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造方法论论文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
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浅谈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很矛盾的,从它诞生日就是注定的。
设计方法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其最初宗旨是寻求设计方法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以解决建筑师个人能力的局限与日益复杂的设计问题之间的矛盾。
科学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成功,但对设计方法的研讨却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这种研究得以成为设计方法论,成为现代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方法论作用与建筑师,建筑师在方法论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加于建筑,即使他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绝不能否认这一点。
究竟方法论是怎样加注与建筑的呢,/100个建筑会给出100个答案。
如果真的要为我所认识的方法论下一个定义,我犹豫半天,还是没有答案。
就我做过的小区规划来讲一讲自己对于方法论的一点理解。
小区是一个集多种特色于一体的建筑形式,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
方法论中涉及的三种评价方法,在小区规划中都比较重要。
譬如经济评价之于博览类建筑,环境评价之于用地紧张的商业类建筑,社会评价之于密度较大的宿舍类建筑等,明显地处于劣势的关系。
决定这些的.因素有很多,并不是建筑师忽略了这些,而是外围客观因素的影响改变一些东西。
当然,这些内容在设计的过程里还是组要被拿出来讨论的。
作一个设计不难,做一个好的原汁原味的设计却一点也不容易。
构思到实践的过程,受到的各种限制是难以想象的。
把这些的限制加在建筑上,建筑的设计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失去很多当初的构思。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几乎都从任务书开始。
首先接到地形和设计要求,将其反复地阅读几遍。
小区的基地位于河西定淮门桥下,背靠秦淮河,紧邻龙江小区,与古林公园对望。
基地面临城市干道,用地面积约20公顷。
分析任务书的要求,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大概的概念,即基本设计趋向。
这一步的过程来自于建筑师设计方法的本性,即在分析过程中的建筑师的决策阶段,也大体上决定了规划的风格和雏形。
当然,如果方案不能实施的话,则另当别论。
现代建筑设计论文创新方法论文
现代建筑设计论文创新方法论文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强化方法的有效应用和及时调整,把握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控制现代建筑设计的要素,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要点的强化,构建出符合工作需要、顺应建筑设计发展的新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体系,做到对现代建筑市场的有效适应,实现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内容和目标的全面创新。
前言当前做好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基础是对现代建筑设计概念的正确理解,要围绕构成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在坚持现代建筑设计的相关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现代建筑初步设计工作和现代建筑施工图设计等过程的强化,完成现代建筑设计的任务,形成对现代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大力支持。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定义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是当前建筑设计的核心方法,是指在现代建筑设计和规划工作中,所有规划、设计、调整方法的综合,是现代建筑实现规定形状、规范功能、稳定结构的设计基础,是现代建筑物建设中设计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来源于建筑学、电工学、控制论、系统论,与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现代建筑市场条件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逐步广泛,成为新时期建筑设计企业和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新型设计技术体系和结构。
2.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坚持的原则2.1综合性原则现代建筑具有功能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这些特点,要在实际设计中突出现代建筑的结构要素、功能要素和需求要素,使他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综合,形成现代建筑设计的综合目标,真正做到对各功能、各要素的有机整合r建立起现代建筑设计的目标体系和维护结构,以综合性、整体性的设计实现现代建筑的功能,达到现代建筑的标准,在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要的满足。
2.2动态性原则现代建筑具有动态性发展的特性,不同时期现代建筑的内涵、外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认识到设计是一个动态、连续、变化的工作。
要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与建筑领域与周边社会,与市场环境做到积极地互动,做到对现代建筑设计要点的动态调整,以此来满足现代建筑设计对社会要求和文化发展的调整和进步,以动态性的实现来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的活力。
创造思维与建筑设计论文
创造思维与建筑设计摘要: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无效用空间大量存在并在结构上生硬套用少见的复杂形式。
上述情形说明缺乏对创造思维内在机制与逻辑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造性思维特点1、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与“机械”思维的方式和形象思维作为实现的途径相结合而达到创造思维的目标。
抽象思维是指“脱离了具体事物的事物关系结构的符号式逻辑表达”。
1.1 创造性思维与格式塔结构维度所谓创造思维,其实是基于内在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联结、组合与赋予新的认知对象的思维。
当二者相匹配时(即认识能完满地表述客观事物时) ,这种思维—包括其概念、法则等就是正确的。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之相对概念、光速、不变等等概念的重新组合并用来表述光的运动、时空限定等。
任何创新的概念都出自于原有概念或它们的格式塔结构维度之间的不同的组合(新的组合)与客观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相匹配。
隐喻方式及其内在机制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
在隐喻的源体与目标体关系中,相对应的组成元素即相似的格式塔结构维度。
找出隐喻的可自动分解的操作模式就解决了创造性思维的可行模式问题。
从思维的角度看,创新是隐喻的结果。
1.2 从元概念出发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是:从元概念出发,按照人的特性和科学逻辑或隐喻逻辑来推测某种事物的演化过程与方式。
这种推测要注意逻辑思考的彻底性。
例如,人类对传媒工具的发明与演化,可以推测有这样一种过程与方式:(1) 早期,人对视觉之外发生的事件的了解靠语言或文字、绘画的传递、接受和加以相应的想象来得到;(2) 照相术、电影的发明产生了视觉传媒工具的革命;(3) 电视机的发明是又一次的视觉传媒革命;以上是历史,以下是未来推测:(4) 未来的视觉传媒可能是立体的高清晰度的电视(彩色);(5) 发展为虚拟现实的传媒工具。
这种虚拟现实可提供现实中的一般感知要素,包括嗅觉、触觉、视觉等等,靠意念过程即可完成这种虚拟现实的体验;(6) 现场参与者与接受者的信息的全息交互传递。
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各类生活物质的需求增加。
