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8.2 液体内部的压强》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物理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1
6.3.1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观察和体验的过程,理解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通过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实验,理解液体压强
的规律。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领悟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器材
(1)教师:多媒体教学、水、酒精、塑料片、双通管两个、塑料薄膜、烧杯、塑料薄片等
(2)学生:三个扎空的塑料瓶、水桶、水、塑料片、双通的矿泉水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两个相同的
(1)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
本人预设:
学生实验:1、用手缓慢将塑料瓶压入水中,感觉深度越大,水产生的压强越大。
2、在底部有孔的塑料瓶里注入水,随着水慢慢从孔中流出,流出水的速度逐渐变小,因为流速与液体压强有关。
(2)“深度”与“高度”的概念混淆
探究实验开始前,必须先让学生弄清楚地面(水面)以上称为“高度”,地面(水面)以下距离称为“深度”,因此我们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而不叫做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采用投射实物影子的方法,可以起到不错的展示效果。
( 4 ) 学生在学习之前猜想液体压强可能与液体质量、容器形状、容器底面积是否有关时,由于没有学习U型管压强计,很难排除这些因素,能否利用一些能说明道理的小实验来排除这些无关因素的干扰,这是一个小课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附当堂检测题及备课参考资料)(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液体内部压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理解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从而加深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液体内部压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原理。
过程:
讲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影响因素。
详细介绍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或原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液体内部压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性和重要性。
3.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影响因素,如水坝的设计、潜水员潜水的压强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体内部的压强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液体内部的压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总结: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我觉得学生在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知识方面有了较好的掌握。他们能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一些创新的观点和建议。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的理解不够深入。其次,部分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表达能力较弱,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练习和指导。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指导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3.掌握实验探究方法,特别是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涉及液体压强的实例,如船闸原理、深海潜水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奥秘。
2.知识传授,深入浅出: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液体内部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液体内部的压强”为主题,紧密结合北师大版物理八下教材,注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液体压强的现象,如潜水员潜水、水坝设计等,引发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的思考。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液体内部压强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与固体压强混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问题。此外,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认识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加强基础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建立液体内部压强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2.对于练习题,要求步骤齐全,计算准确,解答过程简洁明了。
3.对于短文和拓展阅读,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注意语言表达。
4.提交作业时,请按照要求分组提交,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2.完成课后练习题:
a.计算以下情况下的液体压强:一个深度为5m的游泳池,水的密度为1.0×10³kg/m³。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法;3.能够应用压强概念解决液体问题。
二、教学重点1.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2.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法;3.应用压强概念解决液体问题。
三、教学难点1.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2.液体里各点的压强的大小如何计算;3.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解决压强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讲师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出发,问学生你们在游泳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压力,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引入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2.引入主题,结合教材中知识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讲授环节(1) 液体内部压强概念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液体的压强;2.讲师介绍液体内部的压强定义,并与学生分享如何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方法;3.通过实验当中的观察、测量数据以及结果的分析,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2) 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法1.讲师介绍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相关测量仪器;2.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3.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液体内部压强。
(3) 应用压强概念解决液体问题1.以常见内部压强计算题目为例,让学生分成小组先自己思考解题方法,再把思路分享给整个班级;2.讲师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讲解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3. 归纳环节1.小组回顾,并总结了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并与同学们分享;4.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己在落地玻璃杯中自行设计一组实验,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2.学生实验并记录下数据;3.讲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由于本节课涉及到了一些生活中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所以最开始的导入环节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大的问题来引入,以达到效果比较好的目的。
在这次的教学中,在让学生了解液体内部压强概念的基础上,讲师还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一下概念,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10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二、说学情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
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五、教学方法(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2.新课内容:讲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3.实践活动:分组进据并进行分析。
4.知识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如为什么深海潜水员需要穿着特制的潜水服等。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期待。
