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多股流换热器动态特性及控制研究
7. 多股流换热器设计和运行研究解析
2. 温差均匀性因子的提出与讨论
1) 两股流换热器的温差均匀性因子
K
2
(△T
i 1 j 1
K
K
i, j
)
2
△T
i 1 j 1
K
K
i, j
2) 多股流换热器的温差均匀性因子
multi
(n 1) K [(i 1, j ) (i, j )]2
i 1 j 1 n 1 K
可明显地看出第8、9两种排列的过剩热负荷偏离零最小,两平衡点之间的距离也小, 符合通道排列要求的原则,即平衡单元要尽可能小,属于最好的排列。第5、6两种 排列的过剩热负荷偏离零最多,两平衡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属于最差的排列,不符 合通道排列的原则。
多股流换热器的温差均匀性优化原则:
在多股流换热器中,温差均匀性因子越小,换 热流体间温差越均匀,其换热性能越好,不可 逆损失越小。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0000 0 -20000 -30000 -40000
1 5 9
2 6 10
3 7 11
4 8
1.24 1.157 1.184 1.149 1.623 1.454 1.288 1.02 1.055 1.364 1.406
1
2
3
4
5
6
过剩热负荷与通道排列关系图
320
图 2.13 第 3 种排列的流体温度
6 5
图 2.14 第 10 种排列的流体温度
6 5 4 3 2 1 0 280 290 300 310 流体温度(K) 320
通道数
3 2 1 0 280 290 300 310 流体温度(K) 320
多股流换热器网络及其衍生网络法综合优化课件
01
多股流换热器网络 及其衍生网络法综
合优化方法
优化目标确定
01
02
03
最小化换热成本
通过优化换热器网络,降 低换热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和成本。
提高换热效率
优化换热器网络布局和操 作参数,提高换热效率, 减少热量损失。
降低环境污染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换热过程中的能 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方法选择
数学规划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换热器网络的优化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最优解。
遗传算法
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机制,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操 作,寻找最优解。
人工智能算法
利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 寻找最优解。
优化过程实施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工艺要求和换热器网络实际情况,建立数学 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等。
01
衍生网络法基础
衍生网络法定义
衍生网络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优化方法,用于解决多目标、多约束 的复杂系统优化问题。
它通过构建一个或多个衍生网络来描述和解决优化问题,利用网络拓扑结构和节 点间的关联关系来寻找最优解。
衍生网络法原理
衍生网络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问题转化为网络流问题,通过构 建适当的衍生网络,利用网络流算法寻找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的最优解。
研究现状
目前,多股流换热器网络优化研 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现有的研究方法大多基于经验或 半经验模型,缺乏系统性和理论 性,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针对多股流换热器网络的综合优 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加科
学、系统的优化方法和技术。
换热器特性研究报告
新一代传热技术与新型换热设备研究组 NHTT-CHEX
42
四、报告总结
(1)两壳程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可提高壳程流速 ,提高换热效率,可强化换热,带走更多的热量,提 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
36
6 高温换热器的应用
高温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能源、冶金、电力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陶瓷管壳式换热器,最高温度为1500℃,最高压力为2.5MPa,
耐高温、耐腐蚀,可作为合成化工厂的高温反应器、冶金厂
的回热器或者玻璃制造厂的回热器等。
新一代传热技术与新型换热设备研究组 NHTT-CHEX
37
6 高温换热器的应用
(2)高温换热器的热容量应降低,以缩短启 动时间。
(3)高温换热器(HTHEs)需要的材料昂贵。 尤其在675℃以上,换热器的成本会有大幅 度的提高。
新一代传热技术与新型换热设备研究组 NHTT-CHEX
34
4 材料的选择
4.1 高温镍基合金 在800℃时也不会失去原来的硬度,可耐1200℃的高温; 4.2 高温铁基合金 钢铁,是应用最多的工程金属材料。可耐750℃的高温; 4.3 陶瓷和陶瓷纤维 在1500℃下仍保持很高的硬度。使用寿命长; 4.4 碳/碳复合材料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断裂韧性、比重轻、热膨
的较理想材料。 5.3 液态钠 液态钠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价格便宜, 是高温热管换热器的
理想的传热介质。但有着火或爆炸的可能性。 5.4 铅铋共晶合金 在高温换热中铅铋共晶合金非常好的换热工质,其熔点虽然比
钠高,但化学活性较弱。 5.5 硫酸 硫酸是热化学制氢的首选冷却剂。
新一代传热技术与新型换热设备研究组 NHTT-CHEX
