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研究及最终目标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研究主题:货币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研究摘要:本论文致力于研究货币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

首先,我们探讨了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货币的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直接通过利率、信贷和汇率等渠道的传导方式。

然后,我们通过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和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货币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VAR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等。

最后,我们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有效性、传导机制、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第一部分:研究问题及背景1.1 研究问题货币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有效性及传导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实经济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效果千差万别,其传导机制也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下问题:货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性如何?货币的传导机制有哪些因素影响?1.2 研究背景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利率、货币供应量和汇率等途径实现。

然而,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资产价格泡沫、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等。

此外,传导机制的复杂性也影响了货币的效果。

因此,对货币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货币制定者提供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货币的效果。

第二部分: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框架本论文采用多个方法研究货币的有效性及其传导机制。

首先,我们将进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探讨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机制。

其次,我们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包括VAR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等,对货币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最后,我们将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货币的效果进行评估。

2.2 数据来源本研究将使用多个数据集来支持研究结果。

首先,我们将使用宏观经济数据,如GDP、CPI、通胀率、失业率等,来评估货币对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收集相关金融市场数据,如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等,来分析货币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1994年以来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1994年以来数据的实证分析
4 8
《 西部金  ̄) 2 0 1 3 年第 4 期
信贷规模直接调控向货币政策 间接调控转变 ,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 存款准备金率在这一时期从 1 3 %降
至8 %。贷款基准利 率保持稳定 ( 在 1 9 9 5 年 3季度 至 1 9 9 6年 2 季 度调高 至 1 3 . 5 %,其他时 间保 持在 1 0 . 9 8 %) 。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 目标来看 , 货币供应量( M 2 ) 在此期 间年均增长 2 9 . 6 3 %, 各项贷款年均增长
行 了一系列的调整 , 并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本文的研究重点 旨在分析后金融 危机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较之前是否有显著改善 , 从而探索现阶段更为有效 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


文献综 述 与研 究框 架
国内学者对于我 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 , 并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对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进
《 西部金融) ) 2 o 1 3年 第 4期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
— —
1 9 9 4年 以来 数据 的实证 分析
张 宏 亮
(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 陕西西安 7 1 0 0 7 5 )
摘 要 : 本 文 分 别 从 长 期 均 衡 视 角和 短 期 动 态 变化 两 个 方 面 研 究我 国 货 币政 策 的 传 导 机 制 . 并 对 不 同 时期 货 币政
控 历程 划分 为三 个 阶段 :
阶段一( 1 9 9 4 年一 1 9 9 8 年) : 规模控制与货币政策工具 间接调控并存 阶段 。这一时期 的调控手段逐步由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2
作者简 介 : 张宏 亮( 1 9 8 0 一 ) , 男, 统计师 , 硕士 , 现供职于中国人 民银行西安分行 。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进行深入探讨,该机制涉及两个中介目标和两个调控对象。

中国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在不断演化,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型、开放且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这一机制显得尤为复杂和关键。

本文首先界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概念,明确了两中介目标和两调控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随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中介目标的设定、调控对象的确定以及传导路径的构建等方面。

接下来,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数据,本文揭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影响,并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优化中介目标的设定、明确调控对象的范围以及强化传导路径的畅通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和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一个核心议题。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

国内外学者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涉及到了不同的传导渠道、中介目标和调控对象。

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传统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学者们开始关注到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等新的传导机制。

普尔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的研究

普尔理论评析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的研究

产 生 的 影 响 ,得 出 了他 的货 币政 策 中介 目标最 适度 选 择 理 论 。 在L 和L M1 M2之 间波 动。此时货 币供应量 虽对产 出带来 波动 .但 是 普 尔 理论 是 假 设 货 币政 策 最 终 目标 是 稳 定 实 际产 出 ,物价 不 若 以 目标 利率 作为 货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可使产 出刚好达 到所 要求 的 变 .通 过 对 {—L 基 本模 型 的变 形得 出确 定 货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的 均 衡水 平而 不上 下 波动 .利率 作 为货 币政策 的 中介 目标 更为 适宜 。 S M
下 的产 出方 差小于 货 币供应 量规 程下 的产 出方 差时 .应该 选择 利率



・唐娟 娟 中南 财经政 法大学 金融 学院
[ 摘 要 】 本文在普 尔规 则进 行理论 阐释的 基础上 , 对该理 论进
行 了评价 ,分析 了该理 论对 于我 国货 币政 策制 定 的借 鉴意 义。
[ 关键词 】 贷 币政 策

