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976db8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e.png)
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1.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
深居内陆,降水少,多大风。
植被覆盖率低。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开发新能源,合理调配水资源,实施计划生育。
2.西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寒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山地地形阻挡,冷空气集聚。
纬度高,气温低。
地震: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解决措施。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土质疏松。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不合理的开矿。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水、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地膜覆盖。
4.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同西北地区。
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5.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解决措施。
地下水水位高;冬春季节降水少,多风蒸发量大;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解决措施:培育良种;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改变灌溉方式。
6.黄河中下游地区气象、地质灾害干旱、寒潮:原因同上,寒潮再加上地势低平。
7.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山区,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导致植被覆盖率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过度放牧。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发展圈养养殖。
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山地背风坡、山间丘陵地带。
这些地方降水少。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
解决措施同上。
8.东北地区气象、地质灾害。
气象灾害:洪涝、寒潮。
洪涝产生的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强度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塞河道,导致排水不畅;湿地的蓄洪能力下降。
寒潮产生的原因:同西北地区。
9.长江中下游地区酸雨危害、水土流失。
酸雨产生的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地表河流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充足。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af500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6.png)
土地沙漠化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的过程。
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乱砍滥伐等,造成了土壤质量退化、水资源枯竭、生态系统断裂等问题。
针对土地沙漠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治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气候变化的应对。
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气体的释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这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堰塞湖,开展节水灌溉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当加强草场管理,合理放牧,控制放牧的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损耗草地资源。
在农业方面,应提倡科学耕作,合理施肥、轮作、种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作物等。
第三,要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工作。
植被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关键,可以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草坪绿化、土地固沙治理等方式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
例如,可以结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的速度。
此外,要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
加强科学研究,探索出一些适合当地环境的沙漠化治理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土地沙漠化的认识和关注度,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
在土地沙漠化治理方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也非常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体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加强沙漠化防治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
综上所述,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和逆转土地沙漠化的趋势。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加大政策和法律支持等,可以为土地沙漠化治理提供有效的保障。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ff87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a.png)
荒漠化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荒漠化是指原本适宜生存和耕种的土地退化成无法维系生态系统的荒漠地区。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成因分析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和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导致土地水分蒸发快速增加,水源枯竭,植被无法得到足够的水分滋养,从而加速土壤退化。
2. 过度放牧和灌溉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受损,土壤水分流失,并使土地暴露在风蚀和水蚀的影响下。
灌溉也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速土地退化。
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开垦草地或森林用于农业或城市建设,导致植被遭到破坏,使土壤失去保持水分的能力。
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导致荒漠化的长期过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土地的肥力逐渐丧失,土壤变得贫瘠,并很难再支持植物生长。
二、治理对策1.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种植适应干旱条件的植物,加强水源管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过程。
2. 合理水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治理荒漠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减少过度抽水和过度灌溉的现象,可以降低土地水分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3.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是防止荒漠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大对退化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力度,推行科学的耕作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4. 国际合作与科技支持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合作和科技支持。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经验分享,共同研究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对策,探索适应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解决方案。
三、可行解决方案1. 发展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农业是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采用耐旱植物,改善土壤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施行土地保护政策,可以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04025f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c.png)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cbb0d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d.png)