6.作业布置:设计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5.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特别是涉及到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液体压强计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液体内部压强与密度、深度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液体内部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辅助手段: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自制“各个侧面都铺有橡皮膜的立方体”、水、盐水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游泳池里只要穿上游泳衣就可以尽情嬉戏,到较深海里探险一般要穿上潜水服,而到更深海里去的话则一定要穿上特制的潜水服才行,这是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我们就知道原因了。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液体的压强,对液体的压强你想知道什么?二、新课教学1.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力,我们把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压强。
液体受不受重力?那么液体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力有压强?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液体对容器底部力的作用。
(学生实验)现象:倒水前自制“可乐瓶”瓶底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下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本由于具有流动性,将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液体对容器侧壁力的作用。
实验演示:侧壁开口的塑料圆筒扎上橡皮膜,并向该容器内倒水。
现象: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
(学生实验)将自制“可乐瓶”侧过来观察现象。
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3.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实验1.将一端包有橡皮膜的瓶子放入水,会向里凹。
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有橡皮膜的瓶子放入水中,会向上凹,说明液体有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其它方向有没有压强?【演示】展示“立方体”,并介绍立方体,并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4.创新设计挑战: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利用液体压强的装置或实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展现出液体压强的某个特性。
"这个挑战旨在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吗?液体内部的压强受哪些因素影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能够运用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潜水员为何要穿特制的潜水服、水坝为何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等。
3.学会使用压强计等实验器材,进行液体内部压强的测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请大家记住,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成正比。"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液体压强现象。
"课后,请大家观察生活中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现象,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下节课,我们将分享彼此的观察与发现。"
(三)学生小组讨论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设计
《液体的压强》的教案【课题】第二节液体的压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3)能运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与价值观:(1)密切联系实际,提高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2)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方法】教法:科学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法学法: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器材】一端开口玻璃管,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薄塑料袋,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引入课题液体的压强:1:为什么水坝总是上窄下宽?2:为什么深海类鱼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学生:观看思考问题二、温故知新:液体对容器底部是否有压强?固体由于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也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吗?演示实验: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筒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的形状是否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说明了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鼓起`。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存在压强,压强的方向向下。
三、提出问题: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吗?实验探究:向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扎孔。
现象:水从侧壁小孔喷出。
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四、提出问题: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吗?实验探究一:把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空玻璃筒压入液体中。
现象:橡皮膜向上凸起。
实验探究二:手套保鲜袋伸到水里面。
现象:保鲜袋紧贴在手上。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介绍压强计教师出示U形管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五、究液体内压强的特点(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样的特点?2、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总结进行猜想: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方向有关;演示实验:将装有水的玻璃管插入到盐水中,橡皮膜向上凸起。
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案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doc
提问:“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怎样变化呢.”做教材图8-28的演示实验,提问:“橡皮膜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左右两图的实验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观察现象得到初步结论.
重力作用,水对杯底有压强.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领会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随着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⑶.经历用“理想液柱法”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假想模型法的思路,并使学生了解它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会由探究得到物理规律的喜悦.
⑵.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
提问:“液体在某一深度的压强该怎样计算呢?”引出液体压强的计算
分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发言解释帕斯卡实验的原因:由于同种液体中压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帕斯卡实验中桶上方水的高度很大,使桶中水的深度很大,压强很大,超出了桶的承受能力,桶就被涨破了.
三、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补充演示实验:用微小压强计测粗细不同但装水深度相同的两个容器底部压强.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重力没有大小关系.
通过例题1、例题2练习公式的应用
观察演示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出:只要求出玻璃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向下压强,也就求出了这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学习液体压强公式,观察补充演示实验,领悟实验结论.
1.对公式进行分析
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补充演示实验:在上端开口、下端贴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一定深度红色的水,橡皮膜将向外凸出,将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方形玻璃鱼缸中,直到管内外水面向平,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现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将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和特点规律,如:计算不同深度、不同密度的液体内部的压强,解决实际问题等。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规律,强调液体内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压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液体内部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问题解决:提出与液体内部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解决,如:如何设计一种能够调节液体内部压强的装置?
