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作状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

高中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第一、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4)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客待之
第三、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 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 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 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 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 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 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 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 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赵襄王郊迎甘罗。
第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第五、表示时间。
①表示每一。例如: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②表示渐进。例如: A.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B.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 师事之。(2010年山东卷) 2、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 就此患莫若屯田。(2008年山东卷)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名词一般由不确指的时间名词如日、月、年、岁 等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每一……, 每……”,或者时间名词本身的重叠即可。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 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①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式。
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 当;译为“用(按)……”、“乘坐……”。例如:
2、翻译下文划线句,并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虚词。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 而病也。圣人为屋( 以 )居,冀免( 乎 )二者 ( 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201 4湖南卷《雪屋记》)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指出下面语段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应用学习
一、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抱头鼠窜 风流云散 斗折蛇行 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南征北战 耳闻目睹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东奔西走 颐指气使 日积月累 犬牙交错 日理万机 龙腾虎跃 狼奔豕突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010山东卷《申甫传》) (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童年时见过的道人, (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侍奉他。
时,按时 11、秋水时至 1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对内,对外 13、时矫首而遐观 遐,向远处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耳:亲眼,亲耳 臆:凭主观 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权,用权势,虏,把……作为奴 16、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 17、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8、失期,法当斩。 法,按照法令 19、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人,像人一样 20、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岁,每年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1 概念•2 名词作状语的类型•3 普通名词作状语与构成主谓结构的辨析方法1 概念•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2.1 表比喻。

•2.2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2.3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2.4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使用的材料。

•2.5 表示对人的礼节或待遇。

•2.6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

•2.7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2.1 表比喻•一般由具有具体形态、形状的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译为“像……一样”。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译为“像狗一样”;•例(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斗”、“蛇”译为“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

•现在汉语中仍然保留着这种名词作状语类型的成语,如星罗棋布、龙腾虎跃、鲸吞蚕食、风起云涌等。

•一般由方位名词和表示具体地点、场所的名词充当,译为“在(从)……”。

•例(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在东边”、“在西边”、“在南边”、“在北边”;例(4)“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译为“在朝廷上”;•道听途说、风餐露宿、里应外合•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例(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西”译为“向西,往西”;•例(7)“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下”译为“向下,朝下”;•例(8)“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前”译为“往前,朝前”。

•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上窜下跳2.4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或使用的材料•这类名词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充当;译为“用……”、“乘坐……”。

•例(9)“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译为“用箕畚”;•例(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名词作状语..20页PPT

名词作状语..20页PPT

1
0
、倚南窗 Nhomakorabea以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名词作状语..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Thank you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 表示对人的态度。 人,当作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来对待。翻译成“像对待……那样” ……那样 或事物来对待。翻译成“像对待……那样” ……当作 当作” 或“把……当作”来看待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 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 士,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三》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陛下父事天, 事地, 养黎民。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汉书 鲍宣传》 鲍宣传》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普通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 辛丑,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郑伯克段于鄢》 缒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 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 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 朝济而夕设版焉。 《左传僖公三十年 》 2古汉语中时间名词岁、月、日、时的用法 古汉语中时间名词岁、 时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日、月、时置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 的经常性,具有日日、月月、岁岁、 的经常性,具有日日、月月、岁岁、时时 地意思。例如: 地意思。例如:
思考: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思考:狼速去!不然,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4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在……从…… 表示动作的处所,相当于在……从 向…… 秋,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请野 楚客聘于晋,过宋。大子知之, 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 左传襄公 享之。公使往,伊戾请从之。《左传襄公 二十六年》 二十六年》 舜劝民事而野死。……冥劝其官而 冥劝其官而水 舜劝民事而野死。……冥劝其官而水 ……稷劝百谷而 稷劝百谷而山 国语鲁语四 鲁语四》 死。……稷劝百谷而山死。《国语鲁语四》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读若驴,古时祭祀 居而谷汲者, 读若驴, 腊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 五蠹》 名)腊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工具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 秦策》)
失期,法皆斩。(《史记· 陈涉世家》) 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 商君列传》)
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 霍光传》)

成语中有保留,“势不两立”、“义不容辞”、 “车载斗量”。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一)
表示比喻(二)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
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 梁。(《史记· 魏公子列传》)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 论》)


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 李
广苏建传》)
表示比喻(三)

这种比喻,修辞意味浓厚。
说明主语像什么,可以翻译为“像……一样”。 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 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狐鸣呼”,要与主谓结构区分开来。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二)

说明宾语像什么,可以翻译为“像对 待……一样”。
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作状语 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 这类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 保留。


表示处所或方位

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 鲁语》)
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 檀弓下》)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 里,南辱于楚。(《孟子· 梁惠王上》)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史记· 廉颇 蔺相如列传》) 君王宜郊迎。(《史记· 陆贾列传》)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四)