普 尔理论
利率 基础

普 尔理 论 阐 述 及 其 政策 含义
中介 目标 。在 L 曲线稳定的情况 下 ,经济波动 主要来 l M s曲线 .即 l s 曲线在 I1 I2 间波动 。在这 种情况下 .货币供应嚣对产 出带来 s 和 s之 的波动 .比利 率对产 出的影 响要小 。所 以货 币供应量 目标更 为可取 。
作 为货币政 策 中介 目标 。此 时应该 满足 >( 二 1 二 十
cl
二 、普 尔 理论 的简 单 证 明 及 评 析 根 据 普 尔理 论 .货 币 政 策 中介 目标应 根 据 宏 观经 济 形 势 的特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美 元的外 汇储备( 占现有外汇储备总 量的 1 % ,作 为官方其他外 约 0 ) 汇 资产建 立国家能源基金 , 由指定机构专门进行石油和稀缺资源的购 买。 基金 用途单一 , 易于管理 , 便于有关部门根据市场状况对石油等 资源 与外 汇的配置 比例做 出灵活调整。
(-建立外 汇平准 基金 -) 我 国可以设立外 汇平准基金作 为调节外汇 市场和稳定汇率 的专 用基金 。当外汇市场供求发生较大变化 、汇率 出现动荡时 ,央行运用
低位 时期 ,政府 可以依 照中投公司的成立模式 ,一次性置换 2 0 亿 00
量。通常 , 适度规模 的外汇储备在调节 国际 收支 失衡 、 维持本 国汇率 稳定、 当向外举债保证及提高国家信誉等方面有着重要作 用。 充 但就 本质而言 , 外汇储 备是将本 国的资金 置于海外 , 以供他 国使 用, 持有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的投资收益率。 据 中国人 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截至 2 0 09年 1 2月末 ,我 国外汇 储备余额已经达到 2 . 4万亿美 元。 这是一笔庞大 的外汇储备 , 当于 相 我 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5 % 且其 中有近 1万亿 的美国债 券。能够拥有 0, 这么大一笔财富并成为美国的债主当然可以带给我们成就感 , 但同时 也产生了巨大隐忧 , 因为美元贬值的风险一直存在。 特别是这次金融 危机以来 , 府为 了救市又一次采取强力度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 美政 策, 这势必会导致美元增发 、 美元贬值 , 使美元资产实际支付能力缩 水。据中国社科 院测算 ,如果 2 0 年 9 3 09 月 0日至 2 1 年 9 3 00 月 O 日期间 , 美元对各种主要货币均贬值 2 % 0 ,以现有汇储规模计 ,中国 遭受的损失将高达 人民币 3万多亿 元。因此 ,完善现 行外汇储备管 理方式是 当前我国亟待 解决的问题。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

6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研究及启示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研究及启示
国外理 论界对 货 币政 策传 导问 题的研 究 在不 断深 入 。
明在 第 一 阶段 贷 款 余 额 、M 和 M 都 是 G 1 2 D P的 G a g e r n r原
因 .但 贷 款 余 额 更 能 解 释 G P的 波 动 ;而 第 二 阶 段 信 贷 余 D
额 虽 然 还 是 G P的 G a g r原 因 ,但 对 G P波 动 的 解 释 D r e n D 力 度 明 显 弱 于 M ,货 币 渠 道 成 为 这 一 阶段 的 主 要 传 导 渠 道 。
息 问 题 的 银 行 信 贷 渠 道 .转 向 不 完 全 信 息 前 提 下 的 金 融 加 速 机 制分 析 (B n n e G t & G 1 h 1 t e ak , e 1r r r e { , CrS
19 ) 9 6 。从总体上看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都是 以完善的 金 融市场和理性 经济人 作 为默认前提 的 。但 由于我 国还处
于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的 转 型 时 期 ,金 融 市 场 发 育 不 完 善 , 国有 企 业 和 国有 商 业 银 行 的交 易 行 为 还 不 完 全 符 合 理 性 经
济 人 假 定 , 因此 在 研 究 我 国货 币 政 策 传 导 时 .必 须 考 虑 特 殊 的 中 国 国情 .谨 慎地 借 鉴 西方 货 币政 策传 导 理 论 。
贷渠道是主要货币传导渠道。
随着 我 国金 融 体 制 的不 断 改 革 ,信 贷 传 导 机 制 也 在 不 断
发 生 变 化 。王 欣 ( 0 3 2 0 )运 用 协 整 分 析 、G a g 果检 rn e r冈 验 以 及 预 测 方 差 分 解 等 方 法 , 对 我 国 1 9 — 1 9 年 和 94 97