(四)总结归纳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特点,如均匀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等,概括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密度之间的关系。
2.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总结液体内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塔、潜水艇等,强调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学生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
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压强说课稿(通用5篇)压强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液体内部的压强》说课稿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一.教材的地位与分析:本节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液体的压强,先让学生科学探究,发现液体压强的特点,再指导学生由p=F/s,推导出p=ρgh,以及有关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应用,连通器、船闸和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同时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压强》与《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本节的安排充分的安排充分体现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能用液体压强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b)知道连通器的简单原理,了解连通器应用的实例。
c)知道帕斯卡原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了解液体不同的深度,液体的压强不同,学习科学探究的另一种方法,理论推倒得出结论p=ρgh,让学生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通过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船闸和大型水压机,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4.重点:科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规律。
因此,把学习情绪最高的前半节课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5.难点:难点: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2《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内部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液体的压强》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八章《压强》的第二节。
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它是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知识后来学习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如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呢?我在这节课中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连接微小压强计的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利用自己的器材来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特点。
同时我给学生足够的器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液体内部的压强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回答;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液体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拓展阅读:查阅与液体压强相关的资料,了解其在工程、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展知识面。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通过多媒体展示液体压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
2.利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的关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变化;
3.逐步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4.结合实例,讲解液体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采用总分结构,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右侧展示相应的公式、图示或实例。板书的风格简洁明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键词突出,便于学生快速抓住重点。
1.板书布局:左侧列出“液体压强的定义”、“液体压强公式”、“影响因素”等关键词,右侧对应展示公式、实验图示等;
2.主要内容:包括液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3.案例分享:鼓励学生分享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促进生生互动;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教材分析: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和掌握压强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的概念,知道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这节课我们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这节课在本章中的要求并不高,但相关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却不少,因此,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液体压强特点,为学习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船闸的工作过程)作一个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令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意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实验去验证猜想,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难点在于要明确液体的“深度”指的是什么?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去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并推导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1、分组演示实验。
证明液体也会产生压强2、分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规律3、利用多媒体手段,必要时把实验的关键部分放大、定格,引导学生从看到的关键部分,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2液体内部的压强》课程教学设计.doc
课题8. 2液体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能利用液体压强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观察和思考,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其规律的过程,感悟控制变量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观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魅力,享受学习的愉悦。
(2)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规律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的应用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客观讲授法等教学准备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烧杯、底部和侧壁扎孔的塑料瓶、水槽、塑料袋、水、微小压强计、盐学生活动水槽、塑料袋、扎有孔的饮料瓶、微小压强计、烧杯、水、盐水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播放深海潜水视频。
【新课教学】一、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列举生活现象或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板书:一、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流动性)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一样、有何规律2、进行猜想:引导学生猜想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设计实验步骤:(1)介绍微小压强计(2)如若学生提到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和容器形状有关,则演示两组实验:液体压强与质量无关;液体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如若不提则不做。
生观看视频并说出看到的景象或存在的疑问生思考、回顾、回答或演示并总结出结论(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①往扎孔的塑料瓶注水,有水柱喷出;②往侧壁开一排孔的瓶中注水,水喷出,且喷射距离远近不同;③往某一高度开一圈孔的瓶中注水,水喷出;④将底端扎有橡皮膜的瓶子竖放入水中,橡皮膜内凹;⑤用手按压装有水的塑料袋…….等等)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前面的实验进行猜想并交流(学生可能的猜想:与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质量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压强的方向有关等等)生观察,了解微小压强计的结构与原理、认识高度差生观察,学习微小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并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和容器形状无关小组讨论设计探究方案并交流,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形成探究方案探究方案:(1)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特点:保证压强计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变,改变它在液体中的方向,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保持液体不变,改变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3)若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保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8年级物理下册 第8章 第二节 液体内部的压强(第4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