“日”位于句首主语之前,用以追溯过去。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 (《左传· 昭公七年》)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左传· 昭公十六年》)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 2、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
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 • 1)五藏:五脏。“无解五藏”意思是,不敞开心中的灵气。 2)擢(zhuó):拔,提升,引申为有意显露。 • 3)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的人。 “尸居”的意思就是,像受祭的活人 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龙:表示精神腾飞的样子。见(xiàn):显现。 “龙见”,意思就是精神里却是腾龙显现。
• 犬馬畜伋:像豢養犬馬那樣豢養伋;伋(jí ),孔伋,孔子之孫。 • 6、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田延年前,离席按剑,曰: “先帝属将军以幼孤,寄将军以天下,以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今群下鼎沸 ,社稷将倾,且汉之传谥常为孝者,以长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如令汉家 绝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今日之议,不得旋踵。群臣后应 者,臣请剑斩之。” • (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
意思,可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 1)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 2)日割月削,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 (3)“日”“日者”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相当于“往日”“从前”,用来追溯过 去。
• 日衛不睦(往日卫国与晋国不和睦),故取其地。《左传· 文公七年》 • (4)“时”放在主语或动词前,表示“当时”“按时”“到时”讲。 •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一、名词的特殊用法
• • • •
一、名词的特殊用法 (一)名词作状语 1、表示行为的凭依 有作状语的名词表示行为所凭依的事物,有的是具 体事物,有的是抽象事物。 •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 2)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 3)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指没有把讥笑的话说出口)也 。(毛遂自荐) • 4)而如姬最幸,出入王(魏安厘王)卧内,力能窃之。(魏公 子(信陵君魏无忌华阳(芈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

名词用作状语

名词用作状语
。(国语∙晋语)
• 4)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 5)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
也。(报任安书)
• 6)越人少恩(慈爱),生男女,必货(把他们当作货物一样看待)视之。( 柳宗元《童区寄传》)
• 3、表示行为的状态(比喻) • 以作状语的名词所称事物常有的行为特征,来比喻、描写被修饰的行为的状 态。 •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 2)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鶩(wù野鸭)伏矣。(《冯婉贞》) •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 4)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 将安归?”(《史记· 循吏列传》)
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史记∙陈涉世家》)
• 5、表示时间
• (1)“岁”“月”“日”放在具有行为意义的动词前面有表示“每年”“每
月”“每日”的意思。
• 1)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四)
• 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 (2)“日”“月”等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有表示情况逐渐发展的
意思,可译为“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 1)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
• 2)日割月削,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 (3)“日”“日者”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相当于“往日”“从前”,用来追溯过 去。
• 日衛不睦(往日卫国与晋国不和睦),故取其地。《左传· 文公七年》 • (4)“时”放在主语或动词前,表示“当时”“按时”“到时”讲。 •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秋水)
七、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方位和处所。(“向……”/ “在、到、从……”) (1)大月氏复西走。《汉书· 张骞传》 “西”:向西。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廷: 在朝廷上。 2.表示工具和依据。(用……/依靠、依据、按照) (3)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三国志· 魏书· 华佗传》书:用 书信。 (4)失期,法当斩。《陈涉起义》法:按照法律。

词类活用-PPT课件

词类活用-PPT课件

规律: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 “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 2、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
规律: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 是活用为动词。
1、足以荣汝身。 (使……荣耀) (《孔雀东南飞》)
规律: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 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该形容词是使动用 法。
动词用作名词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收藏和经营的东西,指金银珠宝) (《阿房宫赋》)
形容词的活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用法 意动用法 用作名词
用作动词
1、“富,人之所欲”。 (财富 )
(《孟子· 万章上》) 规律1.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主语指的是人 或事物,那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德)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人,长辈) 规律:如果一个形容词充当了动词的宾语,那 么这个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黔之驴》)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像丝绸一样) (《阿房宫赋》)
规律六: 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 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 为是用作状语。
1、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老师) (《师说》) (以……为宾客)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3、粪土当年万户侯 。 (把……当作粪土) 规律七: 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 或意动词。
4、范增数目项王 。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2、4、5 名词的使动用法:3 名词做状语:7 名词的意动用法:6
提问:对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 为状语中的句子还可以再归类吗?请找到 归类的标准。