第七章 货币政策理论

第七章  货币政策理论

(五)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1.资产负债渠道
当借款人所面临的外在融资溢价取决于借款人金
融地位时,货币政策就可以通过资产负债渠道进行传
导。由于借款人的金融地位影响到他的外在融资溢价,
因此也影响到他面临的借贷条件,进而影响到他的投
资和生产。
2022/11/5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6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当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发现手中的货 币比他们需要持有的要多,就会按照自己的偏好安排其金融资产, 其中一部分货币必然流向股票市场,造成对股票需求的增加,股 票价格(Ps)将会上升
2022/11/5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2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四)财富效应 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股票价格,使公
(五)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2.银行借贷渠道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政策除了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的
影响外,还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的供给来影响外在融资溢价。 由于在多数国家,银行贷款是借款人的主要资金来源,如果出于
某种原因导致银行贷款的供给减少,就会使许多依赖于银行贷款 的借款人,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寻找 新的资金来源,因此,银行贷款减少将增加外在融资溢价和减少 实质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数量 下降,就会限制银行贷款的供给,通过银行借贷渠道使企业减少 投资,收缩生产,减少雇员,产生经济紧缩的效应。
证券市场信用工具、消费者信 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 惠利率
直接干预、信用控制、流动性 比率、利率最高限额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金融检查
2022/11/5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 随若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货 币政策实施效果越来越受到体制因紊、资本市场、电子货币发展、货币乘数和货 币流通
速度难以预浏等一些因紊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紊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加任发挥货 币政策以外的其他作用;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 改革,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 目 ,将证券市场作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 币的新果道 ,发挥社会保津资金对金融体 系的德 标
定作 用。
关扭词: 货币政策; 实施效果; 政策建议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 央银行体制在我国正式确立,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已开 始形成。以 1998 年 1 月 1 日 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
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主要标志,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开始 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基本转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 发展; 我国货 币政策实施效果受到一些 因素的影响。为 此,本文根据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些因素谈谈 自己的拙见,供金融界同仁参考。 一、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因寮
度无疑加大了。
二、对提离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几点建议
( 一) 货 币政 策的作 用不能等 同于中央银 行 的作 用,
中央银行应加强发挥货币政策以外的其他作用 货币政策的作用不等同于中央银行的作用,可从以下 方面理解 。首先,应该承认,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制定与 实施货币政策来进行宏观金融调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 调节经济活动的核心手段。中央银行除制定与实施货币政 策的职能外,还有制定信贷政策与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监 管的职能。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信贷政策的实施主体是 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内需,中央银行近年连续发布了支持 中小企业信贷、消费信贷等指导意见,但是任何 “ 指导意 见”既不是数量性工具,也不是价格性工具 ,而只是一种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传导机 制 , 为 以各种金融 机构 为主体 的货 币传导 机 变 制 ,金融场 的全球 一体化使 国内金融 市场与国 外金融
的流通速 度是一 个关键的变量 ,虚拟经济领域存在着大 量的资产重复交易 ,虚拟经济的交易量 比实体经济的交 易量大许 多 。 货币的虚拟化使货 币的 内涵不断延伸 ,货 币流通速度也发生极 大的变化① ,传统的货 币流通速 度
周 钟 山 ,陈志 民 包 胜 。 , ,
(. 1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 北 武汉 4 07 ; 3 0 0
2 中国建设银行 江西省分行 ; . . 3 中国建设银行 南昌城建支行 ,江西 南 昌 3 0 0 ) 3 0 6
[ 摘要] 金融创新泛化使我国虚拟资产大量扩张,经济虚拟化程度加深。 在国际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虚拟
的银行 、 金融市场 、 企业相互的资金流动 ,并且经济主
二、模型与实证
1 模型的设定及数据选择 。 9 0 S m 提出向量 . 18 年 i s
自回归模型 V R( e t r a t r g e s v o e ) 这 A v c o u o e r s je m d I 。
种模 型采用 多方程联 立的形式 ,在模 型的每一个方程 中,内生变量对模 型的全部 内生 变量的滞后值进行 回 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 。 含有 N个变量
市场 紧密联 系在一起 ,各国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 及金融 市场 的波动使得各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变得错综 复杂 。 国
际因素 日益成 为货 币政策运用的 主要 因素 , 货币彻底虚 拟化 以后 , 浮动汇率造市成了投机土壤 ,很快滋 生 出庞
①王 国忠 :关于经济稳 定动态监测 系统的探讨) 《 《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 0 年 第3 ,06 期。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及有效性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阐述了货币政策理论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有效性2003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连续五年超过10%。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一直持续急升。