现代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也需要注重建筑设计方式的创新,将艺术与生活相互融合,将艺术与时代发展相互融合。
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注重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的创新。
文章将基于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方法1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分析1.1 理论创新需要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理论自身便具有一定的推理与导向性特征,随着大量理论的产出,对当代建筑整体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建筑设计期间,需要综合分析各类案例、观念以及哲学思考等,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升建筑设计创作的质量[1]。
将各类新技术、新理念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期间,能够使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开放,保持敏锐的视角,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2 重视建筑设计自身的规范与发展规律科学理论化、系统化为科学创作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设计期间不能随着自身的想法“天马行空”,需要基于实际的建筑设计需求与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特征等加以分析。
在创新理念、创新想法的基础上,需要保证建筑的功能,建筑的安全性。
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方法论。
建筑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工程设计的需求,实践发展状态等展开工作,且强调职业设计的规范性理论建设[2]。
1.3 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的实践与探索“本土论”即为在建筑创作中,需要突出性彰显建筑理论的个性与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融入建筑设计中,能够展现出建筑设计的特点、民族风貌,对现代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所有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通过设计师的艺术加工而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对于民族性、本土性的符号的运用,设计师一定要深入其中去了解,切不可纸上谈兵。
建筑设计方法论范文
建筑设计方法论范文建筑设计方法论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建筑设计师根据建筑设计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合理的思考和分析,所形成的一种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总结与规范。
建筑设计方法论包括了建筑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与技术、设计过程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对于指导和规范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建筑设计方法论应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
建筑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依靠一定的理论基础来指导和支撑设计工作。
例如,建筑美学原理、建筑结构原理、建筑材料原理等是建筑设计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的创造性思考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建筑设计方法论应该包括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设计方法是指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框架,它是设计师进行创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设计技术则是指设计师所运用的各种工具和软件,如CAD、BIM等,用于辅助设计和呈现。
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使设计过程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此外,建筑设计方法论应该注重设计过程与管理。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师与业主、规划、结构、给排水等专业人员进行紧密合作,所以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方法与工具进行设计过程的规划、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建筑设计方法论还应关注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注重创新性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创新性思维能够激发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设计作品充满活力和艺术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则能够使建筑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为社会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益处。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的指导和规范,它涵盖了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与技术、设计过程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方法论能够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与沟通,并注重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创造出更优秀和人性化的建筑作品。
浅谈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浅谈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设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的创新。
建筑设计的创新应坚持建筑设计绿色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推广数字技术;充分发挥联想式思维的作用。
文章浅谈了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浅谈1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过程1.1准备阶段创新方法的准备阶段是建立在对创新客体的考察基础上的。
这里设计到可能性空间的概念,即“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
”这种可能性空间是由事物本身所决定的,并受外部条件所制约。
对于建筑设计创新而言,其首创性可能发生在源于创新客体本身的各个方面,所有这些方面的集合便是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能性空间。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建筑设计的创新角度是多方面的,但是并不能说针对每一个建筑设计在其任何方面都能够达到建筑创新的成果。
所以在主体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创新客体在相应方面上是否具有创新的条件,如果没有的话,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便是不能够成立的;同时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能性空间也受着外部条件的制约,也就是说建筑设计的创新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外部条件的转变这种客体的创新可能性范围也会随之变大或缩小。
1.2选择阶段在我们知道建筑设计创新的客体具有创新可能性后,还需要进一步完成针对所需的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选择,优秀的建筑设计创新成果在其选择阶段一定是成功的。