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气候变化、自然环境破坏等原因导致土地逐渐退化,沙漠面积扩大,土地无法再生产农作物或适合生物生存。
土地荒漠化不仅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加剧气候变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林地退化治理:大规模植树造林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手段。
通过种植多种树木,可以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质地,防止水土流失,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2.水土保持工程: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可以采取筑坝、修梯田、建沟渠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采取水稻轮作、人工降雨等技术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3.科学灌溉:合理的灌溉方法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盐碱化,改善土地质量,并提高农作物的适应力和抗旱能力。
4.抑制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如合理划分放牧区域、定期转移牲畜、科学饲养等,可以减少土地的过度利用,保护植被覆盖,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5.生态修复:通过开展生态修复项目,可以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措施包括进行人工种植、推行富足草木、植树造林、引入天敌等,可以帮助恢复土地的生态平衡。
6.加强政策与法律法规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居民和企业参与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政府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基金,用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7.加强教育与宣传:加强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宣传媒体报道、举办公民参与活动等,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中来。
总之,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民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中来,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恢复受损的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4ddbd7d0912a216147929f9.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ab2b2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f.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高温和低降水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极端的气候条件导致土地水分短缺,植被无法生长,从而形成荒漠。
2.土壤因素:土壤质地差、肥力低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土壤因素。
贫瘠的土壤难以养活和支撑植被生长,进一步导致土地的退化。
3.生物因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植被被动物过度利用,无法恢复;过度砍伐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壤暴露,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耕作、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也是引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针对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物人工播种或引种,加快土地植被恢复的进程。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固定土壤,加速土地的恢复。
2.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引水、灌溉和防止水土流失。
修建水利设施,收集雨水,增加土地水分,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3.控制过度放牧:强化对牧民的管理和监督,限制草原的放牧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引发土地荒漠化。
4.合理利用土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大规模破土、频繁翻耕和单一农作物种植,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5.确立保护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监管,依法追究违法行为,增强公众对土地保护的认识。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
总之,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减缓和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恢复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f8a00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5.png)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多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近
载畜量 小
大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放
超载
牧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c16bf1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b.png)
考点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的发展。
(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来源。
(3)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进程.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一般说来,沙暴是就地起沙(扬沙),它携带的沙物质搬运的距离不远,而尘暴(浮尘)却能在高空中飘移几千千米,甚至更远。
一位法国的地质学家曾在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这些“不速之客".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多于其他地区。
为何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增多?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1)西北部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人口素质较低,是根本原因.(2)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开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地表原因.(3)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又普遍偏高,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原因。
浅议导致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浅议导致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520c8ddb14e852458fb57f9.png)
沙漠 较多 。陕西 、 肃 、 甘 宁夏 、 内蒙 古大 部 分地 方及 新 疆北 部 的 一
些地方 年降水 量在 10毫米 至 7 0毫 米之 间 , 内蒙 古 西部 和新 0 0 而 疆大部 分地 区年降水 量均 在 10毫米 以下 , 些地 方 年 降水 量甚 0 有
地 带 , 土高原 西北部 地 区则 属 于草原 地带 或 森林 草 原地 带 。春 黄
秋 战 国 时期 , 于人 类 活动 的加 强 , 土高 原 的平原 河 谷地 带 逐 由 黄 渐被 开垦成农 田, 平原 河谷地 带 的森林 随 之缩 减 。秦汉 魏晋 南 北 朝 时期 , 由于农业 区的扩大 , 平原地 区规 模较 大 的 森林 逐渐 消 失 , 除关 中地 区的上林苑 中 尚有 较多林 木 外 , 他平 原上 已经很 少有 其 森 林 的记 载 。平 原地 区的森林 消 失以后 , 陇山 以西 、 岭 、 西北 秦 晋
・
2 2・
跨世纪
20 09年 2月
第1 7卷
第 2期
C osCnuy F byr 20  ̄o 1 ,N . rs etr,eray 09, l 7 o2
浅 议 导致 西部 土地 荒 漠化 的原 因
张 宏 伟
( 西北 师 范大学美 术学 院 , 肃 , 州 ,3 0 0 甘 兰 70 7 )
与草场退 化联 系在一 起 。如 内蒙古 的锡盟 草原在 2 O世纪 8 年 代 0 放 牧超载 1.% 。由于放 牧 过度 , 54 导致 大 量草 场 严 重退 化 , 迫使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fb67e2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a.png)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问题探索土地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土地荒漠化的重灾区,我国西部存在着大量荒漠化的土地[1]。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拟对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希望有助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中国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中国西部分为西北和西南两大区域:西北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西南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西藏等省市区。
