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劲霸代工厂之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家劲霸代工厂之死,纺织行业微利时代!这些低端企业是时候淘汰,跟住征地起沿江别墅!卖几万一方!
绘图:吴文锋
佛山亿海服饰有限公司(下称“亿海工厂”)倒闭了。
这是一家曾长期为劲霸男装代工的服装厂,在张槎街道办2011年的官方文件上,它被列为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
2013年7月15日,在张槎玉带制衣城内,一楼服装厂“隆隆隆”的机器声在午后显得特别响亮。但楼上原来专属亿海工厂的两层厂房却一片死寂,厂内已是人去楼空,大门被铁链紧紧锁住。
数据显示,从去年至今,在针织名镇张槎,超过600家纺织服装工厂待机停业,其中大部分已走到企业生命线的尽头。
亿海工厂只是其中一家,但又是特别的一家。2004年,它从ODM(设计+代工)起步,客户名单横扫国内十大男装品牌,头顶劲霸男装核心供应商光环,最风光时,它忙不过来的订单间接“养活”了身边的十余家小工厂。
在张槎服装业,它被看作“老大哥”。但和众多纺织服装厂一样,它也遭受着招工之痛、代工之痛、融资之痛,它曾欲逼“临时工大军”“入厂”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曾经尝试自创品牌欲摆脱代工之帽,甚至一度转向高尔夫球业以期结束坚守实业之痛……
它积极寻求突围,却仍旧无法解决问题。结果连年叠加的问题,汇集反映到了资金链上,造成了一个个资金窟窿,未曾预料到的过高融资成本,如封喉一剑,让这家为劲霸男装代工十年的工厂,顷刻阵亡。
直到亿海工厂倒下的那一刻,那些伴随代工厂而生的种种问题一样都没有解决。但张槎仍然存在着上千家与亿海相似的代工厂,亿海工厂所遭遇的致命问题,对张槎目前依旧生存着的服装企业而言,或许他们已经遇上,又或者,即将会遇上。
崛起
劲霸男装核心供应商产值最高时过亿
在张槎上千家纺织服装厂中,亿海工厂凭着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占得一席之地,在2011年官方文件上,它与安东尼、奔腾、光大服饰等并称为行业骨干企业。
2004年3月,技术出身的袁东(化名)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张槎玉带制衣城里,竖起了亿海服饰厂的牌匾,一家日后在张槎服装业内小有名气的男装代工厂从这里起步。
“张槎服装业里,有一半做产品开发的人员都是老板带出来的。”在亿海工厂工作多年的高管林辉(化名)对笔者说道。创始人自身的特质,为亿海工厂书写了注重产品开发设计的基因,在亿海工厂最高峰时,拥有20多名专业产品设计开发师,这在张槎,是个了不起的数字。这也使得亿海工厂以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在张槎上千家纺织服装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市场上,这项能力为它赢来了包括劲霸、七匹狼、柒牌、波司登等国内知名男装品牌的青睐,成为他们的ODM代工厂。其中,劲霸是亿海工厂的最大客户,“大概有6成的业务来自于劲霸。”林辉说道。
2006年,亿海工厂迎来企业发展高潮。当时算上临时招聘的工人,亿海工厂的规模一度扩张到了近8 00人,逼近张槎服装行业内第一梯队企业安东尼服饰有限公司佛山工厂员工总量。“公司产值超过了1亿多元,订单根本做不完。”林辉表示,为了按期交订单,亿海服饰把部分订单外发给周边的近十多家小代工厂,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一份发布日期为2011年3月,由张槎街道办联合广州市社科院共同发布的《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亿海工厂与安东尼、奔腾、光大服饰等并称为行业骨干企业,并提出要以他们为龙头,在针织服装行业中培育一批品牌企业。这显示了亿海工厂在业内被普遍认可的地位。
直到2008年之前,亿海工厂经历了长达两年的“黄金时期”,“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做贴牌生产的代工厂生意不好,但是我们工厂的经营状况一直不错。”林辉说道。
挫折
代工厂进入微利时代
2008年起,纺织服装行业因为招工难,开始不得不大量使用薪酬是正常工人工资一倍的临时工;2009年,纱线价格飞涨30%;2010年整个行业遭遇租金上涨压力。与此同时,行业“361”回款规则的周期被严重拉长,各种成本叠加效应与“361”回款潜规则下,订单对代工厂而言,变成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鸡肋。
招工难临时工盛行
2008年以后,情况开始不妙了。“金融危机倒没什么影响,招工难比金融危机还可怕。”林辉说道。
珠三角用工荒的报道从那时起已密集见诸各大媒体报道之上。作为制造之都的佛山,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张槎针织服装行业亦然,一些无法忍受的服装企业,开始在内陆城市建厂,包括佛山光大服饰等在内的一批张槎服装企业在那几年主动走出去建厂,形成了业内一股内陆建厂潮。
亿海工厂在当时还没有考虑过搬厂,它与业内如安东尼等成为了张槎早期比较注重如何留住员工的企业之一。林辉回忆道,这一年,公司开始为员工代购火车票、员工年后准时返工有奖励、建夫妻房、举办员工生日会等,招工上与专门的技术培训学校合作,由他们对招来的生手进行培训,这些措施使得亿海工厂春节后的返工率达到了80%,成了当年所在厂区附近唯一一家能够在年初七正常开工的企业。
但无论是对于亿海工厂,还是整个张槎纺织服装行业,招工难的问题都不可能就此解决。作为淡旺季分明的行业,特别到了旺季,纺织服装企业往往需要招聘大量的熟手。“2007年的时候,张槎有几万的熟手,后来似乎就凭空消失了。”在安东尼服饰做人力资源的郑钊波感慨道。与此同时,一个由熟手组成的临时工大军,悄然形成。
一名正常“入厂”的熟手,工资只有一名临时工市场价格的一半,但工厂不会为临时工办理包括社保等各类福利保障。即便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熟手跑去当临时工。“临时工大军的出现,使得整个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曾在亿海工厂长期负责市场工作的曾小峰(化名)说道。
亿海工厂尝试过培训生手,但是光第一阶段,即前期20天纯培训阶段,用于一名生手练习的人均面料就达到十公斤,近2000元面料成本,还不包括吃住等费用。生手培训成本过高,致使张槎纺织服装行业用临时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有企业都一边苦不堪言、一边不得不用。
“曾经试过全行业共同发起抵制临时工的行动,大家都不用临时工,逼他们‘入厂’转正常职工。”曾小峰说道,但是当亿海工厂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眼看有单没人做犯愁时,其他同行已忍不住招临时工。于是到了后期,亿海工厂只能被迫长期大量招聘临时工,“后期临时工至少占到员工数量的三分之一”,林辉说道。
“361”规则下鸡肋的订单
在这之后,各种成本压力开始扑向这个行业。2009年,张槎服装行业内一批倒卖面纱的“倒爷”一夜成了百万富翁,当年,纱线价格足足上涨了30%,次年,开始传出工厂租金将要上涨的说法,后来先后被证实。“原来一平方米租金只要八九元,涨价以后有的甚至达到了15元/平方米。”曾小峰说道。
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租金成本,各种生产要素成本都在不断地上涨,挤压了产品的利润空间。20 11年,一篇关于亿海工厂接受媒体采访的报道上,工厂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一件报价10元的棉