无意识的或者偶然产生出建筑设计创新成果的方法并不归入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之中,这也就是选择的有效性;有效性目标的选择更涉及建筑设计创新的主体。
当建筑设计主体选择了客体的某一个创新点并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时候,在不考虑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如果创新成果没有完成主体所需达到的目标,即便所得到的建筑设计创新成果含有创新方面,我们也认定主体所应用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不成功的。
选择阶段为最后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实施明确了方向。
针对某种创新角度选择相应的方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建筑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方法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创意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推动着建筑师们不断寻求新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创意与创新方法,并讨论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1. 创意的来源创意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
建筑师可以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如山水、植物或动物等。
此外,人文环境、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也是创意的重要来源。
建筑师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和体验这些元素来获得创意灵感。
2. 基于场所的创新设计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建筑师可以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
例如,对于山区地形复杂的场所,建筑师可以采用悬挑结构或局部建筑,以适应地形变化。
对于城市中心的空地利用,建筑师可以设计多功能建筑,提供不同的社区服务。
3. 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通过参加研讨会、工作坊和展览等活动,建筑师可以了解最新的建筑设计趋势和技术应用。
此外,建筑师还应该保持对其他领域的开放性,如艺术、文化和科技等,以求得创意的碰撞与融合。
4. 利用可持续材料和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创新还包括对可持续材料和技术的应用。
建筑师可以选择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和回收金属等,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利用节能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度的最优化。
5. 强调用户体验和功能性创新的建筑设计必须注重用户体验和功能性。
建筑师应该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元素。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灵活的空间布局和流线型设计,以提高居住舒适度和便利性。
6. 融合艺术与科技将艺术和科技相结合是创意和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建筑师可以运用数字化设计工具和技术,如虚拟现实和3D打印等,来实现复杂形态的建筑设计。
同时,在建筑中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和壁画等,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
7. 鼓励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创意和创新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
建筑师应该与结构工程师、景观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创新的建筑设计项目。
浅谈建筑设计的创造
【《 1 中国建筑史》 ] 编写组 , 中国建 筑史》 《 第三
版, 中国建 筑工 业 出版社 ,9 8 19
【 文选 德 ,道 德经 》湖 南人 民 出版社 ,0 3 2 】 《 , 20 【 ( ) 罗. 索 , 图解 思考 》 三版 , 国 3 美 保 拉 1 《 第 中
建 筑工 业 出版社 ,0 2 20
f] 美) 4( 莱恩. 福塞等 ,建筑构 思一建筑绘 图 《
分析 》 机 械 工业 出版 社 ,0 4 , 2 0
中国新技 术新产 品
一8 —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自然包括很 多组成 元素 。这 些元 素根 据一 般人 的 理解 无 非 是墙 体 、 门窗 、 面 、 地 楼梯 等 , 这仅 是物 质 层 面 的组成 。建 筑作 为一 个 多种 因素 的统 一 体 当然 还包 括其 他因 素 。 建筑是 凝 固的 音乐 ” “ , 建筑 是创 造空 间艺 术 的表述 。所 以建 筑 的组 成要 素应 该归 结为 两个 方 面 ,一 是看 得 见 的 硬件 : 像上 文提 到 的门窗 屋顶 之类 ; 是普 通 二 人看 不 到的软 件 :比如像 蕴含 在 建筑 中的艺 术 设 计规 律 ,民族 的传统 文 化 ,建筑 的 自然 观 、 学观等 等 。 科 3 建筑 空间 对设 计 的要求 建 筑空 间 的革命 性变 化是 在人 类 步人 工 业 社会 以后 , 料 、 结 构 以及新 技术 的 出 新材 新
议论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想
议论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想摘要︰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地创新,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失去其灵魂。
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不断提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进行不断的创新。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想、内涵、方向Abstract︰architectural design thinking need continuous innovation, no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design, will make the building lost its soul. In order to meet the people to the building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quirement, we need to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s of innovation.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nnovative ideas, content, direction现代建筑要长久不衰,创新是尤为重要的。
许多的优秀建筑设计都源于创新,大胆的尝试才能有好的作品,这些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同,那些枯燥乏味没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已经或即将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决定了建筑设计师能否成功,也决定了今后建筑也的发展。
一创新在实践工作的作用⑴有利于建筑设计目标的实现。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当前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产生了争议。
从本质意义上来看,通过建筑人们拥有和使用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建筑的使用意义仍然是它的第一特点。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类型和空间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建筑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特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怎样全面协调地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科学化、与时俱进的水平,是建筑设计的永恒追求。