学术界一致认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情况很严重,但对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尚未达成共识。
事实上,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在西北和西南地区都是存在的,只是表现的特征不同而已。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草场的沙化。
我国西北地区有十几处面积较大的沙漠,它们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达格沙漠,青海的柴达木沙漠风蚀地,内蒙的巴丹沙漠、乌兰布和沙漠、雅玛利克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内蒙、甘肃的腾格里沙漠,内蒙、宁夏、陕西的毛乌素沙地等等。
这些沙漠分布于东经75°至东经122°,北纬37°至北纬47°的高原、盆地和平原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千米[3](P3)。
除沙漠之外,西部地区还有将近60万平方千米的戈壁。
如此广袤的沙漠、戈壁是中国西部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西部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表现。
西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则主要表现为农田的石漠化。
石漠化地区土层浅薄,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在漫长的岁月中,西南诸省区形成一些面积较大的岩溶地貌和石漠景观。
如云南全省岩溶面积达11.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滇东、滇东南和滇东北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9%。
贵州省石漠化土地在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遵义等地均有分布,总面积达13.888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9%。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78a16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5.png)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多个。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滥伐森林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这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降低无机盐含量,使土地变得贫瘠。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的天气事件增加,如干旱、严重的风暴等,进一步削弱了土地的保护能力。
另外,土地碱化、地下水开采和土地过度蓄水等行为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为了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生态恢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重新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建设人工林和草原,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度。
其次,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封山育林、全面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减少土地过度利用的程度。
此外,应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另外,加强对于荒漠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最后,还需要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程度。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从根源上进行治理。
只有保护好每一块肥沃的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39790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3.png)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内陆地带,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荒漠化对于生态环境和
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那么,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什么呢?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气候条件的限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有100~400毫米不等,而蒸发量较大,使得水资源变得非常有限。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不足,进而引发了土地
的退化和植被的枯萎,最终形成荒漠化。
二是人类活动的破坏。
过度
的开垦、过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使得植被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因而
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恢复植被。
通过大规模的造林、护林和林果混交等方法,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减缓荒漠化进程。
二是科学种植。
选用适合当地环境
的树种,培育抗旱性强的植物,使种植成功率更高。
三是合理利用。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控制草场利用量等,以减少人类
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四是加强管理。
制定荒漠化防治规划,建立荒漠
化监测系统,加强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管理和保护,从源头上减少
荒漠化。
总之,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通过种种措施,
不断加强荒漠化防治,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d6e22ff12d2af90242e64f.png)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少
距海远 小
部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0c247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2.png)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
及对策
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个
地区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地势阶梯状,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其次,这个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水土不易保持。
再次,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不规律,干旱频发,无法形成有效的土
壤覆盖层,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趋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防风
固沙措施,比如植树造林、搭建遮风网。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风蚀,减
少沙尘暴的发生,防止土壤沙漠化。
其次,应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
资源利用率。
例如,修建水渠、堤防、水库等,以供农田灌溉和农作
物生长使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土地治理和保护,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
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需
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才能保护好这片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
![西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dadcb000740be1e650e9aaa.png)
西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论文摘要】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和表现,以及我们采取怎样的积极有效措施解决西部荒漠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论文关键词】土地荒漠化原因,土地荒漠化分布表现,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策略。
土地荒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研究西部土地荒漠化原因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一.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全新世以来,我国气候曾发生过周期性的变化。
