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练习:选择题题型专练(三)因果、目的类
(三)因果、目的类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9·常熟月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道,商民族虽已从事农业,但在商朝五百多年的历史中,迁都的次数在六次以上,而且甲骨文上有经常狩猎的记载。材料中作者旨在强调( )
A.商朝游牧习俗浓厚
B.商朝贵族经常狩猎
C.商朝都城一直不固定
D.商朝统治者不重视农耕
2.(2019·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联考)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
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
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
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
3.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4.(2019·镇江高三验收考试)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和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曲辕犁的发明和推广
B.新农作物在江南引种
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北民因动乱大批南迁
5.(2019·盐城三模)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6.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系统训练
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3、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4、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观念论证儒家学说”天人合一“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利用D.
、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5到宋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 ) 上述材料典型的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2021版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限时集训(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与科技文艺
(对应学生用书第153页)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1·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根底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那么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A.荀子在儒家根底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B[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不是法家学派的开创者,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而人性的改造那么在于强化礼法〞说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当时儒家思想并未受到重视,儒法并用是汉代形成的,故C项错误;荀子的思想仍是以儒家为主,二者并未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
2.?礼记?中写道: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先秦思想家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导学号:40034018】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
B[材料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最能反映战国墨家“兼爱〞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儒家主张仁爱(爱有等差),强调等级差异,故A
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知足寡欲、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21·无锡一模)“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缺乏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下篇模块二通史融通练习
模块二通史融通
一、世界近代史
阶段一西方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
(二)要点时空定位
14-16世纪欧洲社会转型的四大体现
(1)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关系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2)在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这些活动又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在意识形态方面: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神学思想受到强烈批判,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除了精神枷锁。
(4)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崛起冲破了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这些不仅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对封建神学的批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二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一)阶段特征概述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3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专题综合集训(三) 现代的世界和中国
(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的建立()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
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
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
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
C[根据题干材料“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即贸易保护,此举加剧了经济危机下本已就很严重的贸易摩擦,故C项正确。] 2.“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
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
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
C[根据题干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C项符合题意。]
3.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
2020届高考历史江苏省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③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有利于精神文明 女的戒律,压抑了人的个性
建设
③其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
明末清初
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④民本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
孝等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栏目索引
1.(2019江苏七市3月)在外来印度哲学与本土道教哲学的高挑考导战航下,儒学家 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关系,使以心性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 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新儒学”兴起于 ( C ) A.先秦 B.西汉 C.两宋 D.明清
栏目索引
2.(2018江苏常州期末)中国古代某学者Leabharlann Baidu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 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
高考导航
(D) A.“人之性恶” B.“三纲五常” C.“清心寡欲” D.“存天理,灭人欲”
栏目索引
答案 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顾人情、过分压制人的自然欲求,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此学者的评论主要针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的
神授”等主张,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地位
只是诸子百家思想之一
儒学独尊,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联系
新儒学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学说的
高频命题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答案解析)
【高考复习】2020版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材料阅读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农业劳动力——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民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便有保障。反之,当饥寒交迫的民众“揭竿而起”之时,专政手段再强大的王朝也难逃土崩瓦解的厄运。这类事实的反复出现,使得统治阶级中富于远见的人士认识到民众不可侮。基于这类考察,中国的“圣君”“贤臣”们很早就提出“知人”“安民”,时至晚周,民本思想渐趋盛大。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孔子指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并有“修己以安百姓”的主张。在孔子身后,《左传》《孟子》《荀子》等书更对民本思想加以发挥。总之,“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命题是中华农业社会的一种传统政治思想,“仁政”“王道”学说由此派生出来。
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健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民本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
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3) Word版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3)
1、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2、五四运动后,郑振铎等人认为要“向着德莫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他们也强调其“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要“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俗改造起来”。
这说明郑振铎等人( )
A.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
B.扩大了宣传科学思想的群体
C.重新选择了改造中闰的武器
D.继续以西方文化变革中国
3、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到1922年7月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解
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
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
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
该通告( )
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四微专题3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含答案)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微专题3 古代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融
学校教育官学:汉朝设立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私学:春秋时期产生,孔子“有教无类”;唐朝以后,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朝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印刷书籍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简策和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时的毕昇发明用胶泥制的活字
图书馆官府藏书: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也得到发展。明清两代尤其突出,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如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
考向1 明代的雕版印刷
1.(2022·北京卷)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该图可以佐证明代( )
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
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
解析:据材料“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及图可知,编刻者画像印在版画上,上下左三处配以刻书堂名、书名,以及本书主要内容,构成了一幅很好的图书形象广告,塑造了品牌,即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故选C项;唐代就已经出现雕版印刷技术,排除A项;材料是明代刻本书籍的广告,与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无关,排除B项;“摆脱”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C
考向2 明朝时期文化的交流
2.(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考点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5.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
6.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7.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专题综述】
本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因此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热点集中在思想方面,特别是先秦诸子思想是高考的“常青树”。文化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要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解决问题。
【简明表格】
1.从形式上看:新情境式选择题仍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