建筑设计方法及创新发展论文
建筑设计方法及创新发展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离不开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现代建筑要想长久不衰,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视程度。
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满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发展需求,还要考虑到每一个设计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受到社会、经济、环保等多个领域多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的创新理念正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设计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建筑。
前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建筑设计相关领域中尖端技术迅速的发展,建筑设计方法正在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开始之前对整个建筑物的全面规划,同时对一系列潜在或是可能发生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将所设计建筑物的构成要素和施工时的具体方法利用图纸或是文件的方式向施工人员和客户进行全面展示,这样才能让客户和施工人员对将要动工的建筑有更完善的了解。
另一方面,身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也应当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融入自身全新的设计理念,在所设计的建筑满足基础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设计质量,为客户设计出满足多方面需求并且更为优秀的建筑。
1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以下数个方面。
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的第一要素,这包括建筑的基础用途与建筑的基础构型。
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建设时所利用到的相关建设技术和施工技术,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将自身想法转换为建筑实体所必须采用的基础方法,这往往包括建筑建设材料,建筑自身结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建筑动工之前,建筑设计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资金合理性,无论是从建筑动工前的总体设计,还是动工时的施工技术与人员问题,相关的建筑设计师都需要对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在保证建筑的基础用途和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减少不必要的相关开销,提升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尽量降低建筑的成本造价和施工成本,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
论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
论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建筑业迅猛发展,全球工业化步伐加快,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一日千里的世界经济迎来了建筑行业的新的发展机遇,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主体经过一系列严格条作的把握完成建筑设计创新的履行道路是建筑设计创新措施。
此种实践所体现的首创性建筑效果通常能更加有效符合人们的切身需求,是合理方法论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详细体现。
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1.1类型丰富的公共建筑,且每种规模等级不一样。
内容包括对公共建筑的功能组织、总体规划、结构选型、形体塑造等各方面分析,特别提出对公共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的探究和处理。
1.2出现在居住建筑物新的运用性能,大部分运用性能的连接起来新的管理观念和新的运转方式的使用,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创造等,出现的这些新事物,需要设计师务必重新来熟悉居住建筑,探讨新问题的各种处理办法。
1.3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探讨要求强调对文化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的科学处理;1.4现代建筑种类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是教育建筑,探索对教育建筑中发发生的各种新问题的合理解决;1.5对现代中国城市化进展有着非常大的制约是高层建筑,探讨对高层建筑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以及高层建筑与城市的之间联系的分析;因此,使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与社会的发展紧紧的连接在一起。
2.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1可持续性原则人与自然的和平相处,在既不影响这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下代人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是建筑设计应该遵从可持续发展原则。
2.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彼此间依赖与统一结合。
建筑设计为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和平共处就一定要与整体性原则吻合,建筑的所有细节都应该与建筑的特征相一致。
2.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楷模,建筑应该具有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全面共生。
共同生存本来是生物学的根本概念,是指某种生物可以在全体生态体系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微妙的关系。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培养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和灵感,保证建筑设计工作的良好发展,推动建筑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要建筑设计师拥有先进的创新思维和灵感,并联系实际,一定会设计出杰出的建筑物,建筑设计工作也会高效的开展起来,促进我国建筑学的进步。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1、全面开发的原则应当运用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的方式,运用尽可能少地材料以及资源消耗,从而得到最为理想的开发效果。
在如今人类的发展与资源趋向枯竭的状况下,全民开发还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该原则还体现为建筑在空间组织之中。
这就应当妥善地对现代建筑的所有面积实施充分而有效之利用。
2、集约设计的原则如今,建筑的不断建设、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矛盾正在变成一个愈来愈显著的问题。
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通过集约设计,拓展立体化开发用地所需要的空间,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发城市的地上空间以及地下空间,从而更好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因此,要充分结合本地实施旧城改造的大好契机,更加积极地进行拆旧和建新,从而持续提高城市所具有的实际容量。
在建筑设立的空间结果上,还要更加积极稳妥地运用具有轻和薄等特点的新型材料,做到利用尽可能小的建筑空间来实施建筑设计。
在如今全世界都在全面推动可持续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实施建筑设计节能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3、合理设计的原则在如今各类技术标准长期并存的新情况下,必须让现代建筑设计和本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同步性。