在由暖到寒或由寒到暖的过渡阶段,气候振荡,灾害频繁,往往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干旱的西北地区,因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而发生过土壤退化的事。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水灾、旱灾和风灾。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害屡见不鲜。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西部开发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停止,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有些王朝在进行西部开发时,不考虑西部各地经济社会的差异。
或只注重军事控制,不注意经济效益。
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
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西部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对水资源使用不当也曾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目前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面积由686万亩减至150万亩,下游地区60年代开垦的45万亩良田仅存18万亩。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2d8707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d.png)
中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1.沙漠化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中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又是世界公害,生活在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近14%的世界人口直接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有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沙漠化土地。
在我国西部的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陕西、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市区部分地区现分布有大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18%)的沙漠化土地,而且在不断扩大(1995年至1999年的5年间全国净增沙漠化土地1.72万平方公里)。
在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情况下,沙漠化虽说有所遏制,但仍呈“局部治理,整体恶化”趋势。
沙漠化危害在我国已涉及30个省区841个县(市、旗)7534个乡(镇、苏木),全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因此说,土地沙漠化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强研究和治理。
2.沙漠化的成因造成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是沙漠化发生发展的客观内在因素,人为因素是土地沙漠化得以发生发展加剧的社会诱发因素。
2.1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我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内陆由于远离海洋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日照蒸发强烈、海拔高风多风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大风吹蚀等自然条件造就并历史的遗留下退化的土地、劣质的土壤、沙化的漠地。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世界的1/5,且南涝北旱分布不均,尤其是西北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水资源量明显下降。
随着气候的暖干化,我国西部21世纪初的降水量比20世纪70年代明显减少,黄河90年代以来经常断流,伊犁河、塔里木河、疏勒河、黑河等河流近年的水量在逐年减少,流域水危机愈演愈烈。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拔高且有许多高山阻隔,使水汽随风进入这一地区的途径和数量减少、难度加大,因而降水量少(大都在400mm以下,许多地方甚至在200mm 以下,最少的仅15.4mm);加之日照蒸发强烈(从东到西蒸发量由800mm增至3000mm),这就使西部大部分地区土地的自然水补给入不敷出、旱情加剧、气候干燥,因此形成大陆性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当地林草植被的发育形成和繁衍生息,导致地面植被稀少,使土地缺乏保护而易受外因侵害以至退化、沙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0af11b7561252d381eb6e26.png)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一、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和潜在原因):1、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2、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3、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4、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5、气候异常。
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1、过度放牧2、过度樵采3、过度开垦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我国是荒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的防治问题倍受关注。
针对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探究: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不同,防治的措施也不同。
治理在干旱条件下形成的荒漠,植树种草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因缺乏水源,植物难以成活。
必须依靠设置人工沙障,如埋入草方格来固定沙层;要防止沙丘流动,也要注意防止绿洲的盲目扩大,以防止水资源更短缺。
在半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地带,经济活动要有利于草本植被的保护,还要在有水源的地方植树种草,迫使沙漠退缩。
对于半湿润的地带,甚至湿润地带的荒漠化现象要加强林木保护,提高土地肥力等,防止土地退化,沙化。
所以防治土地沙漠化要因地制宜。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建立风沙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林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沙育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护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对于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1ef77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d.png)
中国西北荒漠化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1. 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导致土地水分不足,植被无法生长。
2. 过度放牧: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过度放牧现象,牲畜过度啃食植被,使得植被无法恢复,土地逐渐变成荒漠。
3. 过度开荒:为了发展农业和工业,人们对荒漠地区进行过度开荒,破坏了地下水位,导致土地变得干燥,无法种植庄稼。
4. 水土流失: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地贫瘠,无法种植农作物。
二、荒漠化的影响1. 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导致植被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大量植被消失,土壤贫瘠,无法种植作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2. 经济发展受阻:荒漠化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无法种植,牲畜无法放牧,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3. 人民生活受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无法耕种,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其他地区寻找生计。
三、荒漠化治理为了应对荒漠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退耕还林:政府在荒漠化地区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大规模植树造林,加速植被恢复。
2. 推行水土保持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水土保持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3. 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政府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对荒漠化的防治。
4. 发展沙漠旅游业:政府鼓励发展沙漠旅游业,通过旅游开发,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保护沙漠环境。
四、未来展望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未来,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大对荒漠化的治理力度,采取更多的措施,提高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水平,实现荒漠化的根本控制。