专利号:200610041949.1
我国大型换热器的技术进展换热器性能分析新方法
我国大型换热器的技术进展换热器性能分析新方法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在工业制造领域中换热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型换热器的形式逐渐变得多样、结构逐渐复杂,本文主要介绍大型换热器的技术进展和换热器性能分析新方法。
换热器也就是热交换器,具有较强的传热措施,在热传输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对较小,传热能力相对较大的特点,在现在节能技术中得到广泛运用,也是合理开发新能源的关键设备,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医药、钢铁、供热等行业。
本文简要介绍了换热器的性能,通过对换热器的性能进行分析,从设计角度介绍了从工艺计算到换热器常规计算,不断的提高换热器的实用性能。
标签:大型换热器;技术进展;性能分析1 我国大型换热器的技术进展1.1 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技术进展第一我国国内有效实现了生产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目的并且解决了关于低温甲醇洗领域的技术问题第二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以及流动等得到了相关计算软件的计算,并且其准确性得到了相应的验证第三国内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月韵口氢裂化装置高压缠绕管式换热器制造了出来并且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其组装技术以及检测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大型换热器的出现有效减少了高压换热器与加热炉的数量,从而有效缓解了国内资源紧张的问题第四实现了对低温甲醇洗原料气冷却流程的创新目的虽然可以对其原来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但是该设备体型加大因此不利于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因此对低温甲醇洗装置进行了调整与创新不仅有效提高了其传热性能而且还有效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第五对大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原材料进行创新并且对奥氏体焊接技术也进行了创新从而有效提高了该器械的稳定性能。
1.2 换热器的技术进展1.2.1 计算流体力学(CFD)的发展传热技术的最新动向是最初引人的关于热流体分析方面的计算机利用技术,由于计算机及其软件两方面的迅速发展,对于流体复杂现象的模拟仿真定量成为可能。
最近,关于热流体分析进展已经应用于自然对流、剥离流、振动流、热流传导的直接模拟仿真,分子水平的传热机理、燃烧、辐射传热、多相流、稠液流等等方面,今后的作用期待在于促进现象的微细机理的理解,以得到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的画像处理的新方法等。
十一种换热器工作原理和特点图文讲解
十一种换热器工作原理和特点图文讲解一、换热器1、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固定在同一侧管板上,每根管可以自由伸缩,也是为了消除热应力。
性能特点:(1)优点此类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束可以自由伸缩,不会因管壳之间的温差而产生热应力,热补偿性能好;管程为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较好;承压能力强;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2)缺点是管内清洗不便,管束中间部分的管子难以更换,又因最内层管子弯曲半径不能太小,在管板中心部分布管不紧凑,所以管子数不能太多,且管束中心部分存在间隙,使壳程流体易于短路而影响壳程换热。
此外,为了弥补弯管后管壁的减薄,直管部分需用壁较厚的管子。
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场合,仅宜用于管壳壁温相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而管程介质清洁及不易结垢,高温、高压、腐蚀性强的情形。
2、沉浸式蛇管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以蛇形管作为传热元件的换热器,是间壁式换热器种类之一。
根据管外流体冷却方式的不同,蛇管式换热器又分为沉浸式和喷淋式。
(1)优点这是一种古老的换热设备。
它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清洗和维修方便,便于防腐,能承受高压,价格低廉,又特别适用于高压流体的冷却、冷凝,所以现代仍得到广泛应用。
(2)缺点由于容器体积比管子的体积大得多、笨重、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多,因此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较小。
为提高传热系数,容器内可安装搅拌器。
3、列管式换热器冷流体走管内,热流体经折流板走管外,冷、热流体通过间壁换热。
性能特点: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多股流换热器动态特性及控制研究
目标流体B温度从35℃变化至45℃,流体 出口温度响应曲线
影响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因素
翅片横向导热的影响
1.0
Ntu=0.1
0.8
Ntu=0.3
0.6
T
h,out
0.4
Ntu=1
Bio=16 Bio=9
0.2
Ntu=5
Bio=4
Bio=1
0.0
Bio=0.04
0
1
2
3
4
5
t
换热器的大部分运行工况下(Ntu在3左右),对于大部分换热器的结构尺寸(Bi数不超过9), 不考虑翅片的横向导热热阻带来的误差小于6%
dΘ~ AΘ~ BT* dx
Θ~ ~1,~2,,~M T
边界条件经过拉氏变换后为:
Θ~x
~ G
Θ~
G~ Θ~x
1
T*
x
G~
T*
G~ T*
x
s
Θ~
G~ Θ~