因此,要紧密结合实际,让现代建筑设计真正得融入当地发展大局之中。
为此,就要实施更为合理的设计,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从本地实际经济条件加以考虑,和本地具体消费状况以及市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一致。
在此基础上,现代建筑设计还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地形状况和地质状况等诸多因素加以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建筑设计取得事半而功倍之成效。
二、提高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的策略1、加强对建筑设计理论创新设计的重视建筑理论是指人们关于建筑设计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设计师们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发现。
创新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
创新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现代社会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愈发追求创新与个性化。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建筑师们开始探索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以实现创新的建筑设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新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并讨论它们的适用性与影响。
一、关注功能与环境融合的思维方式在创新建筑设计中,功能与环境的融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以建筑本身为中心,而忽视了建筑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然而,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一个更加舒适、便利且环保的空间。
在这一思维方式下,建筑师需要充分研究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特点,以使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所在的环境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图形化与数字化的设计方法论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图形化与数字化的设计方法论。
通过使用三维建模软件以及先进的仿真技术,建筑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设计概念,并对其进行模拟和优化。
这种方法论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提高设计效率,并且使得建筑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设计过程。
然而,这种方法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传统建筑风格的设计可能略显生硬,需要建筑师在应用时进行灵活处理。
三、跨学科合作的思维方式跨学科合作是现代创新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师与工程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专业人员的合作,可以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创新的建筑设计的产生。
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建筑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成功的项目。
同时,跨学科合作也能够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为建筑师带来新的思维和观念。
四、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创新建筑设计还要求建筑师以用户为中心。
建筑师需要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之中。
这意味着建筑设计应该更加注重舒适性、可用性和人性化。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建筑师可以打造出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设计方案。
建筑技术的设计思想与创造力激发方法
建筑技术的设计思想与创造力激发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建筑不再只是简单的房屋,而是一个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综合体。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思想和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建筑技术的设计思想以及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首先,建筑技术的设计思想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它是建筑师对建筑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的理解和把握。
在设计思想方面,建筑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构思和理念,以指导整个设计过程。
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研究当地文化和环境,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
此外,建筑师还应该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
设计思想的形成需要建筑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其次,创造力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创造力是建筑师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筑设计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建筑师需要在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想法,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激发创造力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首先,建筑师可以通过参观和研究其他优秀的建筑作品来激发创造力。
参观其他建筑作品可以帮助建筑师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表达方式。
同时,建筑师还可以从其他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这样可以帮助建筑师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力的火花。
其次,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也是激发创造力的一种方法。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可以帮助建筑师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灵感。
例如,建筑师可以与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更好的设计效果。
此外,建筑师还可以通过参与竞赛和展览来激发创造力。
竞赛和展览是建筑界的重要平台,可以让建筑师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参与竞赛和展览可以促使建筑师不断思考和探索,激发创造力的潜能。
同时,竞赛和展览还可以提供与其他建筑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和思路。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创造与布局