同时,也需要注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投入和支持。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695913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3.png)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是指土地表面上有大量的裸露土壤、极少植被覆盖,并且容易形成风沙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
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防止和减少其发展。
本文将介绍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以及当前常用的治理措施。
2.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土地荒漠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不均匀,干旱地区的降雨量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表面干燥,植被无法生长,形成荒漠。
2.2 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牲畜数量过多,导致植被被过度利用,无法恢复,造成土壤的暴露和脆弱。
2.3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开发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农耕和开垦,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破坏了土地的生态平衡,导致土地流失和干燥。
3. 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为了防止和减少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3.1 林草植被的恢复和种植通过人工种植和恢复植被,可以有效地减缓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树木和草地具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可以固定土壤,防止土地流失。
3.2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通过建立水资源调控系统,保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可以提供充足的水量来满足土地的需求,保持土壤湿润。
3.3 引进耐旱植物和兽类引进耐旱植物和兽类可以增加土地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地的抗旱能力。
耐旱植物和兽类适应干旱环境,可以生长在荒漠地区,有助于土地的恢复和保护。
3.4 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的建设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设防风林和固沙网,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沙的侵蚀,防止土地流失。
3.5 合理利用干旱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干旱地区土地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关键。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干旱地区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的荒漠化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土地资源荒漠化的原因分布及解决措施
【论文摘要】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分布和表现,以及我们采取怎样的积极有效措施解决西部荒漠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论文关键词】土地荒漠化原因,土地荒漠化分布表
现,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策略。
土地荒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研究西部土地荒漠化原因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一.中国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西部存在着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条件。
中国西部是我国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与高原和高原与盆地的结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全新世以来,我国气候曾发生过周期性的变化。
在由暖到寒或由寒到暖的过渡阶段,气候振荡,灾害频繁,往往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
尽管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干旱的西北地区,因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而发生过土壤退化的事。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沙漠较多。
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一年中湿度差别较大,容易出现水灾、旱灾和风灾。
历史时期西北地区此类灾害屡见不鲜。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大大加速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西部开发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停止,但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有些王朝在进行西部开发时,不考虑西部各地经济社会的差异。
或只注重军事控制,不注意经济效益。
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方,进行过度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对其他地方则视而不见或很少过问。
而滥垦滥牧、毁坏森林和粗放的耕作方式则直接影响着西部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对西部土地荒漠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对水资源使用不当也曾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目前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面积由686万亩减至150万亩,下游地区60年代开垦的45万亩良田仅存18万亩。
著名的罗布泊已经干涸,荒漠化的发展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使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渍化发展,源流输往干流水量减少。
二.中国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和表现
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和草场的沙化。
我国西北地这些漠分布于东经75°至东经122°,北纬37°至北纬47°的高原、盆地和平原之间,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千米。
除沙漠之外,西部地区还有将近60万平方千米的戈壁。
在茫茫沙漠和漫漫戈壁的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情况随处可见,不少地方的耕地和草场已经完全沙化。
内蒙古沙漠化土地最多,;其次
是新疆,陕北地;甘肃;宁夏,青海。
在上述沙化土地中,正在沙漠化的土地约67000平方千米,强烈沙漠化的土地约60000平方千米,严重沙漠化的土地约35000平方千米。
三、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策略
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制约着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
治理荒漠化的土地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西部土地荒漠化的危害,认识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土地荒漠化的历程来看,西部土地荒漠化呈现出不断加快的趋势:时间离现在越近,土地荒漠化的频率就越快,强度也就越大。
其次从人类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人类能够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牢固的生态意识,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活动,使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就完全可以防止或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只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恢复机能,发挥民众保护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兴利除弊,未雨绸缪,才能在治理西部荒漠化土地的过程中有较大的建树。
再者,要吸取以往防风治沙的经验教训。
只有吸取古今中外治理荒漠化的经验教训,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将治理荒漠化的工作落到实处,收到较好的效果。
最后,制定科学的方案。
目前西部治理荒漠化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立法尚不配套。
(2)缺乏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科学规划。
现在制订的一些总体规划缺乏科学根据。
(3)缺乏治理荒漠化的资金。
西部的许多地方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土地严重退化的地区更加贫困,由民间筹集资金相当困难,更增加了环境建设和防治土地退化的难度。
参考文献:
李咏增《遏制荒漠化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张定龙《我国荒漠化形势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