第三节:名词作状语

第三节:名词作状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史记· 刺客列传》
2、名词作状语与作主语的辨别 (1)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名词作状语的句子中, 往往在此名词前已有主语。 ①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汉书· 陈涉项籍传》 (2)如果句子的主语不易确定或句子是无主句,则 需要依据上下文来判断。 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聊斋· 狼》 ②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马中锡《中山狼传》)
①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 夸父逐日》
成语:道听途说
(4)表示工具。可以译成“用……”。
成语:口诛笔伐
(5)表示依据。可以译成“按照(或“依据”) ……”。
①失期,[法]皆斩。《史记· 陈涉世家》 ②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 《史记· 留侯世家》 (6)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二)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 而是与介词组成介词词组再作状语。
1、我们[在教室]上课。
二、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的情况: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的情况: 1、古代汉语中一般的时间名词作状语的情况与现代 汉语一样。(教材351页) 2、时间词“岁”“月”“日”作状语的情况。(教材
351--352)
1、 词语:狼顾,兔脱,蛇行,鸟瞰,雀跃,蜂拥,鱼贯,蝉联,蚕食,瓜分,风 行,流行,雷动。 成语:虎视眈眈,狼吞虎咽,狼奔豕突,猱进鸷击,风起云涌,风驰电掣,土 崩瓦解,鳞次栉比,星罗棋布,三足鼎立。 2、词语:奴役,利用,力争 3、道听途说 4、词语:言传身教,刀耕火种,锦衣玉食,钟鸣鼎食。
(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教材349--350)
1、普通名词作状语、狼奔豕突
(2)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可译成“当作……一

名词作状语课件

名词作状语课件
翻译:每天/年/月 一天天地 一天比一天
一月月地
小结:名词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总结名词作状语的几种情况。 1、表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翻译:像……一样 2、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翻
译:用……,当……,亲……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翻译:在……,从…… 4、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像对待……一样 5、方位名词做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
参考翻译:(这些人)如果不靠(贩卖)私盐使自己活下去, 一旦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更严重了。 “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那么……,1分;“自 活”1分,“蜂聚”1分,大意1分)
高考链接
文段一:国初,廉希宪(廉公)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 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 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 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 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 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 愧赧无人色。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3分)
分析:名词“手巾”、“舆”、“面”、“手”分 别用在动词“掩”、“归”、“刺”、“注”的前 面,作状语,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 方式。 翻译:用……,当……,亲……
名词作状语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
分析:廷叱,在朝廷上呵叱;水陆并进,从
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这二句中的名词,都表 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翻译:在……,从……
名词作状语
1、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 起列传》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①會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史記·陳涉世家) ②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史記·陳 涉世家)
4.表示對人的態度,“像對„„一樣”。
①彼秦者,弃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 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三) ②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子吴起列 傳) ③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 紀) ④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 倡優畜之。(司馬遷《報任安書》) ⑤張蒼德王陵,„„及蒼貴,常父事王陵。 (史記·張丞相列傳)
(二)動詞作狀語的形式
1.直接用在動詞謂語的前面。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史記·項羽本紀) 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前出師 表)
2.用連詞“而”或“以”把動詞狀語和動詞谓語連 接起來。 ①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②觸槐而死。(左傳·宣公二年) ③箕踞以駡。(戰國策·荆軻刺秦王)
2.“日”放在形容詞或表示性質變化的 動詞前面,表示情况逐漸發展。意思 是: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①事日急,諸公莫敢復明言於上。(史 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②賤妾守空房,相見常日稀。(孔雀東 南飛)
3.“日”用在句首主語前面,表示“往 日”、“當初”的意思,用來追溯過 去。
①日君以夫公孫段爲能任其事,而賜 之州田。(左傳·昭公七年) ②日起請夫環,執政弗義,弗敢復也。 (左傳·昭公十六年)
思考與練習
①大月氏復西走。(漢書·張騫傳) ②高祖以亭長爲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漢 書·高帝紀) ③子産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 啼。(史記·循吏列傳) ④羆之狀,被髮人立,絶有力而甚害人焉。 (柳宗元《羆説》) ⑤舜勤於民事而野死。(國語·魯語上) ⑥羣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漢書·霍光傳)
1.表示动作行爲发生的方位或處所,相 當于“在„„”、“從„„”、 “向„„”。

名词作状语(ppt文档)

名词作状语(ppt文档)

表示比喻
一. 表示 比喻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
[]
[]
《过秦论》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聊斋志异·狼》
表示态度
二. 表示 态度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因:(1)能处于状语位置的并非只有 副词,形容词也经常用作状语。(2)就古代 汉语而言,作状语是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 不能算临时性的活用 。
练习P383
1.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柳 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陋:形容詞意動用法。“陋之”卽“認爲 它(小丘)不好”。
2.殺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論 語·子路從而後》)
用于行动性 动词前。
良庖岁更刀,割也;
[]
族庖月更刀,折也。
[]
译为:
每日、 每月、
《庄子·养生主》
每年
返回本章目录
表示时间-2
六. 表示时间
2.表示 持续或 渐变
(田单)兵日益多,乘
[]
胜,燕日败亡。
[]
《史记·田单列传》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
于今六十岁矣,而乡
邻之生日蹙。
[]
《捕蛇者说》
用于形容 词或表示 性质变化 的动词前。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
[]
《韩非子·五蠹》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战国策·齐策》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第一节 词类活用之名词用作状语