~ G
Θ~x
1
T*
G~ T*
k 1
i 1
多通道换热器稳态特性的解析解
W
* i
d ti* dx
Mw
U
* ij
j 1
tw* ,j
ti*
M
0
U
* ij
ti*
tw,
* j
i 1
稳态解
dT* A*T* dx
T* H*e*x D*
多通道换热器动态特性的解析解
入口温度扰动的线性模型
i
动态热机械分析
动态热机械分析概述动态热机械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热机械系统在动态工况下的性能和行为的方法。
它结合热学和机械学的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仿真分析,以便了解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和特性。
动态热机械分析通常用于评估热机械系统的可靠性、效率和性能,在设计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的设计,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并检测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内容动态热机械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热特性分析:传热是热机械系统中的重要过程之一,动态热机械分析可以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分析系统中的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过程,从而评估系统的传热特性和热能损失。
2.动力学行为分析:动力学行为是指热机械系统在动态工况下的响应和特性。
动态热机械分析可以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响应时间、稳态和非稳态运行等,以及系统的振动、冲击和共振等现象。
3.效率和性能评估:动态热机械分析可以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模型,分析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能耗特性,从而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找到优化系统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4.故障诊断与预测:动态热机械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故障模型,分析系统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如设备损坏、泄漏和堵塞等,以及故障对系统性能和效率的影响。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提前检测系统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避免故障引发的不可预测的风险。
方法与工具动态热机械分析通常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和仿真工具进行模拟和分析。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1.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建立热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
它通过将系统分割成小的有限元单元,利用离散数学方法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解。
2.计算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是一种用于研究流体力学和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热机械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
它通过建立流体的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利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流体的运动和温度场,从而分析系统的传热特性。
九种换热器工作原理(动态图详解)
间壁式换热器,也就是利用了中介物得热传导,冷、热两种介质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对于供热企业而言,间壁式换热器得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结构得不同,它还可划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热管换热器。ﻫ01
套管式换热器得优点就是:
◆结构简单,能耐高压;
◆传热面积可根据需要增减,应用方便。
套管式换热器得缺点就是:
◆管间接头多,易泄露;
◆占地面积较大,单位传热面消耗金属量大。
07
夹套式换热器就是板式换热器得一种,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制成,结构简单;但其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系数也不高.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热均匀,可在釜内安装搅拌器。当夹套中通入冷却水或无相变得加热剂时,亦可在夹套中设置螺旋隔板或其它增加湍动得措施,以提高夹套一侧得给热系数。为补充传热面得不足,也可在釜内部安装蛇管.夹套式换热器广泛用于反应过程得加热与冷却.
◆传热系数高;
◆不易结垢与堵塞;ﻫ◆能利用温度较低得热源;ﻫ◆结构紧凑。
螺旋板式换热器得缺点就是:
◆操作压强与温度不宜太高;
◆不易检修。
09
热管就是由一根抽除不凝性气体得密封金属管内充以一定量得某种工作液体而成。工作液体在热端吸收热量而沸腾汽化,产生得蒸汽流至冷端冷凝放出潜热,冷凝液回至热端,再次沸腾汽化。如此反复循环,热量不断从热端传至冷端。
U型管式换热器得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
◆管束可以自由浮动,无须考虑温差应力,可用于大温差场合;
◆它只有一块管板,法兰数量少,泄露点少、结构简单;
◆U型管式换热器运行可靠,造价低.