建筑设计中的空间创造与布局在建筑设计中,空间创造和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它们不仅决定了建筑的美感和功能性,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空间创造和布局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注重和谐、平衡和自然。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在建筑设计中所追求的空间创造与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一、空间的和谐与平衡中国人对空间的追求是追求和谐与平衡。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的和谐体现在整体布局、比例和色彩的协调上。
中国人注重整体感,追求空间的统一和谐,避免过于杂乱和碎片化的布局。
比例的协调也是中国人注重的要素,通过合理的比例关系,使空间显得舒适而和谐。
在色彩运用上,中国人喜欢使用自然色彩,如青绿、黄褐和红褐等。
这些色彩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以增加空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二、空间的自然与人文中国人在空间创造和布局中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自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人喜欢利用自然元素来创造空间,如水、石、植物等。
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它可以给空间带来流动和活力。
石头则可以给空间增加稳定感和质感。
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空间增添生机和美感。
与自然相对应的是人文,中国人注重人文的体现和尊重。
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人注重人与空间的关系,追求舒适和人性化的空间布局。
他们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使人们在空间中能够自由流动和活动。
同时,中国人还注重空间的情感表达,通过布局和装饰来体现人文的内涵。
三、空间的灵动与变化中国人在空间创造和布局中追求灵动与变化。
他们善于利用空间的变化来增加趣味和活力。
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人常常运用动线和景观的变化来创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他们喜欢设置转角、拐弯和过渡空间,使人们在空间中产生期待和惊喜。
中国人还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他们善于利用可移动隔断、可折叠家具等设计元素,使空间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变化和调整。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创新与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创新与建筑设计方法近年来,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建筑创新与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在追求更加可持续、高效、美观的建筑的同时,建筑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寻求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创新与建筑设计方法,以期为建筑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1. 背景介绍建筑创新与建筑设计方法对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担更多的功能与责任。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需要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 建筑创新的概念与要素建筑创新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新的理念、技术、材料等,以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建筑创新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设计理念创新:探索新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思维。
b. 技术创新:引入前沿技术,如智能化、可持续性技术等。
c. 材料创新:使用新型材料,如绿色环保材料、可再生材料等。
d. 空间创新:设计创新的空间布局以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3. 建筑设计方法的探索与应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采用了许多创新的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创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筑设计方法:a. BIM技术:通过采用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各个阶段的信息共享,提高设计效率。
b. 可视化设计: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设计过程可视化,有助于设计师理解和改进设计方案。
c. 可持续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设计出符合可持续性标准的建筑。
d. 用户参与设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将用户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打造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建筑。
4. 成功案例与启示目前已经涌现出许多建筑创新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建筑设计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a. 贝聿铭先生的设计作品:贝聿铭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造出许多具有文化内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
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摘要:通过各种思维方式,各种要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本文从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应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以及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误解入手,对建筑设计创新的方向和建筑设计创新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理论;方法研究引言:建筑设计不仅是一项高智力劳动,更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要求建筑设计师有创新思维,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建筑本身就会失去灵魂,所以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建筑设计师永恒的追求,满足基础建设的功能要求和质量要求,设计出舒适实用的文化建筑,使我国建筑企业争取进一步完善,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本篇文章向我们全面探讨关于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
1.建筑设计创新的意义随着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建筑师们对当前一些设计理念和目标的态度进行了论证,成为讨论的热门话题,分析了建筑设计的目标,实质和特点,并在讨论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建筑设计创新,提高建筑设计的有效性。
2.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过程2.1 准备阶段建筑设计创新的准备需要彻底调查创新对象。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可能性空间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创新。
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需要体现在架构的每个方面。
因此,在创新建筑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对象,分析哪些方面具有创新条件,哪些方面不具备创新条件。