第一节  词类活用之名词用作状语

二、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表示比喻的名词状语译作:像名词状语一样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狼)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有狼当道,儿立而啼。

(中山狼传)(王生)兽伏而出。

(聊斋志异·画皮)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世说新语·识鉴)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成语如:土崩瓦解、龙飞凤舞、狼吞虎咽、星罗棋布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名词状语经常是表示主语对待宾语的态度,即主语把宾语所指称的人或物当作名词状语所指称的人或物来对待。

译作:像对待名词状语一样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

(孟子·万章下)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范雎……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史记·刺客列传)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译作:介词+名词状语(王生)蹑足而窗窥之。

(聊斋志异·画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木兰辞)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汉书·高帝纪)出邑门,道飞其鹄。

(史记·滑稽列传)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卒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依据、原因等译作:介词+名词状语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史记·魏公子列传)(张)苍任人为中侯,大为奸利;上以之让苍,苍遂病免。

四人者年老矣,……义不为汉臣。

(史记·留侯世家)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作状语的几种常见类型
1. 表比喻; 2.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4.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6.表对人的礼节或态度; 7.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自主学习 名词作状语的常见类型
1. 表比喻
它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 “像……一样”。一般由具有具体形态、形状的名 词充当。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③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5.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名词一般由不确指的时间名词如日、月、年、岁 等充当,翻译时可在时间名词前加上“每一……, 每……”,或者时间名词本身的重叠即可。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9、予分当引决 分,按道理
10、道芷阳间行 间,抄小路,从小道
11、秋水时至
时,按时
12、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外:对内,对外
13、时矫首而遐观
遐,向远处
1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耳:亲眼,亲耳
臆:凭主观
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权,用权势,虏,把……作为奴
16、夜篝火,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注意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入嵩山,复遇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010山东卷《申甫传》)
(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童年时见过的道人, (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 侍奉他。
2、翻译下文划线句,并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虚词。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
6.表对人的礼节或态度。
这类作状语的名词一般是表示人物身份、称谓、礼 仪等方面的名词,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译 为“像对待……一样”或“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②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③倡优蓄之,流俗之所轻也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嫂蛇行匍伏。 (3)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2.表动作行为的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或表示具体地点、场所的 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 (从)……”。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2)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3)赵襄王郊迎甘罗。
荒草间,在露天下
7、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作动,向东行进
8、直夜溃围南出
南,名作状,向南
应用学习
一、指出下列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抱头鼠窜 斗折蛇行 风起云涌 狼吞虎咽 耳闻目睹 土崩瓦解 星罗棋布 颐指气使 日积月累 犬牙交错 龙腾虎跃 狼奔豕突
风流云散 南征北战 东奔西走 日理万机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 (cī)互,不可知其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 任何依靠。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 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高三二轮复习学案
名词作状语
复习目标:
能准确判断文言语句中的名词作状语现象,并 作出准确翻译。
导入学习
概念解说: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 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 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 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 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 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
)居,冀乎免(

二者之(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Biblioteka (2014湖南卷《雪屋记》)
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三、指出下面语段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父,名作状,像对待
父亲一样
2、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
3、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名作动,修墓
4、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意动,以宾客之礼相待
5、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 次:按次序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草,露:名作状,在
3.表动作行为的趋向
由方位名词如东、南、西、北、上、下、左、 右、前、后等充当,译为“向(朝、往)……”。
①尘泥渗漉,雨泽下注(《项脊轩志》)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一般由具有某种功用的事物名称或材料名称的名词 充当;译为“用(按)……”、“乘坐……”。例如:
7、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这类名词一般是指一年中某个具体的季节、月份 或一天中某个具体的时段,如春、夏、秋、冬、旦、 夕、朝、暮等时间名词,可译为在“在……”。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合作学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翻译。
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手,亲手
2、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
4、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向东;北,向北
5、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廷 上
6、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夜,在夜里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
8、雄州雾列,俊采星弛 雾,像云雾;星,像星星
17、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
18、失期,法当斩。 法,按照法令
19、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人,像人一样
20、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岁,每年
二、辨析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动词的区别
符合“名+动”格式的为名词作状语, 反之,则为名词作动词;换言之:看一个名 词在句中是作状语还是作动词,只需看其后 面有无动词,有动词,则为名词作状语,无 动词则为名词作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