中国政府已经将治理通货膨胀视为宏观经济第一要务。

这次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⑴构成CPI的八大商品类别看,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

2006年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全线上涨,大部分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⑵随着次级债危机影响的不断扩散,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使中国企业背负了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下游产品的成本推动效应,将带动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扬。

⑶劳动力市场的紧张推动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提高,而且就业刚性增强。

针对CPI过高的现象,央行2007年提出适度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作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到了200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进入9月份以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急剧恶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明显加大,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1年6月14日,为了缓解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自2011年12月30日起,为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以增强经济运行活力,央行又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挑战。

一、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现实经济金融运行,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目标。

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

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

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一、引言货币政策是各个国家采取的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

它涉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利率的调整和汇率的管理。

各国货币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会有所不同。

因此,了解各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对美国、中国、欧洲等几个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和策略,并探讨其中的异同点。

二、美国货币政策美国的货币政策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负责实施。

联邦储备委员会是一家政府机构,独立于政府,并承担着影响美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责任。

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就业和物价的稳定,同时稳定金融市场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经济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维持就业稳定: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全国就业水平的稳定。

美国经济的就业状况是决定经济的总体健康状况的关键。

2. 控制通货膨胀: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

通货膨胀会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这将导致经济的波动。

3. 维持经济增长:美国的货币政策需要维持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美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策略是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

在经济周期中,美国的货币政策通常是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消费者和企业的借贷活动,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和就业状况。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会加息。

相反,如果经济增长放缓,则会降息以刺激经济。

三、中国货币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负责实施。

它是中国最高的货币经济管理和监管机构,负责货币政策制定、稳定金融市场、预防金融风险等。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平衡。

中国货币政策需要维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策略是利用综合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中国人民银行(PBOC)是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法定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促进货币信贷平稳健康增长、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等一系列目标。

下面将从宏观经济稳定、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五个方面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法定目标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二是汇率稳定。

汇率稳定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发生大的波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率稳定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也要考虑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三是金融市场稳定。

金融市场稳定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保持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充裕,避免金融风险和金融市场波动,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四是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一直是政府的重要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社会资金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之五是就业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就业情况,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手段,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

避免大规模失业,保障人民的生活。

货币金融学课件3-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金融学课件3-货币政策传导

该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该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
5.财富传导机制 财富传导机制
极其推崇消费的财富效应, 莫迪利安尼 Modigliani(1957) 极其推崇消费的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变动将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动, 货币政策变动将引起资产价格的变动,进而影响到财富 持有者资产市场的市场价值,从而给私人消费带来影响。 持有者资产市场的市场价值,从而给私人消费带来影响。 C=(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αW(财富)+cY(收入), (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 (财富) (收入),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美国股票价格每下降1 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美国股票价格每下降 元,支出消费下降的幅度是美国的5倍 支出消费下降的幅度是美国的5倍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
托宾Q值 托宾 值
1965年,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托宾(Tobin)提出了著名的托宾 年 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托宾( ) Q指标,即资本的证券市场价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Tobin发现,股票 指标, 发现, 指标 即资本的证券市场价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 发现 价格的上升使托宾Q值大于 值大于1,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 价格的上升使托宾 值大于 ,即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重置成本,企业为 了追求价值最大化,企业投资支出将扩张。托宾Q值值越大于 值值越大于1, 了追求价值最大化,企业投资支出将扩张。托宾 值值越大于 ,对企业 投资支出刺激越大;而当托宾Q 小于1时 投资支出刺激越大;而当托宾 小于 时,由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重 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买进股票来取得生产性资产, 置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买进股票来取得生产性资产,将会比重置新设备 来得便宜。美国证券市场100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近百年来美国股票 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 来得便宜。美国证券市场 多年的数据研究显示 市场的托宾Q 值总体波动幅度值大多数年份在1 以下,从长期来看, 市场的托宾 值总体波动幅度值大多数年份在 以下,从长期来看,企 业的市值将回复至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相近的水平,托宾 托宾Q比率向均值回归 业的市值将回复至与其资产重置成本相近的水平 托宾 比率向均值回归 成为市场较为普遍的规律。 成为市场较为普遍的规律。 托宾Q 值常用的计算公式为:Tobin Q=(MVE+PS+DEBT)/TA, 托宾 值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 / , 其中: 是公司的流通股市值, 为优先股的价值, 其中:MVE 是公司的流通股市值,PS 为优先股的价值,DEBT 是公司 的负债净值, 是公司的总资产账面值。 的负债净值,TA 是公司的总资产账面值。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