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传热和强制对流的影响之后, 提出了较准确的竖管
・ 7’( ・ 强制对流沸腾换热关联式:
石 油 化 工 "X!YW%RXZ[%\] !X%R#W]WV^
&((& 年第 ’) 卷
数和传热数据。
(&’)
!!" ! !#$ " !%
强制对流换热部分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5 (#7 + (#0 8 + 8
(&06)
(#)
式中, 6 3, >; !3 , 5 为对应第 3 股流第 5 段的热负荷, 5 & 为对应第 3 股流第 5 段的换热系数, ( ・ ) 。 >? @ ;
(% #
流动阻力:
: &! !4 # ! 3 ; 9 % (,+)
!&%" !" %" & &! " " !&%" & & )
" " !!" %"
(%)
, 4 1 4 ! 相变传热计算 [2] (,)冷凝换热 。针对蒸汽的流动情况, 可把 冷凝区别为重力控制下的蒸汽冷凝和蒸汽剪应力控 制下的蒸汽冷凝。 重力控制下的蒸汽冷凝换热, 用 :;889)< 模型:
& ’ % !% 万方数据 ! " # ! % "
"
(")
多股流有相变换热器温差计算与分析
多股流有相变换热器温差计算与分析1概述由于液氧泵内压缩流程具有安全性好、连续供氧的可靠性高及装置的一次性投资较低等优点,近年来这种流程在国内外受到了重视,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在液氧泵内压缩流程中,使液氧汽化的换热器是其关键设备之一,特别是将高压液氧汽化和氮气复热放在一个换热器中进行的这种组合式的热交换器,因其具有不可逆损失相对较小的特点,就更有必要对这种组合式热交换器加以研究。
计算换热器的传热温差是研究换热器换热过程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文以扬子20000m3/h内压缩流程空分设备所使用的组合式主换热器为例,从基本的传热概念出发,推导出了在换热器中氮气、氧气温度与空气温度之间存在的微分方程关系式,并指出利用mathcad7.0数学软件可以求解出此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
本文中有一些假定条件,这些条件是有待完善的。
因此,笔者希望专业人士能注意到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使用的mathcad这一通用的数学软件,并希望专业人士能对此方法加以改进,或提出批评意见。
2对主换热器换热过程的分析2.1分析过程中要用到的一个概念本文将某股流的焓值(有的资料上称为比焓,单位kj/kmol)与其流量的乘积称为该股流的“焓流量”(单位kj/h),显然,在某股流的摩尔流量保持不变时,则其“焓流量”的变化值就是该股流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当某股流的流量和压力一定时,其“焓流量”是该股流温度的函数,求出此函数的导数,就得到该股流“焓流量”随温度的变化率,一般情况下,此变化率也是温度的函数。
本文将以下分析过程中要用到的空气、氮气、液氧(氧气)“焓流量”随温度的变化率的函数分别以f(t)、g(x0)、h(x1)表示。
2.2对换热过程的简化本文仅计算从液氧开始汽化到复热至常温出主换热器这一段的温差,在液氧开始汽化前,一般可认为同一截面上液氧与纯(污)氮气温度相等,这种情况下的计算没有什么困难,只要根据冷、热流体间的热量平衡方程式就能解决。
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
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
一、多孔型高效换热器研究现状
多孔型高效换热器是热能传输的重要设备,其在航空发动机、核电站等领域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未来能源节约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技术。
多孔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热潮正在持续升温。
近几年,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和学者们,结合实际应用,以全新的研究方式着手多孔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研究报告与成果。
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汪清智教授为首的一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策略型旋流高效换热器,以提高换热效率。
汪清智教授表示,该研究针对更小的换热量,基于蜗壳旋流结构,采用定制化的高效能缝隙结构,以便在旋流中涌入更多空气,以提高热量的传输效率。
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科研人员也正在试制多孔型高效换热器,以满足核电站的高温废气排放要求。
他们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对多孔型发电机的设计、结构及效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研究
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研究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研究是指在低温下,多相流体(如液体、气体和固体)在管道或容器中流动时所涉及的效应和规律。
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研究包括许多领域,例如天然气、液化气、航空航天、制冷和超导材料等。
为了提高这些领域的效率和性能,需要对低温多相流体流动及换热传递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低温多相流体流动研究在低温下,多相流体在管道或容器中流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颗粒沉积、流动模式的变化等等。
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低温多相流体流动的规律。
下面我们将重点阐述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
1. 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对于低温多相流体流动的规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低温下,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液膜、液滴、液泡等。
通过研究气液两相界面的形态,可以更好地理解低温多相流体流动的规律。
2. 颗粒沉积在低温多相流体流动中,颗粒沉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颗粒沉积会导致管道和容器的堵塞,从而影响低温多相流体的流动效率和能力。
研究颗粒沉积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减少低温多相流体流动中的颗粒沉积问题。
3. 流动模式的变化在低温多相流体流动中,流动模式的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流动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低温多相流体的流动效率和能力。
