸楚疼痛,重看不移,或肌肤麻木不仁,日久失治则肌肉顽硬,骨节变形,致成残废,苔白腻,脉濡缓。属着痹。
热邪阻络四肢疼痛:四肢关节疼痛,局部焮红肿胀,兼有发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懆,脉数。
湿热阻络四肢疼痛:关节红肿,小便赤浊,四肢困重疼痛,脉滑或濡数,舌红苔黄腻,可伴有肌肤红色结节。
中医诊断辩证思维方法病例
中医诊断辩证思维方法病例
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辩证思维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本文将通过具体病例,详细解析中医诊断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病例一:患者王某,男,35岁,主诉发热、咳嗽、咽痛。以下是中医诊断的辩证思维过程:
1.收集病情资料:询问病史、症状、体征等。
2.分析病因病机: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判断为风热感冒。
- 发热: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出现发热。
- 咳嗽:风热犯肺,肺气失宣,导致咳嗽。
- 咽痛:风热侵袭咽喉,热毒蕴结,引起咽痛。
3.辨证论治:结合病因病机,辨证为风热感冒,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4.处方用药:银翘散加减。
病例二:患者李某,女,45岁,主诉胃痛、胀满、食欲不振。以下是中医诊断的辩证思维过程:
1.收集病情资料:询问病史、症状、体征等。
2.分析病因病机: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判断为脾胃虚弱。
- 胃痛: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胃气郁滞,产生胃痛。
- 胀满: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引起胀满。
- 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导致食欲不振。
3.辨证论治:结合病因病机,辨证为脾胃虚弱,治以健脾益气、和胃止
痛。
4.处方用药:四君子汤加减。
通过以上病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医诊断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
1.病因病机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分析病因病机,找出疾病的本质。
2.辨证论治:在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实现个体化治疗。
4.系统性:中医诊断辩证思维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系统性。
中西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中西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一、中医
近十年来,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归纳而言,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的盛衰以及生活环境、劳损、外伤等有密切的关系。
(一)感受外邪
即便是体质良好者,如果长期感受寒湿,风寒湿之邪杂至,日久亦可积而成疾。而体质虚弱或过劳之时,外邪更易入侵而为病。
(二)外伤与劳损
颈部外伤必然导致局部经脉气血的瘀滞不通,慢性劳损是指经久的积累性损伤,如颈部长时间在某些强迫或被动体位之下,会导致气血失和,经脉不通。日久血瘀痰聚,累及肝肾督脉,则病根深入,缠绵难愈。
(三)体质虚弱
由于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易为外邪所侵;既病之后,正不能驱邪外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逐渐深入,留于颈项筋骨血脉。尤其是人到中年,营卫气血渐弱,肝肾渐衰,筋骨懈惰,血脉窒滞,而出现颈椎病。
二、西医
(一)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的纤维环在20岁左右就开始慢慢退化,髓核亦于25岁左右出现退变,稍后椎体的软骨出现退变,并逐渐失去其半透明膜的作用,从而加快了髓核和纤维环的变性和老化。颈椎间盘的退变可继发颈椎失稳,长久下去,椎体边缘便出现骨质增生,骨刺形成,韧带肥厚,从而继发椎间隙狭窄、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等。
(二)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生理活动的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度活动,这是颈椎退变的最关键的病因。常见的慢性劳损包括:
1.不良体位如枕头过高,平卧位或俯卧位屈颈看书,均可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失衡和劳损。长期下去必将累及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波及椎管内脊髓与神经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要点:病久体弱,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晄白、舌淡胖。
病机分析:
畏冷,肢凉,面色晄白,神疲,乏力,气短,脉沉迟无力:阳气亏虚,温养推动无力。
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不利,大便稀薄:阳气亏虚,蒸腾、气化无力。
辨证要点:病久体弱,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分析:
两颧潮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阴液亏少,阴不制阳,虚阳内扰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小便短黄,大便干结:阴液亏少,失其滋润、濡养
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脉虚、动则加重。