2.从内容上看:不同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或观点的本质内涵与特征及影响、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中国思想理论成果仍将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提优导学(江苏专用)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5_【检测与评估答案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
文化
1. B 【解析】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百家争鸣各家思想主张的特色进行正确的判断。“民本思潮”“专制主义”分别对应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据此不难推断B项正确。“知其雄,守其雌”意为“知道雄伟强大的好处,而自己宁可处在雌伏软弱的位置”,属于典型的无为思想, 与“清净无为天下正”“反者道之动”均是老子思想。
2. D 【解析】本题以董仲舒的儒学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主张的有关内容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材料主要反映了董仲舒“天人合一”中的天谴说,即试图利用天的权威约束君主;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法治、维护等级秩序等内容,故A、B两项不符合题干信息;“天理为万物的本原”是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才阐发的命题的主张,而且材料也未涉及,故C项明显错误。
3. B 【解析】本题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影响为考点,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反映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并不受重视,而东汉时期“诸将皆有儒者气象”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的缘故,故B项为正确答案; 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朝统一后逐渐结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结束了这一局面,A项不符合史实;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西汉君主重用儒者均为直接原因,故排除C、D两项。
4. B 【解析】本题考查陆九渊心学。有关“实践”的观点是王阳明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攻略习题:3_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18江苏大联考二模)有学者认为,先秦儒家之所以强调家庭孝道,不是要把家庭孝道凌驾于社会公德、正义之上,而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这就要求家庭中的儿子应具有健全的分辨是非善恶的智慧。这说明先秦儒家强调的孝道( )
A.以“仁”“礼”为核心
B.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品德
C.要求个人应具备“理性”
D.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2017江苏苏州一模)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中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
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3.(2017江苏南通一模)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之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4.(2018江苏南京三模)《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
1.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
A.天理
B.儒家的伦理道德
C.宇宙
D.人本
3.“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出自于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
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
4.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5.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
A.强调“大一统”
B.推崇严刑峻法
C.主张顺应自然
D.主张“礼法并施”
7.《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主题升级练三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升级练(三) 立德树人——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14题,全卷满分85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初统治者眼中,天命和治权的媒介是人君的德,即君主有德就能获得天命,无德或失德就丧失天命,所以君主必须敬德、保民。周代天命观表明君权( )
A.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可以有效地控制天命
C.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完全依赖天命的赐予
,人君治权来源于天命,但君主能否获得天命授予的治权,取决于人君是否有德,这表明君权是神圣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是对“保民”内涵的错误理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君权来源于天命而非能控制天命,B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敬德、保民,就自然会获得天命的赐予,D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孔子吸收了中国原始社会(传说中的尧舜时代)遗留的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并有所发挥,这是很可贵的积极因素。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反映了孔子把自己和他人联系起来,处处想到他人,同时强调只有首先把自己的修养(品德、学问等)加以完善,才能帮助他人“立”和“达”,这体现了人道主义,故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实事求是思想,排除;C项体现的是伦理思想,排除; D项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排除。
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点专题专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
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
A.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2.(2019江苏南京、盐城3月)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在这里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他认为汉代( )
A.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B.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C.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D.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3.(2019江苏常州1月)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也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4.(2019江苏苏锡常镇3月)《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 )
A.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
B.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
C.《汉书》中的记载更为可信
D.考古发现和文献存在差异
5.(2019江苏扬州1月)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士”在中国史上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这主要是在强调这一文化传统的( )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三册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
【专题概览】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冲击与三教合一—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儒道两教兴盛,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但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明初理学官方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成为八股取士的依据,后来渐渐走向僵化。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思想上的反映)
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各学派争相发表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济世的主张
实质:反映了当时社会转型时期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阶级关系上,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特别地礼贤下士,“士”阶层的活跃;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 )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解析:选D 题干大意是:孔子在创作《春秋》时,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明成祖的言论,意思是蛮夷之人与中国人没有差异,都有是非善恶之心。由此说明,对华夷观,孔子和明成祖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论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B项错在“本质区别”,表述不合史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封建社会不断演变中形成的,故C项错误。
2.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该思想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墨子
解析:选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这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道家政治理念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并未提出兼爱思想,故B、C两项错误。
3.(2019·江苏原创模拟一)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其政治观的最高原则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该思想家是( )
A.孔子B.老子
C.李斯D.王阳明
解析:选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儒家、法家都强调入世、积极有为,故排除A、C、D三项。
4.(2019·南通一模)《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
能配享孔庙,但他的思想却融入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B.荀子
C.董仲舒D.朱熹
解析:选B 首先通过题干中的“他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判定他生活在战国,通过“礼仪教导民众”“法令来制约民众”判定他主张隆礼重法,通过“他不能配享孔庙”判定他不是孟子、董仲舒、朱熹,综合上述判定,这位思想家应该是荀子,故B项正确。
5.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解析:选D 题干指出了当时思想家针对国家混乱的现象,则建议统治者要尚贤,国家贫困的现象出现,则建议统治者要节俭,这说明了这位思想家主张国家出现什么问题,就要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体现了一种务实治国的精神,故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君王与民众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主张的是尚贤与节俭,不是精神自由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
6.(2019·盐城三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 ) 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
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
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
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解析:选C 董仲舒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普遍设立学校来教化人民,任用有才华的人为官,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推动贵族政治进一步走向瓦解,从而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因素,推动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董仲舒主张任人唯贤,这与先秦时期的用官标准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教育措施主要在郡县范围内,故B项错误;D项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结果,故D项错误。
7.(2019·南京学情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解析:选C 萧公权在言论的最后,指出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真实目的是“重革命
而轻受命”,即通过对这种思想宣传,来警告统治者不要实施暴政,否则引发动荡,最终不利于其统治的巩固,因此,这种思想可以起到防止专制弊端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解读,而不是批判,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更多是限制君权,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
8.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解析:选B 宋明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故家具设计体现理学这一特征,说明理学思想社会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和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和题意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无关天理观念,故D项错误。
9.(2019·无锡一模)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
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解析:选D 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而另一方面,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都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均排除。
10.(2019·苏锡常镇二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解析:选B 依据题干中“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信息,可知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故B 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果,故A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