通过研究流动模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低温多相流体流动的规律。
三、低温多相流体换热传递特性研究低温多相流体换热传递特性是指在低温下,多相流体在热交换器中传递热量时所涉及的效应和规律。
低温多相流体换热传递特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低温多相流体的热传递特性,从而提高低温多相流体的传热效率和能力。
1. 换热量的增加在低温多相流体流动中,热量的交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研究热量的交换规律,可以增加低温多相流体的传热效率和能力。
各种换热器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
各种换热器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换热器简介添加人:admin 发布时间:2010-10-27 11:39:41 来源:中国热交换器网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门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日常糊口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
它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产业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进步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门,如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
因为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朴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粗笨,如蛇管式换热器等。
跟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产业出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二十世纪20年代泛起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物产业。
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
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
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念头的散热。
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
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侵蚀性介质的换热题目,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留意。
60年代左右,因为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顺高压前提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
反应器设计中的多相流动特性研究
反应器设计中的多相流动特性研究在化工、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中,反应器的设计至关重要。
而多相流动特性作为反应器设计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反应的效率、产物的质量以及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多相流动,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系统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状态的物质共同流动的现象。
常见的相态包括气相、液相和固相。
在反应器中,比如气液反应器,气体以气泡形式分散在液体中;气固流化床中,固体颗粒被气体流化并形成复杂的流动结构;液液萃取塔中,两种不互溶的液体相互混合和分离。
这些多相流动的情况使得反应器内部的流体行为变得极为复杂。
研究多相流动特性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气液两相流为例,气体在液体中的分散程度、气泡的大小和分布、气液之间的传质速率等都会对反应产生重要影响。
较小的气泡通常意味着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传质效率,但过小的气泡也可能导致聚并和合并,影响流动的稳定性。
实验研究是探究多相流动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如粒子图像测速(PIV)、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等,可以获取流场中速度、浓度等关键参数的分布。
例如,在一个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利用PIV 技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搅拌桨附近的复杂流动模式,以及不同区域的速度梯度和湍流强度。
然而,实验研究往往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成本高、操作复杂、难以获取全流场信息等。
这时,数值模拟就成为了一种有力的补充工具。
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多相流动模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能够预测反应器内的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依赖于模型的合理性和所输入参数的准确性。
在实际的反应器设计中,多相流动特性对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如果气液混合不均匀,可能导致局部氢气浓度过高或过低,从而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物分布。
此外,多相流动还会影响传热过程。
在一些强放热反应中,良好的多相流动可以增强传热,避免局部过热,从而提高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
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其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和良好的流体流动特性。
本文将对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特性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该换热器由石墨制的浮头、列管及管板等组成。
石墨制的浮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实现高效的换热。