病机分析:气的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作用减退,或脏器功能减退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
头晕目眩:气虚不能上荣
自汗: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肌表
动则诸症加重:劳则耗气,所以活动劳累时诸症加重。
舌质淡嫩:营气虚不能上荣于舌
脉虚/弱/无力:气能行血,气虚血行无力
辨证要点:病体虚弱,面部、口唇、爪甲、肌肤粘膜的颜色淡白,脉细。
病机分析:
头晕眼花,唇、舌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黄:血液亏虚,血不荣于上,头面官窍失养。
心悸,多梦,健忘:血液亏虚,血不养心/养神。
手足发麻、肤涩、指甲色淡:血液亏虚,肌肤失养。
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迟或经闭:血液亏虚,冲任失养。
脉细:血液亏虚,脉道失充。
三、表里寒热:
辨证要点:主症: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兼症: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气喘。
病机分析:
恶寒发热:外邪侵袭肌表,卫气奋而抵抗,正邪相争
鼻塞流涕:肺开窍于鼻,肺气失宣
咳嗽气喘:肺肃降不利,肺气上逆
头身疼痛:邪气郁滞体表经脉,气血不畅
辨证要点: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淡不渴,安静少言,痰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病机分析:感受阴寒之邪,或内伤体弱,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
辨证特点:冷-凉-白-稀-润-静-喜暖
辨证要点:恶热喜冷,面红目赤,四肢温热,口渴饮冷,烦躁多言,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病机分析:感受阳热之邪,或脏腑功能亢进,阴津暗耗,阴虚阳亢所致。
辨证特点:热-黄-赤-稠-燥-动-喜凉
四、五脏的辨证(脏腑症状表现的内在生理病机):
心主血脉:心痛,心悸,怔忡,脉结代。
心主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谵谵语,神昏。
心开窍于舌:口舌生疮,舌尖红。
心火下移小肠:小便赤涩
肺主气司呼吸:喘息、胸闷;气短,乏力,声低。
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自汗,畏风,易感冒,恶寒发热表证。
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咳嗽、浮肿(阳水)、咯痰、咯血。
肺开窍于鼻:鼻塞、流涕、音哑(发音的咽喉归于肺系)。
脾主运化:纳呆少食,腹泻或便溏,便秘,腹胀,腹痛;浮肿(脾气虚、脾阳虚)
脾主统血:各类出血(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证)
脾气主升:内脏下垂(脾虚气陷证,脾的升举作用),头晕目眩(脾的升清作用)
脾喜燥恶湿:便溏、身重、女子带下(湿邪内生)
胃主降:嗳气,呃逆,呕吐(胃气上逆)
肝经循行部位:颠顶,胁肋,乳房,少腹,腋下颈侧瘰疬,偏疝坠痛,睾丸肿痛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胀闷痛(尤其是肝经循行部位)(肝郁气滞)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喜叹息(太息),忧郁寡欢(肝郁气滞)
急躁、易怒(肝在志为怒)
肝主疏泄,调节生殖系统: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不孕,男子排精异常等。
肝藏血:头、目、指甲、筋脉失于濡养(肝血虚)
肝开窍于目:两目干涩、视物模糊、雀盲(肝阴血虚);目赤肿流泪(肝火)。
肝主筋:筋剔肉膶、拘挛、抽搐,手足麻木,膝部屈伸不利(血不养筋)肝木通于风气:目眩、肢麻、抽搐、舌颤等(也就是内风的各种表现)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血虚生风/ 阴虚生风)
胆经循行部位:耳热、耳聋、耳鸣(实证)、偏头痛、胁痛
胆主决断:忧郁胆怯,多梦易惊,卧不安
肝胆主半表半里:寒热往来(少阳证,小柴胡汤证)
肝与脾肺相克: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火犯肺证
肝与心肾相生: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腰为肾之府:腰膝酸软(肾阴虚),腰背冷(肾阳虚)
肾为水火之脏:肾阴和肾阳是五脏阴阳之根本
潮热、骨蒸盗汗、腰膝酸软、咯血等(水-肾阴虚,虚火内扰)
畏寒、手足清冷、骨痛、阳痿(火-肾阳虚-命门之火)肾藏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生殖机能异常(五软,五迟,生殖问题,早衰等)
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钝,囱门迟闭,筋骨痿软
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能减退;
成人早衰,发脱齿摇,健忘恍惚,动作迟钝,足痿无力
肾主水:水肿、少尿(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
肾主纳气:哮喘,呼吸表浅、动则气喘(肾不纳气)
肾其华在发:脱发、发白;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虚证)
肾开窍于二阴:五更泄泻、阳虚便秘,小便清长、尿频、遗尿、癃闭等二便异常
(一般病机为肾阳虚/脾肾阳虚,气化不利)
肾主骨生髓: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老年人骨质脆弱、腰膝酸软、足跟痛
头目眩晕,空痛,痴呆,健忘(脑为髓海,髓海不足)
五、气血辨证:
辨证要点:气虚表现+ 自汗,或遗尿,或二便失禁,或崩漏、滑胎,或遗精等。
病机分析:
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气虚,推动作用减弱,脏腑功能减退
自汗不止,流涎不止:气不固津
妇女出现崩漏:气不摄血
滑胎、小产;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肾气不固
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大便滑脱失禁:肾气不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