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

理论探讨♦2020/12j*河北金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展实践研究张成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天津300040)摘要:近年来,我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可谓蹄疾而步稳,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取得良好成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需从四个方面发展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

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结构调整;金融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8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20)12-0038-06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为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包括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在内的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事实上,长期以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一直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

尤其是近年来,为适应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需要,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民银行持续推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从实际情况看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对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发展完善提出政策建议。

—、结构性货帀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利弊之争”顾名思义,结构性货币政策是相对于总量型货币政策而言的。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属于总量型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总量或利率作用于总需求的扩张或收缩,从而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三个方面。

首先,稳定物价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努力维持物价的稳定。

稳定物价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维护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支持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条件。

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央行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保持金融稳定。

央行通过监管金融机构和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央行也积极参与解决金融危机和市场动荡,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运行。

总体来说,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和金融支持。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其探讨的核心在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是否能有效影响实体经济,实现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学者在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以期对货币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的定义、目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如经济环境、制度背景、金融市场结构等。

同时,文章还将探讨货币政策有效性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共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

具体来说,文章将首先回顾早期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典理论,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主义等,并评述其理论贡献和局限性。

随后,文章将重点关注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兴起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如预期管理、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本文也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二、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宏观经济学的几个核心领域,包括货币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以及货币主义等。

这些理论框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指导,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持续争议。

货币理论,尤其是数量方程,强调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

根据这一理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影响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活动。

然而,货币政策的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因为它忽略了货币供应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凯恩斯经济学为货币政策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凯恩斯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Research of the Intermediate Aims Option in Our Country's Monetary Policy
作者: 赵欣颜
作者机构: 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天津300222
出版物刊名: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页码: 17-20页
主题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摘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其选择和调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建议.。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比较分析——基于IMF金融规划的研究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比较分析——基于IMF金融规划的研究
宏观经济决策水平。
关键词 : 中国; 币政 策; 货 中介 目标 ; 比较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8 20 F2.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20 )7 0 7 — 3 17 — 9 X(0 8 1— 0 9 0


金融规 划 与货 币政 策
( ) 二 金融规划与货 币政策
国民经济过程 中十分重要的传 导环 节。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 的
选择是 否得 当直 接影 响货币政策调节 的效果 , 关系到货币政 策最终 目标 能否最后 实现。为此 , 本文将 在金融规划 的框架
反推出所需的政策变量数值选择 。可见 , 金融规划 的定量分 析方法和宏 观经济政 策思路对 于 中国宏 观经济管 理都有 一 定 的借 鉴意义。因此 , 将金 融规划思想 纳入 中国宏观 经济决 策体系 , 必将极大地提高 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
收稿 日期 :0 8 0 — 9 2 0 — 5 2
下 比较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 目标 。
二 、 币政策 中 介 目标 的 比较 货
( ) 择货 币政策 中介 目标 的标准 一 选
基金项 目:06年辽宁省社科基金 项 目《 融规划及其在 中国的应用)L 6 T 0 3 20 金 ) 0 B J0 ) (
货币政策作为 中央银行 的金融政策 , 指一 国中央银行为 实现特定 的经济 目标 ,针 对货 币供 应量 及信用 量调控所 制 定、 采用 的各种方针 、 措施 。货币政 策在一 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 居于十分重要 的地位 。货币政 策的变化会引起总需求和总供 给的变化 、 一般 价格水平 的变化 、 济增 长速度 和结 构 的变 经 化、 国际收支平衡 的变化 等 , 因而 它是现代市场经 济国家 , 也 是金融规 划最 重要 的宏观经济调控 手段之一 。有鉴 于此 ,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所谓货币政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同信用、金融的关系密切不可分,也有人将货币政策笼统地等同于金融政策。