而列管则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保证流体能够顺利地通过换热器。
管板则将列管与浮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换热系统。
在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特性对于换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体流动方式可以分为单相流动和多相流动两种情况,不同的流动方式会对换热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单相流动的情况,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是稳定的,主要通过对管壁的对流换热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在这种情况下,流体的流速和流道的尺寸对于换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流速和较小的流道尺寸能够促进流体与管壁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多相流动的情况下,流体中同时存在气体和液体两种相态。
在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中,多相流动主要发生在浮头和列管之间的空间中。
多相流动的特点是流动速度较高,流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态转换和相互作用。
这种情况下,除了流速和流道尺寸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气液两相的分布、流动和相互作用等因素。
石墨制浮头能够提供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气液两相之间的接触和热量交换。
此外,在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中,还需要考虑流体流动的均匀性和流动的阻力。
均匀的流动分布可以确保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均匀,而流动阻力会影响流体的流速和压降,进而影响热传导和流体的流动特性。
因此,为了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需要合理设计换热器的流道结构和管道布局,以减小流体流动的阻力。
石墨制浮头列管式换热器的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不仅需要考虑上述因素,还需要经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验证。
实验通常采用流量计、压力计和温度计等仪器设备对流体的流动性能进行测试,从而获取相关的数据和参考指标。
换热特性研究
“换热特性研究”资料合集目录一、通道内有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土壤换热特性研究及运行优化三、微通道中液氮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四、非对称微通道平板脉动热管变工况换热特性研究五、单管中超临界CO2换热特性研究六、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通道内有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通道内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和出流的相互作用对流动和换热有显著影响,而旋流的存在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流动的混合和换热。
在许多工程应用中,如燃烧室、热力设备和微电子冷却等,流体在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至关重要。
在这些系统中,射流、出流和旋流等多种流动现象经常同时出现,对系统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通道内有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我们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
该装置包括一个矩形通道,通道的一侧引入射流,另一侧有出流出口。
我们还通过改变入口射流速度、出流速度以及旋流的强度等参数,对不同工况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
除了实验研究外,我们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
数值模拟考虑了流体动力学、传热学以及湍流模型等多个因素,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和出流的相互作用对流动和换热有显著影响。
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加,出流速度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逐渐减小。
旋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流动的混合和换热。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深入研究了通道内射流、出流和旋流共同作用时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流和出流的相互作用对流动和换热有显著影响,而旋流的存在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流动的混合和换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意义:动态分析揭示了不同参数、不同扰动的动态响应,为
换热器设计、精确运行和控制提供更多的信息;目前换热器控制方面 存在反应滞后、容易引起过调、造成工况不稳定,有必要对换热器控 制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高精度、反应及时的控制系统。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换热器动态特性数学模型的研究
集总参数模型、分布参数模型、集总-分布参数模型、格子模型和扩散模型。 有的数学模型考虑了隔板的热容,有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流体的轴向扩散,有的 数学模型考虑了翅片的横向和纵向导热,但综合考虑所有上述因素的数学模型 还不多。
W f , w , j Ww , j
1 W f , j W f , j 1 2
tanh(mh ) / mh
三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流体布置
mh
2 / f h
A 流体 入口温 度(℃) 29.5
B 流体 入口温 度(℃) 35
C 流体 入口温 度(℃) 30
A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2
研究内容
平行流多通道换热器动态特性及求解
平行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及求解 换热器精确模型控制研究 换热器动态模拟及控制实验研究