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建筑设计创新条件方面会有一些变化。
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做好对象的调查工作,收集一些可靠的信息,为建筑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选择阶段在对建筑设计的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后,有必要根据对象的创新可能性来选择设计创新。
这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意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创新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在于,在传统的一般建筑设计中,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创新。
创新设计是设计的目的。
因此,设计主体在选好设计对象后,将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应用到其创新点上。
如果创新方法是为创新点而设计的,但没有达到主题设定的目标,则这种创新方法并不成功。
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浅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摘要:对于现代建筑的施工建设来说,其相应的设计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设计进行必要的创新也成了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必然要求,尤其是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针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创新具备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就重点针对现代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前言建筑设计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产物,是运行过程中设计构思组合所产生出的全新理念。
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经常发现一些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意图强烈,但实现的设计方案严重脱离设计原则程度,存在功能或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
某些设计不分情形和建筑功能类型的差异,忽视建筑空间使用的差异性,用一种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异性很大的建筑类型中,片面追求奇异空间的体验。
在空间尺度或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创新,忽视功能、经济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则,这些所谓的设计创新是万万不可取的。
1 我国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中存在问题1.1 国外设计风的盛行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设计都存在一个很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设计中盲目地跟随外国设计的风格。
在选择方案时,不是考虑建筑的当地特色和总水平、有效的使用功能、合理的造价、建成后的运行成本等,而是盲目地跟风,某个时期的建筑,在全中国的各个城市的建筑风格都雷同,都是星河湾风格或者简欧风格。
1.2 建筑设计领域的浮躁和仓促中国现代建筑的工程项目大部分来源于经济开发,开发商或者是主管开发项目的政府领导就成了建筑领域的主宰,从最初的决策到建筑的形式、风格,建筑材料等,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开发商方等业主说了算,俨然成了业主教育设计师的时代,业主们忙着赶工期,设计师们更忙着草草设计图纸,赶着交差,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创造出富有本土特色的作品,盲目跟风也就不足为奇了。
1.3 对建筑的细节重视不够很多优秀的建筑很简单,但特别有味,这体现了建筑师对细节的构造特征不懈追求所表达出来的整体的美感。
浅谈建筑设计随时代发展的创新方法
浅谈建筑设计随时代发展的创新方法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设计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不断的创新。
建筑设计的创新应坚持建筑设计绿色思维;坚持以人为本;推广数字技术;充分发挥联想式思维的作用。
文章浅谈了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原则;创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建筑设计的创新,建筑设计的创新将为我国建筑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将会设计出更多的崭新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对建筑施工工地现场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建筑物的内外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根据周围环境状况设计出与之相协调的建筑结构,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且保障建筑设计能够通过较小的经济、资源和材料投入来获取经济、适用、美观、素色和坚固的建筑物,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建筑物的设计其实就是一个创新,就是这种创新来满足了周围环境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学需求。
1建筑设计意义1.1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讨论。
建筑设计的意义首先应该讨论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关系。
人类社会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城市及其造城运动的出现。
可以这么说,随着城市的出现,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艺术的大幕就此揭开了。
营造城市所投入的巨大劳动和智慧,让一个个文明灿烂登场又黯然谢幕。
今天,即使古代文明早已灰飞烟灭了,但当我们看到些许遗迹的时候,依然会为那时的壮美与精致而震惊。
没有城市,没有那纷繁的功能与数量,建筑师也许永远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与技术职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仅次于总统的职业”。
人类在河流的渡口和道路的节点聚居形成了村镇,随着经济活动的开展,有了市场的出现,城市的功能骤然繁多了,之后,随着人口的加剧、交通的频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出现了。
其实,早期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是不分的,近代科学的发展才使建筑和规划有了各自的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创造方法论浅谈建筑的虚实处理年级:2011届班级:城建建筑1班学号:11202900118姓名:洪志玮指导老师:孙静二零一四年六月浅谈建筑的虚实处理洪志玮(安徽建筑大学2011届城建建筑学1班11202900118)摘要:什么叫虚实?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叙事的概念各有不同。
在绘画中,“实”是写实的描绘,如人物、树木等,画得很逼真、详尽;“虚”则是概括的、简略的。
在建筑中,虚与实的概念用物质实体和空间来表述,如墙、屋顶、地面等是实的;廊、庭院、门窗等是虚的。
在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门类中,也各有其虚实的概念。
关键词:1-虚实法则;2-形体构成;3-虚实处理;4-虚实美学;5-虚实比重一、建筑立面的虚实法则左右的虚实法则是对称性的,左虚右实和左实又虚是等价的分几种节奏关系:大虚大实、小虚小实,以实为主和以虚为主都可以。
再有一种是随机性的虚实关系、这种关系比较难把握,一般来说是追求一种间隔性的变化效果。
上下虚实和左右虚实有所不同。
上下关系的虚实是不等价的。
一般说,上下的虚实可用三段式来处理。