规范地讲,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等,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由于经济大萧条,彻底粉碎了根深蒂固的“廉价政府政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于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构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研究和最终目标进行深入探讨,首先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通过我国现行体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再阐述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信用和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也会进一步加强。

金融借助于各种信用形式、渠道、手段和工具,发挥它的渗透扩散能力,必将国民经济运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操作,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方面军的重要作用也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目录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总调节1、存款准备金制度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效1、金融市场2、金融机构3、企业居民户三、我国目前现有的货币政策(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二)紧缩性货币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四、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物价稳定(二)充分就业(三)经济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五)其他目标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研究及最终目标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就有了对货币放回管理的原始货币政策。

在货币由称量货币逐渐走向金属针铸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私铸、滥铸劣质铸币对商品流通和交易的影响,国家对货币铸造进行严格的规定。

古代思想家甚至根据金属货币同物价水平的关系,概括出最简单朴素的古代货币数量论思想。

基于此,提出对铸币及价格水平的控制,要求国家或封建君主通过对币材的开采、保有直至铸造等进行垄断和控制。

现代货币已经挣脱了金属躯壳对它的束缚,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

现代信用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特别是中央银行取得了货币发行的垄断权成为其主要特征。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实现对基础货币的调控,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因此,有人将现代信用货币称为“管理货币”。

既然是管理货币,必然要求中央银行对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进行管理,这就成为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基础。

进一步来说,由于金融运行状况引导资源的配置状况,所以,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资本流向和流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成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日益受到重视。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自1984年到1995年,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

这种做法符合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在把银行信货作为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控制与信贷投向分配都由计划安排,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这两个目标比较容易协调。

但是改革开入以后1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政策的双重目标并没有能够同时实现。

1953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个要求:第一,不能把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

从主次看,稳定币值始终是主要的。

从顺序来看,稳定货币为先。

中央银行应该以保持币值稳定来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了调控宏观经济,采取一系列调节货币信用的措施,以达到这一目的。

这些调节货币信用的措施,通常称为货币政策工具。

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不可能想像采取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就能实现各项宏观经济目标,而且也不可能存在永远有效、始终不变的货币政策工具。

所以,同一时期各个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不尽相同的。

并且,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也会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完全要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而定。

但是,就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工具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道路。

它大致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大类。

(一)一般性货币工具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总调节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货币和信贷的供给总量,对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而不仅仅作用于某些方面和部门。

它主要包括存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业务,俗称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自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将法定准备金账户的备付金账户合并为法定准备金账户。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3%降低到8%,再到6%。

但由2003年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从降低至上升,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利好的因素,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收缩银根,采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减少市场上的流动资金量,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度通膨等情况发生。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

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限制国家银行的贷款总量,从而达到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目的。

直至2011年5月,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至21%。

2、再贴现机制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

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

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

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作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再贴现政策在我国的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际操作时间短,加上社会信用和票据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具有特殊的运作机理和特殊的功能效应。

本文试图从我国再贴现政策的功能效应入手,研究制约其效应发挥的因素,探索如何更有效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应的途径,以达到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增强货币政策可操作性的目的。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贴现条件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和需求。

从1998年3月起再贴现利率成为独立的利率体系,不再继续与同期再贷款利率挂钩。

同时下调再贴现利率并延长再贴现最长期限。

3、公开市场业务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1994年3月启动,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复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1999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对于调控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开始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业银行。

这些交易商可以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工具与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一般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

除了一般的货币政策工具之外,中央银行还拥有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货币政策的的结构性工具,它是针对商为银行或金融机构特殊的资金运用而采用的工具。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的投机。

其中如规定一定比例的证券保证金率,并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如对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规定最高限额、最长期限以及首次付款和分摊还款的最低金额等;消费者信用控制,健全消费信用制度在现阶段主要应表现为有效放松消费信用管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完善消费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认真做好消费信用中首期付款比例、还款期限、信贷规模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应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消费信用中的作用。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效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的间接传导体系。

但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微观经济主体层面上的存在的诸种障碍却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微效。

中央银行拥有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户到底是怎样的形成一个传导体系的呢?1、金融市场货币市场:1984年,我国建立同业拆借市场标志着货币市场的起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