平行流多通道换热器动态特性
多通道换热器的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假设:1)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分布均匀; 2)不考虑换热器和外界的换热;
3)不考虑流体的纵向导热和固体壁面的纵向导热;
数值解
36
31
A-试验值
34
温度(℃)
温度(℃)
29 27 25 23 21 0 20 40 60 80 100 时间(s)
32 B-试验值 30 C-试验值
A-数值解 28 B-数值解 C-数值解
B-
C-
A-
B-
26 24 22
C-
A-
0
20
40
60
80
100
时间(s)
目标流体B流量从0.12kg/s正阶跃至 0.15kg/s,流体出口温度响应曲线
B 流体 1.229 9.5
C 流体 1.520 19.3
结论:多通道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通用解在
冷热流体温度分布比较对称,翅片旁通作 用不大时,可以使用,但冷热流体温度分 布不对称,翅片旁通作用大时,不能直接 应用多通道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通用解来求 解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必需应 用考虑翅片旁通作用的多股流板翅式换热 器动态特性解析解。
代入初始的稳态温度分布,方程的解为:
~ x * x * Θ He D Ce D
流体的出口温度为:
1 * * * ~ ~ ~ ~ ~ 1 * * ~ * ~ Θ GΘ G V D G G T G V G V G V D s s
B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5
C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2
35
流体A-数值解
30 25 20 15 0 10 20 30 时间(s) 40 50 60
流体B-数值解 流体C-数值解 流体A-解析解 流体B-解析解 流体C-解析解
A 流体 解析解和数值解之间 的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0.159 2.3
t f , i , j y
y0
(Ac ) f ,i 1, j
t f ,i 1, j y
y hi
翅片的能量方程:
W f ,i , j
t f , i , j
(Ac ) f ,i , j
t in,k , t i , j 1 ,
A 流体 解析解和数值解之 间的绝对偏差(℃) 相对偏差(%) 0.518 7.6
B 流体 0.790 5.9
C 流体 0.311 4.4
A 流体 入口温 度(℃) 25
45 40
出口温度(℃)
B 流体 入口温 度(℃) 35
C 流体 入口温 度(℃) 10
A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2
4)换热系数、流体和固体的物性不变; 5)换热器内无相变。
Mw
ti ti Wi Wi x
U t
j 1
ij w , j
ti
N
Ww , j
t w, j
U t t
ij i w, j i 1
M
M
t i t i* gi x
* t w, j t w , j gw, j x
目标流体B温度从35℃变化至45℃,流体 出口温度响应曲线
影响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因素
翅片横向导热的影响
1.0
Ntu=0.1
0.8 0.6
Ntu=0.3
Th,out
0.4 0.2 0.0 0 1 2
Ntu=1 Bio=16 Bio=9 Ntu=5 Bio=4 Bio=1 Bio=0.04
3
4
5
t
换热器的大部分运行工况下(Ntu在3左右),对于大部分换热器的结构尺寸(Bi数不超过9), 不考虑翅片的横向导热热阻带来的误差小于6%
B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5
C 流体 入口流 量(kg/s) 0.125
50 48 46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0 10 20 30 时间(s) 40 50 60
出口温度(℃)
流体A-数值解 流体B-数值解 流体C-数值解 流体A-解析解 流体B-解析解 流体C-解析解
2 t f ,i , j y
2
(Al ) f ,i , j
2 t f ,i , j x
2
(F ) f ,i , j t i , j t f ,i , j
t f ,i , j t p,i , j
t f ,i , j t p,i 1, j
边界条件: t i , j 初始条件:
~ ~ U s L U U U s U s
~ dΘ ~ AΘ B T* dx
~ ~ ~ ~ Θ 1 , 2 , , M
T
边界条件经过拉氏变换后为:
~ ~ ~~ 1 * ~ * ~ * ~ Θx G Θ GΘx T x GT GT x s 1 * ~ * ~ * ~ ~ ~ ~ ~ Θ G Θ G Θx T GT GT x s
多股流换热器动态 特性及控制研究
背景及意义
实际应用:换热器是实现特定工艺要求的重要热交换设备,多股
流换热器的作用是用一股或几股流体加热或冷却另一股或几股流体, 使得需要加热或冷却的流体达到要求的某一温度。由于它比两股流换 热器网络具有节省投资的优点而在国防、石油化工、空分和深冷等领 域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
1 (F ) f ,i , j h i
hi
0
t f ,i , j dy t i , j
隔板的能量方程:
W p,i , j
t p,i , j
(Ac ) p,i , j
2 t p,i , j x
2
(F ) p,i , j t i , j t p,i , j (F ) p,i 1, j t i 1, j t p,i , j (Ac ) f ,i , j
板翅式换热器
A流体 B流体 C流体 B流体 A流体
Wi
ti ti Wi U ij t w , j t w , j 1 2t i x
W f ,w, j
t w, j
U ij t i t w, j U i 1, j t i 1 t w, j
lk k lk li i li i k 1 i 1
N
M
多通道换热器稳态特性的解析解
Mw * d t *i i U *ij t * t * W w, j i d x j 1
0
i 1
M
U * ij t i * t w , j *
dT* A*T* dx
稳态解
T H e
* * * x
D*
多通道换热器动态特性的解析解
入口温度扰动的线性模型
i ti ti*
w, j t w, j t w, j *
入口流量扰动的线性化模型
W W ( ) W
U U U ( )
模型求解
~ ~ s L W W W s W s W
平行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及求解
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流体的能量方程:
Wi , j
ti, j
IW i, j
ti, j x
(Ac ) i , j
2ti, j x2
(F ) p,i . j t p,i , j t p,i 1, j 2t i , j
f ,i , j
y
y0
f , i 1, j
f ,i 1, j y
y 1
B f ,i , j
f ,i , j
f ,i , j
2 f ,i , j y
2
f ,i , j
2 f ,i , j x
2
U f ,i , j i , j f ,i , j
-0.02 -0Βιβλιοθήκη 030.4"
0.3
" -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