自古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有公正、对称等建筑印象,所以难免会有所误区。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就是当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主次之分,在建筑立面处理的时候要么以实为主,要么以虚为主,或者是随机的、无序的一种自然美。
二、利用形体构成虚实对比由于空间界定形式的多样化,我们有时并不需要以实体围合成封闭的空间,而更多的时候,只用几根柱子,或一片墙,或一些构架来暗示某开放性较强的空间,供人们停留、活动。
柱或墙这时以一种被分离的姿态出现,造型效果上形成了“虚”。
当置身其中,感受这明朗、暖味的中性空间时,也享受到了“虚”带来的美感。
“虚”还包含阴影,柱或墙产生了阴影,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影也发生着变化。
日本近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原广司设计的梅田蓝天大厦。
两幢超高层塔楼顶部应用现代结构技术与施工技术悬置了一个中心掏空的“空中花园”,现代化高技术材料在这里频繁出现,反射玻璃幕墙、铝板、钢架,悬置的空中走廊等等。
这是一真正体现虚实交错的建筑,“中空之门”的形象相对于两幢高层塔楼来说是“虚”的,然而就在用以支撑它的两幢实体高层之中,表面的高技术材料——玻璃幕墙又使这形体虚化;相对而言,中空花园在立面上却是以实体材料出现的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交替,现实与未来在这里融合。
当人站在两座高层之间向上仰望时,遥不可及的“空中化园”飘浮在半空的走廊和自动扶梯,以及透过“空中花园”中间的网涧所感受到的无限遥远的天空,使人产生无比崇高感。
“物”“体”的要领在这里都变得弱小,剩下的只有虚幻的意境和非物质化的精神内涵。
三、虚实处理现代建筑为了取得纪念性的美学效果,极力夸张建筑的物质性与真实感。
用沉重的构件与粗糙的表面来创造建筑的纪念性气质,从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到贝聿铭的新加坡华侨银行,无不显示这一理念。
在现代主义那里,合理地展现结构与材料自身的形象是理性主义美学思想的体现。
但这种形式表达的语言——材料却回避了建筑的多元象征性和复杂敏感的社会文化因素,而且将自然环境也排除在外,忽略了建筑使用和观赏的主体——人的因素,或者说,忽略了人的情感因素,因而给人的感觉是封闭的、排它的,甚至是冷漠的。
它们尽管可以是社会文明的写照,但却是贫乏和片面的。
正是针对现代主义的这种不足,建筑师们极力运用材料来试图“软化”这种冰冷感,或者说将技术因素赋予人的情感因素,用“高情感”去软化“高技术”。
因此,各种轻质材料,如金属板、钢板网、百叶格栅、织物等实体性很弱的现代材料取代了沉重的墙体,并常涂以银色,使之进一步虚无化,从而创造出虚幻的意境。
灵活运用各种现代材料,特别是玻璃幕墙,在进行立面的虚实处理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如下:1)光影效果。
光本身具有质感、光辉,而且有透射、反射、折射等性质。
因此建筑艺术常常借助于光和影的表现手法,当光照射在大面积玻璃幕墙上后,玻璃幕墙可反射天空的色彩、周围的自然景物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影子,借周围的景色丰富自身。
2)造型功能。
玻璃幕墙是典型的虚场面,有明亮、轻巧、透明的感觉,并容易适应任意几何形状的特点;铝材、石材等场面为实场面,给人以沉稳、密实的感觉。
通过两者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形状特异、非常规的建筑造型。
3)墙面划分。
玻璃幕墙的立面划分主要考虑建筑艺术的要求、玻璃材料的尺寸、与室内空间分隔的协调、结构的受力要求、施工工艺等因素。
在布置上,等距离、等尺寸划分显示了严谨、庄重、严肃;自由划分则显示了韵律、活泼和动感,在设计时要考虑这些手法所透露出的设计信息。
4)由于在玻璃幕墙上装有大面积玻璃,天然光通过玻璃入射到室内,不仅使室内空间光线充足,亮度平衡,创造出明亮的光环境,而且使室内外空间取得了透明透视效果。
此外,由于光线每天要随着时间推移,室内光环境不断地变化,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以上这些优点,使玻璃幕墙成为最常用的表达虚的材料。
建筑师们常常将混凝土与玻璃这两种材料对比使用,因为这两种材料最能体现虚与实的对比效果。
四、虚实美学建筑形式美的原则:1、统一与变化;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麦西米来府邸(1535年,由帕鲁奇设计)。
这个立面是上实下虚的处理,下部以一排廊子使里面产生虚的效果。
上部的窗又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的窗较小,下面的窗较大,使形象具有上实下虚的效果。
但到最顶上的檐部,由于出檐的关系而造成阴影,所以又是虚的了。
如此虚实变化,使的形象非常生动。
具有较大的表现力。
罗马大角斗场,外观三层连续拱圈,在此之上用一层实墙处理,显得有一定的视觉重量,使立面形象相当完整。
另外,下部三层每层的券间墙,都做倚柱,这不但增加了建筑的坚固性,而且由于其凹凸和阴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虚的成分,使之虚实分明。
在现代建筑中有很多建筑立面虚实处理的例子。
安徽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通过厚重、敦实的外部形体给参观者以稳定感,传达了历史性,形成独特的纪念性建筑性格特征。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住宅,是个体型很简单的建筑,整个建筑就是一个方盒子,建筑的亮点通过立面的处理来表现,将立面的虚引用到极致。
立面采用全玻璃,将室外景色充分引入到室内,使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产生强烈的光影变化,影随水动树影摇曳。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静止的实墙,透明的玻璃,与水体相互掩映,实体与水中的映像产生强烈的虚实对比,风拂水面,倒影随流动的水体徐徐晃动,光与水的交融引导着空间的穿透性和流动性。
深圳国际贸易大厦立面形象的虚实分析可分上下、左右两方面来分析。
上下关系的关键在于连接部分以“实”为主,其上其下,均以“虚'为主,这就把形象交代清楚了;要说的左右关系是塔楼部分,从整体来说,以虚为主,这是一个四面的塔楼,每个面横向有七个窗,上下层连成一气,因此就形成中间长长的六条细型的垂直线,这就使建筑有明确的高耸感。
在每个面的两端,用实体的墙来收头,并过渡到另外一个面,整个形象的虚实关系过渡的很得体。
五、虚实比重的处理我国当前的情况是,在大型公共建筑物上为了达到虚实结合,绝大部分采用了局部玻璃幕墙,与采用全部玻璃幕墙相比是可取的,遗憾的是在建筑立面上使用的部位未必合适,有的面积过大,有的主次不分,有的收束不够清楚,反而失去建筑立面的美观。
同时,采用全部玻璃幕墙有着日渐增多的倾向。
它不仅用于低层向内退的建筑立面上,还用于高层一律平直的主要建筑立面上,往往在玻璃的而积颜色上缺乏对比,上下一概是平整的大面积。
这就给人以枯涩的感觉,难以显现出玻璃幕墙的原有优点。
那么如何确定虚和实的比重。
决定虚实比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1)结构;2)功能。
占老的砖石结构由于门窗等开口面积受到限制,一般都是以实为主。
而近代框架结构打破了这种限制,为自由灵活地处理虚实关系创造了充分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玻璃在建筑中大量地应用,结构上仅用几根细细的柱子便可把高达几十层的“玻璃盒子”支撑于半空之中,晚期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就是朝着棂框“少而又少”的方向发展,渐渐地接近理想的薄膜,一张可以柔顺地围住房子,并且可以盖住屋顶的面层,类似可膨胀的一层皮。
这样便能削弱大多数建筑物固有的四个立面,以及正立面与背立面之间的差异,且能使建筑物自成一座独立的雕刻品,排除所有显示尺度的手段,在有些全玻璃的建筑物中,甚至连棂格也消失了,如果论虚,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极限。
在体彤和立面处理中,为了求得对比,应避免虚实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
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把虚的部分和实的部分都相对地集中在一起,而使某些部分以虚为主,虚中有实;另外一些部分以实为主,实中有虚。
这样,不仅就某个局部来讲虚实对比十分强烈,而且就整体来讲也可以构成良好的虚实对比关系。
除相对集中外,虚实两部分还应该有巧妙的穿插。
例如使实的部分环抱着虚的部分,而又在虚的部分中局部地插入若干实的部分;或在大面积虚的部分,有意识地配置若干实的部分。
这样就可以使虚实两部分互相交织、穿插,构成和谐悦目的图案。
参考文献[1]沈福煦.建筑方案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崔海东,张波.平淡即真举重若轻——富凯大厦设计谈[J].建筑学报,2003(12):28—31.[3]程玉金,闻栋.浅析建筑立面的虚实处理.山西建筑[4]陈宁,陈惊生.材料的美学特性与高层建筑造型[J].重庆建筑,2003(5)[5]申江.整旧如新融旧于新——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改造设计[J].建筑学报2005(5)[6]牛更芝,张三军.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J].山西建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