《液体的压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能利用液体的压强特点来解释简单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
本节从液体的流动性和重力出发研究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和特点,又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实验定性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
利用物理模型从压强的定义公式推导液体压强的定性计算。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是压强,他有什么物理意义?(2)影响固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2、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压强主要是固体的压强,那液体有无压强呢?3、推进新课(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仪器介绍:塑料瓶。
现象描述: 液体从容器的侧面流出,越往下液体喷的越远。
现象分析:有水珠从侧面喷出。
教师:液体喷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其流动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教师:我请一些同学来举例生活中可以说明液体有压强的例子。
学生:塑料袋中装水,瘪了的矿泉水瓶中装水会鼓起。
学生:压入水底的木块会浮起来。
(2)液体压强的特征教师:在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底端的液体喷的比较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仪器介绍:橡皮膜,橡皮管,水桶,微小气压计实验原理:液体有压强会使橡皮膜发生形变,从而使橡皮管中的气体流动,导致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变化,压强越大,液面差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一.教材的地位与分析:本节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液体的压强,先让学生科学探究,发现液体压强的特点,再指导学生由p=F/s,推导出p=ρgh,以及有关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应用,连通器、船闸和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同时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压强》与《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本节的安排充分的安排充分体现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能用液体压强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b)知道连通器的简单原理,了解连通器应用的实例。
c)知道帕斯卡原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了解液体不同的深度,液体的压强不同,学习科学探究的另一种方法,理论推倒得出结论p=ρgh,让学生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通过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船闸和大型水压机,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4.重点:科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规律。
因此,把学习情绪最高的前半节课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5.难点:难点: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课本对P=ρgh的推导采用单刀直入的直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假想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但这个推导探究过程可能对中下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教学设计进行这样尝试,先在上一节课的作业中设置一道习题:求出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钢柱(设底面积为S,圆柱高为h,圆柱的密度为)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让学生的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结合该练习题,在自学课本P6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式的理论推导基础上。
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由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教学策略1.教法选泽:演示法、科学探究法、演绎推导法、假想实验法,采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论依据,根据目前国际理科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和情景性,所以本节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
2.学法指导:让学生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用水和盐水,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前一个桌子的同学做水,后一个桌子的同学做盐水,分组完成再进行综合,在实验中体现分工和合作的精神。
3.课堂的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以前后桌四位组成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讨论。
4.教具与媒体的组合应用:液体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演示仪一个,U型管压强计(28套),大烧杯(28套),铁架台( 28套),连通器原理的演示仪,帕斯卡原理演示仪,自制关于《液体压强》多媒体课件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编制随堂练习一份,收集有关液体压强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五.教材处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介绍U型管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六.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通过视频观察容器装水时,容器的侧壁和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出,可以推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力的作用,从而导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作用。
那么,水的压强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液体内部的压强,(板书:液体内部的压强)2.进入新课:1)提出问题:液体(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作用,那么,压强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做出猜测,若对同一容器,装的水越多,水的深度越深,大家猜猜,可以观察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回答:底部的橡皮膜突出越严重。
教师问: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力,也就是受到液体的压强,这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教师引导:若装的不同的液体(水和煤油),所装的深度相同,大家猜猜看橡皮膜凸出的程度是否相同?鼓励学生做出猜测:玻璃容器装深度相同的液体,橡皮膜突出的程度可能不同,因此可以得出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液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测试的深度等关系有关。
下面我们做实验加以论证液体的压强究竟与液体的密度与深度的关系呢?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先介绍U型管压强计,这是一种专门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构造:U型玻璃管、红色的液体、橡皮管、金属盒、橡皮膜,量筒、水原理:将U型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的深度,根据U型管两边水面的高度差可以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
实验步骤:(1).测试底面积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2).测试地容器形状不同,但深度相同的水的压强(3).测试深度相同,但密度不同的液体的压强。
(4).测试同一深度,液体中不同方向的压强。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表格记录序号液体深度/cm 橡皮膜压强计两管存在的高度差/cm1水3 朝上2 3 朝上3 3 朝侧面4 6 朝上5 9 朝上6 盐水9 朝上5).分析与论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填写在课本P60: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相等。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注意:1.ρ代表液体的密度2. g=9.8N/kg3.ρ与h应采用国际单位4. h表示液体内某一点的深度(液体内部一点到液面的距离),注意比较液体深度和液体高度的区别。
(板书)3.实践与应用:引导学生回到课本P63潜水员下潜不同的深度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4.课堂小结:1)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的作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只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和液体重、容器形状等关h是指液体某处到液体的自由面的竖直距离即深度4)P=F/S适用于任何情况,关键找出受力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适用任何情况,关键是找出受力面积上对应的压力;p=ρgh只适用于求液体的压强5)测量的仪器:压强计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